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有好些地方是解释不通的。
为什么女主从秘密通道进入和退出的口子,在后来大家问话的时候都被堵上了?
最后一幅画,女主问怪人那是谁,尤金没有回答,应该是死去的美女鬼魂吧?
所以最后的反杀,通道里面有人戳一下女主,女主就醒了过来。
再递给她一把剪刀,然后打开开关爆头。
尤金被穿胸了,应该没有这个能力。
一大堆冗长的、俗套的恐怖剧情、经典恐怖元素的堆叠:白影、莫名其妙的声音、电话、鬼娃娃、洞口…当观众们越来越觉得这是一个烂俗恐怖片,鬼的设定就只是一个开始查案的动机的时候,画风一转(事实上这部电影画风转了好几转)又回到了惊悚悬疑片。
剧情本身确实是十分俗套的,看多了悬疑片闭眼想也知道医生有问题,但不知道是缺点还是优点,三个标签“悬疑”“喜剧”“恐怖”各干各的,搞的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一套莫名其妙的发展…所以还是很有意思的。
只能说所有前面的铺垫只是为了后面的戏剧性吧
刚看完米帅出演的新版《阁楼》,随后,直接下到“地下室”,捉人变成捉鬼,怎么觉得有种不可名状的喜感呢?而且有意思的是,这两部电影还真有可交流的共同语言。
甭管藏着怎样的秘密,水落石出的真相一定会出离观者的想象,所以只需尽情地享受猜谜的乐趣。
总之,揭掉罪恶的面具,晒一晒人性的恶,这两部电影的主题是殊途同归的。
简单概括,这是一个歪打正着的请君入瓮的故事。
暗合了一种观点“恶人自有恶人磨”。
瓮是一栋阴阳怪气的老宅,有一个不光彩的历史。
充满戾气的年轻姑娘是诱饵,按照对灵异事件感兴趣的保安的说辞,因为姑娘一身的负能量,吸引来了阴曹地府里的厉鬼。
姑娘一边与鬼玩躲猫猫,到处找他们,一边用人类的大脑思考着自己正面临的险境。
最后大家发现一个真理,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鬼,而是人。
故事沉重吧?还有一点点的陈陈相因之感,那还要看怎么个讲法。
讲对了路子,就有大惊喜。
说实话,像《足不出户》这样的恐怖片挺少见的。
把它归类到鬼故事上,鬼片初级爱好者怎么想的,它就怎么演。
比如黑灯瞎火地听见各种怪动静,有鬼手拽住人的脚踝,地下室弥漫着瘆人的阴森气息,家具会移动,食物无翼而飞,睡觉最好像张飞那样睁着眼睡。
反正,无意于别出心裁的恐怖元素,价廉庸凡、似曾相识的桥段反倒随处可见,可是给人的新鲜感却出奇地强烈,看片的过程绝对是一大享受。
然后,咣当一下 ,在鬼片的氛围里,挂上犯罪悬疑片的车厢。
咣当咣当一路颠簸,过隧道,除了动口动手,还要动刀动锯,从一个假牙到另一个假牙,当线索趋于明朗化时,一个转身,麻团被缠得更大更紧实了。
显然,这是一个智力游戏,毕竟不想用粗暴的方式诱发人的心脏病,它还有少女柔心。
就像一个新奇的玩具,长得跟泰迪熊一模一样,可是它会讲话,似乎还能思维,能与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这样的泰迪熊是吓人的呢,还是吓人的呢。
总而言之,我大概是太喜欢这部片子了,敲着字,几乎能感觉到手舞足蹈的灵魂在得瑟了。
说电影《足不出户》像一头大蒜,会不会影响看片的情绪呢?算了,还没开始掰瓣,刺鼻的味道已经肆无忌惮地弥漫开来了,让人醉在蒜香里也是个问题,再掺和进来韭菜盒子,是可以直接当成生化武器了。
那就说这部片子像一头山竹吧,这个形象也够生动,在公众场合,好这一口也不算恶趣味。
由此,揪下一瓣来说,它的味道是治愈系温情款。
品出一个有关“家庭”的故事,从破罐破摔的“啃老族”女儿与母亲如何重修于好的生活点滴,重现了拒绝成长的女主的童年伤痛。
这多亏了剧中那位藏在墙后的行为艺术家——即忍者漫画宅男,他的笔如影随形,他的存在就是为了召唤女主的回归。
