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女心到少妇怨,对派遣教师七海来说仿佛短得就像一夜之间。
才刚刚在网络上找到了未婚夫铁也,费力伤神地制造完一场热闹的婚礼,就在主妇生活才开始之际发现了丈夫出轨的证据。
才刚刚拜托万事屋老板安室查明原来丈夫每周密会的人竟是婆婆,就被婆婆反摆一道,被迫离婚走人。
才刚刚敞开心扉决意与闺中密友相伴相守,就发现原来对方只是带着必死的心在享受这最后的温存。
层出不穷的麻烦和防不胜防的谎言,让岩井俊二的新片《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显出暌违多年之后的“成熟”,少了纯爱的浪漫,多了现实的苦恼。
在接受采访时岩井俊二反复提到了311大地震,社会事件、社会现象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成了其当下最关注的。
七海与铁也彬彬有礼的网络爱情就像第一次见面那样乏善可陈,茫茫人海中的相遇不再是《花与爱丽丝》中少女的惊喜与迷恋,只是一场事先约好的面试,看看彼此能否扮演成对方需要的样子。
七海在网络上的畅所欲言与生活中的谨言慎行、有口难辩展示了当代都市生活的典型生存困境——距离越远越值得信赖,距离越近越不可靠。
同样结识于网络,七海与丈夫铁也之间的婚姻脆弱到一戳就破,但却对陌生人安室给予了完全的信赖。
现实中几乎没有朋友的七海,迷路时第一反应竟是将惊慌与无助发布到社交网络。
这种寓言式的对比不禁让人想起与《新娘》的网络依赖恰恰相反的《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企图用姣爷和大牛的坎坷情路证明所有来自身边的不经等待就唾手可得的爱情都不过是在享受彼此的交换价值,是一种不值得信任的交易关系,唯有遥远的想象中的爱情才能打破潜在的资本关系,为此不惜借助《查令十字街84号》的老故事来复制一对摩登都市中刻意回避社交媒介的古老笔友。
而无论是依赖还是回避,都不过是对都市生活中距离法则的强调。
告别了铁也之后七海遇到了爽朗的真白,并开心地接受了一份与真白一起照料豪宅的女仆工作。
直到真白发病才猛然发现原来雇佣自己的人就是她,而她的真实身份竟是感染HIV的AV女优。
被生活逼到角落里的两个女孩相拥而泣,如果对人生伴侣最大的期待就是相伴相守,那么我们不就已经拥有彼此了吗?
于是七海迎来了人生的第二场“婚礼”,没有宾客没有仪式甚至也没有目的,不过是偶然路过婚纱店才决定买下来的这一刻。
在熟悉的岩井俊二式的音乐、柔光与慢镜头中,两个绝美新娘享受了一生中最美最自在的时刻,假扮的婚礼上有所有真实的浪漫。
因此,与其说两人“嫁”给了彼此,不如说是成全了自己心里的完美新娘,就像《绅士爱美人》中各成眷属的多萝西和萝莉莱在婚礼上手捧鲜花的会心一笑——此时此刻只有我才懂得你的喜悦,因为只有我始终与你同在。
于是原本怨恨生活要拖人陪死的真白终于释怀了,留下七海,欣然独自赴死。
就这样,围绕两次婚礼电影被分割成完全独立的两个故事,但前一段真婚姻的生活剧与后一段假婚礼的浪漫想象看起来多少有些不搭,尤其是在179分钟的导演剪辑版里,如同看了两部电影。
唯一贯穿始终的人物除了单纯到幼稚的七海,便是能言善变的安室。
在导演看来,七海与安室这一对对比强烈的人物设置要展示的正是生活予人的成长,经历了铁也和真白的七海微笑着开始了新生活,安室在七海的感染之下也生发出真正的关怀与友谊。
也就是说,擅长纯爱故事的岩井俊二这一次竟然拍了一个与爱无关的成长故事,正如他在西雅图国际电影节映后交流中的回答,如果A Bride for Rip Van Winkle难以理解,那么记住这是一个Lucky Girl的故事就好了。
然而单纯幼稚到让人心生恻隐的幸运很难说就是真的幸运,以教师为主业的七海完全不适合这个职业,只能勉强做做家教,人生中的每一次“成长”都是被迫出走,在辗转中等待下一次转机。
温情的岩井俊二显然不会将七海的故事讲成《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那样的死后正名,甚至在结尾还给了七海一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一笔故人留下的钱,和拥抱生活的迷人笑容,但七海的被动成长与松子的死后追认却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松子糟糕的一生来说是,生前何须计较,死后自当平反;对七海来说则是,欺骗何须在意,结局自会美好。
但这种事后的美好恐怕又是值得怀疑的,因为人生从来不是一场不言自明的释怀,幸福也从来不是对苦难中耐心等待的嘉奖。
应该说,《新娘》展示了一个非常“不文艺”的岩井俊二,在电影中放入了密集的社会现象与话题,比如七海与铁也的网络情缘所展示的当下婚姻危机;妈宝男铁也与母亲之间的过分亲密展示出的强势母亲对儿子婚姻的绝对主宰;七海派遣教师的身份与日本少子化现象所引发的教育问题;真白作为AV女优的悲惨境遇与庞大的AV产业之间的对比;安室所经营的颇具日本特色的人际关系服务等等。
诸多议题与精心设置的反复转折弱化了对小人物内心的挖掘,对七海来说,婚姻的需求究竟是出于个体的孤独、社会的期待还是爱情的需要呢?
