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的名字秋寒江南听着非常有古风。
让人想去看这部电影。
但是看电影的时候,嗯,看了简介之后就会觉得这是一部很简单的电影,很有趣是值得一看的,但是在看的过程中呢,电影的有些地方表现得非常的繁琐复杂,让人摸不清楚路线。
总之这部电影还是值得看看的。
电影中的动作非常的吸引吸引人。
然后再看的时候忍不住去模仿。
这可能就已经达到了看电影的中等境界吧,融。
早晚大家会发现,“大陆新武侠”是财富,尤其对影视改编来说。
因为,大陆新武侠里,除了迷人的“武侠”之外,还有“新”和“大陆”。
2018年10月30号,金庸先生逝世;2019年年初,香港最长寿的武侠杂志《武侠世界》停刊——广义上的“大武侠时代”真的结束了。
不久前,有一部叫作《秋寒江南》的网络电影在腾讯视频上线(具体上线时间是2020年3月8日,本文写于此时间的十天后),《秋寒江南》改编自“大陆新武侠”代表作家庹政的同名原著,离开豆瓣两年半后,重新回来为自己喜欢的作家摇旗呐喊——上次在豆瓣出现是一年前,也是因为同属于“大陆新武侠”的作家杨虚白,他的《挥戈》实体书出版,我跑回豆瓣来五星支持。
《秋寒江南》这个中篇最早发表在半月刊杂志《今古传奇·武侠版》2003年7月下期,第二年,也就是2004年,出现了“大陆新武侠”的说法。
“大陆新武侠”这个概念,网上常见的定义是这样的:“大陆新武侠”是相对于上个世纪盛行一时的港台武侠而言,由曾经销量巨大的武侠杂志《今古传奇·武侠版》与著名武侠评论家、西南大学韩云波教授在2004年共同提出的。
《今古传奇·武侠版》官方网站文章阐述“大陆新武侠”旨在提倡“新江湖、新侠情、新体验、大武侠、新力量”;其代表作家有凤歌、小椴、沧月、步非烟、时未寒、方白羽、盛颜、杨叛、李亮等。
【《今古传奇·武侠版》杂志停刊前的最后一任主编苏琳,为方白羽的新版《千门》系列撰写的序言中,有关于“大陆新武侠”的定义是这样的——“大陆新武侠”这一词,一开始是相对于之前盛行一时的港台武侠而言,是指我们刊物中收录的小说呈现了与港台武侠小说不同的创作景观。
从传统的侠情小说,到都市侠义小说、女子武侠小说、玄幻武侠小说等新题材的武侠小说创作,江湖上出现了一片灿烂星云。
——2023年5月末补充】当然,“大陆新武侠”这个概念也广受争议。
被称“后金庸时代挑大梁者”、“大陆新武侠”作家中领军人物的凤歌也曾现身说法,就像很多中国第六代导演并不想被归入第六代甚至否定第六代一样,凤歌曾经这样评价“大陆新武侠”——“我不觉得有新武侠小说这个文学派别,可以说大陆这帮写武侠的年轻人,没有哪一个不是受前辈大师的影响,拿我本人来说,我也是从模仿金庸开始的。
而且因为年龄的原因,到现在没有哪个作者写作的年龄超过了5年,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想成为独立的派别是不可能的。
只有15部作品的金庸都写了近20年的武侠,更不用说古龙、梁羽生这些有着数十部作品的老作家了。
因为我们没有有分量的作品出来,文学派别的存在是要靠作品来说话的。
”但不管怎样,从2004年“大陆新武侠”这个概念的提出,再到2020年3月8号《秋寒江南》这部网大上映,已经过去了十六年,十六年之内,“大陆新武侠”确实早就已经成为了新世纪武侠创作的一面旗帜。
甚至在2020年年初,在沉寂了很长时间的武侠文学界激起了一些反响的《天下刀宗》的首发式上,1990年生的作者雨楼清歌依旧被冠以“大陆新武侠作者”的名号,“大陆新武侠”依旧是《天下刀宗》的宣发的主要话题。
但遗憾的是,“大陆新武侠”这面旗帜没有迎风飘扬,甚至快凋敝了,尤其是在影视改编的道路上。
【2023年年初,也就是在本文写完的三年后,大陆新武侠杂志《今古传奇·武侠版》正式宣布停刊了!