而女主的倒带人生是这样的,小姑娘自小生活在单亲家庭,跟妈妈住在“鬼宅”,生父给她们留下那栋问题房子之后,就去跟别人结婚生子了。
经历了各种成长的烦恼,女大十八变,变成了愤怒的大鸟,还成了五毒俱全的女汉子,耍无赖、飙脏话、酗酒、吸毒、抢银行的提款机等等,总之劣迹斑斑。
令人欣慰的是,她作恶的时候还是个倒霉蛋,诸事不顺。
结果抢劫未遂,扯出她的心理问题,比如幻听、社交障碍,需要愤怒管理,更需要心理咨询师的干预。
因为女汉子屡教屡犯,政府也不愿多花冤枉钱,干脆把她送到母亲的住处,开始了八个月的居家监禁。
看到这儿你还不知道,但最终会明白有一种存在叫“冥冥中注定”。
接着掰下第二瓣儿,中奖了,掰下了的腐蚀的果肉一捏就稀巴烂,我说这是重口,满满的恶意。
由此我又想说,《足不出户》本质上是一部相当牛掰的犯罪悬疑片。
让鬼屋里的“鬼”游离在阳界不能安息,这缘于一桩不得昭雪的冤案。
逍遥法外的恶徒乐活一天,鬼屋里的怪事就不会绝迹。
那么到底谁是凶手?哇喔,《足不出户》转移目标的本事得益于“凌波微步”的技能,转睫间,逻辑推理什么的都烟消云散了,就是说猜错了。
但这种戏法玩得绝对真诚,毫无做作之嫌,它卖关子也就卖一秒,绝不拱火惹人烦。
第三瓣儿,个儿大鲜嫩润滑,扔嘴里,还没有果核,果然又中奖了,真叫人乐开怀。
没错,我说的是新西兰喜剧电影的幽默调调。
从《弦乐航班》我就爱他们这种慢半拍的节奏,欢乐的氛围是由内而外扩散的。
彼得.杰克逊谈《指环王》的创作花絮,他们的脑洞与谈话内容总能戳中人的笑点,你就想,我们是不是太过“奸诈”啦。
在电影《足不出户》里包括恶人在内,所有人物也都有呆萌的特质。
动作如此,表情亦然,尤其表现在对话上。
比如母女抬杠,再比如处于不同频道的女孩与保安相互干扰的谈话效果,这都是精彩的片段。
毫无疑问,女主人公是个能出戏的角色。
作为各种矛盾性格的混合体,她的行为举止也就有了自然的幽默效果。
姑娘是唯物论者,还是女钟馗的化身,从不撒谎,内心柔软,刺头,会女子防身术,还是逗哏的好手。
想象一下令人哑然失笑的恐怖片,有这样一个活宝带着你抓鬼,逗你乐,也能吓得你黑脸,这感觉很新鲜。
最后一瓣儿,白里透黄,黄里透着屎黄,有视觉上的冲击效果。
这样换喻,我是想说《足不出户》里的血腥指数一点都不低,想看“肝脑涂地”,不会让你失望,你可能想象不到,“鬼”的脑袋可以用通电的扳手引爆崩裂,血浆四溅,这要是3D效果,你甚至可以抹一抹嘴角,感觉一下喷溅到脸上的番茄酱是“肯记”家的还是“麦记”家的。
但愿,这头山竹的果肉已经引出了看客的馋虫。
事实上,包在果肉上的果壳也有可咀嚼的价值。
又编又导的约翰石头先生(Johnstone)真有一手,称得上是导演界新锐,让人看得心花路放的恐怖悬疑喜剧电影《足不出户》出自他手,貌似还是处女作,打造出来的却是结结实实的第一个板凳。
这位懂得把别人“垂涎三尺”的口水当钓鱼线来玩的神秘高人,或许就是姜太公钓鱼训练班海外学院远程教育旁听生。
只见岛中央,他钓各种鱼,用各种姿势,让江边围观的人各种热血沸腾。
要想一睹导演的俊容,人家还不爆照,我只能想象他就是蒙着白色被罩卖萌无底线的坏坏小正太。
别说电影里的演员是他的道具,就是观者的情绪也是使其越玩越嗨的玩具。
他拿着他的钩,左边甩一杆子,右边再抡一下,不仅能调度观者的耳鼻眼,还能刺激观者脑垂体、肾上腺。
而且,你甚至无法用固定的某一类型片模式框住《足不出户》,所谓“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
玩鬼,也要玩人;要清新,又不拒重口。
请留意《足不出户》的海报,完全烘托出了这部剧的神经质气质。
看见那四种“人类”的表情语言了吗?阴冷、怪诞、幽默、愤怒。
总之,看电影的过程中,你会感受到所有人被导演玩坏了的深深的伤痛感,真真是痛并快乐着。
