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良心未泯的小偷和一只横跨黑白两道的猫解救警局女高官的女儿、小偷成功洗底并收获爱情的故事。
抢戏的配角包括莫名执着于丑陋巨像的短腿恶棍、其蠢笨无能手下、过量喷香水把猫呛得直打喷嚏的情妇,以及一只见到猫就狂吠、被拖鞋砸、被板砖砸、被雪埋都不改初衷的狗。
动画片中猫的动作神态展现的如此栩栩如生,以至于放映后导演见面环节中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导演家里是不是养了一只猫~~~此外,恶棍咒骂无能下属及小偷与恶棍对骂的片段十足十展示了法国人民的刻薄与幽默,字幕组更是极其给力,充分领会原文精神,翻译深得中文精髓,必须表扬!
一部典型的法国动画片,低调有魅力、着色明亮温暖、轻松自然的人物,再全程搭配上 Jazz OST,周日晚上用它来打发 70 分钟,过得绝对是高质量的。
更何况,里面有猫呢。
这部当年入选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作品,用简单的线条、流畅的剪辑和缜密的情节设置为我们构建了一个老少皆宜的周末电影。
创作于 2012 年的《猫》并不似近十年来好莱坞式动画那样追求精细的细节刻画,而是用最简单的线条来勾勒场景和人物,似乎一瞬间就将我们带回了昔日童年世界里色彩斑澜的大块头儿童漫画读本。
但简单线条的使用并不意味着对神韵的丢失,人物表情、街景的搭建和包括猫在内的人物动作都刻画得行云流水,绝对没有对质量一丝一毫的损失,大量运用明亮色彩之余又不会变得庸俗和廉价,水彩感十足,温暖明亮。
作为主角的巴黎小黑猫,白天是自闭少女 Zoe 一只慵懒的小宠物,Zoe 父亲在一次行动中被黑帮枪杀,同为警察的母亲 Claudine 自此全力追查犯人,但却忽略了 Zoe 的成长。
每到夜幕落下,它就会和城中大盗 Nico 穿梭在城市的楼顶之间行盗。
白天黑夜不相干的两个生活,两个人,在小黑猫的引领下自然地交汇了。
其中的断电救人那一断可谓之神来之笔,全程黑幕和用简单的线条来勾勒人物动作,实在是太有 feel 啦在片中作为主场景的黑夜追逐,将巴黎建筑和夜景体现得淋漓尽致,最后的打斗更是落在了巴黎圣母院上。
讽刺的是,最后真正让黑帮老大 Costa 死掉的,不是 Nico 也不是 Claudine,而是他自己的贪念。
全程真的是给 Nico 猫一般的身手惊呆了,流水一般的画风。
全片使用的 Jazz 风格的 OST 也是非常的讨人喜爱呀专辑无限循环ing
不去分辨艺术还是商业,我只是跟随自己的直觉,喜爱这样的2D手绘夸张的线条和它表现出来的诙谐、紧张和温情。
把美丽的巴黎夜景一律简单处理成简单的背景,画面呈左右延伸移动的感觉,如一张画卷过来卷过去,所有的光芒都聚焦在人物和人物的动作身上,带动剧情的节奏和走向,处理得很成功。
肢体柔软的猫咪和擅长软骨功的盗贼尼克,一前一后相得益彰,在巴黎璀璨的楼顶上跳跃前进;黑夜中从恶人们手里营救小女孩,用白色粉笔勾勒,勾得我的心一抽一抽随着线条和情节起伏;还有那只邻居家对着猫咪狂吠不止的狗,被猫咪用拖鞋砸到,造成另类笑料,让人忍俊不止。
蒂诺的动作很多时候看起来没那么优雅,但是一点也不影响猫身体灵活的节奏,很多夸张的动作设计在图画中得到诙谐的表现,还有非常规巴黎夜景的布置,在一个小时内让人目不暇接,人物之间的冲突环环相扣,以至于最后反派的幻觉看起来让人有些不适。
因为喜欢猫的都会有个圆满的结局,故事本身没有多少新意,可那些手绘的图画跃然眼前加上法国的浪漫情愫和侦探的情节,在平安夜重看也是颇为愉悦。
个人评分:7.6分,法国动画片的人文关怀总是那么敏感,比如对罪与罚,比如对自闭的单亲家庭里的孩子。
无意中开始看的一部电影,完整的看下来,觉得真是浪漫猫咪为了女孩捉的蜥蜴,尼克为了女孩的勇敢,女孩妈妈关键时刻对尼克的帮助,爱,让这部电影显得那么的浪漫,巴黎,这个浪漫的城市有着浪漫的人,和一只浪漫的猫。
我们根本无需通过现实来评断电影中的某些情节是否合理,只要合情就好。
我也曾经想过,猫咪出去散步,经常是在房顶,她们究竟看到的是什么样的世界,经历什么样的生活,当镜头跟着猫咪出去散步的时候,我真的觉得那么兴奋和好奇,而她的离奇伴侣尼克更是充满了神秘。
我喜欢happy ending,这就是巴黎人的浪漫吧,爱,不问过去,只问现在
看完有点失望尽管有一些小惊喜,比如看到巴黎圣母院的雕塑成为最终的决斗场所,超萌的小狗被拖鞋击中噤声。
可是过于简约的绘画风格,不够唯美(参照宫崎骏的电影);音乐没有感觉,只觉得过于喧闹、只强调了激烈紧张一种情绪;情节难以自圆其说,比如金银大盗如何与警察最终成为情侣;故事内容儿童化,角色处理成人化,儿童一定不太懂,成人却又没过瘾,假如被好莱坞改版成3D真人版,未必不如这部耗时5年的片子。
听说剧本和投资商妥协了许多次,感慨呀,假如由着艺术家的性子去拍,一定有更惊艳的表现。
