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德军在战争中的丑恶展现出来,非常写实,遗憾的是剧情的限制对于英军这方人性的思考无法展,个人觉得如此深刻的反思德国甚至荷兰在战争中的人性,确加了一个英国士兵主角搞三主角电影有点画蛇添足,拉低了整部电影的高度。
影片对荷兰热血青年欺人太甚拿着相机对着败退下来的德军残兵败将一阵猛拍,结果德军士兵忍无可忍砸相机,荷兰热血青年一怒之下用石头砸行驶中的德军汽车,致使德军汽车失控压死了三名年轻德军士兵,他父亲和姐姐为了救他的挣扎,最后他还是被枪决,这一段人性描写较为深刻,也很中立,作为荷兰电影甚至还给了德军将领义正言辞的对荷兰热血青年家属说到我的三个士兵现在躺在墓地,他们也是年轻人这样的台词。
我还以为这部电影将要接近德国二战神剧我的父辈,结果结尾荷兰籍德军士兵弃暗投明牺牲救女主,三主角之一的英格兰士兵又在结尾和他们相遇描写得太牵强,这样的电影结局感觉导演是被绑架了,不知道是为了政治正确,还是投资方可能是英国人的原因,一部颇为写实,比较有深度的电影到了结尾突然就成了抗德神剧!
当一名荷兰籍德军士兵作为荷兰电影的主角之一出现,本以为是一部荷兰深挖二战内幕的一部写实电影,结果配了一个荷兰抗德大美女主,应该为了是综合掉荷兰在二战中为轴心国出力不少的阴影,这个可以理解。
但是再加上一个老爸是英军高官确不占老爸便宜非要上前线的英国士兵,并且英国士兵在战争中表现还很英雄,可以说他的表现已经在好莱坞抗德英雄的边缘了。
作为一部荷兰二战电影完全没必要设计这个英国士兵,完全拉低了这部电影的水准,个人觉得就双主角挺好。
最终这部电影肯定不能和我的父辈相比,甚至和爱沙尼亚的1944,芬兰的无名战士都有不小差距,总体还是一部优秀的战争电影。
战争片。
从三个年轻人的视角去看这场为了抢夺港口的战争,反映出战争的残酷,反战情绪很浓。
没有英雄,没有逃脱,非常真实的影片,盟军也会怯战逃跑,德军也会誓死抵抗,让战争真实直接地展示在眼前……为了为反击德国战场的盟军提供补给,盟军和德军对荷兰的一个港口城市展开了争夺。
本来撤退的德军又回来布防,盟军也想方设法,要夺取这个城市。
女主一开始以为盟军已经打过来了,就和女友一起去看看战况。
目睹了弟弟因为照相机被德军砸坏,于是用石块袭击德军汽车,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情。
虽然弟弟逃脱了,但是返回布防的德军却开始追究这个事情,而且还抓住了好几个与弟弟相似的孩子进行询问。
女主的父亲知道后,找到了他医治过的德军负责人。
负责人骗父亲说,只要弟弟自首,就不会重罚弟弟的。
结果弟弟被带走后,德军对他施以酷刑,逼问他照相为了什么?
有没有同伙?
