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舞剧时,我总是想起喜欢画莎乐美的莫罗。
妖姬这个词诞生于法语“Femme Fatale”,用来形容那种美丽动人,却会给男性带来灾祸的女性。
莎乐美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莎乐美本来是圣经中一个没有名字的少女公主。
在马太福音里,希律王娶了自己的弟媳海洛蒂,施洗者约翰就公开谴责这个不符合伦理的行为。
海洛蒂特别恼怒,怀恨在心,有一天,在希律王的生日宴会上,海洛蒂让自己和曾经丈夫生下的女儿莎乐美为希律王跳舞。
少女太美了。
希律王十分高兴,他答应他会满足莎乐美的任何愿望,哪怕她想要国土的一半。
但是莎乐美在母亲的指示下要希律王把施洗约翰的头放在盘子里给她,希律王很懊悔,但是只能下令把约翰斩首。
画面里莎乐美珠宝缠绵在脖颈、手臂、腰胯,这更像是印度宗教里女性的理想典范。
莫罗和印象派所属同一个时期,那个时期的欧洲正在被东方的审美所席卷,不同于印象派大量的学习浮世绘的画法,莫罗的东方主义更偏向于印度。
画中披着薄纱珠宝的少女,约翰被斩下的人头,鲜血淋漓圣光四射的人头,莎乐美丰腴的身体。
这种危险的美丽,成为文艺史的母题。
提香《莎乐美接受圣施洗者约翰的头颅》
伦尼《莎乐美》莫罗也许是小众的,但是他的作品某种程度上更改了艺术史中女性的角色。
莫罗《莎乐美》在莫罗之前,艺术史上的女性是纯洁,是光辉,是美的化身。
这样也许是好的吧,但一生逃不过被欣赏的命运。
她们是花瓶,供人欣赏。
她们是脆弱,供人展示力量。
但是从莫罗开始,艺术史上的女性的认知开始变得复杂。
她们同样有尖牙与利爪,她们可以带有攻击性。
在她们美丽的容颜下,不再只有纯真,而是透露着冷酷和严峻、罪恶、命运与死亡。
在教科书上这样形容诞生了莫罗这样“妖姬”主题的19世纪末期。
“那是欧洲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代,物质至上,唯利是图的观念肆意横行。
女性开始堕落,于是她们在艺术史上开始展露邪恶的一面。
”
我反倒不这样觉得。
这也许是女性从客体变为主体的开始。
从这一刻起,她们可以开始选择自己的命运。
在王尔德改编的《莎乐美》中,王尔德对莎乐美充满了赞美,莎乐美不再是受到母亲指使懵懂无知的少女。
她说要斩下约翰的头颅,也是因为她爱上了约翰却无法得到回应,她也只是想亲吻他的嘴唇。
她当众跳“七重纱舞”,每跳一段会脱去一层纱,据说,上帝有七层面纱,掀开最后一层面纱,真理便现身了。
荣格曾经说过,每个男人心中都拥有一个梦想中的女性形象,这个形象叫做“阿尼玛”(Anima)。
在不同人的心中,阿尼玛可能是善意的,也可能是邪恶的。
克拉纳赫《莎乐美》世间的女子也不过就是这两种。
善意的阿尼玛会引导男人上升,邪恶的阿尼玛会引导男人毁灭。
卡拉瓦乔《莎乐美与施洗约翰的头颅》而莎乐美是这世间所有邪恶阿尼玛的化身,她就像古希腊神话里的海妖塞壬,引向甜蜜的死亡。
“使人尊敬女人的,或者常常让世人害怕女人的,是她的天性,她的纯真。
”
这是一个悲剧,一个爱而不得便毁灭的悲剧。
故事中的少女莎乐美是一个美丽性感的姑娘,她的母亲杀死了她的父亲并嫁给了她的叔叔希律王,这一段不伦婚姻遭到了先知约翰的反对,为此母亲怨恨这个先知。
莎乐美正处于情窦初开的年纪,她为约翰所着迷,于是大胆表达自己的爱,但是遭到了拒绝,爱变成了怨怼。
母亲利用女儿对约翰的爱而不得,怂恿女儿去求希律王杀死约翰。
年少无知的女儿答应了母亲,在希律王面前跳了一只美艳无比的七层纱之舞,希律王被莎乐美的少女胴体与绰约舞姿迷的神魂颠倒,答应了莎乐美的一切要求,包括杀死约翰。
最终,约翰的头颅被放到盘子端了上来,莎乐美亲吻这个头颅的嘴唇,以这种血腥的方式占有了约翰。
在这个故事里,爱是占有,爱是极端,爱是毁灭。
回到电影,电影并不是一开始就呈现这只舞蹈,电影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这只舞蹈的创作过程,一部分是舞蹈的呈现。
先说创作的过程,从电影中可以看出,每一个舞者都参与了创作,每个人各抒己见,包括自己对角色的理解以及与这部剧的渊源。
毫无疑问,片头加上的这部分幕后创作过程,是有必要的,至少在我看来,通过先导片,我知道它是如何表达爱慕,它是如何表现至高无上的权威。
