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那场可怕的战争,她不会流落异乡,举目无亲。
如果没有那场惨烈的战争,她不会家破人亡,成为孤女。
如果……遗憾的是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如果,生命很脆弱,在残酷的战争年代,个人的命运如同尘土一般轻贱。
身逢乱世,平民百姓的生存的状态无非两种:坐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的一个边陲小镇。
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能够长久的侵占中国的土地,驱使许多日本的平民来到中国,他们把这些人称作“满洲开拓团”。
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竹内多鹤。
她是日本人,在中国东北的黑龙江长大。
她的父亲和哥哥都死在那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她亲眼目睹了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机关枪疯狂的扫射。
身边熟悉的亲人接二连三的倒下,她欲哭无泪,悲痛欲绝。
他们都是命运不由自主的平民,在政府的驱使下背井离乡,所求的不过是合家平安,现世安稳。
却无辜的成为两国交恶的政治牺牲品,惨死在和平到来之前的腥风血雨中。
她藏在草堆中,躲过了一劫。
这是她的幸运,也是她不幸的开始。
人生的幸与不幸原就很难界定。
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有太多太多的东西都是我们无法把握的。
在逃亡的路上,她和母亲失散,被土匪装在麻袋中运到集市上买卖,1毛钱1斤,命运从一开始就对这个美丽柔弱的女孩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她遇到了善良的张石匠一家,他们救了她,给她治病、喂她喝小米粥煮鸡蛋、让孤独无依的她的在这乱世中有了一个安身之所。
滴水之恩,尚需涌泉以报,更何况是救命之恩。
她握着老人的手泣不成声,她叫她:“妈妈,妈妈”。
是他们给了她温暖和希望,她心怀感激又无处可去。
于是,她变成了朱二环,她留在张家,自愿为他们生儿育女,传宗接代。
命运一直对她很苛刻,她叫他“二河”, 他们有过最亲密的关系,可是他却无法给她一个合法名分。
她叫她“姐姐”,可是她的姐姐总是刁难她,数落她。
她有三个孩子,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孩子们叫另一个女人“妈妈”,而她只能是孩子们的小姨。
她装了十几年的哑巴,敲矿石、送酒糟、拉煤车,娇柔的肩膀上背负了整个家庭的重担。
她决定嫁人,可新婚之夜,丈夫却在一次意外中死去。
姐姐瘫痪了,姐夫入狱了,大女儿疯了,大儿子背叛了,小儿子承受不住家中的变故,远走他乡。
面对一连串的打击,她崩溃的几乎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
好不容易苦尽甘来,迎来了一个美满的结局,可身患绝症的生母又出现了,她再一次面临别离的哀愁。
她身份尴尬,地位特殊,她非妻非妾,非母非姨在一个畸形而奇怪的家庭中生活了20多年。
她的人生已经不是一个“苦”字可以概括,面对那么的磨难,她始终从容谈定,她是一个完美的近乎神圣的人物,只能予以仰视的目光,这样的人物只能存在于影视剧中吧。
最初的时候,他是讨厌她的,甚至带着几分恨意。
她是一个意外的闯入者,打破了这个家庭原有的平静。
他的哥哥参加抗日战争,被日本兵杀害。
他的妻子因为逃避日本兵的追赶坠落悬崖,流产了。
国仇家恨夹杂在一起,他强烈的排斥她,抗拒着她的介入。
他背着父母,把她装进了麻袋,塞进冰窟窿里。
可是在最后关头,面对麻袋中那个挣扎的生命,他的手还是颤抖了,善良的天性让他最终下不了这个手。
他是家中的独苗,肩负着传宗接代的重大使命,可是他的妻子却因为一场意外而不能生育,他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更不忍伤害妻子。
