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一路逆风》感受印象最深的是影片开头时,紫祺14岁时到经纪公司面试留下的影像,完全是一个青涩的初中女生形象,脸上好像还有一个两个的雀斑,看不出之后的大气场。
紫祺说那时候她只是个在洗手间里拿着花洒唱歌的女孩,而现在她已经开了73场演唱会,在几万人的演唱会上也不会紧张了。
影片回顾了她刚出道时逐渐适应被拍摄的过程,经纪人给她一个摄影机,让她随意拍摄自己生活中的有趣片段,慢慢地她面对镜头很自然了,如同见到朋友一样。
另一个感受是紫祺在不断地精进自己,以给歌迷、观众呈现更好地表演。
**呈现更好的表演“,这是紫祺经纪人和舞台上的合作者Lupo反复在影片中强调的。
她们在深圳40度的高温里,在春茧体育馆内开第一场户外演唱会,无论对紫祺,还是整个团队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她们接受了这个挑战,全力以赴去表演,给了深圳歌迷很好的体验。
还有,紫祺在舞台上气场足,在舞台下更常展现出一个平常女孩的一面,金鱼嘴造型,跳蹦极等。
紫祺在片中说录制这个影片,是为了以自己的成长经历鼓舞歌迷、观众去勇敢、努力追求自己的太空。
看了不少时间邓紫棋。
gem的高音透人惊耳。
记得里面最后那几声发自内心的呐喊,简直让人觉得体内的绝望不甘都快要爆炸了一样。
邓紫棋第一次在我是歌手的平台上红遍内。
作为旁观者 ,当时是超级开心啊。
就像是自己的所爱之物终于被大家认同一样。
但是红了以后的2015和2016,不知道是邓紫棋本人膨胀,还是张丹膨胀。
这两年,无论是邓紫琪的个人魅力还是其出品的音乐都让人感觉灵气尽失,没有了昔日的可爱与果敢的一往无前。
针对邓紫棋的个人信仰,我还是倾向于是邓的团队的定位与创作问题。
关于皮裤。
相信就算戴了粉丝滤镜的人,也不会觉得邓的皮裤造型好看。
娱乐圈里面矮的明星这么多,为什么邓偏要选择令其弱点尽显的皮裤?
她在采访里面说,坚持做自己,所以穿皮裤。
这就像是叛逆期的小孩子一样,“你不让我做的,我偏要做。
”而不考虑,这件事情是否合适。
最最令人失望的是,近期音乐质量的下降。
邓的主要实力在于强悍的现场能力,而不在于作词作曲。
总是会有路人以为邓是一个翻唱歌手,但是邓明明是一个能够自己作词作曲的唱作型歌手啊。
究其原因,就在于翻唱的歌红了,而自己创作的歌没红(泡沫除外)。
这明显就反映了,邓的作词作曲能力落后其演唱能力很多很多。
作词是一门对个人人文素养要求极其高的专业活儿,好的词大部分不是灵光一现,一拍脑袋就可以写成的。
而在华语音乐当中,歌词的重要性远超过欧美音乐。
早期的《睡公主》作词水准对于一个16岁的少女而言,可谓惊艳。
但是再对比其最近的作品,《光年之外》真是基本没进步。
只是一个优秀的业余作词人,比起专业还差很远。
《死了都要爱》可以算是创作黑点了。
其实也有可能是邓紫琪没有退步,而是音乐市场,听众的审美情趣进步太快。
在这个竞争激烈,不再被唱片垄断的音乐市场,不进步就意味着退步。
音乐不够,人设凑。
一路逆风,坚持信念。
这个人设实在黑点太明显。
不多说。
如果她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天后级歌手,而不是一个唱二十年都只有一首成名曲的一般歌手的话,就应该沉淀几年,研究不同曲风类型的音乐,增加点人文哲学的素养,不要总是搞个唱商演。
也不要在能力还没有达标,就推出十首优秀的原创作品,却没有一首达到顶级水准。
然后标榜自己创作歌手。
我宁愿邓三年都不出新歌,三年后,推出唯一的一首精品,再次一鸣惊人,亮瞎我们的眼。
首先电影是有很大争议,但是电影所讲述的东西应该是没有争议的。
如果你认为这是骗粉丝钱的电影,那么无论如何可能也不会改变你的想法,或者根本不需要改变你的想法!
