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很不明白为什么海报会有一片麦田,女主角牛顿接触徽章不是直接出现在城市里面而是她站在城外的田地中,直到片尾当无数被招募的梦想者们都出现在这片金色的海洋中,笔者才恍然大悟,这不正应了那首歌所唱“在希望的田野上”。
希望,不就是本片的关键词么。
不要放弃希望,则是电影主旨。
电影中那场所谓的地球毁灭的未来危机,只不过是预测和推算出的一种可能性。
电影并没有真的到达危机发生的那一步,甚至还离得很远呢。
虽然“大反派”大卫执政官向地球人植入了消极的思想而导致发生毁灭的可能达到了100%,却因为牛顿的【不放弃】精神,使得未来产生了万分之一的偏差。
一点点改变就能左右未来发展,而当无数的梦想家们一起坚定信念、做出改变,地球就永远不会走到终点的那一天。
本片所涉及的概念并不新鲜,无论是时空共同体还是蝴蝶效应,宇宙维度或是概率论,以及人类同人工智能的爱情,都是过去的科幻电影中常见的把戏,但《明日世界》也显然没有像诸多末世题材和废土题材一般,描绘灾难降临,讲述浩劫重生。
甚至它也丝毫没有很多反乌托邦电影那样的消极色彩或者复杂的人性界线。
本片在一开始就把绝望与希望、光明同黑暗放在了绝对的对立面,彻底抹杀了中间的灰色地带,而主人公牛顿,则坚守着希望永不言弃。
电影经历了未来由精英们建造到未来由梦想家们建造的一个思想转变,讲述的只是未来无穷的可能性。
这毕竟是一部青少年主角的带有迪士尼童话色彩的电影。
故笔者认为本片如果做成动画长片,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观看本片最需要关注的地方就是电影的想象力与创意。
这部电影中对于明日世界的描绘,有一种儒勒凡尔纳的近未来科幻和复古科幻的感觉,怪不得片中也刻意提到了这位世界现代科幻之父。
本片所展示的未来世界中,不乏已然诞生的发明,也有出现了原型即将实现的创造,还有仍处于概念阶段的理念。
特别地,把巴黎铁塔作为发射架发射复古火箭的梗,很容易想到,但那枚火箭的设计正是凡尔纳时期对于火箭的设想。
视觉上创意十足,听觉上更是万分精彩。
影片配乐大玩未来风,整体基调着重突出一种高科技和超现代的感觉,却也不乏复古与童趣,大气磅礴,悠扬婉转,弦乐演奏美妙动听,画面感强烈,颇有约翰威廉姆斯和史蒂夫史皮堡的风范。
《明日世界》是一部货真价实的迪士尼真人童话,不同于《沉睡魔咒》和《魔境仙踪》打着经典童话改编旗号却述说着成人世界虚伪的伪童话。
本片就是让青少年来演绎青少年的故事,表达希望在孩纸们手中,却没有借孩子之口讲述成人世界游戏规则与哲学。
这一点同大多数青少年主角的作品都不太相同。
检视一下诸多经典的青少年作品,无论是漫画电影小说,小小的主角们所面对的,都是成年人的世界。
大人们自己争斗还不够,却把成人的阴谋与战争,烧到孩子们身上,让无数本该拥有童年和校园生涯的天真烂漫充满了勾心斗角与嗜血残杀。
美其名曰:把希望交给下一代,让孩纸们尽早认清现实,打赢一切未来战争,但这种拔苗助长,只会催生出一个个畸形的存在。
以后请不要再说青少年作品幼稚,他们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这部《明日世界》除了带给我们未来生活一瞥,还引荐了两位电影界的明日之星。
无论是被称为”二表姐“的布丽特妮·罗伯森,还是雀斑女孩拉菲·卡西迪,在电影中的表现不见丝毫生涩,反而给人以老练的印象。
她们能否在新人辈出的时代杀出重围,就让我们在希望的田野上拭目以待。
飞机观影第二弹!