春节宅在家里打发无聊看的,搜到的时候豆瓣评分是7。
按照一般规律,鉴于广大人民群众对恐怖片的某些成见,上了6的恐怖片都堪称佳作。
本片又一次给这个论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单看剧情介绍会觉得是部俗套到一定境界的常规恐怖片,叛逆少女?
因为某些原因被困在结构复杂疑似闹鬼的老屋里,女主从对此说法嗤之以鼻到将信将疑到深信不疑,线索随情节展开,哦哦哦,原来是个凶宅哇⋯⋯为了不影响观影感受就不继续剧透了,上面的内容么稍微看过几部恐怖片的自己也能写出类似的本子,技术上来说也不能算剧透。
但是撇开后面的内容不说,即使是前面这么烂俗的构架,导演也一样拍出了大大的新意。
开头女主和同伙打劫atm 机那段基本上就简明扼要的定好了这部片子的基调,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温馨的恐怖片。
不管是黑色幽默还是小温馨,作为调剂放在恐怖,惊悚,或者犯罪类型的影片里也不算少见。
但是安排得这么自然顺畅又出乎意料的还真是不多见。
不能说每个细节每个梗都完美无缺大师级的作品,但是至少对于我这么一个有一定阅片量的恐怖片爱好者来说在一部片子里能看到好几个意料之外且令人愉悦很想拍大腿叫好的小细节算是蛮惊喜的。
从人物设定上来说,片子里的每个人都很温暖。
不管是开始充满暴戾之气的女主,神神叨叨的女主妈妈,笨手笨脚的假释官,甚至是大boss 本人,你都不得不承认也是蛮有个有情怀的热血xx(为避免剧透此处用xx 代替)。
另外,在恐怖血腥的部分做的也还算尽责,该表现的内容也都很尽责的表现了,虽然有些打斗场面还蛮无厘头的,但至少没有比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恐怖片差。
总之,这是一部非常赞的非传统意义上的非常温暖的恐怖片,有恐怖和惊悚,但是更多的是温馨,幽默和出乎意料。
基本上算是打着恐怖片的讲了个叛逆少女和妈妈解开心结的亲情剧,而且观影过程还很愉快,看完满满都是正能量。
足够悬疑,有限空间制造无限乐趣。
男人都傻,女人最后胜利。
开始闹鬼,恐吓的点有趣。
巧妙的布局,原来为了给观众更大的惊喜。
女主彪悍,沉着冷静,勇斗变态杀手,给予最强反击。
懦弱尤金才是最狠杀器。
结尾干净利落,血腥到底。
重口的结局,却让人捧腹不已。
女主演技好,妈妈爱唠叨,警察心软反应慢,尤金歌特造型好评,杀手不太好猜,捉鬼很着急。
《足不出户》是一部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悬疑惊悚片。
它以一个密闭空间为背景,通过紧张的情节设置、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出人意料的反转,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未知与危险的世界。
这部电影不仅在情节上扣人心弦,更在人性的刻画上入木三分,是一部值得反复回味的佳作。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狭小的公寓内,主角是一位因腿伤而不得不在家休养的摄影师。
他的生活原本平淡无奇,直到他偶然发现窗外邻居们的异常行为。
随着镜头的推进,观众逐渐被卷入一个充满阴谋与秘密的世界。
影片的叙事节奏十分紧凑,几乎没有一刻能让观众放松警惕。
导演通过精心设计的情节和巧妙的镜头语言,将观众的注意力牢牢锁定在屏幕上。
影片的悬念设置堪称一绝。
主角通过望远镜观察窗外的世界,而观众则通过他的视角,看到了一系列令人不安的场景。
