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信文冒名顶替的莫志强对21年后追踪而至的已从刑警队退了休王队说:报纸上说劫案抢劫犯一共7人,如果非有嫌疑人,那就是第八个嫌疑人——莫志强。
言下之意,我就是莫志强,陈信文已人间蒸发了,代表正义的你能奈我何?
神勇无敌堪比狄仁杰再世、福尔摩斯附身的王队最终找到了陈信文已奄奄一息的堂弟(陈罪恶之路目击者、胁从者),将陈信文绳之于法。
真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诚如美国大法官休尼特所言“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迟到21年的正义依然是正义却振奋人心。
真相大白后,与“莫志强”生活十多年的莫妻说,三个人在一起就是家。
大抵在暗示陈信文将多余之人堂弟除掉,一家人远走高飞。
男人为了自救不择手段杀掉他人,女人为了维护家庭不惜杀掉构成威胁的其他人。
一开始以为莫妻是单纯简单的傻白甜,但遭遇家庭突变显示出另外一副面孔。
我觉得是观看这部电影意外收获与惊喜的一个点。
片头一句说是老乡,妻子就把完全陌生之人带入自己的家,尽管十多年从未听过见过老公的亲朋好友,但是一般正常人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怀疑与谨慎而不是一路带到家里。
很多时候在陌生的城市打工的我们即使同事也很少带入自己居住的地方。
片尾堂弟带领陈信文抢劫出租车司机,陈信文不问东西毅然协助,出租车穿过一段暗黑的隧道,从此他们走上了不归路。
第一次看,超高清版;该片剧情以1995年广东省番禺市特大抢劫运钞车案为基础改编;片中还原了好几处真实案件的情节:例如,该案件的主谋确实是个工程公司老板,因为承接了一项大工程,资金链断裂,竟然决定打劫运钞车,还事先抢劫储蓄所“演练”;当年案发,劫匪所持枪械,确实是主谋认识一名银行押运员从单位窃取提供的,并且当时此人请假筹备婚礼,补印请柬以及事后警方在其家中发现粘着枪油的抹布,也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抢劫的过程,影片展现的算不上多么精彩,但也不是不算太差,感觉这个地方改编的火爆刺激一些更合适;之后抓捕劫匪的过程,感觉好多东西没有拍出来,例如当时这帮劫匪其中两人租货车逃往广西,广东省警方派出数名特警以及武警进行追捕,这么好的素材,影片中却进行了简化处理:几个人在一家KTV喝酒时被警方围捕;制片方这样做,有可能是因为“广电审核”;更又可能就是为了节省拍摄成本;结局部分较真实案件改动较大,不过主谋的化名姓氏与真实案犯一致;曾经出逃越南,改成了缅甸,可能是因为这两年缅北电诈比较“火”的原因吧;此外,该片的布景和道具不错,年代感得到了体现;不过,仔细看依然可以发现穿帮镜头:当年的运钞车是贵州航天汽车组装第四代丰田海狮,车头是:HANGTIAN字母;片中的运钞面包车车头是:TOYOTA字母,车门上却有JIN BEI拼音,感觉有些不伦不类;另外,两辆普桑警车,装备了长排LED警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警车,可没有这种装备;该片剧情最大的“败笔”之处应该是:路上堵车太吵,一个普通警察竟然冲进一家可以承包市里大工程的公司,找到老板,让人家快点建好;如果在现实中,即便这名警察的亲戚朋友是高干,也不应该做出这种事情;如果这名警察没有任何“背景”这样做肯定是脑子出了毛病;最后说一下,虽然这部影片一些地方不是那么“完美”,但是三星评价肯定没有问题,在国产电影中还是值得一看的。
