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得的题材,中年女作家和冲动小鲜肉的爱情火花。
一开始以为是纯爆米花电影,剧情挺无脑,人到中年未谈过恋爱的阿姨却在网游里假扮少女开始网恋,年少就以作品出名的作家沦落到写耽美文养家糊口。
且男主配音太出戏,闫妮打扮过于素气且剧中扮相过于阿姨,有些违和。
但是看过半时,发现还是有一些亮点所在的,切入点很独特,对作家的刻画虽显得过于单薄,但是那份中年心情与纠结描绘得淋漓尽致。
更难得的是,你会发现美容针非物理存在,而是一种精神价值---恋爱使人年轻,有美容效果。
少女们,别压抑自己,追求真爱去吧!
短途游晚上在酒店怪无聊的随便找了个看……总觉得掌柜的近两年的电影都奇奇怪怪的难道说巅峰时刻已经过了??
剧情有点……恩……有点牵强……小健爱上百合就因为每天打打闹闹?
这要是差个两三岁我能理解……差这么多……啧啧啧……我对姐弟恋并不是有歧视,就是觉得这剧情太牵强……希望佟掌柜能出一些正常一点的片子吧
说真的,电影的前一半时间我都在尴尬,替男主的口音尴尬,替他幼稚的报复尴尬。
我妈和我一起看的,我嘴上和心理都在劝自己不能这么狭隘,要宽容。
可是说真的我不能说服自己。
直到我突然想起了马克龙,我去搜索了一下,想确认一下他俩的年龄差。
他们俩相差二十四岁八个月。
此刻我突然间就豁然开朗了,因为我生活里没有这种例子啊。
两个成年人谈恋爱,旁人实在没有资格瞎BB。
但是我自己又何尝不是旁观的众人呢。
四十岁的女人为什么不能和二十岁的女人谈恋爱。
反过来的例子就不会有那么多非议,其实人可以更包容。
五分给这个故事和勇气,逻辑剧情演技连三分都无法给。
我近两年因为天天用谷歌,可以看到两岸三地加美国的新闻,于是慢慢地养成了一个恶癖,看到同一件事的新闻时,就看看大陆左媒怎么报,自由派怎么说,台湾怎么报道,香港新闻怎么说,美国怎么说。
然后对比,再之后乐不可支。
我觉得这有利于更好的看右派的无知盲目一边倒,也一定程度上避免左派幼稚病什么的。
反正这种置身世外+事外的感觉不错。
于是,对比,慢慢变成一种病。
前段时间看过电影《大叔我爱你》,从片名就看出这貌似比较符合社会潮流。
看完感觉没什么,肥皂剧嘛,没营养。
于是,又对比一把,今天看了电影《美容针》,写一个四十岁女人爱上一个二十岁小男生的故事,对比《大叔我爱你》在社会语境中的自然流畅,大妈和小男生相爱就让人感觉这种爱真是种罪过。
其实电影内容其实是在诉说”大妈我爱你“,虽然土俗,但更贴切。
无论如何,我喜欢这个电影,虽然拍摄水平不高,但我禁不住要向导演致敬。
我们有一种看法似乎根深蒂固,到了什么年龄才做什么事,该恋爱时就得恋爱、该结婚时结婚、该油腻的年龄时就油腻,该理性时必须理性。
若还在不该天真的时候天真,在失去胶原蛋白后还想像小女生那样跟小男生恋爱,那简直是罪大恶极,极其恶心。
正是因为这种观念,女孩子到了28岁就惶惶不可终日,过了三十再不结婚就各种担忧,社会舆论排山倒海地压过来,即使生活中其实并没有婚姻的需要,她也顶不住普遍的观念,从而感觉需要找个男人结婚,还担心结晚了生不出孩子什么的。
对于许晴少女心的新闻,因为她是少数明星类人物,跟普罗大众没关系,我觉得不值得讨论。
我想说一个电视调解栏目的故事,我记得是在涂磊还是谁的节目中,有一个四十来岁没结婚的女生跟闺蜜去美国玩,因为闹小矛盾被闺蜜抛弃在美国的旅馆里。
节目中有个细节是她买了一堆粉红色的衣饰和玩具,于是主持人包括观众都慢慢脱离了整个调解的主题,对不会外语的她被闺蜜抛弃独自离开的问题不予置评,而集中讨论她的幼稚、天真、不成熟所导致的依赖性,受伤害的一方成为被批判的对象,根由就是她的那些“粉红色”。
