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剧名和简介,预想着会看到一段段修复亲情的戏码,初品后却发现,这部剧的内核好像并不像我想的那样简单。
它看似讲的是亲情,实则讲的还是和解与自洽、探寻存在的意义。
活在“被亏欠”叙事中的妹妹 王灵均这个角色,一开场便呈现出一种巨大的撕裂感。
一面是要“自力更生、活出自己”,不愿意做父母身边的废物宝贝,坚持要闯出名堂。
可一面,她又无时无刻不把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他人进行绑定。
从生命意义的维度看,她总觉得自己是姐姐的血包,认为自己是为了姐姐才存在。
从个人价值的维度看,她也总觉得自己被姐姐比得一无是处,得不到任何人的肯定,于是才更加用力地想去证明自己。
这份古怪的撕裂感背后,藏着一种扭曲的、对生命意义的认知,一种永远将自身存在意义的决定权交付于他人手上的认知,一种个人力量始终缺位的认知。
正是这份畸形的认知,让她始终活在一种拧巴的真空地带,活成了姐姐王焱的“债主”。
活在“亏欠人”叙事中的姐姐反观姐姐王焱,看似独立坚强,实则背负着另一种枷锁。
她从小因病成为家庭的“重点保护对象”,却也因此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包袱。
每次与父母打电话,都说“我很好”;在工作中拼到不顾身体也不想劳烦任何人。
这份独立的背后,又是另一个视角的不自洽。
因为太害怕劳烦别人,所以永远要自己吃苦自己扛;因为太害怕亏欠别人,所以活得永远紧绷。
她的独立,同样是扎根在他人语境里的独立;她的坚强,不过是另一种自我惩罚。
亲情修复的背后,是与自己的和解在这部剧里,姐妹俩就像互为映照的一对双生花。
她们的缺口不尽相同,但拧巴的根源却都异曲同工。
都是将生活的意义植根于他人的目光里,越扎根,越委屈。
而这部剧的高光,也在于王灵均和王焱的“破冰”,既是彼此间的破冰,也是与自己的和解。
或许在自己的事业真正枝繁叶茂后,王灵均会逐渐意识到,她永远有独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她的生命意义和个人价值,永远不是因别人才存在。
也或许是在和妹妹的相处中,王焱也会逐渐意识到,她的亲人并不觉得她亏欠他们;因为真正爱并不是借与还的等价交换,而是因为爱你,我愿意付出、愿意让你变得更好,并不需要你用独立来报答。
她不需要为了他人而证明自己,她也不需要为了他人而独立坚强。
如果说前几集埋下了一个巨大的悬念,那一定是:这对姐妹最终能否意识到自己的不自洽和痛苦,都源自于把自己困在他人的视线里。
姐妹俩如何跳出“为他人而活”的潜意识,意识到自己才是人生的主宰,同样是后续的看点。
也许,当王灵均说出“我不是你的血包”,当王焱终于向廖医生坦白“分开一段时间”时,答案已经逐渐逼近。
修复亲情的关键,从来不是改变对方,而是先找到自己的光。
在一起经历了这么多之后,姐姐学会了认真听妹妹的建议和想法,妹妹也学会了“要”之外一种“支持”的态度和行为。
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共同的经历之上的。
如果妹妹没有从乐山来到深圳,或许这一切都会如同时光里开头那样以争执的方式延续下去【这怎么不是大部分中国家庭里正在面对的情况呢?
】可也恰好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她们彼此扶持相互成长,用情谊抵御来自时光的侵袭和腐蚀。
成长真的是最复杂的两个字。
在《时光里》的最后,我们看见了成长后的她们,是被背叛之后又重新站起来的王焱;是失去爱人之后强打精神的王灵均。
是在痛苦之中吸取教训不断成长的她们,也是褪去了小城镇的自由、单纯的她们。
我无意于对这份成长进行定性或简单的概括,只是想起了无数的往事川流不息地从脑海中经过。
她们是变得更“好”了,那我自己呢?
又变成了自己小时候想成为的大人了吗?