两星半吧,无聊,平庸,全程没有爆点没有反转没有多余悬念,感觉拍成了纪录片。
镜头语言刻意明显,像是一个电影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
槽点蛮多的,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最后劝自首那一段,“我们三个人在一起就是一个家”,然后给一个低视角的烟花绽放的画面,不看前面我以为是慷慨赴死的壮士在和家人告别呢😅。
女主的面瘫脸和做作的表现也是挺出戏的。
硬要说点好的大概就是能以嫌犯的视角展开整个故事,有一些教育意义吧。
预估一下开分不会超过6.5
电影《第八个嫌疑人》,乍一看片名非常像剧本杀会起的名字,所以当时只看片名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一点点去揭秘真相的悬疑电影。
不过,看完整部电影后,发现,这部电影改编的剧情实际上并没有想走悬疑路线,因为站在上帝视角看这部电影的观众,其实最开始就已经完全明白电影要讲的犯罪案件的始末了。
但是,这个电影之所以好看的点,在于电影想要表达的,个人认为,是对人性的一种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亮点。
1)剧情编排。
电影看到结尾,在艺术层面做了一个前后首尾呼应的设定,个人非常喜欢。
即长大后哥哥的“恶”,是因年轻时跟着弟弟一起抢劫了出租车司机而萌生,而长大后弟弟的“煎熬”,则是因哥哥那犯罪只要计划够缜密,就能逃脱法律制裁的侥幸心理,最后一起犯下无可挽回的“罪”而隐姓埋名过的非正常人的生活导致的。
而结尾给了一个意味深长的镜头,倘若当年他们坐在那辆出租车驶进隧道后,弟弟没有心生歹意抢劫司机的话,那是不是他们后面各自的命运也会不一样呢?
2)演员演技。
要说这部电影里最让人惊艳的角色莫过于大鹏饰演的罪犯陈信文,他不但在电影前后演这个反派人物的两个状态,都拿捏的恰到好处,把陈信文这个人物前期作为老板时的张狂不羁、凶狠狡猾,和成为逃犯后隐姓埋名生怕被人认出来的那种精神压力,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而且他在拍摄该电影的过程中,先后不但增肥20斤、还要减重30斤。
是真的够辛苦的。
另外,孙阳在戏中目睹哥哥杀人时的那段哭戏,也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二、思考。
整部电影都在警告世人,“勿以恶小而为之”。
最后想说,人生没有返回键,不能重来,所以珍惜自己要做的每一个决定。
最近好像特别流行教育片。
就像消失的她、孤注注一掷教育人们不要赌博一样,作者通过详细刻画两位老板抢劫后逃亡、杀人时的恶心呕吐、痛哭流涕,来教育人们:不要抢劫银行,不要杀人…问题是普通人真的会做这种事吗。
所以感觉作者根本没有想象力,电影中处处都有缝合的痕迹,有其他熟悉影片的桥段:警察为了兄弟报仇等了二十多年;犯了罪之后一定是坐船逃走。
另外一个大问题是电影主次不分,没有主题,花了太多笔墨去描写如何抢银行的,如何破案的,跟后续的第八个嫌疑人没什么关系,同时破案过程又特别简单,毫无悬疑。
标题跟内容基本没什么关系,只有最后说想要抓他就必须有第八个嫌疑人。
跟一杯开水一样,没有起伏和转折。
还有一些情节上讲不通的小问题:陈信文明明能做好生意,大不了重新白手起家,却还要抢银行?
妻子杨芳知道陈信文是杀人犯后,一直呕吐恶心,晚上却计划跟杀人犯老公一起逃跑?
遇到问题,反派想要唯一办法就是再杀人?
陈欣年帮助他哥抢银行的动机竟然是因为一起抢过出租车司机?
陈信文的心态变化,变成冷血的历程完全没有展现出来?
抢了1500万之后第一件事竟然是吃饭喝酒?