我不理解女人过了三十凭什么就不能喜欢粉红色,我母上大人六十多了,据我观察她就十分喜欢粉红色,一起逛街,一看到桃红柳绿的颜色她就挪不动步,但她不肯买,因为她怕别人说,她没勇气穿。
我从十年前就开始与自己不同年龄层的人做朋友,读研和读博时身边的朋友都比我小,我没感觉到差异,相处甚欢。
到美国之后,先是跟两个六十多的女人做朋友,现在是跟一群从二十到五十多不等的女人做朋友,其中我最喜欢台湾人妮可,虽然她四十九岁了,并不漂亮,可是我爱她性格里的娇憨和甜嗲,她时常还有一点恶作剧式的小调皮。
我还在六十几岁的莉亚那里看到水晶般的纯真,当她说起去世的丈夫时会哭得像个小孩,她会把价值几千刀的马送给朋友,那表情就像小孩子分享玩具。
我还想起了法国木匠维克多,当他说最喜欢的运动是洗车和剪树枝时,当他和我们做填词游戏时,我没感觉到年龄会对人与人的相识造成隔阖。
人的灵魂是没有年龄的,那些隐藏于皱褶和斑点下的灵魂不需要像树一样刻年轮,更不需要被框起来限制一些生活的可选项。
当然,我也不喜欢有些人荷尔蒙旺盛时期的莽撞和冲动,不喜欢那些躁动、冲动、没有逻辑和理性的乱吼、乱叫,不喜欢只知道对世界呼喊我要我要的那种年轻。
但不忘初心、童真犹在的成熟不是更诱人吗?
能够为自己冲动行为负责的成熟不是更有道德吗?
有人理性沉稳,有人纯真或跳脱,有人兼而有之,每个人每种个性都找到自己存在的合理性才是非常大道吧。
似乎理所当然,《美容针》的豆瓣评分不高,甚至恶评如潮,拍摄、选角、剪辑及表演的不足,都是这部电影当中很大的问题。
但在这部电影中,年纪大的女主人公没去整容,也没扮靓,更不是高收入高知,她只是个发表过一篇小说的过气作家+超市收银员,情节清新自然甚至还亲吻都没有,但观影中却能让人感受到恋爱的甜蜜,感觉拍得还是挺用心的。
闫妮的扮相朴素黯淡,加上40岁这个天咒,她似乎理所应当在爱情上走投无路,因为近年来关于超过28岁剩女的片子太多了,哪个不是一头红尘狗血中夺路而出,最后收获一个类似于葛优、黄渤或是某个扮相搞怪的男主角当接盘侠,虽然影片在渲染男主角的真诚,但片子的实质就是:劝慰女性到了年纪请您去选择退而求其次的爱情。
《美容针》却让女主李棠真收获了一个20岁男孩的美好爱情。
这样的故事在当下的语境中,看起来违反三观,大逆不道,因此这是一个冒险的、逆流而上的电影。
我感觉这是中国电影在性别、婚恋观念方向的一种努力探索,或者说是突破性的进步。
这部电影的存在至少宣告了不仅少女爱上大叔是合理的,少男爱上大妈也是可以实现的,至少这是一种可贵的尝试,对现有观念的冲击或是更新。
看完电影,联系了一下现实语境,再回头看看各种网络上的恶评如潮,再来重刷一下这部清如水、朴实自然却有点白日梦的电影,内心五味杂陈,十分感慨。
但无论如何,我推荐。
520刚过去杀师妹就不相信爱情了因为我看了一部大烂片!
那就是豆瓣评分只有3.8的《美容针》
影片讲述了40岁的闫妮和小鲜肉杜天皓的爱情故事
他们在游戏中认识互相喜欢但是40岁的闫妮不自信小鲜肉杜天皓在现实中看到闫妮后大发雷霆大吼大叫大惊小怪游戏中的小萝莉竟然是大妈!
闫妮伤心地走了……
但是小鲜肉杜天皓却咽不下这口气于是他“报复”闫妮谈过恋爱的都知道所谓“报复”本身就是放不下小鲜肉的行为就是他动心了最后他们克服重重阻碍有情人终成眷属……
我咧个去!
杀师妹看完后浑身不自在!
来吧吐槽开始吧!
▼第一杀:导演是韩国漫画家《美容针》的导演是黄美娜一位韩国漫画家
《美容针》原定档3月10日但是可能因为导演的国籍吧影片推迟了公映
我们现在能看到这部电影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朴大妈下台文在寅走马上任的关系或许限韩和禁韩要回暖了吧
杀师妹要槽的并不是导演的国籍而是黄美娜根本就不是电影导演她擅长的是漫画!
二次元和电影差别真的很大漫改电影都很容易失败更别提漫画家直接拍电影啦!
