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喜欢这一类的爽片,女主很强大复仇的,丈夫和女儿被误杀,妻子凭一己之力干掉了整个黑帮的暴力动作片,能偶尔看到一部以女性角色为复仇者设定的电影还是蛮过瘾的,只是片子拍得一点也太爽。
这类题材免不了俗套。
加纳演这种角色蛮合适。
明明可以早早干翻boss大结局,败于话多啊,搞得感觉后面硬生生多塞了20分钟一样
正如我说的,就是复仇爽片但是铺垫不够。
没有刻画出boss的实力,这个是不够的。
母亲的黑化,不过我认为不应该叫黑化叫暴化会比较合适一点,就是公平公正公开得不到伸张的时候就是暴化去解决这样的问题我觉得这部电影的主旋律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叫黑化是不合适的,叫暴化还是比较好一些让我深刻的就是暴制干法官的时候,最简单的问题,她叫什么名字而已居然叫不出来,那就送他见上帝了,导演的手法很快,没有一点犹豫这非常好也非常爽。
简直就是爽歪歪。
后面的就是和黑帮黑警的斗智斗勇,中规中矩。
薄荷 (2018)6.72018 / 美国 / 剧情 动作 惊悚 / 皮埃尔·莫瑞尔 / 詹妮弗·加纳 小约翰·加拉赫
复仇电影真的是特别好看,再通过法律的不公正判决后,这个女生她其实本来遭遇了很多人根本无法想象的家庭灭顶之灾,可以这么说,基本上把他的人生摧毁了,不管怎么样,可是司法没有给她一个公正,他最后不得不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杀掉这些坏人,其实这种比较具有争议,性行为的话很难说,不过题材特别好看。
《薄荷》~导演:皮埃尔.莫瑞尔薄荷,本是一片清凉的翠绿,它只是墙角坛边的一串嫩色,只是餐盘色彩和滋味的一点附加。
她,就是那一片薄荷,单薄清淡而美好,直到一天,仅这一点点的美好,也被抢夺殆尽,一位母亲和妻子的痛啊,一次能量的完全爆发,一片小小的薄荷,支撑起了一次强劲的复仇。。。
主演詹妮弗.加纳,看上去老了不少,越来越硬派了,演得不错。
影片中有许多动作快速移动后闪撞的场景,加速着事件进程交代,更能提抓人心。
这让我想起张曼玉前夫那位法国导演一部影片中应用的镜感,一种快速然后回扣又快速的叠加运用方式,这部影片的导演是皮埃尔.莫瑞尔,可能,法国人喜欢在影片中运用一些灵巧的概念,喜欢在作品中留一些小小的细巧心思,就和法国的音乐一样,要有一些发散的个性,在异与同之间,要有自我的一种存在感。
这部影片,导演的注意力完全在詹妮弗.加纳身上,所以,过于的偏重,让薄荷周边的花草失了色,那一株薄荷,还是过于单薄了啊。
导演已经在放慢影片切割的速度了,本来这部片子可以做得更快速、节奏的,但是,没有完全达到他要表述的目的,人性的恶与善在影片中间没有被一次又一次地交织绽放,导演应该在竭力放弃好莱坞当下的叙述方式,只是没有做得很好。
影片的配乐,不值一提。
之前一个评论说这是一部女性复仇动作片。
一开始我也这么想,索性以这篇文向这位趟雷先驱致敬。
首先要声明的是:在这篇影评中没有任何侮辱女性同胞的意思。
如果有女权爱好者一不留神看到了我这篇文章。
我希望没有让她/他/它感到冒犯。
如果您真的觉得自己被冒犯,那请让我诚挚地对您说一句:您多虑了。
言归正传,如果评价这部影片的性质。
我会说:首先这是一部女性电影;其次这是一部糙汉动作片。
说这是一部女性电影,是因为这部片子从剧本结构,人物设置,甚至逻辑漏洞都展现了很浓烈的女性特质:关注细节,关注感情,缺乏逻辑。