这么一想,当导演还挺难的,得在还没成片前把握住人物当下的心境,不然就很脱戏。
这部电影导演在开拍前一定没有规划得很细致。
最后,张颂文演警察,真的很有黑社会大哥的风范,给我一种很奇妙的感觉,这个值一星。
《第八个嫌疑人》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犯罪片,于2023年9月9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这部电影的背景设定在1995年的广州,以一宗武装劫钞案为切入点,通过刻画主犯陈信文为首的犯罪团伙,展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罪案追踪。
首先,电影的剧情设计出色,将真实事件与虚构故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编剧通过合理的想象和推测,为真实事件赋予了更多的戏剧性和紧张感。
犯罪团伙的设定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同时也突显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黑暗面。
主犯陈信文消失于茫茫人海后的21年追凶历程,更是将剧情推向了一个高潮。
在演员方面,董成鹏和林家栋领衔主演,他们的表演功力深厚,成功地塑造了陈信文和警探这两个核心角色。
张颂文、齐溪、孙阳等演员的表演也相当出色,为电影增色不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衣云鹤、邵胜杰、王梓尘、徐锦明、王建兵等演员的精彩表现,他们的角色个性鲜明,为电影增添了许多笑料和轻松的氛围。
此外,电影制作方面也相当用心。
导演李子俊将一个复杂且紧张的故事讲述得有条不紊,画面感极强。
音效和配乐也相当出色,为电影营造出了一种紧张而富有张力的氛围。
同时,电影中的场景设计和服装搭配也非常符合90年代初的广州特色,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
然而,尽管《第八个嫌疑人》在剧情和演员表现上都有很高的水准,但在某些细节处理和剧情转折上仍有不足之处。
有些地方的情节设置略显突兀,缺乏一定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如果能在这方面进行改进,相信这部电影会更受观众喜爱。
总的来说,《第八个嫌疑人》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犯罪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它通过一个惊心动魄的罪案追踪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黑暗面。
虽然存在一些小的瑕疵,但整体上这部电影仍然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
如果你喜欢犯罪题材的电影,我强烈推荐你去看一看。
先说结论,这是一部“以文拍武”、“以逃拍劫”的犯罪片。
讨论《第八个嫌疑人》的好与坏,要从犯罪片的拍法,或者说更准确一些——改编自真实大案的犯罪片的拍法来说。
一种拍法,是虚构大于现实,或者说编排、戏剧的成分大于现实案件。
这类片子的特征是戏剧性非常强,虚构浓度也很高,只以一些地理现实、犯罪动机、现实环境条件和细枝末节等等来作为现实基础和整体的骨架。
一个华语犯罪片的例子就是《火锅英雄》,或者《疯狂的石头》。