然而与后半部分绝美的舞蹈相比,它挖掘探讨的东西又略显乏力,没有过多的深度探讨,更多是简单的陈述记录。
第二部分就是舞蹈了,不得不说,这样一个爱的如此疯狂的故事由热情奔放的西班牙舞蹈来演绎是多么的合适,铿锵有力的踢踏舞,既可以表达占有爱欲的坚定,又可以表达国王权威的不可置疑。
舞蹈演员的选角个人最喜欢的就是莎乐美与希律王了。
莎乐美的扮演者身材真的是凹凸有致,特别是她那傲人的美胸,作为一个女子我都能目不转睛的盯着,她的舞蹈也是完美无瑕的,仿佛舞蹈就是她的人生;国王的扮演者,套用第一部分导演对他的话,先天的优秀身材是很重要的,这个国王明显就是国王本王,健硕的身材,不可侵犯的神情,将国王的尊严表现的淋漓尽致,然而面对美色时表现的又是那么猥琐贪婪。
如果要说整只舞蹈最精彩的部分那非得那段七层纱之舞莫属,然而个人最钟爱的还是那段莎乐美求爱失败后的羞愧与愤怒之舞。
鲜艳的大红长裙,宛如她那炽热的爱火之心,是那么的张扬与强势,然而却得不到心爱之人的认可,被拒之后的怒不可遏又与大红色相映衬。
爱慕,是红色的张扬;愤怒,是红色的宣言。
有人说,喜欢是占有,爱是付出,喜欢一个人是想让自己开心,爱一个人是想让ta幸福,然而在这个故事里都不成立,在这个故事里爱是占有,爱是毁灭。
母亲为了爱希律王杀死了自己的丈夫,甚至是赔上自己女儿;莎乐美为了获得爱人的心,不惜出卖色相去蛊惑权利并以此杀死了爱人。
爱,是内心的一种感受,有些人炽烈,有些人含蓄,没有一致的标准,只有因人而异的表达。
终于见识到了“莎乐美”那红色的,炫目的身影那完美的化身那不断舞动的女子有着火样的灵魂她享受着所有男人的爱慕,追逐她未曾为谁付出直到见到了那个虔诚的灵魂那个,执着于自己的神的男人在清冷的夜里她悄悄地潜进地牢来到那个男人面前她仰视他,她爱慕他她诱惑他她感觉到,他动摇了但当她的唇即将碰到他的他退开了他又想起他的神,他的信仰他又回到了神的怀抱她愤怒红裙在狂舞中翻滚在王的盛宴她隆重地出现裹着七层薄薄的纱她跳出了最曼妙的舞步每一次高潮,她都轻轻褪下一层轻纱当她裸身在王面前时王允诺了她的请求施洗约翰的头颅,为我所愿他的头颅静静地在盘中她轻轻地,接过来红唇一遍遍刷过他的唇心中在翻滚我终于吻到你了现在的你,终于属于我了这份喜苦,就是爱么?
导演卡洛斯迷恋逆光里舞蹈游动变幻的身影。
群舞和独舞的场面生动而有灵气。
莎乐美向希律王献舞那段,脱掉著名的“七层纱衣”,精彩绝伦,美丽的巴比伦公主身上一种奇异的诱惑神韵。
主角莎乐美的扮演者是拥有当今“弗拉明戈第一舞伶”美誉的,西班牙弗拉明戈舞蹈家阿依达.戈麦斯。
迷人的身体语言诉说丰富的情感:深沉,激越,忧郁,狂热……唯美而颓废的莎乐美。
喜欢弗拉明戈的朋友不可错过。
在西班牙电影史上,有一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卡洛斯-绍拉。
卡洛斯是一位善于用舞蹈、光影与色彩创造视觉奇迹的导演。
本片《莎乐美》用电影的拍摄技术与西班牙弗拉门戈舞相结合,重新诠释《莎乐美》的影像。
《莎乐美》以纪录片的拍摄手法表现。
影片前三分之一用于对演员、舞台设计师和导演本人的采访,后面记录了弗拉门戈舞蹈诠释莎乐美故事的舞剧。
全片整体看似是高质量转播的舞蹈综艺节目,任何一个镜头都没有错过细微光影的变化和演员的肢体动作,这却是最好的写实主义电影表现。
卡洛斯导演明白,最好的写实主义艺术擅长的便是隐藏其艺术手段。
在19世纪后半叶一批作家、画家、音乐家、剧作家,几乎集体改写了莎乐美的形象。
尤其在王尔德的笔下,《圣经》中的一个关于先知因其直言不讳的道德勇气而遭受迫害致死的故事,变成了一个关于女性的情欲因受到反复的挫折而竭斯底里的复仇故事。
在王尔德笔下,莎乐美呈现出颓废主义色彩,并赋予了平衡肉体与精神的要求的底线寓意。
在导演卡洛斯看来,自己之所以被《莎乐美》吸引,是因为在他眼里“这才是唯一的爱情故事”。
这里的爱极致并且纯粹,再加上一条复仇的主线,使这场悲剧失去了理性。
正因为其浓郁的悲剧色彩,才使得整个故事令人心碎般的震撼。
月亮的意象在舞台上,卡洛斯力求简洁明了。
他用太阳与月亮作为整个舞剧的中心背景:黎明及整个白天都以太阳作主角,夜晚则换成月亮。
太阳的红光与月光的幽蓝,表达了爱情的炽热和死亡的绝望,两种极限欲望。
作为意象,月亮在很多中外文学作品中出现,它经常象征着纯洁、坚贞不渝、美丽,抑或暗示孤独、悲哀、寒冷、渴望不可及之意。
