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幸去观摩了高晓松老师的作品“尽管同龄”但我还是尊称一下老师,毕竟人家是也导了部电影嘛!
昨天寡人(因为没有女朋友,所以自称寡人)自己孤零零的去电影院看了场电影 本着有啥看啥的态度去的 ,选来选去 决定看大武生,事先真不知道是高晓松拍的。
首先夸夸电影:洪老师的打斗真的不错,不是徒有虚名。
彩就在失匾和夺匾上。
这两段 真的很不错然后再说说缺点。
我看老半天 没看明白高老师 的真正寓意在哪里。
既然起名叫大武生,那么就应该给这个大气的名字配上同样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故事,比如十月围城就是围绕着那个伟人和他身后的那场革命的故事。
首先对于一个唱戏的武生,最重要的是什么,首先是艺术,对于本片的下本部两位主人公只是围绕这报仇和挣钱之后的挥霍,以及一场不可理喻的滥情。
完全没有想过给祖先留下的东西发扬光大。
第二孟二奎的家人死于什么?
死于革命啊?
可是他后来所谓的报仇跟革命一点关系也没有啊,而且连一个侍女的私生子都不放过,这个私生子有什么过错 值得你去杀?
且不论这是不是大S的一个计谋。
而且还是他一小长大的同门师兄?
别说他不是,他就真是那个私生子和他当时的家庭因为参加革命而满门抄斩有什么关系 值得去比武逼命?
先不说这个故事离题甚远,配不上这个名字,就是前后的衔接也非常不当,难道师父忍辱负重把两个徒弟教出来 就是为了他们去腐化堕落吗?
本人和高老师 无仇,也谈不上喜欢 ,但对他的言行还是很佩服的,但艺术毕竟是艺术,不容的本分的侮辱。
坐下来的时候,泉说她是来看京剧bug的,我说我觉得这戏的人设有点儿模仿《报仇》。
anyway,我俩都算是有“正面”期待的吧。
然而。。。。。
太洗具了。
最后十来分钟全场充满笑声,我都笑得肚子痛了,还有人在鼓掌呢,哈哈哈。
此片也算是“雷神”之作吧。
完全抓不到编剧的逻辑,你以为这就够雷的了,但是还有更大的雷在后边,一雷猛过一雷。
看了不一会儿,我就听出给吴尊配音的是黄磊。
对黄老师的声音太熟悉了,看过他太多戏。
知道他和高晓松关系好,所以才来这么帮忙跨刀的吧。
整个扯片里荡漾着他那文艺腔的嗓音,像是随时都要念一首“再别康桥”,有种微妙的喜感。
配乐乱得一塌糊涂,完全不搭调。
造型师很穿越,男演员都顶着个韩式发型挡住半张脸,便服款式也都正当流行,尤其是,有男女混穿的嫌疑,且不是中性款,都是女性款。
洪金宝的武指本来不错,奈何几个主角都不具备功底,腿都踢不直,乱扭乱摆的。
所以好看的打斗就是开头元彪VS于荣光那一场。
从影厅出来,我不禁对张彻怀有了更高的敬意,大师啊。
至于《后生》与《大武生》相比较,显然龙导在表达兄弟情义上水平更高,而高导在选择女演员上水平更高,这部戏凸显了大S的演技和演员素养。
这次的观影体验真是前所未有的出乎意料啊+_+
首先找的演员太业余,唱歌的、变魔术的、做美容的。
唯一的老戏骨于荣光很早就挂掉了。
这个BOSS也太弱了吧可惜!!
吴尊和韩庚基情四射,从小在一个床上睡觉,师弟什么事情都听他师哥的,本以为会一直没好下去,谁想到杀出来个大S,吴尊又勾搭了一个徐若瑄,于是剧本变成这样,韩庚喜欢吴尊但是吴尊勾搭个少妇不吊他,韩庚喜欢大S,大S喜欢吴尊,刘谦演的2B警察也喜欢大S,于是刘谦吃吴尊的醋,韩庚也吃吴尊的醋。
电影到了半截吴尊勾搭的少妇挂了,吴尊也发现自己喜欢韩庚,但是韩庚还是喜欢大S,也是那个2B警察又开始吃韩庚的醋,最后把这对苦命的兄弟俩个拆散。
到了结尾吴尊和韩庚意识到自己一直深爱着对方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一直在努力找这个电影的亮点,最后发现什么点都没有,配乐平淡,剧本糟糕,到结尾也没给观众带来一首给力的歌曲。
中国不缺好导演,缺的是好编剧!
