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的设计就让人觉得不对劲了,胡乱拼凑起来的群演大头照,投射在每个人物脸上的光线都各不相同,个个姿态生硬,非常具有中国烂片风味。
既然设定说人类依靠外星科技极速提高了发展水平,大家还拿着现实里的iphone是不是不太对劲?
这回地球确实被折腾得不轻,而然光是这五年间,我已经在各类大片里看到纽约以各种形式被毁至少20次,审美疲劳导致无感。
威尔史密斯当年那股拳打外星人的玩世不恭气质可以归结为他艺高人胆大,然而以照片的形式出现实在令人失望,毕竟其他人老归老但全部健在。
虽然本片中有锤弟,但我常常认为是剧组请不起锤哥的替代品,个性的设定依然是玩世不恭,可惜精神气质还是差点火候。
外星飞船只是更大了。
想想星际穿越、普罗米修斯、遗落战境、环太平洋、火星救援、地心引力……哪怕变形金刚系列,相比之下各具特色,无论哲学层面还是设计概念,哪怕一波三折的高潮作战,科幻片已经发展到完全崭新的纪元。
独立日再好,也是20年前的老冷饭,随手加上几根小鲜肉随便炒炒就上桌,这钱圈得好像略显随意了些。
文/大湿兄拉片室
1996年,老湿我四年级,艾默里奇拍出这部惊世大作,当然,我只是在后来的租碟生涯中,才看到这部作品,大概初中的时候,这部电影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张着大嘴看完的。
那时网络还没有普及,想看国外大片,只有租碟。
所以,我的科幻片启蒙作品,就是《终结者2》《独立日》《异形》这一类。
《独立日》这部电影,对后世科幻灾难题材类电影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在这部电影问世之前,好莱坞已经有多种外星人的形象。
比如异形、铁血战士、猿人星球、E.T等。
但只有这一部,把外星人直接放在地球上,轰轰烈烈搞破坏,炒鸡大的宇宙飞船,带来极强的观赏性和冲击力。
尤其是在1996年,电影特效属于初步发展的阶段,但即使放在现在看也依然不过时。
这部电影的卖座让好莱坞的制片人明白一个理念:场面要大、白宫要炸、摩天大楼也得炸、噼里啪啦什么都炸。
所以,这二十年来,白宫、金门大桥、自由女神像、巴黎铁塔这些地标建筑被毁了无数回。
还有就是类似于《第九区》《洛杉矶之战》《天兆》这种外星人入侵的电影个个有名,因为观众总是对这类题材感兴趣不愁卖钱。
而且每一部这种题材的电影都会拿出来和《独立日》对比,已成此类电影的标杆。
正因为有了这个标杆,在老湿看来,《独立日2》完败于《独立日》。
老湿坚决承认第二部的特效好于第一部,毕竟过了20年,特效的发展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同时也承认,这也值得花钱买票去电影院一看,场面绝对值回票价。
但一部电影如果剧本出了问题,那整部电影都得出问题了。
20年前的第一部,在当时来说绝对新鲜大片此生从未见过。
20年后还这么写,剧本还不如第一部的话,被人吐槽也在所难免。
由于威尔史密斯没有参与第二部的演出,直接改变了第二部电影的剧情走向。
因为其中有不少第一部的演员回归,也有一些新演员的加入。
但估计这些演员所有人的片酬和号召力加一块,都不如威尔史密斯一个人。
所以,整部电影压根没有找到一个主角,人人都有戏,人人都有份儿,至于BABY,除了迎合中国市场别无它用。
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人物塑造上。
电影中人物的塑造普遍都用道具、表情或者语言来表达。
当年威尔史密斯的叼雪茄镜头、总统的演讲至今都被奉为经典不无理由,反观第二部在这一点上非常单薄,有鼓舞人心的演讲镜头也让人有一种被猛插一下的不适感。
没有一个能撑的起电影的主角是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
看完以后完全记不住哪一个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这样的电影口碑必定平庸。
另外一点就是入戏过慢,前半小时一直在铺垫,有种介绍人物出场的感觉。
远不及第一部的开头就是外星人入侵更能调动观众情绪。
特效方面有《后天》《2012》的既视感,老湿甚至有点怀疑艾默里奇是否江郎才尽,这部电影怎么看都像是一部加了外星人元素的《2012》,对于艾默里奇来说,只是一次中规中矩的自我复制而已,毫无新意。
一部隔了20年的续集电影。
再多的期待,也只是情怀。
就好比,老湿又想起初中时期坐我前面那个扎着马尾的妹子,多么可爱,乖巧。
扫了一眼之前的影评,看来大家看的有时差,而此时我是刚看完我这里的首映回到家,趁着记忆尚清,有些槽不吐不快。