国内最后一本专门刊登武侠小说的杂志消失。
2023年2月24日,《今古传奇·武侠版》杂志微信公众号发文《江湖逆旅》,编辑苏琳在文章开头称——武侠版像经历了一场华胥之梦,在挣扎沉沦裹挟中消亡了。
文中提到——武侠版一路走来,细想之下错过了很多,没有所谓的纸媒已死,也没有所谓的网文当道,不说无力回天、生不逢时,有的是我们能不能跟上这个时代的变革,有的只是我们能否留住初心在这江湖中遨游。
”——2023年3月10日补充】但腾讯独播的这部陈嘉上监制、罗仪威的导演处女作《秋寒江南》,还是推荐的。
主要因为是庹政老师的原著,所以是要推荐一下,哪怕被改编成了一部…网络电影…毕竟期待了这么久,一直期待庹政、杨虚白 、燕歌、凤歌 、李亮 、小林寒风、丽端、苏镜(最后两者是女作者,很清新)的作品被翻拍。
提到的这些作家,他们早年都可以被归类到“大陆新武侠”,曾红极一时。
在这个团体里,有人来,当然也有人走。
后来,庹政老师就改行去写官场小说了,凤歌越写越玄幻了,杨虚白去踢足球了,马伯庸和唐缺来玩票了之后就走掉了……但他们早年的努力是一定要被肯定的,更何况,有人走,也依旧有人在,甚至还有新人进来,大陆新武侠的阵地上还能看到很多人的努力——李逾求创办了“黑江湖”还在艰难地推广武侠;李亮一边当中学老师一边还在写武侠;《今古传奇·武侠版》为了吸引读者在不换药基础上想着办法换汤;上文提到的《天下刀宗》的作者雨楼清歌也是难得的后起之秀、“诚意写作者”。
另外,说一个奇妙的事情,《秋寒江南》这部网大的导演罗仪威,在2005年的时候也在《今古传奇·武侠版》上发表过武侠小说,是一个叫《如来神掌》的短篇,当年读完之后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
《秋寒江南》是罗仪威的处女作,希望他能走得更远。
去年沧月的《听雪楼》被改编成了网剧,虽然口碑惨不忍睹,但我还是很激动,于我个人而言,这就像北京申奥成功了一个样。
因为,“大陆新武侠”中的“大陆”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这个名词更意味着武侠的中心已经在“金、古、梁、温、黄”之后,从香港和台湾北上到了“官方标准字体是简体中文”的大陆,并开始了武侠的另一个高潮。
作为一个大陆人,这种“高潮”虽然很“战狼”,但这是武侠的传承,这是我的青春,甚至是很多人“武侠”的启蒙。
大约两年前,《今古传奇·武侠版》的社长主编傲月寒写了一篇推文——十七岁的《今古传奇•武侠》距离触电到底有多远?
| 傲月寒 CEO日记(2018年5月2日),这个推文的题目,在当时看来就是一个世纪谜题。
在这篇推文里,傲月寒提出:不同于网络文学一篇大作动辄200万字起的体量,这6300万字,是由约450名作家所创作的1500余部短篇、中篇、长篇小说一篇一篇堆叠而成的:杨叛、江南、凤歌、时未寒、沧月、步非烟……它们凝聚的不仅仅是一个时代最优秀的武侠创作原力,更是无数80后、90后少年们青春期的集体记忆!
大陆新武侠竖旗十余年,《今古传奇·武侠》更创出过月发行量超72万册的辉煌,按实体杂志月均1:5的传阅率,每篇故事的阅读量都超几百万量级,然而时至今时今日,这么一大批拥有大量拥趸和知名度的作品,却无一能够真正触电!
无论是院线电影、上星电视剧,还是网大、网剧,这一座缺失了大陆新武侠的江湖,在我看来,至少是不够完整的。
而在提出了侠世界融媒体大IP的理念后,这种缺失已经演变为遗憾,令我们的整个团队怅然若失!