刚开始是不知道“猫在巴黎”是什么意思的,看完之后,猫是在巴黎街头连接两个人的纽带,一个在这边过着偷盗的生活,一个在那边过着劳累的生活,这只猫还是很高傲的,戏剧性的戏耍了隔壁的那只笨狗,感觉这样的渲染真的很有趣的,在偷盗的时候,蹑手蹑脚的样子也是挺好玩的,而且这只猫,在看到自己的小主人的时候,总是会不由自主的往她的怀里钻,想必是很喜欢这个主人吧。
小偷的体态莫名柔软到有点喜感,在屋顶上那灵活的动作,似乎没有重力一般,那么行云流水,飘逸,在最后从高处往下掉的时候,蒂诺的妈妈救了小偷,估计也是在这个时候爱情结出了果实。
虽然蒂诺不会讲话,但是在面对母亲和自己保姆的时候,我是挺讨厌她这种抱着母亲,这种想暂时拥抱温暖,但是后果却让自己置身危险的行为,我是不喜欢的,她能勇敢一点就好了,用手指指出孰好孰坏,或许能够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蒂诺的性格,单独,无言,孤僻,懦弱,但是还是有爱,这和她没有父亲的抚养是由很大的关系,确实单亲的孩子是会有比较大的可能性产生心理问题的,但是结局也是能猜到的,小偷和蒂诺的母亲在一起了,而她也开始拥抱这个世界。
还有的是,为什么坏人的团队总是这么笨拙,个个都是逗比。。。
电影一开始就被这个影子般的盗贼吸引住了。
巴黎的夜,诡异的猫,不说话的小女孩,用着难闻香水的坏保姆,警察妈妈,大坏贼,故事简单却富有人情味。
几个地方很喜欢:影子般的侠盗走路的样子很可爱,像只猫,又像只海底的软体动物;小猫滋溜一下钻到小女孩怀里的样子,熟悉又亲密;还很喜欢小女孩被解救以后在屋顶上对妈妈绘声绘色讲和大坏蛋的斗争故事,因为爸爸去世而没有再讲过一句话的心灵终于打开;警察妈妈练的太极拳——是24式吧,哈哈;结局我也喜欢——虽然有可能这不是导演的原意,据说原本是有两个版本的,第一版本是导演版,最终发行的是制片商所选择的更加商业的第二版本,因为要考虑小朋友们的感受。
就当我幼稚吧,动画片如果结局不好还是很让人伤心的,甚至比真人剧还让人伤心。
就像《玛丽和马克思》,看完后我难过了很久,虽然它仍然是我最喜爱的电影之一。
今天《猫在巴黎》的导演来我们学校了……放了这部片子,还讲了一些幕后的故事,我还要到了签名,真是圆满。
其实这部片子之前有两个版本,但都没有被制片商看中,于是两个导演不断地修改,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个版本。
实际上我觉得第一个版本更好,是一个比较成人化的侦探故事,但是制片商为了考虑小孩这个受众群,于是文艺就不得不向商业妥协。
就连海报也修改了好多次,其实导演自己也认为第一版的海报是最好的,我也觉得,但是没办法,制片商说要照顾小孩……其实这部片子放到众多迪斯尼梦工厂的片子堆中已经算很艺术了……但是听完导演讲完它的故事,我还是想感慨,为了做一个长篇,为了得到投资和赚到钱,艺术还是不得不妥协与商业啊……但是我想最重要的是,艺术家得对得起自己的片子,该坚持的还是要坚持,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向商业下跪,那我们做出的片子就什么也不是。
所谓取法于上得乎其中……顺便透露一下,这部片子的制作周期是五年半,前期两年半,中期后期三年。
投资500万欧元……
可爱的佐伊 可爱的蒂诺 可爱的尼克 带来了一部温暖的故事小女孩与猫咪 是各自贴心的玩伴 在孤独的世界相互依护猫咪与小偷 是各自靠谱的伙伴 在危险的事业相互帮衬 小女孩与小偷 因为奇妙的情感所联系在一起 小偷给尽了小女孩温柔 在被绑架过程中努力的营救 最后还放弃了事业 成为了小女孩的爸爸 小女孩走出失去父亲的自我封闭 坦然的接受新的关爱逃跑过程的画面中 高墙上奔跑的画面真美好爱是相互的 只有互相给予了 才能更加牢固深刻
过时气质浓郁
剧情幼稚、无聊 人物都是杂技团的
3.5 我就知道我的猫在外面有人了
虽然对法式幽默无感,但这个画风还是挺招人喜欢的,故事也不错。
猫!猫!!猫!!!
身手矫健的神偷和同伴小黑猫在夜里穿梭跳跃在巴黎的屋顶,在jazz音乐声中~画风蛮独特的,就是猫咪画的丑了点,O(∩_∩)O
猫总是那么灵气。
不错。
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吉卜力的画风。。。。。。
不觉得好看
这画风,可真够后现代的。
除了猫,其他都是战五渣
这片子居然7.6分。。
故事不算新奇,但画得实在很美。啊,坏蛋也蛮可怜的
老套的故事 法国式画面
画风、对白和人物很法国,骨子里却是一个非常美国化的故事,猫鼠游戏,正邪简单对立,法式幽默的对白相当给力。整体上一个很商业的故事,紧张刺激欢乐之余缺了点所谓的人文底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估计没戏。★★★
法兰西也有飞檐走壁
小偷的舞步真美。
在猫党横行的豆瓣都没过8分,说明电影本身的确没什么意思。
不喜欢这种画风,看了个开头就关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