弟弟不堪酷刑,供出了同伙,结果地下组织被破坏,自己也被枪决。
为了救出弟弟,姐姐不但把弟弟的照片交给地下组织,还按照他们的要求拿出了很多有价值大情报。
地下组织被破坏后,她还主动去送情报,为了掩护同伴离去,自己被德军抓了,关了起来。
参加德军的荷兰少年是因为家境贫寒,没有报答生活,自愿参加德军的,在受训后就上了战场。
在一次防守战中,为了救护自己的战友,被打成重伤进了医院。
病愈后到了德军准备固守的荷兰地区,做了指挥官的秘书。
他目睹了女主和父亲前去为弟弟求情,帮助女主和父亲脱险,还在知道女主弟弟要被枪决时,去告知女主,结果被发现,又被发配到前线参战。
前线失守,他跑回后方,正好德军准备撤退,要处决女主,这个荷兰裔德兵打死了准备处决女主的德国军官,自己也身负重伤。
还有一个盟军指挥官的儿子,是个飞行员,驾驶滑翔机的。
因为喜欢冒险,很多人都不愿意与他搭档。
在执行飞行任务时,遭到德军地面炮火袭击,与滑翔机的队长以及三名战士一起迫降在德军占领区。
四个战士拖着受伤的队长一路艰难前行。
在发现一处住所后,他们在这几休息。
其中有两个战士不堪重负逃跑了。
指挥官儿子与另一个战士继续带着队长前行。
在一处住所,他们放下队长,去找船只,准备坐船渡过海域找到大部队。
但是当他们发现船只,回来时,有两个德国兵闯进了队长所在的房子。
他们与德国兵对峙,德国兵失手打死了队长,指挥官儿子发狠杀死了两个德国兵。
然后指挥官儿子准备和另一个士兵用德国兵的筏子逃走,但是另一个士兵没有上船。
指挥官儿子找到了大部队,又被编入了在堤坝上冲锋的队伍,他们在女主朋友送出的情报帮助下,从德军背面偷袭了德军,与付出惨重代价的正面部队一起击溃了德军防线。
最后他们冲进德军的后方指挥部,看到女主正用纱布按着血流不止的荷兰裔德国兵的伤口,德国兵已经没有了气息,满脸泪水。
战争对于每一个来讲都是残酷的,作为观影者都希望残酷的事都会有转机,就像希望被抓走的儿子可以被善待,危难时刻会有人出手相救;希望一直抱有对同胞恻隐之心的荷兰裔德国兵可以逃出战争的魔掌,回到家人身边,讲述战争中的种种身不由己;希望战火中仇视只是因为各为其主的无奈,人与人之间恢复信赖,相互和善一些,但是所有的这一切,在战争面前都不堪一切,如幻梦一般,耳侧响彻的永远是受难者的哀嚎,绝望的叹息,以及让人目不暇接的枪响声……战斗场面的长镜头一直是最震撼的,一路冲锋,枪林弹雨,爆炸丛生,血肉横飞,尸横遍野,一个好端端的人,转瞬之间就变成了支离破碎的肉块,这样的震撼,常常被作用,也一直震撼着所有观影者。
哀嚎声、咒骂声,如影随形的子弹,无处不在的爆炸,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到处的尘土横飞,到处的泥泞不堪,让战争的质态非常得完备,身临其境。
很多的抵抗都是出于义愤,如果没有弟弟被抓事件,女主可能还是市长办公室的文员,天天干着为纳粹服务的工作,但是走了仇恨,才会不余余力地抵抗,哪怕就是微不足道地一件小事。
很真实的一部电影,视角很好,用年轻人的角度看战争,残酷而真实,振聋发聩……
二战里头,很多著名的战役。
但是,这次故事并不想讲那些著名的战役,在这个“被遗忘”的角落里,发生的战役,一样死人,一样让身处其中的所有人深受其害。
又有什么“遗忘”或者“不遗忘”,都是绞肉机下的粉碎。
故事分为三条线,德军、盟军和当地反抗组织。
先说说德国小伙儿。
这位小伙儿在东线,也是出生入死,肠子都打出来了,塞回去继续战斗,也算得上是骁勇善战了。
在当病号期间,这位德国小伙儿遇到了一位军官。
这位军官大概早就看透了这糟糕的一切,在指导了小伙儿一些“人生哲学”后,选择了自杀。
小伙儿伤愈后,回到荷兰做了文职。
此时的荷兰,处于异常敏感的境地。
一方面看到了解放的希望,一方面还在被德国蹂躏。
身处其中的老百姓大概是最无辜的,左右为难,想到未来,一身难洗的标签,想到当下,德国已经日暮西山。
说白了,老百姓只不过是当权者的资产。
当身为资产时,或许可以苟安。
但当资产面临有被他人抢占的风险时,谁也不知道当权者会不会拼个鱼死网破。
那些对未来怀有美好愿望的人们,在“当权”和“倒台”面前,其实都没什么两样。
打了败仗的军队,面对手无寸铁的百姓,照样可以挥起屠刀。
黎明前的黑暗,说不定更黑。
只是奈何这年迈的医生,对人性还存在着美好的期待。
这种期待,就像是空中楼阁。
我要自首,但首先得答应我俩条件。
这样的行为,说不出的荒谬。
不知道老外是不是有类似的传统,所以医生才有这个“底气”去与虎谋皮。
以为努力工作就会获得尊重,真是白吃了这么多年大米饭。
故事里头还有盟军。
滑翔机可以了解一下,在以往的电影里头好像没有见识过,二战时期竟然还有这种战术部队。
荷兰糟糕的地形也了解一下,这伙滑翔机战斗小队,整天都在泥泞里跋涉,鞋子估计是超级防水。
这个小队,最终剩下俩。
一人选择了逃兵,一人选择了决不投降。
选择绝不投降的这位,还是大人物的儿子。
可是这残酷的战争,是不会因为你是谁而格外开恩的。
在最后的战斗里头,这位也是被打得屁滚尿流。
故事最后的战争,拍得相当残酷。
这是个赴死的定局,然而上头下命令了,战士必须往前冲。
那边的德国人,只需要在战壕里头扣动扳机,就可以大把的收割人命。
这样的冲锋,意义何在?