他拒绝了父母的安排,打跑了上门说媒的大喜婆,可是黑夜中,当那个女子温柔的环抱着他,用生硬的国语一字一顿的问道:“你,讨厌我么,我,愿意”时,他不能控制的呼吸沉重,他毕竟是个血性男儿,难以抗拒那一片似水柔情。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开始悄悄的留意她。
她美丽善良,温柔深情,她为了这个家忍受了无数的寂寞和委屈,承受了太多的痛苦和屈辱,牺牲了青春和幸福。
慢慢的他开始怜惜她心疼她,他和她一起拉板车,他带她去小饭馆吃饭,他偷偷的带她一起去看电影。
在那一片芦苇荡中,他握住了她的手:“多鹤,谢谢你,是你让我明白了一个男人如何去疼爱女人,只有疼了才会爱”。
是的,他终于爱上了她,可是他的爱情来的太迟,他们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光,他们无法面对道德礼教的束缚,更无法面对另一个女人的绝望和无助。
他只能无奈的看着她投入另一个男人的怀抱,掩饰不住内心的沮丧和失落,他难掩那个男人的敌意,一次意外中,他失手砸死了她的丈夫,他也因此而蒙冤入狱。
他给过她快乐,尽管很短暂,最终却失手毁掉了她的幸福,尽管那是一个意外。
她最终选择了原谅。
她为他四处奔走,积极上诉,他终于被无罪释放,他和前来迎接他的妻子和儿女拥抱,眼睛却不由自主的望向了远远的站在另一端的她。
今生今世,他无法给她任何承诺,可是她永远是他窗前那片皎洁的月光,也是他心头那颗朱砂痣。
她是在那片黑土地上长大的儿女,个性鲜明,爱是拼命的爱,恨是用力的恨。
嫁了一个知疼知热的男人,丈夫天天给她打洗脚水,为她暖被窝,半夜陪她上厕所,她是他手心里的宝。
得夫如此,夫复何求,作为一个女人,她很幸福。
可是她却无法给心爱的男人相应的回报,她不能为张家生儿育女,传宗接代。
她的幸福生活中潜藏着巨大的阴影。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在那个时代的农村,断子绝孙是每一个家庭最可怕的梦魇。
她不能忍受与另一个女人一起分享丈夫,却又不得不向现实妥协,她忍痛把丈夫推向另一个女人的房间,又忍不住在丈夫即将迈出房门时叫住他一一吩咐:“不许点灯,不许亲嘴,不许没完不了”。
他走后,她独自坐在黑暗中,咬着被角啜泣,抑制不住内心惨伤。
她可以让出丈夫的身体,却不能让出丈夫的心。
她一直是这个家庭的主心骨,丈夫百依百顺,孩子言听计从。
可谁也不知道她内心深处掩饰不住的恐慌和不安。
没有孩子的女人就好像房檐上的草,空荡荡的无处着力,她会无理取闹,寻死觅活,因为她无法忍受丈夫对另一个女人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她会莫名其妙的打骂孩子,因为她害怕孩子们知道自己的身世。
她幽幽的对多鹤说:“你是恨我的吧,我知道你心里很苦,可是你觉得我这个妈当得容易么,你知道一个女人一辈子不能有孩子是什么滋味么”?
一方面,她嫉妒她,排斥她,另一方面,她又不由自主的心疼她,怜惜她。
她指使多鹤上山打零工,逼的她每天都要跑十几里山路,赶回来给孩子喂奶,她总是数落她,刁难她,怀疑她。
可是看到她被矿石砸伤手指时,她会为她包扎手指,叮嘱她下次小心。
看到她气喘吁吁的赶回家时,她会细心的为她端上猪油糖水。
她一直在矛盾中煎熬着。
她同情多鹤的遭遇,却又不能放弃自己的立场。
她疼惜多鹤的处境,却又牢牢的捍卫着自己的权益。
尼采说过:“人性是一根绳索,凌驾于禽兽和超人之间”。
人性中的善良与邪恶,崇高与自私总是并存的。
看过原著的的人都说电视剧改编的不好,小说要比原著好看的多。
严歌苓的视角很女性化。
小说的背景设置在二战时期,可那只是一个铺垫,作者更关注的是战争的人性,她通过一个畸形的家庭结构来描写男女间的欲望与爱情,刻画人性中的善良与丑陋。
电视剧中的人物或许塑造的太过完美,有些偏离原著,可仍然不能妨碍我对它的喜欢。
人性或许没有那么崇高和美好,可是我们仍然要相信,生活终究会犒赏善良的人。
熬了3夜,终于把《小姨多鹤》攻克,一个人对着黑夜泪流满面,又一个人对着黑夜笑得不由自主。
惊奇地发现,09年的年头和年尾,我是被同一个人感动了,她是严歌苓,《一个女人的史诗》为我开了年,《小姨多鹤》让我为09年告别,都是34集。
而田苏菲和多鹤,告诉了我,一个女人天生的潜质和无限的可能。
有一种等待,叫执着;有一种坚忍,叫无极!
而在等待和坚韧的细缝里,流露出的是潺潺的温泉。
你叫什么?
