原声由Philippe Rombi制作。
神奇的音乐的力量克服战争的残酷让敌我走到了一起,这大概也是电影的另一个主题吧。
恢弘的Ouverture,开场就能感受到。
此外,欧洲土地的辽阔感,历史的凝重感(La guerre),还有抒情的温馨感(Hymne des fraternisés)汇聚在一起,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这张原声和LOTR有得一拼!
全苏格兰风笛演奏的“Enterrement des soldats”,主题童声版“Hymne Des Fraternisé -I'm Dreaming Of Home”在片尾出现,非常好听。
“Invitations -I'm Dreaming Of Home-”在军鼓的伴奏下,抒情管乐和人声带我们来到那片土地,之后悠扬的苏格兰风笛倾情而出,男声的低声吟唱带出主题曲。
原声中还收录了片中男女高音演唱的插曲,"Ave Maria" "Bist du bei mir","Stille Nacht"是德语版的Silent Night。
1. Ave Maria 2. Overture 3. Fraternizers' Hymn (piano) 4. Anna and Nikolaus5. War6. Soldiers' Burial7. Bist du bei mir 8. Silent Night 9. Jonathan's Letter 10. Ponchel's Memories 11. The Football Match 12. The Bishop's Sermon13. The Soldier's Mail14. War Adagio15. The Absence Theme16. Fraternizers' Hymn: 'I'm Dreaming Of Home'17. Adeste Fideles 18. Invitations: 'I'm Dreaming Of Home'19. Anna and Nikolaus20. Aria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21. Fraternizers' Hymn (Murmurs and vocalises)
1.颐指气使的英雄主义,毫无意义的暴力,所有令人憎恶的,以爱国主义为名的胡做非为,这些都是我强烈憎恨的东西。
---爱因斯坦 2. 爱国主义是无赖最后的避难所。
——塞缪尔•约翰逊 3. 爱国主义就是积极地为了微不足道的原因杀人并被杀。
——勃特兰•罗素 4. 除非你把爱国主义从人类中驱逐出去,否则你将永远不会拥有一个宁静的世界。
乔治.萧伯纳 5. 爱国主义是一种有害的、精神错乱的白痴形式。
乔治.萧伯纳 6. 爱国主义就是让你确信这个国家比所有其他的国家都要出色,只因为你生在这里。
——乔治•萧伯纳 7. 爱国主义:一堆随时可以被任何野心家所点燃,去照亮他的名字的易燃垃圾。
——安卜罗斯 我们今天所接触到的所有消息,基本上都是在为意识形态服务……
不能不打仗吗?
能——但是只会有短短的一瞬间不能——只有人类存在,战争终归无可避免没有多少人真的愿意打仗但是打仗不是你愿意不愿意的问题,是和谁打、什么时候打,怎么打的问题。
这就是我看《圣诞快乐》总结的道理这个道理不新鲜了但是战争也不新鲜了每次打起来还是生灵涂炭所以这个道理总让我们心情黯淡得差不多绝望而且我知道,如果真的一旦有一天,需要我上前线,对付台湾人/日本人/美国人/俄国人,纵有万般的不忍,我也只会老老实实地作战,杀人或者被人杀。
这就是青春吧,绝望,失意,迷茫和看不到未来的青春。
是憎恨自我,想逃离自我的青春。
你当然可以在看完电影之后很轻易的说诸如我们要警惕法西斯主义,要警惕纳粹归来啊这样的话,给年轻人讲很多很多的道理,宣扬人道主义等等,但是。
懦弱的蒂姆在危险时刻被锡南保护,那感觉能不幸福吗?
从来不被好学生理睬的锡南竟然和马尔科合作,打出了一记好球,那感觉能不幸福吗?
当绝望扎根在年轻人的心中,此时此刻,只要有一个人,挥挥手,指出一片光明的应许之地,人们就会义无反顾的跟他走。
而自由,它有时候也的确不是人人可以承受的,霍弗说“自由若是软弱无力,再多的自由又有何用?
”;用曾经一个热情洋溢的年轻纳粹党员的话说,他追求的就是“免于自由的自由。
”你如何能让一个绝望的年轻人不为希望而狂热?
你如何让一个饥饿的人不对食物充满贪婪?
