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是四川旅游局投资,为了给震后成都旅游业引流拍的宣传片。
情节嘛,没有,故事也谈不上。
所有的钱估计只够两个主演和导演的。
成都倒还是那个成都,就是制作的时候没钱搞后期了,色调啊BGM啊,都不对,这还不是大问题,人物一旦没有适当的滤镜,没有BGM就显得很矫情,尤其是高圆圆,就把她很装的那一面完美的体现了出来。
接待过央视的女主播,人都快50了,上了妆照着台词解说啊走位啊完全没问题,问题就出在导演喊卡以后,她兴冲冲的蹦跶着就跑过来了,也不是说不能不能少女蹦,就是全场几十号人,一瞬间只有她出离了人类队伍,变成了张贴画。
在别人的推荐下看的这部电影,他说很喜欢剧中的女孩那样的性格。
我觉得may是一个真诚自然的女孩。
整部电影有一种浓浓的文艺感。
讲讲我对这个故事的感想吧。
我所看到的就是一个男人异国出差时偶然遇见了曾经的恋人,然后发生了一系列的狗血剧情,只是出场人物太少,显得不那么狗血。
男人一开始就再追忆往昔,或许心存对往昔的怀念。
他们躲雨时,may说出那句“我知道你只是说说而已”我被深深触动了。
那种悲伤的感觉太清楚了。
我猜想当初也是男孩承诺会回到她身边,但一别之后却音讯全无,既没有主动联系may,也没有回复她的明信片。
在机场他说要多留一天,我就在想,多留一天又怎样?
最多就是来一发而已吧我不知道那算是爱情还是性欲。
无论如何,他毕竟什么都给不了may。
当然如果may愿意的话,这未必是坏事。
我看到may重新骑着自行车时,我知道她可以拥有新生活了,这就够了。
一个女孩子,什么也比不上得到生活中快乐和勇气。
最后东河在杜甫草堂门口等may,穿着便装。
无论他是回来娶may,又或是再次来出差,都不重要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我们都需要勇气继续和改变,在任何时候都有力量去迎接。
无论创伤,无谓心伤。
---《好雨时节》观感无意邂逅的小片儿,单纯的喜欢名字决定观看。
人群熙攘,脚步嘈杂,就这样不期然的遇见。
很多年埋藏在心间的爱恋欲说还羞,欲语还留。
风轻云淡的陪伴,短短数日已生不舍。
一遍又一遍的机场送别,告别不掉的是无数历历在目的往昔。
我和你的往昔,我和另外一个他的往昔。
May和东海兜兜转转在猜测,试探和看似甜蜜的小游戏中,我这边已经为他们着急了。
是的,有情人是该在爱恋的时候拿出勇气,在一起。
天灾,如地震。
狠狠的心上留下印记,失去的永远不会再回来,我们能做的除却怀恋,你告诉我,还有什么?
往前走么。
勇气是要有的。
心思,如羞赧。
我们都过分的爱惜自尊心,表白这样的战俘姿态的动作谁都不肯,宁肯一意孤行的彼此错过。
还好,君如当年,卿亦然。
你看,春天美好生发的蓬勃时,一场雨尚且不肯错过。
聪慧如你我,怎会无知?
