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瓦尔尼
Navalny,逆权斗士纳瓦尔尼,纳瓦尼事件簿(台),毒杀纳瓦尼(港)
导演:丹尼尔·罗赫
主演:阿列克谢·纳瓦利内,Yulia Navalnaya,Dasha Navalnaya,Zakhar Navalny,Maria Pevchikh,Christo Grozev,Leonid Volkov,Kira Yarmysh,Georgy Alburov,Anna Biryukova,Fidelius Schmid,Tim Lister,Clarissa War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俄语,英语,德语年份:2022
简介:2020年8月20日,俄罗斯反对派人物、反腐败活动人士阿列克谢·纳瓦尔尼身中“诺维乔克”神经毒剂后入院接受治疗。在从托木斯克(Томск)飞往莫斯科的航班上,他的病情极度恶化,生命垂危。飞机于鄂木斯克(Омск)紧急降落后,陷入昏迷的纳瓦尔尼被送往医院,两天后他又被转送至德国柏林的夏利特医院。康复期间,死里逃生的..详细 >
no comment
CNN纪录片?哈哈。这事谁受益谁就是凶手
具体发生了什么样的事实,促使他和妻子成为皿煮斗士?作为纪录片没有呈现出来,只展示了他们个体行为和部分群体的反馈:不清醒,不中立,不克制,一种视频版微博评论区的鱼龙混杂之感。
不知道这部片子可以在豆瓣存在多久,作为一种西方的视角,可以用如此的方法诠释一个故事,作为硬币的两面,应该有另外一方的视角和第三方的视角,不能因为是弱者,弱者就是对的,但是,同情弱者永远是没错的。此片,也可以看到,原来在大毛是可以。。。可以。。。可以。。。的,所以,国内的那批右派,敢骂是因为安全,多学学人家阿列克谢吧,弱势得让对手窒息。
【自译】很标准的正邪对立、带有动员色彩的propaganda,把主人公由神降为人(支持右翼历史、和家人的相处点滴),再升华为神(回俄的行程和被捕后,民众的反应)。30分钟开始“特工也是人”的桥段,令人忍俊不禁。西瓜:https://www.ixigua.com/7336948687538487819 ACFUN:https://www.acfun.cn/v/ac39928428
颠覆我的三观,俄罗斯之外的媒体,表现得比自己家的事儿还要关心,而且镜头里的人那么假,只有我这种社会主义工作者才能看出来吗?醉了这些美国佬!
媒体造人的典范,预设立场zzzq的产物,用好莱坞的叙事手法将一堆新闻摄影炮制成一出政治闹剧,再加上媒体最擅长的情绪煽动力,我国媒体确实要学一学。
所以 中国才是那个更大的黑洞 俄罗斯比我们自由
且看且珍惜
豆瓣的政治正确应该给满分
希望他能早日出狱
俄罗斯至少还有个反对派。我们呢?一大堆皇帝等着登基
其实只有那通诱出关键信息的电话是特别有价值的,但也没有用好。
真死了……俺对国际局势了解太少了
奥斯卡果然把小金人儿给了这一部,我只有冷笑3声。
在墙里呆的蛮久,看到他俄竟然能上街游行,还有这样的反对分子出现在社交网络上,井底的屁民深感悲哀啊…
最后的微笑很难不让人动容,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极具魅力和个性的人,一家人都好美,当时踏上回国的路也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但可能也没想到真敢这样做吧。真的是大无畏了!
Navalny死了,当所有的矛头都指向某人的时候,又有多大的可能真的是某人。事实证明细节看人还是蛮准的,木材交易诈骗判过刑,被扶植后有条件释放的。怪不得处处觉得小丑。出卖国家利益的人很难有好下场。(7.5/10)很好的纪录片,如果一切真都是事实的话。配乐和叙事到最后渲染得催人落泪的程度,强权与个体,意识形态强大而澎湃的力量。可惜实在缺乏真实性上的说服力。很少有纪录片会让你难以对眼前叙事的真实性信服,所以看完后会觉得没什么意义。电话对面真没可能是自导自演吗?很难相信。后续的battle都蛮小丑的,过家家一样,面相和有些细节给人感觉就挺糟糕,完全感受不出仁爱和友善。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我一向对任何形式上对单个政客的美化宣传甚至神化持反感态度。泼尿酸固然是个垃圾不假,但不代表这货也好,泽连斯基还有拜登也罢是什么好东西。稍微了解下这个人的基本政治生涯经历就知道其也是个政治投机分子。指望这货能扳倒泼尿酸(虽然也没可能)成功上位就能解决俄罗斯内部问题甚至和乌克兰欧洲的争端更是滑稽到不行。
SIFF开幕影片,聚焦普京最大政敌。大国博弈是很复杂的,未必非黑即白,在此我也不站队。但是拍这夫妻拿胡萝卜喂驴,以示他们的善良温馨,片尾再次此呼应一下。拜托我才不信这类狠角色是靠喂小动物来得人心的。Q&A导演说用了400多小时脚本,但是只拍了三个月。嚯,这要不是借着东风,也就是个很主观的纪录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