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这么执着一部动画了 也好久没有这么一周要重复看三次动画了 每周五的中午顾不得午饭疯了似地从公司奔回家里,为的就是看最新的一集。
然后再开始不停地期待下周五的来临这样。
的日子循环反复从四月到六月可以的话,我真的不希望就这么看着幕布落下。
可以的话,我真的希望和这些女孩子一起长大。
如果给我两个月时间和一个女子朝夕相处,我定会爱上她。
更何况这二次元的萌物呢?
不管别人的如何批评,卖萌也好,骗钱也好,作画崩坏也好,或者别的什么都好。
我不跟他们解释,我不跟他们计较,因为在全身投入的感情里,一切负面的言论都是尘埃。
从开始到现在到将来我始终这么义无反顾地爱着k-on,爱着其中的每一个女孩,唯的天然,澪的娇羞,律的吵闹,紬的乖巧,梓的傲娇,优的人妻,和的稳重,以及佐和的糟糕。
甚至他们每一个人表情,还有演奏的每一首曲子。
统统都爱。
所以,根本无需拿来比较谁好谁不好, 正如唯一股脑地热爱着轻音乐和轻音部的所有人。
我也是真心地拼命地打从灵魂里爱着这部动画。
至死不渝。
雖然是2010的片子了,過了8年我才看到它。
此時我已大學畢業兩年。
還是滿滿的感動。
感動在哪裡呢?
one,五人之間的友誼。
two,動漫才能營造的完美角色。
youyi懶散/好吃,但綻放能量的時候光芒萬丈;lizi很男孩子的風格,但心思很細膩;muzi出身名門,卻有一顆強大的好奇心和好脾氣;mio學習好/人漂亮,但是很怕羞啊哈哈哈;azimiao擁有專業的技術/向上的勁頭,卻被上面四個帶壞了⋯⋯總之這些矛盾的性格特質構建了一個個豐滿立體的主角。
唯有動漫!
three,完美世界。
我們逃離現實社會的好去處,只在這一刻,享受美好。
four,這裏還有好聽的音樂喔。
音樂 no copy ,是k-on共同努力一點一滴創作出來的。
我們也參與了這個過程,見證了歌曲的誕生。
樂隊的合奏更是有趣and激情!
最近一直在看日常番,大概是因为那些很萌很温暖的片段总是会戳进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吧。
不同于剧情番那样令人紧张兮兮、揪心不已,日常番的内容则是生活中一些很普通却又很美好的一些事。
《轻音》,是其中很良心的一部。
这部番是十年前的番剧。
当然,如果对制作一概不知的话是完全看不出来的。
仅仅是画风,就感觉丝毫不输今天的任意一部番剧。
制作组也对画面很用心,几乎没有什么粗糙的地方,相比之下,前不久的《约战三》和《妹非妹》简直就是瞎搞啊!
除了画质,不论是声优还是配乐,都非常的到位,制作组也在op和ed上用足了心力——ed服饰的时尚感很让人惊艳,歌曲口型也对的很好,简直是MV既视感有木有!
良心的制作,自然让人对番剧的剧情产生强烈的期待感,果然,《轻音》没有让我失望。
“明明是很普通的日常,却感觉很好的诠释了青春。
”这是我看完之后一直想说的。
本局讲述了五个女孩高中三年在轻音部中的日常。
五个部员不想练习,于是每天在音乐教室喝茶很真实;小唯总是呆呆的,总是妹妹小忧来照顾她,姐妹情很温暖;五个女孩性格被适度的夸张,总是会发生很多欢乐的事戳萌点。
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没有那么多矛盾怨恨,没有那么多难过哭泣……仅仅是很欢乐的日常而已,仅仅是和最好的朋友在一起喝茶聊天,偶尔正经的追逐梦想而已。
看着屏幕里的五个女孩,就像是在看现实中的自己在和舍友打打闹闹。
青春,其实没有那么复杂。
虽然还没有高中,不过这个年纪,我的青春也差不多开始了吧。
也许很普通,也许没有那么特别,但是一定会是几个好闺蜜天天缠在一起,一起聊天、一起玩、一起开茶会、一起逛街,就这样大把地挥霍着时光。
那样的青春,我想也是精彩的。
因为啊,青春,就是为了挥霍的。
像《轻音》一样,和喜欢的人一起,去做喜欢的事!