且不论第一部《独立日》到底拍的如何,这部片子对我来说是有特殊感情的,或者说叫情怀。
想象一个当年不到10岁的小男孩从一份盗版的VCD拷贝接触到这部片子,那种7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震撼,在最初的几年那份VCD拷贝被我刷了不下10遍。
而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会了英语,对那段经典的演讲有了更深刻的感触,那种绝境下的美式主旋律口号被渲染的那样的真实,毫无娇捏做作之嫌。
后来VCD变成了DVD,变成了BD,刷片的频率下降了,是因为对很多台词都已经快倒背如流了,但依然时不时的拿出来看看,倒不是因为像《盗梦空间》那样值得细细玩味,而是依然可以跟随那段起伏但并不复杂的剧情,重温最初的感动。
说了这么多,只是为了证明,我是这片子的真爱粉,所以才有了下面的事。
大概是在两年前得知《独立日》正在制作续集,到最近听说即将上映,我第一时间定了本地最好一家影院首映场最大的厅最中间的座位,到今天生拉硬拽拉上只看韩剧港剧的老婆,走进了电影院,然而... 以下内容包含严重剧透 请看完电影再行食用 虽然事前看过预告片这部会有致敬上部的情节,但一开场还是让我猝不及防。
上部经典的演讲被加上粗劣的标准款“这是以前的经典片段”滤镜和边框,播放出来。
如果你10年前有照过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大头贴,可以自选边框然后留个小圆圈你站在里面那种,就是这样的感觉。
这个开场让我有种隐隐的不祥预感。
然后男主小哥就出场了,标准款主角变量声明场景:按部就班-突发事件-抗命处置-化险为夷,OK我忍了,毕竟变量先声明后调用是国际惯例。
然后便是盛大的20周年庆典,虽然场景设置有些眼熟,但情怀毕竟是超越国界的。
介绍老将军他艰难的站起来那一段,电影院里响起了我一个人孤独但忘我的掌声,尴尬之余快速扫视了下全场,看来即便是首映情怀粉也比我想的要少,有点悲凉的感觉。
然而猝不及防的,剧情就急转直下了。
某不明mini版无疤痕死星莫名通过虫洞传送至人类月球基地主炮正对面,而地球团队却没有了当年的谨慎,没有装着灯板的直升机,也没有电视上Don't shoot alien的忠告,团队经过简单商量,哥哥这几年科技可是突飞猛进,还怕你个球?
给老子打,于是乎,就是一炮。
哐当一响,球打掉了,OK,继续Happy 4th of July,庆祝趴走起来。
倒是当年的老人儿David意识到这球肯定不简单,于是违规改写了男主变量,乘坐月球蓝翔挖掘机前往调查,然而毫无悬念的集齐两代主角随便干件什么事,必定会触发该副本BOSS刷新,经过一些必定会克服的小困难,主角们带着mini死星的核心零件重返地球,期间BOSS顺手毁了点观众们喜闻乐见的地球标志性建筑物,毕竟导演估摸着我就是靠毁东西出的名,而且又是观众朋友们喜闻乐见的项目,剧情无关,就当娱乐了。
然后既然BOSS已出,接下来就该干仗了,接下来让我们欢迎本次PK的双方代表队:首先出场的是来自地球代表队的战机,虽然经过20年的外形科技学习,但显然曾经的地球军工团队并没有被忘记,他们这次参战的是装载了外星科技发动机的战机,但我们可以注意到虽然其应该是天基设计的战机,却依然采用了类似F-22猛禽的传统气动外形设计,另外我们可以注意到用于白宫撤离的总统专用直升机海军一号及其僚机也只是在原有基础上更换了外星发动机,甚至好像连蒙皮都没有完全覆盖,不得不说2007年的金融危机确实对美国的经济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时至今日尚未完全消除。
接下来出场的便是刚刚刷出来的外星BOSS代表队,他们此次参赛的主力机型依然和上次一样,虽然后经小道消息确认,他们的口号是:唯一的不同,是处处都不同。
本次参赛机型的外形虽然和20年前没有区别但是却采用了最新版的alienOS系统和全新设计的CPU运行速度比20年前快110倍,其用于充电的基座,就是刚刚覆盖了地球大西洋毁了不少地标的部分,也是经过全新设计的ChargePad Pro,不仅具有6倍于老款的尺寸,还配有多点防御系统,相比以往的单向不可调主炮设计可以称得上是脱胎换骨,那么这两只代表队在实战中到底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地球代表队的首发阵容。
噢,他们的首发阵容和20年前被坑惨了的首发阵容一模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下面我们来采访下教练噢不,导演。
记者:导演先生,请问我们为什么采用这样曾经被证明不太好用的阵容首发呢?
