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会告诉你真相,他们只会告诉你观点,如果你想知道真相,要自己去寻找。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就像公开课《公正》里那个两难的火车司机,在紧要关头,要选择哪条路,而无论你选择哪条路,都会有人站在无论是道德还是法律的至高点上把你骂的狗血淋头。
我想,这就是朱利安和阿桑奇的选择难题。
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无法去评测谁对谁错,我们只有坚持自己的信念,做我们认为对的事。
看这部剧,我其实思考得更多的是关于隐私,我们在不面对公众社交的一面,都有不想让别人知道的想法和做过的事情,在电影里,大了说是泄密后人的生命,从小了说,是外交官在背后对别国领导人的评论被人知道后的尴尬。
我们能够容忍自己不想被外人道的东西公布在世人面前吗,像被扒光了衣服。
有一元论的人会说,你不做,谁能把你怎么样,可是,我们产的并不只是做的错事会被人发现而导致的道德谴责和法律上制裁,有时,只是我们自己会想想的可能龌龊但对别人无害的小心思,如果这些也都会不加节制被别人公布出来,就像在家里看A片被警察抓,这个世界还存在信任吗。
记得刘慈欣写过的一个短篇科幻,大概意思是有人发明了时间回放器,任何人都能看到你做过什么,不再有隐私可言,最终,这个世界再没有恶,但,人类的文明很快就灭亡了,因为,人类的文明本来就是建立在思想的多样性上,就像没有地狱做对比,哪能感受到天堂的快乐。
看完这个电影,我不得不脱离电影的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的私人空间急剧缩小,个人秘密在高科技的手段下无从隐匿,人类将面临一种尴尬的生存方式。
先说一件事,前阵子,用QQ空间手机客户端登陆时,它总是问我要不要把新拍的图片拼图,然后下面就是我最近新拍的照片,说实话,这个发现比手机接到诈骗信息更可怕,至少诈骗信息我们还可以主动防范,这自动查看我所拍摄的照片让人根本无从防备啊。
受此惊吓,我第一时间就删除了客户端。
另一件事是美国“监控门”事件,揭秘者斯诺登爆料称,美国国家安全局在全球进行超过61000个入侵电脑行动,美国情报机构通过“棱镜”计划对目标实施大范围监控,包括邮件、聊天记录、视频、照片、存储数据、文件传输、视频会议及登录信息。
《危机解密》讲的是一个大型文档泄露及分析网站创始人的故事,主要是一个揭穿所有谎言的平台怎么被创立,怎样运行的,在这个平台上,所有人都可以爆料自己知道的秘密,秘密可以涉及国家,也可以涉及私人,平台创始人初衷是尽全力保护泄密者,最后为了名利也放弃了保护措施。
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都在用着高端技术窥探别人的一切。
在这个信息化世界里,我们和《黑客帝国》里所有生活在虚拟世界里的人有什么区别呢?
对于我们平头百姓来说,并没有什么能惊天动地的秘密需要隐藏,但却有着自己的小隐私。
相信对于很多人来说,收到大量欺诈短信是经常会面临的困扰。
而这些个人信息又是怎么漏洞的呢。
在这里又要提到一个让我想起的名词“伪基站”。
“伪基站”设备是当前一种实施电信诈骗手段的高科技仪器,主要由主机和笔记本电脑组成,能够搜取以其为中心、一定半径范围内的手机卡信息,并任意冒用他人手机号码强行向用户手机发送诈骗、广告推销等短信息。
此类设备运行时,用户手机信号被强制连接到该设备上,无法连接到公用电信网络,以致影响手机用户的正常使用。
科技的进步已让隐私十分脆弱,这个世界是由人组成的,人性本身就是自私和窥视欲。
无论是从私欲还是利益,探秘欲促使人们不断去挖掘这个世界,科技的进步正在不断缩减这一行为的成本,手机、GPRS技术、电子地图、互联网应用等发展让世界竟变得如此之小,除非我们退回到原始社会,不再用高科技的设备,远离手机、电脑,否则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是无处遁形的。
所谓的“隐私权”恰恰成为了制约我们自由的导火索,一切的秘密都成为了窥探的理由,为了窥探隐私,所以研发了一代又一代的高科技。
到最后,我们都将赤身裸体的行走在电子眼下。
看完《维基解密》,我得承认,在看这部电影前,从未听说过维基解密,虽说看完了也没明白维基解密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似乎是个可以保密的信息发布平台,但为什么阿桑奇的线人后来还是被抓了?
