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集,六叔用枪指着舞台逼主角们现身,这时从舞台正面走出的,是章加义和老陶这两个编外人士;而两名地下党正规军,反而是从两个侧门走出的。
这一幕戏中戏式的“舞台谢幕”,也重新点出了全剧的特殊之处:主旋律,以谁为主线?
#电视剧欢颜# 全剧,主要角色中只有老孙是“正规军”,其他人等,全是沿途团结争取到的各界人士:归国华侨、地方乡绅、街溜子赌徒、爱国资产阶级,甚至一脚踏入过“对方”,如今弃暗投明的志士。
#欢颜# 是一部罕见的“外部视角”的主旋律,是一部结成统一战线的别史。
影视作品有两样最吸引我,一是题材和叙事角度之新,二是情节推进的不可知性。
第一点,《欢颜》的上述内容已经覆盖了;至于第二点,因为全剧有着俞亦秀、俞舟、贾若兰这几位疯子,所以行事不合逻辑、情节不可预测,又满足了我的第二点喜好。
实与虚。
老孙/章加义/陶涛的戏是“实”,二俞一贾的戏是“虚”。
前者的实干,都切实地推进了徐天的任务;后者的疯批,看似与主线任务关联微弱(除了亦秀赌命),但却构成了这部极致浪漫想象的作品内核。
所以,廖凡张译的戏虽好,但在我眼里不如二俞一贾让人回味。
二俞一贾是什么样的人?
先解一解字:俞亦秀,迂而灵秀,被卡在了变革的半途;俞舟,渡了人,却终难自渡;贾若兰,假若真时真亦假,可惜她的“兰”,只是咖啡桌上那一枝断了根的花——这也是这三人共同的命运:被连根拔起的、梦断的人们。
除了“想想后果”、“事情不大”被写入徐天的血液中,“让我再享受一下”意外地在俞亦秀和贾若兰之间完成传递,这也是一次浪漫想象。
俞亦秀背离了家族,贾若兰爹死娘嫁人,但他们的梦(幻)想,或遥不可及,或在眼前破碎,所以宁愿怀揣着“醉梦一场”和“好事情”,选择永远停留在此刻。
前后互文。
俞舟的确像小舟,串起了两条情感线:临别时徐天说“如果你发现你爱的人是假的”,结果到上海应验在了自己身上;俞舟打电话三年未见柳如丝,徐天写信十余年未见仰止,但区别是一个含恨离去,一个得偿所愿。
徐天是俞舟的另一种可能,是在广阔江湖里,一条小舟可能走入的一条支流。
双线象征。
徐天恋爱脑?
到上海一心想着仰止?
从一开始,“找仰止”和“开公司”对徐天来说就同等重要,就如同对老孙来说,“送金条”和“送徐天”同等重要一样:金条就象征着具象的“徐天”,是延续革命的物资和香火;仰止则象征着远方的理想,是继承家业、支持革命的未来。
本剧从来就是话分两头,双关互文。
徐天做的,从来都是一件事。
在《欢颜》的实线中,老孙/章加义/陶涛和徐天一起,用“守信重义”讲了一个薪火相传的故事;而在虚线中,二俞一贾们用“赌局”和“花”,讲了另一个命运关联、精神传递的故事。
两条线都经历了沉浮,也都指向远方,它们共同构成了这样一个外部视角的、充满浪漫想象的新主旋律作品。
很喜欢。
让我再享受一下吧。
有了原来“和尚”张桐出演的《绝密使命》打底,这个开场的王者气氛完全被后面的神秘逻辑彻底击溃了!
从香港汕头闽东井冈山到浙江上海一路的秘密线路与交通站体系被完全忽视掉了,使人物与历史完全被充满惊恐的未知意外把节奏不知道带成什么样了!