月亮的出现伴随着莎乐美的出场、起舞、眼光流离、死去,并将故事带入高潮。
一缕月光倾斜在莎乐美身上,当月亮照亮她时,死神也找到了她。
月亮找到了莎乐美,那个爱的深恨得切、集纯洁与媚人一身的公主,她最终得到她的爱人约翰,以他的性命为代价,同时毁灭了自己。
先知约翰《莎乐美》 中先知约翰是命运的言人,他预言成真就是对命运的直接表述。
莎乐美对先知的欲望,那一段舞蹈跳的令人心碎。
可是约翰从不曾认真看过莎乐美,她是美丽的公主,她的爱炽热纯粹,却无情的被拒绝轻蔑。
莎乐美得到先知的头颅:你为什么不看看我。
只要你看到我,你一定会爱上我。
莎乐美亲吻着爱人的头颅,死在士兵的兵器下。
这应验了约翰的预言,在我死后的那天灾祸将落在某人的身上。
先知不能预测是爱的神秘比死亡的神秘更伟大。
七层纱舞莎乐美向希律王献舞的那幕最为精彩。
戏中,莎乐美一共脱掉了身上的七层纱衣。
这七层纱衣颜色各不相同,用了很多的暖色调,同时混合了一些冷色调:紫色,淡紫色。
不同质地、不同面料的七层纱衣在女主角身上,为这位美丽的巴比伦公主-莎乐美罩上了一层神秘而具魔幻力量的色彩。
这是莎乐美的最后一舞,她所有的欲望都集中在这一跳上,弗拉门戈本身的魅力,角色本身的魅力。
这一舞,莎乐美对爱的激情近乎病态。
她的欲望满足中散发着血腥。
整个舞剧在镜头前熠熠生辉。
你可以说本片是导演自身形式主义风格电影,也可以看成是现实主义记录片。
导演卡洛斯-绍拉是表现主义者,其内在精神面、心理的现实,都可以经扭曲外在的现实世界的表面达成。
但是本片,又以现实世界中的素材—这个舞蹈团体和这出舞剧排练的过程,这些导演是如何处理的,如何设计经营的,才是决定导演风格的重点。
感谢导演给这个神秘而血腥的古老故事最诗意和华丽的表达。
据福音记载,因为希罗底的原因,希律王派人去抓约翰,并把他关进监狱。
希罗底是希律王的弟弟菲律的妻子。
约翰对希律王说:“你不能拥有你兄弟的妻子”,因此希律王想杀约翰。
但又怕犹太人民反对他,因为他们把约翰作为先知。
但是在庆祝希律王生日的宴会上,希罗底的女儿莎乐美出来跳舞,使希律王非常高兴,就发誓说要满足她的任何要求。
莎乐美在领会到她母亲的意图后说:“就在这,把圣约翰的头放到盘子里给我。
”希律王有些为难,但是因为他发过誓,只好命令砍下圣约翰的头放在盘子里端了上来。
在这个故事中,讲述了三个因为不同动机而希望约翰死去的人物。
希律王是由于某些事情,因为约翰预言:基督是救世主。
希律王把他关进了监狱。
希罗底是因为约翰对她说过,她将由于通奸而受到惩罚,所以她不能原谅他。
希罗底和菲律的女儿莎乐美在圣经里只是她母亲搞阴谋诡计的牺牲品。
但是在这出戏里,她却是因为极致的爱得不到回报而因爱生恨成了造就悲剧的一员。
爱,需要,以及复仇的欲望,达到了极致的地步,就导致了这个悲剧的诞生。
莎乐美对爱情的热情,她对约翰过分的爱情,是肉欲和精神之间的斗争。
正是这种斗争,最终毁了她所爱的人。
电影将近一个半小时,前半个小时都是片花。
片花中导演给演员们讲戏,和音乐家谈论配乐,与编舞讨论舞蹈动作设计;服装设计,舞台设计,灯光设计……在片花中告知观众莎乐美的故事,以免观众在后面的一个多小时舞蹈中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足见一部电影的完成,导演一职的主线作用有多重要。
同时舞蹈片又比一般的剧情片或是歌舞片表现艰难得多,严格的舞台场地限制,有限的道具,没有对白或是歌声,仅有的是:演员们的肢体语言和表情,以及音乐。
所以纯舞蹈片很少,拍得好的更少。
导演叫演员们去换了服装。
接着,灯光熄灭,静候好戏上场。
一、希罗底的讨好夜幕,即将上演一场华丽盛会。
首先出场的,是宝座上身着拜占庭罩袍的希律王和莎乐美的母亲希罗底。
灯火辉煌,觥筹交错,无不尽欢。
显然,这一场盛会,是希罗底为了讨好希律王举办的。
她察言观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主宰,为了讨好希律王,她甚至自己出来舞了一场。
但是希律王仍然是不高兴。
然后,莎乐美出来了。
她头披印度纱巾,身上穿了三种颜色,红、黄、金,大片的红,小片的黄,以及镶嵌的金。
整场舞蹈了主色调也是这三种,以及蓝色的夜幕背景。
舞台上的演员每个人都带有某种颜色,集中了所有的颜色。
莎乐美舞得神采不够,或者,希律王要的,根本不是这种神采。
