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22年后的自白

22年目の告白 私が殺人犯です,22年后的自白:我是杀人犯,第22年的告白:我是杀人犯(台),Confession of Murder,Memoirs of a Murderer

主演:藤原龙也,伊藤英明,夏帆,野村周平,石桥杏奈,龙星凉,早乙女太一,平田满,岩松了,岩城滉一,仲村亨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7

《22年后的自白》剧照

22年后的自白 剧照 NO.122年后的自白 剧照 NO.222年后的自白 剧照 NO.322年后的自白 剧照 NO.422年后的自白 剧照 NO.522年后的自白 剧照 NO.622年后的自白 剧照 NO.1322年后的自白 剧照 NO.1422年后的自白 剧照 NO.1522年后的自白 剧照 NO.1622年后的自白 剧照 NO.1722年后的自白 剧照 NO.1822年后的自白 剧照 NO.1922年后的自白 剧照 NO.20

《22年后的自白》剧情介绍

22年后的自白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95年,东京发生了连环绞杀案,五人被害,凶手无影无踪,该案成为悬案。2017年,就在该案早已过了诉讼有效期之时,一位名叫曾根崎雅人(藤原龙也饰)的男子出版了一本《我是杀人犯》的告白书,声称自己是22年前连环杀人案的凶手,并嘲笑警方无能。此举震惊了整个日本社会,面对受害者家属的愤怒,警方却束手无策。作为当年调查案件的刑警,牧村航(伊藤英明饰)多年来从未放弃追捕真凶,对于曾根崎雅人的话他将信将疑,一场激烈的猫鼠游戏在两人之间展开。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旺卡小怪物亭城之恋春天的华尔兹无法恋爱的夫君午夜骑士与游戏中心的少女异文化交流的故事天水围的夜与雾歃血姐妹无名之火第9节课梦幻山庄覆灭记特警判官雪花飘落制造杀人犯第二季染指神探夏洛克第二季太棒了,老师!我盛大的意大利同志婚礼五月天追梦候燕纹身师步枪俱乐部世外桃源加沙天台孔雀高斯福庄园有你我不怕大侦探阿雷亚新愚公移山

《22年后的自白》长篇影评

 1 ) 难道没有人注意到杀人犯出书爆红这件事的可怕吗?

读完这篇文章让我汗毛直立:《日本残暴杀人犯出书赚200万、欧美罪犯出狱变超模,看脸就能原谅他吗?

》 https://m.sohu.com/a/212908543_102101/?pvid=000115_3w_a 我们社会价值观是不是扭曲的让人害怕?

如果颜值即是正义即可为所欲为,那么法律的意义何在?

 2 ) 优劣参半

先抑后扬。

前半段曾根崎假装凶手引发公众舆论时很不正常:一、面对这样的凶手,大部分民众应该是谴责、恐惧,议论纷纷,怎么可能反而受到大肆吹捧,例如韩国素媛案的真凶令民众惶惶不安。

二、妹妹和曾根崎的爱情过于突兀了,或者电影表现材料不足,两人之间海枯石烂至死不渝般的爱情基础是什么,难以让人信服。

电影后半段倒是有些亮点。

一、警察主角针对对真凶的案卷分子设计了这个引出真凶的局,这样他前面的一些行为也说得清了。

二、真凶因战后应激综合征而心性扭曲,也算让人记住了这点,及时治理精神疾病。

三、避免类似“冤冤相报”“屠龙者终将变成龙”这种恶性循环,不过这是都市悬疑版,其它版如DC小丑让蝙蝠侠变成狂笑蝙蝠

 3 ) 空落落

因为小明 又因为是悬疑类的题材,所以是一部很久之前就收藏必看的电影。

但相比起自己大的期待,相比日本同类型的其他片子,这个电影还是让我尤其失落. 剧情上直到直播时的反转“其实我不是杀人犯”,看了一下进度条…其实大概已经猜到了谁是真凶,只是还在期待着这么短的时间该如何处理呢?

