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监狱实验

The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史丹福监狱实验(港)

主演:埃兹拉·米勒,李起弘,奥莉薇·瑟尔比,比利·克鲁德普,迈克尔·安格拉诺,莫伊塞斯·阿里亚斯,泰伊·谢里丹,卡兰·麦克奥利菲,约翰尼·西蒙斯,尼可拉斯·博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5

《斯坦福监狱实验》剧照

斯坦福监狱实验 剧照 NO.1斯坦福监狱实验 剧照 NO.2斯坦福监狱实验 剧照 NO.3斯坦福监狱实验 剧照 NO.4斯坦福监狱实验 剧照 NO.5斯坦福监狱实验 剧照 NO.6斯坦福监狱实验 剧照 NO.13斯坦福监狱实验 剧照 NO.14斯坦福监狱实验 剧照 NO.15斯坦福监狱实验 剧照 NO.16斯坦福监狱实验 剧照 NO.17斯坦福监狱实验 剧照 NO.18斯坦福监狱实验 剧照 NO.19斯坦福监狱实验 剧照 NO.20

《斯坦福监狱实验》剧情介绍

斯坦福监狱实验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故事发生在1970年代初的斯坦福大学,一群大学生进行了一场关于人类行为的研究试验。他们分成两伙人,一伙人扮演监狱狱警,另外一些人则扮演囚犯,在24小时内开始模拟监狱里的日常生活。结果证明,扮演狱警的人在模拟监狱的情境中,开始变得有暴力倾向,而扮演囚犯的人则预谋造反。试验不久就被叫停,但其研究结果许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阿罕爆裂危情勇士柏拉瓦传奇第五节风车毒品生意鬼灭之刃柱训练篇达芙妮奎师那与伊人故宫里的大怪兽之莫奈何的谜题夏天的风疯狂电影人2疯丫头第二季马拉之死怪物Kyrie之歌西门豹高地行动云端小小代校长阴魂咆哮盖尔芒特家那边道士下山新施公案脱黑:请脱离黑道兄弟出头天继承之战第四季原子伊甸园姽婳Re:创世主们

《斯坦福监狱实验》长篇影评

 1 ) -

冲着津巴多本人说和实验最像才选择看这部,就心理学实验该有的严谨和其社会普适性意义而言,我不想看任何戏剧化效果,越还原越好,最好是连实验者选择和变量控制情况全部一五一十呈现出来,可惜那个50分钟的纪录片并没有演绎实验过程而且生肉我啃不动。

假设他找的实验者的确是身心健康的正常人且未被刻意引导,“身心健康”打个引号,我认为“身心健康的正常人”所必须具有的一个品质是,对他人有基本的共情。

如果这部和实际情况是最相似的,即“狱警”自第一天起就深入情境内部,表现出强烈的侮辱性和攻击性,那我非常怀疑津巴多是以何种方式确证实验者的身心健康。

而其他改编类电影,可能会把“狱警”起初的正常与后来的残暴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人性对情境毫无能动性地服从与适应,我会觉得多了戏剧性也损失了真实性。

虽然我也很好奇如果严格控制“狱卒”人道性的话结果会怎么样,但这个实验对人的心理健康损害太大,他后续的研究申请不被批准倒也不是什么坏事。

津巴多在实验中可能比电影里做得更过分,比如没有演出来一些刻意引导,因此相比起实验的初衷——社会环境、情境对人的言行和心理的强大教化作用,这部电影更凸显了他当初的愚蠢,超出伦理道德界限,并且早已被权威和混淆变量的介入搅得失去其作为实验的客观真实性可靠性,这是应该反思的问题。

这个糟糕的实验还忽略了一个堕化因素:当人置身于难以抵抗的邪恶环境时,他对善的信念有多不坚定,他人性中的劣根性就有多容易被激发出来。

或者按照汉娜阿伦特的说法,“恶的平庸性”根源在于生活中并没有“独立深入思考”这项活动,所以会任凭环境摆布,哪怕上级命令要他做出恶毒残忍的反人性行为,他也欣然接受,甚至变本加厉地沉浸在那种道德沦丧但掌控权力的施虐快感中。