电影其实不错,看的时候还是很Happy的,尤其是看到帅哥的时候……不过也许是我要求得太多,总之以我这个铁杆但是不算太铁杆的影迷的角度去看,这部电影的“瑕疵”实在很多很多很多很多,而它的亮点却堪堪找到“演员美型”、“广泛满足花痴与F女需求”和“刘谦哥哥真的很坏啊穿得好潮啊”这三点。
其实电影完全达到了我的预期,毕竟两个男主都不怎么演电影,尤其是韩庚,(话说吴尊在《锦衣卫》里面的角色很让人喜欢呢)但是这不能阻挡我想要吐一吐内心的不满或者说内心的遗憾的冲动。
1.首先,一些细小的trick太明显了,比如,我们知道韩庚小盆友很会跳舞吧,所以在两兄弟群殴众人的场景中,我们看到韩庚小盆友非常柔韧地秀了一段,而切换到吴尊小盆友的时候,大多数的镜头都是简单地戳和砍。
本来这也是应该的,因为要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但如果连我都看出来了,那么就是掩盖修饰得不够好,很影响我看它的心情啊,以至于完全不觉得有什么好看的打斗场面……(虽然作为一部没有高潮,而且要用唱戏地步伐打架的电影,还是两个奶油小生在打,要想打得很精彩很有魄力确实很有困难)2.然后,两个孩纸的演技实在是需要进一步磨练啊,特别是去踢馆的那一幕,和老戏骨的演技一比,哪怕是和大S的演技比,都有种两个主角很游离的违和感。
好吧,这个是无法瞬间改变的因素,老戏骨也是慢慢磨出来的,不能怪谁,人家是帅哥,就更不能怪了。
到了后面感觉就好了很多,可能是性格什么的也慢慢出来了吧,但总还是觉得可以再反复锤炼。
其实身为一个很业余的观看爱好者,实在不知道什么叫所谓的演技,不过总觉得演的人没有传达出一种应该传达的效果,就会觉得影片中人物的性格很游离。
3.说到性格游离,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一龙那个角色的性格。
这个角色到底是什么性格啊?
虽然总体上能看出一些轮廓,但都没有个谱儿。
总觉得,像个暴发户吧,又不像;很村儿吧,也不是;很义气吧,是有那么一点,但跟他偷情那个女的瞬间就被他抛弃了,真是兄弟是手足,女人连衣服都不是啊;喜欢女人吗?
还真不知道……我就觉得吴尊那个角色比韩庚那个角色难演多了,不知道是剧本问题还是什么,总觉得一龙这个角色除了长得帅、比较大气、比较聪明、后来很有钱以外,就找不到什么特别有魅力的地方了。
你要说这个人是个有很多缺陷的人吧,那样也好,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嘛,但那种缺陷又不明显。
卢局长去后台那次,他到底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情去敬酒的呢?
实在不能从他的表情中窥探出啊。
但他又不是个藏得很深的人,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也就二奎被怀疑杀人他排戏的那一出很有些看头。
一龙原本是个孤儿,那就应该演出孤儿的气质,吴尊这个帅锅,就是阔少爷气场太浓了……再说二奎这个角色,性格挺分明的,就是一遇到美女感觉就要“爆棚”,让人有点跌破眼镜。
我是觉得韩庚的演出超越了我的想象,在这之前我也不是他的粉丝,不过看完以后一直在说:“越发觉得韩庚好不错啊。
”4.再说下一个问题,兄弟情深,这里忽略一切让人浮想联翩的因素,单说兄弟情深。
两人小时候就没有一起玩过,一起聊天那一次还行,就是没什么特色;两人大了吧,也就聊过一次,聊完了二奎就去北京杀人了。
演技上就已经无法表现出兄弟情深了,剧情上还没有细节暗示。
几乎所有的相关细节都是口头上说的,细微的动作上真心看不很出来。
最后弟弟打哥哥那一场,原本是应该来个集中体现的,但莫名其妙打了两下就瘸了一个,两人都一脸深沉,但深沉得很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5.最后说下我们公认的这个电影最神奇的地方——没有高潮,真心没有高潮。
哪一出戏比另一出更长?
