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吃饭的时候央八在播第一集,就和妈妈一起看了下。
其实还不错,出乎预料的我竟然能跟着看下去。
一直以来我可能比较钟爱综艺,印象里还真没怎么看过这样的伦理剧。
也算一个新的尝试吧。
不过没想到有一天我也会被这种年代剧触动到。
我其实是没经历过六七十年代的,对当时的事也知之甚少。
但这并不影响观感。
因为是年代剧,当时人的想法、决策与现代人会有很大差别,所以其实个人认为看这种题材的剧应该放下之前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通过剧中人物的服装以及对话带入当时的场景,就可以很真切的中感受到当时那个年代的人文环境。
也算是一次“精神穿越”。
听妈妈说,竹子就是当时那个年代很典型的一种形象。
大大咧咧的热心肠,看到不公平的事情就会打抱不平,但若是自己吃了亏却会忍下来。
当时的年代就是一个典型的“人情社会”,街坊邻居都互相熟络并相互照应着,有什么事情大家也都会互相帮衬。
就像剧中,主人公竹子就有一个好姐妹月如,她知道竹子家里孩子多肉票不够的情况,便把自己家的肉票主动送给竹子。
或许现在的我们并不能体会到肉票的珍贵,可是在当时,这样的礼物就意义非凡。
温馨画面随后而来的便是狂风暴雨的来袭。
竹子的老公在团部任职,却被无辜牵连进政治事件中。
事态严峻,竹子不得不在现实的痛击下思考自己以及五个孩子的后路。
看过几集之后,其实发现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索然无味。
第一集就能看出当时的环境、男女主人公以及几个孩子的性格也都很明了。
从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件中还原了当时社会的人生百态。
不论是商贩的弄虚作假,还是竹子的见义勇为,甚至是忍痛说出“划清界限”的那种不忍的决绝,每个情节都带着深深的时代烙印。
从剧中抽离,真庆幸自己出生在现在的这个时代。
又是先在电视上看到的。。。。。
我怎么都是先看电视再在网上看的,就像《远方的山楂树》。
别说,这两片子还真像。
都是那个年代的,而且连演员都有好几个是一模一样的。
谁能想到在《远方的山楂树》里袁大头喜欢的宋贺男,现在变成宋倒贴袁了。
风水果然轮流转啊。
听说这片弟弟娶了嫂子。。。。
嗯。。。
对了,要说的是,估计是从这片开始,我看剧的倍速由原来的2倍变成3倍了。
现在很多电视剧都没有oped了,像同时在追的《乌鸦小姐和蜥蜴先生》,《小舍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电视剧的音乐都给省略了,以前都有的呢,现乐坛如此衰败令我唏嘘,但这剧有。
oped都是同一首,而且还很应景,符合电视电视剧的主题,肯定是专门为电视剧写的。
这也比那些随便找一首来当主题曲的好了。
赵迎彤终于和老五结婚了,她的病情也公开了。
我突然代入了下,如果你一个亲戚要走了,无论如何都要回去见她一面。
赵迎彤还是走了。
竹子:下辈子我们还做母女。
她仿佛看到门口的赵迎彤喊了声,妈。
空荡荡的大门。
她还是回赫山了,去陪她了。
脾气也好了,说明上年纪了,我们都老了。
还有,才发现这剧名也取得好啊。
妈妈在等你。
她一直都在等待。
离开,回来。
“妈妈在等你”“妈,我向你保证好好改造,别再来了。。。。。。
大老远的”,最后那几个字。
豆瓣上看了下,不仅评分低5.7,而且影评也少,才15,有一半差评的。
我很疑惑。
怀疑是我老了。
为什么我总跟大家不一样呢。
对我来说,一部剧或一部电影,只要它讲道理有逻辑,它就应该及格。
反过来说,如果它不讲道理和逻辑,那么不管它情节啊特效啊演员啊多么好,我也看不下去。。。。
好吧,有时候完全是看演员的颜值看下去的,比如潘春春的那部,波涛汹涌的老师。
但我也是跳着看重点,而且现在想来也就记得波涛汹涌了。
我是推荐这剧的,8分。
什么叫为母则刚,对我来说,这就是!
竹子太不容易了。
这苦难接踵而至。
剧情烂:可见该编剧或导演根本不懂得那个时代。
年轻演员演技烂:女主的双胞胎儿子的演技,烂。
女主唯一的女儿,演技烂。
演员的剧情年龄.....看起来真真让人发晕。
道具服装烂:看图:这个团政治部主任穿的什么军服?
上衣口袋有明扣子(士兵服),却还有下衣口袋(军官服)?
一个连服饰道具都不能做好的剧,足以可见烂到家了。
纵观此举导演之前的片子豆瓣分值,预计该片不能获得高分。
1.贪污受贿,当妈的以及一家人都不怪这儿子贪污受贿,反而各种责怪办案的儿子……2.啥,原妻子拉扯带大一群儿子,结果老公回来取了个年轻妻子,关键这一大家子还能和和乐乐,这老头还在家充老子。
总之一堆狗血,乱七八糟!