无疑我们应当认识到环境对人的影响,但正因如此才更要明白,坚守道德原则和善的信念是多么至关重要。

 2 ) 人性之恶

早就听说了路西法效应,今天通过电影,确实受到了震撼。

这部电影循序渐进,跟着作者一步一步地观察实验的继续,甚至让观众有一种参与到实验中的感觉。

给五颗星的原因是电影给我展示了人性之恶以及权力的威力。

之前便听说了很多虐囚事件,刚开始不理解这些,觉得狱卒人员太过残忍,不人道,稍微有点人性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但是这个实验给出了答案,况且这只是个实验,仅仅持续了六天,就产生了这样的效果,并且实验开始之前,这些人是知道自己只是饰演各自的角色,并且可以获得报酬,但是实验到了最后每个人都置身于设置的监狱中,它成了一个真实的监狱,每个人都成为了真实的角色,而且无法自拔。

可想而知那些传出丑闻监狱是多么的可怕。

 3 ) 谁来帮扭曲的人性买单?

“试验”这两个词,美其名曰都是带有不确定性的过程,又朝着确定性的方向而去,当方向开始逆转,试验也就宣告失败了。

这部监狱试验,挑选来自斯坦福的高材生们,按照掷硬币的方式,成为狱警和囚犯两派,开始为期两周的“试验”,说实话,电影从头至尾也没有交代试验的目的(只说要去除人格,女性化?

),前期研究,设计参数,同事提到的变量设置,以及期望的结果。

从观者而言,仿佛就是为了观察而试验,这个不清不楚的初衷,还未带我们细细揣摩,就被简单粗暴的叫代号,关禁闭,体罚所冲击,观感上的好奇转化为厌恶和恐惧,这里的恐惧不是对电影本身的恐惧,而是对于接下来囚犯收到的对待的恐惧。

果不其然,殴打,不让睡觉,百分百的服从,及到最终的各种肮脏词汇的使用和各种动作的极度侮辱,有人开始崩溃,有人尝试反抗,但大多数人选择服从,眼神变得盲目,动作变成机器,连本可争取的假释权利也可有可无。

这时候的“试验”,剧本中叫失控,实际上叫不知所以,人性的走向开始变味,狱警大多乐在其中,而囚犯则各种苦逼,即使在人数占优的情况下,囚犯也开始相信自己就是罪有因得。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只是随机的掷硬币,但为何感觉选人都恰到好处,可惜的是,没机会讲狱警和囚犯抹去记忆,交换位置,看看是不是还是这样的匹配。

但我相信,差别不大。

社会不就是这样,当你处于既得利益集体之外,各种忿忿不平,各种流言蜚语,各种低潮热讽;可当你为既得利益者时,又是感叹舆论的不公,非利益者的粗鲁和无理,及其咎由自取,好自为知。

这个“试验”其实有点浪费,人性的扭曲都是外在环境的影响使然,谁生来知道礼义廉耻,连大小便都无法估计,哪有能力考虑这个;谁又生来喜欢豪取强夺,不是后天的不足才不得已而为之。

再深一步,是否必须在社会中生存的我们必须面对,有人会想到马列的共产,人人平等,可从未见成功,倒是资本主义的利益至上,凭本事吃饭(没有100%)造成了短暂的表象繁荣。

那怎么办,也许是社会的范畴太大了,当一个个小区域不再联合,各自为政,是否可以找到一些平衡,可小小的监狱,不也是让人性不再纯粹。

怎么办?