然而最后感觉只是匆忙的交代了一下杀人犯变态的原因(战争时恐怖分子在他面前杀死了自己的朋友,自己眼睁睁看着却被放走)22年逍遥法外,甚至想证明自己才是真凶时还找替身来.现在却奇怪的接受个采访,奇怪的就想去死.反正看了后心里空落落的…比较失望的一部电影。

不过看了影评讲日版《我是杀人犯》,主要目的是表现原谅自己,开始新生活,对应男主在和妹妹求婚时说的“这不是你的错,原谅自己,开始新的生活。

”这样设置最后一个反转——诉讼时效没有过,男主没给犯人私刑。

也算是比较合理 开一下脑洞…[很纠结一个点,影片有在强调凶手是一个完美杀人犯,每次作案手法都是让受害者家属亲眼目睹亲人被害的全过程,然后放掉家属。

也曾引出过警察妹妹不符合一贯作案手法的话题,但最后也没给出解释…] 于是,就在脑子里改编了下。

妹妹并没有被杀,而是被杀人犯囚禁在自己的别墅里,因为妹妹误以为自己哥哥被杀了,所以内心也很痛苦。

而杀人犯就是变态的留和自己有同样遭遇痛苦的人在身边。

直到影片后来 男主也就是妹妹男友去了别墅见到她,却因自己整容加上妹妹22年被囚禁精神有点失常,没认出男主 哭泣这样好像也有点俗套且不符合想要表达的主题了😞(。•́︿•̀。)

 4 ) 隐隐约约同性之爱的光辉

抛开其他的人性的揭露,这个电影还隐隐透露着同性之爱的思考。

真正的杀人犯的曾经是战地记者,他的同伴,他自己口中的重要的人——那个男性德国记者在他亲眼目睹下惨死,给他留下的心灵创伤无疑是巨大的。

正如“在战场上失去手臂的人,有时会感觉到失去手臂的疼痛”。

把曾经受到的痛苦加到别人身上,也是一种常见的犯罪心理。

杀人犯的杀人经历也侧面印证了失去的同性伴侣对他的重要,在丈夫面前杀死妻子,女儿年轻杀死父亲,以及试图在兄长面前杀死妹妹……越是重要的人,越能得到杀人的快感,越是能把曾经受到的痛苦让其他人感同身受。

死去的德国记者绝对不是普通的伙伴,而是杀人犯的同性恋人。

每一种爱都是平等的,甚至有些爱表达得更加深切与热烈,电影深处所诠释的同性之爱,对这种爱的赞美和认同,也应当是需要被关注的。

 5 ) 影评及观影后感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不是破案而且受害者在受到伤害之后的生活吧,总体来说,故事情节及编排,演员的表演及诠释都是很棒的,前半部分引人入胜,真切感受到犯人犯下的罪行,在演播室的对峙把剧情推向下一个阶段也使观众感到迷茫,真相到底是什么?

后半部分揭秘的有点潦草。

这部影片不是专注在破案揭秘的电影,主要讲述了有些伤害带来的痛苦并不会随着时间被冲淡,它来回反复,一次再一次的折磨着你,你对它做出了怎样的反抗,它就给你什么样的命运。

可以理解罪犯为何犯下如此罪行,但是又感叹于人性有时是如此强大,可有时又如此的不堪一击。

生活对每个人都是艰难的,你并不孤单。

 6 ) 把自己强加给别人

不想复习期末考,想去看电影,翻了翻上映的片子,就这部想看。

结果附近的电影院就一家上映了这部片子,而且一天就一场,所幸时间不错,二话不说买了票。

对于这个故事,我之前没有接触过。

节奏很紧凑,有反转,铺垫很好,叙事流畅,很有诚意的作品了,很奇怪排片为什么这么少。

凶手因为自己曾经在战场上亲眼目睹好友被勒死而留下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并把伤害加在许多无辜的人身上。

作为上帝视角的观众来说,这简直是个很变态的事了。

凶手让一个普通人眼睁睁看着自己至亲至爱的人死在自己面前,以满足自己破掉的内心,想想就觉得毛骨悚然。

把杀人过程录像,作为作品欣赏,卸下面具,在社会中还是留有一席之地甚至社会地位还挺高,战场上留下的心理阴影到底能让一个人的内心扭曲成什么样?