希律王仍然不高兴,希罗底把她的女儿叫到了一边窃窃私语。
被关在监狱中的圣约翰被带了上来。
为了表现圣约翰作为先知的神秘感,设计让圣约翰站在稍高凸起的木垫上,穿了一件白色的长裙,上身赤裸。
莎乐美看了圣约翰,动了心。
在忽明忽暗的灯光中,希律王和希罗底杀死了某人(我觉得是莎乐美比较重要的人,因为后面有仆人为莎乐美戴了黑头巾。
但是我已经不记得圣经里是不是了,求证。
)莎乐美表现得很伤心。
返回房中的莎乐美,享受的在仆人的服侍下卸了宴会中的妆容。
仆人们为她戴上黑色的头巾,她却轻蔑的一把扔掉。
二、莎乐美的爱情夜,深蓝的夜。
莎乐美来到了关押圣约翰的监狱。
一段悠长的音乐,一段纠葛的情感,掺和着莎乐美的爱慕和情欲。
她是追逐和占有的那一方,充满挑逗。
约翰受到诱惑,却又没有不顾一切完全投入,他又回到了监狱当中。
女人的激情却是没有任何道德感可言的,她的感官很直接,得便喜,不得就恨。
踢踏的节奏,肆意的舞姿,愠怒的神情,都表示了莎乐美的由爱生恨。
希律王和希罗底出场,希律王对莎乐美夜探约翰表示愤怒。
希罗底安抚了希律王,又折过来劝服了女儿。
她安慰她受伤的感情,告诉莎乐美她的计划,要她取悦希律王。
莎乐美最初抗拒,但是被母亲说服了。
莎乐美并不知道,她成了母亲诡计中的牺牲品。
三、希律王的寿宴又是新的一天,依旧歌舞升平。
希律王与希罗底很愉悦,他们已经有了计划,正待执行,心下欢喜。
太阳终于下山,夜幕终于降临,宴会终于开始。
莎乐美身披罩袍而出,她在希律王面前边舞边脱,跳起了脱衣舞。
她身段柔软,舞姿优美,一件,两件……性感撩人,希律王鼓掌叫好,满面欢喜。
终于,当最后一件裹身的纱巾落在了希律王的手中,君心大悦的希律王答应了莎乐美提一个任何要求。
莎乐美却比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她要圣约翰的人头。
天雷滚滚,一把斧头挥过咚的一声掉下了圣约翰的人头。
黑幕落下。
圣约翰的人头装在了餐盘,呈了上来。
莎乐美捧着哪一颗人头,悲伤地,哀恸地抚摸和亲吻他的脸,他的嘴唇。
然后,她用三尺白绫,也结束了她的生命。
人们抬起她的尸体,放在了圣约翰的人头旁。
落幕。
就演完了一场悲剧。
对于圣经中莎乐美的故事,我了解的并不多,甚至没有完整的看过前因后果。
了解到这个故事,是因为有一门课:西方古典文化概论。
说起这门课,可真叫人抓狂,挂科率相当高,并且很多人从大二挂到大四。
英文课本英文教学英文闭卷,题目还很偏,上了课的都指不定能过,没去上课基本都挂。
到目前为止都不晓得为什么这个课是学科基础必修课,感觉离专业远得很。
但是也正因为这样,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还算是有个比较清晰的轮廓。
后来我自己不知道抽的什么风居然去借了圣经来看,对这些东西就越来越感兴趣了。
另外一个得知莎乐美的故事的途径是从电影《午夜守门人》中,这部展示了女人内心潜藏的虐恋倾向的电影。
有一段剧情是女主人公在二战时期的集中营里,一群纳粹军官和他们控制的女人,在一间房子中寻欢作乐。
女主人公头戴纳粹军帽穿着宽大的裤子裸着上身,跳了一段舞蹈,男主人公将她讨厌的狱卒的头砍下放在餐盘中送给她表示奖励。
而这一段剧情,参考的就是圣经中莎乐美的故事。
同时,女主人公头戴纳粹军帽穿着宽大的裤子裸着上身的电影海报也成为了我最喜欢的海报之一。
相对正片更喜欢彩排的片段,尤其是演员在前方起舞,背后屏幕上的投影因为设备的原因产生的滞后,呈现出的粘连和催眠效果让人更魔怔了。
太阳与权力,月亮与爱欲,求不得便因爱生恨,莎乐美的七重纱舞是被母亲操纵的绝望、被父亲觊觎的恐惧;是求爱被拒的怨恨、是想要报复的快意。
她颤抖地完成献祭,向魔鬼呈上她的身心,又跪在爱人的头颅前悲痛欲绝地祈求原谅。
但我终究不同意莎乐美是唯一的爱情故事这种说法,她根本就不懂爱,因为她从未被爱过:在母亲眼里,她是工具;在父亲眼里,她是情欲;在爱人眼里,她是罪孽。
约翰对她来说只是“想要”的欲望,本就破碎的自尊容不得拒绝,她像个固执的孩子一样,得不到糖就哭,你伤害我,我就打你。
所以比起颤抖着双手提出要求,更希望诠释为“她淡淡地说‘我要他的头’”,如原著一般,希律王回绝了她七次,她也重申了七次“我要他的头”,就这一句,这样偏执、决绝、疯狂的莎乐美比可怜、脆弱、犹豫的莎乐美更加让人目眩神迷啊!