导演:额,这个问题嘛,主要是因为我们考虑到大部分观众朋友应该已经忘了20年前那场战斗了,另外考虑到系统有地球队首战必败的这么个设定,学习了中国田忌赛马的原理后我们决定采用这种新的模式来消耗对方以求胜利。
记者:果然是老司机,有智慧啊!
下面让我们回到战场,果然不得不说导演真是摸透了系统的设定,地球队尚未发动攻击,装载了最新alienOS的外星队便以其超凡的运行速度通过多点防御系统发动了攻势,奈何地球队队员主角光环耀眼,即便是猪阵型也不会损失关键战力,体面的输掉了田忌赛马第一局,一切都在大导演的预料之中。
同时我们可以关注到在本次大战的分会场51区,昏迷了20年之久的疯博士Dr.Okun也已醒来,连裤子也来不及穿就会同前期取回mini死星核心的地球团队一起研究其具体构成,经Dr.Okun研判,该物件并非属于对手外星队,甚至并非来自《星球大战》,而是属于《银河系漫游指南》中Marvin同类的头部,由于躯干部分损坏,变成了一块移动硬盘。
更厉害的是,这块移动硬盘的编号正是传说中的42,不仅装载了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具有先进的自学习用户界面SDK,可以学习操作者的自然语言并与之沟通,实现了完美的用户体验。
然而这样的宝贝岂能被地球人轻易占有。
外星队虽然在防御电脑病毒方面并不擅长,但在制作木马方面却有着惊人的天赋,移动硬盘在被地球人启动的一瞬间,外星队多年前内置的反向连接木马也一并被激活了,木马迅速反向连接了外星队的服务器并上报了本机接入IP,外星队领队通过珊瑚虫插件迅速定位了该硬盘位于地球51区某网吧,领队勃然大怒,决定亲自驾车取回这个能改变战局的硬盘销毁。
而有着丰富安全工作经验的地球团队也注意到了这个异常的连接,经过商议后决定复制硬盘发出的信号,物理隔离硬盘的网络连接并将复制的诱饵运出网吧引诱外星领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好好的约一架,为了保证胜利他们甚至启用了绝密级的GFE系统。
电视机前的观众也许对这个系统还有一些陌生,这个系统是基于原C国政府不公开承认的绝密级网络隔离系统加持外星科技升级而成,全称是Great Firewall of Earth,不仅能隔离网络信号,还能隔离爆炸等一切脉冲能量却又能让可见光通过。
而后的战斗就不是那么有悬念了,地球队的战术成功拖延了外星队,虽然外星队通过学习地球电影《安德的游戏》采用了大量僚机绕主机环形飞行保护的策略,但显然他们并没有把那部电影看完,也低估了地球队的能力,最终地球队利用外星队在安全防御领域的传统弱点劫持了数架外星战机,攻破了外星领队自留款防火墙并最终将其击毙,随着移动硬盘从领队手中滑落,这场战斗也画上了一个句号。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如果你看到这里也和我一样心中泛着一丝苦笑,我真诚的和你握个手。
是的,情怀可以成为经典,也可以成为包袱,以至于我现在看到任何影评里闪过致敬两字的电影内心都会升起一丝恐惧。
致敬可以是不着痕迹的暗示和升华,但千万不要是这样恬着一脸“我懒得想”的表情,仗着自己优势的特效制作能力去拍一部经不起推敲唤不起感动的电影。
这部续作里William Fichtner饰演的代理总统也演讲了,但我现在脑袋里一个字也想不起来说了什么,只有9个大字:他TM果然又演讲了!