朱二环命理里相信,好命也好,歹运也罢,都是命中注定。
多鹤的命,只能用“苦”字概括,纵使这个词很空洞很乏味很抽样,亦只能这样。
多鹤是在逃难的过程中,被土匪掠去,放在麻袋里,在集市上卖,一毛钱一斤。
后来土匪以为她死了,给了张家老头子一块大洋,让他们拖去埋了。
可是,在路上,张家两口子发现多鹤没死,于是打算救她,又合计着让她跟二孩儿生孩子。
而二孩儿已经有一个老婆朱小环,并且二人感情很好,于是三个人便开始了一段纠结的,温情的,错杂的感情人生……张家对多鹤照顾的这段,颇有点《闯关东》的意思。
跟朱家老太救龟田一郎的那段很类似,同样由萨日娜饰演,也都是山东老乡救日本人的段子,倍感亲切。
“你叫什么?
”“朱二环。
”“你和朱小环什么关系?
”“我是朱小环的妹妹。
”“朱小环是你谁?
”“姐姐。
”“对了!
你叫朱二环,是朱小环的妹妹,我是你姐姐。
”所有的亲人都没了,收养自己的疼人的娘死了,自己生的孩子不能喊自己娘,孩子他爹是别人的男人又睡在一个屋檐下,装了十几年哑巴,敲矿石、送酒糟、拉煤车……还有小环时不时的数落。
第一次想嫁给小石,结果晚了一步;第二次终于结婚了,以为摆脱了3个人生活的窘境,谁料新婚第一天小石被张俭意外地撞死了……女人疯了,大儿子背叛了,小儿子远在他乡,张俭改造去了,朱小环又瘫了,她又得扛起所有的责任……结局终于是完满了,突然生母蹦出来要求回国,又是别离地哀愁。
一个人的一生,苦得很busy。
但是,多鹤的微笑总是那么淡定、宽容、善良。
柔弱的身躯里埋藏着一个女人无限的能量,完美得让人致敬。
我在想,这世上,真有这样的女人心?
中国的抗日战争,受苦的不只是中国老百姓,日本的普通百姓也是跟着遭罪。
所谓满洲开拓团,是日本政府拉来抢占中国土地的人口,同时给军队提供后备资源。
日本战败,这些有罪或无辜的百姓可以选择的出路也只有死,或者逃亡。
其中,有个桥段是,中国的军队挖了一个大坑,驻守在东北几个村落的日本难民在机关枪的扫射下片片倒下,这种以牙还牙的报复,或是现实,或是剧情需要,居然也没被总局卡掉。
多鹤,苦难命运的开始,也只能归结于日本的战败。
从政治角度去理解,某种程度上,这是一部宣扬中日友好的宣传片,某些情结的改编与小说原著出入甚大。
但是我不想去“愤青”,只想从一个女人的角度去敬仰朱二环——竹内多鹤。
二环她姐,朱小环朱小环,其实也是一个悲情女人,但是,他的“杯具”是无奈的。
虽说只能归结于日本鬼子,但是发生的事情不能改变,也只能接受,即使无法接受。
如果朱小环嫁的不是张俭这样的男人,如果朱小环遇上的不是多鹤这样的女人,概是其他任何谁,她的人生都会很“餐具”。
身怀六甲,被日本兵追得跳了崖,并且失去了生育能力。
没有小孩,这是张家殷实幸福之余的美中不足,并且是至关重要的缺陷。
用张俭他爸的话说是“再折腾,再黏糊,那也是付不出蛋的母鸡!
”况且,张家正张罗着娶二房的事情,这对小环的家庭地位是极其严重的威胁。
“一个没有孩子的女人,就如房顶上的草,扎不了根。
”在权衡了短期和长远利益之后,小环也只能同意丈夫和日本女人生孩子的事情。
但是,朱小环的一生都在担惊受怕。
她让出了自己男人的身体,但是不能让出男人的心,但这又由不得自己控制。
她害怕二孩儿和多鹤产生感情,于是经常多疑地抽搐神经,发起“驴脾气”;她害怕孩子们知道自己不是他们的亲妈,于是只要孩子对“小姨”好点,她就“吃醋”;她更害怕自己在这个家里是多余的,在她看来多鹤是闯入者,她才应该是多余的。
当朱小环发飙的时候,那些力挺多鹤的观众可能会很气愤。
特别是强壮很多的东北娘们为了隔离孩子和多鹤的感情,自己不能喂奶还在家看孩子,让多鹤去敲矿石还要死命地跑来给孩子喂奶。
太气愤太气愤了,但是,当她给多鹤泡猪油糖水的时候,即便她嘴上说是为了孩子奶水足,但是眼里流露的是真的心疼。
眼睛,是一个人心灵的窗户,这话一点不假。
当每回她的多疑被证实是误会之后,她又会对多鹤心疼。
她总是在忍耐和抽搐的反复中折腾自己、折腾张俭、折腾多鹤,但对孩子,一如亲生。
刀子嘴豆腐心的朱小环,她的驴脾气很容易让很多观众忽视了她的善良。
我也很喜欢她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豪爽。
最后,她被多鹤的善良和真诚感动了。
两人喝酒的那场戏,也感动了我。
嫉妒,羡慕……一个女人是因为怎样的命运才能遇上另外的这个女人?