在《圣经.马太福音.14》中,记载着莎乐美的故事:14:1 那时,分封的王希律听见耶稣的名声,14:2 就对臣仆说:“这是施洗的约翰从死里复活,所以这些异能从他里面发出来。
”14:3 起先希律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的缘故,把约翰拿住锁在监里。
14:4 因为约翰曾对他说:“你娶这妇人是不合理的。
”14:5 希律就想要杀他,只是怕百姓,因为他们以约翰为先知。
14:6 到了希律的生日,希罗底的女儿在众人面前跳舞,使希律欢喜。
14:7 希律就起誓,应许随她所求的给她。
14:8 女儿被母亲所使,就说:“请把施洗约翰的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我。
”14:9 王便忧愁,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吩咐给她。
14:10 于是打发人去,在监里斩了约翰,14:11 把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了女子,女子拿去给她母亲圣经故事里,莎乐美受母亲的怂恿,向希律王要求施洗约翰的头,后来经由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奥斯卡·王尔德改编成为戏剧,剧中,莎乐美是个年仅十六岁的妙龄美女,由于向约翰求爱被拒,愤而请希律王将约翰斩首,把约翰的首级拿在手中亲吻,以这种血腥的方式拥有了约翰。
因此,莎乐美也被视为爱欲的象征词。
“Art for art’s sake”作为以王尔德为代表的唯美主义文学的旗帜,与舞蹈所表达的纯粹的美气质非常相似,所以西班牙导演卡洛斯·绍拉用纪录片的方式,拍摄了西班牙国家芭蕾舞团排练弗朗明哥版《莎乐美》的过程,头30分钟拍得像制作特辑,展现弗兰明戈舞蹈版的《莎乐美》表演前不同创作部门的调动,舞蹈员各抒己见。
真假难分的热身之后才进入正本戏。
舞台的背景是三块布景板,中间的一块升起一轮红日,映出橙红色的霞光,舞者剪影般的姿态如同一幅古老壁画,神秘的东方气质油然而生。
故事发生在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孕育出楔形文字和空中花园,以及美艳绝伦的莎乐美,当她的身姿投影在幕布上,所有人都驻足屏息等待她出场,莎乐美的美丽甚至诱惑了他的继父希律王,男性和女性被分裂成两个阵营,一段群舞表现出对比与对立,希罗底心生不满:“你不要那样看着她。
”而任性的公主指使侍从:“我要见见施洗者约翰。
”如同所有人见到莎乐美时的震撼和惊异,莎乐美被施洗者约翰俘虏。
闪烁的灯光照出鬼影曈曈,施洗者约翰展示了希罗底和希律王谋杀菲利普的景象,少女莎乐美失魂落魄,夜幕降临,幽暗的夜空中升起一轮惨白的月亮,像一个戴着面纱的公主,苍白而病态,故事即以悲剧为导向,所有的欢欣已绽开崩坏的裂痕,莎乐美在镜头前露出神秘的微笑,开始蜕变,卸掉少女的纯洁,变成爱欲的化身。
莎乐美从黑暗中走向光辉光辉笼罩的圣约翰,是我最喜欢的一段,莎乐美说:“看看我。
”就像我们第一次遇见爱情,将其奉为神明,虔诚跪倒,乞求一个慈悲的眼神,一个温柔的抚摸,一个献上所有的亲吻,可是对方不屑一顾,只注视神圣的天堂。
即使被引诱着缠绵片刻,也会幡然醒悟抽身而去,仇恨的种子在心里发了芽,沿着血管刺穿肌肤,希罗底趁机怂恿女儿,为希律王献舞,杀死施洗者约翰。
莫罗的画作《在希律王左座前舞蹈的莎乐美》希律王生日的欢宴,莎乐美献上七层纱之舞,莫罗的画作《在希律王左座前舞蹈的莎乐美》将这一情节表现得更诡谲华丽,光怪陆离的场景,深沉又闪烁的颜色,莎乐美身披薄纱,翩然起舞。
王尔德说,艺术的宗旨是展示艺术本身,无所谓好坏,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莎乐美一层一层褪下轻纱,完成纯粹的不道德的同时完成纯粹的美。
希律王龙颜大悦,允诺给莎乐美所有想要的东西,莎乐美说:“我要施洗者约翰的头。
”不详的黑幕浸入天空,希律王不得不信守诺言,用银盘端来约翰的头颅,莎乐美在执着追求爱与美而拥抱死亡的沉溺中,完成对爱情最后的献祭,以殉道者的姿态,拥抱着圣约翰的头颅,裹身的白绫蜿蜒委地。
这世上从没有慈悲的爱情,一旦我揭开面纱,爱情的獠牙就要咬断你的喉咙,将你葬于我腹,爱是最极端最激烈的情感,绝对没有中庸的姿态,要么全部,要么没有。
而我们从没见过被称颂的爱情,她们只活在文学与艺术里,为了爱情所向披靡慷慨赴死。
你愿意这样爱一个人吗?
把自己捣烂搅碎放进锅里,和彼此煮化融为一体,即使你愿意,对方愿意吗? 我们从没见过被称颂的爱情,总是在狼藉的生活里寻觅一块欢愉的骨头,如果残留一点肉渣,便是莫大的恩赐,咬碎之后囫囵吞下,偶尔会划破喉咙,泛起甜美的血腥,便从片刻的欢愉里,汲取到苟且的生息,在漫长的无聊里维持生命。