出发时的组织性,老孙的丰富斗争经验,若说是被敌人设下的重重圈套不得已求助于三寨,然而三寨的老孙终局交代的接头直接就跳到上海了,中途没有任何容错的交通站,全凭阴差阳错的书生意气、江湖道义、狗血爱情、无厘头的主义信仰跌跌撞撞到了上海。
途中靠运气,大佬的一个个盒饭,完成这种社会阶层万象的描绘,信仰的传递,真的是把当时的革命组织完全玷污了。
“苏区的威信”被曲解,误读了。
真实的社会场景,从观众的角度来看,《绝密使命》里面所描述的,有组织的隐秘战线,参与的人成分复杂,阶层多样,忠诚与背叛同在,由于力量薄弱,敌情复杂,但为了革命信仰前赴后继,有组织性、纪律性地传递物资和情报,有失误,有背叛,我们不相信神剧的主角光环,但也实在是看不下去这种靠光怪陆离串起来的主线剧情。
这么多主旋律,历史看下来,其实已经不难看出,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我一直不太明白的,为何知行合一的前面要有致良知,可那段历史了解的越多,到了这部剧的时候,一切浮出了水面。
你可以清晰的瞧见国共的差异,清晰的明白,一个追求的仅仅是普通的幸福,而一个追求的却是欲望的横流。
这仿佛就像是当下已经被市场经济洗礼过的世界,充斥着追逐欲望的人们,而他们以此冠以追逐梦想,追逐发展之名。
人所要的从来都不多,剩下的全是给予,也全是这世间的爱。
国民党为何必输无疑,因为他们的世界充斥着,吃得饱的一个包子也要,吃得撑的十个包子更要的人们。
何尝不是今天种种被物化的人群的典型,他们可以是精英,他们可以是权贵,他们也可以是普通人,他们有吃得饱的一个包子,以梦想之名要了剩下的所有,其美名曰自我的实现。
国富论的分工很有用,可他们假设的人是自私的这一条根本观念,却在不断的引领西方走向霸权,走向金融掠夺。
因为以理性自私人群为基本出发点所制造的制度,最终也一定要以弱势群体为牺牲,才能满足他们的理性自私。
因为资本永远都会寻找薄弱点,也永远都会寻找要素低谷,而这个要素低谷可以是人。
于是人们不会研究做一件什么事,研究的会是如何高卖低卖,研究的会是如何制造剪刀差。
剧集里向着光的人们要的从来不多,简简单单,安安稳稳。
所以他们的信仰坚定,所以他们的人生发光。
他们愿意为这件简单的事情,放下尊严,放下生命。
我们把人当人看,而腐朽的人们把人当比自己低一等的生物看,资本把人当工具看。
这个年代这么天真的人还有?
还是商人世家,是真的牛逼。
董子健在别人开会的会议上这样像个猴子跳没被当场打死?
也是踏马的奇迹。
这玩意儿是基本逻辑都不讲的?
随便搞?
这是革命片子?
一个搭白话引起的命案?
就因为这个傻逼在火车上搭话就没了。
所有的一切就开始有了变化。
死个人跟玩一样的。
这剧本不要任何逻辑的?
故事整体还不错,但是有很多常识性的东西,编剧似乎不太懂,可能跟生活经历有关。
我先说几条突兀比较明显的地方吧: 1、开头上级给老孙安排任务的时候,身边还是有几个人的,还都带着长枪。
那既然有人有枪,为什么让老孙一个人去执行这么重要的任务?
为什么不多安排两个人护送?
而且老孙连枪都没带,就一个人这么带着黄金和人上路了,这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乱世,实在有点太冒险了。
2、俞亦秀作为闽西俞姓的头人,当家十几年了,怎么说也应该有四十岁了吧,但是剧中好像没有见到他老婆孩子,这个太不合常理了!
客家人最重传承,一个当家人怎么可能会没有老婆孩子呢?
如果他没有老婆孩子,大概率是做不了头人的;如果他有老婆孩子,那他不可能就这么轻松的、突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革命!
3、老孙动不动就冲人说狠话,这个虽然看上去很爽,但实际上是把我们的革命者,做了愚蠢化、黑社会化的描绘!