又是有怎样强大的内心才能坐在那张桌子上喝着那样的烈酒?
一如我的座右铭“交值得交的朋友,喝值得喝的烈酒”。
男人,可以很轻易地这样,像《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里的陈重和李良。
可女人,很难。
女人拼了命地谈情,谈的大多是爱情;女人引吭高歌地讲义,结果也真的是故弄玄虚。
纵使有一个男人般重情重义的女人,也很难遇上另一个这样的女人。
虽然我也是女人,但是女人间的感情真的很经不起推敲。
所以,我嫉妒了。
《小姨多鹤》,不只是多鹤的一生,而应该是两个女人一生的连坏套。
一个男人,三个孩子。
【PS】:《小姨多鹤》的演员阵容和表演水准也非常让人满意。
姜武、阎学晶、孙俪三位主演无需多说,张家老两口很有《闯关东》里萨日娜和李幼斌的感觉。
东北腔的调侃,让人极其带劲儿!
姜武演的二孩儿实在是太可爱了!
一个可爱的男人散发着抵挡不住的魅力。
《别了,温哥华》里,也最喜欢姜武。
总觉得姜文太严肃,甚至有点诈像,姜武则非常亲切憨实。
朱小环是女性版的“福贵”,她挂在口上的“凑合活”与福贵的“活着”本质上是同一种精神。
小环与多鹤,不同的姿态,相同的价值观内核——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
如同钗黛,如同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原著的双女主,不分伯仲。
电视剧把小环改编成市侩醋坛子泼妇,把多鹤改编成患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傻白甜,两个饱满丰富的人物形象流俗于刻板印象,立意和格局顿时小了,实属挂羊头卖狗肉。
孙俪的美貌支撑我多看了几集,然而演员美则美矣,奈何剧本已经失去灵魂。
我是看了原著才看的电视剧,就是冲着孙俪去的。
怎么说呢,孙俪演技没的说,演的太可人疼了!
但是这不电视剧还是非常令人失望的,因为已经严歌苓的《小姨多鹤》没有太多的联系了!
只不过是借壳生蛋罢了!
原著小说多鹤就是被买去生孩子的,电视剧里却变成被张家救了,为报答恩情才跟二孩生的孩子! 情节改动太大,已经失去了原著的精神,没了灵魂,缺少了力度,一切都变成了温吞水!
太失望了,劝大家还是直接看原著吧!
电视剧实在是整了个满拧!
暑假无聊追完了这部剧,真的被吸引到了,完全是老戏骨在飙戏啊!
除去演员的好演技,故事的发展也很吸引人,或许是没看过这类剧情,所以特别感兴趣吧!
多鹤真的是一个善良又命苦的女人,经历的苦难太多,父母家人去世,认的妈妈去世,为了报恩给有妇之夫生孩子,没有名分,为了孩子忍气吞声,还在坐月子的时候干体力活,最后为了不让姐姐误会,跟小石结婚,结果因为晚一步而错过了三年,后来再想结婚,小石又发生意外去世了,女儿疯了,大儿子背叛,小儿子离家闯荡,姐姐中风瘫痪,姐夫进监狱,这可能真的是所有的坏事都一起发生了,作为观众我都为多鹤感到同情,换我我就不能撑下来,多鹤为了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姐姐姐夫一家付出了太多太多。
真的还是值得看的一部剧,演员都演得特别好,很入戏。
恩情,亲情,爱情,官僚,政治,社会发展,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良心剧!