真是,污了我的眼睛啥啥啥啥啥啥啥张延,男人婆为啥要演这狗血剧!!!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啥时候才能不出这么一堆狗血剧啊
石竹经历了这么多带大了五个孩子,是她支撑起了整个家,给孩子们搭建了一片成长的天空。
我在这部剧里看到的更多,其实是一个家长对待不同孩子的教育方式。
石竹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其实是严厉和温柔并存的,仔细来看她是深深的了解着每一个孩子。
因此对待不同孩子也会有不一样的方式。
在面对老大的时候石竹就是苦口婆心和令行禁止相结合,因为当时丈夫前途未卜,其他孩子还都年幼,所以一家人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老大的身上,虽然他或许当时也还并不懂得这时要为一家人承担起的责任。
对待自己最疼爱的也是唯一的女儿,石竹的教育更多的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动她,以身作则帮助女儿渡过难关。
虽然最开始不同意女儿和女婿的婚事,但在婚后女婿犯了错误,大家都在劝女儿离婚的时候,只有石竹站出来力挺女儿要振作,因为她知道女婿已经诚心悔过,不能轻易就这样放弃自己的婚姻。
面对老三晓岸的时候,石竹又像是一个有些智慧的长者,因为她读书不多,所以自己对于晓岸的教育也完全是凭借着自己的人生经验。
虽然学识并非渊博,但石竹深知知识的力量,后来晓岸考上大学之后,她没有“以经验论高低”,而是愿意听取他的建议,有事也会找晓岸商量。
而对于家里的双胞胎晓晓、晓风,石竹则是采用了不打不成才的方式,鼓励和棍棒双管齐下,希望能用这样的方式来规范晓晓晓风调皮的行为。
但这种赏罚分明也是建立在三观道义的基础之上。
在知道晓晓、晓风帮助彤彤一家藏起勋章的时候,她并没有对“偷盗”的行为给予惩罚,而是在知道了孩子们明白偷盗不对的前提下对他们帮助朋友的这个做法给予了肯定。
实石竹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在她心里的这杆秤准确的衡量了她自己与孩子们的所作所为。
石竹用自己曲折的人生阅历来教育孩子们,这里面有一些观念放在现代或许不太适用,但也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
石竹就像是这个家庭的圆心,孩子们围绕着这个圆心,行走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上,温暖的亲情细密绵长,如春风润物般无声但却伟大。
起先觉得是挺好看,有年代写实的味道,也曾觉得是片名起得不行,光看名字,还以为是清新都市时尚狗血伦理剧。
但越看越不是味,原来是年代狗血伦理剧,张延演得还不错,撑起了整部原本感觉这剧情要垮的戏。
张延人设没问题,家庭的悲欢离合也没问题,年代感也没大问题,问题在具体剧情的处理上,让人感觉很狗血。
比如:老公一个部队干部,夫妻也是时代不得已名义上离婚。
夫妻感情还在,居然因为误会前妻跟了街坊老头了,于是也不求证,就见异思迁了。
完了就算真相大白,回家还理直气壮的,还在家里吆五喝六。
院长人也不错,但舔着脸到竹子家,搞得也像家庭成员似的,还要认竹子姐姐,竹子还说什么年代不同了,老赵还想一个大一个小啊,她是你的男人,和我无关,什么的。
但剧情反映出来的感觉,就是一大一小原谅了渣男。
再说,张延一个儿子小她12岁,一个小她17岁,几张老脸老儿子,还装小鲜肉,看着也实在怪。
再有,现在电影电视动不动靠白血病、癌症晚期、植物人来煽情,实在是很无语。
而且,媳妇得了白血病,当院长的公公的新老婆也帮着瞒着竹子一家,这合适么?
媳妇上飞机去美国,煽情了半天,结果过了安检,又突然想不去了,早干嘛去了?
回来又可以煽情落泪一番,这反转合理么?
最后晓风成了植物人,居然部队电话不打一个,也没说送了医院,让家属去看,而是为了有个揪心的桥段,直接抬人到竹子家门口,给大家一个惊“痛”,要是家里老人吓个好歹,植物人一个,部队管么?
这种冷血的部队是反动派国民党部队吗???