其实编剧不用绕那么多圈子,可以直接让老孙告诉吴达他们:我们是奔苏区去的,只是路过一下,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然后吴达怕得罪国民政府,对老孙他们展开了追杀,这样其实更说的通一点。
如果非要往黑化上走,让老孙报上青帮的名号,也是说得通的。
完全没必要像剧中那样,动不动让老孙对人放狠话,然后说最狠的话,挨最毒的打,最后还把命给丢了。
如果我们的革命先烈,都是这个样子的话,实在不敢想像我们现在会生活在什么社会。
你甚至能看到二三十年代遍地都是会开车的人,从乡下的恶赌鬼,到南洋的富贵公子,到多年足不出户的大山里城寨头人,再到娇滴滴的小姐,这说明咱们中国自古以来居民生活条件就好的飞起甚至我们还能看到中了枪(有可能是贯穿伤),戴着薄钢板被打中两枪,可能震破内脏,又从山上摔下去过一天就活蹦乱跳的少年,这说明我们祖国的医学成就,在上世纪初就已经很牛了。
赞
金条不是金条,金条代表了什么?
为什么有弹痕?
为什么不能丢?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X的建设”(应该没错)再把人这个概念剥离开来,看他们代表了什么。
董子健代表了什么?
(gm的火种和传递)廖凡为什么姓孙?
他孩子为什么死了(gm失败)?
张鲁一代表了什么(推翻封建帝制,但还残留封建迷信)?
手里的卦代表了什么?
为什么拽洋文(学习西方)?
但愿是我过度解读,但愿是我自欺欺人,但愿这就是一部胡编乱造的荒诞公路片,但愿这不是革命血泪史。
前面不错,第9集开始 重蹈新世界覆辙了莫名其妙的执拗 莫名其妙的人物性格变化。
感觉到了台词有姜文风格但就学了姜文 一个表象,没有后劲。
全剧看完了之后,明白了这个剧的套路这剧目前7.9分个人觉的7.5左右优点很明显 有黑色幽默有浪漫狂放无奈 所有转折均无智商,烂到爆炸举个例子,如最后的半个橡棋,丟的sb,但是还能找回来,并且所有人从不跑,就装逼散步诸如此类特别无脑到气人的剧情特别多,充斥着每个转折,这中逻辑设计不是黑色幽默 也不是浪漫。
这就是编的低级,没有想到更好的戏剧处理方法,就装逼随性的来了否则 该剧评分会更好举个栗子 让子弹飞中 六子吃粉 剖腹。
看了这情节以后,不会生气,会想到这就是黑色幽默 就是荒诞 是传奇 是比喻 是嘲讽是无厘头的教条主义精神,而该剧很多转折 看了会生气,这就是编剧问题,好的编剧一方面要延伸自己的艺术风格,一方面也要让自己的情绪有效的传达给大家,如果传达的情绪 无效,那又有什么意义作为影视剧来讲,光自己编得嗨,是不够优秀的。
有必要让大家一起嗨 。
该剧优点也很多,是类型电视剧的先河台词 配乐 美术 摄影 都不错 夸的人太多,这里就不一一复述了最后 奉劝那些无脑喷一句,不要无脑支持,要爱憎分明 积极指出缺点,有鼓励 也要有鞭策才能促进进步。
希望国产剧越来越好 加油!