说起来还是一个契机呢 初三时去找朋友 她当时就在看这个 可能是因为萌 瞬间吸引到我 然后一整个下午都在看这个第一次接触到音乐类的动漫 觉得玩音乐的女孩子好酷好帅好萌 三分钟热度的我报了吉他班 然而到现在都忘光了 全部还给了老师高中开学那天,走在那条路上,一边决心要做点什么,一边烦恼要具体做什么,一边担心自己会一事无成的长大。
呐,那时的我,你可以不必担心了,马上就能找到的,我也能做的事情,让我全心投入的事情,和那无比,无比重要的地方。
平时看起来呆呆的迷糊少女唯说出这话的时候我很轻易就被感动了贴几张做过壁纸的图~
哈哈哈哈后两图太可爱了当过头像的
充满着欢声笑语的青春 每个人热情洋溢虽个性鲜明但倔强的努力着 音乐是有力量的 情意同样不可小觑 她们的友情如诗如歌 绵长而又深刻
我发现,一部能够吸引我看上好几遍的动画,总是第一次观看时觉得挺好,但感觉还不够完美的作品,然后在某一天突然又想再看一遍,并在片中发现了不少之前被我遗漏了的精彩细节,从此为之着迷,一发不可收拾,比如《素描本》、《钢琴之森》、《河童之夏》、《穿越时空的少女》、《李献计历险记》、《AIR剧场版》……还有《轻音少女》,就是这类“重看之后→佳作”。
倒是那些一开始印象特别好的,后来都不怎么观看了,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十二国记》和《奇诺之旅》,至今依然是我的最爱。
我不是个“正派人士”,但不喜欢恶趣味太浓的动画,遗憾的是,恶趣味恰恰乃日本动漫近些年来的必备元素,诸如《虫师》、《调酒师》这类几乎没有XE镜头的作品已经是稀有古董了。
《轻音少女》当然也有少许恶趣味,但还算可以在被接受的范围内。
《轻音》的卖点是“萌”,然而这片子打动我的,却与萌元素无关,而是故事的剧情。
在经历了无数日本动画的卖萌和美国电影的特效轰炸后,我对电影质量的要求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化,只要剧情动人,画面哪怕降到二战前的黑白电影时代、人物哪怕个个是野比大雄(话说《绿巨人》里的大雄变得很帅……)也没有问题……造成笔者的这种转变的,那些国产“大片儿”绝对“功不可没”(尤其老谋子、冯暴牙、陈抠门之类的“大导演”)……扣除掉恶趣味和萌点,《轻音》还是深深地吸引着我,喜欢全片散发着的那股活跃的气息,还有个性鲜明的主角们。
笔者窍以为,《轻音》全片最令人感动的剧情,莫过于第12集的最后几分钟,而且在笔者看来,之前的所有内容,就是为了这几分钟而存在的。
喜欢看音乐响起后小唯在大路上奔跑的样子,还有在学院祭上那段朴实的演讲。
在最初的设定中,这就是结局。
第一次看完《轻音》时,我就在猜测:这片子一定会有播出第二季的一天。
原因很简单,因为故事的结局好过头了,竟然选择在高潮时刻突然结束,让人觉得不过瘾。
在N多观众强烈“不满”的情绪下,剧组追加了第13集《冬日》,虽然这一集还挺不错的,但很显然是剧组应付性的作品,不但主题已经偏离了“轻音”,而且也很不适合作为全片的结尾,于是这就有了更像结局的第14集,在对之前的内容作一下简单的总结后,于新年的夕阳中结束一切。
但即便这样,又如何能够让人满意,剧组终于在半年后沉不气了,于是第二季华丽地开始连载。
趁着第二季的开播,笔者又重温的第一季,而且两天之内完整地连看了两遍(至今累计观看次数已超过10次)。