不甚明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是震撼的。
一直都知道我们所了解的信息是不全面的,被筛选甚至是被篡改过的,远的不说,就说我们平时或多或少会关注到的娱乐圈,各种消息满天飞,但又有多少是真的,又有多少肮脏龌龊被掩盖。
至于其他更重要却鲜少有人关心的消息就更不用说了。
但我从不知道有这样一群人,凭着一手出色的黑客技术,一腔热血只身挑战这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和集团,他的败落早已注定。
果不其然,我在网上搜到了阿桑奇2019年被捕的消息,以那种最容易被诬陷的罪名。
开始我不理解美国人为什么会拍这么一部宣传阿桑奇的片子,后来了豆瓣的评论才明白这是一部一开始就对阿桑奇不怀好意,充满偏见的片子。
不说要求你做到多么公平公正,你至少要听听双方的都是怎么说的吧,上个法庭你只听被告说,问都不问原告这是要闹哪样?
你要把人家拍成电影,结果从头到尾没征求过人家的同意,这是什么操作?
话说,这样做合法吗?
最后电影要开拍了,第一个联系阿桑奇的竟然是个演员?
what the fuck?!
插说一句,我会去看这部电影就是因为BC,不然这种题材,又满网差评的电影是不在我选择范围内的。
通过阿桑奇的信,我算是明白这部电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
顺便心疼一下BC,接了这么一个出力不讨好,拍好拍坏都会有人骂的角色。
电影的真实与好坏不再多做评论,我只说我把豆瓣长评从头翻到尾后发现的一个现象:所有人,不管是欣赏阿桑奇的也好,还是不认同阿桑奇做法的也好,都赞同一个观点——阿桑奇不关心人命,严重点的直接说阿桑奇枉顾人命,把自己当上帝。
我总感觉哪里怪怪的,然后今早起来,突然想到,不对啊!
站在美国的立场看,阿桑奇的做法确实威胁到自己线人的生命,可你站在当地政府的立场上看,一群间谍卖国贼,被抓被通缉纯属活该好不好,阿桑奇属于实名举报,该被表扬发奖金的好不好!
这是怎样一种国际主义精神啊!
所以我认为这才是阿桑奇不做改动完整上传的真正原因。
是人就难免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立场,是人就难免有私心,无法做到绝对的公正。
既然我做不到,那我就不能去做!
这是他对自己信念的坚持!
看看豆瓣评论,你得承认好莱坞拍这部电影的目的达到了,这么多人被带偏,看完电影不自觉的站在美国立场上指责阿桑奇不重视人权。
想想美国每年一次的中国XX报告,果然,这很美国。
至于阿桑奇,我认为他是一个革命者,一个殉道者,像两百多年前的哥白尼,像一百多年前的谭嗣同,用自己的鲜血唤醒自己同道者,用自己的生命维护自己的信念。
不知道阿桑奇知不知道谭嗣同,看电影的时候就忍不住几次把两人的身影重合在一起,好像能听到阿桑奇在说“革命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未闻有因革命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阿桑奇始”。
胡言乱语,请勿见怪。
至于阿桑奇的功过,还是留与后人说吧。
开篇还是挺眩的。
从活字印刷到今日的互联网,信息交流极大的拉近了时空。
由于以wikileaks的老二视角看老大,感觉非常表面。
节奏也不算好。
为了平衡,各方人士都有。
最后就平了。
影片试图解释阿桑奇为什么那么做,还是童年阴影之类的cliche。
中产出身的daniel就不会去到尽处。
wikileaks这个website本身似乎也不算太有技术含量。
除了用假消息掩饰来源,基本就靠人告密。
这个有时候很难讲morally correct。
BC的表演还是不错的。
但是和男二不管是好还是坏的关系的戏剧张力都不算太足。
说到5th estate本身,现在自我发布的平台太多了。
老大哥也一直在看。
很多基于常识的判断不一定有用。
实力的平衡还是很重要的。
卫报记者和amazon合作,电商出资传统纸媒。
说到底还是兼听则明,自己判断吧。
这个电影貌似下个月18号才上映,但是今天公司福利今天下午提前看了。
还不能带手机进电影厅,保安拿着个电子检测器弄了半天才让进。。
之前看过trailer觉得还不错,看完以后有些失望。
1:剧情实在是一般,基本没有什么剧情起伏可言。
2:估计导演是想拍得像纪录片,所以采用了手摇摄像机的拍摄手法,结果就是看着特别晕。
配上各种3d电脑特效(wikileaks的信息组成的信息海洋飘来飘去),我这种玩cs三个小时都不觉得晕的人都有点不舒服。