邻居们的神秘行为、深夜的争吵、消失的女子……每一个细节都像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影片在悬念的营造上毫不吝啬,通过主角的视角,不断抛出新的问题,却又迟迟不给出答案,让观众在紧张的氛围中不断猜测和推理。
影片中的人物塑造也十分出色。
主角是一位性格孤僻、内心敏感的摄影师,他的腿伤让他不得不长时间被困在家中,这种孤独和无助感为他的行为增添了一份合理性。
而影片中的其他人物,如神秘的邻居、善良的护士、冷漠的警察等,也都被赋予了丰富的性格特征和复杂的背景。
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交织,为影片的情节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影片的高潮部分无疑是主角发现真相的那一刻。
导演通过一系列紧张刺激的情节,将观众的情绪推向了顶点。
而当真相终于浮出水面时,观众才发现,原来所有的线索都早已埋下,只是被巧妙地隐藏在细节之中。
这种反转不仅让人拍案叫绝,更让观众对人性的复杂有了更深的思考。
影片的结尾也十分耐人寻味。
主角在经历了这一切后,虽然真相大白,但他内心的创伤却无法轻易愈合。
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也对人性有了新的认识。
这种开放式结局让观众在影片结束后依然沉浸其中,思考着影片所传达的深刻主题。
除了情节和人物,《足不出户》在视觉和音效方面也表现出色。
影片的画面风格简洁而富有张力,通过狭小的公寓空间和窗外的高楼大厦,营造出一种压抑而神秘的氛围。
音效的运用也十分巧妙,紧张的背景音乐和突然的音效变化,让观众时刻感受到危险的存在。
总的来说,《足不出户》是一部情节紧凑、悬念迭起的悬疑惊悚片。
它通过一个密闭空间的故事背景,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同时也让观众在紧张的观影过程中,感受到导演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娱乐性极强的作品,更是一部能够引发观众思考的佳作。
无论是从情节、人物还是视觉音效的角度来看,《足不出户》都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电影。
足不出户 (2014)7.22014 / 新西兰 / 喜剧 悬疑 恐怖 / 热拉尔·约翰斯通 / 摩根娜·奥莱利 瑞玛·特·维塔《足不出户》是一部充满悬疑与惊喜的电影。
影片通过紧张的情节和巧妙的反转,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
节奏紧凑,悬念迭起,让人目不暇接。
很棒了,看到标签又有喜剧又有恐怖还很难想象,但是最后是两方面都做的很极致。
逻辑链条也很完整,尤金一开始看到教会女孩被杀,社恐的他不敢告诉别人只好躲在墙壁里,偷邻居的东西和食物,导致女主妈妈以为有鬼。
女主搬过来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可能和墙里的尤金交了朋友,于是有了小熊里的录音,看到女主再度回家尤金就把小熊的录音给她听,希望她能想起来自己,但是女主完全没意识到,还把小熊烧了,尤金又捡回来放在浴室门口,结果吓到了女主。
他发现了女主的医生是当年的杀人犯,想要提醒女主,所以弄出各种声音吸引女主的注意,给她看医生的假牙。
在医生家访的时候还故意停电然后披着白布去扎了医生出气。
最后终于在决战的时候用自己的方式,同样用一把叉子结束了医生的狗命。
到处都是伏笔和回应,一直在猜罪犯是谁,剧情设计的不错。
最后相机坏了女主大喊尤金来修的时候实在是全剧的精华!