看片的过程中,我甚至因为这三点恍惚间有了跟老婆吵架的共情体验。
说这是一部糙汉动作片,是因为这部片子从剧本结构,人物设置,甚至逻辑漏洞都展现了极其浓烈的糙汉动作片特质。
那就是只关注啪啪啪,不关注为什么啪啪啪和从技术上到底能不能啪啪啪。
如果从女性电影角度看,这是一部让人眼前一亮的电影,足够打四星。
这部片子展现了女性观看动作片的审美角度。
对钻研女性电影的影视从业者是一部非常好的教材。
如果从动作片电影角度,这是一部平淡的近乎乏味的电影,犯下了几乎所有动作片都能犯的错误,充其量两星。
这部片子对钻研动作电影的影视从业者基本上可有可无。
现在请允许我们进入举证质证环节:1、从人物设置上看:主角很酷且有个帅气的配偶和敏感漂亮的后代,有个讨厌的女儿同学家长(尤其是家委会成员)和女儿同学,在动作片中更不可或缺的有个智商时而掉线时而在线且话唠屁事多具备暴力倾向心理扭曲的反派老大,一众一照面就用各式枪械为主角描边然后一啪啪啪就挂掉的小弟,以及无能、腐败、专职洗地和部分因同情而实施包庇行为的司法从业者。
这么说吧,除了那个讨厌的女儿同学家长体现了女性特质之外。
其余的几乎任何一部动作片都有。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有特点的角色呢?
经常管理孩子教育事宜且家委会有个别善于拍马屁的奇葩成员的家长都能体会。
体会不了的同志还需要继续增强一下观察力或者加深一下在家委会行为的自省。
情节到三分之二处,那个讨厌的学生家长终于被女主暴揍一拳然后吓得失禁,一定客观暴露了主创某些经历造成的创伤。
这一事例告诉我们,影视从业者生活中受到的委屈总能通过拍片挣回来。
唉,人生就是这么复杂。
2、从剧本主线上看:无非就是主角被虐,然后虐反派,反派放大招反杀主角,主角受刺激导致小宇宙爆发残血复活啪啪啪,然后被困,反派逼逼,主角因意外事件解困,反反杀。
像所有糙汉动作片一样,主角光环的辐射不仅成为了反派小弟描边的保护层,更是令现代警察系统时而失灵(包含警方人士智商偶尔在线),甚至能突破生理极限化身铁血战士啪啪啪地大杀四方。
作为看过几部动作片且有逻辑强迫症的观众,这真的让我有点蛋疼。
我猜主创一定是一名女性的动作片的爱好者,至于拍这片子能不能自嗨达到高潮。
毕竟女主表现太狠,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索性只好闭门造车胡乱揣摩了。
总的来说,因为女性视角动作片的新颖给四星,因为糙汉动作片的陈腐给两星,平均一下三星。
我去审下一个啪啪啪的片子了,各位再见。
这是一部复仇类型的电影,主角是个家庭主妇,从相夫教女到提枪杀人,这种反差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快感,当然,我说这是一部好电影并不仅仅是指这点。
薄荷是女主女儿喜欢的冰激凌口味,当小女孩被枪杀的时候,复仇就已经注定了。
但在这中间,在这愤怒到绝望的中间,女主走过的心路,我觉得才是本片的主旨。
从嫌疑人律师找上门开始,社会层面上出现的一些问题被渐渐暴露出来,当最后法官宣判,嫌疑人露出胜利的微笑,女主反而要被送往精神病院时,所有人都意识到了:正义没有得到伸张,邪恶依然肆意横行。
必须有个人站出来!
有吗?
没有。
当我们再回到影片开头,复仇途中,女主受伤后在车内独自忍着疼痛,进行包扎的场面,让我们不禁要问:真的只有靠自己了吗?
