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套的题材,情节缺乏新意,注定了影片不会太吸引人。
只靠一个有气势的名字,一个英文片的噱头,加上一个又一个重磅大牌,把观众忽悠进电影院,兴许还能落得个不错的票房。
阴险。
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德国人,人物太多了。
在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内要交代清楚人物关系,又要讲述故事背景、制造并激化矛盾,确实太显仓促了。
巩俐这个为父复仇的地下党身份一直不够明朗;那个美国人从始至终只是为了找到杀害朋友的凶手,找到之后却又未能复仇,最终还是被仇人放了一条性命;周润发在影片的高潮部分又重现了“小马哥”的风采,他还是很适合旧上海的环境。
看过整部影片,只是为这样国仇家恨交织的上海而心疼。
虽然故事不算十分精彩,但是其中的一些好莱坞味的台词还是挺耐人寻味的。
1.索姆斯:上海被划分成了很多区域,你可以在英国租界喝酒,可以去法国租界吃饭,也可以潜伏在德国租界,但一定要远离日本人。
2.上司:路上好吗?
索姆斯:好极了,只是有半船的盖世太保跟我同行。
3.索姆斯:整个国家都在逃避,德国已经准备荡平欧洲,我们大多数人却只关心球赛的结果。
4.报纸主编:昨天日本外务大臣会见了德国外长,他们讨论的内容是,我的犹太妻子应不应该在外套上佩带一颗黄星,然后被送到上海的犹太区和她的同种族人住在一起。
5.索姆斯:在德国使馆的宴会上和他们一起谈笑,简直就像吃了下水道里的早餐一样让我恶心。
6.索姆斯:在我看来,如果让美国参战就像让一个没有谈过恋爱的人去插足一段五十年的婚姻。
7.索姆斯:这里的任何人都有可能杀了康纳,我必须混入他们当中。
我就像一条虫子,想方设法爬进一个腐烂的苹果。
8.索姆斯:他和他的表妹们似乎是今天晚上最有趣的人。
安娜:她们不是他的表妹。
索姆斯:不是?
安娜:是他的情妇。
安东尼不知道我赌博,如果被他发现他会很生气的。
索姆斯:我没打算告诉他。
安娜:很好,谢谢。
索姆斯:我喜欢搜集秘密。
安娜:真有趣。
在赌场你为什么跟踪我?
索姆斯:我不知道你结婚了。
那个拿烟盒的是什么人?
安娜:一个问题换一个问题,就像玩扑克,必须先付钱才能看手上的牌。
9.索姆斯(指着穆勒太太脸上的淤青):这儿怎么了?
穆勒太太:不是你想的那样。
索姆斯:当然是。
穆勒太太:不是。
10.索姆斯:那天晚上你邀请我了吧?
安娜:我邀请的是穆勒小姐。
索姆斯:是穆勒太太。
你朋友后来来了吗?
安娜:你以为我是去找你的?
索姆斯:说实在的,为了这事我是彻夜未眠。
安娜:行了,你就别在这里卖乖了,我已经看见你和穆勒小姐在那里调情了。
索姆斯:穆勒太太。
你看这样,如果我说的话冒犯了你,就请你微笑着离开,千万别让我当众出丑。
安娜:那你就别再说了索姆斯:我想再见到你。
兰亭(突然插入):你在勾引我老婆。
索姆斯(愣,扬酒杯):你说对了。
11.田中:你结婚了吗?
索姆斯先生。
索姆斯:结过,陈年旧事了。
田中:我太太和别人私奔了,就在我来上海之前的几天。
索姆斯:太遗憾了。
你是不是觉得很伤心?
田中:不堪回首。
女人总是最后的赢家,她们擅长遗忘。
索姆斯:我前妻也证明了这一点。
田中:为了不再被当作傻瓜,干杯。
(饮酒)你觉得我们还有机会再恋爱吗?
索姆斯:我想应该不会像我们的第一次那么糟吧。
田中:我可不这么认为。
我想对我们这种男人而言,第二次反而更糟。
索姆斯:哪种男人?
田中:浪漫的。
我们渴望摆脱先前的痛苦,所以我们盲目地走向下一个。
12.索姆斯:田中大佐认为我是一个会为你而说谎的愚蠢的美国人。
安娜:那你是吗?