不得而知。
依托于虚拟网络的现实关系失败了,发端于现实交往的虚拟关系也消失了,在现实的孤独与虚拟的成长中,也许明天七海就要嫁给自己了。
(文本已发表于《北京青年报》,发表时题为《擅长纯爱的岩井俊二这次竟然与爱无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再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坐在一个诺大的电影厅院里,举目望着惊人的荧幕,瞬间感觉自己的渺小无可避免。
几米开外,被放大几十倍的人像,伴随着摄像里微微颤抖的镜头,逐渐地走进电影的述说与情感。
身体所负担的疼痛与疾病,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无助的事情。
胃里不似翻江倒海的难受,却也沉默地泛着压抑的恶心。
嘴唇像被冰块冻住了般冰凉,身子愈发消沉下去,脑海里不断闪现着各种身影,却发现除了独自承担,再无人可消解这最难熬的阵痛。
电影仍旧播放,舒缓的音乐和迎风而来的阳光,丝毫没有减轻胃里难受的程度。
可是世界呢,总是充满着幸福。
单是看着这一句话,少女心就足以泛滥地说着我爱这身边的一切,它是一张恰如其分递到你手中的纸巾,足以擦掉嘴角的污秽。
是黑暗中一声细微的询问,虽然无法分担苦楚,但突然使人有勇气面对这在影院里尴尬的局面。
相比于电影名字里的新娘,我更关注“被遗忘”这三个字眼,它大概是当下群体里最害怕的标签,它的存在就已让人陷入不安与焦虑。
蒋勋在《孤独六讲》里提到,一方面我們不允許別人孤獨,另一方面我們害怕孤獨。
我們不允許別人孤獨,所以要把別人從孤獨時刻裡拉出來,接受公共的檢視;同時我們也害怕孤獨,所以不斷地被迫去宣示:我不孤獨。
电影里的七海小姐,总是一副逆来顺受,老好人的形象,她没有尖锐的声音,却有一副好嗓音能唱得人入迷;她总是淡淡地微笑着,嘴里应和着所有的疑问句,似乎把这世界的一切善恶都化解成了一句我能理解你。
成为新娘的七海小姐,侧脸泛着幸福闪烁的粉红,因为家庭破碎的缘故,对于爱情似乎有更多美好的向往,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己内心的尊严的同时,却被丈夫的妈妈算计着背叛。
七海仅有的一点点虚荣与天真,成为了婆婆守护自己儿子的武器,也彻底地瓦解了这个女孩对于美满婚姻的幻想。
走在大街上的七海,拖拉着大大小小的箱子,逐渐被熟悉的街道遗忘,被曾经的家庭遗弃,眼泪过后的雨水,冲刷着一个女孩曾经单纯而美好的心愿。
这世间的女孩,千千万万,个性迥异,而你爱的究竟是外向洒脱的脾性,还是温和妥帖的感性。
对于女孩子来说,这两者总能成为很好的朋友。
因为性格的互补,不光适用在爱情里,友情亦然。
被世俗遗忘的真白小姐,选择在最美的时刻离开人世。
世界于她而言,除了七海,并无更多关怀。
总是放肆大笑不被拘束的灵魂背后,却比任何人承担不起温柔的善意。
女孩孤独地说道,“我所能感受到幸福是有极限的,感激之情太重,重到快要压垮自己,而我化解被幸福腐蚀的方式就是金钱。
金钱大概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存在的吧。
”如何否认,这唾手可得的温情,因为害怕心理负担,秘密花下高价雇佣七海成为独栋别墅的女仆,却不愿意直言是因为缺少朋友。
她咧嘴欢笑的背后,始终在计算着死亡,孤艳是我能想到形容她的词语。
被母亲遗忘的真白小姐,是没有办法原谅自己的。
她拒绝癌症的治疗,手握着毒螺,怀里是心爱的女孩,在说完一大段独白后,长辞不醒。
早已破碎的心身,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拼凑完整。
她过早认定世态的炎凉,还等不及遇见真诚无保留的爱,就开始走入衰退的希望。
人在还期望未被完成的时刻,是不会想象到死亡的。
在遇到七海以前,真白的生活不过是一大段重复的失望。
七海的出现,给了她漫长岁月里一点最后的光辉。
她们可以在诺大的豪宅里自顾自地舞,在没过膝盖的草丛里和风愉悦地穿行,在华美的婚纱面前互递隐形的戒指,在相机的底片里存留下姣好的面容,在洁白的床垫上拥抱着彼此的世界,毫无顾忌地说着心里的话语。
当这些期待被一一完成之后,人生似乎也没有什么缺憾可言。
死亡是一种成全,也是她兀自握住的毒药。
此时我突然觉得,她们是被世间遗忘的新娘们。
这个社会承认性别不同的婚姻,却还未对同性之间的爱恋予以过多的认可。
一场亦真亦假的婚姻,甚至没有亲人的到场,只有洁白的婚纱见证了她们当下甜美的笑容。
童话里的公主该等待着王子的到来,电影里的七海又该等待着谁的许诺。
死亡与电影,相知交融。
它是一种完成式,也是一种未来式。
死亡过后的重生,是世界存留的善意,它让我们相信在冰冷过后的国度里,有更值得期待的新生。
不断搬家的七海,在影片最后,留给自己一个问题,东京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它有破碎有遗忘,也有热情与幸福。
一座城市最难被定义的就是其间存活的人们,似乎总是在变动当中。
因为昏暗冰冷的天气总会过去,每座城市都会有无数个重获新生的七海,等待着这座城市的给予与剥夺。
我年轻懵懂时看了很多岩井俊二。
当时被那些青春迷幻的镜头,Chara个性的音乐,所彻底征服。
觉得青春迷惘应该就是这样的。
的确也应该是那样的。
后来时间闪过,少年终于成为大叔。
再来看岩井俊二的这部电影。
不知道是因为自己陈腐老去,还是导演十几年没进步。
看得好生愤怒。
将愚蠢当做温情,女主角七海不断求救,顺从他人,结果是不断被抛弃,不断漂泊。
虽然最后遇到了瑞普·凡·温克尔这位隐形公主,结局还是死亡悲剧。
过得最好的还是那位不断收钱的幕后导演吧,最后一个故事里居然摇身一变变成了善良的天使。
搞笑。
钱还是收了,收钱办事而已。
电影结尾给了漫长的柔光特写,温情四溢,可依然不能否认这就是首失败者的悲歌。
没什么必要将悲情描绘得如此动人。
看到那么多影评里莫名的溢美之词,我不明白为什么不断去追捧一个导演对于愚蠢的莫名其妙的美化,真的没有特别的理由。
如果没有那些美好的摄影、配乐、调色,还是女主角的颜值。
一切都会遭人厌恶,无人同情。
美应该基于智慧,而非羸弱。
是的,我憎恨失控,憎恨欺骗被戳穿,憎恨因为没有规则而导致的混乱。
而这些都是弱者的专利——企图以一时的动作而敷衍片刻,最终只能面对再次敷衍。
不能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和不愿将命运掌握,是两回事。
前者是能力问题,后者是选择问题。
而这部温文尔雅的电影不断在重复能力,而否认选择。
为什么不选择拒绝,不选择坚强?