看完这个电影,其实很想上战场看看。

哪怕知道自己是个心理很脆弱的人,平时看到点小出血都会恶心的不行。

哪怕自己的心愿是世界和平没有战争,但心愿和现实还是有差距。

 7 ) 告白这所谓救赎

只是一名学生,因此仅以自己浅薄的见识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在此之前并未看过原版,只是个人对于这部电影的简介感到好奇罢了。

整部电影下来几乎都是采用黑暗、压抑的手法来表现,其实还是相当符合日系的丧风格。

个人认为,就推理而言,并不是特别硬核,但也的确给了我们很大惊喜,所谓凶手却并非真正的凶手,这只是为了引出真正杀人凶手的一个陷阱,但,还是没有真正抓到凶手,虽然真相已近在咫尺。

道貌岸然的主播是操控所有案件的凶手,而起因是在战场上重要的人死在他面前他却无能为力,而唯一可以让他感到救赎的方法就是让别人也和他一样,感同身受,坠入地狱。

用那种残忍的方式——绳索勒紧受害者的脖子,让家人亲眼目睹那一刻。

那一刻如坠冰窖,所有的话语都无力可言,施害者已经残破的心灵,让这一切都变得真实而易碎。

个人觉得亮点是在最后,施害者让雅人杀了他,而的确,他也确实想这么做,为了他心爱的里香,但他最后还是选择了放手,得到了救赎。

这一点其实跟小丑有点相似,小丑最乐意的从来都是让别人丧失理智去杀了他,使人失去人性。

某种意义上这部影片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

 8 ) 大概算是败在翻拍

质感很好的电影(尤其前半小时),后面就有问题了。

主要问题出在剧情上,而排除剧情我还是很喜欢这片子的,无论是录像带样纪实的画面,剪辑的节奏上,还是演员的表演。

剧情上的问题还是源于翻拍。

韩版算是水平中上的一部作品,拿来翻拍也未尝不可。

但别人作为一部原创作品,无论怎样的情节,都是和结构统一的。

就比如被日版删掉的遗属复仇团剧情,虽然很2(真的是很2,我当时还笑出声了),但融入进了整个故事里,至少并不让人觉得很突兀。

日版大概是导演也有一些野心,他并没有满足于翻拍,而是要利用原版的元素进行编排,重新构成一个片子,那么就产生了很强的拼贴感。

这种拼贴感在铺谜面的前期并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到了解谜的后期,就导致整个片子结构散架,情节散架,甚至人设也对不上准星,观感很差。

比如韩版本身的案件是比较清晰的,就是反社会的愉快犯犯下连环杀人案(以及监禁、强奸等暴力行为),遗族为了揪出杀人犯,冒充犯人。

这个反社会的愉快犯,本质上来说就是天灾,杀人动机没啥逻辑,落你身上算你倒霉,比较简单化的处理,你这样才好去拿出笔墨说受害者家属和警察那边的戏吧。

但是日版首先加了个新人设,就是嫌犯变成了个苦逼的PTSD。

那么日版中根据韩版逻辑、复制韩版情节设下的这个引犯人入套的陷阱根本就没立足之本了。

日版里伊藤英明还振振有词的说根据案情判断杀人者是个自我陶醉型人格(韩版人设),所以设下了圈套引他上钩,但最可笑的是你都把人设改了,他就不可能会因为这种圈套上钩了,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是上钩了,这就显得非常愚蠢了。

而且本末倒置的一点是,重新设置杀人犯看似带来了新的悬念,但给一个完全不重要的角色(说是游离于剧情之外都可)那么多闲笔,还单拉出一条线来,这种一厢情愿的“悬念”也是仅存于创作者的幻想中了。

删掉了遗属复仇团的整段剧情,把遗属们打散成一个个元素,也没有余力去挨个描写。

所有人都是浮光掠影,给不了人啥印象。

夏帆那么可爱,也看得出来很努力的想立住一些人物性格,但根本没空间给她去展现,这很气人。

因为缺失了剧情,导致“杀人犯→受害者家属”这个反转前置,也就意味着在此之前并没什么空间做伊藤英明和饼哥的对手戏,那么反转力度就不是很足了。

导演也是知道这一点,特地加了个傻屌代理人的反转,勉强还算OK——但也让我“求求你们好心一点不要安排那么明显的真凶哪怕真的是个路人也好”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破灭了,真凶,他就是那么的明显。