《美容针》属于黄美娜的跨界执导作品结果可想而知重在参与嘛!
对不对
《美容针》既没有二次元的时下流行优势又没有电影的气质不伦不类的也不知道叫个啥最近短视频这么火我看《美容针》就叫长视频吧一个滥竽充数在电影大军里的长、视、频!
▼第二杀:这么糟蹋闫妮有意思吗?
闫妮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闫妮的个人魅力也让杀师妹倾倒但是我真的想不明白闫妮是缺钱吗为什么要接这种戏!
她在跟小鲜肉对戏的时候心里难道没有一万只草泥马奔过?
女主角人物设定上太差劲无法突出闫妮的演技情节发展上太唐突片段化的情节让演员的表演没有递进和升华始终处于同一个基调就是没有基调!
开始很平平高潮很平平结局依然很平平真是把平铺直叙发挥到极致了!
影片的男主角杜天皓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太招人喜欢的小鲜肉让这对姐弟恋哦,不!
是母子恋!
看起来那么的尴尬、不顺眼甚至疏离
在一部爱情电影里男女主角看起来一点也不配!
还有比这更恐怖的吗?
闫妮真的不适合跟小鲜肉组CP太别扭啦!
小鲜肉用力地嘶吼!
用力地想表现自己有演技!
奈何闫妮就算只发挥出自己演技的30%小鲜肉和闫妮依然不在一个层次
人说爱情门当户对很好演技也是啊!
闫妮就该多演《罗曼蒂克消亡史》酱婶儿的小鲜肉也有自己适合的角色和位置不配的演员不要随便组CP啦混搭在一起对大家都不好!
▼第三杀:最失败的玛丽苏剧情《美容针》最大的失败还是剧情剧情一团糟!
能把玛丽苏拍的这么违和也挺不容易的!
剧情本身过于YY40岁的大妈可以和20岁的小伙恋爱但需要有足够的剧情支撑让他们的爱情合理、美好可是《美容针》没有影片中小鲜肉爱上大妈不像是因为爱情像是中邪像是想不开像是鬼迷心窍故事没有去挖掘男女主角互相吸引的内在原因只是浅尝辄止这也是《美容针》无法让人喜欢的根本原因
除此之外符号堆砌的刻意为之也让人火大影片中闫妮的侄女很跳脱会穿上摇滚风的衣服和街舞少年在公共场合拥抱
男主角酷爱摩托车、穿着前卫身边还有辣妹和逗趣小伙伴儿
无论是滑旱冰还是去夜店蹦迪所有年轻化的符号都是用来反衬闫妮中年妇女的形象但是这些真的太刻意了对于大妈和小鲜肉的爱情主创团队只做了表面文章要我怎么买单?
导演是韩国人来自一个最擅长玛丽苏的国家但是《美容针》却拍的一无是处我也是弥天大雾可能中韩合拍电影被人下过诅咒2333今天的吐槽就这样结束了呢最后闫妮说小鲜肉是她思想的《美容针》这也是影片的主旨一个20岁的男孩帮助40岁的女人重焕青春这个“采阳补阴”的观点恕我无法认同一个人不应该靠消费他人的青春来获得自己的青春
我也期待同类型的影片能多一些有价值的思考不要浪费观众两个小时说一些白痴的道理电影人更不能妥协应该有自己的坚守妥协的东西可能很中庸中庸也许适合大多数人但是中庸与平庸之间只有一线之隔谁又能保证自己在线的哪一面?
希望闫妮这样招人喜欢的演员不要再接这种烂片啦!
不要再考验我作为一个粉丝的忠诚度我不是心疼票子钱我是心疼一名好演员!
记得有位朋友说,爱情我相信,但我不期待。
有人说这是一部玛丽苏导演片,那真是误会大了去了。
我更愿意视她为对现代社会的思考,是一种挑战,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传统观念和开放性思维的碰撞。
点开电影最初的原因,是对有趣的美容液短片的意犹未尽。
看开头甚至直至一半,都觉得是个略微尴尬的网恋故事,必须承认是冲着掌柜的演技才继续看了下去的,可越看越是明白此片的良苦用心。
相比于社会中出现的老夫少妻,杨振宁和翁帆,强东和奶茶妹妹,郭天王与娇妻,幂姐与恺威等等,谈笑后多的还是祝福。
老妻少夫却仿佛是种更深的不可触碰的禁忌。
这大概是我国历史遗留的男权思想较为隐秘的体现。
当初年少的表哥觉得配不上优秀绽放的你,如今年纪渐长的你觉得配不上如此青春炙热的少年。
可爱情发生是几率多么小啊,从来都是可遇不可求。
无论是谁,无论大小亦或是性别,都否认不了这是件多美好的事情。
世上爱情有很多种,跟我认知不同的,没关系,那我也尊重你有选择幸福的权利。
这部片里,我仿佛看到了荷西和三毛的剪影,相遇,钟情,拒绝,等待,坚定。
我们都明白,渴望爱情的心不是只属于豆蔻年华的少男少女啊。
为什么不直面内心,大胆承认,如日本老妪柴田丰在诗歌中写道:“就算九十岁,也要恋爱呀”。
必须拿把日韩的变态漫画搬上影幕么?