人生态度,不同选择,不同结局。
又或许,我早已不合适岩井俊二这一类的导演(能把他称为日本的郭敬明导演吗?
),内心真正渴望的,还是《搏击俱乐部》那样的力量与节奏,即使血液飞溅,世界坍塌,人心悲观痛苦,我也选择继续战斗,最终巍然不动的和你一起观赏末日。
电影到86分32秒,极熟悉的钢琴伴奏响起,迅速回想,仿佛一阵大风吹起漫天叶子,要在落地之前寻找到独一无二的一片,我微微一笑,找到了,原来是多年前的《ぼくたちの失敗》,译作《我们的失败》,知道这首歌是因为它的法语版《notre echec》,七海坐在沙发上,身子前倾略侧,一边的弯刘海自然垂下,唱着这首歌,时而泛出淡淡的笑容。
真美。
让我想起记忆深处那条安静的河,只在梦中,忍心让风经过。
雨天的黄昏不是黄昏,我剥着小橘子走出楼道,蒙蒙细雨,剪了短发,额头清凉。
从没想到,手中橘子的颜色是此刻最接近黄昏的颜色。
嗨,小王子,你那个星球的落日要挪一挪板凳才能看到,而我的,可以放在手心。
如果有一天遇到你,我要为你栽一颗橘子树,在你没有玫瑰陪伴时,在你没有力气挪板凳时,可以看到我这个星球的落日,挂在树头,而且,好多好多。
剥过橘子皮的手粘粘的,不舒服,路过树下,抬手取一片湿润的叶子,擦一擦。
想到前几天也是这个时候,这个地方,一个小女孩哭喊着不走:“我就要那个玩具。
”我经过她身旁时,朝她微微一笑,打了个响指。
电影开头就很吸引我,七海站立在行走的人群中,等待着什么,略带羞涩不自然地举起手,略略缩回,又举起,样子迷人。
而电影结尾,没有了那份等待,却更加迷人。
在快到结尾时,我不自觉地数起七海额头脖子锁骨上的痣,让我想起以前在前女友脸上数痣,大多时候我会数到七,因为我喜欢七这个数字。
金街不知何时起,夜间也会亮起白色大射灯,走在里面,如白天一样,只是空无一人,好似走在一场很清醒的梦里,有旋转木马,海盗船,蹦床,碰碰车……但都不是我放缓脚步的原因,雨天,因为强光,整个上空好似由一颗颗银色饱满的雨珠密集而成的天花板,是我未曾见过关于雨的景象。
岩井俊二保存了那些淡淡的情书,又给了爱情两枚最相衬的戒指。
雨还在下,今夜我不回去。
对岩井俊二的印象,似乎还停留在《情书》《四月物语》《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花与爱丽丝》等片。
虽然这几年岩井导演一直没闲着,担任制片、拍摄纪录片一部接一部,但想必大部分国内观众心中,这位电影人的标签还是“小清新”和“残酷青春”为主。
去年,《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可谓是一部反常而难得的作品,作为《花与爱丽丝》的前传,它以依然细致的笔墨描绘了两人的相识。
而动画捕捉真人的技法,让现实中年龄已经很难再扮演中学生的苍井优和铃木杏灵魂重现,致敬黑泽明《生之欲》也是况味十足。
不过,毕竟动画拉开了一点和现实的距离。
终于,《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再次回归真人电影,从预告片到海报剧照都似乎意味着那阵暗恋清新风,又将再次吹来。
事实上,这部电影的确调子清新。
手持摄影恰到好处,风景明媚,阳光就跳跃在女主角的发梢。
古典乐,钢琴曲,奔跑,跌倒,奔跑。
然而,三个小时看下来,总觉得哪里不对?
七海是一位羞涩的女青年,因为性格所致,没有办法大声讲话,学校认为她不适合教书。
在网上相亲结婚,为了撑场面,而雇佣专职解决各种问题的安室安排了嘉宾。
婚后感到丈夫出轨,七海又拜托安室调查。
结果阴错阳差,流离失所。
七海开始接受安室的委托,出席婚礼,到大古堡里当女仆。
在此,她遇到了瑞普·凡·温克尔。
黑木华扮演的七海,几乎比岩井俊二镜下最为内向的女主角还要弱势。
凭借节奏拿捏刚好的演技,黑木华诠释出的不止是“岁月静好”和“好孤独啊”,而是一种失去重力的真空状态。
但这不是说她是一位没有主体意识的女性,恰恰相反,七海渴望成功,渴望幸福的生活。
只是在她所处的社会与时代,虽有道路,却没有允许她缓慢的步法走下去的道理。
在影片最末,也是这部电影的预告片,她戴上一副头套遮住眼睛。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会在第一天就闭上眼,然后什么也看不见。
” 影片“精神分裂”的问题就出在这里,它刻画的这个被他人利用、被社会欺骗,但依然保持微笑、彬彬有礼的角色,本身内里是很坚强的,应该是非常给观众力量的——即使世界很悲哀,而生活不就是这样吗?