昨晚偶尔看到电视剧频道正在播放<小姨多鹤>,喜欢严作家的我就丢下手头的事儿盯着不放了。
多鹤找了孙俪,这个我不喜,怎样娴雅谦恭的姿态总觉得更接近东北的童养媳,而非日本传统女人--更倾向于隐忍和无辜。
那双眼睛真是大,你可以说是无暇,纯真,我却只觉是聪明人在装傻。
她男人找了姜武,所以就有了期待。
她男人的老婆(是个三角关系)--看着眼熟,蛮利落的模样,这个朱小环是小说里最喜欢的人物,所以就格外留心。
最吃惊的是老太太出现--居然是萨日娜,不能再像妈的妈,非常惊喜。
更吃惊的时刻到来了,姜武偷偷丢弃了刚生下孩子的孙俪,想一了百了,彻底切断跟这个日本女人说不清扯不断的关系。
被小环发现后痛骂一顿,两个人一起想尽办法要把多鹤给找回来。
一个多月过去了,人慢慢灰了心。
这时候奇迹发生,多鹤自己找回了家。
书上这样写"门在张俭后面打开。
张俭回过头,看见进来的女人像个污秽的花影子:那条花连衣裙一看就知道当了一个月的被子、褥子、毛巾、绷带,谁也不会相信它原先是白底色。
女邻居在多鹤身后,空张着两手,又不敢扶这么个又脏又虚弱的东西。
"" 多鹤从椅子上跳起来,咣当一下推开小屋的门。
两个男孩躺在一堆棉花絮里,因为他们尿湿的被子床单还没来得及洗。
屋里气味丰厚,吃的、抽的、排泄的,混成热烘烘一团。
孩子们把方的扑克牌啃成了圆的,把馒头啃得一床一地。
多鹤上去,一手抄起一个孩子,两腿一盘,坐上了床,孩子们马上给搁置得稳当踏实。
她解开墩布一样污秽的连衣裙胸前的纽扣,孩子们眼睛也不睁马上就咬在那对乳头上。
几秒钟后,孩子们先后把乳头吐出来。
多鹤再一次把乳头填进他们的嘴,这回他们立刻就把它们吐出来,像吐两颗被呷尽了汁呷空了肉的瘪葡萄皮。
大孩二孩睡得好好的,被弄醒,去呷两个早已干涸的乳头,这时全翻脸了,又哭又喊,拳打脚踢。
多鹤一动不动,一声不响,平静而顽固地抱着他们。
他们每一个挣扎,她松弛的乳房就晃荡一下,那对乳房看上去有五十多岁。
再往上,乳房的皮肉被熬干了,脖子下的肋骨显露出来,从锁骨下清晰地排列下去。
多鹤一再把乳头塞进大孩二孩嘴里,又一再被他们吐出来。
她的手干脆抵住大孩的嘴,强制他吮吸,似乎他一直吸下去,乳汁会再生,会从她身体深层被抽上来。
只要孩子吮吸她的乳汁,她和他们的关系就是神圣不可犯的,是天条确定的,她的位置就优越于屋里这一男一女。
她的强制在大孩这里失败了,她便又去强制二孩。
她一手狠狠地按住二孩的后脑勺,另一只手将乳头顶住他的嘴。
他的脑瓜左右突击都突不了围,后面更撤不出去。
孩子的脸也憋紫了。
""二孩撤退不得,干脆冲锋。
他一个突刺出去,用他两颗上门齿和一排下牙咬住了那个坚持欺骗他的乳头。
多鹤疼得“噢”了一声,让乳头从儿子嘴里滑落出来。
两颗废了的、没人要的乳头无趣地、悲哀地耷拉着。
背""多鹤突然搁下大孩,再一转眼,她已经和张俭撕扯上了。
不知她是怎么下床,蹿跳起来的。
瘦成了人壳子,动起来像只野猫。
她吊在张俭宽大的肩上,一只拳头胡乱捶在他头上、腮上、眼睛上,脚也生出爪子来,十个长长的黑黑的脚指甲在张俭的小腿上抓出血道道。
张俭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两眼一抹黑,手里抱着哇哇大哭的二孩,怕孩子挨着乱拳,只能把这顿打挺过去。
""多鹤一面打一面哭号,声音里夹着日本字。
张俭和小环认为那一定是日本脏字。
其实多鹤只是说:差一点,差一点!