高潮到底是弟弟打哥哥呢?
弟弟打美女呢?
美女杀坏警察呢?
还是最后兄弟相见呢?
时间上分不出个主次,深度上也没看出个主次,所以拍成电视剧兴许会很好。
其实吧,我觉得吧,有那么多问题的原因,其中一点就是,拍的时候抱着一种“反正我抱着两个帅哥,反正他们有的是粉丝,反正也没有人相信他们可以演得很好,反正再烂粉丝的数量也不少,再说有那么多名角也肯定不会很难看,所以我们就不要要求太高了嘛”的心理。
不知道我的看法是不是对的,或许多少有些冤枉,但我觉得我是拍电影的人,我肯定会有这种心理。
比如说啊,让我拍《变4》,我肯定想,反正画面那么强大,反正变形那么多粉丝,我们就不用考虑“男女主角的感情怎么那么干瘪,男主角怎么那样都死不了”之类的无聊事情了。
你看啊,虽然演员演技的问题是无法短时间内改善的,但总可以编排一下,让缺陷不要那么露骨嘛。
(其实这个还是很难的,我的要求太高了,我们可以看看《风声》和《十面埋伏》,这两部电影我都很喜欢,看了就知道演技的事情还真不好掩饰)再说了,好歹也设计一个高潮出来啊,我知道高潮涉及到人物的集合,情结的高度紧张和情绪的最终爆发,是很难拍很难演,但不能这么莫名其妙就没了啊。
而且,居然连最大的那个BOSS都像个跑龙套的一样死了,虽然他确实算是友情演出,但这也太狗血了吧。
人家一个警察局长,一个唱戏的女人随随便便就把他杀了,杀人犯还能悠闲地走出警察局,我只能说这么安排绝对是为了讽刺,绝对不是为了省事。
细节上完全缺乏斟酌,连一句有创意又让人无限回味能够体现人物的性格或者心理或者情感或者挣扎的话都没有,师傅说的那几句是老生常谈,坏人说的话一听就是坏的,美女说的话一听就是美女说的,主角说的话在村夫和阔少间游走,连整部电影最后一句话都早在预料之中……感觉所有的设定和安排都被带过了,谜题被揭开的时候没有那种“哦!
居然这样!
这个坏人!
”这样的感觉,只有“这样啊……管它哪样呢”这样的“淡定”,或者是“我就知道这样,真是没有新意”的不爽。
因为剧情和细节上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起伏和吸引力让人投入到电影中去,去感受电影中的感受,去被未解之谜吸引,去想要了解真相。
而且电影本身也没有想要强调真相的那种设定。
总之让人看得万般地没有激情。
里面的每一场打斗的结果,包括它们是如何走向那个结果的,都几乎在我的预料之总,实在是让人觉得无奈。
只想说,我要的细节呢,我要的创新呢,我要的深度呢?!
还好,还有我要的帅哥。
可以吐槽的点真实无限多,我都不想码了。
细节啊,细节决定成败啊,态度决定一切啊。
从这部电影里,完全看不出有任何一点“精益求精”的努力,除了人物的服装。
想想Fighting Club里面那五帧的设计,想想大卫芬奇这个拍广告出身的人对每一个画面的要求,(因为这是我的最爱,所以我只能拿这个离得很遥远的东西做对比)总觉得拍这部电影的人拍到最后都不耐烦了,只想快点完结了事,真的觉得“怎么能这么浪费挥霍帅哥呢?
浪费原石就是浪费生命啊!
”多的槽不吐了,吐这些混乱的槽,也是因为真的很遗憾,我觉得这部电影原本可以很好看的。
那个年代的上海滩是很有魅力的,能够把主角们的靓丽形象的靓丽程度充分展示出来,服装上也能有创新和亮点,这一点电影确实做到了,但我觉得人设的缺陷让它没有做到我期待的程度。
然后是关于唱戏这一设定和武打的结合,其实很有新意啊有木有。
说到唱戏,那自然是可以演得很精彩很精彩的,想想陈凯歌那两部,《梅兰芳》开场十三燕那一场看得我热血澎湃啊!