3:好吧,我英语的确不咋地,但是各种口音的英语也实在是让我吃不消。
好像既不是英国英语,又不是澳洲英语,不知道是什么,反正对白我估计只听懂百分之七十。
4:卷福的演技还是很不错,有几场戏笑起来还真是像阿桑奇,台风也很像。
最后一段独白的时候,他的马脸占满整个屏幕,很震撼。。。
5:其他的设计剧情就不多说了。
6: 我要是编剧就编点告密者的戏,Bradley Manning怎么把东西弄出来的,反正都是机密,随便乱编也没人管啊,电影嘛,又不是纪录片。
最后电影里只提了一句他刻了张cd写了个lady gaga。。。
影片描写了“维基解密”创始人朱丽安阿桑奇的传奇故事,本片大部分在比利时拍摄。
片中大量描述他们创办网站的过程,前面拍摄的很混乱,几乎没有什么镜头可以吸引大家看下去。
看过本片后我觉得阿桑奇本人在片中其实并不是主角,反而丹尼尔是主角的感觉,丹尼尔是主角最好的朋友,共同创办网站的伙伴。
影片对他描写的很多,比如和女友的恋情还有他父母的描写,反而对应该的主角阿桑奇作大量的描写才对。
影片的名字第五阶层,寓意为贵族、中产阶级、新闻记者等,重要阶级的精英人士和阶层等,或者指科学家或工会。
黑客也成为了新兴的一股力量,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那个时期是黑客振兴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成功是注定的。
时代造就英才,英才也需要实力。
翻滚吧,我们少年们!
本来不打算写长评的,真的好忙啊,但是实在是忍不住啊本尼先生是男神,本来是打算去看美貌的男神的,打算冲着大屏幕上白发的男神嘤嘤嘤的,看了一会后,就完全嘤不出来了。
首先,口音语速还有用词都很难懂啊,当天连看了两部电影,两部都是澳大利亚口音。
澳大利亚口音并不是很奇怪,好像发音部位比较靠后,不像英音那么字正腔圆,也不像美音那么流畅起伏,重音非常不一样,导致不知道怎么划分意群,而台词中很多句子都很长,就完全听不懂了。
然后,特效用的太多了吧。。。
我还是喜欢写实的纪录片,哦,我是把这电影当纪录片看的。
虽然知道这电影和实际有很大的差距,但以为导演和编剧还是会尽量把它伪装成纪录片的。
结果没先到直接弄成了科幻片,不过这样也好,明明知道讲的并非真实的故事,却欺骗观众说这就是事实,那才真的会被诟病呢。
这片子也算是有自知之明了吧。
什么时候维基解密能被拍成纪录片呢,估计永远都不可能了吧,好想看像大百科全书一样的纪录片大概看了眼别的影评,大多都说叙事很乱,让人看不懂。
我承认是挺乱的,但还不至于看不懂吧。
最乱的地方就是影片前半段,Daniel还没有被辞退的那部分,阿桑奇四处收集情报。
其实我觉得观众觉得看不明白阿桑奇在做什么,是因为整个电影都是从Daniel的角度叙述的,多得是Daniel的心理活动和自白,观众相对较清楚的看到了的各种初衷。
但整部片子的主人公却是阿桑奇,整部片子试图演绎的都是阿桑奇。
观众从Daniel的视角并不能够看到完整的阿桑奇,他虽然在片子里有多处自白,但却远远不够,完全没有解释清楚他的动机,而观众们想看的,不就是“阿桑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叙述主角是可行的的,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原著小说,就是以华生的视角构成的,整部小说都是华生的日记。
也许可以从那里学到点。
啊啊,到现在我也还没看过福尔摩斯的原著呢,怎么办呢,好像并不喜欢原著的人物性格啊,因为好像不喜欢柯南道尔,一个和我三观很不一致的作者,他写出来的书怎么想都觉得应该不和我口味。。。
不过就算是为了学习一下从旁观者角度叙事,也应该看一下阿桑奇大人说这部电影是propaganda,本来我是不信的,按理说美国人不是最喜欢拍一个人单挑整个政府这种戏码的么,解放信息使人们获得信息自由,这种电影应该很受欢迎啊。
不过我忘了虽然美国拍了很多炸白宫杀总统的戏码,但那些电影都离现实非常远,不可能有一架重型飞机直接去轰炸白宫,总统也不会总被绑架走。
退一步说就算发生了谋杀能替补总统的人能排到第十顺位呢,那些灾难片动作片没有任何现实意义啊。
而这部却在演着前年发生的事,就算整部片子都放着滚动字幕“本故事纯属虚构”,大部分的观众还是会把电影里的情节当做事实的在这个看电影学历史的时代里,电影电视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而阿桑奇一定早就想到这一点了吧,媒体是不能被信任的剧本是根据Daniel的自传和另一个人写的关于阿桑奇的传记改变的,他们又了解多少事实呢?
