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充满了负能量的烂剧,故事情节牵强附会,生拉硬凑,演到最后给人的感觉就是好人没好报,反倒是那些恶人,活得有滋有味,风声水起,木兰的叔叔婶子,不仅把爷爷老房拆迁的几十万白白独占,而且把还把老人遗弃了,最后的结局也不过是那个恶婆子向他的儿子媳妇道个歉就完了,这是什么惩罚?
那个没良心的淼淼和那个屡教不改的咪子,虐待婆婆没得到报应,反倒得到了婆婆拿命换来的二十万的赔偿金!
真是没天理呀!
真是毁三观呀!
虽然养老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话题,但仍然掩盖不住片子的硬伤,烂片!
不知道大家为什么非得置评这部电视剧的编剧,我觉得这部电视剧很现实,你们不知道就不要瞎说好吗,编剧试图把现实搬进电视剧里但是又不可能那样,我所经历的很多现在的媳妇们对老人就是不好,打婆婆这种事一点都不少见,像方琼这样的仅代表儿女成功的一部分人老了想要儿女在身边却不可能,所以她有钱有时间去闹!
而代表大部分人的江木兰一家人则反映了现实中中年男女在面临父母一连串事故的不都是我们生活中的缩影吗你们知道吗,编剧把这一连串的现实事件安排到一部剧里肯定不可能像美剧那样,毕竟生活方式不同,有些人看外国的不看中国的说的好像是外国狗一样别恶心人了行不中国老人被遗弃的那么多你看到了吗,走个现实血淋淋的控诉怎么就不好了呢?!
类型不同别乱比较行吗
《老有所依》将视角聚焦“暮年”,讲述了面对父母的老去,三个最具社会代表性家庭的生活百态,剧中三个家庭都因父母年岁的增长而不得不面对“养老”这一问题。
虽然他们生活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状态下,面临着生活中的矛盾和困境,但他们并没有因此选择消极的面对,反而以积极的心态梳理生活的羁绊、用乐观的情绪面对生活的困境、亲情的温暖和用爱与坚强去面对。
这年头但凡涉及两代人三代人的故事,就必然围绕着争夺房产啊,财产啊,婆媳纠纷啊,每天吵吵闹闹歇斯底里,但这部剧不是,没有脸谱化的人物,大部分角色都是非常善良的人,正常地处理着家庭关系。
但也是这种每个人都尽力,却还是难以解决问题,才是最值得我们思考的现实,这种现实在本剧中充分体现了。
有限的精力,有限的金钱和421家庭模式下巨大的压力之间的矛盾,中国老龄化社会养老困境的现实,这些都随着剧情的发展在推动,值得每个人思考。
四年前的剧,已经揭露出老年人为目标的保健品销售,老年公寓的诈骗,通过中产_小康_底层三个不同家庭和其中不同的人物展现给我们。
看这样的电视剧,才真正能引发对于现实的共鸣和思考,不肤浅,不庸俗,不狗血,乍一看满满亲情令人感动,细一想层层矛盾叫人唏嘘,以管窥豹,才是好剧。
真正的现实是不狗血却艰难的,是可以相互扶持却仍然残忍的,是山穷水尽时因为亲人带来的感动而愿意坚守和坚持的。
能写出这样的现实和这样的亲情,才是好剧。
最后想说,刘涛这个角色确实比安迪感觉好太多。
老人,可不可以独立——精神独立?