如果说20年前罗兰艾默里奇是I want to do this film and do it good.那么20年后便是:I do this simply because I can, nothing else.罗大爷:你这脸打得我是,真疼!
威尔小哥:我知道你为啥不接这戏了,因为是,真烂!
看完影片感觉智商被侮辱了。
前半部暂时不说了,主要就是说下外星人是为什么卷土重来的。
但后半部外星人连续毫无逻辑的表现让我严重怀疑编辑的智商。
第一,蜂后类似于星际争霸虫族主宰一个人控制着整个外星部队,但是在自身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强大防御力的情况下,在还有一个多小时就要侵略成功的情况下,自己开着旗舰就跑出来了。
难道不能等地球失去重力人类灭绝再回收白球?
就算要马上回收或者消灭白球以蜂后对整个族群的控制力,她为何要亲自到前线去?
第二,在她旗舰被击落后她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把自己的战斗机编成保护队列?非要等自己防护罩和枪都被打烂了,要知道自己死了整个侵略计划就失败了。
第三,再自己防护罩已破,被人类驾驶本族战斗机持续攻击的情况下,她还剩下那么庞大的机群,活生生被2个小飞机打死了,自己这边n大于1000的战斗机再围观自己女王怎么死的。
这部电影除了卖情怀一无是处。
因为独立日1,一直很盼望着这一部,看完之后,大失所望。
典型的美国大片,而且是非常平庸的片,还没有十几年前的片子好看。
故事的设定简直的扯,外星来的恶势力渲染的厉害无比,又高智商又高科技,人类渺小如蝼蚁,眼看地球灭亡在即,一个人类自愿带着炸药飞到大BOSS身体里,自爆后,大BOSS加小BOSS统统灰飞烟灭,这烂尾烂的。
里面的正面英雄,除了老去的几个,让人有所回忆,其他的乏善可陈。
第一批看完,迫不及待想要喷,对!
冷静冷静!
首先这是我很喜欢的题材,okay,其次96年的作品给我很好的印象ps:现在才发现那种好印象大多来自史密斯。
寄予的期望值很大,自然期望越大可能失望就会越多。
但是我真的要求不是太多,能给我看的很开心的感觉就行了,可是我看到的是什么呢……前20分钟无下限无羞耻的加载广告,还有baby居然...那么多镜头那么多台词!
不是不喜欢baby不是排斥大陆演员,但是你最起码给我看到演技?
我们用心等用心花钱看用心熬夜,可是你连最起码的演技都没有,qq,蒙牛,居然还有快要入土的人临死搞基。
剧情俗套可悲,你特么的怎么不叫独立日plus?
ps:飞船武器防护罩敌舰战斗剧情都是升级版。
怎么史密斯死了还不够,老婆也要死,广告的植入怎么这么突兀,让我很快出戏,喝口水压压惊...为什么美国总统死了,人类为什么不撤离地球?
(ps:影片中人类的优点是换总统的cd比较短,按键比较冷静果断。
而异形的cd是20年,老妈死了第一件事情是先回家哭着找后妈。
zz)为什么地核就差一分钟死了个异形就放弃大好时机全军撤离?
为什么异形的牛逼球球敌人情商这么高(ps:牺牲自己保护人类)还被这群笨蛋异形屠杀。
说到这里,我作为一个观影人用词的确太粗鄙了。
的确,罗兰呈现给我的也是一个粗鄙不堪的圈钱烂片!
电影的节奏很急,感觉孩子要出生了的那种急,急的结果就是上下不顺畅,看的很难受。
还有就是这是我去电影院唯一没有笑一次的电影吧?
ps:漫威宇宙的幽默风趣看多了吗,呃表示喜欢那种电影的感觉就像是独立日1里面的史密斯一样。
显而易见史密斯没有参加续集是正确的!
yahoo!
让我们用U盘(ps:敌人的敌人的武器库)反击异形吧!
普罗米修斯与你同在!