不知是否错觉,笔者总觉得律、澪、紬三人其实在第一集开头小唯奔往学校的路上就已经登场了,那几个模糊的身影,给我的感觉很相像……超喜欢小唯。
论外貌,她不是全片最PL的一个;论才能,她最得意的弹吉他也不如妹妹来得出色;此外,她还有懒散、迟钝、爱发呆等等一大堆缺点……可是,我喜欢她认真做一件事时的执著。
小唯一旦酷起来,完全不让小澪半分……小澪不用多说了,无论在动画中还是现实中都是超人气偶像。
意外胆小的她与小和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小律估计是五个主角中最乏人气的一个,然而在我心目中,她的位置却不比其他四人低。
外衣总是敞开着的小律,给人一种男孩子般的爽朗。
只是,笔者其实是个刘海控,有点受不了小律的宽大额头,剧中她曾把头发垂下来三次,笔者觉得那个造型更好看些,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小律放下头发后很容易被误认成小唯,前两次看OVA《冬日》时,笔者就把收报纸的小律当成小唯了……小律的一些静态的特写镜头,要比她平时可爱了N多,比如片头曲中她拿着棍子的画面。
小紬是一个很特殊的角色。
其他几个主角都拥有大量的“第一人称”视角,而小紬则很少有,她的特征往往得从别人的口中去总结。
一开始笔者以为小紬是那种很高大全、带有高贵气质的大小姐类型,没想到中途显露出来的孩子气着实让笔者大跌眼镜,更雷人的是,小紬的力气大得惊人,而且还有百合倾向(原以为她是几个人中最“正常”的)……在看了几遍《轻音》后,我终于喜欢上了曾经不大有感觉的小紬。
梓喵很可爱,真的很可爱。
轻音部中年龄最小但最有实力的一个。
不好意思地说,笔者直到看第二遍后才发现她的头发颜色原来与小澪是不同的……还有那三个经常登场的配角:小忧堪称本片第一完人,成绩、性格、身材、甚至是弹吉他都要远远地超过姐姐小唯,就在我以为她是这片子罕见的“正常人”时,惊讶地发现她很“宠”自己的姐姐……;小和的戏份不多,却是笔者在全片中唯一一个喜欢的程度能与小唯相比的,这可能与笔者偏爱TOMBOY有很大关系。
话说小和戴上帽子后超帅气啊,还是喜欢酷一点的女生,女仆装对我的杀伤力反而没那么大;哦,可别忘了BT的纱和子老师,当初看到第5集她暴露出来的“真面目”时,可是当场被雷到了。
不过现在看来,纱和子的温柔不一定全是装出来的,你不妨仔细注意一下,定能发现到这点……其他的……音乐很好听,我个人感觉结合动画场景来听更好些~对了,还有什么呢?
那还用说,还有对第二季的期待,目前还在连载中叻~
其实不想给四星,本来没觉得孤独摇滚有多惊艳,看了轻音还是觉得孤独摇滚更像真实的青春…轻音毕竟是老番(看画风真看不出来)看了内容不禁感慨我对死宅♂的刻板印象并非毫无根据…好的地方孤独摇滚都有,看了不适的地方倒是可以一一列举。
最大特点就是满满男凝和男人的恶趣味披着女同外衣招摇过市…1.设定逆天:搞乐队的有钱无所谓,但紬的有钱大方大小姐太夸张了…遇事不决就大小姐出马…2.努力不够天赋来凑:且不说唯的绝对音感,就算有绝对音感也不可能一下子练到这种程度啊…也没见律队练习过架子鼓…日常向可以,但这也太——日常了,果不其然在轻音部你甚至可以玩音乐…如果要拍一群牛人玩音乐用如此平民化的手法真的会很别扭…这样嘻嘻哈哈玩上武道馆太假了…还有小忧怎么可能能那么快学会吉他甚至弹的比唯还好啊…3.紬对女性友谊毫无来头的圣母爱,小佐和老师给学生变装(还是女仆装)和戴猫耳的诡异爱好,试问哪个女性会有这种爱好??