磨磨唧唧,精品剧的外皮,裹脚布的内核。
侠不侠,盗不盗,革命不革命。
内核不行,演技有个毛用。
另外,所谓的演技派,也不是一直都灵的,比如说张鲁一,某些剧里能真的能立起来,《红色》《新世界》 《三体》,有些剧里就莫名其妙,不像一个在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的人,特别的戏剧化,特别的抽离于真实。
别说他了,连老戏骨李雪健,偶尔都逃不出这种自以为是的创作型表演。
现实中性情乖张的人当然很多,但他们并不是时时刻刻都离经叛道的,也不会把乖张都刻在脸上。
为了表演而创造一种表演,不是很高级,也没必要。
李雪健老师的宋江和秦始皇,都犯了这个毛病,张鲁一在某些剧里简直同出一辙,本剧也是如此。
看着挺有张力,实际上这种角色在现实中无法立足。
再说导演能力,有的人拍电影是为了讲好一个故事,每一个镜头都为了故事的自然流淌或铺陈;也有人为了用一群明星,为了呈现自己的美学理念,为了展现自己积攒多年的多个艺术灵感,用从很多地方学来的镜头语言,拼凑了一个故事用来拍电影。
小时候看《西游记》,在心底总是忍不住冒出一些奇奇怪怪的困惑——为什么唐三藏非要和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一起翻山越岭,一路升级打怪,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呢?
明明孙悟空有那么多通天本领,上可入天,下可遁地,为什么他不能直接带着唐三藏腾云驾雾、日行千里,直奔西天呢?
若不是因为主角光环的存在,这一路奔波坎坷恐怕早就让唐三藏死了无数回,大家这么辛苦到最后就是为了修成正果,而成仙得道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刚打开《欢颜》的时候,以上类似的困惑也出现在我的脑海——明明有捷径可以走,有些人却非要虔诚、执着地选择最原始、最纯粹、最难的途径。
明明暂时低头就可以苟活,有些人偏偏宁愿牺牲也不愿意向强权妥协。
为什么不能选择更安全、更隐秘的方式运送那三根金条?
为什么三根金条比人的生命更重要?
……追完第七集后,这些疑问突然有了答案。
剧中,自称21岁的徐天“两岁随父母下南洋,1930年返回中国故乡,要从这里北上,出福建,过江西,经浙江,到上海”。
当时,有很多仁人志士向苏区及共产党送物资。
徐天与老孙、俞亦秀、章加义等人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
而徐天所代表的正是九十多年前满怀赤诚与热血的青年,他们成长于民族觉醒的民国风云年代。
- 部分细节解读* 关于金条的隐喻在观剧过程中有注意到,《欢颜》剧名的英文翻译对应的是《Fearless Blood》,若直译可以理解为“无畏流血”,或许也预示了以老孙、俞亦秀、章加义为代表的“金条男团”终将要面对的流血牺牲的结局。
他们明知道,一旦踏上这条征途,注定将会有人为了“三根金条”而丢了性命,也会有人为了遥远的“理想未来”赌上自己的一切。
他们也有犹豫、有害怕、有忐忑,但最终还是决定义无反顾、前仆后继守住金条,保护苏区的威信不受侵犯。
* 关于王玄策第四集中,因为担心老孙的伤势,徐天对着刚认识的俞亦秀一顿输出,讲到了王玄策的故事。
大唐贞观二一年,被称作“大唐第一猛人”的外交家王玄策出使天竺,恰逢天竺国内乱,王玄策没有选择灰溜溜地逃回长安,而是从吐蕃和泥婆罗借兵八千,重新杀回天竺死磕,保住了大唐作为强国的颜面。