然后慢慢懂得,其实仅仅是陪伴本身,都非常的难得了。
当两姐妹和好,重新相互陪伴,怎么没有时光倒流、返老还童的感觉呢。
到最后真的是有太多的感慨。
美好的姐妹情,让我这个独生子女产生了无数的幻想,最后王焱和廖繁木的分别也是感慨万千,“人生若只如初见”啊,到了大结局的时候,人还是开始的人,并没有增减,甚至两姐妹都重新回到了出生的地方,所有岁月的痕迹都会被掩藏住。
在以往女性为主角的都市剧中,几乎都会有“事业+恋爱”的惯用套路。
男主和女主在并肩合作的过程中日久生情,事业线和感情线双线并进,结尾创业大计成功的同时,两人也终成眷属,奔赴美好未来。
表面上看这好像是主创为了方便情节展开的方法策略,但实际上也在无意间迎合了观众对大团圆结局的期待——毕竟咱们都爱磕cp!
随着女性主义的兴起,大女主剧又开始爆火。
这类剧往往又会遵循这样一种套路:女性经历情感挫折创伤后开始对男性变得不依靠、不信任,于是转而打拼事业,由情伤带来的忧愁和烦恼也在另一个领域的成功下一扫而空、烟消云散。
这看起来确实很爽,也很女性。
但现实生活的切身体验告诉我们,这一切可能都只是yy。
事业和爱情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各自的成败怎么能够一概而论?
因此在《有你的时光里》,我们看到了“大女主”在忙碌工作以外的另一面:亲情、爱情的不圆满,或表面圆满但实则遍布裂痕。
我们发现主角光环从女强人身上慢慢隐退,不易与艰辛显而易见地映入眼帘。
王焱确实是传统意义上的女强人,但表面上看似对她关怀备至的廖繁木却无法真正满足她的生活和情感需求;原生家庭特别是妹妹王灵均带来的情感羁绊也一直深深困扰着她。
这正是都市剧中女性形象塑造的一大突破。
在信息逐渐透明的今天,我们不再需要王子和公主式的乌托邦爱情,更不需要在选择上非此即彼、泾渭分明的儿童式逻辑。
无论思维认识差异多大,我们都不应该忘记,只有大胆描摹真人、真生活,呈现真问题、真纠结、真矛盾的作品才是真正好的现实主义作品,而《有你的时光里》正在进行着这样的努力。
在电视剧《有你的时光里》,王焱和王灵均虽然同为姐妹,但关系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姐姐王焱一直有一个青梅竹马廖繁木,感情一直很好,彼此都为了对方付出了许多。
妹妹王灵均也从小一起长大,当妹妹因为未来姐夫廖繁木指责姐姐时,直接被姐姐指出,是不是背着她喜欢姐夫。
屏幕里的王灵均恼羞成怒,支支吾吾不敢正面回答,而屏幕外的我却觉得王灵均绝对不喜欢他!
缺爱王灵均的出生,是为了当姐姐的血包,可以说没有姐姐的病,就没有她的出生。
正是因为这样的出身,姐姐又是多病且优秀。
从小到大,父母绝大部分的关注都给了姐姐,并没有几个人会关心他的喜怒哀乐。
廖繁木从小和姐妹俩一起长大,又是男孩子,定然会给予缺爱的妹妹一些关注。
想想是你的话,头上一直压着一个这样优秀的姐姐,偏偏自己不争气从小学习不好,不被待见,内心敏感脆弱的不行。
身边唯一一个大哥哥会对你好,关心你的所有,谁不会上头?
但这并不是爱,只是将从小缺少的关爱需求投射到了大哥哥身上而已。
因为在她渠道深圳,独立生活了,才慢慢长大,强大后的自己可以自己给予自己安全感,也会真正看清自己的感情。
爱姐姐从小被当成姐姐的血包,定然是有气在的。
但终究血浓于水,在姐姐需要输血捐骨髓的时候,妹妹依旧会挺身而出,化身救世主。
如果她真的爱廖繁木,看到姐姐这样对待喜欢的人,难道不会生气吗,再加上从前受到委屈,一起爆发了。
说不救就不救,其他人还能绑了她去吗?
这是犯法的!