揽一片竹海,斟一杯春茶,等你拥我入怀,这一次,不要也不会错过
如果苏官渡旁那时不曾烟雨纷纷,兴许眉目只是刚巧传神。
碗肌骨清醇,习习清风生,就像两片误会缘分的树叶,婉转的认真。
一杯吻喉润,经年破孤闷,一杯搜枯肠只剩稚言难忍。
新露旧红尘,只记还有人要等,平生平凡事都在杯中浮沉,梦回难挑灯,回廊处草木深,独行远眺跳不出轮回转生,苦口嘉言真,蝴蝶飞海重生,洗净世界只留下杯上指纹,霎那便当成永恒。
韩浩月一场灾难之后,总得有点文艺作品将记忆留存下来,那种高喊口号的就算了,我说的文艺作品是指那些能通过好看的故事反映人性、给人以温暖感的小说、电影或者别的一些什么。
四川震后,有过几部片子对地震进行过讲述,但电影看完后留不下什么印象。
中国最值得期待的地震电影《唐山大地震》,冯小刚正在拍着,而《好雨时节》的将要公映,却夺去了首部最值得一看的地震电影的名头。
私心里我一直期待四川地震这个题材,要留给中国导演来拍,方能调动全体国人对地震的集体记忆,帮助大家纪念逝者、更好地生活下去。
但影片的出品方还是邀请了一位韩国导演来拍,不知道这是否出于对国内导演的不信任。
单从导演的知名度来看,《好雨时节》选取许秦豪不算是冒险,这个韩国人,曾拍出口碑不错的《八月照相馆》,他的电影作品,以对人的情感与生活进行细腻描写著称,在《好雨时节》里,的确也能看到他标签式的导演符号。
《好雨时节》是一部爱情电影,它百分之八十的篇幅都在叙述一对青年男女的含蓄、清新的爱情,韩国演员郑宇成与中国演员高圆圆分饰男女主角,把他们在美国为同学时的一段未了恋情带到了成都,他们再次相见时,已经成都震后一年,这个城市似乎已经彻底恢复了它的悠闲、浪漫的面貌,但在郑宇成重新对高圆圆表达爱意后所发生的一系列情节,都在表明这个城市因地震带来的伤痕,仍然在隐隐作痛。
我更愿意把《好雨时节》当作一部地震电影来看,尽管电影只短暂出现了几个废墟的镜头,城市里的居民也多以男女主角背景的形式出现,但那些公园里奔跑的孩童,街上骑着自行车在雨中穿行的行人,往往会把观众的目光从主角的身上转移走,通过银幕上的信息去悉心感受这个城市里人们的生存状态。
《好雨时节》越是轻描淡写,就越是能够将观众带到对成都震后一年的猜测与想象里。
没错,电影里的成都是平静的、安宁的、诗意的,一如影片里高圆圆的形象,她的微笑、幽默和沉默里面,总有股看不到的忧伤。
《好雨时节》设置了一个让观众产生探究心理的悬念,这个悬念一直到影片最后才得以破解,支撑观众全身心跟随情节往下发展的最大动力,就是这个悬念的设置——高圆圆明明表现的那么喜欢郑宇成,却为何一次次拒绝了他;影片还有一个负担起搞笑任务的角色,即郑宇成所在企业的男性同事,作为第二男主角,将一个善良、热情同时又不发一点儿不识时务的中年男人形象演绎的很出彩。
除了这个悬念和这个男配角,片子的格调可以用“淡然”来形容了,但它却并不缺乏让观众持续期待下一个镜头的吸引力。
《好雨时节》是部好看的电影,它的国际化制作风格——外国导演、中外演员、全英文对白,并没有削弱它讲述一个中国故事的本意。
画面的唯美,高圆圆最为轻松和投入的演出,都为影片增了分。
只是,《好雨时节》这个片名并不适合观众接受,第一印象它更像一个农业科技电影或者风光旅游片,如何强调它的爱情故事片和四川地震背景,是它能否成为大众关注的电影的决定性因素。
为受众考虑,《好雨时节》这个片名寓意虽深,但并没有它原来的片名《成都,我爱你》更直接和容易理解。
《好雨時節》又名《成都,我愛你》,導演是韓國許秦豪,他執導過《八月照相館》、《幸福》等著名電影;鄭雨盛、高圓圓分飾男主女主;是一部紀念2008年四川大地震的電影。
這部電影拍攝於2009年,故事發生在2009年5月12日前1周,恰逢四川地震週年紀念。
這是我生命中經歷的事,也是在我家隔壁拍的電影:杜甫草堂、浣花溪、寬窄巷、熊貓基地、成都火鍋、肥腸粉……所有這一切,感覺親切又心痛。
中國官方一貫喜歡宏大敘事,喜歡高來高去“弘揚主旋律”,刻意忽視和抹殺個人心靈和生活因地震所遭受的重創。
事實上,我和我的家庭離開成都有千百種理由,而經歷以為要和親人生離死別的5.19,也是原因之一。