爱是一种怎样的恐怖恩慈
根据王尔德的剧本《莎乐美》改编的艺术作品有许多表现形式,有画作版、歌剧版、广播剧版、不同剧团编排的舞剧版、不同剧院上演的戏剧版、还有各国拍摄的电影版等等版本,至今仍有着长盛不衰的艺术魅力。
之前的一期推送中我写到过维克丘克剧院戏剧版的莎乐美,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翻翻之前的推送文章,这次将要提到的版本则是2002年西班牙版卡洛斯·绍拉导演的弗朗明哥舞剧《莎乐美》。
不同版本的莎乐美有着完全不同的侧重点,维克丘克剧院戏剧版在呈现莎乐美的故事的同时还穿插了王尔德与道格拉斯之间的纠葛以及庭审王尔德的片段,而这版弗朗明哥舞剧则单单聚焦在莎乐美的故事本身,并且对王尔德的剧本做了更进一步的艺术加工与简化。
影像的前半部分是类似幕后纪录片的形式,镜头通过捕捉开演前演员们排练的场景以及创作人员和演员们的讨论来向观众揭开创作构思的一角,对道具布景的选择、服装造型的设计等构思进行了细致的呈现,而后半部分则是舞剧正式演出的影像记录。
有关莎乐美的故事最初出现在圣经马太福音当中:“那时,分封的王希律听见耶稣的名声,就对臣仆说:“这是施洗的约翰从死里复活,所以这些异能从他里面发出来。
”起先希律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的缘故,把约翰拿住锁在监里。
因为约翰曾对他说:‘你娶这妇人是不合理的。
’希律就想要杀他,只是怕百姓,因为他们以约翰为先知。
到了希律的生日,希罗底的女儿在众人面前跳舞,使希律欢喜。
希律就起誓,应许随她所求的给她。
女儿被母亲所使,就说:‘请把施洗约翰的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我。
’王便忧愁,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吩咐给她。
于是打发人去,在监里斩了约翰,把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了女子,女子拿去给她母亲。
约翰的门徒来,把尸首领去埋葬了,就去告诉耶稣。
”
而在王尔德的笔下,这是一个包含了欲望、阴谋、爱情、悲剧等元素的血腥故事,希律王的继女莎乐美公主爱上了被囚的先知约翰,先知约翰断然拒绝了她的求爱,并怒斥其母与希律王的结合是不义之举,爱而不得的莎乐美便向希律王求取先知约翰的头颅。
而希律王垂涎继女的美貌已久,于是借此机会提出只要莎乐美愿意献上一舞便可以答应她的一切请求。
莎乐美同意了希律王开出的条件,在一曲狂乱而惊艳的七重纱之舞后,希律王兑现了先前的许诺,命卫兵砍下了先知约翰的头颅,装在盘子里赐给了莎乐美,莎乐美托着盘中的头颅终于吻到了那渴慕已久的冰冷双唇。
总觉得王尔德写的这一版莎乐美冥冥中与唐传奇里那些怪异又引人入胜的故事暗相契合。
惨白月光之下的阴谋与爱恨奇诡而瑰丽,故事里有刁蛮又娇美的小公主,有暴戾又强横的不义君王,也有在死亡面前坦然以身饲道的先知。
杀意缭绕隐晦如同帘幔后的烟云,命运在腥甜与昏眩中逐渐走向不可控的那一面终极。
读完的那一瞬总仿佛天灵盖处劈惊雷,登时激起一身鸡皮疙瘩。
弗朗明哥版的《莎乐美》在故事上并没有太大改动,真正惊艳之处在于呈现故事的形式、舞者的舞台张力,以及服装道具灯光等各方面的配合。
用弗朗明哥来呈现这个故事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巧妙的选择。
力与美在角力中势均力敌大开大阖,虽全程没有台词,但完全可以将每一处剧情的急转、每一次感情的斡旋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其中最精彩的当属弗朗明哥特有的愤怒感,这种傲慢又执着的狂怒支配着每一个角色的一举一动,随着急促的舞步逐渐铺成一张火焰般炙热的巨网,将每一个角色的命运投掷于其中反复烧灼。
希律王的愤怒是求而不得的贪食欲念,莎乐美的愤怒是爱而无望的炽烈折磨,爱上莎乐美的年轻军官的愤怒是不可抑止的执着迷恋,甚至就连先知约翰也是愤怒的,一次次推却与毫无转圜的拒绝就是他的愤怒,他的愤怒与他的平静一样让人感到无形的威压渐近。
这些愤怒渐次堆积,随着每一次手腕的翻折、舞步的加速、衣摆的急速回旋、眼神的无言对视而愈发剑拔弩张。
这种近乎原始且暴力的狂怒是弗朗明哥的灵魂,是永不停息的内在生命力,是铺张又肆意的欲念与情爱,也是使时间如同水流一般动荡起来的所有永恒与瞬息。
不祥的爱情在狂怒的支配下愈发显得妖艳惑人,而死亡的诱惑与恐怖则如狂怒一般鲜活骇人。
每一声鼓点、每一次踏步、每一次拍手,都带着足以震颤灵魂的力量感,不断回旋、再回旋。
女舞者基于力与美之上的强势表现力无需任何言语就能呈现出良好的舞台氛围,那是一种咄咄逼人的美,锋芒毕露艳光四射,与此同时却又因为深陷爱的谜题而变得哀柔曼妙。