就像我之前说的,在飞机上特别适合看这种平时自己肯定不会去花时间看但是还是略感兴趣的片子,而且看之前就知道这片子被誉为“扑街世界”,这次也总算明白怎么扑的了,迪斯尼财大气粗也体现于此,有了漫威星战加勒比皮克斯,其他类型的片子就可劲儿造吧。
其实片子本身的硬件素质还行,特效不错,尽管里面的机器人和未来城市的设计还是几十年前的思路,真的,我真正希望好莱坞的人不要再把未来人和外星人描绘成都穿差不多金属光泽衣服的社会了,其实这么看来饥饿游戏反而描写的还算真实。
科技未来警示元素都有,演员也有帅大叔和小赫本,真的,那个小女孩真的太有奥黛丽赫本的感觉了,就是不知道长大以后会怎么样。
豪斯医生倒是个惊喜,之前貌似没在预告里见到他。
他这个反派当的挺让我奇怪的,他貌似是打算放弃原本的人类世界,那么明日世界就是平行的而非未来的,不然过去消失的话,未来也就消失了吧。
另外片子再次表达了人类对个人反重力装置的向往,尽管这东西可能2115年都不一定能做出来。
世博会再次被提起,不过现在谁还把世博会当成人类未来科技的指南针?
对未来的导向,苹果发布会都比世博会强吧。
埃菲尔铁塔那里看的很有感觉,自己上过塔顶两次,都看到了那个有蜡像的小屋子,不过我记得里面没特斯拉,不过也可见现在大家都知道特斯拉大神的价值了。
通过触摸来瞬间穿越到异世界的点子挺不错,而且还是和现实世界平行,尽管里面的bug也比较大。
当然,最大的bug就是那个所谓的明日世界,明明就是个明日城市而已,何来世界,克鲁尼造的那个倒计时机器挺有寓意,不过还是吓人为主,有用为辅,既然他能算出来世界啥时候完蛋,怎么就算不出来世界到底怎么完蛋?
而且女主角既然能改变毁灭的结局,可见那个机器真的就是拿来吓人的,毕竟漏算了一个大活人。
何况依靠他们的黑科技,移民外星球也不是难事。
而影片最后实在让我大汗,克鲁尼你们把现实社会的精英们都弄到明日世界,那现实社会怎么办?
那些精英自己所在的社会才是最需要他们的吧? 这么做和豪斯大叔不顾现实社会有啥区别捏?
当正片一开始乔治克鲁尼对我念出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时,我顿时懵了。
然而听了听也还好,配音也不是完全不可接受那种。
片名让我觉得这必须得是一部展望未来的片子,但前面的铺垫确实让人有点没谱了,不知道是不是主要定位于青少年的原因,名义上的女主角其实被边缘得很严重,但拯救世界的重任又好像必须由她来抗,感觉女主角的存在感在大叔和萝莉相逢之后变得很低很低,完全沦为了一个打酱油的角色。
其实个人觉得把她弟弟设定为主角的话整个片子的氛围要好很多,只是在美国分级的话可能会更向下一点,这也完全没关系啊,反正都是针对青少年的片子。
片子中科幻世界的画风还是很美好的,只是这个科幻的世界和现实世界完全是两码事,进入“明日世界”的条件是得通过招募官的甄选,就算是考试咯,而剩下的人呢——好好呆在当下的世界中吧,你们就是所谓的学渣了。
当女主角那枚进入虚拟实境的勋章没电的时候我明白梦还是要醒的,乔治克鲁尼告诉她所谓的那个世界早已破灭,那枚勋章只是一个广告播放器而已。
我想当然地以为现时世界会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而有所改变,而事实上世界确实改变了——它本应该被核战争毁灭的——太好了!
看到最后我不禁有点想要欢呼。
整部电影在剧情上总是让人抓不住重点,说是环环相扣也没有那种很深的探索感,最后反派啪啦一下就被干掉了,最后三分钟交代个后续发展,镜头切到乔治克鲁尼的脸盘子,接着看见一堆人领勋章的我脑海当时一片空白:这感觉实在太像是在赤裸裸地宣布优胜劣汰了,这边全是精英和谐友善大发展,不出几十年这群人是不是就要对现时世界的人说出“你们这帮低等生物”这种台词了?