但是,在不断让观众认同七海这一角色、习惯她缓慢的话语方式、并通过体认得出“我也是这个样子啊”的感受之后,影片几次粗暴地打断了叙事视点,将视点转移到万事通安室一方。
观众和主角的所知不再相同,观众成为上帝视角,而七海却是被限知的,故事一下变成了悬疑片。
观众不能再自我代入七海的角色,但影片却又用写意的影像声音,重新建立和强化她作为第一视角的叙事。
这种分裂,不仅是叙事上的,影像也是。
那一组突如其来的针孔摄影机视角,宣告着七海作为叙事主角的故事结束。
从此,观众知道安室是功利且心机的,七海是被欺骗的,而她却一直处于莫名其妙的微笑状态,一而再再而三被骗。
如果能够做到足够的间离,让观众看待七海就如看待一个路人,那么这也是一次有意义的社会道德诘问,七海作为无辜受害者亦会引起观众的同情。
但影片此前多处运用七海画外音独白,且大量配合音乐,展示她在个人私密空间的情绪,分明又是主观抒情。
故事就这样反复跳跃在七海的淡然和安室的滑头之间,让观众不知道选择哪个频道,是感性赞叹七海穿上婚纱的唯美(视听塑造的结果),还是理性审视她被人玩弄的命运(叙事视点混乱的结果)。
当然,每一次被忽然打断的抒情,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反叙事的处理。
但人们对于岩井俊二的预期,却一般不是这样。
虽然岩井导演早期《爱的捆绑》《梦旅人》等片也多有怪诞恶趣味,但总归是内部的造型与行为,不是外部的,不会影响流畅的观影体验。
如果让七海知道真相,她反抗,或者不反抗,最终结果大概一样,而都将是《卡比利亚之夜》的释然。
或者,让观众也被安室蒙在鼓里好了,那么通过猜测,故事也又多了想象空间。
观众也许也能够像七海一样,不知怎么回事,但也只能说一句谢谢。
即使是最后单方面向观众揭秘,也好过信息不对等、不断中途打断重来。
或者,不挑剔的观众、足够理性的观众、能够随意切换思维方式的观众,可能并不会受到这些影响。
《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除了电影版本,还有更长的电视剧版本。
虽然整体观感有问题,但如果挑出其中的很多片段,它都是完成度很高的优品。
在起初的相亲恋爱,虚拟的名字,在网络空间的独自倾诉,令人想到《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独居岁月,无法不让人记起《四月物语》;后来七海和真白建立的情感,古怪建筑里肆意游戏,又有《花与爱丽丝》的意思。
不知该不该庆幸,很多的事情七海直到最后并不知情,这是上帝的羔羊,还是愚人的国度。
但真白终究未能忍心带着七海一起上路,那看起来不像是一次失误。
众人皆喜羞耻的成功,愿你能接受光荣的落败。
继Zootopia后看过最治愈(岩井俊二)的片。
电影落幕,一时间好像所有人都被真白治愈了,其嗜酒而善施冷暴力的母亲,以买卖人际关系、利用人性丑恶生财的绫野刚,大抵都是被真白治愈了才会在骨灰盒前脱光衣服哭成个傻子吧(绫野刚应该是没想到真白最后没有诱导黑木华陪她一起死,而母亲与其说治愈,更多是悔恨吧)。
讽刺的是,治愈生的却是死…而治愈死的也是生,若不是傻白甜黑木华智商捉急情商感人,像个真正不深涉世的孩子一样,想必真白应该是会带她一起去地狱的吧…到底是穿着衣服的人该羞愧,还是脱光衣服的AV女该羞愧?
证实性偏见Confirmation Bias像某种讨厌的传染病,阻隔着我们接近真相和理解他人,然而the truth is rarely pure and never simple, just like the human nature -上帝只给了我们一副面孔,我们却给了自己另一张, 又一张脸… 理解不是赞同,而是无偏见无差别吧,能有多少人可以”有”自己,又能”无”自我地看世界、他人、尤其是自己在乎的人呢…Would you just see me as a person?Out beyond ideasof wrong doing and rightdoing,there is a field.And I’ll meet you there.
1作为极度喜欢电影的人,因为已经过了挥霍时间的年龄(命运),大半年竟然没看过一部完整的片子。
趁着过年,想挑一部清新的片子来看,所以被岩井俊二和黑木华合谋骗了。
然而骗得值得。
在我以为,及格的剧情片, 是观众与电影的交流,不是看懂了什么,而是电影能够在心里内化成什么。
幸运的是,亚洲电影(除了中国)还未很大地受到工业流水线操作的冲击,还没有成为资本商的傀儡,所以还能出好电影。
这部片只能由日本人来拍。
但这部片不仅只给日本人看。
2如果一条无毒的鱼生活在有毒的海洋,它会怎样?