一般情况下,我们把它解释成“为了信仰”。
可惜最后,扭转战局的是一帮“平民”,这份牺牲了太多的情报,终于送达到盟军手中。
这让此前的惨烈的牺牲,显得更加苍白。
这场战役,盟军牺牲3000+,德军死亡4000+,平民牺牲2000+,战士们可以得到荣誉,平民大概只是“附加伤害”。
一部很好的反战影片,任何一场战争都是灾难性的悲剧,一部电影如果纯粹鼓吹和宣扬战争,单纯突出英雄主义,那一定算不上是优秀的影视作品,因为战争本质上是残忍的、血腥的。
创作者如果能客观的探索战争本质,通过影视作品展现战争状态下的各种人性以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从而达到警示人类,反思战争,捍卫和平,规避战争的目的才是战争电影最该具有的意义。
如同高大的荷兰女人一样,荷兰电影自有一种硬朗的韵致。
《黑皮书》如此,《被遗忘的战役》(De slag om de Schelde/The Forgotten Battle)亦如此。
《被遗忘的战役》》是二战电影,根据斯海尔德河战役(Battle of the Schelde)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来,于2020年12月17日在荷兰上映。
影片讲述1944 年 11 月,在被淹没的泽兰省瓦尔赫伦岛,数千盟军共同抗击德国军队。
为德国人卖命的荷兰男孩、英国滑翔机飞行员、被迫加入反抗军的泽兰女孩,三个年轻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
三人面临重大抉择:他们以及更多人的自由,现在全掌握在他们手上。
影片虽有战争场面,但总体上聚焦于人物,通过他们的视角,感受战争的残酷,凸显人性的复杂。
本片色调很冷,合乎欧洲片的一贯风格;战争场面没有好莱坞电影宏大,但依然惊心动魄。
据统计,在斯海尔德河战役中,3231名盟军、4250名德军和2283名平民丧生,可以肯定,这注定不会是被遗忘的战役。
向上俯瞰军事的博弈,向下探索人性的光辉,大中有小,小中见大,而三个不同身份立场下的人物抉择,三个鲜活生命的情感表达,则避开了生硬俗套的历史描绘……战争是无法驾驭的,是恐怖的噩梦,亦是人类释放的灾难,当凡夫俗子武装成士兵,当伤亡烙印在外观,无法泯灭的,是内心的良知……最后要说的是,战争不是用来美化的,也不是用来遮掩的,站在全人类的角度上,才能创作出令人尊敬的作品。
从三个年轻人的视角去一场盟军抢夺荷兰港口的战争。
1威廉:英军的滑翔机飞行员,官二代。
在参加市场花园行动中,飞机被击落沼泽地。
战友们逃离战场,而威廉向战场走去,最后加入了加拿大军队。
2斯塔弗伦:荷兰人,加入德军训练营。
这期间,他感受到了许多事情,断腿中尉向他讲述了犹太人集中营的惨状,亲眼见到了党卫军对特恩弟弟的酷刑以及后来的惨死,看到了党卫军如何拷问和处决抵抗者,也看到了战场上军官拿枪威逼士兵冲锋,因被看到和特恩在一起,被从文职发配到战场。
3特恩:荷兰女孩,父亲是医生,救治德国人,弟弟向德军泄愤被追捕时,她和父亲去求情,终究弟弟被杀,残酷的现实使特恩清醒,和闺蜜一起向盟军送地图。
最终,战场上威廉和斯塔弗伦撞到一起,斯塔弗伦放下了枪,威廉也放下了枪。
德军撤退前,一个军官要枪毙被捕的特恩,斯塔弗伦杀了军官,自己也中枪。
搜捕的部队包抄过来,威廉看到了特恩向死去的斯塔弗伦告别的场面。
战争继续,盟军占领港口。