根本就没有人了解事实,所有人能告诉你的都是他们看到的故事,如果你想知道事实,只有自己去找。
连史记,这部中国最伟大的史书,都被认为含有大量的夸张和司马迁自己的观点,何况任意一本传记呢。
阿桑奇早就看过剧本的了片子了吧,这部片子的确把他拍成了个神经病患者偏执,敏感,尖锐,躁动,冷血,自私,没有同情心,目中无人,没有生活自理能力。
虽然不能算是抹黑,也没有很明显的表现出对他的职责,不过看过电影的人都会感觉到,他是个有着“严重人格缺陷的人”。
电影对他的描述就是,也许他是个天才和正义都是,但他绝对是个疯子呵呵呵,很有可能呢,不疯不成魔嘛本尼先生的演技,真的太精彩了。
最后竟然来了一段自白,应该说是模仿么?
可以在youtube上找到阿桑奇的原版,对比电影看看,一抿一撇都极度的相似,但又不是完全的模仿吧,应该是夸张和美化了阿桑奇吧。
这一段如何拿捏总觉得应该是本尼自己琢磨的,这一段的阿桑奇跟电影的其他部分甚至是他本人比较起来,没有那么“疯”,省略缩短了一些停顿,反而是显得更加冷静睿智,不想原版阿桑奇那样断断续续。
最后这一段真是太神了啊啊啊!我的语言好贫乏啊,完全描写不出本尼的表演。
真的是非常恰到好处的忠于了原版,同时又加上了自己的灵魂总说什么,给较色赋予了灵魂,听起来很扯淡又很空。
但其实真的是这样。
角色们都包含了演员身上的一部分,即使这个角色和这名演员看起来完全不同,只要他演活了这个角色,他们之间就一定有一个神奇的共通点。
本尼是个戏子,但跟很多其他的英国演员一样是学霸,随随便便就能引用莎翁的名句,说推荐本书吧,不装逼的推荐了古典文学还介绍了一大通。
他说演了阿桑奇之后他更多地关注新闻政治,于是他对着跟踪他的记者们亮出了三张纸:别跟着我,去报到埃及吧,报道有用的东西,去质疑英国政府为什么没有对他们的错误进行合理解释一个演员,一个明星,竟敢关心政治,并且有政治立场,你真是不想混了啊【论追一个好男神的后果:男神我们来讨论一下埃及局势吧】作为一部纪录片,第五阶梯是完全不够格的。
作为一部剧情片,引起大众对于维基解密和阿桑奇的兴趣,从而更多地了解关注他们,第五阶梯情节非常平淡不够吸引人。
作为一部商业片,由于本尼的加入前期获得了不小的关注,但票房非常惨淡。
总之这并不是一部很好的片子,但你应该看一看他。
最起码可以认识到,光有一个好演员是撑不起一部电影的这部片子对于本尼亲亲的事业有很大的意义啊,男神太美貌了嘤
去度假的飞机上看的(赞下新航,给了若干惊喜)。
看得很是纠结,以至于度假期间用手机写了篇影评……以下是四大纠结(神夏乱入,请原谅一个NCF)纠结一:谁更邪恶,隐藏信息的政府还是公布它们的阿桑奇。
我不喜欢自认为代表了正义以正义之名去让个人做出牺牲的革命者。
在白毛闯进丹的家里无视丹女友的怒容还理所当然地对丹说“你就是要有所牺牲”的时候,我想这样的“革命者”其实跟他所反对的政府是没有本质区别的,都是将人的需要分了高下:我认为正确的高于一切,别人就应该为之牺牲。
(神夏乱入)我反驳自己说,你为何认为Sherlock就不是如此?