这部片看完以后我最大的感受不是养老难题,而是老年人没有自己的生活。
这是中国绝大多数老年人共同面临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导致年轻人批判“父母皆祸害”的源头。
中国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要求他努力学习考上个好大学,大学毕业以后就是找个稳定的工作,然后跟门当户对的人结婚,结婚后就得赶紧生个小孩,趁着身体还不错的时候帮子女带孙子。
好多父母甚至希望找工作、结婚和生孩子这三部曲能赶在一两年内完成,这也是好多大学毕业后的人面临的最大压力。
其实,踏入社会的年轻人的父母还没有到严格意义上的老人,基本上都在五六十岁上下,一般说来身体也都还健康,就算有毛病也大多是些小病小灾,还不至于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但是他们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们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操心孩子的工作,催着孩子相亲结婚,最重要的就是抱孙子。
他们似乎没有,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的生活,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孩子永远是人生的中心。
这点光是想想便觉得可怕。
片中的雅芝阿姨和方琼阿姨就是典型的例子。
雅芝阿姨一直以儿子余淼为中心生活,要什么给什么,最后反倒落得个被赶出家门的下场。
从来不为自己考虑的她只能让人看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方琼阿姨呢,则是太依赖子女,希望子女能一直陪伴她。
而夹心层的子女们要忙着工作忙着家庭确实不能达到她那么高的陪伴要求,她以各种作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到头来反倒弄僵了自己和子女的关系。
老年人当然需要照顾,这自然也是作为子女应尽的义务。
但是我觉得现在我们更该做的是鼓励父母去过自己的生活,将目光从子女身上移回到自己身上。
很多时候,这样反倒对大家都好。
这个做法并不是不养老人不关心老人,这是个度的问题,把握好了没那么难。
不过一辈子都没真正独立过的人要让其独立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
对于年轻人来说还有一个任务便是让自己独立,以防老了以后也变成依赖型老人。
这部片确实反映了当下中国的养老难题,夹心层的压力越来越大。
我提到的老人精神独立的生活方式也不能被传统的中国观念所理解和接受,但我认为确实是长久解决老年人问题的一个方法。
这部剧本身虽然立意很好,但禁不起不用心的制作。
很多不合情理和逻辑的地方就不一一说了,最大的一点看的不自然的地方就是好人太好,坏人太坏。
把所有的优点都集中到一两个人身上,把所有的缺点都集中到一两个人身上,虽然对于人物的某些性格特点需要突出,但这种形式的突出实在让人看着别扭。
还有那大堆详细的插播广告,不吐槽了就。
一开始,看这部剧,只是把它当成吃饭时的娱乐消遣。
还在读书的自己,似乎还不用面对像剧中江木兰那般现实的养老问题,而离自己老去,还有几十年的光阴。
就这样,不痛不痒地看着,而当看到吕希的母亲因全身瘫痪,选择自己痛快地离去,木兰的父亲为了不拖累自己的女儿去买公寓被骗身无分文不得已卖房的时候,内心有了触动。
我们这一代,多是独生子女,我们都必须独自肩负起照顾老人的重担,而在21世纪的今天,工作竞争压力如此巨大的时代,我们无法时时刻刻抛下工作呆在父母身边,有人会说有钱就行,请保姆看护就很简单,可老人有的时候需要的是儿女的陪伴,很多感情无法用金钱交换。
二十一二岁的我,还很年轻,还在受着母亲的照顾,有的时候自己还会闹脾气,还会很挑剔,一直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母亲的爱与关怀。
有一天,当我看见厨房里母亲的背影,已不复年轻时的挺拔时,动作也不似从前那般利索时,我明白,母亲老了,她需要我了,我该长大了,像她从前对我那样为她遮风避雨。
时光真是最残忍的,但它也可以给我们力量,让我们看见自己内心的信仰和爱,我们终有一天也会老去的,老去的我们也会希望自己可以安度晚年,所以勿等老人不在而空后悔,这世界上,什么失去了都可以重新获得,唯独亲人没了就真的没了。
想不起上一次完整看完一部生活电视剧是什么时候,叫什么名字了,或许都没有吧。
老有所依,或许对我现在来说还太远了,可是对于父母来说,近在眼前。
心里最禁忌的地方,不容许任何人说自己家人,这是爱;从没有好好珍惜跟他们在一起过的时间,甚至待久了觉得烦人,外出快4年,电话越来越少了,这是不孝。
剧中有很多桥段,让我恨不得把里面的人拉出来抽耳光。
人,能做到这么不孝和窝囊吗?
或许很多吧,这就是生活百态。
木兰一家人,人善被人欺,吕希算是姑爷中的典范了吧,虽然也有犯错了,可是让人恨不起来。
或许,平凡而又美好的家庭,说的就是这种吧。
淼淼啃老一家,窝囊废一个,到最后连恶毒的二婶都强行洗白了,却没有给淼淼洗白的机会,窝囊废的性格,或许编剧都写不出好的点吧。
怂恿者恶媳妇最终勉强算恶人有恶报。
但是对比却把全局最可怜最好的老人写没了,想给编剧寄刀片了。
二婶一家一看到那泼妇样就像快进。
拖鞋底已经通过屏幕拍在了脸上。
居然还给洗白了最后??
理想的解决不是应该疯了才对???