当然“试验”本身不能告诉我们,现实也没有教会我们,当今的社会,谁不曾困扰和烦恼,一切钱与非钱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性的发展的多样性。

而这种多样性,显然参数很多,而变量更是巨多,永远不会有绝对的结果。

所以,办法本身只有一个,那就是强大的内心,当你的内心可以做到不为外界环境所影响,那参数为零,变量为零,你便可预知结果,但是这是最好的办法么。

对我显然不是,人生的乐趣不是有一半在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么,这就引申出又一个话题,敢于承受不确定性,所以还是一个平衡。

锻炼强大内心的同时愿意承受各种结局。

当然,我并没有“试验”认证这样的我能否不让人性扭曲,毕竟要达到所谓的内心强大,承受结局还有太多的路需要修炼。

也许某天,拍一部“魔都生存试验”,再来验证。

此处就不表了…

 4 ) 场景下的动物

路西法效应很早之前就在心理学相关读物中读到。

通过一个实验貌似想要说明人和恶魔的差距的。

其实如果是想说明人和恶魔到底之间有多远,那根本无需证明,心里学家早就说明,人是一种场景下的动物,人的行为、意识会随着环境变化,或者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失去自我。

这个实验之所以轰动,影响很大。

人是特别健忘的,穿时间长的西装或许就忘记几千年前穿过兽皮。

实验的结果不重要,而是这个实验之后带来的大家的对这个过程的重新认识。

天天的看到的新闻是劳模、岗位标兵、下乡慰问疾苦的民众。

听到、看到都是美丽的新世界。

在太阳下生活的我,已经不知道的黑色和灰色的世界。

在环境下我们可能因为环境变成各种各样的人,甚至是彻底失去自我,成为一种工具。

这个不是个人的错误,不是人的错误,顺从环境是人性的本能。

错误的是环境的,还有制造这种环境的人。

人性本身就是很薄时刻就提防人心叵测者。

如果可以就给自己找个舒服的环境,如果有能力就给自己创造一个环境,如果生在无奈之下,就保持觉知,不被环境吞噬,至少对权威要保持质疑。

 5 ) 压抑到不想去回忆

看完心里好压抑好压抑,真的看完觉得世界都是黑暗的,看到中途我差点看不下去了,人性为什么一有使坏的权力就会有如此黑暗的一面,让我不禁的怀疑是不是人性本恶,只是不知道自己能成恶到什么程度。

十级压抑,不想再看第二遍。

每个人内心都藏着不同等级变态的恶魔,多的人在特定的环境释放了,在充分融入环境的时候看似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理所应当。

毕竟理性有度,再理智也有崩溃的时候。

环境影响人,人更影响人,或许那时候你发现这根本就不是一场实验,而是实践。

 6 ) 情境的路西法效应

1970年代在斯坦福大学进行了一场模拟监狱的心理学实验,大学生来扮演狱警与囚徒,六天之后场面完全失控,狱警暴力强权,囚徒精神崩溃。

本作观影感受有点糟,因为高频率不间断的消极宣泄和反智行为(包括研究者本身)容易让人产生生理反感。

实验设计也相当原始,实验者没有预想结果、没有设置变量、不按合同中约定的杜绝肉体伤害、轻视法律和人权,任由其“一定要让实验继续”的执念改变学术意义与可信度。

(包括他一直给予狱警额外帮助而忽视囚徒的心理状况)不过这场实验确实有跨时代价值,它集中展现了人性之恶,且未用一些价值中立的精神病理学术语来敷衍。

 7 ) 不要去测试人性,那可能会惨不忍睹。

“我不会这样做,但这说起来简单,你从不知道你会如此,因为你还没有试过”。

关于人性的测试有很多种,我始终认为,无论采取怎样的方式,对人的研究都应该浅尝则之,原因在于,当我们发现人类活动和心理特征存在一定规律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把与他人的相处当做解决一道“数学公式”。

但是,我们也许不该忘记,人与人之相处之道除了共性以外,还存有很多千奇百怪的特异性,也正是因为存在这些偶然的、差异的、甚至错乱的特异性,我们的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也让我们对人际关系充满期待。

所以,就让我们对人性保留一些神秘感吧,凡事不要看透,更不要点透,毕竟看透点透了,还有什么意思呢?

 8 ) 权力带来变态

斯坦福监狱实验权力,语气,不公平,为折磨人而找事,羞辱。

当8612控制不了别人的时候,他就崩溃了想退出。

同样想控制的狱警不会输,因为他代表的是体系,而8612只代表他自己。

——你做什么让自己出去呢?