地震期間,最難熬的並不是不是5.12,因為成都是風水寶地,由於地質結構的原因,成都周邊,例如毗鄰成都幾十公里的都江堰都損傷慘重,成都卻幾乎毫髮無傷。
就連我院5.12當天接收的第一位因地震而死亡的患者,其實不是死於地震後坍塌的瓦礫,而是地震來臨,他跳樓逃生,摔傷致死,其實震後,樓房兀自佇立。
但是到5.19,經過1周搶救源源不斷來自災區的傷患,對地震的恐怖有諸多感性認識之後,央視預言5.19當晚大餘震,讓人絕望。
當晚真的以為過不去了,當時我的精神和體力也到了極限,以至於給太太和最好的朋友海外的盧醫師E-MAIL了遺書。
然而作為科主任,我卻必須以從容樂觀的面目鼓舞同事,說來傷感。
當時已經一周沒有和太太孩子見面,她準備帶孩子到醫院來陪我,但是我想的是,他們來後,我不能離開病房,孩子也必須留在ICU,那麼如果發生不幸,全都得死。
太太孩子終究沒來。
而護士長家人打算將孩子送離成都,但是最後還是決定留下來,因為她說:“一家人死也死在一起。
”這就是我們當時內心的掙扎,掙扎後仍然做出了選擇。
那晚,整個醫院都疏散了,或者說整個蓉城都疏散了,沒有人在戶內過夜;醫院也繼5.12當天之後再次疏散,ICU所在的外科大樓,其他科室也都全部轉移到醫院空地,然而,ICU疏散不了,15個病人7個在使用呼吸機,3個在CEBP,我安排我、護士長、值班護士留下,其餘同事可以撤離,可是我的同事克服最初的恐懼後,沒有一個離開,相反休息的護士打電話來,要求來醫院加班。
我科唯一一個可以轉運的病人是一位來自都江堰聚源中學,被截肢的孩子,他的獲救本身是個傳奇,地震當天,他父親在成都,地震後,親自趕到孩子的學校,將自家娃從廢墟中救出,並且還救了幾名同學,但是由於傷得太重,他一條腿發生擠壓綜合征,切開減壓無效,發生壞疽,感染性休克,被迫截肢,我們不想讓他經受再次傷害,一名本已經下班的曾姓護士帶上監護儀,把他轉移到空地,守護他一夜。
當晚,我們妥善保護了所有病員,並準備了可能坍塌時的應急措施,但那種被拋棄,被隔離,而又必須接受的處境,讓人沮喪。
震後一個多月(7月2號)我寫過一段文字:“坦率講,直到現在,生活仿佛在表面上已經回復正常,但是內心仍然很沮喪,只是把痛苦深鎖在了心底。
當別人提起過去的一個月,我一般都是笑笑說不堪回首。
真的不想深究,可能我還需要一段心理恢復時期。
”坦率講,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困擾我很長時間,甚至這也是我送太太和孩子離開成都,到澳門工作的原因之一。
(絕不不是因為擔心成都地震,而是內心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痛楚,想讓他們遠離這裡。
我不是心理學家,這可能也是PTSD症狀之一吧。
)電影唯美真誠,對災難用廢墟、瓦礫、干枯的花束輕輕帶過,而圓圓內心的隱忍與決不申訴的尊嚴讓人心動,鄭也演得絲絲入扣。
而這部溫暖溫柔的韓國電影,男主的羞澀溫暖,女主的溫柔隱忍,正好療傷。
這也是少有的一部以得體、優雅並接地氣的形象來呈現中國當代女性的電影。
附錄:【成都,爺愛妳】我的護士長創造了兩句「名言」,第一句是在2008地震危難中:「一家人死也死在一起。
」第二句是今年暑假在成都與她和已為人妻人母的「曾姓護士」等同事在「競豪奢」的太古里聚會後,「名言」留在我的微信:「有一種感情不可替代,叫ICU李家軍。
」這「第二句名言」讓我感動不已,因為我已離開他們N年,不再有任何利害關係。
在我的祖國,在四川我創建過三家ICU,有兩家在成都,必然會和一群醫護男女的人生產生交集,只能說我們的確一起做過一些好事,挽救過一些生命。
我離開後,他們也有各自別樣人生:首先是多為人妻人母,然後有的轉換了專業,甚至也有「流落海外」;有的釋放了當年被我壓抑的「天性」;也有罹患疾病,在和疾病鬥爭⋯從公從私祝願他們安好,而我感激他們的情誼。
這個暑假,跟成都兩家lCU的同事聚會,就第一間ICU而言,我已不是他们的主任12年!