索姆斯:其实你我心里都很明白。
谢谢你今晚的邀请。
13.田中:真是不好意思,索姆斯先生。
出了一件很不幸的事。
我们昨晚抓到了一个间谍, 是在离开上海的一列火车上抓到的,是他爱的人把他供出来的 。
那个女孩是我们的人,你会很欣赏她的。
我们对那个间谍几乎用尽了所有的手段,甚至让那个女孩和他对质,亲口告诉他一切真相,可他就是不信。
一个男人能这样坚信爱情真是让人吃惊。
尽管这种信念明显是错误的,但是人总需要一种信念吧。
情节像流水账一样,讲故事像开火车一样没有激情,铺垫还没设好就立马揭晓,最后迎来一个没有带来高潮的高潮,故事又不了了之!
先前的各种“悬疑”被各种“痴情”所解释,本来慢慢觉得引人入胜,到最后却被剧情淋了个满头狗血。
有点悬疑效果,就是没新意,渡边放过男女主角有点刻意!
这里面有痴情的康纳,痴情的大佐,痴情的兰亭,但最痴情的还算索姆斯了,不过不是对安娜的痴情,是对康纳!
有些人因为巩俐去看这部片子,有些人因为海报上巨大的SHANGHAI,特别是我们这种漂泊在外的死上海人。
但中文译名《谍海风云》四个字让人倒尽胃口,散发出一股上世纪录像厅烟味汗臭味交杂的味道,四大名角压阵都压不住的庸俗。
所幸导演是个诚实的人,他要讲的故事的确就是那么庸俗,黑帮老大,老大的女人,军界老大,以及一个让这三个人都莫名其妙爱上他的美国间谍(美国人走到哪都人见人爱,没办法),这四个人看样子必定发生一场轰动上海的巨大案件,你只管翘首期盼。
电影开始,我发现导演在杀人手法上极其干净利落,这让人感到欣慰,枪战片经常走不出要死不死要活不活的俗套,所幸这个片子死的所有人都秉承了一次就过的理念。
但除此以外,整部片子前部部分让人厚重得无法呼吸,一条条线索一幕幕场景不停铺排出来,逼着自己集中精力,害怕漏过什么重要信息,你总不想看完电影还要回家看影评才知道真相是什么。
可惜傻瓜是无可避免的,假如导演硬要推你进入那扇门的话。
当美国记者闪进大佐的房间,两个人开始讨论浪漫时,我还妄图从里边发现点一场大阴谋的蛛丝马迹,后来发现,这是妄想,故事的中心思想已经在这提纲挈领地展示了:原来谍海风云不过只是天气预报,海报上四个人分别是四个上海滩最浪漫的人,简称浪人,而这部电影则完全是一部浪人日记。
浪人一,是美国男间谍,他是唯一爱得不算过分的人,因为他代表正义的好莱坞之乡美国,所以此人所有行为都有一股浓浓的正义感,只不过我很难想象,巩俐前两次出面浓妆艳抹如风尘老妓,会有男人对她一见倾心,正义的美国人爱谁都没有错,没有违反任何利益,所以你对他印象并不深刻,如他所说,他到上海来什么事也没干成,除了搞了个中国女人。
浪人二,老大的女人巩俐,一个潜伏在最前线的抗日分子,每天忙来忙去为抗日出力,不过在黑老大心目中,似乎觉得她老婆破坏力有限,所以睁只眼闭只眼随便你去,直到她跟美国间谍快来一腿的时候,黑老大果断传递了破坏的眼神。
我不介意看爱情故事,但我很介意看这样的爱情故事,明明巩俐的角色应该有如卡门般艳光四射:爱情不过是一种普通的玩意,一件消遣的东西。
她该为了她的抗日视男人为粪土嘛,我要看的是这样的巩俐,而不是一个中年女人在那里表演抽动嘴角的纠结与不舍。
浪人三,黑社会老大,周润发。
发哥宝刀不老,这样的发哥起码比孔子好百倍,他戏谑他怒喝他拔枪,俨然中年版许文强,许文强若没有死,毫无疑问是这副德行。
可是拜托,都做老大了,能不能不要为爱情干各种莫名其妙的事情?
最后他去送死就死得莫名其妙,人家都承诺要送回来的,干嘛非要活活搭上条命?
浪人四,日本军界老大,他冷酷无情他铁面无私,他是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大反派。
可是当他告诉美国间谍:偷袭珍珠港这事我真不知道。
我心中又一座巨塔倒塌,我靠,你们能不能不这么至情至性啊,我花70块钱坐在这里看到凌晨1点,居然就是看一群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女谈恋爱。
你让我一个25岁的年轻女人怎么办,我简直觉得世界没有出路了,这群人谈着谈着,国破家仇恨都他妈抛出了脑外,抛出了宇宙,你期望我们观众集体鼓掌为他们的爱情喝彩?
拜托,外面仗都打成这样了,你们怎么好意思还去考虑眉目传情,考虑上床!