披着女同皮的♂老涩批罢了。
各种胸部特写和对胸部的描述,即使全篇没有男性但处处都在被男凝…太多情节都让我看的身心不适:mio和梓喵做饭团mio看到自己做的饭团比梓喵大那么多哭着嫌自己手大…小忧假扮唯暴露的原因竟然是被小佐和老师指出来胸比唯的大……泡汤泉的时候给脱下来的衣服的特写,以及B站一群“给我留亿勺”的恶臭弹幕…律因为mio吃醋生气阴阳怪气搞冷战的片段…学园祭新生表演mio被电线绊倒内裤被台下看到的恶趣味……到处都是典型的顺直男白瘦幼化女性和简单扁平化女性情谊的虚假想象虚假yy,真的想吐……歌我都听不下去,ふわふわtime一响起就让我联想到头皮冒油大腹便便的死肥宅满眼星星眼摇头晃脑的样子……她们追梦的路程很青春,但人设细节、情节故事无一不能看到背后透露出来的色批直男的恶趣味——他们还自以为这是更了解女性的表现,对创造出来的烂梗沾沾自喜…最可怕的是,有的女性反而会被充满男凝的文化形态约束同化……如果有男的看了我这篇评论不认可,麻烦你找一找世界上有没有一部全男动漫主角在台上底裤被看光当众笑话还只会嘤嘤嘤无动于衷的?
麻烦你找一找世界上有没有专门画给女性的充满私部特写让女观众“大饱眼福”的漫画?
…女性在社会文化规训下甚至不会对这类内容产生什么欲望,如果产生欲望还会被视为荡妇…然而对女性身材的评头论足居然可以被堂而皇之的放在动漫里也真是够了。
总之孤独摇滚爆杀轻音少女,无论是逻辑上还是思想观念上,至少本人看了没有多少身心不适。
有这么一种说法“写作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自己”,村上的书中也有这么一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抑郁症的人如何通过写作来治疗自己的精神疾病。
看完轻音少女两季加剧场版,感觉自己陷入了剧情结束抑郁症之中,遂写此文,希望能够剖析自己的心理,厘清纷乱的思绪。
轻音少女明显是喜剧结尾,大团圆结尾,是一个理想的再也不能理想的结尾。
剧里的四人成果考上同一所大学,结尾是共同制作歌曲献给梓喵,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但是看完之后却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不止是我,弹幕在最后几集都是“猛男落泪”“眼睛里进篮球”云云,这种现象不禁让人思考,究竟是什么使得一部大团圆结尾的日常喜剧动漫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
鲁迅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看完《轻音》的惆怅就在于,剧里展现的少女的美好日常与现实的差距,这样美好的、毫无缺陷的日常仅仅存在于抽象之中的,存在于多人团队为观众精心编制的梦幻之中,在现实中是得不到的。
每一次放学后茶会,每一次暑假合宿,每一次新生演奏,每一次上学玩闹,虽然没有莎翁麦克白式的英雄落幕,没有霸王别姬的江边断肠,《轻音少女》这样的少女日常也照样动人心弦。
个人看来,《轻音少女》的架构整体可以分为两端。
第一段是友谊的发展,这一段为我们展现了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五人,《轻音》的细节描写之精良,观察现实之细致,使我们感觉这五人彷佛不是在动漫中,而是就存在与我们身边。
第二段是讲述如何告别,经过了第一段的剧情,轻音五人的友谊已经发芽,长大,在心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这个时候讲述分别,虽然是轻松的语调,仍可算作一场凄绝的戏。
第一段分析:1.五人的性格 2.唯与梓喵,mio与律,大小姐的打闹日常,小佐和与乐队,忧对唯的照顾。
3.演奏歌曲的和谐,歌词本身的含义与场景的结合。
这一段厉害就在于简简单单的日常轻音也能描绘的引人入胜。
虽然剧情比较单薄,但完全不影响观看的趣味性。
第二段分析:轻音少女其实是再后半段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对离别进行铺垫和描写——从志愿表开始,有毕业旅行计划,有给小佐和的离别寄语,有梓喵情人节的巧克力,有结课后的重返校园,有和和大人的学生会结束,有班级离别的演奏,有最后表演的喜剧,还有献给梓喵的专属歌曲。
可以说,最后几集即使没有正面写出离别,毕业的情绪仍然像雾气一般笼罩着日常,把一切都染上了淡淡的悲伤。
序言:看完《轻音少女》,除了憧憬与向往,我对生活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一.轻音的角色和二次创作动画《轻音少女》的故事描绘了平凡女高中生们加入轻音乐部后的日常。
如果是没有习惯所谓美少女动画的观众,大概就会对以四格漫画为原作的TV动画版《轻音少女》抱有一种奇异而又新鲜的感觉了。
我们看《轻音少女》时首先能注意到的,就是这部作品的目标“看上去”并不在于想要打出故事通常应该有的强力剧情和主题。
当然,如果考虑到原作是缺乏故事性的四格漫画,这本是无可厚非的。
而和原作一样,这种动画之所以能够获得粉丝支持,并以商品的形式成立的要因,就应该在于“美少女动画”的本质——“角色萌”这个概念里了。
《轻音少女》这部作品确实是描绘了日常生活的充实性没错。
由于它是关于乐队的故事,所以很多人也期待着它会描写出作为乐队的成长故事,而《轻音少女》却像是在逃避这种期待一般,比起乐队的演奏或练习更多地着力于描绘活动室里悠闲度过的时间(放课后的下午茶时间)的重要性。
就这样显示出了度过悠闲时间的重要性,在描绘了友好群体的日常嬉戏这点上,《轻音少女》可以说成是日常系的代表作。
然而,在动画的《轻音少女》里却随处潜在着仿佛在从远处眺望着这种充实的时间一般的视点。
轻音部的日常生活是十分闪耀的东西,而这个视点就是一种看出了这种日常生活的美的视点。
唯为什么加入到了轻音部里面来了?