NCF回答:Sherlock 确实不是如此,侦探也有无视医生的女朋友,但那是因为医生的内心里本来就自有高下。
医生不记得自己的女朋友有没有养狗,因为医生自己就不够在乎,他自己更在乎的是侦探,是他们的冒险,这不是侦探要求或强迫医生去做的。
侦探绝对不会忽视医生所在乎的。
即使是他自己本来懒得在乎的事,他也会为了医生的在乎而在乎。
当医生真正在乎了一个Mary,侦探正是这么做的不是吗。
他为他叠餐巾,谱写华尔兹,练习舞步,写致词。
扯远了,说多了都是虐。
退一步说,侦探毕竟是虚构人物,适用的是虚构世界的浪漫法则——所以,我又要离题一下,所以侦探可以一枪崩了大boss而得以免责,也所以Mary可以不用为了自己给侦探的一颗子弹付出任何代价,连四分钟流放都不用。
在侦探看来,Mary可以但是没有给自己致命的一枪,说明她只是在跟自己闹着玩,是因为自己任性故意上前一步惹她而被揍了一拳,就跟自己嗑了药要拧断哥哥的胳膊一个性质,都是自家人闹矛盾(虽然这让脑残粉们很心疼)。
如果要严肃对待,按照现实法则,“正确”的结局是侦探去坐牢甚至死刑。
这个世界上不乏为了“正义”的目的挑战现存法律的人,你可以这样做,只要你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
而历史就是在这些人的牺牲中缓慢进步,宏观来说,这些都是必要的。
当然我想无论代价是什么侦探都会坦然接受,并非仗着有哥哥的保护任意妄为。
他本来就准备好了付出生命的代价来履行誓言。
当然我想他真的不仅仅是为了医生夫妇,如他所说,大boss prey on people who are different. 而卷自己就是一个different的人,他的empathy的愤怒并不难理解。
再绕回来,白毛是真实存在的不能被浪漫化的,而且他涉及的事情事实上是个很严肃需要辩证看待的问题。
所以我不喜欢这种打着正义的旗号而忽视个体生命的革命者,中国历史上不缺的就是这种人。
包括他忽视泄密对一些人的生命造成威胁。
——这又回到Sherlock(通过对比说明问题,呃……),有人死的时候他说it's Christmas. 他说我不是英雄。
所以他只是不投入自认为无用的感情,他想要接受挑战,他也表里如一地不把自己当英雄而并不要求别人认可他这样的“冷漠”。
但是白毛认为自己是英雄,认为自己如果牺牲了别人(不仅仅是口头上或内心里漠视别人的生命,而是以其行为主动造成牺牲)也是正义的。
但是——关键是但是,如果一定要选择一边,我想我还是会愿意站在阿桑奇这边,因为跟政府相比,他是鸡蛋那一边的。
当然这也值得商榷,为什么被他的泄密威胁安全的人不是呢?