这样的概念真的好吗。
明日世界展示得太零散了,整个片子的科幻成分都软软的,好像只做了个CG,然后罗列一堆喷气背包,悬浮列车,大机器人,星际飞船,走马观花了一遍,而空间穿越、位面场、仿生人结构这些也都一笔带过了,细节不够丰富,但还好也还是像模像样。
萝莉的相比于另外几个人演得还算不错,潜力上乘。
具有正能量和激励青少年的作用这个是的确,价值观我也是认同一部分的,只是通过台词说教这种形式呈现出来对于大龄观众来讲是很难买帐的,迪士尼的产品有时候反倒是那些动画片的共鸣更强烈一些(主要指那部分原创)。
大致就是这样吧,10分我给4.5。
中年男子弗兰克·沃克(乔治·克鲁尼 George Clooney 饰)和身边的女孩凯茜·牛顿(布丽特·罗伯森 Britt Robertson 饰)大吐苦水,他慨叹现代社会充斥了战争、饥饿、灾难以及种种不公,他回忆起自己童年时代的一段经历。
当年小小的弗兰克(托马斯•罗宾逊 Thomas Robinson 饰)带着自己的得意发明来到某主题公园,结果却碰了一鼻子灰。
而美丽的少女雅典娜(拉菲•卡西迪 Raffey Cassidy 饰)偷偷伸出援手,让他见识了令人咋舌的未来世界。
与之相对,凯茜则是对未来充满幻想的阳光女孩,她渴望有朝一日遨游太空。
心怀梦想的她甚至私闯NASA,为此惹了不小的麻烦,不过却由此得到一枚神秘的徽章从而结识了弗兰克。
影片中对未来畅想也是通过不同媒介反映虚幻场景,说明所谓“未来国”的不确定性,以及人们对未来主观能动作用。
接触T字徽章刹那奇幻美丽的新型都市,在金色麦田引领下高耸入云的科技之塔,一个由爱迪生,特斯拉等科学家和艺术家建造的自由都市,没有政治暴力压迫,没有学习工作压力,科学与自然和谐的乌托邦世界(人造天堂)。
相反地,超光子塔上搜索时间洪流时发现却是另一番前景:特拉法加广场上抗议,美国内陆龙卷风和纽约洪水,如同最后审判一般的末日灾难,而且仅在58天后一切将变为现实,似乎无法改变的悲伤人类文明的末日。
电影,所谓的“明日世界”更像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存在,象征着最和谐与进步的人类生存环境。
整部电影都带给我们正能量,观影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让人感觉到自己所处世界的美好。
在“明日世界”科幻未来感外衣的包裹下,表达的其实是对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控诉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这部电影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环境保护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应该极力去当一个环保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创造一个更加美丽,无污染,更加和谐的“明日世界”!
额。
不得不说女主角刚触碰到到徽章的时候的表演perfect。
在没有特效的情况下演的那么逼真。
觉得不爽的是音效不爽没有之前的妇联,速7甚至都没有pk中的音效好,没有那种震撼。
尤其是被机器人追杀,在平行世界中的场景那么长的的一段,听觉上没有语言的填充也没有其他音乐,觉得不震撼。
不过女主角凯西蛮搞笑的,摔楼梯,与雅典娜的相处,………科幻上磁悬浮列车,枪械都没什么可惊奇的,唯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间断的游泳池,至于boss那个超光速可预见未来,了解过去的粒子……转眼就成了给人们植入地球要毁灭的思想。
突然想吐槽一下明日世界。。。
主要人物:女主,男主,机器人,反派(四人),虽然前半部各种悬念,小loli机器人演技总是有惊喜,但是结尾我也是醉了!先说三个关键剧情点:1男主在小时候就爱上了小loli 机器人,一直到后来被驱逐回地球2地球为什么会毁灭?
3女主是被小loli认定可以拯救地球的,男主一直不信任她能拯救,但是为什么小loli觉得她能拯救?
然后整个剧情就是他们三个一路被机器人追杀,好不容易通过空间传送来到未来和地球平行的维度。
话说这些都挺精彩,包括前面的悬念和未来世界的各种绚烂幻想。
然后就萎了!
相信自己确实能拯救地球的女主看了未来的预言机,看到地球还有几十天毁灭彻底崩溃,而男主则反过来相信她能拯救地球,安慰她。
还没安慰两句,女主突然说我明白了,地球为什么会毁灭,就是因为我们人类认为它会毁灭才会毁灭,我们为什么这么认为,是因为链接地球和未来的连接器发射毁灭地球的信号影响人类思想,我们只要炸掉连接就好啦!
然后男主也被这匪夷所思的解释折服的五体投地,就去炸连接点。
结果把炸药不小心通过传送门炸到地球。
然后机器人小loli受伤,她为了拯救地球牺牲自己去炸毁连接点,她也表示自己有点喜欢男主,然后男主就把自己喜欢了一生的机器人loli从空中当炸弹扔了,我还以为会陪着一起死。
然后男主没有一丝悲伤的回去跟女主聊天了。。。
然后这匪夷所思的解释竟然真的解释了地球为什么毁灭。。。。
反向思维:要阻止地球毁灭,只需要阻止别人认为地球会毁灭即可,这个不成立吧槽点:1.把自己喜欢的人当炸弹从高空扔了,连眼都不眨??