姐弟恋必须变成恋阿姨么?
请给大家留点美好。
冲着闫妮看的,但也不是金字招牌了。。。。。。。。。。。。。。。。。。。。。。。。。。。。。。。。。。。。。。。。。。。。。。。。。。。。。。。。。。。。。。。。。。。。。。。。。。。。。。。。。。。。。。。。。。。
在这个眼泪过后的夜晚,我忽然想起这部电影,因为是一部好笑又治愈的片子,记得当时是和好朋友一起在影院看的。
电影的开头着实被男主的口音吓了一跳,但再看又觉得可爱,生活中,总会有些事情是超出我们的预期的,如此才会多了好笑与惊奇。
整部电影想要表现的太多,少了一些剧情的推进,但不妨碍我们像看童话故事一样看这部电影,也不妨碍我们去相信这是真实存在的故事(事实确实如此)。
唯有一点我不甚喜欢,便是其中有一段戏找了年轻女孩做替身,如此便少了一种真实感,而且,年轻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心态上的而非外形,如果把这些时间用来补充一些快进镜头会让情节更加连贯。
电影全程有温馨有好笑,但最真实的是大龄女青年生活的艰辛以及社会及男方父母对姐弟恋的看法,片中男女主的感情戏并不刻骨铭心,更多的像是初恋,青涩又如蜜糖,诧异男主最后会追去国外,毕竟这个年纪的男生勇气有余,责任未满,但也正是如此,他们才能有一个看起来比较美好的结局。
人生也是这样,我们拿千万次的经验去预判未来的事情,可是太依赖经验的生活也会少了一些奇异光芒。
愿生活厚待那些勇敢的痴情的人。
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人会认为故事情节过于玛丽苏,只是把它归为中年妇女的爱情妄想症。
电影至少在李棠珍的主线上还是不错的,虽然我还没到中年,但很能理解她,甚至觉得有她身上有很多人的影子。
年少成名的作家,随着岁月流逝再也写不出公众认可的作品,同学会的交流也不敢承认他们说的就是她,她的窘迫和痛苦让她不再是当年意气风发的夏百合。
而这就是现实,或者说当我们渐渐被生活湮没的时候,即便意识到了这种尴尬处境也是很难去战胜的。
而电影的精彩之处是,就是这样一个灵魂和生活不再年轻的中年妇女和一个火星男孩子相遇了。
真正的美容针是激发人不再年轻的灵魂。
少女可以凭着年轻姣好的面貌说少女心,为什么中年女人就不能有少女心呢。
年龄的优越感不足以成为否定中年女人的罗曼蒂克,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就是最好的。
愿少女心不灭,愿少女百年。
艺术是一种奢侈品,不是谁都能明白的。
豆瓣的评分也早沦落成黑子卖弄风骚的地方,不具有任何参考价值了。
影片的设定,一个本是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因为生活的负累迷失了当年的青春与风采。
为了照顾老年痴呆的母亲和弟弟离婚又再娶而抛弃的两个孩子变成了一身风尘勉强养家糊口的中年妇女,当母亲离世,两个孩子也相继成人(一个17、一个18了),她突然发现这么多年她好像一事无成。
同系的学妹与她年龄相差无几却比她年轻美丽好多,成为了最有名的作家,虽然自己年少成名,出版了《落在胸口的星星》,但是好像被之后日复一日过早辛劳的生活磨平了才气,她为谋生存盲目追赶潮流,小说恶评不断,她似乎早已不是当初充满才情的青年女作家了。
过早地承担起家庭重负的她,在年轻的时候没有谈过一场恋爱,40岁了仍然孑然一身。
可是哪个作家心里能忍受平凡的生活,在不再有人依靠她的时候。
影片细节描写很到位,老年痴呆的母亲抢小孩子的吃的,说明母亲时时刻刻都需要看护。
侄子一句,就算这样,也别指望我们会感激你,让她十几年的辛苦都变成了心酸。
(侄子还是很爱她的,说的是气话,可能是因为太爱姨妈了,所以不能容忍姨妈把视线和关心分给别人。
)这样的四十岁中年女人在网游里遇见了一个小伙子,男孩的青春和勇敢让她仿佛又回到了青春时代,弥补了生命里那些永远都存在的遗憾,也将她死气沉沉的生活激发出了生机盎然的活力,在与他相处的时间里,她不再是两个孩子的姨妈,不再是年老色衰的老女人,不再是到了中年仍一事无成遭人冷落揶揄的失败者。