第二家,我已離開5年!
有这样的人生际遇,我也應該說「成都,爺愛妳!
」圖一、二是醫院疏散時的情形。
圖四、五是護士長和那位被父親從成都趕去,在倒塌的校園瓦礫中刨出來的少年,也是5.19當晚ICU唯一有條件轉移的傷員,圖六是5.19當晚不當班卻帶上監護儀在空地守護他一夜的曾姓護士。
圖九打醬油的護士現流落日本。
勒地死俺的尖头鳗,围殴康姆吐成都,贼死一死杜甫草堂。。。
请大家坐稳扶好,小朋友们不要掉队,下面的一个半小时里我们要参观的是成都著名的杜甫草堂,和杜甫草堂,以及杜甫草堂。
如果大家在观光过程中感觉无聊,请自行将相机摄像机调整为人像特写模式对准导游高圆圆,她的一颦一笑将极大缓解看片中各种不适。
打一开始就知道今儿没啥戏可看,进电影院前送了一兜子礼品:两张成都对外交流协会的DVD碟,一本全是洋文的成都介绍,影片介绍,还有制作精良的成都旅游明信片。
鼓鼓囊囊一堆,传达的信息是您就当看了场旅游卫视,25块钱也没亏了谁,起码不用买明信片了不是。
伴随圆圆一嘴北京味儿英语,漫长的《旅游卫视—发现成都》开始了。
既然是观光片,就不太好从电影角度评判人家,毕竟情节是否拖沓,演员表演是否呆板,或故事结构是否不完整对于一个宣传蜀地之美的节目不那么重要。
只要能赏心悦目地表现当地风土人情,继而吸引中外游客增加第三产业收入,就是一部成功的电影,啊不是,我是说旅游节目。
从这点看《好雨时节》差一点儿就能担当起宣传成都的重任了。
全韩国班底的摄影组把画面拍的格外美丽。
韩国片里那种总过曝的迷离影像很符合成都的悠闲气质,大阴天也能整出阳光范儿。
下雨场景是最拿手的,本来脏兮兮的路面愣晶莹剔透,很神奇。
画面美丽的另一大因素是高圆圆同学。
摄影师仿佛爱上了她,无论是高速旋转的全景特写(介是传说中的斯坦尼康嘛?
)还是大特写,每一面都美。
从前上影视艺术时分析《有话好好说》里的瞿颖特写,老师说中国女演员只有瞿颖能这么近距离地跟拍侧脸,脸型漂亮的无可挑剔。
其实我看圆圆也可以。
每当我觉得情节太烂昏昏欲睡时,总会出现她漂亮的脸蛋让人精神一振。
话说圆圆也是老牌花瓶一枚,花瓶到我一直以为这是在电影院里看的第一部有她的电影,所以那么惊艳那么漂亮。
看卡司才想起来不刚看了《南京南京》嘛。。。
竟然完全不记得。
论美我觉得圆圆能数到前几名。
没别的姑娘就是单纯的好看,电影需要周迅,也需要高圆圆。
她微笑迷人的看着镜头,一瞬间让人觉得演技呀流利英文呀都是瞎掰,要啥自行车呀诠释may其实挺难的,真不能全赖高圆圆的演技。
印象里她就没演过有层次的角色,要不就是学生形象的单纯到底,要不就是国难当头的愤恨到底。
从不接受男主角到最后的释怀,中间的变化和过渡有点儿挑战。
挑战中的战斗机是竟然全英文对白,简直是灾难。
英语本就不适合谈情说爱,如同卢梭说法语不适合唱歌一样。
看好莱坞翻拍的那些失败作品就能窥见一二。
母语都很难成功更别提两位的北京英语和首尔英语了,闭上眼听感觉像中学生在读课本,睁开眼睛就音画不同步一样别扭。
这种情况下还得有情又有爱,太难为人。
非母语+好演技的组合似乎只有张曼玉成功过,女演员中一奇葩是也。
另外原声做得很用心,声音团队没少下功夫。
要是能把所有英文对白都换成背景音乐就更好了。
思念成都的同学请观影,思念高圆圆的同学请观影。
看戏里的May时候不断地想起我的天秤座女同学,一样的天秤座式调情。
她们的调情总是非常的自然,像是蜗牛一般,沿路留下记号,让你慢慢追随。
风情但不让人觉得轻浮。
你觉得你们在”约会“,对她而言只是个”聚会“。
你觉得她在对你表示好感,对她来说这只是她亲切友好的个性。
你试探性的开轻浮的玩笑,她坦然的指责但绝不一本正经。
从后面轻拍你,你给自行车打气的时候的给你扇风。
(哦,多么可爱的一个小淘气!