她差一点回不来了。
差一点从扒的运西瓜火车上滚下来。
差一点拉肚子憋不住拉在裙子上。
差一点,就让张俭的谋害成功了。
"太出戏的重逢了,我以为是本书里最精彩的一章。
可能因为"露点",可能例来以"清纯"上位的孙俪不大"适合"如此颠覆,所以我在电视机前就看到了更"心惊肉跳"的一幕重逢。
把小环的大度与善良完全架给老太太萨日娜,老太太代表中国最善良的婆婆,最大度的国人,义正辞严地把儿子教训一顿,得,病了。
病得喘不上气了,听得人说村口有女人在哭,背影似多鹤,立马抱着病体去验证。
多鹤昏迷在冬日结冰的河那边,老太太就在河这边叫醒了她,接下来,两个人就从河两边相向走直线,走得那个惊险呐。
先跑,不慎摔倒了,再翻滚着,然后,就开始艰难地爬行了。
摄影机远景,中景,近镜,特写轮番切换,还俯视镜头外带摇移,反正誓从各个角度全面展现这动人的时刻,绝无遗漏。
可是啊,这两人,爬呀,爬呀,爬了好久好久,眼看快到了,老太太却体力不支地晕了。
于是,我就突然想到千里之外,百年之前的一个真实的事情--读小学的时候,老师经常请同学朗诵课文。
一次一位有点结巴的男生被要求念上一段."他浑身酸痛倒在地上,可还是坚强地想要冲破终点,于是他就爬/爬/爬/爬/爬~~~"就在这里磁带卡壳了,老师都忍不住调侃道:"还是爬不起来了,对吧?!
"杯具了!
有点年纪的观众大概都看过这位前辈的剧。
张玉嬿早年台湾拍过一系列类似的苦情剧,大概的套路就是:一个媳妇被婆家百般刁难欺凌,忍辱负重。
后来婆家被奸人暗算落魄,媳妇不计前嫌帮助婆家东山再起。
而张玉嬿是其中最出名的女主角之一。
像不像?
只不过在电视剧《小姨多鹤》里,小环取代了恶婆婆的位置,而多鹤是那个受气的媳妇。
苦情剧之所以叫苦情剧,主角必须苦,没有苦也要制造苦。
尽管时代背景和台剧差异巨大,却达到了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效果。
原著的苦是时代的苦,是千千万万个苦难家庭的其中一个,人物命运的偶然中又隐含着时代的必然。
电视剧的苦是刻意制造的苦,仿佛所有的恶都来自一个小彭,如果没遇到这个人,就不苦了。
还有一点:张家老母亲这个角色根本不是人类啊,简直就是圣母本母。
和用来传宗接代的生育工具,莫名其妙上演了一出母子情深,意义何在?
而且萨日娜在《闯关东》里又上演了类似的一出戏码,可能导演都觉得萨日娜长了一张圣母脸。
一个差点被当做大白菜卖掉、死掉的日本女人,为了感恩救她的一家人,甘愿成为生育机器,不小姨不母亲,不妻子不小妾的活在这个中国家庭里,活在日本战败后满是“仇人”的中国里,东躲西藏,处境艰辛。
任何人类在历史的大浪里都是小小的水花 。
战争带给任何一方民族的底层人民的都只有苦难,换一个时间横截面重新看待这场战争的后遗症,值得思考 。
剧中的两个女人,多鹤有🇯🇵女人的自律、隐忍、温柔;小环有🇨🇳女人的大方、市侩、乐观、洒脱。
国度不同,人性相同,为着同样爱着的人,即使关系对立,也能在磕磕绊绊中相互搀扶,共同前进,给彼此温暖,成为命运的共同体。
小环真的是个善良的人。
因为日本人失去了孩子和生育能力,却还是接受了多鹤和多鹤生下来的孩子。
她对多鹤的复杂情绪多半是源于太爱自己的男人,而并没有将对日本的仇恨强加在多鹤身上,这是很难得的。
她一生的吵吵闹闹多半都是为了家里人。
多鹤,外表柔弱,内心坚强,从开始的为了孩子而活,到后来遇到真爱,而复失去,真爱意外死去,姐姐瘫痪,女儿疯掉,姐夫坐牢,儿子被坏人蒙骗……悲苦不断的生活没有压垮她,却成就了她的伟大。
一个如此特殊、弱小的女人面对这么多的苦难都没有低头,何况幸福时代的我们呢?
听到《小姨多鹤》这剧名已经忘记是什么时候的事儿了,当时只知道这剧是阎学晶演的,前几天无意中看到了《非常静距离》的一期萨日娜和杜源的节目,才知道原来这部已经在记忆力留了很久的剧聚集了那么多让人期待的演员。
虽说已经是老戏骨了,但我相信在逆天的经典《闯关东》之前,没多少人注意到萨日娜,但她在《闯关东》里的表演实在是太出色,以至于到现在我想起那部剧满脑子都是文他娘慈祥的目和历经了人生和生活而积淀下来的淡定。
我承认真正下定决心看这部剧的最大驱动力是孙俪,说真的我从《幸福像花儿一样》开始就喜欢气质与众不同的孙俪,我妈更是喜欢的不得了。
看完了《甄嬛传》以后,我相信更没有人怀疑她虽不是科班出身但更出众的演技了。
真心开始喜欢上一个演员以后,你就会无条件地期待他在任何一部作品里的表现,你就会固执地相信无论是什么片什么剧,只要有他在就多了五分成功的可能。
前半段杜源、萨日娜、阎学晶、姜武的演技太出众了,这四个人真的是演进去了,完全是在飚戏好么?
