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设变化的太快。一整季都是围绕着“I am a nobody”这个主题展开,讲述艾米丽迪金森为什么生前只发表了五首诗。如果仅说剧中给出的理由,从发表诗的激动到冷静,真正明白自己的内心得到了成长,是合理的,Sue太爱Emily,而这种爱又是危险的,想反抗故而主动疏远,也是解释的通的,但是情节上不够流畅。最后一集明显看出来卖姬。偶像剧情节的一切玛丽苏,从争吵到自白,情绪激动下热吻,到脱衣,互相喂食物,一起洗澡,爱抚,完事了互相告白,都是很戏剧化的处理,不过不论剧情单看画面和颜值的话很漂亮的。问题是明明历史就是真的gl,即使演技差点,但选角我也挺满意,但是剧情走向太突兀了,不够有说服力。前九集我全程wtf!最后一集让观众磕糖的意图不要太!过!明!显!
装神弄鬼地讲了一些很明显的大道理。Emily falling for the editor太强行了,关键是the editor也没有很attractive,还一副花痴脸观感很差,很崩敏锐人设。我不知道ED她本人的作品有没有tackle slavery问题,但是强行融合这条线也很别扭,对匿名的探讨那一段逻辑根本对不上,感觉像大杂烩,贪多嚼不烂。
她一生之后的生活细节就只剩下几句文字,存于世上。于是就纵情地想象:爱憎分明不分界限的情感,关于创作和找寻世界位置的任性…比起首季做得更为大胆,也更加没了什么包袱(比如必须在什么时候留下个段子、流行文化引用),所以看得很畅快。直到《布里奇顿》大爆,我才“惊醒”原来这种尝试早已经在这部剧中存在,所以也是感叹做得漂亮。这季最难忘的或许是Emily在第四集最后与Timothy Simons饰演的“Frederick Law Olmsted”在树林里的相遇再到她的迷走,那个画面真的十足让人想起Sally和Tilda的《奥兰多》,都是如此酷却又有新意的尝试。
挺好玩的
人设变化的太快。一整季都是围绕着“I am a nobody”这个主题展开,讲述艾米丽迪金森为什么生前只发表了五首诗。如果仅说剧中给出的理由,从发表诗的激动到冷静,真正明白自己的内心得到了成长,是合理的,Sue太爱Emily,而这种爱又是危险的,想反抗故而主动疏远,也是解释的通的,但是情节上不够流畅。最后一集明显看出来卖姬。偶像剧情节的一切玛丽苏,从争吵到自白,情绪激动下热吻,到脱衣,互相喂食物,一起洗澡,爱抚,完事了互相告白,都是很戏剧化的处理,不过不论剧情单看画面和颜值的话很漂亮的。问题是明明历史就是真的gl,即使演技差点,但选角我也挺满意,但是剧情走向太突兀了,不够有说服力。前九集我全程wtf!最后一集让观众磕糖的意图不要太!过!明!显!
喜欢不起来,人设跟第一季反差太大,而且越拍越偏,越来越像典型的美国青春狗血肥皂剧。听说还要续订许多季,那再按这个节奏拍下去就真的是挂羊头卖狗肉了。
很喜欢第一季那种有点疯疯癫癫的感觉,第二季虽然还是那种风格但是加了太多狗血的爱情所以感觉没有第一季好看了,特别是苏和那个编辑,wtf…感觉这季主要就是围绕着fame来说的,狄金森内心的纠结,即使成名却没人真正离正了解自己,实际还是nobody,invisible…剧里的黑人运动还挺应景的,一直觉得黑人有目前的地位确实是不容易。超级喜欢剧里读诗的部分,有种能让人沉浸进去的感觉。BGM也配的很好,有单独听过就觉得没有剧里那种感觉了。
😅
第二季的狄金森陷入了名声的桎梏了,与张爱玲的想法相反,狄金森认为名气会毁掉她的灵感缪斯,所以愿意封闭自己,沉浸于创作之中。第二季不如第一季搞笑,比较平淡乏味。
第二季是换编剧了吗!还好最后一集结尾拯救了一整季 可能编剧收到刀片了吧 不管 还是眼泪流下来!OH MY SUE
Sue婚后的转变也太大了。。她俩住在隔壁也会很久不见我理解,这符合史实,但是她俩纠缠了一辈子,在第二季里判若陌生人。好了,看完最后一集,我又活了,编剧拉回来了,暴风哭泣,画面太美,这是我能看的麽,我的cp是真爱,是绝配。😭😭😭“我的苏,我只为你写诗”“我不会再放你走了”
名声是容易腐化的佳肴。整体缺乏第一季的格局,但是依然好看!
装神弄鬼地讲了一些很明显的大道理。Emily falling for the editor太强行了,关键是the editor也没有很attractive,还一副花痴脸观感很差,很崩敏锐人设。我不知道ED她本人的作品有没有tackle slavery问题,但是强行融合这条线也很别扭,对匿名的探讨那一段逻辑根本对不上,感觉像大杂烩,贪多嚼不烂。
传记片拍成轻喜剧真是没谁了~每当现代配乐响起~诗句的原文浮现~会有一种莫名的对这位诗人的礼赞袭来~主创们对这位诗人绝对是真爱的……
第三集开始稍微精彩一点了,其实印象当中第一季里那几个男性角色我都还挺喜欢的,这季目前都不咋地(哥哥除外
神神叨叨的,看完我好喜欢妹妹(20211107和🐷一起👀的
她一生之后的生活细节就只剩下几句文字,存于世上。于是就纵情地想象:爱憎分明不分界限的情感,关于创作和找寻世界位置的任性…比起首季做得更为大胆,也更加没了什么包袱(比如必须在什么时候留下个段子、流行文化引用),所以看得很畅快。直到《布里奇顿》大爆,我才“惊醒”原来这种尝试早已经在这部剧中存在,所以也是感叹做得漂亮。这季最难忘的或许是Emily在第四集最后与Timothy Simons饰演的“Frederick Law Olmsted”在树林里的相遇再到她的迷走,那个画面真的十足让人想起Sally和Tilda的《奥兰多》,都是如此酷却又有新意的尝试。
我都看不懂了,感觉把这个当个传记电影来看就是错误的,就当个虚构人物来看要好很多。我很真太迷惑了,编剧怎么老在屎里放糖啊,因为爱你所以要跟别人睡这到底是什么样奇怪的逻辑啊,就算21世纪我也理解不了。还有就是我真的不明白这一季要表达的重点在哪里,是受歧视人种的反抗,还是性少数群体对于自我的认同,还是对于成名之后的迷茫应该如何应对。感觉就像个水果拼盘,什么都有,什么都不好好讲。另外姬线真的像是骗为了看姬而来的人,两个人的感情就跟抽奖似的,今天抽到好的就好,抽到不好的就不好。虽然确实是靠颜值在最后一集拯救了这条线,但还是太虚了,Emily对于Sue的投入全靠台词,Sue对Emily的就更别说了。懵逼树上懵逼果,懵逼树下你和我,角色性格ooc的像是写得超烂的同人
什么东西 越来越烂了
这季的sue怎么回事?人设崩的不行。U1S1 美还是真美呀
屎里磕糖系列,最后一集我瞳孔持续放大保持淫笑看完,sue终于忍不住告白时,老母亲如我眼角有泪花
毁童年之大地惊雷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