这种怅然若失的遗憾,不光是傲月寒的团队独有,对于广大的武侠读者(尤其是其中的80后、90后),尤甚。
现在,距离傲月寒这篇推文快过去两年了,《今古传奇·武侠版》终于触电了,大陆新武侠终于触电了。
“大陆新武侠”的电影改编,严格意义上,《秋寒江南》是第三次。
第一次是萧拂的《隋侯珠》(原文发表在《今古传奇·武侠版》2005年7月下期 )被改成了一部叫做《温凉珠》的电视电影,主演是刘奕君,导演是范冬雨,范冬雨早年曾出演过《海市蜃楼》、《少林俗家弟子》、《大上海1937》等动作片,且做过很多影 视剧的武打设计和动作导演。
《温凉珠》自2007年首次播放以来,反复在电影频道播放了很多次,口碑放在武侠电影里是很好的了,这部电影甚至是很多人的独家回忆,但那是十三年前了。
另外,说个好玩的,本片的署名编剧是宋糖和萧拂,编剧之一的宋糖后来在影视行业里使用了另外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宋方金——很多人认识宋方金可能是因为他和宋丹丹的“两宋之争”,也有很多人认识宋方金是因为他脱口秀演员的身份或者他上过一些综艺;但不管怎么说,很多人都默认宋方金的主业是一名电视剧编剧;而实际上,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或者总是忽略的是,宋方金老师早年写过很多的电影剧本,而且是高质量的电影剧本,甚至像万玛才旦导演唯一的一部非藏区的电影《喇叭裤飘荡在一九八三》就是由宋方金老师担任编剧的,只不过时也命也……说远了,说回《温凉珠》。
《温凉珠》中有一首贯穿始终的重要插曲叫《梦中人未老》,这首插曲也是由宋方金老师作词。
《梦中人未老》的歌词写的是庄稼和草,爱哭的孩子和梦中的人,但却有万钧之力。
第二次是小椴的《石榴记》(原文发表在《今古传奇·武侠版》2005年4月上期)被改成了同名网大,2018年上线,但……椴公这部很优秀的原作,被改得面目全非,也没激起任何的水花。
所以,把《秋寒江南》当做“大陆新武侠”的第一次影视改编也无妨,既然都是第一次了,为什么不鼓励一下,推荐一下呢?
更何况,我们能看到这部网络电影改编的努力——①打斗的画面是日漫风的动画。
不管是想去吸引看着《火影忍者》和《海贼王》长大的一批年轻观众,还是想剑走偏锋在网络电影里独树一帜,出发点都是极好的。
②多处cult片的色调和场景处理,例如是非我第一次出现的镖局部分,让这部网络电影更具备“网感”。
前六分钟没有让男主是非我出场,一直通过其他众人的烘托营造男主的神秘,倒也真在“网络电影的前六分钟一定要吸引人”上面下功夫了。
③完全改编了女主的身份,加入了原作中没有的说书爷孙二人组,显然是致敬或者“抄袭”自《多情剑客无情剑》(大陆曾误以《风云第一刀》命名)中的天机老人&孙小红爷孙二人组。
别忘记,新派武侠开山之作《龙虎斗京华》和武侠里地位极其重要的《射雕英雄传》的开头也分别是以说书的形式和说书人说书开的场,这种对类型元素的尊重和继承,是太多非专业人士所欠缺了的,这个“专业”是指影视,也是指武侠。
片尾写着致敬“古龙”……虽然要是较真的话完全可以说牵强,但也能理解的,这部网络电影中也确实有古龙书中经常出现的悬疑推理,里面的对白也确实能看到想向“古龙式台词”靠近的设计,导演或者主创心里是有古龙的,也可能想以古龙为标杆的……鼓励表扬一下吧。
④把女主的眼睛弄瞎也是这部网络电影的处理。
首先,不管好坏,这个角色的辨识度确实增加了,其次,这个改变也能增加女主自身以及和和男主的关系里的矛盾冲突。