而到了这里,唱戏成了一种单纯的载体,它除了唤醒我们脑中关于京剧的启发式以外,就没有别的作用了,丝毫没有增加其魅力,也没有因为它的魅力为电影增加一些独特韵味,如果有,也只是因为我们看到京剧就已经产生了它很有韵味这一感觉,那种感觉不是电影拍出来的,是电影唤醒的。
电影原本可以高潮迭起,原本可以悬念重重,原本可以错综复杂,原本可以很有深度,但是到了最后,成了一部“点还没到就止”了的流水账,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一般情况下我看电影都不吐槽,都是给好评的。
连最近被骂的《赛2》我都称好。
只是因为对《大武生》的期待,还因为看的过程中这部电影完全没有把我的思维套进去以至于我一直在琢磨这部戏是怎么拍成这样的,所以才有这么多歪槽要吐。
都是一些个人看法,业余言论,仅以之作发泄之用。
PS:电影本身还是可以一看的,毕竟还是能得到一些与其他电影不一样的体会。
重口味伦理咖爱情动作片——《大武生》测评报告http://site.douban.com/124068/room/885013/悍客罗引言:一开场你会以为这是一部《霸王别姬》,因为有戏有仇有恩怨,还有一对难分难舍的师兄弟。
随着女主角的出现,电影又成了一环套一环的《王子复仇记》,大S俨然才是剧情中操控一切的幕后黑手。
但到最后你才发现,这其实是一部民国版《咖喱辣椒》,一切师傅、仇人、女人都是浮云,兄弟情深才是王道——故事的最后,王子和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
一、属于高晓松的元素片中汇聚了师徒伦理恋,武生花旦“苟且”,警察戏子勾搭,师长姨太太与小白脸车震——正在你以为导演是在讽刺“贵圈真乱”的时候,女主角一句“什么奸不奸的,都是情而已”化解了这一切。
好吧,导演很看得开。
韩庚门后偷窥大S洗澡,通过纹身发现她与师傅有奸情,怒火中烧之下,上演了一出《卧虎藏龙》似的追逐战。
两人打得难分难舍之际,女主角突然一个感动,抱住男主角,两人不禁流下动情的泪水。
紧接着就是大特写与面部表情表演赛般的激情戏,大S延续着《爱的发声练习》中惯用的享受表情,韩庚同学则流下了悔恨的泪水(最后一幕,当他回忆往事时,也是把头侧向一边,默默流下悔恨的泪水)。
整个电影中充斥着面部特写,我知道这是导演用心良苦,为了满足慕名而来的狂热粉丝,为了考验演员的表演功底,为了证明化妆道具尽心尽责完美无瑕疵,为了给大银幕前的你我以视觉冲击。
于是,银幕上时不时的都是满满一张脸,各式各样轮廓不同表情各异的脸。
不得不提的还有配乐,走戏步的时候,伴着锣鼓点的是隐约而起的摇滚乐,动作场面则会加进电子乐,画面空旷时会有飘然而至的轻音乐——好吧,我承认导演是音乐人了。
二、关于三个明星的表演方式吴尊饰演的角色,一开始是趾高气扬目中无人型,在得意忘形后失魂落魄,黯然离去——直到最后剧情需要,他和好师弟再次重聚,冰释前嫌一笑泯恩仇,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我唱戏来你走台,好不快活。
以偶像剧套路坚持到底的表演,前半段是基本过关的——因为相对来说,另一个男主角在整个影片的前半段,几乎是隐身的。
韩庚的角色在小时候出场,给人的印象是眼前一亮,那个大圆脸的小胖子,眼神凶狠,唱腔花哨。
成年之后则换了一副模样,温吞怯懦,假装低调,一副甘居人下的老实人样子。
直到吴尊耍酷耍到无力维持,韩庚复仇的剧情被提上日程。
于是,一段飞枪大盗的情节,给他的戏份加了筹码。
只是后来的几场恶战,作为“师弟”的二奎,显然还是不够段位。
在大S面前是小男人,在刘谦面前是陪笑脸的戏子,甚至最后在大师兄面前,根据角色设定,也是贤内助似的好师弟。
大S在这部电影中,延续了《剑雨》中的表演模式。
总结出来就是六个疑问句:你是谁?
你要干什么?
怎么会这样?
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她的师傅被人逼死,她不知道仇人从哪里来,为什么这么做?