《轻音少女》这部作品的精华就被浓缩在了第一话的《翼をください(请予我以翅膀)》的演奏场景里。
《请予以我翅膀》完全就是请愿飞向彼方的歌曲(歌词:この大空に翼をひろげ飛んで行きたいよ(好想展开双翼飞向这广阔天空啊))而与这首曲子中飞翔的形象相反,轻音部的演奏就仅仅是被限制在这小小的屋子里回荡。
也就是说,日常生活的出口并非实际性地开在某个地方。
然而这里有的是暖暖的午后阳光,和从远处看来的在日常本身中再发现其光辉的视线。
唯大概也应该被看成是因为看出了这种光辉才加入到轻音部的。
最初唯觉得如果是演奏响板的话自己说不定也能行,就来到了轻音部。
可以说在这个时间点里唯是以“自己能够做的事是什么”的这个标准选择的社团。
而唯虽然是在听了澪等人的演奏之后才决定加入轻音部的,这里她却当然不是因为觉得如果是澪能完成的演奏自己也能行才决定的。
唯实际感受到的就是,在与演奏的优劣不同的水准上的,音乐演奏可以给日常带来光辉的这一点。
我们从唯的“不怎么好呢”这句感想就可以解读和想象出其中含有的这种微妙的情感。
接着反过来,又有这种唯在听了澪等人的演奏后实际感受到的东西被澪在看了唯的演奏之后实际感受到的场面。
这就是在第四话一年级的合宿中唯以花火为背景在演奏的场景。
花火的主题在《加奈日记》和《那朵花》里也出现过,这种一瞬间绽放的光辉就使得澪再次发现了轻音部的本质。
这并不是成功出道后轻音部未来的姿态的这种现实功利主义式的东西,而是能从轻音部的演奏活动本身里所看出的光辉。
在这里澪就再次发现了这种光辉。
(梓也可以被认为是因为发现了同样的光辉而决定加入的轻音部)接着是最终话。
在这个演奏会的场面里别出心裁的是,对于第一话的唯上学场面的一个反复。
正像唯在最终话的场面里独白的一样,这个场景所提出的问题,就是从第一话到最终话的距离。
在第一话的时候唯对于“自己能做什么、在高中生活里又能达成什么”等的问题还是处于有几分不安的状况。
而在高中生活开始一年半以后,这种不安对于她就变得只不过是一些细微的担心而已了(也就是平常都不会想起的细小的不安)。
而能够这样想,就是因为在时间逝去后,这种不安已成过去的东西了。
也可以设想一下没能加入轻音部的唯的高中生活这个可能性世界。
或是也可以设想,同样由于没有能招满部员而不能以社团立足的轻音部。
如果从这种可能性世界来的视线被投射到了《轻音少女》的世界里的话,会如何呢?