⑤网络电影放大了原著中的主角当海盗的一部分,出现了武侠里——尤其是在新武侠里,都但凡提到海洋元素,就一定会出现的东瀛忍者(古龙的《血海飘香》、孙晓的《隆庆天下》、凤歌的《沧海》等等),甚至很良心地让东瀛人士说日语,比起那些抗日神剧中日式中文,太让人感动了。
⑥《秋寒江南》这个标题中的“江南”,其实电影版是比原著更符合“江南”这个意向的,不光武侠里的江南,甚至所有中国文学作品里的江南,飘逸、清新、水乡、歌女、吴侬软语、烟雨朦胧,这些元素都是约定俗成的,因为原著选择了“镖局”和“镖师”这样一种尘土和烟火气息严重的元素去展开故事,对江南的描写不免有些束手束脚。
网络电影版里夜色下的江南是很加分的。
……当然,这次改编问题有很多,甚至可以说,部分努力化成了一场失败的实验——①原著可以值7分,很了不起了,但剧本却显得“东拼西凑”,猝不及防的转场把流畅感打地稀碎。
能看出来想玩结构拔高一下,但结果是杂乱无章,主线故事甚至都并不清晰。
②一大堆又假又尬的方言,不好笑也并不能彰显地域性,多少让人出戏。
③上文提到的频频出现的动画,虽然出发点是好的,想学《火影忍者》和《海贼王》的意图大家都了解,但实力真·不允许啊,更何况最后呈现的是很粗糙的“定格动画”。
不去硬碰硬地拍摄本应该很精彩的打斗,也并没有剑走偏锋的讨巧,反倒显得有点偷懒了。
④镖局这样一个很“光明、职场、稳重”的,在武侠世界里高度符号化的组织,被拍得像一个轻浮的邪教,让观众的“期待视野”处于陌生的状态。
⑤盲女和是非我的恋情过于“一见钟情”了,电影版舍取了原著中的前史和循序渐进的感情发展后,毫无情感逻辑可言,没说服力的。
⑥叙事的视角和视点是混乱的,这是大忌了。
另外,好心劝告女演员们或者配音演员老师们少抽烟,一是对身体不好,二是……一嗓子油烟,一张嘴就和清爽、清纯之类的角色太有违和感了。
……但没关系,再接再厉,会持续关注导演的新片,也会持续关注“大陆新武侠”的。
早晚大家会发现,“大陆新武侠”是财富,尤其对影视改编来说。
因为,大陆新武侠里,除了“武侠”这个中国创立题材之外,还有“大陆”和“新”。
大陆新武侠中的“大陆”在上文中已经阐述了,下面来说一下大陆新武侠的“新”。
大陆新武侠中“新”,武侠宗师温瑞安在《游侠纳兰》的后记中有概括说——写前人没写过的;写前人写过的,但是用不同于前人的方式写的;写前人写过或没写过的,但用自己领悟的方式写的,都能称之为新。
显然大陆新武侠的写手们对以上三种方式的创新都已尝试,从“对政治制度的构想”到“对武侠内容的扩展”无所不包,在尊重和传承的基础上力求追求创新和改革(步非烟老师所说的“革命”多少还是有点过的)。
当然,这样的“新”也同样体现在《秋寒江南》的原著中,网络电影版中的努力也能被感受到。
【2022年1月,在本文写完的近两年后,古装剧《镜·双城》播出,该剧根据沧月同名小说改编,导演是银河映像昔日的干将游达志。
沧月这个名字确实经常出现在《今古传奇·武侠版》,她也确实曾在《今古传奇·武侠版》上以女性的视角贡献了很多“大陆新武侠”,但《镜·双城》是一部奇幻小说,2005年发表,和《今古传奇·武侠版》没多大关系,甚至和武侠也没多大关系。
之前曾传出过《镜·双城》将由好莱坞的团队改编,但之后不了了之。
《镜·双城》动画版的序章和本传曾先后于20年和21年在腾讯视频播出。
古装剧《镜·双城》在上线之后,口碑迅速扑街,但本剧的导演游达志导演的一部实打实的“大陆新武侠”作品会在一年后上线。