忍辱负重跟了仇人之后,利用暗恋自己的警察局长下套,一步步除掉两个涉世不深的仇人,却又与他们俩发生斩不断理还乱的纠葛,怎么会这样?
最后准备尽释前嫌跟仇人(即此时的爱人)在一起的时候,却发现他被自己的同谋者害死了(当然最后又被抢救过来了)——大S疑惑的眼神望着苍天,仿佛在悲催的咆哮:为什么?
为什么?
这一切都是为什么?
三、《大武生》的野心首先从故事上说,以戏曲传奇为底色,瞄准猎奇式观众,有戏曲情结的观众,及热爱京剧细节的观众——片中无数京剧小知识倒算是专业水准;爱恨情仇的戏码,加上动作、爱情、暴力、情色,各种标签俱全,方便宣传时对症下药;剧情大反转,阴谋套阴谋,每当你觉得“这次该结束了吧”的时候,画面一黑,下一段故事就会继续展开。
其次是演员选用,吴尊负责东南亚市场,兼顾大陆女中学生;韩庚负责韩粉、湖南卫视收视群以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妈妈团;大S负责中年男人市场,以及协助媒体制造炒作话题;伊能静与刘谦的客串,更像是综艺晚会的走台,露个笑脸说几句暖场话,顺便照顾下台湾市场;元彪及于荣光负责压住阵脚,不至于让开场的武戏成为笑柄。
幕后阵容,则是音乐人高晓松导演,加洪金宝武术指导,加邹静之编剧——对,就是《康熙微服私访记》和《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编剧。
同样是洪金宝的动作导演,开场一段戏台武生较量,就有些《叶问2》中桌面大战的影子。
而剧情中反转再反转的恩怨情仇,则隐约有些屡次出访的康熙式戏说。
好吧,正如大S和刘谦在影片中的戏院说的那样:真是人生如戏啊——哦不,是戏如人生。
四、总结陈词如果这是一出正剧,你可以当作喜剧来看;如果这是一出喜剧,你可以当作恶搞剧来看;如果这是一出悲剧,也许你可以放到现实中而非戏中来看。
————————————————————————————————————更多文章,请去我的小站http://site.douban.com/124068/持续求关注中。。。
只从电影整体的角度来打分,3/5的星星,3给了后一半,2没给的是前一半。
说是好故事,不代表对电影满意。
拍电影的故事都说不明白,似乎是这些年评价好多电影时候常说的一句话。
大武生故事好么?
好。
都拍出来了么?
恐怕没有。
挑刺永远能挑出很多,但是必须承认这是个好故事。
信息量巨大的好故事,指不准拍个20集电视剧都能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大武生里面的梨园行让真的行家看肯定很扯,但这本身就是戏,不能太认真。
不如当作一个架空的世界观,有它自己的运行方式和方法,正常的时候就跟我们的世界一样,唱戏就唱戏;而一旦开始比武,就当作唱戏的开了挂好了。
这个好故事,其中一半讲出来了,一半靠观众看,还不给时间思考。
不是专家,说不出导演功力剧本张力演员功底这种话。
干哪一行就从哪一行的角度看吧,我平时的工作就是看别人的文章的,就从这说。
看文章我通常抓两点,一是focus焦点,二是logic逻辑。
大武生两条线,夺匾、家仇。
因为想表达两条线,又想同时表达,哪个都不是次要的,于是快速的切换各种场景,似乎是想赶快把前因交代清楚,把两条线都赶快埋下去,结果反而失了焦点。
飞刀大盗开始之前,就是一个个的片段:刑场、比武、学艺、下山、进城、比武、成名;信息巨大但快速飞过,前因交代了,细节却不清楚。
以写文章来说,没有details细节,导致没有代入感和真实感,观众融不进那个武生世界。
这前一半,场景切换之快说不上前无古人,但恐怕也是不遑多让了。
苏州河泛舟那段特别的无来由,估摸着是想表达二奎和木兰感情的一种感情的沟通以及一龙性格的展现。
但是这个目的在其他场景表现不了么?
频繁的场景切换和说每个场景里就两句台词的模式,让人有摸不到头脑,容易走神。
直到飞刀开始飞之后才能叫“电影”。
再说逻辑。
最不合理我最不能理解的,是核桃的故事。
二奎看到核桃就确定那是王爷儿子的象征这还勉强可以接受,但是一龙明明知道他自己丢了核桃啊!