《火锅英雄》里他们从火锅店打地道抢银行金库的设定,就很像现实里的巴西银行劫案。
2005年,2005年,一批年轻人来到号称搞绿化,每天都运出大量泥土,最后挖出了几十米长的地道直通银行,为了挖地道的舒适度,他们甚至在下面安了空调。
最后他们挖穿了一米多厚的混凝土墙壁,偷走了3.5吨现金。
这类犯罪片里,重要的是这个核心概念,但是它只是骨架,重要的是不同人物命运的编织。
所以我们能看到《火锅英雄》和《疯狂的石头》里的多线叙事,他们对重庆这座城市地理化的运用。
那些多人物、多线索、强情节到最终命运的交汇点,是很有黑色幽默质感的。
它们最终都导向一种宿命感,也往往会呈现出某种“笨贼的叙事”,因为我们观影的快感,就是要看这些人们是如何机关算尽,但最后还是落进命运的漩涡的。
另一种拍法,则以改编自张君案的《除暴》为例,它沿用了大量现实事件。
这类故事的特征是,它特别现实、又特别疯狂,而这些疯狂和现实又是一体化的。
我们能从中看到大量又现实报道细节的行动步骤、罪犯心理分析、逃跑细节、团伙分工。
比如《除暴》里带假发作案,到了三分钟就要撤等等细节。
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虚构不出来的。
那就是犯罪主谋身上的那种疯狂的、绝望的、非常具有心理震慑能力的枭雄气质。
很大程度上来说,《除暴》的成功,除了影片本身过硬之外,还因为吴彦祖饰演的张隼身上源自原型张君的那种天然的戏剧张力。
但这一类的作品的问题是,如果有了一部影片拍到了极致,后面的影片就很难超越了。
这也是《第八个嫌疑人》所面对的问题,它所涉及的特大劫钞案,回到现实中来,转化为戏剧故事的时候,和《除暴》背后的张君案有很高的相似度,它也很难在这样的方向上再走一步了。
于是它选择另辟蹊径。
好在,现实为故事提供了新路径。
《第八个嫌疑人》的现实原型是1995年的番禺1500万大劫案,主犯陈恂敏在潜逃21年后才被警方从云南瑞丽抓捕归案。
于是,这个“逃了21年”,也就成了《第八个嫌疑人》的改编重点。
它把重点放在“逃”上,而不是“劫”上。
在《除暴》之后,抢劫案本身的武戏已经拍无可拍,所以《第八个嫌疑人》对真正抢劫部分的处理,不管是劫案前的商议、还是抢劫时真正的枪火场面,都是一笔带过、速战速决式的处理。
一个例子就是,在拍到陈信文等人商议抢劫细节时,有场戏是王守月的突然“闯入”打断。
这其实就是始终在使用“侧写”视角来拍劫案的主体部分,不让我们看到全貌的手法。
真正的刀光剑影,在那些看起来风平浪静的生活里。
比如陈信文妻子看起来温软和煦的婚姻时间。
从编剧层面来说,陈守月多年后再次出现,向陈信文拿出照片,并说出那些名字的时候,是《第八个嫌疑人》中,最优秀的一场戏。
在这短短的餐桌时间里,包裹着一个女人二十年婚姻生活的骗局,裹挟了陈信文日日夜夜的噩梦,更有一位父亲对儿子、一个警察对好友、一个试图找出罪犯的追踪者对真相的念念不忘。
但可惜,这段从文本层面来说,既犀利又克制,咆哮着但又温柔以待,充满攻击性但又谦谦有礼的戏,并没能在影像层面上,迸发出该有的力量。
它被拍成了一场简单的餐桌戏,从你来我往的锋芒中,甚至还不如李安镜头下,王佳芝和易太太开场的那场太太牌局。
对于犯罪片、抢劫案来说,《第八个嫌疑人》落点在“事后”是个华语片中没出现过的方向。
但这也会带来诸多问题。
越过了强情节的抢劫、血脉偾张的火并、针脚细密的谋划,创作者需要重新拉出一条戏剧线。
《第八个嫌疑人》原本是有这样的底子的。
它是大案,发生在世纪之交,又有跨时代的潜逃,骨子里应该是时代戏。
让陈恂敏得以变换身份潜逃的,是那个野蛮生长的年代,是边境地界对具体的人模糊的概念,是那些最底层作业的群体并不在乎谁是谁的生存生态,是二十年前后飞速变革的时代。
但可惜,电影本身没能填补上这二十年的飞地生态,也就让最有看头的陈信文的逃,变成了一片带有割裂感的空白。