有些东西,它从未走远,是因为它就在我们的灵魂深处。
法西斯主义从来没有远离,它是人性的一部分,它藏在每一个灵魂深处的绝望里。
浪潮
《圣诞快乐》是一部由法国导演克里斯蒂安·卡里翁导演的战争片,它讲述了一战时德国、苏格兰、法国三方士兵在圣诞夜举手言和的感人事件。
本片从结构上讲,更像是一部散文诗的结构,以战争主线和男歌唱家人物副线来推动叙事。
而这两条线的叙事并不像其他战争片那样标准,它们的节点设置更为随心所欲一点,或者说更偏情感一点。
这体现在战争主线中三方言和时并无过大的情节转折和波动,而是情感氛围发展到了最浓郁的地方,然后理所应当地言和了。
这种极度不理性的行为是文艺片中才会表现出来的,不过在本片中,它以一种战争硝烟下被包裹住的美好而直勾勾地表现了出来。
水到渠成、理所应当,这就是本片叙事结构的原理和精华。
所以在影片后半部分,男歌唱家为了逃离战争而投降、德军长官私下帮法军长官送信、苏格兰牧师为所有死者祷告,这些看起来荒诞的部分反而变得合理起来。
因为观众已经开始接受了这种情感设定。
总的来说,我更愿说《圣诞快乐》就是一部真正的文艺片。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的历史书上习惯性的采用帝国主义狗咬狗的论述方式,也是因为这场战争给予了东亚文明在列强瓜分下喘息的机会,我们甚至感到庆幸,以至于对它不愿意了解太多。
正如西方人对于抗日战争中我国所受到的牺牲相对陌生一样。
当十余年的战争动员和爱国主义教育将数百万普通人推进暗无天日的堑壕时,王冠的光泽在普通人心中已然黯淡。
1914年的圣诞前夜,敌我双方的士兵走出堑壕,共度佳节,这既是人类对和平美好的渴望,也是整个西方社会对于社会普通人的个体独立性一次认真的思考。
当东线的灰色“牲口”不再想要做牲口的时,他们成为了十月革命最重要的拥护者。
当德国公海舰队被下令出海决战无敌的英国皇家海军时,愤怒的基尔水兵调转了枪口。
当伦敦、巴黎、柏林的命令传达到数百公里长的堑壕中,得到的是无人回应和士兵愤怒的目光时,可耻的人们不得不结束这场可耻的战争。
《圣诞快乐》这部电影讲了个温暖而悲伤的故事,也诉说了如今西方社会珍惜的所在如何而来。
这不是因为物质充盈而造成的富贵病,而是一次血与泪的文明经验。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
圣诞快乐,开头15分钟就能让你感受战争的恐怖。
之后开始有些拖,尤其围绕艺术家那段特托。
不过后来越来越有看头,时不时就有震撼你的剧情,让你无法猜到所有剧情,来的太突然。
我一直以为圣诞停战就是电影的结束,其实大错特错……前一刻还在互相开枪的对头,下一刻围坐在一起唱歌喝酒打牌庆祝平安夜。
而且这些事情真正发生过。
哎,毕竟1914,战争才刚开始,人们不明白为何无缘无故打起了仗。
如果这事儿要发生在1916简直不可能的事儿。
4星推荐,冲剧情。
这种战争中看似不可思议的冲突就恰好显示了战争灭绝人性开头用三个小孩口中诉说这个创意真的是棒极了 小孩子不可能了解它们口中的含义 明显是别人教的 就像普通的民众们 他们都不知道他们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他们被国家主义所裹挟洗脑 这个战争不是为了自卫 而是因为欲望战争很常见的是大多数士兵都不想打仗 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 都渴望快快乐乐的生活 “这是老人的游戏却让年轻人牺牲” 他们无非都是政治的牺牲品无论哪个国家的牧师用拉丁文——德英法语的母语布道的时候 真的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布道之一 都是上帝的孩子我们都是一样的 坚信平等与爱 虽然我不相信宗教 但是其和平的理念和我的认知是一致的 你可以毁掉我的乐器但是无法毁掉我的歌声 无论多么惨烈的战争 都无法毁掉人性所守护的美好国家主义之下隐藏的是死亡 憎恶 痛苦与爱的反面maybe just be together maybe just forget warmaybe,but war doeant forget us