因为这取决于你现在或者看过电影后是否从中获得真正正确的东西。
如果你没有从人物的努力或者经历中得到任何一点感悟,那也没办法。
但是我有!
我也很愿意干和大家分享!
在香港的娱乐圈,如果要从被垄断级别的力量,从夹缝中生存出来,首先你要有完全不一样的特点,但是就算你成功了,并不代表你不能被攻击,而且如果明知道力量悬殊也要坚持下去,不管怎样,这份坚持是一般人没有的,也是了不起的,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成功的路也许有很多条,也许他们就是想让我倒下,就是希望我不那么坚持,那么我只是想在我有一天,甚至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当年坚持下来了,我就算死也死在战场上了,我没有被世界所改变!
我没有因为我特殊的起点和我所经历的路而最后随波逐流!
这就够了,就算这种纯粹有再多人不理解!。。。
”我不想说什么“***都没拍纪录片,你算老几,你就敢拍。。。
”的话,因为这是不负责任的,因为如果你有好的经历,那么为什么不能分享出来。
纪录片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市场,尤其是个人纪录片,可能不会有好下场,但是至少我从中得到了有用的东西,我可以因此为动力而不断前进,我也相信不只有我一个人有这样的感悟或者感觉,那就成功了。
毕竟是“个人”,总有小部分人喜欢,以及可能大部分人不喜欢。
但是从拍这个纪录片的决定开始,不就是一种勇气吗!
当一个人拥有远大的理想或者目标并决心为之奋动的时候,他就不会在乎自己脚下的泥沼,困难不可怕,就算一路逆风,也不可怕,其实什么都不可怕,只是自己是否足够坚持!
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无论怎样都只有一次,那为什么不能真正对得起自己一次,也坚持一次呢?!
请脑残粉们不要过来给我评论,满嘴喷粪,这都不叫个电影,你想让所有人都给五分?
只能给一星,因为没有负分。
请脑残粉们不要过来给我评论,满嘴喷粪,这都不叫个电影,你想让所有人都给五分?
只能给一星,因为没有负分。
请脑残粉们不要过来给我评论,满嘴喷粪,这都不叫个电影,你想让所有人都给五分?
只能给一星,因为没有负分。
请脑残粉们不要过来给我评论,满嘴喷粪,这都不叫个电影,你想让所有人都给五分?
只能给一星,因为没有负分。
别口口声声说别人没素质,然后自己跑到别人的影评下来骂人,你打五分是你的自由,我打一分也代表我的看法,我说的不对你可以不看,我没有找你麻烦,不要先来招惹我。
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哭了一个多小时,里面有很多片段真的很励志,邓紫棋在这部影片里给我们展示的不仅是她的成长历程,更多的是以她自己努力成功的事例鼓舞我们。
就像她所说的,她做这部影片只是很纯粹的想跟大家分享,或能给予我们一些启示。
对这部影片的赞赏不只是因为我对她的喜爱,更多的也是里面令我激动不已,鼓舞人心的起伏。
是的,在中国出这种纪录片的明星不多,可是每个人对这种事情的想法是不同的,为什么别的明星没出过纪录片而邓紫棋的公司做出了这个纪录片就是不应该的就是得被排斥被骂的呢?
邓紫棋用了她的亲身经历能带给我们很多不一样的感想。
整部片是充满正能量的,看到很多人走出电影院眼眶都有些红透,即使有人是由于邓紫棋是他们的偶像而激动的热泪盈眶但我相信还是有很多人是真正的被感动到了,不管纪录片的主人公是谁,只是被这里面的故事触到了内心深处罢了。
这部影片使我感触颇深,希望人们不要断章取义,不要只因为对于邓紫棋这个明星有着偏见就一味地认为她的一切都是不该的。
对于这个世界,更多的是该去敞开心扉,将心比心,接纳更多的人❤
鄧紫棋一路一來也不是順風順水的,那些別人所看起來的幸運都是她的努力。
每個人的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事情,鄧紫棋也一樣,一個小女孩熬過那麽多不容易。
真的不容易,愛她第四年了,看著她慢慢變得成熟我也會不禁感慨,怎麼說長大就長大了呢?