2.人们认为地球可以毁灭就可以真毁灭?
这是甚么逻辑??
1.机器人雅典娜,满脸雀斑的小女孩,是个梦想招募者,虽然一开始看着满脸雀斑微有吐槽,我知道外国人可能就这审美 就喜欢雀斑 ,但第一眼有点无法接受。
不过,小姑娘演得不错哦最后,机器人也有自己的情感并用尽自己最后的价值拯救了地球2.未来世界描绘的真的超级棒,amazing!
3.最后反派被干掉了,地球保住了,俗套情节4.埃菲尔铁塔那段美呆了5.看完电影还赶上了回家的末班车,真棒!
这部电影我打满分,而且是看过最好的电影之一原因很简单,电影真正探讨的是,我们对未来该报有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在互联网和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每天要处理巨大的信息,其中不乏各种因为科技文明发展带来的危机:全球变暖、水资源污染、贫富差距分化等等。
而很多文学和电影作品则打算通过渲染这种末日气氛,希望激起人们的警醒,从而改变世界。
然而心理学告诉我们事实并不是如此,人们面对危机,特别是由于全球化和工业化产生的特大危机的反应并不是警醒,然后去想解决方案,而是被吓到,然后选择逃避。
这种反应有个词,叫鸵鸟心理。
这些可能的灾难和我们无关吗?
肯定有关。
那我们现在有办法做些什么吗?
没有。
然后忽略这件事情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慰藉。
就像Casey的老师一样,被Casey问到我们能做什么的时候尴尬地让学生下课。
是不是发现这种场景似曾相识,拥有鸵鸟心态的人在我们生活中其实无处不在。
量子力学告诉我们未来不是根据现在就完全确定的,而是一种种不同结果的概率。
现在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扰动未来的导向,在真正的未来到达之前,谁也说不准这个骰子最后会落在几点。
面对一些太大的社会问题时候,有一部分人觉得自己无能为力,然后顺利成章地无所为,比如面临失业的Casey老爸、年老时期的Frank。
有一部分人倔强地相信通过改变现在,我们能获得一个好的未来,比如Casey和年轻时候的Frank。
实质上,这部电影表达的是这两种人的冲突。
悲观无作为的人越多,导向灾难未来的可能性越大。
乐观实干家越多,导向美好未来的可能性越大。
徽章给予人们对未来美好的想象,而时间塔则相反。
电影围绕着两派人的冲突展开。
Which wolf do you feed?The darkness and despair one,or the light and hope one?Recruiter通过徽章让人家看到一个美好的未来,让别人相信未来是美好的,从而让美好未来的概率增大。
Nix通过超光子发射塔,让别人相信未来是灾难式的,从而让灾难未来的概率变大。
Casey和Frank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们面对Dream killer的否定时,表现出来的是那种无理由的乐观和永远不放弃的精神。
所以有了小时候的Frank和帮他制作喷气背包工程师的冲突的镜头。
所以有了小时候的Frank凭着成功几率微小的喷气背包依然相信能入选进入Tomorrowland一份子,而Athena特别给了他徽章的镜头。
所以有了Casey和她老爸就发射塔拆毁之后未来的冲突的镜头。
所以有了Casey在课堂上倔强地屡屡举手问老师解决方案老师无视她的镜头。
所以有了Casey和她弟弟Nate第一次对话是围绕着Tiny change can make a huge difference in the future这个话题展开。
所以有了Casey为了让Frank带自己去未来世界把一个拖拉机烧掉的镜头。
所以有了Casey在Frank的相册边上,找到1964年博览会传单上面写着“Never give up."的镜头所以有了Frank带Casey上时间塔时,让她什么都不做,Just be your self. 的镜头。
所以有了反派只需要左右人们对未来的信心就可以左右未来的剧情设置。
因为Casey、遇见Casey之后的Frank、Athena就代表那头the wolf of light and hope.只是Frank被超光子塔预示的未来吓到了,失去了信心。