第八个嫌疑人是谁并不重要,而是时代如何造就了这第八个人。
豪气的出手,阔气的攀谈到日日夜夜胆怯的观向四周,如同时时受惊的老鼠一般,直到最后的声泪俱下,悔恨,绝望。
眼泪中充斥着他的罪恶也参杂着他的最后一丝人性。
这些细腻的情感在大鹏的脸上显得真切且自然,至于如林家栋,张颂文等老演员的演技不用说都是可圈可点,但导演的视听却将本片本可以好好利用的一大优点毁于一旦,他对视听变量的把控与电影剧情节奏的安排堪称灾难。
本部影片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常看电影的小伙伴一般开片看到这几个字都会知道这种片怎样也不会差到哪去,但这一部真的可以说是我看过此类电影中最差的一部,因为它对特写类的极端镜头使用实在是毫无节制,特写的作用一般是用来强调,夸大某样事物。
看似每次在情感烘托时或者展示某个重要信息时候这样的作法更有冲击力,也更让观众记住某个点,但其实过量的使用却会导致其适得其反,影片中不管是哪一部分,演员表情,动作,或是影片中稍显重要的地点建筑,导演都会立马推上去给个特写,这样做的极大弊端就是打破了时空的连续性,特写此类的极端镜头会对画面造成与普通镜头截然不同的时空观感,所以一些本该让一件事清晰完整的展现在观众面前时,他却大量用此类镜头把时空打的支离破碎这也直接阻碍了观影者对于事件或人物了解的一个完整性,这在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中个人认为相当重要,完整性是一个真实故事时事件的前提。
也是众多好电影中的一个基本素养。
另一方面就是滥用特写也会让观众对此类镜头逐渐适应与审美疲劳,过多的特写用在了一些无用的镜头也就造成了真正需要此类镜头时,用上也难以发挥出它本来的效果了,因为整场电影观众一直在接受这种镜头,真正要用这种镜头给予观众冲击之时,观众也早已适应这种镜头的冲击力,情感烘托能力大幅降低,甚至造成了后面大鹏杀志强那一段剧情,来回的在孙阳脸上切特写造成了一种如鬼畜一般的可笑场面,一段本精心准备的杀手戏,却成了如一个小孩看着自己玩具被砸了一般的笑料,直接毁了这一场戏的情感基调。
这些就是其视觉方面的问题,可惜还得继续喷,应为它在剧本与剧情节奏把控方面也同样存在诸多漏洞。
在开篇大鹏的演技就先把一个大土豪的形象立起来了,但是随着其他角色的出现我们会发现除了大鹏其他角色形象都极其单薄,故事也就这样还算规矩的展开了,下面开始大篇幅的也就在讲他们组团打劫过程与警察发现后抓捕的一个过程,其中也没设置什么阻碍点,对于发现一个贝壳推理出走水路这样的极其精简的探案过程,使得像是一走了一次简单的逃跑与抓捕流程。
也就是从这开始,一些情感的联系,与人物动机的交代变得越来越模糊与不清不楚,从字帖开始我就有些疑惑,他咋就看出破绽了,这嫌疑犯留这又为了什么,也许是为后路?
但它交代的也真够急促的,毫无思考的空间,这一段推理可以说是一闪而过。
就姑且算这一段是因为我智商不够用,但是张颂文为什么临死要搞这么长一段动作烘托氛围,有什么寓意吗?
还有他与林家栋演的那个角色之间的关系,观众知道他们两个关系肯定属于那种情比金坚的,要不然也不会有后面的那番执着,但是这些情谊导演却毫无表现,好像在告诉观众这些你知道就好了嘛,我就负责把每个演员那张大脸拍给你看。
但志强的媳妇为何如此死心塌地?
他又为什么要提第八个嫌疑人?
他最后杀死他弟怎么就成了一种逃脱方法?
一个老板与另外几位嫌疑人又是怎么建立起这样精密的联系?
这些问题影片全都没有一点交代,只是全在最后二十分中将这些疑惑随意的丢给观众,却不给一点线索与思考空间,这也就导致了案件不够悬疑,情感够不上真实,所以我看完就在想,为什么这部片就像我在烧饼店买了个大饼但却在快吃完时老板让我想想他做这大饼时他揉了多少次面团?