他凭什么看到核桃不怀疑那核桃是不是他自己的?
而直接就相信世界上也有其他人有这个?
俩大武生就被这么个明知道自己丢了的核桃离间了,愚蠢之极。
写文章还有个重要的,transition过渡。
或者说indication伏笔。
大武生电影里处处有“惊喜”,大部分来源于木兰的左右逢源。
在结尾跟卢局长一起的镜头里,突然明白了木兰是这个意思,怎么前头木兰跟一龙相处的时候连个眼神的不对劲都没有。
没有过渡导致了转折的突兀。
最后必须说下演员、角色与配音。
一龙这角色没什么“戏”,不清楚这角色戏中如此高地位的原因,他还不如卢局长有戏。
对剧情没有什么推动力,反而一龙的戏份存在也使得本就两条线的焦点更加分散。
配音其实很好,但是有好几句听旁边人都窃笑。
观察了下角色和配音,感觉口型跟发音方法的感觉不可能匹配配音出来的那个声音,导致违和感强烈,配音的人配的时候真得考虑下这个问题。
即使不是专业学过发声什么的,但是人正常说话什么口型感觉能发出什么音,是每个说话的人都能自行体会的。
很可惜吴尊必须得用配音。
一开场没能直接入戏的另一大因素不得不说是元彪的声音……“匾归你了”那句实在是容易听成饼归你了。
他那口音也导致了明明是北派却偏偏南方口音的逻辑问题。
刘谦确实不是演员,他每次的出场成了我看的这个场里面唯几次引发大面积笑点的地方。
高晓松不知开始找胡军是演什么角色。
如果卢局长有个那样的演员,会非常不同。
韩庚、大S以及其他角色包括北京的探长和岳江天班子那些个小配角都演的不错。
至于说爆笑腐剧……至少我看的这半满的场子没爆笑,除了爆米花声音也没什么说话的。
大概爆笑什么的有时候也是跟着别人来吧。
腐的问题,这不一向是你腐它就腐么。
总结下:一个好故事,半部电影,些许跳跃的片段合集。
但凭这巨大信息量,110分钟(带6分钟广告,影城说的)说明白了也算不容易吧。
有个电影,你看过没?
矮油,说说看,啥题材的?
关于唱戏的,有两师兄弟……嗯哪,《霸王别姬》呐,经典啊,回想起哥哥那身段,啧啧。
……呃,不是这部啦,其实还有个女的花旦……《刀马旦》呀,嗯嗯,林青霞钟楚红叶倩文美女养眼呐。
……呃,不是这部,里面美女也有大S啊,魅力好大哦,跟大多数角色都有暧昧……哇塞,《剑雨》啊,大家为了一付骨头死去活来不知道为什么。
……不是这个啊,是讲为了争唱戏谁第一惹出来的……《梅兰芳》!
陈凯歌的作品哦。
……不是这个!
是高晓松导的……哦,高晓松不是进去了么,他这电影叫啥名字啊?
……《大……哎呀,我有事先走了,回见!
……武生》……
这不是电影,这是偶像剧。
元彪和于荣光还是给影片增色不少,做派很到位,给人印象很深,毕竟人家是演技派的。
韩庚和吴尊也演得中规中矩,属于本色演出。
但是,狗血的剧情连接和不知所云的铺叙,把这好故事弄得支离破碎。
下面是几处雷人硬伤:1.劫法场不是戴上帽子蒙上脸就能给劫了的,多少给点陈述吧。
2.摄政王那么大的人物,杀人家300口都不眨眼,你说抢匾就抢匾?
耍无赖啊,皇帝赐的匾啊,黄马褂什么的都没写上名字吧,怎么不一起抢了去?
3.武生,应该是俊俏的一张脸,元彪的脸明显发福了。
4.元彪一把火自尽了,住得地方怎么看怎么像深山武林门派总坛。
5.镜头一转,俩徒弟,雪山飞狐。。。
6.武生比武,于荣光非要舍弃老本行武生,来了一个花脸项羽,武生VS花脸?
还是要映衬一下霸王自刎?
7.警察局长刘谦老师,太年轻了,怎么能镇住场子呢?
富二代官二代都不靠谱啊,怎么也找个中年大叔才能镇住上海滩的租界吧?