最后的那支充满激情又无比哀恸的七重纱之舞尤为精彩。
不愧是名不虚传的一支舞,一支在血泊之上的舞,红裙翻飞如同一片燃起的烈焰,让周遭的一切都变得黯淡无光,从一开始的轻盈矜贵到后来的渐趋疯狂,莎乐美的每一个眼神抛起来都像是一次进攻前的示意,在这场没有赢家的角力中,即使最终答应为希律王献舞,她也依旧不卑不亢神色坚韧,在一片血光般沸腾的氛围和蛊惑人心的伴奏中狂舞至最后一重纱衣褪尽,最后带着一个悲哀至极的眼神无言地缓缓比出一个坚定斩首的手势。
据说这位女舞者从小就因脊柱有伤而被医生下定论不能跳舞,但她在舞蹈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也找到了无法抗拒的快乐,因而依旧选择继续起舞,或许正是因为这样一种执拗才使得这一版的莎乐美更加特别。
除了饰演莎乐美的女舞者尤为惊艳外,这版的希律王也很出色,在其他版本中希律王这个角色往往只是一个半隐半现的配角,但在这一版故事中,希律王这一人物形象被最大化地呈现了出来,他在这个故事中与先知约翰、甚至与莎乐美都是同样对等的,在他傲慢十足的举手投足间,观众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暴戾且不知餮足的野兽是怎样在雷霆之夜与王后希罗底共谋、残忍地弑兄夺位、又是怎样带着可怖的掌控欲一步步向莎乐美迫近。
虽无台词,但希律王手中权杖不时顿地的时刻在视觉与听觉上同时充满威压,当他观看莎乐美起舞时,眼神中的贪欲与狂热就那样毫无矫饰地袒露出来,令人感到毛骨悚然。
而先知约翰在这个版本中也很特别。
起初他以手指天,沉默无言,像八音盒上的偶人一样保持着一个姿势不断转圈,而他的沉默恰恰就像预言一样重若千钧。
在惑人的、潺潺水流一样的吉他乐声中,一袭红裙的莎乐美在惨白的月下被这个古怪的囚徒所吸引,进而如痴如醉地在爱欲的狂喜中沉沦。
金贵的公主带着好奇小心翼翼靠近这个陌生的犯人,然后在试探式的触碰中逐渐倾吐爱意,两个人在惊人一致的和谐步调中彼此拉扯纠缠,然后那个如同雕塑一样冰冷僵硬的约翰在这样强烈的爱意的感染之下仿佛突然有了灵魂变得鲜活生动,甚至逐渐意乱神迷。
这里的改编很绝妙,
这样一个颇为主动的先知约翰看起来似乎违背了原剧本的设定,但实际上这处改编并没有破坏故事整体的氛围,反而使得莎乐美与先知约翰之间的角色张力更具感染力。
莎乐美拒绝希律王是一种决绝的坚贞,而先知约翰拒绝莎乐美也是一种决绝的坚贞。
当先知约翰与莎乐美一同起舞时,他的顺从与呼应因为这种坚贞而变得悲哀且绝望,但又在无法自抑的颤栗中显得冷酷如同磐石。
莎乐美不断地献出拥抱,洁白的手臂柔软美妙如同疯长的藤蔓,随着踏步纷飞裙摆招摇,而先知约翰一次又一次不断从那热情似火的拥抱中逃离,莎乐美爱得那样义无反顾又不容置疑,可又因为先知约翰的断然回绝而变得悲哀至极。
触碰是一种推却,对视是一种推却,所有若即若离的拉扯也是一种推却,这种强烈的矛盾感使得先知约翰和莎乐美的一支双人舞变得如同厄运本身般鬼魅而神秘。
在莎乐美狂热的诱惑下,先知约翰不由自主地向她靠近,在那一瞬间的动摇中,他浑身破绽,脆弱而破碎,迷离的神情中流露出令人惊异的恍惚美感,但又总能在下一秒侥幸挽回局面,将情感的澎湃浪潮统统拒之门外。
是默许也是抗拒,是柔情也是残忍。
但有一件事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莎乐美渴盼至极的那个吻到最后也还是不会如她所愿轻轻落到她的唇上——至少在他还活着时万万不行。
“啊!
为何你不看着我,约翰?
如果你看着我,你就会爱上我。
很好,我知道你会爱上我,爱情的神秘,远远超越死亡的神秘。
人们应该只要考虑爱情。
”
直到七重纱舞完成之后,希律王终于遵守诺言派人砍下先知约翰的头颅盛放在银盘中赐予了莎乐美。
莎乐美便托着银盘再次与约翰一同起舞。
这一次这支双人舞变得惊悚可怖,所到之处的宫人们纷纷露出骇人的惶恐神色,而莎乐美却浑然不觉。
她托着那只银盘,拥住那颗头颅,就像托起半壁江山一样珍而又重。
这一次,她终于可以吻到他冰冷的双唇了。
在这个恐怖的故事里,所谓的爱情就像惨白月亮投下的缥缈阴影,映出三道无法参透的谜题。
年轻的叙利亚军官爱上了莎乐美,可莎乐美并不爱他;莎乐美爱上了先知约翰,可先知约翰不爱莎乐美;希律王爱上莎乐美,可莎乐美并不爱希律王。
于是英俊忧郁的年轻军官为了莎乐美自杀,希律王遵守诺言将先知约翰斩首,而莎乐美献上七重纱之舞后得到了先知约翰的头颅,最后希律王一声令下,围上来的卫兵杀死了莎乐美。
各式各样无法窥见缘由的欲念来势汹汹,而强烈的爱意在狂怒中不停疯转,最终趋于永恒的毁灭。
在这个不祥的夜里,爱情的谜题既像蜜酒一样甜腻诱人,又隐隐约约泛出咸腥的苦味。
“啊!
我吻了你的嘴,约翰,我终于吻了你的嘴。
你唇上的味道相当苦。
难道是血的滋味吗?
……或许那是爱情的滋味……他们说爱情的滋味相当苦……但那又怎样?
那又怎么?