我们从最终话里唯回顾过去的视线里,可以看出对于曾经抱有不安的自己的一种慈怜般的感情。
其实,这种慈怜般的视线是可以从《轻音少女》全篇中看出,并且可以看成这种视线是以美丽的风景的形式出现的。
二、从《凉宫春日的忧郁》的‘世界系’循环到《轻音少女》‘日常系’折叠
最终话
第一话如上面的最终话和第一话的对比,最终话里从家里跑到学校的唯就是重新体验了自己从过去到现在走过的行程。
(《凉宫春日的忧郁》的日常循环连播7周相同的内容循环的延伸)而到达的现在的舞台上有着轻音部的成员们。
为什么唯加入了轻音部呢?
说不定唯一开始并没有加入轻音部,说不定她现在只是作为一个观众在那里仰望着轻音部的演奏。
在这个场面里能看出来的就是这种距离感。
而事实上唯加入了轻音部,也在那里找到了伙伴。
就这样唯回到现在开始演奏后,从远处一直注视着唯的视点也从唯身上离开,移动至了活动室。
若将《加奈日记》考虑进去的话,这个活动室的场面也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的。
也就是说这个活动室的风景可以看做是与《加奈日记》中出现的谁也不在的餐桌的风景具有着同样的意义。
这里的《轻音少女》的风景正是谁也不在的活动室的风景。
在《加奈日记》中加奈将这个谁也不在的餐桌的风景看作是总有一天会迎来的、和大家分别后孤独的风景,《轻音少女》的活动室里的风景里却没有描绘出视点人物。
只是暖暖的阳光射进了谁也不在的午后的活动室而已。
正是在这里有着远度的概念。
而《轻音少女》里的登场人物们基本上都没有意识到这个远度。
这是因为她们都只是单纯地面向未来过着日常的生活而已。
这里就存在着越过登场人物头顶眺望着她们的日常生活的视线。
要把这个视线看作是谁的呢?
这里考虑上“无尽的八月”的话,这种视线就应该被看成是每一个登场人物的视线。
正如可能性世界里的阿虚等人梦想着一个出口一样,也正如这个梦想以既视感的形式与现在的风景二重化了一样,《轻音少女》里所能看出的视线也应该被考虑成是为她们而存在的、她们自己的视线。
《轻音少女》里的主题就是——怎样才能将这个世界中人生的一次不复返性的重荷减轻的这个问题。
《轻音少女》看上去只是单纯地提示了幸福的日常,可是这只是在高中生活这个短短的期间里实现的日常,作品也没有忘记揭示出这是在一个非常敏感而危险的平衡下成立的这个事实。
也就是说,《轻音少女》的光辉和花火的光辉一样,只不过是一瞬间的光辉而已。
只是单纯面向未来而活下去的她们,对于什么时候这个充实的日子就会消失的可能性不抱有一点悬念。
她们这样的日常生活的光辉就像北极星一般的,给予了她们自己以人生的指明灯。
好似“龟兔赛跑”中的主题一般,她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又时而休息一下。
她们到底向着什么方向前行了多少呢?
不论是朝着什么方向,她们回过神来一定已经到达了自己觉得“这么远!
”的地方了。
这里就有着一个从这个“这么远”的地方怀旧、并温情地回顾高中生活的视线。
可以说,这种从远处的视线是被投向了《轻音》全篇中去的。
“无尽的八月”用既视感这种设置将悠闲的现在的风景复数化,而从现在的风景中看出了极其微小的差异或龟裂之类的东西。
将这个观点反过来考虑的话,就会引发一个疑问:那就是现在的风景有可能直接就这样出现的么?
也就是说,我们难道不是一直在通过回忆过去或预见未来而将现在的风景进行了复数化么?