8.伊能静,你演些什么呢?
一下子就把自己搞死了。
9.刘谦老师,你从车上变出一串核桃是魔术手法吧?
10.七王爷真喜感,主持人啊。
11.摄政王的七儿子就叫七王爷?
这怎么排辈的?
12.兄弟大战后一龙是站着挪着步子出去的,这就重伤致残了?
看看人家鬼脚七,被马踩伤后爬出去,那才叫重伤致残。
13.刘谦局长,你有什么指证罪犯的证据,亮出来啊,还没在电话里亮出来,挂了!
14.一龙瘸了,二奎哑了,兄弟在医院相见了,原以为这二人要相依为命,正担心这二人怎么生活,画面一转,两个有钱的残疾人。。。
唉,这不是电影,这是偶像剧。
首先必须要说的是,《大武生》是一个好故事,可以想象当初剧本大纲所呈现出来的惊艳风貌。
二是除了题材好,故事切入角度也非常好,每部分角色都表现出一股和时代相契合的精气神来,无论是师徒情、兄弟情还是爱情⋯⋯好吧,要说“但是”了——但是,高晓松老师即便初执大片导筒,也依然保持了不拘一格的个性,他选择了最稳妥的方式处理这人与人之间的微妙感情:稀里糊涂。
大致表述一下整部影片“稀里糊涂”的基调。
影片开头气场极强,孩子临刑前的一系列举动颇有《霸王别姬》风范,然后,孩子就进梨园学徒了,怎么逃离刑场的?
没看到交代;接着有同行来比武抢上级官老爷赠师父的匾,借口是“匾上也没写你的名字”,言下之意就是谁抢算谁的,拜托,这是匾啊——见过流氓的,没见过这么白痴的流氓(矛盾在于这个“恶人”在最后表现出非常令人尊敬的气节);再接下来,按规矩退出江湖的师父带师兄两去深山进修,若干年苦练出徒后师父告诉两人下山后要切记教诲“不能去找仇人复仇不能和同行女人苟且兄弟两人要永远在一起⋯⋯(大意)”随后点火自尽,兄弟俩泪流满面一个头磕在地上转身进城就找仇家PK去了⋯⋯ 片中真正的感情戏围绕着吴尊、韩庚和大S这三位明星产生——大S是仇家的女徒弟也算是遗孀,两个臭小子接下仇家产业后女人也跟着留下了,然后韩庚扮演的二奎稀里糊涂地就爱上大S扮演的木兰了,而木兰对二奎一直也是令人难以琢磨的稀里糊涂感情;吴尊饰演的大师兄开始貌似和木兰有点稀里糊涂的感情,但忽然半路不明不白地杀出个伊能静扮演的首长夫人和他稀里糊涂地搞在一起然后又稀里糊涂地把自己搞死了;接着二奎决定进京报家仇,归后危机之际木兰舍命相救,稀里糊涂中二奎忽然因为一起偷窥事件两人大打出手,这场先搏杀后亲热汁液淋漓的戏份道出了以往的无数稀里糊涂,同时也制造出更多稀里糊涂的感情,直接导致几乎感情破裂的师兄二人最终又产生稀里糊涂的感情,“大武生”险些变成“大腐生”⋯⋯ 期待《大武生》的影迷基本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冲着高晓松去的,从首映式当晚红地毯的京城众明星就能证明,郭德纲徐静蕾郑钧以及便衣潜入的王菲等,他们的年龄层可以代表一批观众;而另一部分,也是绝大部分的观众,很显然就是在红毯边上望着片中主角尖叫的粉丝们,他们大都较年轻,摆明了就是冲着帅哥美女来的。
面对这样的矛盾景象,高晓松选择了让所有高明的方式:我让你们笑。
上述的那些“稀里糊涂”加在一起,直接作用就是导致整个观影过程中观众们欢笑不断,年龄大点儿的在笑,年龄小点儿的也在笑,高晓松似乎真的拍了一部让大家心满意足的娱乐大片。
但话又说回来,这些“稀里糊涂”,这些笑声,到底是不是一贯以品味讲究著称的高晓松老师的本意?