真的,日本到处是毒,恋母癖、骗子、敲诈犯、学坏了的中学生、AV女优……他们就像旰螺、水母、蓝环章鱼,成为社会和自然界的必然存在。
按照常规的逻辑,一个善良单纯,或者说无脑的人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只有被欺骗被侮辱被驱赶被吞噬的份。
我们黑木华同学饰演的七海很不幸地都将这些倒霉事儿挨了一遍。
所幸人性并非如此单纯。
不然七海就是那种被卖了还帮着别人数钱的笨蛋。
人性中隐藏着对关怀的渴望,关怀中又理所当然地包含着淡漠,淡漠之余又无可避免地互相产生交集。
在交集中,家人、朋友、恋人会成为显性的路人,或难以沟通的隐性的陌生者,结婚仪式会变成固定的拥有欢笑和沉重的游戏,但莫名的,陌生人却会产生一种羁绊,不管它是否为错觉。
我们需要 这种羁绊。
我们需要这种关怀。
人是不可以孤独的动物。
因为孤独,比死更可怕。
不管我们是顺着规则去做了医生律师公务员,还是逆了规则是去做妓女流氓抢劫犯,我们都得死。
更可怕的是,我们在死之前会意识到恐怕就连死亡本身也是孤零零的。
一具尸体,一场仪式,就此了事。
在未看电影前,我莫名地想到一句话(我经常这样),一个人要验证自己是否真的孤独,大约得等到死的时候看看有多少人会为你流下伤心的眼泪。
然而,孤独之所以为孤独,就在于那个场景你永远不可能看到。
死亡如果无可避免,如果在死前还有一件事能够委托,就拜托一个人陪自己去死。
是真心实意地陪自己去死。
但如果知道真的有人能够陪自己死,大约目的也就达到了。
让人陪自己死是极其自私的要求,不仅自私,而且幼稚。
不仅幼稚,而且可怕我们这些“巨婴”原本就是幼稚而可怕的存在。
3人是很复杂的。
最大的复杂性表现在他(她)会惩罚自己。
将自己视为垃圾视为肮脏的存在,这大概是最大的惩罚。
因为这样,我们会觉得承受不起别人的恩惠。
人是需要温暖的。
但这种温暖不是通过组建婚姻所能达到。
它需要两个人,在同一个场景,有同一种伤痛,需要相同的抚慰。
忘了哪本书上讲的,日本文化集中表现在“羞耻”两个字上。
羞耻即对自己的耻辱感到羞愧。
但文化的泛义远比这要复杂和深刻。
在一个人面前赤身裸体,这是很羞耻的一件事。
事实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完整地在别人面前赤身裸体。
如果有,那个人一定愿意陪自己去死。
不去做一件事,你将一无是处,但去做这件事,你将一辈子将自己视为羞耻的存在。
你怎么办?
这不仅是摆在av女优面前的命题,不,所有人都会面临这个问题。
至少对于我来说是如此。
在别人面前脱衣服只是羞耻的一种,可怕的是在别人面前还得献媚还得迎合。
当我们终于知道自己是这种人,也只能做这种人时,会怎样看待自己?
我们也只是游曳在水里的蓝环章鱼而已。
4.影片的叙事尤如用水墨去画一幅杀戮的图景。
正如菊花与刀。
这大概是日本人极为喜欢的一种方式。
它没有任何宏大的疑问,也没有任何圆满的结尾。
归结到底,电影只是别有用心地叙述者而已。
我始终相信,万恶的大自然在尔虞我诈的背后也是允许一条无毒的鱼在海洋中存在的。
哪怕羞耻,鱼就是鱼,人就是人,我就是我。
2017.2.1于家中
岩井俊二的最新作品《梦の花嫁》(リップヴァンウィンクルの花嫁,意译:A Bride for Rip Van Winkle) 正式在港公映,笔者早前有幸购入该电影导演版首映的门票,并亲眼一睹岩井导演的风采 (对他本人的印象很大程度是面来自他主演的电影《式日》)。
观看过三小时的导演版后,电影中的片段及对白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因此,实在希望透过此拙文记下笔者的一些观后感。
(内容涉及剧情,敬请注意)电影名字的由来Rip Van Winkle是美国19世纪的一篇短篇故事,内容讲及一名樵夫在森林深处过了一夜,到返回城市后发现二十年经已过去,熟悉的一切已不复再。
这个像《浦岛太郎》的故事,就如它的中文译名《李白大梦》一样,道出了人生的虚幻及无常。
从岩井导演接受《都市日报》的专访中,却发现电影名字竟是源自他在构思故事的时候,在家附近散步期间所途经的一间名为“Rip Van Winkle”的时装店。
他被这店名所吸引,成为了本片名的由来。
与311大地震的关系岩井导演在映后座谈会提及到电影与东北311大地震的关系。
本身出身自仙台市的导演,提到311大地震对每个日本人包括对他自己的影响。
正如他表示在创作这部电影时,虽然情节上并没有直接与311大地震有所连系,但电影中的情节及人物,包括三名主角,正是有意无意地受着这次天灾的影响。
笔者认为导演表达出的或许是灾后日本人那种不安、无力感,如人与人之间那种缺乏连系、对未来的迷失等,这点从电影的情节中得以反映。
信息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电影中其中一个令人深刻的现象,正是剧中信息科技相关内容如平板计算机、社交网络、通讯程序等与现代人的生活已变得密不可分。
如电影中七海(黑木华饰) 与丈夫正是透过网络互相认识,及七海于婚前持续在社交网站中透露个人的感受、安室(绫野刚饰) 亦是透过互联网经营其业务,并与七海取得连系。
七海与真白(Cocco饰) 相遇的第一天,二人在卡啦OK店中,正是透过平板计算机去看歌词,而店里的钢琴手亦是透过平板计算机去看乐谱,而二人其后亦是透过LINE的QR Code功能交换了联络的方法(真白的网名正是Rip Van Winkle)。
这一切一切,不正正反映近年的都市人的生活模式吗?