剧情瞎编到搞笑死了。
但演得确实挺那么感人似的。
这就很恶劣。
很少看电视剧,我虽然也被吸引着看,也有感人处,但觉得这剧离烂其实不远,还是没有好好往真实年代剧写。
这个剧的基调就是很温暖,前期有一点点的动荡,但是感觉只要有石竹这位母亲在,她就能带孩子们坚强的走过来。
这部剧讲的都是家长里短、人世无常,有一些情节会觉得有些突然,但人生本来就是充满各种不确定,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惊喜和惊吓往往接踵而至,充满了不可思议。
整体的风格非常怀旧,可以陪着家中的爷爷奶奶一起观看,有一种看老照片的怀旧感。
石竹的扮演者是张延,以前就看过她演的很多戏,每个角色都很有特点,这次也是。
戏里的几个演员演技还都挺在线,五个孩子时常在一起吵架,经常围着石竹转圈吵闹,熙熙攘攘的烟火气浓厚。
时代感很强,对于90/00后来说,可以当作间接的了解一下那个时代事情的机会。
女主石竹是一位很坚强的女性,她面对命运不公的时候,特别坚韧,就像她的名字“石竹”一样,“石”之坚硬、“竹”之无私,从不轻易屈服,是那个年代坚强、向上的女性缩影。
另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晓晓和晓风兄弟俩,两个人总在一起捣蛋,但承包了剧中很多笑点,充满乐趣。
那个时代没有电脑、手机和网络,但是孩子们可以下河摸鱼,自制弹弓,完全不输现在孩子们的游戏。
石竹是这个家的领头羊,她不愿放弃自己的丈夫,也不会放弃自己的任何孩子,就凭着心中的那股子劲儿,一直带着全家人奋勇前行,是一个既严厉,又温柔,浑身充满能量的伟大母亲。
《妈妈在等你》就以竹子为广大的母亲代表,让观众感受到了母爱的力量。
复婚好难吗?
不复婚还要跟老孔这么近,脑子是个好东西。
还自以为自己把前夫捏住了。
虽然我不了解70年代的人情世故,但,如果女主是有心迎回前夫,为毛不去省城,还要贴住个老孔。
这老孔是个人吗,非要祸害别人才高兴。
所以猪肝台出品,果真爆肝品。
每天7点都是煎熬,有同意的举举爪。
我也要饮单身保身茶,毕竟这剧有毒
理解不了那个什么院长,就是个小三,去找那个小岸劝晓晓,说什么你们应该理解我和你爸爸,凭什么?也理解不了那个什么晓晓居然理解他爸,不去贴大字报了,就因为他爸给了钱?理解不了那个什么院长,就是个小三,去找那个小岸劝晓晓,说什么你们应该理解我和你爸爸,凭什么?也理解不了那个什么晓晓居然理解他爸,不去贴大字报了,就因为他爸给了钱?过年叫二奶奶,女主是奶奶,是小妾?
一个军人,周青编出个莫须有的罪名,就另寻他欢了,可笑的是,上位的女军医还来看望前任,亲切地喊着大姐,更可笑的,女军医死了,周青又恬不知耻回来找女主,这特么让人忍无可忍了……编剧下手真狠啊,五个孩子,老大死了,老五爱上大嫂子,然后大嫂子也死了,二女儿老公坐牢了,老四贪污被抓了,一家人都三观不正地批判抓他的老五,然后老五又植物人了,这剧情太狗血了……这种毁三观的垃圾剧怎么能通过审核堂而皇之在中央台播放的呢?
剧情也都是挺好看的,感觉上有很多的剧情比较能够因其人的回忆
被“陈世美”气的胃疼,剧情……就离谱
世上只有妈妈好
煽情狗血,误会从来不解释,一味苦情催泪。在央八看到赵迎彤不积极治疗白血病,死活憋着不和亲人沟通引发误会;打电话听到儿子宿舍有女生接电话,老妈就风风火火去南方找儿子;还有误会老婆有新欢,问都不问周青就和刘盼松领证结婚,还一副成全别人的样子……快看吐血了!
看完这个剧就像赶快的回到家里找妈妈抱抱求安慰,这个剧情其实还是挺好看的,也有很多的细节,而且剧情也比较的贴地气吧
有《父母爱情》的影子,全靠张延撑起了整部戏。我太喜欢她了,可飒(粉红女郎、双响炮),可柔美(神雕侠侣、飞刀问情),也可母亲一般无声俯仰大地。在她身上看见岁月痕迹的美。她才是真的宝藏女演员。
每次回家必有一部中央八套神剧
太狗血了,老爹离婚娶后妈,儿子喜欢嫂子。
张延演技很好
这个剧也能看到很多人生的道理,有很多的细节都可以慢慢的看
说死就死?
妈妈喜欢看 跟着看了些 张延都已经演妈妈了 啧啧啧
目前看到第32集,这片开始不错,越拍越无力的感觉。不过比起假的作呕的大江大河、都挺好之类的伪历史题材真做作假大空闹作电视剧还是要好很多
国内就是这些烂剧坏了一锅粥,养坏了一部分观众
片尾曲不戳
齐鲁台报到回校了,不看了
传统的家庭主妇形象,张延演技很有说服力,家里的长辈很喜欢看,因为比较符合他们的价值观吧。虽然有些观念不敢苟同,但能看出这剧是很用心的。
陪奶奶看了好多集,奶奶很爱看,里面的人莫名其妙的…
央8是真滴🐂🍺
张延一人撑起一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