无论怎样,大鹏演技的进步与影片部分片段对同期声的处理还算值得赞赏,但这样随意的剧情架构与视听运用,无不彰显着导演的不严谨与对镜头运用的一种轻视,这也同时是越来越多国产电影的一个通病,越来越多国内导演只会去追求短暂的一种视觉冲击,却忘了电影将近120分钟,每一分钟都是电影时空的流逝,不存在次要与重要之分。
当这部电影在前段不断近距离的展现着大鹏的嚣张表情时,也注定了焰火下的那次痛哭将不再绚烂。
看完了《第八个嫌疑人》。
电影还行吧,节奏、质感都还行,但总是觉得差一口气,没什么突破,人物塑造也有点工具化。
大鹏的演技确实越来越好,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陈信文这个主角的人设铺垫不太够,有一种没把故事讲完整的感觉。
林家栋,终于有一天他来演老警察而不是变态杀人狂了啊。
孙阳,今年算他职业史上的“缅甸年”了吧,先是在缅甸搞电诈,后是在缅甸砸石头……陈欣年这个人物的塑造也是有点铺垫不够。
张颂文的演技是很好,但是何蓝这个人物最大的问题在于……如果不是张颂文演行不行?
如果这个人物没有牺牲,甚至于就没有这个人物,行不行?
没有同事牺牲,老警察就不追着破这个案子了吗?
可能没有同事牺牲,带来的戏剧张力会更强。
张颂文就像是挂在中规中矩的建筑中一幅华丽的油画——把它摘掉,并不会减色;把它挂上,也只是装饰而已。
齐溪塑造的杨芳,人物过于工具化,没有露出她的力量。
另外几个劫匪的气质还是稍微差一点,现在是不是不大容易找到张立、陈兵这样木讷狠毒的演员了?
电影中可能有1/3到1/2的对白是粤语,另外两个劫匪的方言我不太清楚是什么,潮州话吗?
总之,这很好,很真实。
但问题在于不能只是主要人物说粤语啊,龙套们——普通警察,储蓄所员工,普通市民……他们为什么不说粤语啊,1995年的广东小城市,不太可能那么多外来人口吧?
所以这么一安排,隔离感就特别强,仿佛主角都是漂浮着的。
所以要么就干脆学《除暴》,不强调语言问题。
另外,齐溪其实也可以带点口音的。
王守月为什么跑到陈信文里面的公司去大喊大叫?
这个情节非常莫名其妙。
如果说闹这一场实际是他自己设计的一个侦查手段,那我觉得并没有合理地推动剧情发展(看情节似乎也不是)。
如果说就只是发牢骚,那也过于不合理了——他是从省里面借调过来的,应该就是干一段时间就提拔走。
就算借调地因为城建施工不太方便,忍一忍才是更常见的。
毫无铺垫地跑到承建公司去找总经理闹一番,有这么为人处世的吗?
陈信文1998年从缅甸逃回云南遇到杨芳,到故事结尾是2016年,前后18年,齐溪的形象改变太小,这是人物造型设计的工作失误。
当然,齐溪确实现在有点胖,很难塑造成年轻小姑娘的样子,但是18年后可以化妆的更老一些啊。
陈信文和杨芳结婚的时候他父亲还活着,那就是2001年之前,换句话说两个人结婚15年才生了一个7岁的女儿……当然我理解这样也行,孩子如果再大一些的话就得青春叛逆期,还是尽量避免情节分岔为好。
抢运钞车那场戏,拍摄地点是不是跟《除暴》是同一个地方?
环境和质感倒是真不错。
片尾曲居然又是《一场游戏一场梦》,当然确实是很贴切的。
上一次听这个还是《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也是张颂文演的。
好几年过去,做了很多梦呢。
第八个嫌疑人 (2023)6.02023 / 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 剧情 犯罪 / 李子俊 / 大鹏 林家栋
有剧透,未看片慎入…1.人物前戏铺垫不够,导致后面的人物动机缺乏说服力,特别是张颂文和林家栋的兄弟情(或者爱情?