可以说,动画的画面本身就有一种作为提供对彼方的暗示的屏幕的机能。
动画的世界并不是作为彼方,而是作为暗示彼方的屏幕在起着作用。
这种意义上,看动画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与“对现在的风景进行复数化”有关的。
京都动画通过将实际的风景投影到动画这个屏幕上,实现了对现在风景的复数化。
若将从《凉宫春日的忧郁》,《幸运星》,《轻音少女》等一连作品里所能看出的战略考虑进去的话,京都动画所达成的方向性就是“现在的日常成为了出口”的这一点。
从日常游离开来,而又再一次回归到日常。
这种绕路恰恰对着人生的一次性提出了极限性的伦理。
この道はいつか来た道ああそうだよあかしやの花が咲いてる“这条路是什么时候来过时走的路,啊啊,是的,这里开着刺槐花”(日本童谣《这条路》的歌词)这里需要承认在这个“刺槐花”的地方,应该有着动画角色们不在的痕迹。
而这大概就是日常系动画的出口了吧。
第三、无力感与孤独感的产生与归因——一:客观上身处中国,没有直接的“生长在日本”这个人文地理上的基础条件去体味日本动画、特别是京都动画高仿真的背景描写带来的“圣地化的背景魔法”,难以体会日常系中圣地巡礼的兴奋点。
二:主观上在国内普遍存在的“大量观看日本动画而追求剧情的意外性和冲击力”的“简单粗暴”中,对于日本动画中的“日常系”这一类别抱有“萌而不细究”的刻板印象,缺乏对作品可能存在的表象意义进行挖掘的动力。
这种别扭一方面来自对于近在咫尺却无法触探的屏幕那一侧的无力感。
也就是对于作品内外的世界,无法像日本人或者可以沉下心来感受作品的人那样形成关联和维系。
另一方面,这里需要的是发现这个出口的视角。
而“对日常系作品里提出的问题认识不足”和“没有能够在视听日常系作品时获得这个视角所需要的环境和态度”,同时都是我们无力感疑问之归结。
欢迎关注豆瓣用户:桐原木月悦读、漫研、考察。
不定期为各位推送的动漫考察栏目和动漫剧评解析,还望各位多多支持。
当2007年的藕荷色头发Manabi依稀存留在记忆中的时候,PONY CANYON携此片继续敲打我飘零的S-Tendency。
[聖桜生徒会]和[桜高輕音部]有何联系,你们[桜]来[桜]往,骗走了我的无上纯情。
高校生活总是让人充满回忆,可爱的姑娘们,我在这里仰望你们的短裙(下),幻想你们的纤细手指。
仿佛能够勾着你们的肩(腰),闻到一丝丝清灵。
就请激荡我已老迈的心灵吧,让那摇曳的发丝、裙摆、笑声。
一直想看看少女系动漫什么样,看《轻音》推荐很高就看了,想不到一看就拔不出来了。
这部动漫质量很高,画面做的特别好,不管是人物形象、色彩、故事情节还是声优。
OST超级好听,尤其是第一部的,是很少能让我舍不得快进的。
强推第一部的片尾,萌酷萌酷的。
几个人的友情让人觉得温馨感动,完全被治愈了。
嘔心
多一星給好聽的音樂,不過以一部高中音樂社團動畫的主題來說,我對她們社課時間的印象幾乎都在泡茶聊天吃點心...感覺這對樂團成長的描述不行啊。還有我煩蠢萌型女主。
09
绝了看完一周才想起来评论,很符合京阿尼。曾经说过再也不看京阿尼,最近不是连续看了孤独摇滚,GBC,MYGO,想说四大少女乐队都看了三,怎么能不看始祖,果然很京阿尼,完全不对我电波。其实京阿尼挺割裂的,一方面打着女孩子一起玩很美好的旗号,一边雾化女性,玩隐私部位梗。只能说年代久远吧总有一些落后的梗,所以2星已经是原谅后的分数了
~轻飘飘の放学后下午茶时光~=3=
这个片告诉我们一个乐队里有一个富二代是多么重要,包乐器包场地包吃包住包玩……
无感
实在不喜欢轻音的人设和音乐。。。。
这个番的卖点是什么呢?我本以为是音乐,但看了以后感觉是“萌”,然鹅,我看了以后并不觉得真萌,而是卖萌。我知道这是09年的作品我不该苛责,但是有人到了今天还在向我安利,可见仍有人认为它放在现在依然优秀。
除了人设很可爱以外。
你怎么这么可爱!?
卖萌不是我的菜
卖萌有效。
每一样都非常典型,典型到无聊……
无聊
就那样吧
说萌的那些,萌你们妹啊
四五年前看的,补标。真难看,看的时候就感觉很无聊,这么多年在记忆中发酵更不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想二周目担心浪费生命,毕竟此前印象很好的冰菓二周目之后开始觉得很难看了。
蛮不错的
还是最喜欢平泽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