而Athena重新找到候选人Casey。
这种面对灾难时的精神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未来的走向。
前面的层层铺垫,都是在渐渐影响着未来的走向,而不是剧情的拖沓。
所有的一切,最终表现为Casey看到灾难未来后仍然不放弃,冲到Nix前面质问他,而超光子传来的信息出现了短暂的美好未来。
而影片的最后,58天后,世界依然很好地在运转,第二代Recruitment计划开始。
有人说结局烂尾了,生硬出现的反叛被消灭,时间塔被炸毁,就结束了。
其实只是一个电影结束惯用的形式而已。
而象征着对未来灾难想象的时间塔被炸毁,象征着乐观想象的徽章被重新制作。
世界开始喂养那条光明与希望的狼,导向一个好的未来的概率从此变大。
这不是部科幻片,它是部童话。
人们相信着什么样的未来,那什么样的未来就更可能成为现实。
导演想通过电影的方式,让我们的现实世界导向一个更好的未来。
现在太多的灾难片流于市面,不要说儿童了,就算是成年人看了之后很可能都会渐渐认为未来就是这样充满灾难,而作为一介草民的自己显然是无能为力的。
儿童的世界观未形成的前提下,得到的如果是充满灾难性的信息,那么他们以后很可能也会成长为新一代的犬儒主义者。
不幸的是,大部分的灾难片都不涉及讨论解决方案,吓唬完人就结束了。
这时灾难片已经失去了警醒人的意义, 变成了一种消费品,就跟Nix说的巧克力手指饼一样。
导演把如此宏大的未来议题包装成儿童能接受的童话,显然是件非常难的工程,于是剧情后来的牵强,反派塑造的薄弱的硬伤也开始突出来。
毕竟这个议题太大,太难童话化了,有纰漏也是在所难免。
但至少现在看来,结果还不坏。
影片首映前夕导演布拉德·伯德,乔治·克鲁尼和布丽特妮·罗伯森都来了中国造势。
布拉德·伯德为了这部片推掉了星战7,而乔治·克鲁尼则是为了自己的电影首次来华。
除了商业票房上的考虑,他们的宣传上谈了许多环境和全球变暖等社会议题。
众所周知,中国当今的迅猛发展让世界让中国成为一个环境问题上的主要战场。
如此强大的发展动力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污染源,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创新可能性变革领地。
中国选择什么样的明日世界,很可能会极大影响世界选择怎么样的明日世界。
也许布拉德·伯德和乔治·克鲁尼是来告诉我们,Feed the right wolf.有人说Tomorrowland这个名字是坑爹,根本不是什么未来世界,只是一些很厉害的人创造出来的一个很厉害的同一时间的世界罢了。
我觉得导演另有深意,Tomorrowland确实是我们的明日世界,而决定这个世界是好是坏,钥匙就在我们的手上。
电影在炸毁时间塔之后到招募梦想家结束。
而电影也在这个时候戛然而止没有深挖,其实是最好的结尾。
导向一个更好的未来的方案是不确定的,电影是无法展现出来的。
但能确定的是,一群倔强的梦想家在一起,导向一个更好的未来的概率会变大。
Dreamers should stay together.他们可能是音乐家,环保主义者,工程师,文员、律师......但他们一定都是倔强的梦想家,用自己倔强的乐观,扰动未来不同可能的概率,让世界导向一个更好的明天。
Which wolf do you feed?The darkness and despair one,or the light and hope one?
文/梦里诗书 《明日世界》在前半段剧情架构尚且能有以隶属迪士尼的科幻奇想,而在后半段冗长弄人高概念的堆砌,难具说服力的反转结局,俨然使前篇的伏笔变成了笑谈,两名男女主的人物塑造,在电影机器人女孩的反衬下是如此失败,流于表现的说教更难动人心。
仿效迪士尼乐园打造的科幻版《明日世界》,伊始借乔治·克鲁尼回溯童年时美国世博会为引的呈现,萌化的大机器人、天空飞船等等确令人感受到了来自迪士尼的专属魅力,好莱坞级的特效也足够能引人入胜,但电影在入其胜景后却变的后继乏力,围绕女主展开的剧情,始终难令人找到一个属于角色自身的亮点,贯穿始终的女主在电影中实质是被边缘化的,平实的人物塑造并不契合科幻电影,而最终她看似力挽世界的结局更犹如一个机械必须完成的命题,这一核心人物的空洞使本自迪士尼的斑斓化作了一片苍白。