妹妹从骨子里是爱姐姐的。
她知道姐姐是身体情况,也希望姐姐找到良人。
在她看来,温柔体贴,事事以姐姐优先的廖繁木是最适合的。
所以在他们分手后,妹妹才会如此生气,本质还是气姐姐,希望姐姐过得好,不要折腾。
在其他人看来她说喜欢廖繁木,但其实爱的是姐姐。
这四集看下来,发现王焱和王灵均关系不该这么差的,这层血包关系其实让我想到了美剧《姐姐的守护者》,在《姐姐的守护者》中,安娜对凯特的“敌意”源于父母强加的"工具人"身份——从出生起就被规划为骨髓移植容器,这种显性的家庭压榨直接导致安娜想要用法律手段对抗血缘绑架(但其实妹妹是爱姐姐的,且这场官司也是为了姐姐)。
而《时光里》的王灵均则身处更隐秘的亲情困境:她的"血包"身份始终包裹着糖衣,父母给予的关爱反而成为道德枷锁。
当安娜能明确将矛头指向父母的忽视时,《时光里》的王灵均却陷入自我撕裂的泥沼——父母用"手心手背都是肉"的关爱抵消了血包身份带来的伤害。
王灵均的悖论性正在于此:她无法像安娜那样理直气壮地为自己发声,却又不能心无芥蒂地爱。
当她说出"王焱这是你欠我的"时,真正刺痛双方的是这句话背后的荒诞性——没有人真正亏欠她。
父母给予了她不逊于姐姐的关怀,王焱的病弱客观存在,这种"无责任者困境"将她推向更深的自我否定。
她向往都市丽人生活本质是对"被需要"价值的追寻。
王灵均的成长弧光注定要穿越更幽暗的隧道——她必须承认自己对亲情的怨怼,直面"被需要"之外的自我价值。
王焱和廖繁木因为结婚的事情吵架时,她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找到王灵均,姐姐嘴上嫌弃妹妹不够成熟,却在这种时刻依赖妹妹的支撑,两人或许都清楚,“你是我嘴中最讨厌的人,也是我最离不开的人”。
不是说她多完美,而是她哪怕遍体鳞伤,也能自己擦干净血站起来接着打。
从职场看,王焱真的太能打了。
广告行业风云变幻,别人还在画饼,她已经在谈资源、抢代言、锁投放位。
赵总说想要的,她说“我能搞定”;公司换帅,她提前布局、不卑不亢;黎菲耍小聪明,她一句“你不说招呼我也没说”直接把对方堵得哑口无言。
不是装逼,她是真的稳。
看她会议室里一边缠绷带一边提方案那段,我直接起立鼓掌。
感情线更精彩。
她跟廖繁木的分手,是我看过最理智也最清醒的一场“分寸感告别”。
不是不爱,而是爱得清楚——不适合的人,不强留。
求婚现场那个“不合适”,说得利落又干净,让所有“将就着吧”的人都沉默了。
而后来的高谦,也许更懂她一点,也许不够成熟一点——但王焱从不把全部自己寄托在别人身上。
她不是谁的附属品,她爱人,也爱自己。
最让我破防的,是她在亲情里的那点柔软。
你以为她是强撑,结果她是真的在扛。
一边加班熬夜抢项目,一边要回医院陪父亲看病,还要照顾情绪一地鸡毛的妹妹。
她不是没有脾气,但她永远留着最后一口气去照顾别人。
生病了也不说,病情复发还在查客户资料,医院打吊瓶都不愿让家人知道。
不是因为她逞强,而是她太懂“不能倒”三个字的重量。
这剧看到现在,王焱这个角色已经从一个“职场女强人”立体成了一个“现实里的硬核六边形大女人”。
她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开挂大女主,她是身处烂泥也要优雅走出去的那种人。
她也会累、也会崩、也会心软——但她从不放弃,不放弃工作,不放弃爱人,不放弃家人,也不放弃自己。
这样的王焱,谁不想成为她呢?