战争电影拍摄成本一般比时装片高,需要更多的观众看的懂,所以大多数不会选择群像,更难用人物状态来推动情节。
因为这两种技术手段偏“文艺”,怕一些观影数量少的观众看不懂。
而且战争里从来都不缺反派和场面戏,更没必要玩高深的技术。
但《被遗忘的战役》却选择了这条艰难的路,而且很成功。
背景是二战末期盟军解放荷兰的一次战役,三组人物,盟军,当地人和纳粹。
完全没有交集,三组人各过各的生活,只是最后一场戏有了眼神交流。
电影里战争就是个压迫性极大的事件,每个人在压迫下做出各自的反应并展示状态。
这种结构这两年中国观众应该非常接受,《八佰》《金刚川》《长津湖》其实都是这样的结构,只是《金刚川》割裂的有点多,所以骂声也大。
换一种角度看,这两年中国观众也不是对电影审美突然提高,而是越来越情绪化你。
这种靠人物状态来推动情绪的电影这两年票房都不错。
比如《我的姐姐》《李焕英》《一点就到家》等。
观众不一定会分析结构,但肯定会进入情绪。
这也是一些好莱坞电影今年在国内卖的不如预期火爆的原因,人物和事件依旧很平衡,情绪看完就泄掉了。
又让我恶心的一部西方双标片,影片中表现得连纳粹都比苏联正义,美利坚和大英帝国靠一己之力解放了欧洲,真他么让人恶心,还重点突出了加拿大军队,我擦!
加拿大去了几个人?
西方的洗脑宣传真无敌,佩服佩服。
怪不得现在乌克兰纳粹这么嚣张,原来在欧洲人眼里现在纳粹比苏联可爱,我大德意志帝国一定要雄起啊啊啊啊啊!!!
夹在大国之间的荷兰,在二战结束前的记忆——斯海尔德河战役(The Battle of Scheldet):
男主人公范斯塔佛伦
女主人公特恩
二号男主人公威尔主人公范斯塔佛伦,志愿参加巴伐利亚训练营,为纳粹冲锋陷阵,在东线战场遭遇苏军,目睹了好友的接连死亡,或死于战场上的乱枪,或死于自杀。
自己的理想也逐渐幻灭,战场上死里逃生,被救回战地医院,后来辗转被派到祖国荷兰。
回国以后,却再次被裹挟在同胞的抵抗运动和纳粹的血腥镇压之间的漩涡中。
历尽血风腥雨,最后浴火涅槃。
范斯塔佛伦是一名优秀的士兵故事的最后,他放过了盟国落单的士兵威尔,救下了因送情报而被捕的伪政府女职员特恩。
自己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完成了救赎。
漂亮又聪慧勇敢的特恩和好友雅娜,冒生命危险送出了至关重要的情报,雅娜壮烈牺牲,自己也被捕入狱,险遭盖世太保毒手
空降兵特恩原来是富家子弟,飞机被击落后辗转生还,在战场上遭遇范斯塔佛伦,被放走如果用几个词来形容这部片子,就是纳粹士兵范斯塔佛伦的幻灭与救赎、女子特恩的觉醒与抗争、以及盟国士兵威尔的战争洗礼。
伪政府女职员特恩英勇完成了牺牲的弟弟的未竟事业ps:本想吐槽影片里面的战术水平太差,只会步兵冲锋,一味强攻。
但转念想想,这可能就是二战的现实吧!最现实的,就是纳粹盖世太保的肉刑——法西斯的真实写照。
被遗忘的战役 (2020)7.52020 / 荷兰 立陶宛 比利时 / 剧情 战争 / 小马泰斯·范海宁根 / 吉斯·布洛姆 杰米·福雷特斯
纳粹占领军当局,心狠手辣,不留活口
3.5星吧,演员,摄影都挺棒的。导演把人面对战争真实的一面拍了出来,不都是热血无脑突突突,有害怕,有紧张,有逃避,很抓人神经。但不得不吐槽下女主,一会儿智商在线,一会儿猪队友。
故事讲得非常残酷,令人震撼,几条线的融合还是颇显生硬