這個電影是她的一路歷程,小時候到長大。
喜歡她的歌迷真的要去看看,看完更愛她了。
我也曾經因為一些謠言對她的愛動搖過,但最後我還是確信那些謠言是假的,因為我愛她,相信她。
這個電影,看笑看哭,對啊,這是我愛的鄧紫棋。
她拍這個紀錄片的目的並不是讓要大家知道她受了多少委屈,只是想用她的事來鼓勵大家遇到困難,不要放棄,要一路逆風,她希望遇到挫折的人們,能在紀錄片中找到什麼,起到什麼共鳴,從中明白領悟到什麼。
“你愈跑愈快,你更加堅定了,就會有很多人覺得你不應該那麽堅定,因為不希望你那麽堅定,不想看到你那麽堅定,想要把你拉下來”
還有我想說評論里很多説她只會翻唱,我請你打開音樂的app找找鄧紫棋。
我不希望你一直誤解無知下去。
這是我的一個小總結,說鄧紫棋只會翻唱的看下。
(可能我會漏不少)
看完邓紫棋的一路逆风,真的对她又有很多了解,没上歌手之前,我只是听过她的写不完的温柔,然后她上歌手之后,听到她的名字我还有点不确定(当时我单纯的以为她是网络歌手😪)后来真的喜欢她的声音,她对音乐的态度。
韩磊老师说她会在30岁之后大放异彩,我也相信!
最后邓紫棋真的是除了我本命外我非常非常喜欢的女歌手,加油!
(纯粹看完一路逆风之后个人感想🙏)
看了很多人的1星评论,评价一个电影,竟然不去评价制作水平,表现力和感染力,特效,音乐音效,剧情,剪辑,艺术手法,而是去评价邓紫棋该不该拍纪录片…… 豆瓣水平也不过如此啊至于邓紫棋能不能拍纪录片,什么时候电影只能讲伟大的人伟大的事了?
电影里不能讲述平凡的人?
不能讲述日常生活?
不能讲述普通人的努力与梦想?
一个普通女孩的音乐梦想和对梦想的不懈追求,她的追梦历程,她的喜怒哀乐,她的挫折与成功,她要传递给世界的情感,不能拍成电影供旁人观看么?
电影本身超过我的预期,个人认为制作很精良,音乐效果远超一般电影,剪辑水平也不错,情节很有感染力,气氛渲染的很触动人。
影片充满正能量,算是弘扬社会主旋律。
几天前看的电影,今天得闲下来发影评,我大概要算清流,加上粉丝滤镜,只能打三星,!
记录片给年纪较小的粉丝或路人自会带来非常正能量的现实意义,而对于我这个大部分时间都很理智的大龄粉丝来说,当中的大多数影像都太熟悉,背后的故事也略知一二,碎片化的剪辑有点混乱,从记录片本身来说,25岁的邓紫棋的经历太单薄,不足以支撑一路逆风这么大的主题,紫棋所遇到的困难、所做的努力、公司的培养方式着墨太少,整体看下来,我如果是个路人,会觉得邓紫棋简直是一路顺风啊,音乐世家出身,一出道就拿奖,从全港红到全国,那么年轻就有这么高的成就,比起很多人来说太幸运了,至于失恋太正常了吧,不遇到几个渣渣,怎么当孩子她妈?
(这一段放在记录片里太突兀,有炒作之嫌)至于所谓舆论压力很多是公司造成的,在这个圈子里,拿那么多钱就承受那么多的压力,有什么可委屈的?
唯一值得说道的,大概只有巅峰会,可是事情过去一年多了,路人和键盘侠早都忘了,还需要自怜自艾?
如果一年前发出来还能挽回些路人,现在?
已经没意义了,所以HT虽然做事不厚道,但有句话没说错,做对事比做好事更重要!
从巅峰会这一具体事件来说,记录片将双方的想法真实的表达出来而无结论性点评,至于对错任由看官解读这一点做的很好,就像两股思想的碰撞,说到底,人生处处充满选择,但我觉得小孩子只看对错,而成人则论输赢!
后果显而易见,也算是让蜂鸟音乐学到了宝贵一课!
