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案和编剧之一的长崎尚志本人就是一位漫画编辑,亦参与漫画创作,熟悉浦泽直树漫画的朋友多半熟悉他的名字。
《角色》不是他用漫画元素讲述悬疑故事的首次尝试,wow台的两部《暗之伴走者》就采取了漫画编剧搭档保险调查员探案的形式,通过漫画细节进行推理,而漫画中的凶案同样在现实中发生了。
《暗之伴走者》作为片名隐喻了漫画作者与编辑的关系,编辑在“暗处”帮助作者创作,却往往不被世人所知,二人合作创作好似是一种“共罪”。
而到了《角色》,长崎尚志用片名暗示了漫画作者与笔下人物的关系,他们共同“杀人”,也是另一种“共罪”(日本人真是喜欢共罪啊),他用一个并不是那么精彩和严谨的故事来探讨这样一组问题:在创作中作者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而笔下的角色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那么我们读者呢?
虚实之间埋藏的“魍魉”男主缺乏创作灵感,在勘景过程中意外遇到残忍的变态杀手,擅长速写的他却没有告诉警方杀手的样貌,他想把这段”真实“的经历彻底化为笔下的”虚构“,将亲眼所见当成“创作”本身,而非“灵感”,首先打破了虚实之墙,现实凶案成了艺术创作。
而之后的杀手则反其道而行之,将艺术创作还原为凶案。
当作者意识到有人进行“反向创作”的时候,他开始焦虑起来,而这种焦虑来自于他的“失控感”,他无法掌控自己的作品,而和其他作者不同的是,他的作品从一开始也许就不属于他。
“模仿犯”的问题似乎一直无法解决,是作品引发的犯罪吗?
答案应该是否定的,电影呈现了一种极端的“理想”状态,像《34》这样的畅销作品,无数人阅读过,但并没有那么多人去模仿,而真正去杀人的,从来只有“角色”本人,换句话说,只有“角色”犯了法,读者无罪。
进一步说,作者是否需要为自己作品的后续影响负责?
《魍魉之匣》也试着探讨过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是装着魍魉的匣子,作者用创作将其释放出来,借此回归日常,但读者又可能因为阅读成为下一个“魍魉之匣”。
《角色》中的漫画家最后不肯放下刀,有种“杀上瘾”的感觉,他也在借着漫画发泄自己的嗜血欲望,然后又成为了一位好儿子,好父亲,好丈夫,以及一位乖巧的漫画家,但因为”角色“在不断侵犯他的日常,他的焦虑与日俱增,这种由一连串杀戮引发的焦虑,终究要用最后一场杀戮发泄或者终结。
上帝跌落神坛今敏的漫画《作品》让作者堕入自己笔下的世界,和“角色”们出生入死,“角色”们也同样到他的世界来看了看,作者不再是决定角色命运的上帝,角色也在决定他的命运。
这在《角色》中当然也行得通,或者说在我们的世界中也行得通。
一方面,漫画家赋予角色意义,角色的行为受到他的操控,而当作者终结“角色”,失去了身份的“角色”,在法庭中问起了“我是谁”,没有作者,他什么也不是;另一方面,“角色”为漫画家带来声誉,一个有魅力的,受欢迎的角色能为作品添彩不少,漫画家得到了大房子和家庭之爱,而“角色”只能不断杀人,而杀人就是“角色”存在的全部价值和意义,为了避免自己的毁灭,“角色”选择毁掉漫画家。
在《作品》中,作者与角色的合作盖过了矛盾,在《角色》中则恰恰相反,这种拉扯与其说是“作者”与“笔下人物”的冲突,不如说是作者与自己良心的冲突,他在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和创作欲望之间焦灼不已,他害怕面对自己内心的阴暗面,害怕失去“上帝”的权力,为了绝对的控制权,他选择放手一搏。
而警察清田则是大部分读者的样子,我们只希望自己喜爱的漫画家一直画下去,其他的我们才不要考虑!