道理如下:首先泄密的源头毕竟不是白毛而是军中人士,白毛没偷没骗只是接收了这些信息而已。
他只是一个接水的容器,水是自己滴下来的。
然后他扮演了扩音器的职能,但是秘密既然已经泄露,即使他不曝光,其实也可能会有别人。
他只是不愿意干涉这个过程而是顺应信息的自然流动而已。
也就是也积聚了一桶水并在桶底开了个洞让水以更大冲力露出去。
而丹想做的是把水过滤一下,在白毛看来这是干涉了信息的自由流动。
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来看,我想也是难以仅仅因此给白毛定罪的,了解一下“进步杂志”之类的判例应该可以推断。
不能因为加工整理传播已经存在的信息而定罪,政府只能努力看管好自己的机密,自己露出来了谁也救不了你。
而且,毕竟白毛说得对,泄密的牺牲只是潜在的(而且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后来也没有发生),而保密的伤亡已经造成了。
如果两边可能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牺牲别人,我觉得还是更强势并既成的政府更可怕更需要制衡。
我想这大约也是多数美国人的想法吧(我好像需要知道是不是)。
而正是同样的理由,当白毛的数据被丹毁掉,我也不为白毛惋惜(不会像医生离开侦探那么心疼…脑洞太大,呃)。
每一种力量都需要制衡的力量,只要是自由发生的就是合理的,所有这些自由的力量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社会的现状和前进的方向。
政府需要白毛这样的人制衡,白毛也需要丹这样的人制衡。
check and balance , that's what the world needs. 纠结二:什么是真实,你做出判断的基础是否可靠。
阿桑奇说此剧基于最不靠谱的两本书,丹尼尔有他的视角。
我想没有人可以认可一部两小时的电影可以全面的理解和展示自己,即使观众觉得是美化了,当事人看来可能只是简化了。
当年看昂山素姬感动到一直落泪,但是昂山本人却并不认可。
所以,上面第一点说了那么多,觉得不喜欢白毛的自以为是也好觉得会站在白毛这一边也好,可能都只是建立在不可靠的基础上,做这样的判断只是因为我了解得还不够多。
纠结三缺为什么要演这个角色。
觉得缺是一个比较有政治见解的人。
似乎在某次访谈中谈到过此类,但是没认真看。
他提到过阿桑奇给他的信,缺很坦诚地告诉大家白毛不认可这剧也不希望他演。
缺有没有解释他为什么要演?
我不记得了。
或许就像他在剧中最后说得那样,没有人可以完美地展现真实,他演不演都不会改变,只要观者明白这一点,去寻找自己的真实,也是很有意义的事。
前一半缺似乎没有超出神夏的模式,当然这是编剧的问题。
后一半我觉得还是体现演技的。
也能从他表演的诠释看出卷毛和白毛真的是不一样的。
卷是一个单纯善良的孩子,只想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哥哥的宠爱和保护也是让他真的可以这么做的原因之一),他并不想控制别人,顶多也就是傲娇别扭地求抱抱而已。
而白毛是一个控制欲的偏执狂。
纠结四:剧组的目的性。
但是对于拍这部剧我倒是很想质疑其“动机”,觉得是一种“利用”(manipulation)。
尤其在前半段看出神夏的即视感的时候。
当白毛说这些人多无聊,无顾忌地闯进丹的家里,对丹说do I have you,这些未免太刻意。
觉得编剧是故意这样写又让缺演来迎合观众。
于是我会觉得白毛和缺都被利用了。
当然我相信缺没有那么傻。
而最后,还是要给这剧5颗星,因为目前的得分太低了……希望更多人愿意去看然后去寻找自己的“真实”吧。
不知道为什么,竟然连续看了三部纪录片。。。
好吧,严格来说,这是传记片,但质量方面,《危机解密》秒掉了另外两部,单单是极度华丽的片头就值得一看之前看到阿桑奇本人对康伯巴奇发过公开信称"你是个好演员,但我不认为这将是一部好电影,它会对支持我的人产生消极作用",指的就是影片的真实性,但我不是很想去探讨阿桑奇是不是那样的人,正如电影所说的,"每个人告诉你的都是一面之辞,真相需要你自己去发掘",所以我怎么知道网上的信息是真是假呢。
但只从电影的角度来说的话,拍得确实不错维基解密初衷是好的,把坑爹政府藏起来的秘密公之于众。
要是他们真的没有编辑掉无辜的人的信息就发布出来,确实是很不妥当的行为。
不过结合棱镜计划的主角斯诺登来说,揭露这些机密引起的反响是巨大的,但过一段时间,人们就慢慢的忘却了这件事,而作为揭露者,他们的生活却回不去以前了,不得不说这种结果真是颇为哀伤的由于影片的真实性不可究,所以电影面向的人群是哪些呢?
卷福的粉丝,还有那些单纯看看电影的人吧,至于想通过电影来了解维基解密相关信息的话,大概就不是很适合了总体评分:3.7/5.0(电影制作精良,剧本收尾比较匆促)娱乐指数:3.5/5.0(虽然是一部纪录片,但并不沉闷)票房表现:成本2800万,算是比较正常。
首周北美票房为167万,就算是卷福,也无法带起它的票房,维基解密在米国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海外票房也不给力,仅有530万,最终全球票房为855万,可算是亏到阿妈都不认得了。
不禁想象阿桑奇本人面带微笑“叫你别出演这电影”看到阿桑奇本人的照片后忽然觉得“哇,靠,真有几分相似喔”卷福为啥要在电影里用那样的嗓音说话,有点装低沉的感觉,或许阿桑奇是这样说话的?