笔者曾经听过一名朋友的说法,关于由于在现实生活中近乎没有倾诉的对象,所以网络如Facebook正好是提供发言机会如表达对生活的不满的空间。
笔者基本上从不做这样的事,但再加以思考便发觉不难理解这种想法。
在人际关系疏离的社会,或许人与人之间在互联网这虚拟的平台当中表达自己,会更来得有信心及安全感,就像七海在电影中表示与丈夫的相识就像「淘宝淘回来一样」,是多么的缺乏实感。
导演对选角方面的考虑本片的主角黑木华,曾被岩井导演形容为「有文学气息的女演员」(「文学的な香りがする女优」)。
之前她在山田洋次导演的《东京小屋》一片中,饰演松隆子家中的女仆,已经令笔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这次在《梦の花嫁》的演出,亦是令我大为感动。
本片其中一个最为动人之处,正是见证七海这个角色的成长,由一开始那轻易被动摇、不安及极度容易相信别人的女孩,演变为成熟、能肩负起责任的女性。
这点导演也有一点补充,正是那种「不得不成长起来」的信念,使我们看到她从中的转变。
绫野刚的演出也表现了安室这神秘、让人难以触摸的角色。
正如导演在专访中所言「至于安室,做甚么也很尽力,即使是欺骗别人。
但是有时候他又很用心的帮助别人,为别人提供服务。
」,然后二人互相影响及成长着。
还有不得不提的是电影中的另外一位女主角真白(Cocco饰)。
之前对Cocco的印象,只是知道她冲绳县的出身的著名歌手。
看完《梦の花嫁》后,我马上看了由是枝裕和导演执导的纪录片《大丈夫であるように -Cocco 终らない旅-》,看后不得不对岩井导演选角的智慧深感敬佩。
真白这角色在本片中是一名绝望的AV女优,身患不治之症;现实中的Cocco也曾患上厌食症及有自残行为的倾向。
她在片中不经意望向窗外那空虚的眼神、及她在死前对黑木华说出的一番自白,或多或少与她本人的个性及世界观有所吻合。
在答问环节中,有细心的观众提起《燕尾蝶》中Chara饰演的Glico一角,而我亦实时联想起《青春电幻物语》中的Lily Chou Chou那歌声中的哀伤 (曾经那是我每天都听多遍的音乐)。
我认为三者当中,也有那种岩井俊二的电影中一个颇常见的性质—那种迈向Decay的趋势。
总结:《我们的失败》最后,笔者以电影中曾经出现,由黑木华与Cocco在卡啦OK店里唱了一遍的著名歌曲《我们的失败》作结。
《我们的失败》由歌手森田童子于七十年代创作及主唱,后来歌曲被1993年的TBS日剧《高校教师》采用作主题曲而广为人知。
《高校教师》由真田广之及樱井幸子主演,讲及师生之间不伦爱恋的故事 (亦是本人最喜爱的日剧)。
当我听到黑木华的彷如森田童子那哀伤的歌声,那刻的感动实在是令人难以忘怀。
森田童子「ぼくたちの失敗」春のこもれ阳の中で 君のやさしさにうもれていたぼくは 弱虫だったんだヨネ君と话し疲れて いつか黙りこんだストーブ代わりの电热器 赤く燃えていた地下のジャズ吃茶 変れないぼくたちがいた悪い梦のように 时がなぜてゆくぼくがひとりになった 部屋にきみの好きなチャーリー.パーカー 見つけたヨぼくを忘れたカナだめになったぼくを见て 君もびっくりしただろうあのこはまだ元気かい 昔の話だネ春のこもれ阳の中で 君のやさしさにうもれていたぼくは 弱虫だったんだヨネ森田童子「我们的失败」沐浴在树叶缝隙间流淌的春光里,偎依在你轻柔和缓的气质里,柔弱伤感苍白无力。
长谈会让人疲惫,不知何时开始缄默无语,唯有取暖用的老式电炉,还燃起几分暖意。
无法改变了的我们,静坐在地下室的爵士咖啡里,如同一场不美丽的梦境,时间悠然地随风逝去。
孑然孤身的我的房间里,找到了你喜爱的Charlie Parker的乐曲,或许你却,早已不会再把属于我的记忆拾起。
看见显得疲惫不堪的我,你也一定很感出奇,那个女孩是否依然如昔,也都是些旧话重提。
沐浴在树叶缝隙间流淌的春光里,偎依在你轻柔和缓的气质里,柔弱伤感苍白无力。
Youtube連結:森田童子「ぼくたちの失敗」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vWtPGzxApI Chara「Swallowtail Butterfly~あいのうた~」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Zdys-IOoQc Lily Chou-Chou「エーテル」Music Video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TlH-4tt9Vo 資料來源: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305001http://baike.baidu.com/view/5340057.htm
有劇透...
因為你的眼淚,我願意犧牲一切,甚至是我的命... ── Rip Van Winkle
「この世界はさ、本當は幸せだらけなんだよ」 __岩井俊二﹣﹣﹣﹣﹣﹣﹣﹣﹣﹣﹣﹣﹣﹣﹣﹣﹣﹣﹣﹣﹣﹣﹣ 在HK的影院,看了傳說起來世界的首映,很幸運地成為了這第一批觀眾。
三小時導演版,180分鐘。
故事很完整。
也會不由擔心公映版被剪掉的那一個小時...(等17號以後二刷,再看下情況。
) 總的來說個人覺得是一部非常意識流的作品。
如果你非要挑毛病也許是少許少許的那些活力(和去年的花與愛麗絲殺人事件相比之下) 但是絕對不缺乏笑點!
二叔的那種腦迴路的笑點...這點花與愛麗絲殺人事件中,也出現過這麼幾次,全場都笑了呢。
這次的故事不再是與少年有莫大的關聯,主要是講述的社會問題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首先,社交網絡的風靡,人與人之間的信賴關係的建立... 其次,女主通過網絡相親認識的丈夫,卻在婚禮前後對丈夫產生的巨大的不信賴感。
再後來,就是綾野剛這個角色,簡直就是一個多啦a夢,無所不能的無間道般的存在,他一開場就說:「人有很多角色,我今天是安室,有時候我還是個演員。
」 每個人因為社會因為交際,注定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而這疏離的背後又隱藏著什麼?