就是开头抢银行那一段不怎么样,不过大概只有这种银行都敢抢的彪悍的女主才能全程这么处变不惊相当勇猛吧……
越到后面越有戏,b站看的,讨论最多是这部电影到底是恐怖片还是喜剧片,反反复复直到结束前一分钟还没定下来,总是刚确定这是喜剧片然后下一个镜头类型就崩坏了,观众心理跟过山车似的。
有些无厘头喜剧,黑色幽默,血腥暴力,如果不是前半部分略拖沓,绝对五星好片,堪比《月升王国》《大话西游》《僵尸肖恩》《黑店狂想曲》。
《林中小屋》号称反恐怖片类型,但看下去依然是恐怖片。
而《足不出户》可以说是真正的反类型了。
好多情节就好像观众吐槽一样,让观众大呼没想到又能爽到。
前半部分有些沉闷,后半部分高潮迭起,特别是结尾,包括那个神爆头。
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又大呼卧槽这个人也死了,啊怎么全死了,特别是笑与角色的死亡转换节奏太快,能把观众晃晕。
有些地方笑的不能自理,我觉得这些笑点比无厘头更无厘头,很新奇,完全想不到导演会在这里设置笑点,或者想不到自己会在这里笑,值得学习:1,刚开始的笨贼段落笑点设置一般,烂大街的方法,斧头劈atm机反弹把自己打晕,开车开到凸起卡住;2,妈妈的唠叨话,不算新奇亮眼,但属于人物设计,贯穿整部电影;3,阿莫斯身份的迅速转换。
作为警察来看发生了什么事,凯利和妈妈决定说这里的鬼故事吓唬他。
结果他立刻从迷惘奇怪变得精神抖擞,一种终于该我出场了的感觉,然后拿出专业设备(录音机),安排具体步骤(说话都变得自信流畅),原来他的业余爱好是灵异研究,这时该母女两发呆了。
反差萌。
这个点还是不错的,笑了好一阵儿,可以用到各个场景制造搞笑。
(b站网友评论,还以为拿出个刮胡刀呢,表面上是个刮胡刀,其实它是个录音机)4,紧接上条,上条是从弱变强产生反差笑点。
这条就是他变强了,调动大家期待,大家静静看他装逼,然而装逼失败。
录音失败,明明有人提醒还摸到电线等,再次反差。
5,最精彩的点,半夜鬼出现,竟然是一个会说话的玩具狗熊,略恐怖,就像《招魂》里开始那个玩偶一样。
但是女主接下来掐住玩具熊的脖子和玩具熊搏斗,还把它扔到地上踩,放到壁炉里烧,就反类型了,不知什么原理,反正就是会笑。
可能是反类型的效果以及长期以来被一个娃娃吓的半死的恐怖片观众的愤怒释放。
6,阿莫斯又神神叨叨地给烧焦的娃娃拍照,拿手电照娃娃的瞳孔,像对待人一般。。。
错位搞笑吧。
一本正经地做荒唐的事,即使有了前因后果,至少观众知道那只是个玩具熊,拿手电照瞳孔看不出什么的。
7,门忽然打开关掉的话,就直接把门卸掉。
女主的暴力反类型!
大快人心。
8,女主探案,此处又变成悬疑类型。
根据手表和牙齿,胆大包天的拉着警察队友闯入邻居家里,去偷邻居的假牙,并且不停渲染邻居是杀人凶手的恐怖感。
此时女主的行为只能用作死来形容,让人紧张的同时又有莫名的喜感,类似笨贼笑点吧。
9,女主去报警,惊慌忙乱地说了一大堆话,睡眼惺忪的警察打下一个句子,然后问,接下来呢?