其他几个有意思的点:1. “角色”的化名“两角”似乎暗示了他和漫画家之间的关系,他和漫画家互为投射,他毁灭漫画家的第一步就是拿刀毁掉用来创作的右手,但他似乎失败了,而病床上的漫画家画下了清田的速写,读者是漫画家的最大支持者。
(有些老师听到我们的呼声了吗)2. 最后夏美在家具店,又出现了一个偷窥视角的镜头,那个在逃的犯人似乎还在执行“角色”的计划,作品完结的余波还在继续。
(谨慎完结,各位老师)3. “角色”的扮演者Fukase是“世终”乐队的主唱,主题曲释出前我还在想是“世终”tie还是苏打tie,结果是别人,不过也很好听!
4. Fukase之前和神木在《山茶花》MV中演兄弟,这次扮演变态杀手,也向神木请教了不少演技方面的问题。
5. “邪教害人”——日剧日影永不过时的主题
“我到底是谁呢?
”这是最后二角反问法官的话。
正好对应了他出生于四口之家、没有户籍的这段剧情。
这部电影属实有点高开低走了,最后的结尾太过匆促,没有好好收束。
感觉无论是主角还是二角(连环杀手)都处于一种身份认同上的混乱,主角也算是四口之家,但是正像二角所说的,他像是被排除在父母和妹妹之外的,二角专门针对四口之家下手,也是因为痛恨(?
)“善良的人是无法画出悬疑作品的”这是在影片开头,主角获得的评价。
但我私以为这是作为人的道德感、正义感、秩序感带来的,在现实世界中无法挥刀,所以在漫画中,主角享受着杀戮。
不同于主角,二角是真正地在现实中挥刀了,享受血液了。
所以,“我到底是谁呢”这句话不仅是二角问的,也是主角问的。
小栗旬饰演的警官,感觉好好深挖下去应该是能够塑造成一个比较立体的角色呀,可惜在电影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就被死去了。
这部影片,血腥镜头很多,一个人看还是有点怕怕的。
菅田将晖输出稳定,但剧本有点拉垮了。
影片中,两角的犯罪过程没有详细的拍摄出来,但是却可以从山城圭吾的漫画里看到某些断断续续的过程,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观看时的不适感。
受害者的惨状可以用“艺术品”来形容,虽然场面有些血腥,却意外的有种暴力美。
125分钟的电影,最后的结局以两角询问法官的“我是谁?”戛然而止,好像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是更深层次一点的东西,法官提问两角是谁,叫什么,户籍是什么?
他一概回答不出来,他又反问法官“我是谁?
”在电影里,关于两角的身世没有特别明显的表现出来,在快要揭开他的真面目时,查到线索清田警官却被杀死,一直到最后,两角的身份还是没有明确的体现,或许也正应了他提问的“我是谁?
”身为一个社会人,却没有得到身份地位的确定,这是个人的不幸,也是社会的悲哀。
不知道为什么两角会用绳子把受害者捆住,电影中没有对两角的犯罪动机的具体分析,最后的问责中也以反问结局,有点可惜,也有可能电影想表达的重点不在这一块吧。
还有一点,从最后两角与山城的搏斗中可以看出,两角的战斗力应该不是特别强的,他杀的都是一家四口,无论在怎样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一家四口总会有反抗的机会吧,感觉这里的设计有点不太合理。
真是血腥的需要分级的程度啊。。。
其实之前的杀人现场我倒没什么感觉,一个是知道是演的,二是可能因为本身就很血腥了所以导演没有把过程和细节放出来,冲击力就小了很多。
不过看到清田被捅死我真的。。。
死得好惨啊而且好突然!!!
然后后面圭吾的手被dagger扎了一刀开始后面那一段都好痛!
说实话这电影这一点很好,下刀干净利落。
就是真的看着就很痛!!!
剧情上说实话有点,emmm,水。
虽然画面很刺激,但是悬疑的部分展开非常不够,几乎是一个一眼望到结局的故事。
唯二的两个问题,山城圭吾与“四口之家”的关联,dagger与渡边的关系,最后都草率解决了一下。
其实dagger这么崇拜山城老师,应该是察觉到了他内心深处杀人的欲望,但是山城这么从头到尾除了最后失控了一下,完全没看出来他杀人放火的潜质啊?
仅仅是因为重组家庭就要杀人?
完全看不出来男主有这么夸张的心理问题,应该也就是在漫画里释放一下内心的阴暗吧。
然后那个双胞胎,四口之家这么重要的信息妻子一点感觉都没有吗???
凶手离那么远不会跑吗?