2023年5月1日,也就是在本文写完的两年两个月之后,网剧《云襄传》在爱奇艺视频、腾讯视频播出,该剧改编自方白羽创作的《千门》系列,陈晓、毛晓彤领衔主演,导演依旧是游达志。
这部剧的口碑大体是很好的,更难能可贵的是,随着剧集的热播,大陆新武侠的概念又时不时地被提及。
方白羽创作的《千门》系列最早从2006年开始,断断续续地在《今古传奇·武侠版》上发表,一直到2009年,出版了6本相关作品。
《千门》系列也绝对算得上是“大陆新武侠”作品,因为这个武侠系列主打的就是一个“新”字,主角是一个不会“武”的“侠”,过往武侠故事里作为边角料的“千术”在该系列里成为了主线故事。
《今古传奇·武侠版》杂志停刊前的最后一任主编苏琳,为新版《千门》系列撰写的序言中提到——回想十五六年前第一次遇到《千门》,还是在编辑部讨论会中。
当时为了方白羽老师的《千门》系列,一众编辑有过反复争议。
一说,这不是武侠,这背离金、古两位大师之路太远;另一说,这才是让人耳目一新的武侠,这将是“大陆新武侠”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像大千世界面面不同,《千门》系列不同于其他武侠小说,少了功法肉搏、千里飞剑,多的是商战诡谋、现实童话。
但文字中飘出的气,正是我们一直所说的“大陆新武侠”,丰富、多元、个性、有想象力、脱离套路……侠义中泛出一股子成熟自信、有容乃大的气魄。
——2023年5月末补充,此时“大陆新武侠”的出现已经十九年了】《秋寒江南》的原著作者庹政老师曾经在博客写了一篇《我喜欢的十大武侠中篇小说》,附上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96d0f60102vqcf.html ,写这篇博文的时候……庹政老师早就已经离开武侠创作转战官场文学了,他在文章里提到的中篇,不管哪一篇,稍加修改都可以变成优秀的电影剧本。
注意,我上一段说的是“稍加”修改!
对比一下《臥虎藏龍》这部电影和原著,显而易见的是,《臥虎藏龍》的三个挂名编剧王蕙玲、詹姆斯·夏慕斯、蔡国荣,以及导演李安,并没有在原著的基础上发挥很多,他们做的只是对王度庐的原著做了增删和结构上的调整。
王蕙玲、詹姆斯·夏慕斯是李安的老搭档了,李安和这两位编剧合作的《色,戒》、《断背山》同样并没有做过多的自由发挥,所以,编剧们(并不是针对本片的编剧),请扪心自问一下,你们的编剧才能、技法、远见和卓识是否在王蕙玲、詹姆斯·夏慕斯和李安之上,如果你不敢和此三人叫嚣,那么在原作本就很优秀的基础上只做一些简单的适合影视体量的增删可以吗?!
如果你不确定原作是否优秀,那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你连这种最基本的审美和判断都没有,那就别自由发挥了,就老老实实增删就完事了。
最后再强调一下,“大陆新武侠”会是财富,尤其对影视改编来说。
除此之外,也列一下个人很推荐的十个中篇武侠:一:丽端的《萤火》。
二:李亮的《风波恶》。
三:杨虚白的《挥戈》 。
四:唐缺的 《灭劫》。
五:燕歌的《风雪中州》。
六:楚惜刀的《人面何处》。
七:苏镜的《长安六月雪》。
八:小林寒风的《短短桥》。
九:庹政的《桃花劫》。
十:……十佳之类的榜单是最纠结的了,本来是列了十部的,但纠结来纠结去,还是模仿庹政老师的十佳,空一个名额留给任何的可能吧。
庹政老师在自己所列十佳的最后提到:“难忘我的武侠写作,后来诸君多努力。
”对于还在创作武侠和准备创作武侠的作家,也请继续加油啊!