国产电视剧也能有让人痛快淋漓的戏骨飚戏,真是享受。
相比之下,本来在前半段就算不上主要人物,饰演多鹤的孙俪自然也没有太大空间发挥。
日语稍显生硬,尤其是到了后来基本上都可以说中文了,但还是保持着说“hai”的习惯,这点不知道是编剧的安排还是考虑欠周详,总之是让人觉得有点别扭。
短时间内学说日语自然不是什么易事,况且我相信向来认真并且台词出众的“一条过女王”孙俪自然是下了功夫应付前半段的日语台词的。
除去语言不谈,看到后来我竟然越来越觉得孙俪像日本人,她的小碎步,握在身前的双手,眼神、姿势都让我觉得在努力模仿日本女人行动、表情这方面,孙俪真的做的不赖。
我相信不喜欢孙俪的看了这部剧对她的看法会改观,喜欢孙俪的看了这部剧就更会坚定地继续喜欢下去。
我要说我是真的被阎学晶惊艳到了,我没有想到一个二人转演员出身的没有系统的表演训练背景的她竟然可以成为这部几位主演的演技都大放异彩的剧里最出彩的一位。
阎学晶将朱小环这个角色刻画地实在是让人又爱又恨,从二十多岁演到五十多岁,从最初的蛮横、泼辣、自私到后来的坚强,一直不变的是这个东北女人的豪爽和热烈。
阎学晶这个地道的东北女人身上透露出的爽劲儿实在是招人爱。
《超级访问》里阎学晶自己也提到,有很多场她和姜武吵架打架的戏,导演都是只制定好大体方向,剩下的让两人自己去即兴发挥,更是有一次两个人演着演着就真的打了起来,脸红脖子粗的,以至于导演在外边喊了几次停了,两个人还沉浸在戏里追着打个不停。
看过这部剧的应该都不会否认剧里几位主演每次大吵甚至大打都实在过瘾,过瘾来源于真实,比如张钢知错后到瘫痪的母亲朱小环床前认错的一出戏,朝自己脸上那一巴掌一巴掌扇得太实在了,阎学晶接受访问的时候说她当时心疼那孩子心疼得不得了,每一巴掌都是真真儿地抽在脸上,一点儿没含糊。
我没读过原著,但看了几篇读过原著的人写的影评,几乎是无一例外地觉得改编以后不仅是逃不过书籍改编影视以后必定的精髓缺失,更是连剧情都无法说通。
但是既然决定去看一部书籍改编的影视作品,就必定要首先做好失望的准备,影视画面呈现故事的本质决定了它无法向书籍一样通过细致地描写完完整整地给你呈现一个故事。
它有的只是画面,太多书中花了几页去表现的内容换成画面呈现之后往往只是一个固定的摆设而已,所以不要幻想影视也能给你书一样巨大的想象空间。
并且影视作品会有比书籍更具体更真实的戏剧冲突,改编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怎样改编也只是为了顺应情节的展开,为了故事顺理成章, 有时的妥协是无可避免的。
既然决定了看书籍改编的影视作品,就不要忽略两种载体本身的特质而草率地将影视与原著妄加比较。
简单地以简单的对电视剧的期待来看这部简简单单的电视剧,就是这么简单。
这绝对是部好国产剧没错,但毕竟问题也是很明显的。
前半段明明是酣畅淋漓,后半段却活活被改成了苦情戏,虽说是真的赚到了眼泪,可感动完以后再回想前半段的干脆,心里难免会有点被骗的失落。
其次,不明白为什么在画面切换时,要用一般是表现人物回忆某事的时候才用的技法——屏幕“刷”的白一下的切换方式,好几次都让我有“事情不妙”的错觉,可事实上却只是简单地切换场景。
还有,是化妆师特意强调我们孙俪是大美女还是怎么着,从二十岁到四十多岁,除了改改发型,脸上一点变化都没有,太说不过去了吧。
我本来还特期待孙俪的四十岁扮相,结果发现四十岁只是比二十岁剪短了头发。
最后,拍到34集实在有点拖沓,最后的十集里故事推进得实在是慢得让我捉鸡。
无论怎样,这是一部佳作。
我用了三天多时间看完,其间一直想起我自己的小姨。
小时候一直是被小姨带大的,现在的记忆里还是她真诚、温暖的脸庞。