结局也是,我以为山城的手被毁了,结果还能画一个那么好的清田的速写,意思是忠实的读者感化了有杀心的作者向善?
然后最后那个镜头到底是啥意思?
他们还是互相影响了?
总而言之剧情不太行,本来设定很好的,可惜了。
演技没什么好说的,有菅田将晖和小栗旬在就可以给满分的程度。
凶手君演得也不错。
所以还是好可惜啊!!!
1、头开的挺好,片头出字幕那块儿做的特别带感,最后跌跌撞撞走出来,举起沾满鲜血的双手,告知原来这组镜头是主观,转念一想,那这双血手是目击者还是凶手的,从一开始就在设定双男主。
2、苏打在车站给女友发信息说自己又失败了的那幕,算得上我的年度最佳,以为苏打演技又上了一层,结果之后节节拉胯,这一幕是高光。
3、苏打和女友在车库见到二角时,苏打下意识的动作是后退去挽女友的胳膊,女友不动。
4、杀人凶手的角色塑造非常一般且浮躁,全程的感觉都是这么小的身板,难道就没人能搞他一下。
5、漫画家的设定换成网文也一样,并不是非漫画不可。
6、从第二次凶杀切换到漫画连载成功,车顶藏刀以及后续解释。
7、小栗旬这条线感觉就是全程划水,最后走的也突然,为了让苏打有理由把完结篇画出来。
首先画面、演技等都没问题,还是剧情的问题这剧情,按我的构想是,一开始强调男主是个好人,然后看到杀人现场之后激发了他内心的第二个自己,之后用漫画的形式指示凶手去犯案,最后陷害凶手致使被抓,自己逍遥法外。
或者,第一个案子就是老头子犯的,男主看到杀人现场后激发了内心第二个自己,然后自己做案自己画漫画,但是自己有一个死忠粉竟然每次都能找到男主在哪里作案,他和男主接触之后也表示不会报警,是男主的脑缠粉,最后男主嫌他太危险,会露馅,直接把他陷害入狱,自己逍遥法外。
但是这电影的剧情,男主完全是一个好人这点就让我无法接受。
特别是其中有几段专门描述了凶手去作案的场景,最后一章漫画的分镜是凶手趴在男主身上,然后事实是男主趴在凶手身上,这编剧想表达什么呢到底,如果前面没那些凶手亲自犯案,我感觉真能理解我前面想的那样,但事实不是。
更别说最后的反智片段,开头特地强调,这豪宅三层门锁,进不去,男主亲自去开门,牛!
不过警官的那个反转我确实没想到,我都以为他下一个场景要去调查了,转身人没了,那一瞬间还挺满意的。
总体来说就是,当爽剧看吧,别深究了,就是讲了一个白开水故事。
是那种挖了一勺蜂蜜放水里还没化开,第一口很好喝,后面全是白开水很淡的感觉。
还有就是现实中男主这样的漫画家还真有,我指的是那种画功画技一流,自己却没有角色或者剧情塑造能力的漫画家,就是画死亡笔记的小畑健 。
感觉蛮好看的啊!
杀手杀人很利索,我一共被吓到两次,一次是清田被那个老头背后捅了一刀,还有一次是最后山城圭吾回家时被两角刺穿手掌。
槽点也有:为啥最后警察不跟圭吾一起回家;他妻子只会躺在地上哭,刺腿都没必要;警察只有一个人到了现场,不先去抓凶手,先看妻子伤势,大哥里面两个人正打着呢;还是这个警察只会动口和动枪,不会进去把凶手拷起来,然后制服圭吾吗,那一枪我还以为不杀凶手杀画家呢;还有一点就是这个画家啊一开始和警察说没见过凶手,转头就把案件和凶手的脸原汁原味地画在漫画第一话,他是把警察当傻子还是不怕凶手找他啊(不过这点可以参考鱿鱼游戏主角的人设,可以理解为是为了利益而暂时牺牲生命,所以这点我马马虎虎接受了,不然接下去电影怎么展开呢)最后,我感觉是不是有反转啊,那个警察开枪后,画家倒在凶手身上,然而漫画里画的是凶手在画家身上,难道这暗示画家?