1、女总统是在暗示希拉里,有政治片的嫌疑。
2、同性恋科学家在暗示奥巴马即将下台前再次支持他的同性恋法案。
3、为什么美国小白要追杨颖,你不知道她已经整容之后嫁小明先生了吗?
其实除了qq蒙牛,baby是整容广告!
4、总体平淡如水,乏味至极。
请左拐进入一一一中国大陆演员杨颖暗杀史密斯事件揭秘。
杨颖杀死史密斯后继位全民公敌5、那一巴掌真该打杨颖,因为是她暗杀了你粑粑6、广告宁缺毋滥?
其实我觉得广告可以有,但是让人分分钟出戏的广告意义可笑而至!
可想而知罗兰什么态度。
剧终旁边一铁粉:兄弟,有斯丁格吗?
啊?
什么还有彩蛋吗?
没有(就算有我也不看,一边走一边回头看了看全场就他一个留下来执着的等)原创,转载文章请标明,谢谢。
卷土难重来,灰尘泪迷离,要问君是否,还去糟蹋钱。
码,评论里杨颖死粉快来骂死我知道吗,可是就怕你们没那本事,成天追着一个靠整容出来没演技还来毁大片的“大美女”,就觉得自己同步青云遥遥在上俯视吾等电影狂咯。
作品这东西,要么赞扬要么批判,我实事求是就当我是黑粉了?
幼稚
外星人入侵界的春晚,算是去补上二十年前的那张票。
开场的时候,外星飞船里的监视器再现第一部的场景,二十年前的总统战前动员,说出了“Today, we celebrate our independence day.",看到这个画面还是激动了一下。
当年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只认识"we"、”our“和”day“这三个单词,正在背”today“,但反复刷之下还是背住了这句话。
恍惚间,二十年前,作为初一少年初次见识大场面科幻片的激动心情似乎被唤醒了那么一下下。
当然,随后滚滚而来的槽点,就让电影剩下的部分在呵呵之中安然渡过。
糟点为什么这么多?
这大概跟春晚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当年的第一部,可以说是外星人入侵主题电影的一个高峰,特效的突破、风格的成熟、观众的懵b,鸡汤与鸡血同时兜头淋下,评价自然就非常高了。
就像春晚上,大家第一次见到陈佩斯说出“没想到啊没想到,你朱时茂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革命了! ”大家可以笑得非常开心。
这种高峰,就是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代表人类跨出的第一大步,留下的那第一个脚印。
转眼二十年过去,剧组再次筹到钱,想给这个脚印配上下一步的时候。
难题出现了:二十年过去,这个脚印旁边已经有了车辙,有了硬化路面,有了自动扶梯,但这个第二个脚印形状必须像第一个,而且步子还得像第一步那么大。
这简直就是不可能嘛。
于是,就像是骂声中坚持迈步向前几十年的春晚一样,最终端出了一碗糟点大杂烩。
当年第一部里,主角们拿着U盘给外星飞船拷病毒;到了第二部,差不多就直接给外星飞船装QQ了。
这个时候,只要呵呵就好了。
中间有一个分镜不错: “总统,外星飞船在大西洋上着陆了!
” 总统:“具体位置?
” “整个大西洋都是……” 大场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最后,实在忍不住吐个槽吧,他们差不多就是拿着枪打跑了2012啊!
【完】
二十年前的经典科幻大片《独立日》,当时看得热血沸腾惊心动魄,罗兰·艾默里奇敢为天下第一人在电影里炸掉美国白宫,他的特技电影从没让我失望过。
无论是《明日之后》还是《2012》里面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画面,还是里面宣扬的的主流美国价值观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全世界的观众。
可惜,今年这部严重期待的《独立日2》却让我倍感失望。
尽管找回了不少当年的原班演员,但是当年那种恢宏壮观的气势和雄心壮志的激情早已不知去向。
取而代之的是不断膨胀的商业气息,老气横秋的叙事口吻,令人厌倦的政治正确信息。
似乎只剩下可供人津津乐道的看家本领:特技。
不过,连白宫自由女神像基督耶稣像等等几乎全世界的地标都炸毁过的导演,还有什么特技值得我们惊奇的呢?