PS :李亮老师的《风波恶》最开始是个话剧剧本,还曾经在第二届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奖上获奖,小说版曾在《今古传奇·武侠版》上发表,赞叹不已,但《风波恶》的话剧版一直没出版。
应该是在2015年的年初,我在读大学二年级,当时表演课的期末作业需要排演话剧,我很想排演《风波恶》,就在微博上联系了李亮老师,希望李亮老师可以把话剧版的剧本发我一份,李亮老师很大方地把剧本发给了我。
很遗憾,最后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没有排成这个话剧,我心里一直有愧于李亮老师,觉得辜负了李亮老师。
摄影师巧妙运用摄影技巧,使得画面呈现出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
通过精心调配光线与阴影的对比和变化,江南秋天的美景以生动的姿态展现在观众眼前。
电影运用了丰富的暖色调,如黄色、红色和橙色等,与江南秋天温暖而柔和的景色相得益彰。
画面运用了这些色彩,使得整体氛围更加浓厚,让观众的情感共鸣得到了增强。
说实话吧,这电影剪辑得除了很碎,很迷。。。
剧情设定和拍摄手法太蜜汁装逼了,致敬古龙却没古龙半点文艺气质,虽然结合了各种唯美武侠范儿的场景如江南月夜、小桥流水、凉亭抚琴、大漠黄沙,但是感觉都是堆砌,剧情不但冷冰冰还看得人云里雾里的,有点无病呻吟的神逻辑。
就拿主角来说,你是得有多少主角光环啊,这么多个马甲?
又是一剑挑大腕的无名镖师、又是当年威震江湖的海盗头头、又是天罚教主(or剑主?
)、最后还是什么花家二少爷,你是得有多开挂啊,一个人能干这么多事儿?
古龙的主角再怎么有光环,也没你马甲多。
苏软儿和苏少友有嘛关系吗?
苏软儿是主角他哥的新婚老婆,大婚当天被主角抢婚了?
她不还是龙一的徒弟?
然后主角他哥不仅不生主角的气,还一个劲地劝主角回家,就是因为主角太能打,有本事振兴他们花家?
然后苏少友跟主角的相识也很迷,这两人的惺惺惜惺惺的友情刻画得太单薄了,不知道怎么来的。
这些个人物关系,太错综复杂了,恕我智商不够看不懂。
然后湖边小筑里一群各路人马在那里用嘴巴推进剧情,为主角的装逼推波助澜,说得那是个头头是道的,666。
整体观感,剧情俗套+矫揉造作+意识流。
偶然看到片名和简介,很久没看过新鲜的武侠,结果谁知道一尝鲜就踩了雷。
一开始的气氛还是营造的不错的,但看的时候我妈在旁边吐槽:太夸张了吧,女主角是个盲人,听到呼噜声就知道这是谁了?
的确,非常夸张非常强行,他俩反正就是要有交集,逻辑已经不重要了。
当影片里出现第一句日语的时候,我还能哈哈大笑,不错,有点新东西。
但是越来越多日本元素出现,七海贼王,忍者,分身术,有几场打斗出现的字体也很有日本书法的风味。
加入这样的元素到底有无必要?
除了让我想到火影海贼,觉得不伦不类之外,好像没有起到什么特别大的作用。
看完之后的我问号满满,云里雾里。
首先从男主人公的性格来说,个人感觉似乎在极力塑造一个洒脱的形象,但实际上时非我太多时候不是被他人被环境束缚,而是被自己的欲望和情感牵绊。
剧情上讲,各路人马聚集在客栈,一层一层揭开了时非我的真实身份和过往人生经历,但是很多都没有细讲只是一笔带过,比如他为什么要去拔天罚剑,和龙九有什么关系,与七杀公子如何成为知己的,天天仅是喝酒想必不至于成为这样舍命之交。
留白这么多,也有可能这些我疑惑的都不是重点。
那么什么才是重点?