这一点我们很难确定。
不过我们倒是可以联想一下这部电影的编剧是邹静之先生,以邹先生以往的作品风范及其对民国时代的了解,如今的《大武生》应该不是他所想呈现的风貌。
最后不能忘了对片中四位明星的表现做一句评价,这样说吧:在吴尊、韩庚和刘谦面前,大S演技好得就像一位伟大的表演艺术家。
看电影前看到很多人的评价但我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把所有的都忘了只跟着情节走故事节奏很快也很扣人心弦每一步都在情理之中却在意料之外不论是他们的兄弟情义,与木兰的感情以及两位师父,对武生职业的终身信仰都让我深深感动几场武戏也都打得非常让人热血放在这几位偶像明星的身上但绝不是花拳绣腿看完又来看影评好好的纯洁友情怎么也是基情完全搞不懂腐女的三观是怎样的的又回想影片中大家提起的笑点在上海比武时岳江天的靴子被夺下他一瘸一拐的走眼神中都是愤恨我想 作为武生 一个把武生当终生事业的人当对方一点点毁掉自己在戏台的装扮 公之于众他的心中是羞辱的虽然之前的戏份中 我把他看成反面角色但他不服输不低头的精神那一刻还是震撼了我从角色方面人物的角色也都很丰富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所以很多时候人是矛盾的有爱有恨对自己对别人 都是这样
高晓松这破片就好像小孩子过家家,还踢馆夺匾,又不是精武门。情节上各种胡编乱造,人物性格扁平,性格转变和人物动机充斥着各种创作者的想当然。一向装文化人的导演披着京戏的外衣连点传统的渣渣都没弄出来,整个故事各种糊弄。叫什么大武生嘛,叫胡闹多好。演员不说了,岁月长,衣衫薄吧,呵呵。
一切旨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作品都应该是值得赞颂的,无论拍的好坏。韩庚和刘谦如此第一次在大荧幕上的表现,实在是令人惊喜。影片的视听效果是亮点。人生如戏,我们都在别人的戏里,留着自己的泪,流水般的舞台,没人离开,没人回来。
我的妈呀!女人太可怕了!!!
还可以
那也不能死了霸王就跟韓信呐。大S演的角色辛苦又要為愛報仇又憎恨所愛又與所愛結仇。離間倆同門師兄弟。尊怎麽就經不住糖衣炮彈哩。庚覅和花旦苟且。警察就是阿飛。高曉松拍完電影就蹲監獄了。舊時代大上海梨園行。
至少表现京剧和旧江湖的风气上是认真的。
我没品味了……觉得还可以
这片子看前半段以为就韩庚是有条理的,结果复仇那段把我看得一愣一愣。没有师兄当年就他,他都死了好吧,还报什么仇。韩庚和吴尊,我总觉得这2人的暧昧兄弟情是导演故意的,这其实蛮下三滥的。这结局,怎么都好啊,哑了一刚!我是冲着大S看的,不喜欢她京剧扮相,民国扮相是好看的。韩庚+,伊能静-。
好基啊好台剧啊
国产剧现在也普遍卖腐是不是 - -
本年度最欢乐电影 神作。
剧本不错,真的应该提倡中国电影要多拍这种类型的电影
没有那些影评人说的那么差,虽然不是粉丝,但是觉得这部片子还是可以的,木有大毛病
不清楚多少年后这些粉丝会不会自嘲自己的无知...
能从一部电影里面让观众看出内心的笑声,大武生你做到了。。
被拍成喜剧了.......2011.10.6 with Emma Lindsay.
看过,所以有资格评论。相对于近几年来烂片泛滥的内地电影市场来说,这算是一部中规中矩,应该可以避开烂片之名的影片了。洪金宝的武打戏仍然精彩,画面很有质感,大S的演技有很大突破,韩庚的初次触电给人惊喜,虽然在度的拿捏上稍欠火候,但看的出是块演戏的料子。
爱江山和爱美人都没有好下场,还是做基佬比较维护世界和平~
高晓松一贯的戏路,一群情感过于丰富的傻子。千万别对京剧的噱头较真儿,它是一部武打爱情片。韩庚的演技很棒。真心希望他能拿到新人奖。大S看上去很美,拍得算是拼命。二奎和木兰的感情来得太突然。女人心,海底针。最后的基情,嗯……硬伤是有,但我看完感觉怅然,是个不错的作品。
剧情我就不说太弱了吧!但是肯定是狗血吧、刘谦那个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