确实,在这部续集电影里,特技的比例远不如以往的震撼。
最后高潮戏有点像孩童游戏里的终极闯关,在我看来过于雕虫小技了。
二十年前,年幼无知的我被大场面震撼被外星人吓哭被爱美国主义教育出了森森的独立日情怀,二十年后魔兽可以打到8.0分,独立日才6.0分,魔兽的情怀就是情怀,独立日的情怀就不是(无意冒犯魔兽粉丝,只是借此抒发一下不公平的怨气而已),总之我觉得作为一部承前启后的爆米花主旋律电影已经完全足够了,独立日难道就是要每一部都让人看的被外星人好好虐一遍重新独立一次嘛,难道就不能作为一个连贯的故事存在吗?
是无论是作为中国人还是地球人猥琐的装逼自卑感才会让你们自high么,别非要整的天天自虐心灵冲击道德观价值观重塑才觉得像是看了部电影,不是非要把每部片子都拍成蝙蝠侠才叫电影的,看电影的动机有时候真的可以纯粹点,单纯弱智的享受一下两个小时的故事,被各种爆炸袭击事故蹂躏一遍,出来什么都忘了,一身轻松,多好。
虽然不算那么完美,但为情怀多加一分。
期待第三部真正的地球反击战。
补充一些所谓槽点的个人分析:1,对蜂后夺球的吐槽,剧情已经很明确阐述了那颗球有多么重要,相当于整个星际反抗联盟的密钥,对于掠夺者们是至关重要的存在,蜂后抑制不住亲自出动抢夺球也是情理之中的,人也穿了辣么大一件生物装甲,开了架辣么大的飞碟去了,人也不知道会被骗会被核弹炸啊。
2,对蜂后能量护盾的吐槽,有人说蜂后的护盾核弹都没炸了,却被小飞机给炸了,拜托,也说是能量场护盾了,基本属于以毒攻毒,以眼还眼形式的,抵御了一颗核弹得用去护盾多少能量啊,最后抵不住小飞机的一路轰炸也是合情合理的,而且这一段最重要的是为了体现传承的意思。
3,对外星人社会架构的吐槽,生活在水生火热的大天朝,你们就觉得资本主义是最优秀的社会制度,对么?
前面不懂物理学就出来瞎逼逼,现在又要来一次社会学大批判了,虫群就不能发展出高级智慧了对么,拜托这是电影,宇宙的奥秘我们也还没解开,你们就能自负到以为自己看透一切了。
也许是很久不关注电影,也极少去电影院,所以对于好莱坞大片的印象,还停留在2001-2005年左右,那时,几乎每年都会出一个部轰动世界的片子,我周围地人和我都急忙去看,大家都讨论,电影频道也讨论,这些片子都成了经典,还记得01年开始的哈利波特,从03年第二部出来之后,我就一直追着看,那时候网络不普及,我们都买盗版碟来看。
接着就是0405年的加勒比海盗,KK的古装,同时的似乎还有黑客帝国三部曲,似乎比这更早一些,都买了盘反复看了很多遍,台词都记得了。
我就是一个普通市井小民,没什么高深的小众文艺电影爱好,就是喜欢好莱坞大片,喜欢那种精良的画面制作,严谨的故事情节,主题鲜明,看得过瘾。
印象中的《独立日》,是小时候刚刚有网络的时候再那笨重地大脑袋台式机上看的,当时看得很激动,主题曲响起来的时候,真的有热泪盈眶的感觉,电影主题突出了“独立”的概念,线索紧扣主题,叙事情节毫不拖沓,主要人物的刻画也很成功,威尔史密斯也当年成为第一个喜欢的美国影星,因为他身上真正演绎出了那种不分民族,不分等级的对国家,对人类的大爱,演员的人格魅力是一方面,导演剪辑也是一方面。
对于一个大场面,不可能面面俱到地交代外星人入侵时每个人的反应,但是导演很好的选择了重点突出的一部分人,这类人就是典型,每个人都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总统夫人落难被平民妇女搭救的情节我印象很深,这个情节体现出的那种来自普通的人民大众之间最质朴的爱,超越了国界,使我这幅异国人也对这个国家的人民产生了共情与好感。
这是能打动人心的东西。
第一部里有很多,所以它成功了,所以它的第二部我才会不由自主地期待,特地跑到影院去看了一场3D。
结果却令人失望。
AB出现让观众出戏就不说了,当那个看起来还挺招人喜欢的美国小哥从贩卖机里拿出一瓶蒙牛牛奶时,我实在不忍心了,发出一声叹息。
与此同时,坐在我右边的大哥嘟囔着:这么明显的植入广告!