说到选择,我想探讨紫棋今后的音乐定位,到底是做一个创作音乐人,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偶像,还是做有实力的歌者,也许这三方面单看紫棋都可以做得很好,但公司的着重点在何处?
我更愿意像磊哥说的那样,她可以自由的自然的分享音乐,希望她能像几年前一样,到处游学,或者体验做最平凡人的生活,沉淀自己,享受生命的意义,汲取灵感!
优秀的男创作人很多,而女创作人少之又少,大抵是因为女生大多囿于男女间的小清小爱,眼界不宽,而紫棋有着异于普通女生的大爱、赤字情怀,假以时日,必将大有作为,期待以后能写出像汪峰老师的存在五月天的假快乐那样有深度引起广泛人群共鸣的作品,而不仅仅是巨肺小天后,在这之前,请耐得住寂寞,守得云开见月明!
不过蜂鸟就一个艺人,要吃饭的嘛,可能我这也是奢望吧!
在电影上线前,其实有的粉丝已经给我们打起了预防针:“这个记录片就是一个粉丝电影,它可能只会在网络上播放,连进院线的可能都没有。
”划重点:粉丝电影什么是粉丝电影呢?
粉丝电影是一种新的类型片,主打粉丝群体,一般制作成本较低,简言之,即迎合某偶像粉丝而拍的电影,只对特定人群有着非看不可的意义。
--来自360百科既然主打粉丝群体,那么评论区有多少是邓紫棋的粉丝呢?
请不要高看了它,它只是激励我们这部分粉丝而已。
虽然说了一些东西,还是主要是宣传自己。
感情分占大多数,我喜欢这个小姑娘。
情怀,情怀。
本意是给非粉看看真实的GEM,结果变成,给粉丝和路人粉看他们都看过、都知道的东西
要不是为了免费的中午饭,我特么才不来看,闪的睡不着。。。
简单的人物传记,说了这几年的事,有机会一定去看她演唱会。
终于有机会看了这部电影,很久没有看过这种类型的影片,觉得挺励志的,感觉邓紫棋是一个挺乐观的女孩,痛嘛谁都有,但是每个人发泄方式不同,我很喜欢这个乐观的女孩,她为我的2017年鼓足努力的勇气!
作为纪录片来讲,差一点!
好歹比bigbang那个做得认真一点
没看过 但感觉评分太狠😂来个5星 感觉毕竟新类型的电影要支持下
张学友都没这么大脸给自己出纪录片
不觉得很糟糕。
普通纪录片,唯一的缺点是上了院线。我算是她出道起就断断续续关注,有辨识度的嗓音和强悍的机能我始终相信她会火。香港的舆论风气一直都不好,来了内地其实是受追捧大于批判的,但受到了很多批评是客观事实,拍出来为自己辩解无可厚非。
应该晚个十年出的,死蜂鸟太着急了
amazing girl
一部纪录片并改变不了什么,喜欢她的人会继续喜欢,喷她的人即便看了,还会继续喷。对我个人来说还是很喜欢的 . 最后,值此新春佳节之际,祝所有的无脑键盘侠喷子们原地爆炸 . 哦对了,片中洪涛说的那几句,大体意思就是:「虽然我们之前确实说好了,也算是建立了契约,但是我可以不遵守呀.」
我认为一部好的纪录片,应该足以洗白她。至少让人理解她。从这个角度,这部纪录片失败了。一星给片子而非邓紫棋本人。我见过她真人,有性格有棱角,还好。我可能更期待看洪涛的纪录片。他的言语意味深长。也显得本片并不诚恳。这是观众最关心的点。留下的坑,不是邓紫棋几滴眼泪能弥合的。
真的还行,不用刻意去黑,要知道大多数人并不会站在客观的立场去评价事情或者人物本身,感情因素的牵引力才是主要的控制系统
我不管,邓紫棋就是我女神。那些嚷嚷着不配做电影的人何苦特意来这里评论呢,况且这本来就是献给粉丝的纪录片
啥时候豆瓣的人群以“XXX都没有,你凭什么拍”为评分标准了。真是low穿地心,见不得别人好的自卑心。我还想说,XX都死了你凭什么还活着。单讲制作,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