)这部分,林家栋到退休那天都要抓到凶手的执念如果跟张颂文有关,那这至少需要一场俩人年轻时并肩作战的感情戏来做铺垫的。
2.大鹏被银行经理称“文爷”,在我看来,这个“爷”称呼不简单,但全片并没有把大鹏江湖那一面展现出来,片中只展现了大鹏为了公司能开工没钱也要打肿脸充胖子请员工喝酒的一面。
3. 那个请帖出现了新旧字帖,难道是那银行经理后面又去印了一批请帖故意把同犯都写上?
这点实在太绕了,虽然我知道编剧肯定有他的说法…4.打劫用的是银行的枪,大鹏清楚银行的枪一旦开了枪身份就会暴露,但依然没有做任何预案…果不其然,现场开枪了,但大鹏得知开枪后,并没有让这劫匪出国或者去其他什么更隐蔽的地方,居然还是依原计划把劫匪送到了临近的城市,劫匪也没有避风头隐藏,倒直接去了KTV唱歌喝酒,得,坐等被抓…,这…设计的太傻了5.大鹏作为头目,根本没有制定详细的打劫计划,这个城市银行刚被抢完一次,马上就顶风作案,啥计划没有,去就是生抢,这只有一种解释,就是真实案件里就这样,导演想还原真实所以没有做戏剧化处理,但,作为电影,这样真不好看。
6.林家栋胡乱翻个朋友圈就看到了大鹏,这个我百思不得其解7.孙阳这个人物很多地方都不成立,那么年轻的一个小伙子眼看着大哥开始了新的生活,自己却这么多年一直坐轮椅活在罪责之中,这未免有点太单薄,如果人性的复杂面能展现出来,这个人物会更立体,编剧不要告诉我,身份证就一张…8.片名《第八个嫌疑人》,片尾点题就靠大鹏的一句可能有第八个嫌疑人,但林家栋从始至终就没有把你当成第八个嫌疑人啊,因为你一直都是头号…总之,这片子四不像,叙事既不像韩国片也不像港片,除了大鹏表演有些许看头外,其余确实清汤寡水…想在院线搏个好票房,难!
★★☆ 一頭一尾兩場戲,比其他百餘場戲加起來都好,不由得心被揪一下的宿命感,然而電影的好壞不只是兩場戲而已。拋開故事的時間跨度,敘事結構和角色功能,都讓我不自覺地想起了《除暴》,當然,對比之下,冷感取代狠勁,沒那麼類型化,沒那麼流水線,卻也有種故做深沈的刻意感,每一個慢鏡頭都有讓我眉頭一皺的油感,多場戲、多個角色都來得突然,只有後文沒有前情。大鵬確實有不小突破,不遺餘力地增肥、減重、扮醜,雖然時不時會有幾句台詞帶點東北味,不過粵語口音卻說得頗正,幾場情緒爆發戲交足了感染力,只是表演並沒有到脫胎換骨,沒辦法讓人忘記他是大鵬。
能把犯罪题材拍得这么平庸真是不容易
前面学了那么多杜琪峰(砸石头,枪火团队首次见面,蠢贼做小案接悍匪做大案,劫车场面调度甚至水上船家的场景),仍然救不了整部电影。主题混乱(是悬疑解密,警匪对飙还是重点刻画乱世枭雄),节奏稀碎(一个商业类型片叙事完全不抓人),最后“第八个嫌疑人”合着就是脑筋急转弯呗?真的浪费这么多好演员(林家栋看张颂文的眼神就是个深柜)…最后拉踩一下,这种“内地题材的香港警匪片”,都远远不如过几年前的《除暴》
【2】实在是清汤寡水,甚至还不如《除暴》。犯罪和侦探的部分都做得很勉强,后期转向人物写作,但这里面有任何人物是值得琢磨的吗?强度上不去就开始强行让大鹏堆砌表演了,以及最后放这歌的意图又是?好好好你这样拍是吧。
大鹏是演的不错,可是电影太流水账了,小学生作文嘛。二十年前有人抢银行,后来逃走隐姓埋名。二十年后,被警察发现抓起来了。全片就演了这么几句话,一点儿额外的东西也没有。悬疑呢?破案呢?推理呢?故事跌宕起伏呢?要啥没啥。
比较normal的类型片,看的时候屏气凝神,看完忘得一干二净。全员演技在线,大鹏确实很出彩
拍得很好 下次不要再拍了
到底是什么人在唱衰这个片子?这故事不错啊!