接着就是这位小哥不断地想办法接近这个中国姑娘,屡屡表示好感,让我觉得颜面丢尽了,我简直无地自容。
我不怕爱国婊骂我,我要说出来,我真的觉得无地自容。
因为我想像得出,我们是怎样用“聪明”的手腕,威逼要挟了这些美国演员们,自作聪明地让他们在剧情里突出中国演员,然后又把这些明显属于三岁小孩的自我幻想的幼稚情节给我们这些历来不自信的国人看,仿佛在说,看吧,外国人追着赶着喜欢我们呢!
这样阴暗扭曲的心态,分明是长久地自卑的某些人士的在电影中的报复性反弹。
我为这些明显属于自我安慰的情节感到羞耻,看到原班人马中的大部分人,竟然遵循着这样的故事来拍续集,不知道是收到了什么样的威逼利诱,我心痛。
好莱坞,你发生了什么!
看这架势应该是《安德的游戏》的模式,先挨揍,然后干掉峰后,最后反击,问题是这拍的实在是不想再有三了。
看完对人类有信心了!佐佐的沙丘开头被拍出来啦!
(楚天都市报文摘)此片在视觉奇观的营造上逼近了“前无古人”的水平。不管是对外星武装力量的想象,还是人类绝地反击战的设计,都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此片使劲糟蹋了很多著名地标:美国白宫、法国埃菲尔铁塔、英国大笨钟。此片最抢镜的是中国金主:QQ视频连线、中国牛奶、杨颖女二被追。
第一部再加上点太空漫游的元素 还挺烂的 唯一的惊喜是男三太像多兰了啊!!!!!!没了
真是渣男款的电影啊~~~看起来像模像样,实际上没有一丝一毫的情意。
我觉得还行呀,就是正宗90年代科幻片的感觉,虽然没啥新意但也差强人意嘛,用上1的片尾曲也很好,我就是因为早上随机到这首,看了评论才知道居然有第二部所以才来看的。尬到我的主要是几位金主爸爸的硬植入。。
这种观念陈旧剧情稀烂的片到底有啥拍的必要
作为一个科幻控还是很喜欢的快餐灾难电影,开船和校车的老人实在是太生猛
我觉得挺好看的 小鲜肉好像汤姆戴利
提了金酸梅,口碑扑街续集会不会被腰斩呀大蚂蚁就值回电影票了,很不错啊
Bill Pullman依旧好帅 TAT
QQ,蒙牛,中文台词及AB的植入很出戏。蜂后被群殴致死,小白球作为回礼要帮助人类完成第三部剧情。发现了三对隐藏基情~男主和男2,露屁屁博士和种兰花博士,黑人军阀和话唠扛枪男。结尾处蜂后的跟班飞机群纷纷坠落的时候,要是把小白球砸坏的话就神作了。
飞机片,如此之烂,却还不忍心在落地前把耳机交还给空姐,幸好第二程是同一家航司,又接着看完,就像是被虐被吊打的地球人感受。记得第一部在同学家看的VCD,他妈突然下班回来,同学吓得拿遥控器先取出又放回,“妈,我们在看天煞地球反击战”,其实真的没再看AV嘛
好好的情怀被外星人的弱智打败了
剧情不如20年前诶...虽然看到老演员们出来还是蛮开心的,但反派过于刻板,这和国产抗日神剧有什么区别呢,诶,好久没看到打外星人题材的好电影了
10年代的续集真烂
除了烂还是烂,看不下去了
灾难部分不过瘾,空战部分不过瘾,打外星人部分也不过瘾,总之就是视觉上各种不过瘾。倒是在各种情义(兄弟、父子、父女......)上着墨很多...希望第三部可以和星际迷航系列学习点新鲜的东西......不要总学变形金刚系列了...审美疲劳...
甘斯布真是走错了片场,特拉维斯·托普像多兰...
冲这个特效也是良心啦。腾讯蒙牛的广告真是太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