我终于吻了你的嘴,约翰。
”
零六年那一阵子极度迷肢体语言,从图书馆搬了一堆舞蹈片回家。。。。
二月份写的,那个时候应该在放寒假,多美好的学生时代,小怀念一下-放纵着原始的欢庆,散发着致命的引诱,弥漫着混沌的爱欲,萦绕着疯狂的绝望,这里,有神的孩子,在无望挣扎。
这里是阿依达·戈麦斯的莎乐美。。。。。。
这个37岁的女人,紧锁着眉头,有一双深邃的眼。。。。。。
王尔德的唯美在绍拉的手下拥有了节律式严整的美感,舞者在玄色的落地镜前迷醉且疯狂。
那些或渴望或绝望的面庞,释放了的肢体,神秘而忧伤。
爱情和死亡的舞蹈,原来本就印照在同一轮月下。
“约翰,现在我终于要吻到你了,如同啃咬成熟的新鲜果实一般啃咬着你“ 莎乐美无疑是不被祝福的,即便是在新约福音里这位被利用了的娇美公主,亦是在阴谋和奢糜中长大,如同被毒液浇灌出的花,妖冶芬芳。
致命的冷香,纵迷惑旁人,尤折损自己。
说来这可怜的孩子,生世跟哈姆雷特同学好像阿,不过身为女孩子就更不幸廖。。。。。。
最后是关于圣约翰的,这个被达芬奇近乎狂热的描绘过的宗教人物,在这里有着黝黑的肌肤,穿着白色的圣袍(总不由自主地想起在麦当娜同学的MTV里那位黑人耶稣,汗。
)。
虽然身为第一男主角,戏份还没有底律王多。。。。。。
月光下的爱情之舞表情的确是很到位,犹豫,彷徨,爱恋,挣扎。。。
该是比较偏爱这类的人物拉,在信仰与情感之间徘徊,进而透悟也好,堕落也好,总归是强于那些个一味祭献或是一味阴冷人物的说。。。。
嘿嘿,同属一类的还有谢小唐同学呐。
对于传说中的七纱舞感觉到也是一般,反而没求爱那段触动深刻,大概是因为戈麦斯同学确是个天才的舞者,任何一幕都带着绝对的震撼和冲击,以至于最出彩的那一幕效果反不是那么的强烈。
在爱情和信仰之间,在爱情和权势之间,在爱情和尊严之间,在爱情和拥有之间,在爱情和良知之间,在爱情和幸福之间,作何选?
所以,究竟是爱情背弃了我们?
还是,我们背弃了爱情。
“ 一个源自《圣经新约》的神秘故事一部曾在欧美同时被禁演的伟大剧作一部探索爱欲极致的西班牙弗拉明戈舞剧光与影的对话,爱与恨的纠缠脱去七层纱衣,裸露诱惑与情仇的《莎乐美》正如卡洛斯·绍拉自己所说:《莎乐美》值得所有人拥有 ——莎乐美,这最暗的夜里最妖娆的玫瑰,这打破世界和心灵宁静的、从火焰的心脏蹦出来的妖精,永远活跃在艺术家奔突的激情里。
“
讲真以前我都是从哪里找到这些个DVD的 高品质的盗版碟简直是我的人生启蒙
第一次看舞台剧啊。首先觉得舞者们身体太美了,静态的照片也充满力量感,线条和柔美的感觉。另外,我觉得用舞蹈和身体来讲故事真是非常棒啊,让我想到心理学里面的分支身体心理学了。通过舞动来表达心理和情绪比起需要更加真实可感。
字幕木有,看了一通舞蹈。。OST很赞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个杰出的作品就是这样诞生的。音乐,编舞,服装,灯光,所有的创作人员都追求完美。像领舞女演员说的,用心做出来的作品,不可能不好。施洗约翰是个古巴黑人舞蹈演员,也是棒呆。用舞蹈的肢体语言改编的戏剧作品,比这更好实在太难了。而且舞蹈演员们除开舞蹈之外的表演部分表达也非常精确,这种好作品真的难得,是造物主给世间的礼物。不过希律王的轮椅王座倒是蛮出戏的,哈哈哈哈,像个什么残疾人一样。
Carlos Saura每次都能给我带来美妙和独特的观影体验
前二十八分钟都是快进刷完的,不喜欢这种电影模式,不过舞蹈还不错。
不太喜欢这部中关于约翰对莎乐美感情的改编。
弗拉明戈的调性跟莎乐美这个故事好搭
看了个七重纱之舞的片段,王尔德的经典戏剧,改编成电影,但是看不了完整版,这个戏剧也很毁三观。
绝美的视听享受 没有比弗拉明戈更适合展现七面纱舞了 莎乐美最终把嘴唇印上了先知约翰那颗盘子里盛着的头颅 “你为什么不看我?如果你肯看我一定会爱上我”
不喜欢这个改编
无法接受黑皮肤的约翰,约翰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白雪似的皮肤。莎乐美应该和月光一样,不适合弗朗明哥。
王尔德的天才之作被绍拉改的像母猪上树,先来段30分钟的幕后花絮重点介绍了几位演员几岁开始学舞蹈等一堆毫无价值的废话。然后就进入绍拉最爱的排练室录像带,我一直觉得这种粗糙的永远上不了台面的排练场景最令人作呕,看着绍拉的舞台布景我还以为是在映射西班牙经济不景气。国王坐着轮椅手拿2根棒棒出场像是一个摔断了腿的体操运动员。绍拉那么喜欢弗拉明戈舞就不能找个年轻貌美的舞者吗?这莎乐美看起来和她母亲也差不了几岁,30多岁已经年老色衰满脸皱纹还在演18岁左右的少女公主也太尴尬了,对比下觉得刘晓庆奶奶真是童颜啊!可能是绍拉喜欢上围丰满的,建议严查绍拉的作风问题。头被砍下来还在那眨眼,王尔德早就告诉你们应该闭眼防止出现这类问题的发生,偏偏我们的绍拉导演非要让演员睁着眼睛,还要让砍断的头在地下转一圈,医学奇迹啊!
弗拉门戈跳出了唯美的味道
不是很感冒古典剧的现代演绎
我只是有时看着脸会出戏
⋯⋯雖然我本來就是想看Flamenco,但沒想到真的除了前面20多分鐘的「花絮」外,完全是真正的舞台劇。舞拍得非常美,但這難道不是一個真正的舞台劇嗎?⋯⋯
原来就是纪录片➕舞剧,不在我的欣赏能力范围之内了
在这部电影的显色进度条上,我看见了金龟子的色泽。当然了,不及想象中的精彩。
如果你能耐住性子看完前三十分钟的纪录片,就会发现它真的是部无比性感的舞剧。尤其是那段七层披纱之舞,无论是音乐还是色彩或律动的舞姿与设计,都太过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