这部影片到底想要传达什么,看完了,我也没有找到答案。
尽管如此,整片看完也没有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糟糕。
我有感觉到是想把这个故事讲好,并且在镜头和画面的处理上有亮点。
我希望下一次,能够看到更有逻辑和重点的故事。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有酒的地方就有浪子,有浪子的地方就有红颜,有红颜的地方就有争端,有争端的地方就有杀戮,有杀戮的地方就有尔虞我诈,尔虞我诈更显兄弟情深。
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秋寒江南》跳出了传统爆米花电影模式,影片整体叙事风格采用倒叙,插叙,顺序三种叙述模式,通过旁白,引述,自述等丰富方式展现情节,整个观影过程中牵引观众随影片情节同步思考,是一种致敬《东邪西毒》式的电影风格尝试。
影片是一部唯美的山水片,影片开头江南烟雨,小桥流水,吴侬软语,如泼墨般的山水画,让观众情不自禁会想起古龙小说的《剑花烟雨江南》;而中间护镖情节中的大漠黄沙,又使观众不禁感受到”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苍茫凄凉。
画面整体色彩偏暖,偶尔穿插昏黄,斑驳之影,此外幽暗的镖局,阴森的古庙,老破的船头,恰到好处为情节增添诡谲之气的渲染。
这是一部快意恩仇的武侠片,带着古龙浓浓的风格色彩,刀不出鞘,出鞘必杀人。
男主角不像古龙小说中的香帅,西门吹雪,更像中原一点红,外表高冷,心底温暖,浪子情怀。
可以和一见如故的对手对酒当歌,歌罢来一场胡一刀和苗人凤之间的君子比试;也可以和出卖自己的同伴割袍断义,船头喋血。
最终厌倦的江湖浪子归隐田园协红颜坐看秋月春风。
这是一部儿女情长的爱情片,我看不见你,却读懂了你的心。
人海之中,有的人天天相见仍陌生如初,有的人纵然一面便是今生永远。
情人之间,不需甜言蜜语,只需一句话,然后或携手,或独行,感情不拖泥带水,为了情人更美好,放弃自己的原则,放弃归隐,重新再走江湖路。
这是一部悬念丛生的悬疑片。
护镖路上,一路刀光剑影,阴谋诡计,各路人马,五花八门,或明抢,或按夺,以武力,以智谋。
烘托出一个复杂人性的江湖。
这是第一部二次元电影。
漫画和实景巧妙结合,于无声处也有惊雷。
也这是一张灵动的音乐cd,古筝,琵琶,长笛,一曲柔情蜜意,一曲豪气云天。
电影美中不足之处是短短100分钟,却要塞下千种江湖。
各路人马都平均分享时长,导致重点不突出,情节有突兀。
不如精简场景,减少人物,细化剧本,减少漏洞,这样才能更好的诠释出制片方,导演等工作人员对本片的创作意图和主题。
当然如果改成电视剧也不失为一部好的电视剧。
今朝酒醒苦短,来日未必方长。
神仙眷侣江湖游,归隐李下瓜田。
故事线繁多,人物冗杂,可以看出导演在这部片子里想表达的很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儿女情长,江湖的人心险恶和反复无常,可正因为导演想讲的太多,导致他哪个主题都没讲透,在只有两个的多小时的电影里,描绘了主角的两个红颜知己,一个一见如故的兄弟,一群内心险恶的镖头,一个为神兵可以牺牲孩子的父亲,一个为了朝廷找回宝藏的捕快,一个为了家族可以牺牲自己的家族长子,一个对主角忠贞不二的剑灵,还有一个负责引出剧情的工具人说书先生,这些人的作用就是通过他们的故事来引出主角的传奇人生,这么多的角色放在这两个多小时的电影里不免显得拥挤,而他们的角色起到的作用也就是想丰富主角的形象和表达导演的感情,可是因为时间有限,每个方面都只讲了一点就点到为止,搞得观看过程就像过山车一样,坐的过程中只能在风中凌乱,坐完了感觉很刺激但是什么都没记住,这部电影就是这样,看完之后总觉得导演想表达点什么,但细想想,好像什么也没表达清楚,对于主角的名字“时非我”没有一个很好的诠释,因为电影很大的篇幅都去介绍主角过去的事迹,而没有讲出主角动机,只在最后提了两句,说他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他想要选择自己的生活,但在前半段的故事里,主角的动机不明,导致我很难与他发生共情,这就导致最后点名主题的时后让我不免发出这样的感叹,“哦,原来他搞了这么多事,是为了这个啊。
”当然这部电影对于武侠迷来说人物的动机和情感不难理解因为他们对武侠这个概念有深刻的理解和情怀,将人物一一带入自己脑中人物即可,但对于路人来说这部电影剧情冗杂,表意不明,还有因为资金的五毛特效等原因,观感不会很好。
综上,我给这部电影打三星。
很棒的电影!