弹幕都在刷闪电(疯狂动物城)。
这个笑点来自于差错,一个急一个缓,就像相声《急性子和结巴》,而且贴合现实。
10,后面是高潮了,笑点太多,略密。
比如妈妈的唠叨让凶手丹尼斯烦不胜烦。
丹尼斯拿电锯砍门时还戴着护目镜和耳机(专业配备),然后忽然停电了(前面的梗)。
女主骂尤金时老妈劝和,女主骂回老妈再转回去骂尤金,发现对方不想理你并戴上耳机看电视,略萌。
最最最能笑死人的是女主藏在墙里呼叫阿莫斯,阿莫斯来了,丹尼斯开门骗阿莫斯说藏在墙里的尤金是凶手,阿莫斯走上楼梯准备撬开墙壁,丹尼斯拿着刀跟在后面准备动手,危险气氛到了极点,就在这时阿莫斯说要撬开墙拿走了丹尼斯的刀,丹尼斯恍然若失间又还回来说太薄——太棒了!
笑到爆!
写的不好,但这几条笑点都值得一再学习!
1.若非恐怖片爱好者,建议不要抱过高期望观摩此片,特别是当你看过我力荐之后再去观看,你会大失所望,回过头来打个二星或三星,并且在我这篇文字之后马上几句。
那样于你于我都没意义。
我建议你去看,但是可能会低于你的期望值。
而对于一个常年的恐怖片迷来说,这片将会是你多年不见的老伙计给你灌上最甜美的三杯乐佳酿。
2.我不想剧透,更不想长篇大论,来这里书写只是想尽可能地力荐这部片子。
一句话,这是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即便在大陆也能上映,可惜大陆编剧脑袋被黑洞吸了。。。
3.似乎说那么多毫无意义,但是这部影片应该是我心中的2014最佳恐怖片。
这片子一直在悬疑,悬疑之后让你一直等高潮,高潮之后让你一直等颠覆,颠覆以后让你一直等温馨,恨庆幸,你期待的都能得到,换句话说,这部片子能超出你的想象让你猜不到结局,而一切又都在你心里想得到的情感触觉之中。
4.今年没有看到什么恐怖佳作。
《鬼书》拍的煞有介事,虽然拍摄很成功,但看过之后除了对导演赞赏之外又实在觉得片子没什么意思。
《魔字鬼谈》似乎是对大卫芬奇的膜拜,风格到位但故事太单一。
《鬼遮眼》是部好看的片子,但是部看的不过瘾的片子,总会让你觉得这缺点啥那缺点啥的,换言之就是不连贯,或者小聪明耍的太少,或者节奏太慢。
《死亡之雪2》B格提升,但你是不是觉得和《鬼玩人2》比较起来,其实就是个学生的临摹品吗?5.恐怖片玩的是想象力,超出你想象的才能达到你的心理需求。
若是现代恐怖片,或近期恐怖片不能满足你的需求,建议搜罗一下早期老恐怖片,虽然意大利早期较有名气,但个人不喜欢,觉得恶心而无意义。
个人推荐里程碑式的《盖棺了结》《外太空杀人小丑》《魔童村》,推荐原因是想象力非常丰富,并且现代恐怖片很多类型片,只不过是它们的重复。
想在看其他影评前先写几句。
女主人公的叛逆很容易联想到自己中学时的模样。
喜欢摇滚,打扮很中性朋克,社交恐惧症,和母亲吵架,离家出走(我还没到这步)。
一幕是阁楼怪人拿出女主离家时,母亲在她身后的不舍与无助那个定格画面的绘画。
女主显然后悔自己的任性给家人带来的痛苦和烦恼。
现在的我也有时会后悔以前不懂事的种种,脾气暴躁,不好好学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考虑后果。。。
这些都会让最爱自己的人陷入痛苦。
也许,这就是每个人青春期不一样的躁动。
而我的,就和电影里近似。
再说说电影吧。
一开始就被紧张的氛围给吸引,然后女主一家和警员的各种无厘头实在增色不少。
最终boss(精神病)也是充满悬念。
就是,你觉得那家伙可能吧,他就偏不是那个boss,结果也是对权力人士和高阶级人士的讽刺吧。
作为生活在繁华大都市底层的市井小民的我来说,脏乱臭差是生活中的不变旋律。
所以,影片的背景基调很容易让我感同身受。
如果我17岁那年看了这部电影,对我的人生会改变吗?