(配图直接用的豆瓣剧照,真的美鼠了)#有你的时光里#
很少看到姐妹双女主剧,中生代实力女演员搭配新声代小花,对手戏有看头;老戏骨熟面孔加上知名导演制作人,品质有保障。
终于开播,带着挑剔的眼光打算严格审判一下,意外觉得很真实,很生活,很细腻,很有感触。
剧集是很新奇的设定,同样血缘,同种羁绊,两个城市,两种人生。
都市丽人姐姐在深圳打拼,考证未果的妹妹却蜗居在乐山。
姐姐指责妹妹刁蛮任性,妹妹却不满姐姐时时管教,血液相融的姐妹俩如此亲近,却又如此疏离。
妹妹作为“血包”成为这个家庭过不去的“亏欠”与“被亏欠”,这一戏剧性的冲突造成了剧中的许多看似矛盾拧巴但又让人感同深受的瞬间。
没错,亲缘关系一定是复杂的,亏欠和被亏欠总是交杂而生。
妹妹总是羡慕姐姐的生活,可看似光鲜亮丽的都市丽人也艰难行走在职场的荆棘与暗流中,浑身创伤和疲惫;姐姐总是希望妹妹能够长大,但也很难关注到在特殊环境中长大的小女孩破碎又纠结的内心。
人们总说,爱是常觉亏欠。
但生活中,人人总觉得自己被亏欠。
当妹妹跨越空间上的距离和姐姐终于在一起时,我们看到两个人如何在冲突中逐渐理解彼此的生活、情感、心理。
在这里,家庭呈现出它最原本的样子,也许亏不亏欠已经不重要了,尽管那么不同,她们永远都是彼此最亲近的人,也终将在一次次碰撞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和未来。
这部剧最动人的地方就在这里,在对现代生活认真观察的内核中,冲突都有缘起,洞察也很细腻,家庭的复杂性、都市的复杂性、情感的复杂性统统交糅。
我们期待在这里看到都市普通人的生活面貌,也期待看到家庭的冲突与交合,看到姐妹的隔阂与理解。
01 诉求堵塞,部分两性关系漠视主体性认知这部剧开篇不久就是一次求婚仪式。
这场仪式看似要素拉满——灯光、舞台、表演、玫瑰、婚戒……在所有人的笑意中,女主的面色却陡然生变。
那句脱口而出的“未婚妻”,提前给关系盖了章;男方父母安排的“备孕计划”,更像一份不容拒绝的人生考卷。
从始至终,廖医生都没有告诉任何人,那个求婚仪式的女主角说过多次,她不想结婚,甚至她已经提了分手。
看到这一幕,不禁让人连声叩问。
生活里对她处处关心,却在内心深处无视她对于不婚的诉求,瞒着她强行进行道德绑架式求婚,这真的是一个好好先生吗?
这一出看似要素拉满的求婚仪式,唯独缺了一环,那一环就是“我”。
我的主体性、我的意愿、我的呼声、我的感受,统统缺位。
02 女性“被婴儿化”,代际关系也会蚕食主体性认知追剧时总在想,为什么女主的困境让人如此共情?
后来才明白,那些以爱为名的期待里,藏着的往往是对女性主体性的漠视。
这种漠视不止出现在两性关系中,还出现在亲情关系里。
女主在职场上节节高升,换来的却是妈妈的一句“自己靠不住家庭才是靠山”,似乎必须有伴侣才能让生活完满;我们在生活里选择丁克,父母也会担心老了以后没有孩子会过得很苦。
细想下来,至亲之人总会习惯性把女儿弱小化而不自知,再引入多个外人来赋予她生活的意义。
女儿小时候需要父母照顾,中年时需要丈夫照顾,老了后需要孩子照顾,仿佛这一生她们无法靠自己立足。
直到他们眼里的女孩越来越弱小,越来越退化成一个柔弱的婴孩,再最后小到看不见,她的主体性也终于在密不透风的关注下消融。
03 强调主体性的意义,在于发现我们本就是自己的伞为什么需要反复强调“主体性”的概念,答案很简单,因为没有它,我们就不再是我们。
我们来人世一遭,并不是来感受怎样充当一个婴儿被照顾,或扮演一个享受瑰丽情爱的工具人来配合浪漫。
每个人殊途同归的课题,是让自己成长、变好,让自己成为一把足够坚实、可以为自己遮风挡雨的伞具,不论男女都是如此。
就像剧里的女主,她终究是拒绝了廖医生的求婚。
即使分手后会失去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她也相信自己一样可以把生活过好。
一段健康的关系,不论是两性关系,还是亲情关系,都需要让大家可以看到自己的空缺、弥补自己的空缺,最后趋于我本自足的状态。
但若从一开始就否定她的主体性,不听她的呼声也好,不信她的选择也罢——那么,就是对于她数十年生命体验的残酷的剥夺。
最近看了很多剧,从古装看到现代剧,反正也没有太多高分的,从一个低分无脑剧转过来,看着分数高看到第6集,“惊喜求婚”闹剧,有个事忍不了了,这四川话能不能配音?
完全不在调调上,一个地方的老乡或者一家人也不能完整的讲出四川话,太出戏了,太出戏了,同感赞一下!