灰暗、阴沉、压抑、过度的音效。第一次看荷兰电影,讲述德国铁蹄下的反抗史。很多人对战争片、历史片耿耿于怀,说三道四,此类片自然不如虚构的故事片、爱情片设计精巧,情节跌宕起伏,但是确是对历史的一种缅怀,如果无人去拍,谁会在意那些注定会消失在时间里的历史,特别是不在世界话语权主导的国度。二战的电影,至少能让人记住,被奴隶的人们,曾经做过的反抗和牺牲,不至于最后毫无痕迹。
这个有7.5,长津湖就得8.5
冗长,剧情缓慢
失败失误错误都会被遗忘,只有胜利才挂在嘴边。士兵们人性太多,战场上就有犹豫迟疑不统一。都不想打,为什么还打了?是指挥官逼着我开枪冲上去了。。。
战争片突出的是人性,而不应该拉仇恨。
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战争中的人的生活和心态。大约是受荼毒太深,观影时总在徒劳地担心医生救治了德军伤员,女孩工作的市政厅也协助了德军的治理行动,男孩受刑不过出卖了同伴……战后他们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大约会与德军给予的伤害相当吧。
为德军打仗的荷兰男孩 英国飞行员 失去弟弟后为盟军传递情报的荷兰女孩 三个年轻人的命运连接在了一起 在战火中两个士兵各自见证了身旁战友的受伤牺牲 这应该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心理阴影 但是依然有人性的光辉 两个在野草堆兵戎相见的士兵都向对方举起了枪 但又都放下了枪……
真的没看出是马尔福少爷,就觉得眼熟。。。视角很独特,值得一看。
个人一直觉得多线叙事讲不好就会很奇怪,但后半段人物之间的巧妙交织,让片子的完成度其实挺高的,尤其是几场双人之间的对视:送信女孩临终前与士兵小哥的对视、对立双方两个士兵小哥在芦苇荡里对峙、还有为了救女孩牺牲的小哥,真的太揪心了,没有刻意煽情也没有极端的英雄主义,从普通角色的视角看待战争的残酷,真不明白为什么要有战争这种东西,让无辜的人为之丧生,看到后面真的哽咽了,是部不错的片子。
人在战争中命如草芥,命运可以转瞬间从天堂到地狱,没有任何理由,开头以为得到自由的女主,和朋友高兴地拥抱在一起,走上街头。真正得到自由的那天,弟弟死了,朋友死了,这自由里是鲜血和无数人的牺牲,这自由来得沉重而悲痛。
被遗忘啥啊,这不是就是遥远的桥,花园市场战役吗,多有名啊
运镜很好。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战争真的太残忍了。
他们恐惧的眼神里又满是对即将到来的自由与和平的渴望。没有人想在战争中永垂不朽。
还挺典型的西线小清新二战电影。优点是线索多,部分场景有诗意的哀伤之美,倒是反映了一定程度上德战区黎明前的各色生态,当然缺点是各色人物多少还是浅薄了,基本也就是是一种观念符号。
过于磨叽,毫无节奏
soso
感觉沉闷看不下去。美英加三国诺曼底登陆后推进到荷兰。
影片从德军、盟军和平民三个视角来展现这场战争。不同阵营的两位士兵遭受着因战争而起的相同的精神折磨,战场上人们互相残害,死神镰刀公平的悬挂在每个士兵的头上,最后,相遇的两人放下了屠刀。又通过平民线表现出人民的斗争精神和德军滥杀的残忍。影片塑造的人物形象很真实:饮枪自尽、愤而射杀俘虏、被迫举枪行刑、临阵退缩、起恻隐之心的士兵们;上一秒射杀士兵下一秒被敌人射杀的军官;收集情报、熬不住逼供最终被枪决的青年;以地图要求别人救人、又义无反顾送情报的女人,以生命护送情报的女人、相信德军要儿子自首的父亲……战争带给人的伤害尽显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