倒叙剥茧的电影手法,预想环环深入的悬念,却在结局处虎头蛇尾,埃菲尔铁塔一飞冲天后《明日世界》再未有何亮点可言,即便将这部作品看作一个童话,最终也没能给出让人得以信服的寓言侧重,后半段明显的敷衍了事,实则是电影蓝本概念先行自酿的苦果,一个高能的概念或许让电影看起来能带动观众跟随自身的节奏,但这个概念的先导必须是有以一个至少能自圆其说的故事,《明日世界》虽能在伊始以迪士尼的科幻秀场夺人眼球,却并不知道该怎样给这个故事续尾。
趋于低龄化的故事走向,却被赋予了过多的概念,迪士尼这次打的爱情科幻牌,将自已处于了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它即想揽获孩子的童心,又想营造自我的科幻烧脑,这或许就是演技派面瘫小女生机器人这个角色衍生的定义,但最终两者皆乏善可陈,而这个在海报上都难见的女配却嫣然成为了电影最大的演技派,你便可想而知此部电影在人物塑造是多么失败。
迪士尼的科幻秀,电影虽有以迪士尼惯有的正能量传递,却未能再呈现一个至美的梦境,终仅是一部徒有其表的秀场。
除非官方当局预报说二十年内地球可能会爆炸,我们仍然不会紧张起来,我们可能会及时行乐,吃吃喝喝把自己的有生之年拼命地活的“充实”,谁会管死后的事情。
我们可能会尽量保持乐观,尤其是自己碰上病痛或者困难时,怎么高兴怎么来,让自己“不虚度生命“。
遇到空气不好,我们一定要戴口罩,买空气净化器,把自己给保护好了。
我们很乐观。
但是空气越来越不好,水资源受到更多的污染,树木更多的砍伐,气候更加的恶劣。
我们不会真正去管它,去修复它,去为它做工作,想方设法地改变改善。
我们会很乐观积极的赚钱,积极努力的工作,旅游,换个城市,换个国家,或者换个星球。
我们不是不乐观,我们是不关心。
雅典娜演技不错
科学逻辑无法让人信服,但是我相信未来肯定是属于不放弃的人。
好羡慕Athena的父母,有这么可爱灵气的女儿
总感觉什么地方差一点 显得很一般
弟弟内森一出现我就开启神游模式了,到现在也没想起来他演过哪部剧。然后两个小朋友开车我就又想Carol里的公路戏会怎么拍呢,要是能在大银幕上看到就好了...
想象力太厉害了!
撇开故事的逻辑性与创造性,单从画面以及新奇之上来讲,还算是个漂亮的片子。尽管越到后来越恶俗,但表达的概念还算不错。很可惜的是,整部片子里,没有看到一个出色的演员,都只能是中规中矩的照着本子往前走而已。最后机器人产生感情什么的,总觉得假如有续集,难道是人机情未了?
前面小男孩和奇迹女孩的那段美好得让人流泪,最后奇迹女孩向克鲁尼表白那段演技称神不为过,中间其实没什么意思,最大得彩蛋就是看到房叔了
被选中的孩子们和任意门还有迪士尼乐园,设定,剧情,和表现形式都显得很卡通。开头表现的乱七八糟,在渐渐展开以为要放大招的时候,格局又太小。提到了尼古拉特斯拉,勉强能值2.5,由于他的存在,不管是什么世界,都能够变成可能吧。
前半个小时的视野还能看。后面完全low了,尤其是大叔抱着萝莉谈情说爱的时候。。。。三观全靠演技了
鸟导的想象力还是有的呀 不觉得烂
开场就用视听证明,2D效果比众多3D强多了。小女主太可爱了。少年感情戏也不错。有梦想的人要坚持在一起。
开头很引人入胜,非常精彩,但结尾稍显疲软和俗套。扮演雅典娜的小姑娘太美,太会抢戏,非常灵。至少该片比妇联2好看。
蠻失望的,節奏不緊湊,配樂也很奇怪,女主角又很聖母。。。
我就想知道,2亿花哪了?顺便吐槽下大叔萝莉的感情设定…迪士尼你这样拍小孩子看真的好么
非常一般啊 一开始节奏太差 差点失去耐心 虽然最后都合情合理 感觉整体结构还是有问题
全片有种迪斯尼公园宣传片的感觉,但整个冒险过程太小儿科,混乱的故事情节,草率的结尾。被选中拯救世界的女主角完全是个多余的毫无存在感的角色。科幻感十足的未来世界倒是很有想象力
看的时候真崩溃
看到最后发现,他们把地球有才能的人都召集到那个世界去了,所以地球才毁灭的吧!!所以地球还是会毁灭的...
RaffeyRaffeyRaffeyRaffeyRaffeyRaffey满眼的Raffey,两千年的小萝莉,演技让人惊叹,希望以后不要像Keira Knightley那般长残了。故事不烧脑,说教味太浓,卡司超级让人惊喜,完全盖住故事情节,看他们演戏真是大大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