——这不过是个实验。

——我不管什么实验,但你得掌控自己的生活。

强行用对别人的伤害来限制改变某人的想法,就因为你别人都不能睡觉。

让别人欺负别人,让不说脏话的人说脏话,让有节操的人变得没节操。

一切都变得很快,变得如此剧烈,快得不可思议。

环境改变人,往坏的方向,让你目瞪口呆。

我想看下人们受到多大的侮辱才会反抗,但是没有人说停止,没有人质疑我的权威,然后我就开始虐待他们,还是没有人反抗。

——这只是一个小狱警,对囚犯来说有权力的人。

你觉得你不会做那些事,但你想象不到你会变成什么样。

给他们制服警棍,给我们长裙,我们就变成了囚徒,失去了个性。

 9 ) 狱警囚徒身份互换 我相信过程,结局依然一样。

看这部电影从头到尾心都被提起来。

异常压抑。

基本上就在几间屋子里拍摄的影片却能这么深刻,这么吸引人,难得。

人性在这个电影里被无限方大。

本来都是平等身份的学生,被按上狱警被按上犯人的身份之后,立马就会召唤内心。

当了狱警,代表获得权利!

其中许多人在刚刚开始的时候,也无法适应狱警的工作。

一旦发现自己有了某种程度上操控别人的权利,内心对权利的欲求就会无限膨胀。

就像那个哥们说的一样,我开始骂脏话发现没有人反对我,我就越来越狠地骂脏话,直到探到底线为止。

权利利用不好,就会让人迷失,就会让人陷进去。

当了囚徒,代表剥夺了几乎所有的生存之外的权利!

一些人不甘,内心就是狂暴之人,在遭受某种程度的压迫之后就会奋起反抗。

在剧中自然还是会放他走掉。

但是可怕的是一些人一旦被剥夺了某种权利之后,内心深处的奴性就会无线方大。

甚至在模拟的角色中都会完全陷入进入,默默去承受突如其来的变化却甘于接受。

一个人处在不同的社会岗位,不同的层级位置,不同的身份处境,内心深处的本性才会开始极度方大。

试想如果狱警和囚徒身份互换,一定会是同样的处境,同样的结果。

因为判断他们身份标签的仅仅是一枚硬币…人性 内心 本性

 10 ) 该实验说服力有限

要记住什么叫做原则、基础、前提。

实验设计明显不合理,入组条件、退出条件不明确,实验中所需假设表演遵循的义务与责任不明确。

警察应该没有权利直接抓人进入实验吧。

这种实验应该要告知家属、学院、学校、同学、同事等人吧。

实验应该和现实独立开吧。

应该有相应的第三方(如律师)或文书等具体记录吧。

应该可以随时退出实验吧。

实验条件下普通人也没有约束自由的权利吧。

回答的语句原句应该是这样的,“实验的情况下我会表演性的讲:yes,sir,Mr Correctional Officer, sir,现实情况下我会讲:沙比,给老子爬远点”。

实验是实验,现实是现实,不要随便带入,而且在实验中有必要在每句话前加上“如果在实验中我会讲xxx”这样的说明语句。

想一想演员是怎么做的。

不要迷信所谓的斯坦福大学,斯坦福也就这样,像这样的各种详细说明都不明确的实验,而且还是心理学实验,也就那个时期才能通过审核。

在这样的实验前提下所得出的结论明显不具有说服力,有混淆视听的嫌疑。

《斯坦福监狱实验》短评

无聊。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已经够无聊了,改编成电影一样无聊。实验发起者就好像是个残疾人一样,我们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就时刻关注着这个残疾人什么时候才能正常、不变态——可是我们知道这是“正确的、应该的”,却不是“吸引人、有深刻意义的”。更何况影片后半部分基本上都只是在渲染狱警多么可恶。

5分钟前
  • 豆友〇肆壹壹
  • 较差

就记得移来移去的镜头了。

9分钟前
  • 爱睡觉
  • 还行

三部里最接近实验本身,白描手法展现路西法六天内创造地狱。学术外衣掩盖禽兽本质。而观众里又有多少人在观影过程中牢记这只是一次实验,而不是各自代入警囚身份而产生类似情绪体验?丨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