這一次也許二叔,想帶給我們的是這個思考。
如同海報上所說:「世界紛亂、虛偽」「而我們確幸在一起。
」 二叔給的所有細節的鋪陳,最終帶來了新的震撼。
﹣﹣﹣﹣﹣﹣﹣﹣﹣﹣﹣﹣﹣﹣﹣﹣﹣﹣﹣﹣﹣﹣﹣﹣ 最開始片子的基調都是冷色灰暗的。
就像海報上的那一種藍紫色調,陰冷,不著痕跡的給人迷離的氣息。
作為代課教師的七海說話小聲,被學生欺負。
而這樣的她有點懦弱的她,還是會用小小的藉口掩飾自己的不安全感。
被辭退的七海告訴學生自己是因為結婚而離職;對家教的學生掩飾自己落魄的經歷... 而這一切給她的安全感遠不如社交網絡上的人能給予她的安全感。
一些細節是用手機記錄下來的,是當下最深刻的那一剎那的記錄。
「視頻那頭的少年說。
有一次函數 也有二次函數 三次函數 這些學了對社會工作有幫助嗎?
」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就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吧」 在她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和別人跑掉了的說話大聲的媽媽和內向的女主。
想必是缺乏關愛的童年的關懷。
媽媽說她:「會一直喜歡一樣東西,不會改變的她」 嗯,是個很堅韌的女孩吧。
這就是七海。
經歷了一次場婚姻 客串過他人婚禮上的嘉賓。
她最終成為了這個人——リップヴァンウィンクル的新娘。
第一次的婚姻,她在安室的幫助下,完成了婚禮,那感動人心的場景,感恩父母,感恩成長,然後著眼淚背後溫情卻在劇情走向後慢慢剝離開來... 親戚疏遠 。
花錢雇來的偽裝的親戚,突顯了當下社會的冷漠和疏離地有些可怕的人際關係。
社交網絡。
從開始懷疑自己對於丈夫的重要性開始起,七海已經是那兒最危險的人了吧。
被婆家趕出來,開始盤算自己的生計... 期間那場兼職的婚禮上,她認識了リップヴァンウィンクル(也就是cocco飾演的里中真白),這場婚禮也從女主角的視角為我們解讀了花錢雇來的溫情背後的假象。
一樣的司儀,一樣的婚紗燕尾服,一樣的流程,這背後的笑容和溫情卻是令人細思極恐的...
而後她接到的新的工作,前往一所神秘的別墅,在一堆服裝中選擇了女僕裝,套上女僕裝的那瞬間,七海似乎開始找到自己了的角色。
這似乎是代表著一種自我的尋找。
但是命運確定是如此嗎?
沒有再玩弄她嗎?
此刻作為觀眾的我的內心,仍舊是疑惑的。
此後的展開我認為是最需要在影片中品位的,也是這一段情節,最後那一次的生死的破滅。
在瞭解是真白雇傭自己來大別墅工作的實情之後, 七海卻這樣對真白說:「我們搬出去吧,找一個小房子,住在一起,哪怕貧窮也好,只要我們在一起。
」 這一次她的感觸是真實的,她是av女優也好,她常常宿醉回家也好,那有怎樣了呢。
真白對七海說:「因為你的眼淚,我願意犧牲一切,甚至是我的命...」 所以這感情是真真切切的。
不管這個範疇是不是屬於百合。
我覺得....通過真白的描述,她替岩井俊二說出了本劇的中心思想。
「這個世界,真的是滿滿充滿幸福感啊。
」 岩井俊二對於感情的定義是完成純淨的。
他在這一點上有著超出年齡、性別的深信。
也會因此為人詬病,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但是他的的確確是相信。
毫無保留。
三周目回來,我才更有體會的台詞。
「這個世界上,幸福是有額度的,我的額度已經用完了,所以我要用錢買...」 「...而即使是這樣的世界,仍舊是這麼幸福啊。
」 這種碎片式的定義一點點構築出岩井式的世界。
也許這段友誼最初也是一場買賣,也是一場用金錢買來的幸福感,但是最後真白握著那個芋螺自殺身亡後,三周目我刻意感受到了真白躺著的動作,那只握著有毒的芋螺的手,其實離七海有著很遠的距離。
她兌現了自己的諾言。
「因為你的眼淚,我願意犧牲一切,甚至是我的命...」 對於那場脫衣服的戲份。
是全場我最詫異的舉動。
但是我最喜歡那一個段落...全篇的最後的最後,七海在陽台上,七海站立在海報中所看到的那個空間里。
有著21年前的《情書》的最後,女藤井樹看到借書卡背後的那般的意味。
看著自己的無名指 我腦補的是__ 「這枚戒指 真的在嗎 兩段婚姻 真的有嗎」「この世界はさ、本當は幸せだらけなんだよ」(這個世界呀,真的滿滿都是幸福呀!
) __岩井俊二 二叔在用電影說這句話吧。
幸福和確信,已經在你心中,生根發芽了吧。
在撒開陽光的色調和氣氛的瞬間...故事結束...掌聲響起... 一周目的時候,人生第一次在電影院看完電影的最後一幕。
沒人轉身離開,靜靜地看著屏幕,直到最後一刻。
掌聲再次響起。
這是岩井俊二式的柔情,那瞬間淹沒了我整顆的心。
你細心鋪陳,婉轉描繪的心底的溫柔和篤定。
這樣的你,一直一直都是我的初心。
被一層層撥開的傷痛,都是需要自己慢慢愈合的。
唯一不變的是,若你還能在此時溫柔看待這一切。
細水長流便早已種在了你的心中。
世界紛擾、虛偽、我們確幸在一起...
PS:就是リップヴァンウィンクル被香港字幕翻譯成了,李伯大夢我也是醉得不要不要的。
Rip Van Winkle真是個文藝的翻譯。
真心的。
3.17 香港公映,能有機會來看就來看吧!
--小插曲1:現場有一個男生問了關於真白用貓頭套住七海的腦袋,這一幕是不是與Love Letter中柏原崇從山坡騎車下來那一段有著關聯。
二叔楞了一下說:「我自己都不記得這一幕了...」(大致意思。。。
)小插曲2:(從蘋果日報上看到的)當天現場是非常熱鬧,因為劇中提到了花錢雇人充場面的問題。
二叔就自嘲說,是不是電影公司請人來看電影的。
(事實上是差點買不到票好嗎!