作妈一家,因为一个老母亲闹得家里鸡犬不宁,但是究根结底都是希望子女多陪伴在身边。
最后没有让可爱的小保姆在出镜就真的过分了。
最后一集,骗出了我的一滴眼泪,木兰的一声爸,让我喉咙发不出声。
结局全是强行打上完美句号了,不至于让人觉得是悲剧片。
总有几个镜头,深深印在脑子中。
一个是小学4年级,第一次离开家上学,和爸爸分开的时候,最后回头发现他一直看着我的视线;一个是深夜发烧,爸爸背着我去敲诊所的门。
每次离开家,老妈的依依不舍也都让我印象深刻。。。
突然越想到的越多。
题材本来五星无悬念,但是有的剧情过于狗血,减1星。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悟,但是我个人的感觉只有一句话“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大学和硕士都在武汉读的,离家近三千公里(黑龙江),高考填完志愿,家乡就只有冬夏,没有春秋;去年毕业到上海工作,于是家乡只有十一和春节,幸好私企位置稳固假期问题老板开绿灯(2周带薪假),但时间还是太短太短。
下定决心后年一定回家,虽然现在想走,但是又舍不得收入,人生真是纠结。
不过我至少不想留遗憾,家在黑龙江,父母和父母的父母都在黑龙江。
一部如此狗血的电视剧能把自己看哭,至少我觉得导演这个题材选成功了。
吃饭时看了几集,实在是吐了又吐,想找个线索找不到,情节完全生搬硬套,并用这些C蛋的情节推动剧情发展!
有创意!
这个剧告诉我们1、好人不能追求自我,也不能辩白,不能生气,哪怕别人误会你,你也不能辩解,哪怕别人错了你也得忍让,如果你辩解了没忍让,那你就得道歉!
因为你是好人,这可是严重的道德问题!
2、你惨,还有比你更惨的呢!!
你永远不是最惨的,总有人会反复的折磨你们、陷害你们,你还都得接受!
不管怎么惨你都得忍着!
你都得高兴!
并且承认世界真美好!
还是好人多!
因为你们是好人。
3、坏人呢就得被原谅被同情,哪怕再大逆不道的事,在你们看来也不过一脸无奈,一个愤怒的表情,两句愤慨的对白然后一切归于平静,下一集就跟啥也没发生一样。
4、SB同城是个好网站,在这个网站挂上二手货就能卖出去,发布简历就能找到工作,买房子更是能帮你算出首付、利率、还款!!!
这个网站简直就是生活必备,上网不打开这个SB同城都不知道干什么了。
<老有所依>,硬是把我看哭了. 虽然硬伤很多,但是真的很值得在外工作的年轻人看看.大多看电视电影哭的,都不是哭剧情,而是哭自己. 这段日子,我困顿,颓废,焦躁,每次遇到工作的困难,想逃避,甚至就想就这么懒懒散散浑浑噩噩,不用想赚多少钱,够温饱得过且过就行了.毕竟在一个四线小城市,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我可以每天喝茶上网,上上班,唠唠嗑,每个月按时领几千块工资. 只要我够安分. 日子照样安静闲适.可这个电视却把父母的养老问题推到了我的面前,我甚至无法想象我父母老了的情形 .我很害怕,害怕他们累了,还不的不为了不拖累我而去工作.;害怕他们生病了,我有没有钱去医治; 害怕他们老了,我有没有时间去照顾 ;我之前跟我爸妈说,既然家里房子砌好了,我们都走入社会好几年了,为啥还在开店,干嘛不回去住呢?随便干点啥就行. 随便去哪些地方玩玩也行. 我妈说,不行啊,你们都没成家,以后还有的是花钱的地方. 难道你出嫁真的不给你些嫁妆吗? 你们以后自己也会有自己的家庭,压力会比我们现在更大. 我和你爸肯定要把养老钱赚够了再退休啊. 哪还有闲钱闲工夫出去玩啊?世界那么大,他们却不能到处看看.
陪老爸看竟然看完了!
从后面开始看的,这部剧也太虐了吧~~
演員演技可以但是這劇情實在有點太扯了,,哪這麼多事兒😅一開始我還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覺得就是太倒霉了,看到後面發現簡直就是扯,心情是懶得噴
不喜欢 太气人了
1.对付无赖就是要用无赖的方法 2.打架是必备技能
狗血剧就是这样的吧
广告看的我都恶心了!
国产电视剧做话题剧的捷径,把社会论文里指出的每个问题挨个分给剧中的人物,老龄化、黄昏恋、啃老族、安乐死一个不落下,美其名曰这就是兼容并包生活真相。看了5集,感觉全社会都是骗子,刘涛一家人一直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把麻烦当成戏剧冲突来做。
还真有生活感
孝 呵呵了
看着比较沉重
镜头粗糙的太有国产电视剧范儿了。
亚芝阿姨死的时候还是哭了
这剧情给的歪理就是当老人都死完了就有所依了。
一帮不孝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
后期太拖沓,不然超完美
虽然不喜欢这种类型的电视剧,但拍的不错,好几个镜头都不忍心看下去了,好纠结啊,纠结。我还在yy志新的爷爷如果换成他演过的另一个角色杀人狂丁不三会怎么样,肯定会很爽。
每个人都该想想未来的养老问题。你怎么对待老人,孩子们将来就会怎样对待你。
用雷颂华大妈的话说 这女的就是纯粹满足自己的道德优越感 最后两集看着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