影片结尾展现了陈氏兄弟没有走上歧途的另一种可能,可是世界上根本没有后悔药。
不得不说大鹏的表演太加分,当然,国产犯罪电影中少有的以复杂人性的罪犯为主角,这一点也值得点赞。
规矩、寡淡、虚张声势、武戏文拍、还对片名自带的悬疑属性视若无睹。如果不是演员质素够强大,它根本拿不到走入观众视野的号码牌。张颂文下线太早,齐溪林家栋基操不讨。关于大鹏,我想说这份金爵奖来得太迟了,早在《第十一回》胡昆汀,《大赢家》严谨,《受益人》吴海,《无名》唐部长,他就有资格接收来自正统学院派的最高褒奖了。但愿这部多出来的匠气与缺失掉的松弛感不会成为他进步征途上的囹圄和枷锁。能将一个行将踏错的犯罪分子的浮沉二十载拍成这个鬼样子,导演和编剧真的要各打五十大板。5.9/10
大鹏这次的表演真的有颠覆我对他的认知,因为我认为陈信文就是一个很“沉重”的角色,跟他以往的表演风格差别蛮多的,不得不说大鹏对陈信文这个角色理解得很到位了,表演细腻也很有层次感,无论是从身材、外貌、眼神到状态上都在跟陈信文这个角色融为一体了,让作为观众的我看得很入戏。
感觉还不错,就是张颂文下线好快。
如果好好剪,就是大陆版的树大招风。不奢求,依然很喜欢。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大鹏演技很不错,张颂文的粤语加了不少分,剧本太平淡了,可能是对于这部电影的期待过高,有待改进
第八个嫌疑人在哪?故弄玄虚的名字和平淡无奇的剧情,怎么对得起鼻涕流了一地的大鹏?
犯罪片而非悬疑片。表演胜于剧情。上影节影帝实至名归。贪欲四起时长袖善舞,连摘下眼镜擦鼻梁的动作都活像个老总;四处逃亡时秃鹫觅食,替代他的名字也告诉他是个好人;婚庆大喜时念及乡音,对着熟悉的声音重重磕下忏悔的头颅。一切罪孽,皆由贪嗔痴。这样算是没丢清源人的脸吗?那座大桥,终归还是建好了。
着力塑造大鹏这个角色,多流于外向化的表现,连心理层面,这二十年的煎熬与动机都省略了,可谓是剧作上的偷懒,因此连带案件侦破与身边人的感情脉络,无暇顾及,也就可想而知。很多工具人的角色,但着力突出大鹏的这个点,他的表演倒是立住了,不会令人失望,对于整部戏和尝试融入内地叙事体系的林家栋而言,有些可惜。
及格吧。如很多评论所讲,演员演技在线,而本子非常一般,故事老套,没有多少新意与惊奇,有完成度,中规中矩。悬疑元素没有,没有任何疑惑,悬念。
全员演技在线,大鹏老师真的绝了,眼神处理的很好很喜欢这部电影的镜头,暗巷里打在警官身上唯一的光,绚烂的烟花对比两个悔恨的人,最后的车驶向无尽的黑暗的隧道,这些镜头都别有韵味。你若选择坠入黑暗,那将是无底的堕落。别妄想逃避犯下的错,因为光存在的意义,就是照亮每一个黑暗的角落。(片尾曲梦回风中有朵雨做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