当然这个反转力度不足,有另一个原因是重新编排剧情,不得不把小帅哥整容成饼哥(……)的剧情后置(原作应该在影片开头)。

还是那句话,用自己的节奏讲别人的戏,怎么都讲不好。

归根结底,原本这个反转价值也不是那么高,大概属于一个“哦”级,出乎意料之余算不上惊艳。

原作最好的一个反转,其实是“时效已过无法追溯的案件,却因为犯人的疏忽有了转机”。

这个反转本身有一口气在里面,还有一定的警世意义,告诉你做人不要太跳,不要随便虐人家泉水。

在韩版的场景(电视台对峙)下,整个这段戏翻译过来就是:“草您亲妈,装TM最聪明的,吃瘪了吧”,至少这是很让观众满足的设计。

日版就奇葩了,跟着一个毫无意义的悬念走到最后一个舞台,老生常谈的蜜汁告白,蜜汁打斗,蜜汁劝善之后(这些韩版其实也有,不过这时候观众已经爽过了),突然抛出反转,把反转当成劝人不要做错事的筹码,力度就很削弱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至少跟韩版一样都联系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导演和编剧还是比较用心的吧。

问题还是出现在翻拍的患得患失上。

导演或者保守一点,只把背景事件置换,完全翻拍原作;或者激进一点,在保留两个核心反转的基础上抛弃原作,重设剧情,我想都会比现在这种把原剧本打碎了东拼西凑找能用的东西会更好看。

不过搞一部电影总归免不了出现或多或少的互相妥协,光是指责导演编剧似乎也有失公允。

这种大人的事情是会让人觉得片子蛮可惜的。

 9 ) 《22年后的自白》——还可以更好的悬疑片。

伊藤英明真是耐看型,之前看《我的恐怖妻子》就觉得这男人真天生就是演无脑渣男的料。

这部片子里完全另一种气质了。

两部作品差不多同时期了,小明诠释的都很好。

剧情来说可以给更高分,但是场景和镜头语汇太杂乱,看不清重点,色调明暗不统一,道具和化妆也不细腻,导致影片有很多时候显得粗糙没质感;配角几个片段太出戏,使得本身可以更合理化的剧情变得有点掉线,真的太可惜啦!

剧本不错的,完全可以呈现的更精彩,可惜辽。

为数不多可圈可点的细节部分算是演播室那部分的灯光运用,看完全片以后再回看给到仙堂的灯光,还是有点呼应在里面的。

这样的悬疑片里面居然还夹了一条真爱线,加分了。

看介绍说是翻拍了韩版但有改动,会再看一下韩版的,因为剧情真的很不错。

总体来说还是看了不亏值得一看的悬疑片,属于法律与私刑共同胜利的大结局吧。

 10 ) 赁借的时代,赁借的世界

镜头缓缓推进,然后定在宋康昊的那张大脸上,眼神透着刺心的悲悯和不甘心的惊慌,这是《杀人回忆》的结尾。

这个被无数影迷津津乐道的结局,并没有给观众一个完美答案,因为我们到最后也不知道,谁究竟是连环杀人案的凶手。

《杀人回忆》的经典结尾时间从2003年来到了2012年,韩国人野心勃勃的拍了一部《我是杀人犯》,尽管它和《杀人回忆》并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很多人都把它当做杀人回忆的续集,是一场对凶手是谁的完美意淫。

《我是杀人犯》《我是杀人犯》是根据日本的真实事件改编,剧中杀人犯的原型正是日本食人魔佐川一政,他吃掉了自己的荷兰女同学,后来还出书成为了畅销小说家。

日本人没有抓住这个题材反而被韩国人给率先抢拍了。

食人魔佐川一政随后日本人也拍出了《22年后的自白:我是杀人犯》予以还击。

它集结了伊藤英明,藤原龙也这样的演技派,也有像龙星凉,夏帆可以带动人气的流量偶像。

《22年后的自白》中国大陆海报该片在日本本土上映后,口碑大爆,蝉联日本三周票房冠军,同时它还会在1月11日与中国观众大银幕相见。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曾在1995年连杀五人的凶手突然22年后现身,此时法律时效期已过,他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畅销作家,书中所描绘的正是他此前的作案手法。

藤原龙也饰演“杀人犯”最令人瞠目结舌的是,面对这么一个犯下滔天罪行的刽子手,媒体竟然是疯狂炒作,大众更是无比热捧,事态未平息之时又起高潮:有一个人自称也是凶手,还拿出了有力证据,那么谁究竟是凶手?