)聊天的时候偶尔气氛冷下来,她会马上笑来缓解你的尴尬。
你沮丧了,她会安慰你,跟你说好听的话。
没信心的时候,她会称赞你,鼓励你。
(啊,她真是个体贴善良,善解人意的姑娘!
)一切都非常顺利,你觉得时候差不多了,于是某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你甜蜜的回忆你们的****(牵手/抱/吻,反正就是共同的亲密记忆),她却说,没有啊,我怎么不记得,你乱讲……并且伴随着迷人的微笑,撒娇的口吻,流转的秋波。
(嗯,没关系啦,女孩子都会有点不好意思的。
),于是你就这暧昧的氛围里迷失了。
她依旧什么都不承认,但依然和你”聚会“。
她总给人留下美妙的遐想,当你忍受不了暧昧的煎熬而跟她摊牌,她很可能会一脸无辜的吃惊状,我当你是我的好朋友,我没想那么多。
如果我让你误会,那很对不起。
虽然让你误会了,但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朋友,好吗?
(再一次迷人微笑)这么一个”纯真又大方“的朋友,你又怎么舍得跟她绝交呢?
是吧?
=====================================================话说高圆圆本身就是天秤座,而且是毫无疑问的美女。
说实话,其实挺羡慕天秤座美女的,欲拒还迎,风情纯情之间永远把握的那么合适,态度那么自然。
她的主动是明朗活泼,她的被动是清纯矜持。
所以才让人欲罢不能,沉迷不已。
她做什么都是那么迷人脱俗。
你永远没办法恨她,讨厌她,永远没办法把恶毒的字眼加在她身上,只是怪自己太多情,会错意。
只能遗憾。
====================================================原作者不得已的备注:本文版权属本人个人所有。
那些摘章抄句放到自己博客帖子里的各位,请尊重原作者。
5.12地震给棒子导演的最大启示就是,可以安排女主角的丈夫被震死,好让棒子帅哥乘虚而入,来一场看似无望纠结但注定峰回路转的恋爱。
既然棒子导演可以有100分钟讲述他眼里的成都,那么我也来讲讲我眼里的成都好了。
没办法,棒子导演抛玉引砖,我义不容辞。
龟儿子我是个成都人,依我看,成都是个充斥着文艺小资和市井流氓的城市,大家要是不信,我现在可以做个表率。
我是这么理解这部据说是关于成都的棒子电影的:猪脚在电影里反反复复念叨过一句杜工部的诗,好雨知时节。
看完电影我仔细一回想,哎哟可不是“好雨知时节”么,莫不是女猪脚那死去的丈夫给棒子帅哥托梦,“本人已死,有机可乘。
墙已震毁,君可翻之。
”?
于是棒子帅哥巴巴地从小岛赶过来完成这一光荣的使命。
哎哟更让我们流氓兴奋的是,女猪脚好配合配合哇,才见面呐,女猪脚就说:“如你说,我们恋爱过,kiss过,那么就差XXOO啦(大概意思)”男猪脚立刻娇羞了,讲,你咋这样捏?