此处关于王玄策的典故,隐约与老孙、徐天的处境相呼应。
即使身处宗族权力斗争中的闽西土楼,老孙也并未向强权低头,坚持拿回三根金条,用生命与军阀、豪强死磕,全因“人从大唐来,兵是大唐借”,士可杀、不可辱。
- 泥地里打滚的英雄们* 老孙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老孙,恐怕没有比“义”字更合适的了。
《欢颜》中的“老孙”不比《西游记》中的“老孙”,他没有三头六臂也没有金箍棒傍身,武力值和智斗水平都不算高。
老孙观察力强、社会经验丰富,还经常劝徐天“做事要考虑后果”,但相比“做狠事”,他最擅长的恐怕就是“放狠话”。
“放狠话”有时候确实能唬住人,但他并未考虑自己所处的险恶环境,也低估了人性的恶。
对火车上的劫匪放狠话,使得自己被迫参与交战;对老七放狠话,使得自己和徐天被吊在医馆前不得脱身。
伴随着寻找金条的过程,乱世中的老孙仿佛逐渐丢失了手中的筹码,直至最后做出牺牲小我、令人心痛的决定。
老孙陪着徐天一路走来,他似乎与“英雄”二字完全扯不上关系,甚至还裹挟着一丝狼狈。
但这种“狼狈”反而令这个角色更加真实得可爱、更加纯粹得可贵。
* 俞亦秀目前已经出现的角色中,我最喜欢的是俞亦秀这个角色。
相比老孙的“义”,俞亦秀的“仁”埋藏得更深,在角色层面也显得更为复杂。
第三集结尾,俞亦秀第一次出现。
留着奇怪的发型,穿着不合时宜的衣服,将自己关在房间足不出户,痴迷于读书,对所有未知的事情都充满好奇,爱聊天、爱交朋友,有些怪异、有些癫狂,典型的“阳光宅男”。
初看,可能会觉得这个角色真是怪啊,似乎也不太讨喜。
但直到看完第七集,他从七爷胯下爬出,起身,大呼“faraway”的时候,相信你会和我一样,被这个角色的执着、热忱狠狠戳到。
因为身负宗族的职责,他一生都未曾如愿走万里路,只能从书中汲取营养、了解世界。
倘若没有老孙与徐天的到访,俞亦秀接下来的人生大概率也会在房间里安稳度过,他对世界的认知与幻想也将局限在书中。
第五集中,我们看到了这个角色的转折点——他来到家族营运的当铺典当算卦用的木盒,发现俞姓家族早已变成军阀的帮凶走狗,欺压百姓。
他摔坏存钱的盒子、烧掉地契,试图还乡亲们一个公道;恢复自由之后的他开着车,追上胡蛮邀请他上车,却不料被对方拉到草丛中,还被抢了车。
多么善良的人儿啊!
“亦秀”的名字是否也有“内秀”、“越看越喜欢”的意思?
在他的身上,并存着仁慈与坚韧,也并存着天真与愤怒。
你无法用一个简单的词语来概括他。
- 人性之恶,乱世之殇伴随着“护金之旅”的不断推进,作为观众的我们看到了老孙、俞亦秀身上的人性之光,同样也看到了一些不得不提的人性之恶。
众人在火车上被打劫,老孙与徐天分明是拔刀相助的英雄,却因为在不经意中露财,被丢失了金手表的男人尾随。
男人恩将仇报,使手段给老孙下药,偷走金条;觉醒中的俞亦秀摔坏存钱的盒子,鼓励人们拿回属于自己的房契地契,却没有一个人敢动......
乱世中哪有什么公道可言。
乱世中苟活的人们也很难独善其身,要么麻木不仁,要么唯利是图,人性之恶在这种时候得以充分显现。
虽然徐天的处事方式略显稚嫩,但不可否认,在面对如此腐朽与不公的时候,徐天的态度是最让我感到欣慰与共鸣的——“如果就这样,那就砸烂它”。
- 拳拳到肉的真实感随着年纪渐长、经历渐深,我们看待事情的角度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幼时看《西游记》,羡慕在天庭里悠哉乐哉逍遥快活的神仙,年纪大了反倒开始共情在人间游荡的虾兵蟹将和小妖怪。
为什么呢?