伊藤英明(左)和龙星凉作为一部翻拍作品,最大难度是如何在原作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本土化改编,同时还要规避和前作有雷同的地方。

《22年后的自白》相比韩版类型化的娱乐设计,它的文戏更为吃重。

夏帆饰演受害者的女儿不以动作特效夺人眼球,而是踏踏实实的讲故事,调动一切视听元素来烘托剑拔弩张的气氛,比如开场用老旧的录像带式影像来还原1995年发生的连环绞杀案,其影像质感恍如是《午夜凶铃》附身,令人不寒而栗。

日本是一个盛产推理小说家的国家,比如江户川乱步,松本清张,再到现今的东野圭吾,岛田庄司。

在这种推理文化的浸染下,日本的悬疑电影或多或少都有着推理的影子。

东野圭吾《22年后的自白》就受此影响,它很多关键的细节是通过推理向观众解答的,同时用大量的细节来铺垫剧情,使其能自圆其说,逻辑紧密相扣。

然后一个事件引出另一个事件,层层推进,最后引出多个反转达到高潮。

没有枪战打斗,没有惊险追车。

只是利用悬疑点来带动节奏,吸引观众往下看的欲望。

可以举个例子:电影中途出现两个自称是杀人犯的人,这是剧中峰回路转的一个关键情节点,当我们对杀人犯现身的动机和引起的舆论风波不再感兴趣的时候,电影极为恰当的又抛出了一个“杀人犯”,就像真假美猴王一样,重新让观众陷入谜团之中。

除了悬念设计的高明外,电影有关互联网怪象的描述也值得人们反思:人们在网上搞个人崇拜,看直播满足幻想,随意谩骂攻击对方,简直就是一群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

粉丝拿着杀人犯写的新书自拍正是因为这些狂热粉丝的助力,藤原龙也饰演的“杀人犯”才能光明正大的在法律时效期失效后,肆无忌惮的活跃在大众视野中。

他堂而皇之的出现,又堂而皇之的出书,还被粉丝夸为美男子。

甚至在他的新书签售会上,竟然有数千人拥挤在签售大厅上等候他的出现,只是为了亲眼见他,为了能要他的签名。

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是对他颜值的赞美这让人不禁想起前不久因为颜值过高在网络上一夜爆红的女通缉犯,很多人都忽略了她的罪行,反而为她的相貌所吸引,甚至还夸赞她名字别致好听。

就像电影中的杀人犯,只是因为长得好看,大众就直接忘掉了他曾经杀掉五人的罪行,这种匪夷所思的病态现象,除了愚蠢大众的推力之外,自然也少不了无良媒体的推波助澜,若不是出版社出版他有关杀人细节的新书,若不是电视台为了炒作而举行他的发布会,也不会引起巨大的舆论效应。

一个杀人犯,因为法律时效期失效,就逃脱了应有的制裁,反而成了网络红人。

这种听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正是脱胎于真实生活中。

1997年,14岁少年A杀害男童后,出书《绝歌》讲述一个杀人犯的养成,首发10万册,赚的是盆满钵满。

少年A2007年,市桥达也奸杀女教师,出版《被捕前空白的2年零7个月实录》,描述自己被通缉后的逃亡全过程。

日本发布的市桥达也通缉悬赏他们无视法律,无视良知,全然不顾对当事人的二次伤害,只是一味的去抒发自己的情感。

再加上民众的好奇欲和出版商的唯利是图,杀人犯们不但没有受到谴责,反而被一再吹捧,成为镁光灯下的红人。

这让人不禁感到困惑:这个世界怎么了?