她又回到了那个有无限可能的年纪,无忧无虑,才情满身。
她终于明白自己是受人喜欢的,不是付出了所有仍然得不到一句感谢的局外人,不是已经被世界淘汰了的套中人。
她不再随波逐流,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赚些钱而盲目写些东西,或者胡乱意淫,聊以解决多年的饥渴。
她将多年来的人生感悟和她对爱的看法重新真诚坦率地写出来,不再为了庸碌世人的双眼(为什么底下的人一边骂还一边在看),纯粹是为了写出自己。
她再次迸发了生命的青春,野百合也有春天,不受上天眷顾的自己却也终于活出了新的人生。
他领着她做的那一些事并不一定就代表了青春,但是却可以让女主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并没有被年轻抛弃,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都还不晚。
如果你不能理解40岁大妈和年轻人恋爱,你的眼光也真的太局限了,思想狭隘说的就是你,别天天以为自己多厉害多厉害,你根本没有资格点评别人,等你活过了年轻,你也就再没有什么骄傲的资本了。
想……想和杜天浩谈恋爱!
闫妮真的不适合,满屏的违和感,我无论是哪个角色,都接受不了啊。
竟然是韩国的女导演,前期的网游段落真是尴尬的极限了,闫妮独白台词也偏矫情,男一男二都是分分钟不在戏中的感觉,CP感极差,而杜天皓那一嘴不地道的台湾腔也是让人承受不来。至于闫妮也许这个角色不太适合她,也是尽力了。在一个想看烂片的时段,不带脑的看完了,就不给一星了。
真的不敢相信有一天我会去看国产爱情电影 而且还是母子恋题材 更意外的是 我竟然全程没有快进的看完了 没有无聊 甚至还会因为反差萌而大笑 虽然演员不养眼 小年轻还有些胖得油腻 可这个题材却很动人 爱情的产生不是看双方的年龄家室相貌是否相配 只因彼此胸腔内都有一颗用力跳动且相互吸引的心 然后它就产生了 爱情的体面样貌不止是霸总配小白 大叔搭萝莉 它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不被任何世俗约束 我知道 这是理想主义 可爱情本身 不就是近似虚幻的理想化吗
多年未见的尴尬之作
太逗了
闫妮真是最好的国内女谐星
粗糙网剧的质感。前半程无聊,中后程还算有点温馨小片段。
弱智的不行,连我爸都只看了10分钟看不下去
故事很失败。如果发生在美国人身上,大家就不会特别有意见了吧 ??
太奇葩了!奇葩到最后我以为会跳出来说一切都是幻想
没有预期的那么烂,过了适婚后内心的悸动闫妮演的还是不错的,而且觉得杜天皓真的很适合演这个角色呢!最后的漫画一篇篇的也很有感觉。
挺逗的感动
这玛丽苏结局也真的是大龄女性美容针了,虽然中间有看得我脚趾抓地的尴尬,但也有泪点,棠珍也算是被家庭拖累吧,不然以中间回插的形象,说是个美女作家也不为过,怎么会没有多少感情经历呢,影片中唯一提及的前男友居然也是个弟弟,棠珍成名的时候,赫还是个高中生,真的也是意想不到。他没说的时候,我以为他们是同学。而且小健妈妈怎么知道棠珍有个小男朋友?感觉影片里没提及啊。前期女主的衣品也是不敢恭维了,直到去非洲的时候,衣服才好看了起来,甚至怀疑要等棠珍写出新书,才有钱去非洲,所以她来晚了。
独特的剧情,另辟蹊径的浪漫故事,有点意思,大众爱情看腻了
大家的吐槽都是真的,但是我还是看得很欢乐,男主很可爱,夏可两兄妹也特别有意思。心疼女主,也许是因为我也是大妈吧,哈哈哈。
看得很满足。グッ!(๑•̀ㅂ•́)و✧
火兰
感觉闫妮瘦身以后是变得好看一些了,但是还是显老,而且瘦了以后基本都接的是烂片。
以前觉得导演们花着投资商的钱去拍电影,好了是一种光荣,失败了是一种耻辱,现在觉得,很多人觉得电影杜撰太多,只能说你们见得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