差點搶光還加了一場!
你造嗎!!
)---一周目和二周目是導演版(三小時)三周目去看了兩小時的版。
被剪掉的一個小時。
主要包括了很多非常意識流的鏡頭為了加強女主角七海的內心變化的。
一些細節有(能記住的):1.七海在電腦那頭補習的孩子。
2.包括我很喜歡的送給七海的那兩條鬥魚(自己覺得有Fish in the pool的意味)也沒有詳細說。
3.還有就是酒吧唱歌的那個鏡頭和七海在人群中找真白的鏡頭,歌聲的切換,這是我被兩小時版本最秒的鏡頭。
野田洋次郎彈琴的鏡頭倒是保持下來了。
三小時版本的可以稍微多看他一眼。。。
4.包括七海的婚禮、七海假扮親戚的那場婚禮、真白的葬禮...5.假扮親戚的家人們之間的羈絆...我感受到的最大的不同是片尾,三小時版本的片尾是七海站在陽台上的,兩小時版本中故事結束在七海坐在室內的時候。
原本片尾七海帶著貓帽子的片段也被刪去了。
只有預告片中Cocco的那首歌做結尾。
其實劇情走向會更明顯。
而因為二周目的時候對那些細節產生了巨大的感情,所以其實還是覺得挺可惜的...所以真心希望三小時導演版整個收錄DVD 能讓大家看到岩井俊二導演更完整的一個狀態下的作品。
劇情、意味、和他岩井俊二式的笑點都在導演版中有一個很好的體現。
個人的小執念:喜歡二叔是需要耐心的,看他的電影也是。
曾經在B站看謎之轉校生的時候,有一條彈幕說:「岩井俊二就是這種連走路都要拍5分鐘的人...」他這種接近真實的生活節奏的拍法卻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之一。
而他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細膩。
才是我們喜歡他,才是值得我們一直守候他的原因吧。
傻白甜的七海前半茫然若失,说话小声,被周遭的人轻视,过着畏缩的生活,本身的故事没有经过值得一提的冲突,由正邪难辨的代理人带入AV女优真白的生活叠合。真白在各种有毒生物水槽前给七海听酒的声音,七海就沉醉成为真白的新娘,过不清生活没关系,死前一醉一吻一语,你就知道虚拟和真实没那么重要。
乘人之危,成人之美。2.5
琐碎小清新与婚纱广告。
完全GET不到导演要表达什么意思,女主的表演让人厌恶,看来对岩井俊二的钟爱只能停留在情书了。
低智商低情商包子女主经历多重套路还没被坑死的励志故事。
岩井俊二你让我说什么好呢?虽然是名导演,但还请不要这么任性。
(三个小时实在是太长了,毕竟岩井俊二拍个走路也能拍出五分钟)不再拍少年和残酷青春的岩井俊二,拍起了无奈人生。然而世界纷扰、虚伪,我们确幸在一起。
目瞪口呆。无言以对。刚哥这个角色,从头到尾嘴里有一句真话吗。原来刚哥这么适合这种类型,斯德哥尔摩里刚哥演绑匪位的话,他就是那种把人质害死人质也死不瞑目地相信他的人。
看的是三小时的导演剪辑版。感觉片子依旧很岩井俊二。总有种在童话里,却是那种残酷的童话的感觉。
浓郁的AV风
岩井俊二是打算将「花与爱丽丝」的母题无限延展扩充下去吗?整体诡异,每次转折都充满了不可思议的wtf,无法预知的结尾走向,前后剧本严重断裂;刚哥真是神一般的存在啊!
一路看下去,越看越觉得怪异,大部分时候,我们都对这个世界有心无力,糟糕的生活也好,重来的机会也罢,不是谁成为谁的新娘就可以解决的…… @sfc 2016.6
羡慕50多岁还能保持少女心的导演。
没有少女心的人不会懂岩井俊二,即使是那些找他做监制的。但是谢谢你们,让他有资本这么任性。
电影本身像黑木华饰演的角色一样暧昧不明,如果要服务于叙事的话剪掉前一个小时绰绰有余,黑木华网名叫康贝瑞拉,如果熟悉《银河铁道之夜》很容易理解这个人物后面的行为
女的一事无成就要去嫁人,没有工作就要去拍成人影片,男编剧岩井对女性的贫瘠想象一览无遗,强行美化皮条客安室和女仆嗜好令人作呕。只有女演员本身是美好的
整体太失控了,就算有百合吻戏撑场也无法拯救编剧的失控混乱
Haru太可爱了只想看着她一个人啊啊啊啊!摄影美,剧情咽不下去,如果只拍MV会很漂亮,尤其两个新娘跳舞那段。岩井俊二还是我初中那会看的感觉,这么多年了没什么新意也没有退步,令人欣慰。
三小时有点太长了,黑木华的气质真好,刚哥最后的哭戏和裸戏我是笑着看完的,安室这个角色真是无所不能呢。
「逆来顺受的人最孤独,分享同样恐惧的陌生人最亲。 」我去便利店买东西的时候,看见店员挨个把我买的东西放进袋子里的时候,我就会想,为了我这种人 双手在不停劳动。竟然为了我这种人,把零食熟食啊用双手一个个装进袋子里。这一刻,总觉得胸口一紧,感动得都想哭了。对我而言,幸福是有极限的、不能再向前跨一步的极限,大概我的限度比所有人都低。世界真的充满了幸福,大家都对我很好。送快递的大叔会把很重的货物帮我送到指定的地方,下雨天还会有陌生人给我送伞——但是这么轻易就得到幸福,会让我崩溃。所以,花钱买来的幸福,心情会更轻松。钱这东西,大概就是为此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