剧情很精彩,演员也很棒!
不论是男主女主还是配角都很用心,能让人感觉到温暖和安慰,也能引起回忆。
值得反复看的一部电影!
很喜欢故事中塑造的侠义江湖。
每个人为了维护自己心中的理想、情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和舍弃。
人物塑造得很生动,仿佛能站在面前和自己对话。
愿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侠义所在,心中有爱,有侠义有情义也有大义。
情节很紧凑,逻辑也很强,故事线完整。
有很多伏笔,值得反复琢磨。
人物刻画得很形象立体,善恶都没那么简单,可依旧有很多人选择善良。
不同的人物,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爱恨情仇、国家大义和艰难选择,引人深思。
服装道具很不错,服化道精美,人物细节把握得也比较好。
根据庹政同名原著小说改编。
《秋寒江南》讲述了默默无闻的镖师时非我(孙健淇饰)一剑挑四皓,从此名声大噪并成为了四平镖局的总镖头,并被委以重任护送江湖宝物——神龙令后发生的系列故事。
护镖途中险象环生,各路杀手为了截获宝物接连登场,时非我生死未卜。
彼时,一间小客栈,镖师女友浅浅(刁秋语饰)和说书人爷爷 也被另外一群江湖高手围困,意欲威逼浅浅,引出时非我和他背后的宝物神龙令、天罚剑以及更多神秘的宝藏。
感觉扶桑二刀流很出名,即使时非我刻意隐瞒,好多人仍旧认得出来,那个七杀公子女扮男装看起来很别扭,虽说影视剧里女扮男装是烂大街的打扮,可是本狼看这个角色总觉得很别扭,前半部是妥妥的武侠片,到后半截又莫名其妙变成魔幻剧,编剧比较轻松,台词抄了很多句子,叔叔跟嫂子眉来眼去的好狗血,弄了半天也没看出来娶老婆和继承家业有什么冲突的,用得着分开么。
片尾说致敬古龙,特意查了一下,不是古龙作品改编的,这么硬蹭人家太不要脸了。
总评二星2分,动不动就倒叙插叙,人物又多,各条线程都没交代清楚,龙九和七杀莫名其妙的就跟大叔有纠葛了,没头没尾乱七八糟,漫画场景不是说要求你禁止使用,问题是你能不能在正确的场合使用。
女猪脚很漂亮,很温柔。
男猪脚并没有把角色该有的气质表现出来,台词念出来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散,慢,乱
画面很好看,唯美
果然不能随便看片名,被片名骗进来的,这部剧基本没看懂
武侠网大能看的,也就目中无人
还可以
…镖局搞得跟魔教似的…有些地方还可以,有些地方实在不行。 最主要还是故事讲的不好…
没看过原著,除了设定外,台词没看出来古龙风。所谓的致敬就是借鉴人设?
这是一部优缺点都非常鲜明的电影,可以看的出来导演是个武侠迷,电影里面有很多90年代香港武侠片的影子,一些范围营造的比较到位,关于从剑法看人的性格和阅历那一段对白很精彩,但是缺点也很多,感情性看的很尴尬,装B也装过了点,动作场面太草率等。
7分吧~有一说一,作为网络电影算是很OK了,导演的镜头语言和拍摄手法都挺不错的,如果成本足够的话,相信打磨出来会更好。
剧情太勉强,让人有点怪怪的。
觉得女主美的像古人,侠,功夫动作不够精致,考虑小成本,非常可以,常规分下增加一星
画面唯美,故事有特点,网络大电影中出类拔萃的作品
良心网大,给五星并不是就非常好,只是相对其它网大,这部就是清流!!!
好无趣
致敬古龙?只是隐约有那么一点感觉而已,故事都讲不完整。
2020年3月14日,看过……还算不错的一部电影,漫画式的风格简约又大方!
不爱了,本来以为至少和剑雨一个级别……主人公把心里话都说完了,那点由布景美术撑起来的气氛都被破坏掉了;美术缺乏武侠的质感
毁誉参半,有精神气却体现的不好。
还可以!!!!
结构完整 感觉比预想的要好看点 打斗场景和摄影画面也都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