答案很明确,这条路,只有一个人。
唯一的男主,也就是那个警察,形象从一开始的稍微带点人性,稍微给人以一点希望,到最后证实,他正是警队里面犯罪团伙的内鬼。
这种绝望,不止是女主有,也让观众对这个社会的体制感同身受:真的,没有人了。
贫民区的壁画是一个比较有深意的点。
女主在用自己的方式在伸张正义,使得贫民区的犯罪率骤低,她用自己的行为赢得了民心,获得了贫民的帮助。
作为观众,我们虽然知道女主这样用死刑代替法治不对,但心底却是认同的。
这种情感很朴素,很直接,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
对于这种认同,影片最后又用社交媒体上大量对女主的赞扬来进行了佐证。
等于是越过了法治来对女主的复仇行为进行了集体的肯定。
这部电影具有双重的悲剧性。
第一层悲剧,在于女主的遭遇,失去自己心爱的丈夫和女儿,失去了生活继续下去的勇气,唯一支撑女主的便只有怒火,这是让每一位观众都能感受到的;第二层悲剧,在于对于现实的无情揭露,在这一点上,似乎是为了让观众能真正感受到那种绝望,就像是在踩灭灰烬中隐隐的那一点人性的火光,从个人腐败到法律制度被利用再到整个社会对于正义的冷漠,它让我们认识到:第一层的悲剧并不是偶然的,是第二层悲剧长期存在后的必然。
虽然最后坏蛋都死掉了,女主活下来了。
但看着病床上的女主,我们每个人都清楚,这只是电影,这只是演员演出来的,现实依旧还是那个现实,可能更无情,可能更悲惨,没有改变,没有人去改变,永远不会出现女主这样的人,在贫民区的墙壁上,永远不会出现拿着枪的天使。
我们能做的,只是看着电影YY,看完后再继续这样的生活,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悲剧降临。
“不能因为别人不好,就随便打人,那样的话,你也成了坏人。
”现在,回过头去看影片一开始,在停车场,女主语重心长对女儿说的这句话,是不是又有了另外的味道了呢?
天使,只是在人间掠过,现实是恶魔的主场,地狱,才是主旋律。
个人比较喜欢看复仇类的作品,既有金庸武侠的快意恩仇,也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同时伴随着对人性的审判和评价。
对于“薄荷”这部电影看过预告片之后,虽然对整体剧情有所了解,但还是包含一些期待,看过之后主观上感觉比较平淡,整体偏暗调,结尾处一个手铐做交代。
剧情也是老套的美式电影风格:不经意的卷入争斗,亲人离世,律法不公,最后卧薪尝胆,大仇得报,主人公不是被同情的人放跑就是加入FBI惩奸除恶。
只能说是闲时的消遣吧。
相对来说比较喜欢宣传海报和预告片。
不是很明白为什么那么低的分剧情行云流水一点都不拖沓,女主的前后转变也做的很好 面对生活的压力,亲人被杀以及法庭对辩的无力很到位,就是一个普通母亲的模样。
脑部中枪后九米外的犯人都能认全也引人遐想,还为后来百发百中的枪法做了一定铺垫。
五年内她的成长方式的交代也很简洁有力,用警方的视角来讲述她的拼命不仅没有显得煽情,还显得热血。
整个复仇的过程一点都不拖沓,非常明确,不仅主角目标明确,看的人也很清楚。
最喜欢的一点就是即使被复仇对象反过来将一军也成功脱身,塑造了一个温柔强大,聪明绝顶的强大形象,从不让观众捉急。
可能是因为显得角色太过强大,在最后也设置了困境。
无力倒在仓库的一幕,非常直接地将她的孤独、思念、疲惫表达出来,也让人看到高大的形象背后,还有妻子和母亲的身份。
女主角的形象还不够饱满吗?
真的演得非常好了,很喜欢。
唯一的疑点就是她无孔不入的情报网,是什么让她准确的找到目标,以及面对突发情况还能大老远跟上别人小弟的车?
这个真的留存了些空白。
最后病床边老警官的话也是让人期待,她会成为一个警察吗?
还是被判刑了解此生?
她会选择离开没有她女儿和丈夫的世界,还是开始新的人生?