小时候,小姨总是给我做我喜欢吃的拉条子和凉皮,两个月以后回家,我想我会好好给她做一顿饭,此刻我真的很想念她。
我想,电视剧虽不如电影来的浓缩和成熟,它也不是为了给你带来一个多么深奥的人生哲理,有的时候它只是为了唤起你对一位亲人的思念,就是这么简单。
周末闲些无聊,翻看电视频道,无意发现《小姨多鹤》;一向不喜欢苦情电视剧的我,竟然也被深深吸引;《小姨多鹤》是由严歌苓小说改编,很欣赏这位有才气的女作家;曾看过她的一部小说《无出路的咖啡馆》,另一个由赵薇主演的电视剧《一个女人的史诗》也是出自她手;这是个有故事的女人,很喜欢她的作品;竹内多鹤,一个可悲、可敬、可爱的日本女人;在多大的困难面前都会说:“我可以的”;一个瘦小的女人,在最困难的时候撑起一个家;一个这样坚强、忍忍的女人,从她身上看不到苦难,只有坚强;另外一个女人,朱小环,很典型的东北女人一生在捍卫爱人、家庭;她也很善良,只能说有些事情女人真的无法大度;总之女人一生不易,女人又为何为难女人呢?
很喜欢孙俪,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从她的眼睛里看到的是清澈,我喜欢这样的演员;
隐忍的多鹤,可怜的多鹤,娘娘这部戏演的挺棒的,我现在还记得多鹤中午十几里地回去给孩子喂奶的戏,当时真的很心疼她。这剧就是题材敏感没火起来,可惜
什么样的苦难才能诠释多鹤的一生,什么样结局才能配得上多鹤的善良与坚韧。风雨飘摇、纲常颠倒的年代,多鹤和张家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最质朴的亲情和温良,他们坚强善良的活着,他们是彼此的光,温暖着,扶持着。德养运,善养福,虽然原著太残忍,太残忍,可是我相信剧里的这句话,会有好日子的。另外,我很少会被剧中的角色牵动真实的感情,但是这里面的彭瑞祥真的让我恨得牙痒痒,孙俪姜武闫学晶萨日娜等戏骨的演技让人折服,片尾曲太好听了,词好曲好,我喜欢这首歌的每一句歌词。“请紧紧抱着我,你怀里好热”。他们每个人的品质,都好热好热......
小学看的,孙俪好白好漂亮
最近陪着老爸看。。一边看动新。。
小时候看的,很受震撼,日本女人成了农民伯伯的生育工具,大人们看的乐滋滋的,我当时不懂,就觉得很诧异。
我讨厌这种要胸闷到大结局的连续剧,不让人好好看电视么不是
跟着老妈晚饭档。真的挺感人的还。
跟我妈一块儿看,她哭得像个泪人儿...演员到位!原著还没看过,但电视剧本身已足够把这种旧社会的弊病den开让人一探究竟,总之还不错。
开始几集很喜欢,因为有杜源,有萨日娜,后来越来越不愿意看了,孙俪倒是很养眼,也不错,可是不喜欢阎学晶了,她真的老了,演的那个角色也不讨人喜欢,还有那个小彭的演员,怎么总演坏人。后面的剧情就引不起 我的兴趣了。
很无语
演技没话说,5星。我只是为明白这剧拍出来,我不用看,光听就虐心。听着女二说话我tmd就心里冒火
除了名字一样,情节偶有雷同,其实和严歌苓的小说没什么关系
突然想起来看过。原著挺玛丽苏的。电视剧在文学品质上跟原著差不多水平来着,但没有原著那么狗血吧。
片尾很很很喜欢
這個是高中看完小說後翻出來看得劇 孫儷演技好好
怎么能把我们小环那么大气宽容的人改成那么一个咋咋唬唬心肠硬乱来的女人呢!!哎呀,真是生气。多鹤与他们的隔阂,生自己的小小家人的心思都完全改没了……
女主演技太棒了👏没有上星太可惜了
25集是分界点,后面改得还行,严重偏离原著,勉强给个三星。
多鹤很美,剧情很揪心。
还是小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