剩余各种小配角浪人也令人失望,德国女人,日本线人,一个个通通闲得蛋疼,好像在爱情中丧失智商的弱智青年男女,没有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看完电影后观众缓慢离场,不停有人伸懒腰:又是个烂片。
一片炸弹横扫尸体横飞之下,故事主线虚弱得好像一个阳痿男人。
这让我想起另一部以谍战为名的爱情片《窃听风暴》,我们似乎还是更容易被那些犹如地下水般静静流淌的感情感动,缓缓带动人所有神经,而对《谍海风云》这种巨大背景下庸俗的爱情无动于衷,觉得你们真是浪费时间,花谈恋爱的功夫帮国家点忙多好。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我的品位很低了已经,听TWINS都听得不亦乐乎。
许多年前看了部《天堂口》看得上吐下泻,觉得这么烂的片应该后无来者了吧。
可《Shanghai》还是让我反胃了。
这个不知道到哪里冒出来的Hossein Amini的编剧让我认识到,电影剧情可以这么狗血,我很佩服投资方。
一个不知道自己是来干什么的狗屁记者,故弄玄虚的查什么舰队的去向,和每个有夫之妇调情做爱,顺便查他的好哥们的死因,最后迷迷糊糊的抱得美人归,还不停的装B。
看完后完全不知所云,我和好友整个呆掉在电影院里,偌大的大厅就我俩,看来大部分人民群众还是雪亮的意识到这是部垃圾。
喜欢看烂片的同学也不必看这部片子了,你看什么?《风云2》起码有特技,《三枪》起码还让你笑两声,这部片子你看什么?
看发哥的演技?
没一点突破,还不如《加勒比海盗》里出彩。
看巩俐阿姨的身段?
好啊,用哇嘎下片子看吧,里面的人比这身段好。
看菊地凛子?
呵呵,里面只有她乱叫着要大烟抽。
看男主角?
我没见过TMD一个主角长的根本不帅还学007勾引女性,并且自我感觉良好···总之,写剧本的那家伙很有勇气,就这么闭门造车的编出一个没灵魂的剧本,也敢给观众检阅。
有牛人说,电影只分好看的与不好看的。
我要说,这是部一点没法看的电影。
如果你喜欢自作多情的分析这部空洞的作品,装B写出情欲啊人性呦爱情耶等论调,我也无话可说,这世界本来就很囧,所以《囧海风云》还是有市场的。
如果《谍海风云》不像《第三人》那样开场,“库萨克”像当时的美国一样“中立”,对日本人抱有幻想,或者给“周巩”分配一个青春期儿子,一家三口国际政见大不同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reviews 之前一年十一月的评述链接以及相关“电影人”评述豆列(应该需要登录豆瓣)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doulists/all还有香港电影魔鬼辞典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52095448/(电脑页面 可点击“香港电影魔鬼辞典”各条目开头的“李翼的广播”链接 进入比较“人性化”的排版:(2010年的《谍海风云Shanghai 》有着再熟悉不过的配方,满足对于老上海的一切惯有想象,当然这样的“想象”在那段历史时期,也不只是上海的专利,比如在1949年《第三人 The Third Man 》中的维也纳,类似的想象可能更“新鲜”,甚至更原汁原味一些。
《谍海风云》无疑是向《第三人》的开场与主角人设在致敬,只是接下来便铺陈开来,不再是以查案为主,而且围绕着珍珠港袭击的“真相”,也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同年提前两个月公映的那部国产爱国电影《东风雨》。
日军偷袭成功后向大本营拍发的暗码是“虎!
虎!
虎!