无论多么不可思议,多么丧心病狂,多么令人发指的违背道德和人性的东西都一个个的生龙活虎,而且时常耀武扬威的向我们龇牙咧嘴。

他们为什么会被大众接受?

凭什么被时代包容?

这种怪象甚至让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真实性存疑,还是说我们本来就处在一个不真实的世界之中?

这一切正如科马克·麦卡锡在《长路》中所写:“这是赁借的时光,赁借的世界,要用赁借的双眼去哀悼”。

首发在嘉影movie公众号

《22年后的自白》短评

看了一半就猜到了凶手,而且后半非常拖沓…

7分钟前
  • S.
  • 较差

上电视那刻就猜到凶手了。但还是挺好看的,尤其是小明,真好看。

9分钟前
  • 路小北
  • 还行

虽然是翻拍,但是感觉加入了“酒鬼蔷薇圣斗”的元素。尤其是连环杀人犯出书热卖这里,《绝歌》首发就10万册哎....霓虹杀人犯畅销书还挺多的,市桥达野、08秋叶原无差别杀人事件、北九州监禁杀人事件都出了(话说饼哥这次居然没有五官乱动

13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推荐

韩国电影我是杀人犯的改编,整体感觉差点。但人物更真实细腻了,玩了一下时效游戏。推理部分值得一看,真凶对峙前也挺紧凑,但最后的人性纠结有点太磨蹭了。男主演技加分

18分钟前
  • 少年派的崛起
  • 还行

不懂为什么有那么多版本,你们真的觉得好看么

20分钟前
  • 摘椰子
  • 较差

中规中矩的翻拍,创新点太少了。

21分钟前
  • 贝贝熊猫well
  • 还行

实际观影远差于期待,只能说韩国人不懂翻拍日影,日本人也不懂翻拍韩影,虽有反转,但最后的结局只能用敷衍来形容,影片本来值三星,但因为翻拍也弄成这个样子,必须扣一星。咱们还是别翻拍了,可以吗?

24分钟前
  • Miu
  • 较差

藤原龙也的发型有点夸张

25分钟前
  • yo
  • 还行

很不错的翻拍作,电视直播对质部分尤其精彩

27分钟前
  • 张腾森
  • 推荐

在迎来第一个反转之前,一切伏笔都埋得很成功,日本电影擅长这种气氛紧张,制造狐疑的商业悬疑片。但当真正的凶手逐渐浮出水面之后,观众渐渐感到过于显而易见,并且他的动机显得多少有点牵强,有一种导演费尽心思挖了一个坑,最后却迫于时间有限草草把它掩埋的感觉。

28分钟前
  • 诱导师
  • 还行

小明演得真好啊w

33分钟前
  • Happy Wiggin
  • 推荐

悬疑片翻拍总是两难。

38分钟前
  • 真绪
  • 还行

哈哈哈哈哈哈 嗯~~~我觉得杀人动机 有点儿牵强 伊藤英明 啧啧啧

43分钟前
  • 落落落落落枕
  • 较差

我挺讨厌给真凶套上一个可怜的背景的。而且这片子后半段节奏崩了,太日剧了。。

44分钟前
  • 解夏。
  • 还行

反转取胜。

46分钟前
  • 居无间
  • 还行

影片在展示用弱智理论激起民愤然后变网红,可大家不会这么傻的,算是一个普法片。

50分钟前
  • 不羁的風
  • 较差

饼哥也萎了

53分钟前
  • 徐青杳
  • 较差

日本人变态起来自己都杀

58分钟前
  • 章渔歌
  • 推荐

看完最大的印象是伊藤英明确实无比英俊帅气啊,扑面而来的荷尔蒙!藤原用力过猛的演技放舞台上效果会很好,放电影里仿佛就是在告诉观众他在演戏。再加上凶手的登场设计和关键人物间联系的说明都非常隆重和刻意,可以说没什么悬疑可言。

1小时前
  • kashaaa
  • 还行

又是那种拉了好大的架势却依旧苍白到不行的内核,各种不合情理的预设和巧合。接受不了藤原龙也这种眉头紧锁牙关紧闭的演技。

1小时前
  • 嘟嘟熊之父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