影片一开始,英法德三国各有一个孩子去诉说仇恨的宣言,仇视彼此的血液已经从父辈那里继承,厮杀的喊声已从心底传出,战争我们要战斗,为了国家,为了荣耀,为了丧失的土地,然后,它就爆发了。
寒冷干燥的空气中,是随时都会出现的子弹;厚厚的鞋底下是血液渗透的土地。
将临圣诞,可苍穹中是满载火药的炮弹,而在他们眼前是相距几百米的陌生敌人,这个夜晚注定不会平静。
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苏格兰牧师见证着自己教区的两兄弟生死相隔;法军的中尉每天都在为自己怀孕的妻子而心忧不已;德国的一对高音歌手因为战争而分离,饱受思念之苦。
这个夜晚,无数人都遭受内心的孤寂无援,此时,一声“静静的夜”打破了令人窒息的寂静,冰冷的心在此刻解冻,悠扬的风笛声萦绕耳边。
“谢谢你,英国人”“我们是苏格兰人”紧随的是一群人的哈哈大笑,笑声撼动了法军的好奇心。
冰冷的香槟倒进铛铛作响的杯子,三方的长官在商议临时停战的决定,士兵们走出战壕,放下枪口,张开臂膀去拥抱漠不相识甚至此前以命相博的敌人。
一颗颗闪光弹的升起,让和平的光亮洒在地上。
“来点巧克力”“来点酒”“这是我妻子的相片”“哦,她很漂亮,这是我妻子的”……三三两两,法语、德语、英语,各种句子在空气中传播,好像火炉旁谈论家事的兄弟一般。
又是一曲高歌,妻子为了丈夫跟他来到前线,尽管依然心存一起回到柏林的念头,可此刻,她愿意歌唱,为了跟她心爱之人一样的千千万万的离家之人而歌唱。
法军士兵庞修心中希望他能跟过去一样,和年迈的母亲在热的人脸发红的炉子旁静静地喝着咖啡。
苏格兰兄弟中的弟弟远离了聚会,他哥哥死了,丧失亲人的痛苦是他无法释怀,这也为结局的开火留下伏笔。
巨大的简易十字架耸立在战场上,平安夜,牧师为所有在十字架前的人布道,不论是敌是友,不论虔诚与否,所有的愿望都化作一声“阿门”。
“你会如何报告今晚的情况,长官”牧师问到,“我会说,今晚,德军没有敌意。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可第二天早上,没有任何一方愿意去率先开火。
枪口对着前方,手指不自觉的远离扳机,口中却骂着伙伴对敌人昨夜的或许亲近。
镐头扒开冰冷的土地,白帆布中包裹着的尸体缓缓放入土坑中。
“耶稣生日,埋葬死者,理所当然”三方的长官又有了一致的决定。
而后,简易的球门,一场足球赛,或是热火旁一场纯朴的攀谈,或者,打扑克,玩杂耍,总之没有人员死去。
“德国人要输了”“你们一天打几发枪”像昨夜一样,各种共同话题旁所有人都拉近距离。
“如果有需要,我可以办你送信”听到这话,中尉的神经警觉了起来,可他也没有回绝。
到了炮击的时候,彼此的友谊已不允许出现所谓的杀戮,“来吧,到我们的战壕来,要炮击了”所有人静静走入战壕,“太好了,正中目标,额,抱歉”“该死,又要俢缮了”。
中尉十分想知道妻子的情况,所以,他选则了相信。
作为一个丈夫,斯布林克也不想让妻子担心,所以,他选择投降,和妻子成为了战俘。
至于那些单身汉,炮击过后,庞修在德军的帮助下回到了家,见到了母亲。
牧师在照顾伤员,并拯救灵魂。
而失去兄弟的苏格兰士兵,他被仇恨蒙蔽了眼睛,只想着报仇。
《友谊天长地久》响彻云霄,士兵却只能回到自己的战壕。
次日,落单的一个德军被苏格兰士兵打中了,庞修真倒霉,见了母亲却没了命,他告诉中尉,“你有儿子了”,然后就闭上眼了。
这是战争,可每个人都发生变化,而不变的,却总是无尽的厮杀。
中将斥责中尉,主教斥责牧师,德国所谓的高级将领也斥责着下属,所有的一切都是从信中侥幸得来的,拆开了的士兵家信,让他们看见了不利于战争的小小苗头。
对于中将一句“父亲,你当爷爷了”,对于主教一声反问“那真是主的正途吗?
