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姿势
Poziţia copilului,爱的占有欲(台),婴儿式,孩童式体位,孩子的姿势,孩童式,Pozitia copilului,Child's Pose
导演:卡林·皮特·内策尔
主演:卢米妮察·盖奥尔吉乌,博格丹·杜米特拉克,娜塔莎·拉布,琳卡·高伊娅,弗洛林·扎姆菲雷斯库,弗拉德·伊凡诺夫
类型:电影地区:罗马尼亚语言:罗马尼亚语年份:2013
简介:三月一个寒冷的夜晚,巴布(Barbu 伯格丹·杜米特拉彻) 飙车撞死了一个男孩。等待他的是时长3年到15年的刑期。他是一名富人子弟,他的母亲科内莉亚(吕明妮塔·杰尔吉乌)60多岁,是一名成功的建筑师,属于罗马尼亚的上层阶级。她的书架上堆满了并未曾被翻阅过的赫塔·米勒的 小说,平日里喜欢炫耀装满了各种各样信用卡的钱..详细 >
今天猛然发现自己在影视消息方面有多闭塞:看片归来,我才知道它是今年柏林金熊奖获得者,难怪影院里观众不少。这片我欣赏无能,近景、长镜、晃动,晦暗而压抑,不断的对话,强势母亲和懦弱儿子也都令人情绪不快,不过表演出色。王家卫是因为那不停晃动的手持摄影对此片青眼有加的么。。。
平庸
选取了罗马尼亚民众生活的一个截面,外表坚强的老母亲,在家庭生活问题的处理上一塌糊涂,虽然自己尽心的维护着与儿子的感情,但儿子还是不能够理解母亲的苦心,这部电影剧作采用非戏剧式结构,将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事件铺展开来让观众看到全貌。
母亲的形象深入人心,武断,独立,充满力量,同时也可悲,可怜
审美疲劳了,展开的方式太“罗马尼亚”,已经形成一套基于地区的创作程式。
强势、极具控制欲的母爱造就了男人懦弱、逃避责任的性格(开场一段就像在抱怨一个情人)。最终巴布让母亲打开车锁,独自下车,是否会是走出心理襁褓的开始?而科内莉亚为了儿子脱罪,时而声泪俱下,时而冷酷,堪称货真价实的碧池。
语言问题,很不适应
8.25/10。罗马尼亚新浪潮,2013年第63届柏林金熊。
闷到不行,这点事儿也算事儿?
2020.6.28重看,活着的在流动,发声,呐喊,被撞的孩童有的只是一个永恒的死亡姿势,没有声音。
没觉得多好看
罗马尼亚新掀之老浪,讲的是梦鸽巧遇李刚。
一个懦弱暴躁胆小怕事又逃避责任的废物居然有洁癖!结尾的痛哭和听不见的道歉其实是确定危险解除后的一种庆幸反应,可视为其卑劣本性的彰显。至于强势者溺爱的程度,科内莉亚和梦鸽或可遥相唱和,但处理善后的方式,却异为人兽。算是熟悉的罗国拍摄风格,干脆直接到猝然开场又戛然结束且拒说废话。
7.5
如坐针毡,就好像一个上层阶级的人需要改变一种状态就得牺牲别人的什么一样,挽回颜面的地方几乎没有
抵制低级的“影展特供”or “政治正确特供”
救赎之路。
「婴儿体位」即点明主题,一个控制欲极强的母亲可以在(畸形)「母爱」的名义下横行霸道,其背后的政治暗喻同样犀利——似乎可以共通到所有以「人民的名义」实行极权统治的独裁者(集团)的心态。
相比《一次别离》勾勒整个社会,这片的气度小得多。为晃而晃的手持摄影搞得我到现在还恶心。但母子关系的刻画真的太切中肯綮了,母亲以爱为名的控制,和儿子试图作出抵抗姿态的懦弱可悲。证明了情感的荒谬和沟通的虚伪。结尾母亲终于unlock了儿子。#HKIFF#
又是一桩成长悲剧,强势母亲弱势儿。看来看去,罗马尼亚浪潮就这调性了。镜头利索,但难度设计貌似没有蒙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