13分钟前
  • 山上风下
  • 推荐

losing identity and the desire for power

16分钟前
  • forfaen
  • 推荐

人生真是处处意料外

17分钟前
  • 圣墟
  • 推荐

差一点给5星,对比了终极面试,感觉不太舒服,最终给4星,没回忆给3星,翻翻拍2星

19分钟前
  • 如果我是编剧
  • 较差

比较无聊的真实改编

21分钟前
  • 申由己
  • 还行

这么好的题材,电影却仅仅是拍的一般,结果应该算是烂

23分钟前
  • Huny Ψ
  • 很差

斯坦福大学监狱实验,路西法效应的演绎,社会角色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对于参与实验的自愿者,说什么狱警有多邪恶,囚犯有多懦弱都没用,主要是这个“实验”的设计者,心理学教授的设计问题。除了不能随意打人,对狱警权力的规范基本等同于无,以上帝视角默认着许多等同于犯罪的行为。即使合同里有写着可以自由退出,但还是设计了许多障碍让囚犯无法自由退出。这已经不是科学的实验了,明显教授也已经融入了这个扮演角色的游戏,不过他的角色是上帝,说成这是他设计的专属真人秀都可以。通过这个实验,能看出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多巨大,以及最重要的权力制约,设计者对权力拥有者的无限纵容,不管怎样的人都会有可能成为堕落天使路西法。不过他们入戏也太深了吧!不知该怎么吐槽...

24分钟前
  • Zzzezzezez
  • 还行

真实还原斯坦福监狱实验,相比美版的《死亡实验》中囚徒的暴力反抗,这部中的反抗也许更真实,长时间的驯化后,囚徒变得越来越乖,甚至忘记了身处实验

27分钟前
  • 稍息立正
  • 力荐

津巴多在书中对于其中个别“入戏过深”的邪恶角色相当口下留情,电影展现得直接得多,有些人就是本恶,借题发挥,美其名曰“我只是扮演好了我该扮演的角色,我应该这样做(你们怎么还不为我按你们要求当了顶级恶棍给我发大奖呢 我也在做我的心理小实验呢你们都落入我的实验圈套了真傻X啊你们)”。

30分钟前
  • 一颗大豆
  • 推荐

看前男友的脸受虐 爽吗

31分钟前
  • IЯIS
  • 还行

忘了是看过哪个版本的,刚看完10版的,剧情实在熟悉,然后回到豆瓣,这部之前标记过了,所以也随便说说。

34分钟前
  • 凉风有信-姚
  • 较差

这种题材最尴尬了,不如纪录片的真实性,又不如剧情片的戏剧化,卡在中间了……

35分钟前
  • 张小北
  • 还行

我成功的被这版的导演PUA,先看的2001年德国版2星,然后看的2010年美版1星,再看的1995版纪录片4星,最后看的这部2015年美版愿意给5星,个人理由是节奏和表演还有深度都超出预期,在案例熟悉的情况下,还能给我代入感和思考就是一部好影片,对导演的其它作品有了兴趣与期待。另外, 很好奇全世界都可能存在的现象为何非得针对性的扯上关系都是什么🐸?达到PUA目的? 7.3/18K 短评6K %59/32/9 【IMDb6.9/42K 北美票房66万美元,全球票房66.3万美元】

37分钟前
  • 安心
  • 力荐

路西法效应

41分钟前
  • 庄晓渊
  • 还行

感觉是打着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名气拍了部片子推一下众鲜肉的人气

46分钟前
  • 托腮
  • 还行

不是太喜欢这个风格,看了20分钟。#20160302

51分钟前
  • huyouyou
  • 还行

又有趣又恐怖,稀释100倍天天上映的真实大片。

53分钟前
  • amitayus
  • 力荐

实在无法认同,刚拥有权利就会这么嚣张吗?学生们知道这是实验,总有结束的时候,难道不怕真实生活中遭报复吗?电影刚开始就太认真了,没有过渡,我觉得应该是循序渐进进入状态的,之前看过一个类似的电影,比这个要能说得过去

57分钟前
  • 杨二史密斯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