”德国人太严谨了,面对被踩烂的口琴,他们也只能哼唱着苏格兰的歌曲。
静寂无声,没有人敢于应答。
与此同时,新的士兵走向战场,或忠于英王,或忠于德皇,不过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和现在的士兵一样,极其讨厌这些不在意他们生命的人 。
促膝长谈比杀死彼此更要令人陶醉,这是我对这部电影最直接的感悟。
可短暂的和平带不走残酷的厮杀,如果说在平安夜是兄弟的交谈,那此后的厮杀有何偿不是兄弟的诅咒。
在圣经中,该隐杀害了弟弟亚伯,在电影中,苏格兰人杀害了友军,这是否是一种暗示,人类总在重复同样的错误。
时至今日,欧洲大陆依旧存在各种分裂势力,这或许也是这部电影能饱受好评的理由之一。
当人们已经体会到和平的内涵,又怎会有再起战争的想法
影片的结尾尤其感人。
因为和敌人友好和平地共度圣诞而被换防的德军部队坐在闷罐子车皮里,突然门开了,所有军官士兵起立立正,显然进来的是高级别军官 -- 尽管心情沮丧,意志消沉 -- 但没有忘记纪律。
等待他们的是严酷的俄国前线。
丹尼尔·布鲁赫略显稚气的脸庞(也许是我对他在列宁再见里的表演印象太深了)现在蓄起了大胡子,在受到上级军官的严厉斥责后痛苦地把头低下。
在这一瞬间,他的眼神透露出的是一个经历过血雨腥风洗礼的战斗部队连级军官对于那些坐在后方的大喊大叫指挥的高级军官所发出的严厉斥责的无奈、屈辱和绝望。
士兵们哼起了I'm dreaming of home,一首非常优美动听的圣诞歌曲,在这种悲戚的环境下显得尤其打动人心。
列车缓缓开动,载着他们驶向一个更加残酷的战场。
本片是超越一切文化、种族和意识形态的反战影片。
“你满嘴胡话”“不,只是你的战争和我的战争不是同一场”前线战火纷飞,我们只想起码这一晚获得安宁。当我发现异国人并不像战前动员时所讲的那样——毫无人性的嗜血狂魔。而是和我一样深爱妻儿,热爱音乐、美酒,虔诚的人。我们都不愿意再向对方开枪了,如果没有这场战争,说不定我会去他的家乡,作为游客与他喝上一杯。我们也许本可以成为朋友。
对和平的渴望跨越了国界
热兵器不发达的一战最好玩的就是战壕战,也许德国佬抢好吃罐头强袭法国战壕是个不错的题材
⒈一个又伤心又开心又伤心又开心的圣诞节!🎄⒉是《圣诞快乐》,亦是《战场上的圣诞快乐》,只是观感不及后者强烈。😋⒊去年圣诞时间不够就看了《圣诞传说》而把这部拖到今年才观影。😉⒋哥哥兴奋地告诉弟弟战争爆发时,脸上喜悦的表情是不知者无畏吗?😞⒌战场上歌声伴风笛…→最喜段落。🤔
战壕的两边,圣诞树,黛安克鲁格...
太sweet了,3 parties聯誼。。。//都好乾淨,好像天天都能洗澡換衣服的感覺。。。
平安夜看的,很温暖。一战里的人文关怀还在,现在恐怕都是延误战机的大忌。惊讶他们互相邀请去对方战壕躲避。
英军指挥官长得真古典!
看三十多分钟,放弃~
圣诞第二日快乐!
整部片子给我一种滑稽感,就像吵架气到眼球充血,最后忘了为何而吵。
“国家知道我们受的苦吗!?”
这片子和一战本身一样,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战争是人类最失败的一项发明,幸好人性未泯,在圣诞前夜感受温情脉脉。片子拍摄无甚新意,仰赖历史微妙、故事动人。从苏格兰风琴配合高音演唱开始就泪流满面,中间抖出互换礼物的小幽默又会心一笑。战争片多少爆破火光都不及一丝人性光亮来得动人,神父挂在木桩上的十字架又好好把战争机器嘲弄了一番。
纵使战争布满浓重的阴霾,也挡不住人性光辉的闪耀
2010-03-24 天哪= =東森播的電影...(以下有雷)當法國副官穿著德國軍服被射殺時,法國中尉聽到鈴聲趕緊跑出去,副官說德國兵帶他到家裡與媽媽喝咖啡,還幫忙中尉打聽他老婆生的是兒子叫亨利,中尉聽了後熱淚盈框,So do I...然後這時突然廣告了= =完全打亂氣氛啊...
呵呵,当时政经格局下一厢情愿的欧盟幻想,冗长拖沓,无聊浅薄得紧。
对于普通人来说战争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扬名立万,还是封侯爵赏,还是背井离乡,成为孤魂野鬼
1914年的法国战场,在前线对峙的,是苏格兰、德国和法国的三支军队。三方的战壕相距很近。在平安夜,参战国都放假,德国军队准备了3万颗圣诞树,在前线每隔5米摆放一个。一位德国士官本是男高音歌唱家,他和前来演出的妻子一起来到前线,为士兵演唱。苏格兰军队中一位担任医务兵的牧师,以苏格兰风笛远远的为他伴奏。这位男高音鼓起勇气,受执圣诞树走出战壕,唱起了著名的圣歌《平安夜,圣善夜》。不可思议的“合而为一”发生了。士兵们在圣诞歌声的召唤下,纷纷走出战壕。他们放下了枪,相互握手、互递香烟,把妻子的照片拿出来给敌
从电影技法看不是有很多的亮点 却是个值得怀念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