其实心里在想:跑得了风流寡妇跑不了杜甫草堂,我不着急。
帅哥啊,你倒是不急,人家小寡妇等着盼着及时雨呢。
电影一直紧扣这一主题,反复朗诵“好雨知时节”,连电影名字都干脆挂上这一句,真是大快我等流氓的心。
这片倒让我想起另外一部片,名字里同样有我爱你,不过不是CD,是P.S.。
这部片当中,美国寡妇历尽千辛万苦只为爱上另外的男人,重新开始生活;CD我爱你当中,中国寡妇芳心明许半推半就,真不知是要干嘛。
其实前半段男猪脚欲推还受,女猪脚欲拒还迎,在东方人眼里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丈夫刚死没多久,一下子爱上别人,这个社会舆论嘛还是要注意的嘛。
可是我就奇怪了,你明明都爱上这个人了,你可以说清楚吧,可以摊开了谈吧,一开始你隐瞒结婚也就算了,可到后来你说你结婚了,又不说老公挂了,莫非你在暧昧到天昏地暗时打定主意要守寡立牌坊?
这我就完全不能理解了,可是再一想,棒子拍的,我立刻释然了。
他们棒子的电影电视剧不都这个套路么,往死里作。
其实这片里还有好多我不能理解的事情,都是回头一想棒子拍的,我就理解了。
譬如里面的冬瓜秃头棒子男在成都生活了许多年(留学就在中国),见到女猪脚,讲,四川美女,这还是第一次。
我当时看到这段相当不能理解,我强烈怀疑邀请棒子导演来拍片的领导们木有把导演伺候好,晚上带导演去红灯区是去斗地主了啊?
后来一想,也对,成都一个发展中国家西部落后地区的城市,科学技术哪能和万物发源地棒子国比。
又比如,电影转来转去就一个杜甫草堂,说导演热爱杜工部的诗也不太像啊,从头到尾除了那句流氓诗压根没提杜甫什么事,让你来当差办事,交作业不能这么马虎潦草吧?
后来我一想,杜甫当年玩诗的时候棒子在干嘛啊,于是我就理解了。
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请棒子们,千万别爱成都,拜托了。
纯是为了高圆圆来看这部剧,之前知道是中韩合拍,认为可能有些韩国元素,谁知越看感觉越像韩国本土电影。
查了下导演,韩国人,成名作全是一些爱情悲剧类的,正好是我最不爱看的电影类型。
而且整部电影的语言是英语大于韩语大于国语,而且女神的口语。。。
果然是中国式的,个人的品位不同,韩国电影一直不是我的菜,三星全是为女神给的。
清新
等着下部。不改许氏风格。
剪预告片剪得恶心···
很装13,很YY的斯密达。
就是为了看两眼我美丽的家乡...
若即若离的感情描绘的相当细腻
很一般,但是郑宇成格外的让人心动
妈的开头第一分钟就丑化成都,老子不看了!
果然如你所说的无聊
听对白像拿着纸念完全没有感情,这种中韩合拍且由韩国人执导就一定要将高圆圆打扮土的掉渣么???
不见感情,全在调情。老同学向炮友还真是平稳过渡无障碍啊,难怪人人上连小学同学都要加。高圆圆的英语真是,就好好说中文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好英语是多么的重要啊
高圆圆你英语能再说好点么?
這大概是許秦豪的愛情電影中, 最不為人滿意的一部了, 風格依舊清淡優美哀傷, 但淡的快消失在風景中了, 像是成都的宣傳片一樣, 而且跨國拍攝, 在語言和選角上也有瑕疵, 主演的英文說得一般, 高圓圓和鄭宇成都很花瓶. 也罷, 名字本是成都我愛你, 故事大概是陪襯...失望啦.
许秦豪处理的结尾很漂亮,也很许秦豪。
这英语对白愣是让我看不下去
高圆圆一天糊涂的演技犹如她一天世界的英语````都没棒子发音好.才意识到完全不记得她有演过啥很出彩的角色`` 看都看不下去
镜头很美 实际成都远没有这么美 也无这般暖意 成都的魅力在于市井的生活状态 两颗星都是给导演的 剧本实在不遭人待见 两个演员都不错但在这部戏里无演技可体现 偏偏两人英语口音又实在难听 这片里最好听的还是韩语 最好看的绝对是那只啃竹子的卖萌熊猫
水土不服吗?英语太别扭了
要深度没深度要刺激没刺激,实在莫名其妙的电影。不紧不慢的推进节奏随机散漫的线路展开,再加上好像看两个绿茶婊在演,在装,在立人设似的表演,乏味堪比白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