因为虾兵蟹将和小妖怪的生活,在某些方面似乎更真实、更有代入感、也离我们更近。
《欢颜》的镜头给我带来的也是这样一种真实感,这种真实感无处不在地渗透着。
渗透在天放与蛮子拳拳到肉的对打与追击中,渗透在老孙与徐天最后对话时衣服上的汗渍、污渍、血迹里......透着镜头,我似乎都能闻到台词的气味。
直到现在,老孙蹒跚着推开城寨大门的镜头仍旧刻在我脑海里。
在那个镜头里,我似乎看到了所有那个年代在内心有所坚守的英雄们,身负重伤,强撑着最后一口气,叩开一扇未知的大门,用自己的生命为后代争取到更多幸福的可能性,期待在后代们的脸上看到真正的“欢颜”。
从个人角度来说,我并不赞成“无谓的牺牲”,但在历史长河中,这样的牺牲恐怕是无法避免的必经之路。
生长于和平年代的我们,虽不能真正做到感同身受,也要将这样的牺牲牢记在心。
就像乔治·史密斯·巴顿将军说的那样:“有意义的战斗,总好过无意义的生活”。
最后的最后,希望世界和平,希望先辈们前仆后继做出的牺牲,都是值得的。
不知道在后面的剧情里,徐天还将与怎样有趣的灵魂相遇、迸发出怎样的火花?
又或是将面临怎样的劫难、又如何在困境中绝处逢生?
非常期待看到接下来的“护金之旅”。
董子健的人设很怪,他演的也一般,我全程被他蠢死烦死,傻屌
说实话廖凡这段可以四星,后面最多三星了,没有戏路宽不宽的问题。
导演功力太差了,人物塑造装模作样,所有风格强烈的元素变成了头上的假辫子,透着一股拍给老外看的谄媚感。
浪漫主义不是这样的,黑色幽默也不是这样的,导演不要再故作高深了
走马观花,雷声大雨点小,故弄玄虚
没感觉到编剧的智商,只是替角色着急。前几集的人设和行为逻辑看得人头疼,别只顾着假装起范儿,就这拍法和智商,哪来的范儿。这 X 剧场的定位,原来只是集数精简了的传统电视剧!
就算经历了老孙的死亡,徐天还是那个善良的青年,就算讨厌俞亦秀,但还是不会真正向他开枪,甚至还剁手指救他,这才是真正值得守护的革命种子。
前面很好 俞亦秀这个角色很有诗意 但结局好拖
前三集不知所云,全靠廖凡演技硬抗。四集弃,这啥啊!讲的啥玩意啊!有剧情吗?大家各演各的
看完十集 实在追不下去 好扯的故事情节
捏着鼻子硬看完了,浪费了一笸箩好演员。剧情一言难尽,时而降神时而降智,所有人都跟下了降头似的神经兮兮莫名其妙。角色前后之变化,那都不叫成长,叫突变,叫变异。倒是个别反派颇为出彩,比如黄澄澄演的军阀小舅子,还有上海那个又贪财又怕死又蠢又跋扈的女特务头子。
说“事情不大”的却越闹越大,说“凡事想想后果”的却莽的一笔,说“想再享受享受”的却偏要赌命......很有意思啊
第一次看徐兵,这是低配版《邪不压正》?可能有一些拿得出手的、情感浓度很高的片段,然而拿腔拿调、起范儿的部分太多,内里却显得单薄撑不起,18集都拖沓的水平,也太挥霍这突破天际的卡司了。
配角都可以,但是故事不好
和廖凡一比,张译还差太多了2023.08.02
好看是好看,就是有点费影帝,两集就死一个影帝。《欢颜》取自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据说是有故事原型的,新中国五大悬案之一的特殊经费丢失案。出于好奇去了解了一下这个原型案件的始末。1931年为了,安排7位交通员接力运送金条,从江西瑞金出发、途径福建福州、浙江金华最后抵达上海,可惜黄金和第7位交通员失踪,直到18年后的改革开放才侦破,交通员并未叛变 而是遇上了劫犯。《欢颜》的改编是教科书级的,把一个严肃题材变成了一个南洋少年的成长历险记,特派员护送少年徐天和金条前往上海,路途中遇到的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都是当年那些匿名交通员的缩影,在戏剧的世界里 最后金条终于安全运送到了组织手中。就如同董子健最后说的那样: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惊心动魄、红尘万丈。
质感是不错,但剧情过于荒诞了点,我不觉得故弄玄虚是高级
很喜欢!
后面就开始特么瞎编了......无语......
故弄玄虚,不明所以,角色严重标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