但是他老婆与又被人盯上了,我猜是那个老头,说到这他老婆真是心大啊,明知凶手杀四口之家,自己怀了双胞胎还偏不告诉老公,那个老头还没被抓,自己就推着孩子出来购物了……
被某音上的解说片段勾起了观影兴趣,但整部电影看下来丝毫没有想像中的那般精彩。
本来以为是无底线的cult变态杀手大放异彩,但反派无论怎么看都缺乏了乖张暴戾的反差,失望。
作案手法也是一笔带过,抱着寻求猎奇场面的渴求的观众可以散了。
主角转折的动机与最后的反转也落入了俗套——尤其是设计反派的那场戏,结果妻子怀了龙凤胎,巧合令高潮缺乏了戏剧张力,让人忍不住想快进,以至于最后主角的反转让人怀疑可能性。
看过的日本悬疑、血腥类电影还数《恶之教典》令人印象深刻,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个天生杀人狂的角色。
血腥的话 感觉一般 剧情当个简单的故事看还行 细想里面全是漏洞bug 比如那警察的大高个干不过一个弱鸡老头 然后人死了后 明明漫画和紫头发行为重合度那么高 直接就放弃紫头去查弱鸡老头 男主停刊 书店碰到紫头 然后第二天才打电话给警察 这算什么事 正常人难道不是这人前脚走我他么直接打电话让来抓人吗。。。。。
这部电影的创意非常有趣,角色的演出也非常到位,但有几个地方是硬伤,让我没办法给出高分1.主角一开始看到了杀人犯的脸,但他没有向警方说,我不理解。
为了创作?
但是你已经在脑海里有了这个形象。
后面的剧情也能知道,在那家居酒屋见面之前,主角一直没有和杀人犯见过面,也不存在想留着他一直观察一直创作的理由,这就让人搞不懂为什么主角要隐瞒。
是为了学习杀人犯的手法给自己灵感?
也不对,杀人犯第二次在路上作案的时候,主角的小说已经大获成功,这说明主角的创作是不需要看杀人犯的案子的,他自己也能创作出。
这个硬伤一开始就让人如鲠在喉,以至于在剧情发展的时候,我一直在疑惑这点。
2.不过顺带一提,可能说了也没用。
我没想到警方知道了他的长相之后,居然还是抓不到人。
不知道是剧情需要,还是日本的警方确实能力低下,或者是国情不同。
主要是这个杀人犯形象太明显了,而且作案的时候连个手套也没有带,到处都是他的指纹毛发,这种情况下还抓不到的话,我只能说剧情需要,但依然会让人以一种不舒服的感觉看下去。
3.最大的硬伤就在于结尾。
主角知道了,杀人犯盯上了自己的老婆,准备跑回去的时候,明明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跟着警车一起回家。
他非要选择自己一个人先回家,更搞笑的是还坐的是出租车,有这个打车的时间警车早就给你送到家了,还顺带两个警察。
也正是因为主角一个人回家,导致他自己被杀人犯袭击,钥匙也被杀人犯得到,不然杀人犯根本进不了家门。
主角口口声声的说,让他老婆保持电话别挂,但我不知道这一路上他俩到底说了啥,难道是聊天去了吗,他老婆压根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甚至也没有报警,这段时间完全足够有其他的警察来上门。
综上所述,这几个剧情的硬伤限制了本部电影的发展,本来可以拍得更好。
而且最后的处理也很扯淡。
感觉,导演是想表现出杀人犯和主角相互影响归同于一人的一个想法,但是之前的剧情完全没有这样铺垫,所以最后主角和杀人犯都问出来我是谁的时候,非常突兀生硬。
漫画助手山城圭吾一直梦想成为畅销漫画家,虽然他有画功但却因为老好人的性格而无法刻画角色之“恶”。一次偶然的机会,山城目睹了一场杀人案,并开始创作以犯人为原型的漫画《34》。这部漫画大热,但模仿漫画里的杀人案件也开始陆续出现,而这时,凶手两角再次出现在了山城面前,“您画的漫画,我把它变成了现实…”
阵容真的多厨欢喜..苏打的沉浸式表演很入戏,建国对于这样的刑警角色信手拈来,好久没见希妹,最惊喜的实属初登大荧幕的世终-Fukase...我就说他的声音怎么这么耳熟...结尾细思恐极。
虽然猜出了结局和剧情,不过节奏把握得不错,还是值得看的
悬念和设定都很赞,就是逻辑经不起推敲,结局也有点拉胯。
去你妈的烂片
b站刷到剪辑太疯批!看完,设定很吸引人,但剧情着实平,早早猜到结局,多些拉扯可以很精彩的,可惜。3.5
3/11/2021 @ PREMIERE ELEMENTS [hkaff]。氣氛和節奏掌控得不錯,再加上血漿大平賣成功地掩蓋到劇本上的bug。比較可惜的是人物設定正如下面的影評所說,漫畫家和連環殺手一直分開兩條線進行並沒有多描寫如何互相影響,現在火花不夠令結局那句一同完成collaboration的力度弱了下來。小粟旬領便當一幕真的嚇死!fukase怎麼以前去live都不覺得他原來有baby fat?是攝影角度問題嗎?