不是很清楚就整部电影来说,表面看起来似乎是比较公正的,但实际上黑的成分更高,尤其到了后面,基本到了直接人身攻击的地步了。
但我不知道实际阿桑奇是不是这样的人,所以并不发表相关意见或许有人会想,维基解密和维基百科是不是有什么联系呢?
实际上是没多大联系的。
根据维基百科上面的资料,维基解密创立当初是向维基百科有一点联系的维基百科基金申请的域名,但除此之外他们基本没有关系,至少百科上是这么说的...
不少人期望看到一个技术天才,却发现自己看了一个骗子,有点常识好吗,这才是真相,真相就是这哥们本质就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一个企业家,创业哪有没谎言的?
本尼演的很好,很符合邪教教主的气质,不合群,超级自我,有感染力,大忽悠,太合适了。
还有就是这电影是书改编的,作者就是个骇客,技术狂年龄大了就会对技术什么的没啥可说的。
卷福的脸大表哥的颜
导演,你把阿桑奇拍得那么偏执孤僻,他自己知道吗。出于题材敏感性的考虑,影片还是很客观的去讲故事,对阿桑奇也是有褒有贬,就是片中涉及大量技术和政治层面上的专业术语,肚子里没点墨水就如同雾里看花,一知半解,光顾着看大表哥了。
片子拍得中规中矩,也无对错轻重之强加。但是不错的是没有真相才是最大的真相。
ლ(O▽O。ლ)白发马脸好man嘤嘤嘤!!
二逼美国人傻逼的逻辑,这么黑阿桑奇你以为全世界都跟你们一样傻逼呵呵的相信政府?
要不是为了Vikander我才不会看这种烂片呢,阿桑奇做解密绝不是为了传染勇气创造更好的社会。
对维基解密的历史不了解,但本片显然一股想要努力做出一副公坦克的姿态其实却夹带了一堆私货的味道。而且我一直奇怪怎么主角阿桑奇是个怪人男二却好似圣人,看到片尾才明白这片是根据男二本人的书改编的吧。票房失败太不意外了,BC演阿桑奇简直了,还给那么多特写是要吓死人么!
喜欢最后的结尾。电影本身自然有它的立场在,但是后面加上阿桑奇关于这部电影的评价,我觉得这就把评断权交给了观众。真相究竟如何,请你们自己去探寻。这正是阿桑奇所做的一切的意义。
幸好不是在电影院看的
看完发现最喜欢的角色果然是作者Daniel... 维基解密作死了一个manning、一个自己,却成就了《卫报》在北美的赫赫威名。 那些bc因为自己不读新闻、不懂方言而给<3的,你怎么不找块豆腐撞死!
我居然把这么个垃圾片留了这么久才看。。。。。Orz这也是电影?昏昏欲睡。看了一下导演,是暮光系列破晓的导演,呵呵呵呵。说本片精彩的人真的脑力大丈夫吗?
方方面面的不忍直视(一分给《卫报》和美帝官方打酱油的熟面孔们)。看在想进入英语影坛的原因上就不吐槽DB了,不过这都不如《为时不远》有思辨性,真想演这种,留在德国能演个够啊!
没看懂
我只能说,我是冲着BC来的。BC真是帅到cry。为了BC给三星好了。
BC和丹尼尔演得很赞,大多数演员哪怕是卫报的一个龙套单拎出来都是墙头啊。但这讲故事的节奏太糟心了,那么好的题材和那么强大的卡司用成这样也不容易…
被妖魔化的Julian Assange,天才都是自大,偏执和分裂,革命都会有牺牲
和《Jobs》一樣,是近幾年網絡風雲人物的傳記片,在質量上也都一樣糟糕透頂,首先編導在價值觀上多次搖擺不定,插入過多分散注意力的視角,只需簡單帶過的部分過度渲染,而應該細心刻畫的部分草草描畫,最終讓影片變得不可理喻。某位被國內封為男神的演員,你可以演得更爛點嗎!
好的团队都是从内部瓦解的......
似懂非懂地看完了。
阿桑奇的脸哪有那么长,现在流行长脸了吗? 马年啊,马年。斯诺登的电影也快出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