童谣还是有功底的,也喜欢这样的女强人的人设,张子贤一如既往的倒霉小人物形象,演技也或者说眼神吧,一如既往的小人物的“参与感”。
对王灵均这个人物还是有期待,希望她这个“底子”不厚的小镇青年能在深圳逆袭成功。
看到第6集已经体现出“新,老”观念激烈的碰撞,我还没看完,大概也知道剧情会怎么走下去,可能很多环境有我自己向往的都市白领的生活,各类的“小人物”来到深圳,各种活法,应该都是对的,希望后面的剧情更励志,更正能量!
整部剧价值观只有那么畸形了。
一事无成又蠢又笨的妹妹一天到晚对着姐姐无理取闹恶语相向,对一直喜欢的姐夫还有所图。
拎不清的老汉不分青红皂白明明女儿什么都没做错就给她一巴掌,结果不出所料的晕倒了。
男方毫不讲理跟个泼妇一样的母亲,眼里只有婚姻双方利益的父亲,姐妹俩的老妈也是平常凶悍的不行,到关键时刻连个屁都不敢放。
还有女主和上司都暧昧这么久了为什么不早点和男主提分手,这部剧是要童谣当林妙妙是吗?
就连职场里也是毫不意外的符合刻板印象的女性靠男老板潜规则上位的俗套不要脸剧情。
男主人设也是个巨型的奇葩,女方都这么明确的跟你提出想要各自冷静一段时间了,就因为听了同事的一句话就贸然决定求婚,还把双方父母都请到一起。
这不就是道德绑架,把人家架在台上面,你说在这种情况下人家怎么好提拒绝呢?
这种不就是强行要求别人答应你,叫什么求婚呢?
可以说是每一个人物塑造的都稀碎,还有女二闺蜜,对女儿做出来的那些事真的是闺蜜该干的吗就算两个人开玩笑互呛再严重也不至于把女二赶出去吧,还有一见面只会嘲讽女二还对男主依依不舍,真是把这个恶俗三角恋贯彻到底了。
整部剧唯一的正常人只有女二室友。
还有周依然到底为什么老是演特别蠢的废物,看多了我真的觉得他本人就很傻。
还有我看着姐妹俩老妈是锅姨演的还挺惊喜的,结果完全辜负我的期望是一个装聋作哑的没有任何可表现的角色
职场戏的部分拍得很细致,很有看点,一点也不悬浮,一看编剧就是真上过班的,职场生活体验足足的
周依然真的...去练练台词吧。
职场性骚扰、婚姻焦虑、家庭压力,每个话题都敢拍且拍得透彻,不回避现实困境的都市剧就是好看啊!
求放过观众 少拍点…
姐妹之间可以“互殴”,但决不能接受自己姐妹被别人欺负,是我的心态没错了
这种人设纯粹是来找骂的吧?
前面还是小颠 最后来了坨大的… 话说男靳东 女童瑶 不演精英睡不着???
目前看了20集 前面还可以 挺有意思的挺好看 但是后面感觉有些越来越无聊了…
王灵均身上能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也对未来充满迷茫。坚信只要我努力我就可以,看起来有些许幼稚,却是最单纯的摸样
周依然和马伯骞的CP好磕!
关于亲情和爱情的呈现挺有意义,无论哪一种感情,都应该先肯定自己、爱自己
能感觉到高谦的后悔,但是世间上不是所有的“对不起”都可以被原谅
姐妹俩昨天吵架今天就让对方早点睡,果然亲人之间的关心都隐藏在细节里
真的爱亖焱姐工作时的样子,思路清晰头脑清楚,果然人在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时是会发光的
剥去芒果出品的一切糟粕(低龄、浪漫、煽情、拖沓)外,童瑶(昆明人)和周依然(重庆人)意外地产生了很多「中式传统姊妹」的火花,海葵和寄居蟹的共生关系,相爱相杀又无法分离的中国家庭伦理,有挺多共鸣,剧作在这一关系上的细节把控,还挺有味道!老演员都非常恰当,马伯骞可以继续唱歌的,没必要硬来。
童瑶李泽锋的感情线be like:《关于我上司伪装成我马仔去讨好我爹这件事》
狗血的姐妹情,虚假的职场,失望的结尾,再也不想看到歌颂高危妈妈坚持怀孕生子勇气的剧了
最后两集看的心脏更疼了
本来想打4星的,最后结局扣一星🥲🥲🥲
女主角还是换换角色吧,次次演这种不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