1.5 日本懸疑早已看不下去,劇情推進整個很無聊,為了深瀨慧而看,雖然他的形象完全超適合這種病嬌殺人犯但他演起戲還是很彆扭ㄋㄟ。
漫改…漫改…一直改到日本电影彻底完蛋为止
能被警察气死
好烂啊
霓虹警察集体降智,成就了这部漏洞百出的角色扮演
血浆不要钱的片子有的是,但这个能让我——我擦,我擦,我擦,就已然是不错的片子了,都想给五星了。韩国出无人性的变态,日本出有人性的变态。
非常对我胃口。结尾没必要,但是瑕不掩瑜。是目前看过的凶案现场血腥的真实程度最直给,直给到隔着电视屏幕就好像就身处现场一样(甚至会闻到味道),是少见的可怖气息,直冲脑门啊……看过很多韩国暴力片多是强调凶杀过程的动态呈现,但是本片只靠把尸体摆在那儿就十分冲击,给美术和道具加鸡腿!菅田将晖的演技非常棒,高畑充希小栗旬的表演准确而不失水准。几个主场景的设计都很棒,一本满足。
明明是有趣的人设,演员也选得好,演技也到位了,R级也有,但为什么就差点意思呢...感觉啥都想讲但啥都没讲好,浪费演员。
还可以 血浆片 构思有趣 像是一篇对仗工整的文章 苏打永远の演技保障!
工整中带着凌厉的刀刃破空声!日影(商业)年度最佳!胡茬落魄苏打就是熊猫本体!小栗旬的遭遇在他演绎生涯也是少有!对偶呼应洒遍全片。坚持古法手绘—向黑暗欲望妥协手绘板—回归初心拿起纸笔。“缺乏真实感”的傲慢编辑—点头哈腰的责任编辑。做助理卧室在地上铺床褥—年入过亿的loft豪宅。两角与山城的合谋,后者对前者的设套布局。以家人为饵,潜意识里是对以死谢罪,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又埋藏着怎样的阴影?1小时零九分,山城主动向妻子和警察交代,真正的悬念却并未落空,用小栗旬的“变”实现核爆级的升级。编剧功力让人钦佩。连杀三个四口之家,累计12人,却不展现杀戮过程。仅用两场刺杀戏飙升全片暴力程度,导演的功力让人钦佩。“我到底是谁”,灵魂发问,边见的凝视,让悬念如刀悬至。杰作!
有趣的地方是漫画与现实的分镜呼应,其他的,无论是剧本还是表演,都在失控的边缘徘徊,粉毛一家一家的干最后被半残的画家反杀真是实力成谜,给个一场行凶戏也行啊,每次都是现场展示,小栗旬演个警察也挺憋屈……结尾给了那么多暗示,真当观众有兴趣看下集吗。
结尾凶手的一问,确实让这部有些不按常理出牌的悬疑片平添了一份邪魅气质。与其说这部电影是在探讨老掉牙的真实与虚构问题,不如说更多还是在演绎一场「character」的塑造与成型。
跟我记忆中的预告片呈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气质,全片感觉就跟主角的漫画一样,画技好但缺乏抓人的情节,最终章都只能写实,彻底暴露了他没有才华的致命缺陷。只有漫画家/警察/凶手三边关系,大热题材/现实凶案没有激起任何社会反应,整个故事显得特别真空。原以为要维持主角是老好人(选择中止连载、向警方和盘托出等)的设定,又要隐隐约约地让他跟凶手重叠(比如ed的歌词),情绪实在难以找到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