也许多少会在那一刻很感触,但之后又忘了吧。
记得住什么呢?
就像这篇即刻写出来的影评。
网络带来信息输入的快速也同样是流出(兴致)的飞逝。
再见,青春。
不恐怖,稍有点血腥,外国的房子真是不结实
一点都不惊悚的喜剧片,有爷T潜质的女主好有执行力~尤金很可爱~
劇本弱,形式有小聰明。對恐怖片慣用的諸多技法(尤其燈光、音效),做出很像網路短片會玩、但較有耐心的惡搞路線開發。媽媽很搶戲。末段給刀那個點很爆笑!或許可以想像成是Edgar Wright在拍一部恐怖片的樣子。
冷幽默鬼才 悬疑氛围做的蛮好的 国产恐怖片可以参考
一点也不恐怖,有几个段落还挺好笑的,几个人都很可爱,哈哈
谁TM给这玩意儿打7+的
女主真真一枚女汉子!~看到惊悚片里的女主不是柔弱型就眼前一亮,想不到还是个喜剧,我发现我的笑点也是挺奇怪的。故事情节不够紧凑,不够刺激,悬疑感没有,一般般吧~
Hello MOTO~
好沉闷。。前面罗里吧嗦 既不恐怖也不搞笑。。新西兰英语还挺难听懂
最后半小时真是畅快淋漓,不过前面都是什么鬼,那个光头警察是什么作用?还有她妈的措施就只是说说而已?在阁楼里待了15年的那个尤金我理解你,但是跟他一起住了15年的这对夫妻算是怎么回事?脱离人类规则了吧?
2023.06.17不算非常好看,声效尤其傻,但可爱是真可爱,尤其是大家基本上都很经打,这一点非常好!
解说版,看的一脸懵
不要贪小便宜买旧房子系列。低成本恐怖片,自带新西兰乡土味的自嘲。
为什么一部标准的恐怖片,却能从头笑到尾。一边尖叫一边尖笑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惊艳之作,加分加分!
一般
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还行
鬼偷你薯片
不恐怖,挺恶搞,娱乐度高,悬疑氛围营造不错,前半段节奏太慢,结尾比较出彩,血浆片爱好者不可错过。
凯莉随男友贾斯汀去砸银行自动柜员机被捕后,被判于家监禁。回到博福德镇家中,阿莫斯警官给凯莉戴上限制活动区域的电子脚环,而后与话痨母亲米莉亚、继父格雷姆生活在一起。自从收听到收音机里母亲在热线里称地下室有鬼怪和超自然现象后,凯莉开始感觉家里出现各种怪异事。接着获知当初房子购买的是教会的旅馆,曾有女孩莉兹在此被杀。凯莉申请转移,心理医生麦德瑞聆听时被攻击。凯莉怀疑杀莉兹的凶手是邻居,就和阿莫斯偷进其屋取证,被发现逃回地下室误将格雷姆捅伤。邻居向阿莫斯说出其子尤金有嫌疑,而凯莉也在家中密室发现尤金。报警后又找不到密室入口,就留下丹尼斯警官;接着发现丹尼斯是凶手,丹尼斯要杀人灭口,母女逃入尤金的密室;丹尼斯打晕阿莫斯后杀入密室,而后在尤金协助下干掉丹尼斯
装神弄鬼,毫无半点逻辑,并不比国产的垃圾恐怖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