贫穷的女主一家带倒霉孩子过生日,因想捞点钱的丈夫招惹黑帮导致全家被杀,腐败的公检法和黑帮勾结颠倒是非甚至冤枉女主去精神病院。
女主逃亡五年苦练绝学,回来成功复仇并且又一次成功脱逃。
剧终。
这部电影如果把主角换成男的,那就老套得不行。
但是编剧巧妙用了女性当复仇主角……那也没高明到哪里去。
我们现在玩刺激战场不都用女性角色嘛,体积小一点不容易被点死。
女主攻击力甚至比男的还炸,狂暴战士在线吃鸡,一场下来爆头如麻,还有粉丝热议点赞。
平民窟里的可怜人把女主当作是保护天使是因为他们看不到背后的真相。
女主目的只是为了复仇黑帮,她的行为同时附带了让该地区的治安好转,体现出正外部性而已,她并不是为了贫民窟的治安才这么干的。
但是片中为了体现女主的高风亮节,特意设置了这么一个情节让她去解救小女孩我觉得不好。
女主播上传视频是正确的操作,但是这类片老套的地方就是主角光环在最后时刻让敌方boss一定不会轻易杀她,本来一枪点了就完事了,一定要在那磨磨唧唧的。
所以这种不合理的情节我觉得还不如干脆去掉,或者是设置另外一个情节体现女主的机智来反杀会更好一些。
平时都说这电影构思那电影情节,其实有时候我们看电影也不是为了烧脑,一杯茶,一个属于自己的晚上,一部行云流水自然而然的暴力美学电影,快意恩仇,没有那么多复杂的铺垫,女主清淡的生活,只希望和丈夫女儿一直这样下去,或许生活囧困,但是有家人陪伴就是最好!
这也是千千万万普通家庭的心声!
奈何黑帮大佬搅乱普通人的生活,hello ketty发怒起来也是狮,没别的,干就完了!
有时候,最解渴的还是那杯白开水
定义了guilty pleasure。
作为飓风营救班底的新作,本片的心意较为有限,依旧是一个老套的非法制裁式复仇故事,我已经看过多个类似的故事,除了以女性作为复仇者的设定略有看点,其余的内容都缺乏看头,且反派能力有限,影片中又缺乏足够过硬的动作场面,整体爽快感低了,最后一场大战也没有把高潮推起来
看碟中谍的时候被影院播放的trailer吸引了 人生怎么地也得需要几部爽片嘛 emm…打斗戏舒服 不过这剧情也真的除了复仇没有其他任何闪光点了 anyway 北美第二天看的人还蛮多的 真的只是爽片
詹妮弗加纳的独角戏,作为母亲的心碎与善良柔弱,作为杀手的冷血与危险刚毅,自由切换,很是精彩!虽然故事性整体偏弱,但题材足够吸引人,打戏动作部分也很耐看!
taken不可超越啊
可以看一看
海报怎么看都是杰西卡·琼斯。Do You Bleed?比大本能打
复古复仇故事
复仇电影来说不是太出彩,但看起来还是挺爽的。毕竟面对各种不公平,有一个天使出现伸张正义还是很激动人心的。结局也舒适
简洁畅快的女性复仇剧,当司法公正沦亡,唯有以暴制暴、以血还血,夜魔侠、蝙蝠侠、蜘蛛侠等其实何尝不是被逼出来的嘛。詹妮弗加纳仿佛连姆尼森附体;这个结局我很喜欢,去他喵的政治正确,赞。
九十年代动作片的风格,《疾速追杀》、《飓风营救》、《伸冤人》的女版,干脆利落,痛快解气,隐有侠气。
女性主义和反英雄的题材不算有新意,故事也颇有牵强之处,只是加纳的表演柔中带刚,算是颇为动人。
有个想法:把会计刺客伸冤人约翰维克写成挂壁枪战宇宙,感觉很有看点。当然这部和polar一样是宇宙里的留级生
完全就是冲着加纳当年双面女间谍的风范来看的。
加油。喜欢大女主动作片
又名“大本的前妻挺能打”
上次看这样的爽片还是暑假显然导演是想把精力放在最后的黑帮戏上,但是前期的挨个复仇明明可以拍的更细。不过还是很爽,四星四星
喜欢女主不解释
可以!这女猪脚很man!好看
其实还挺ok的,只是这个题材已经被拍烂了,如果不玩出新高度口碑自然不会很高,所以就变成了一部一般刺激一般暴力一般品质的电影了,当女人真难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