”,计划本身的代号是“东风,有雨”,反正这一改变二战进程的军事行动,原来从一开始就让全世界人民,特别是上海同胞操碎了心,似乎只要老美当时肯高看上海一眼,珍珠港就保住了……可问题是,除非这是一个如同《高堡奇人》那样“歪曲”历史的科幻故事,要么是最常见的时间穿梭题材,不然围绕这个主题“情报”,耗尽那么多人力与物力,最后肯定还是难以自圆其说的。
于是比战争成败,生命自由更有“价值”和意义的,照理应该就只剩下爱情了,而《谍海风云》不只是一个久别重逢的爱情故事,也不是一段跨越国别的情史,而是个极为“普世”,“雨露均沾”的国际集体爱情“事件”。
也就是说那时的上海就像被空投了一颗名为“爱情”的什么弹,人人眨眼间都成了情种,见者有份,当然最聚焦的还是片中几位国际巨星的角色身上,比如库萨克,周润发,渡边谦所扮演的各国人物。
约翰·库萨克所扮演的角色,身处异乡,远东,特别是上海,成为情圣,那是西方故事的传统,倒也无可厚非,但周润发扮演的黑道龙头,竟然也化身护妻狂魔,甚至在“大是大非”面前有时会“毫无立场”,情感常常突然盖过理智,这不由会让看惯了港产黑帮片的影迷,惊讶万分,毕竟之前此路数电影的导演,多少都会有点电影“厌女症”,战争与黑帮,让女人走开。
而且本以为像这样的“错误”,只有张艺谋导演会淋漓尽致的去犯。
毕竟周润发和巩俐之前还曾合作过《满城尽带黄金甲》,我早年也写过一篇评论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102544/ 其中提到周润发的角色其实相当于《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老爷,但后者在片中几乎不现身,却彰显一种无处不在的强势,而到了《满》中,总不能重金请周润发来演几个“剪影”,但不难发现他演这个大王,其实导演没能给他多少可发挥之处,特别是最后的重场戏,他竟然是在独自鞭打小王子,其实是相当的出戏。
而究其较深层原因,是张艺谋导演不太会处理强势男人的角色,但这恰恰是主流类型片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再回到《谍海风云》,倒不是说本片编导对于强势男人的处理能力,跟张导类似,而是因为在这样的东西方男性角色的“夹攻”下,周润发所扮演的兰亭,“东西”不是人,因为他早年常常扮演的黑帮,警察,或者杀手,其实都是一类角色,那就是“游走”在正邪中间,几乎没有什么道德包袱,这让几千年来一直被礼义廉耻这四“维”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中国人,感觉过瘾,但这当然是“浪漫”到严重不切实际的地步。
而在《谍海风云》中,别说游走在正邪之间,就连正邪这两者本身的状态,都已经被“分配”光了,风流倜傥的情圣,当然是老美来扮演,而邪恶又强势的反派,自然是由小日本来充当,库萨克和渡边谦自然都有具体“职责”在身,于是夹在中间的周润发老师,其人设很难搞掂。
当然有人会说,游走在正邪之间,不需要是通常意义上的亦正亦邪,而可以是字面意义上的游走,但这种形式的游走,通常都是那种小角色,或者是起初以为是小角色,但实际上却是幕后黑手的那类角色,实在不适合我们难得一位国际巨星周润发去演。
于是他的角色变得有点“小男人”,却又是极为正剧的演法,全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幕,可能也就是他受伤后,露出纹身,坐在床边的戏份,但老实说,那也更像是一个日本人,而不是港片中通常的大佬模样。
《谍海风云》编剧霍辛·阿米尼 Hossein Amini,早年最重要的代表作,无疑是1997年米拉麦克斯公司的《鸽之翼 The Wings of the Dove》,根据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的同名小说改编,是个关于金钱与孽恋的故事,一对男女因为男方贫穷,于是被棒打鸳鸯,此时出现一个富家女,却因为重病将不久于人世,而她恰恰对那男主角情有独钟,于是女主角安排男主角和富家女见面,想趁机“促成好事”,让他不久后继承遗产,然后女主角“人财两得”,但爱情与嫉妒的力量,比想象中还要大得多……虽然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由于个人经历的原因,常涉及到美国与欧洲人之间交往的问题,像《鸽之翼》显然就是涉及到美英彼此,但与《谍海风云》的中美日,以及党派纷争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的。
更何况《鸽》再复杂,也就是继承权与婚姻爱情自由的命题,而《谍海风云》则几乎是分配情圣的一个过程,特别是连传统意义上的反派,渡边谦的角色都是个标准的情圣,还能在关键时刻,对于立场不同的其他情圣,产生一种惺惺相惜的认同来。
可能不难发现,不管是上文提到过的格雷厄姆·格林的《第三人》,或者是詹姆斯的《鸽之翼》,抑或是两部改编后的电影,都或多或少有些希区柯克的影子,只是没有那么把重点放在悬疑和反转之上罢了,当然还有那种小说家钟意的“反高潮”“反类型”,这样的技法,放在类型电影里面,往往是极为冒险,甚至是“草率”的。
而且《谍海风云》编剧霍辛·阿米尼 Hossein Amini,之后他的作品履历里,除了标志性的异国风情之外,特别是2014年自编自导的那部《亡命地中海 The Two Faces of January》,则干脆是改编自派翠西亚·海史密斯 Patricia Highsmith的小说,而2016年的《我们这种叛徒 Our Kind of Traitor 》,则是典型文艺腔调的准希区柯克谍战片,就连在戛纳得到肯定的2011年《亡命驾驶Drive》本质上还是个游走在正邪之间,身兼汽车特技和帮劫匪开车这两条职业路线的男主角,在面对一个有小孩的女子,还有她即将出狱的老公后的反应,当然此片的人物关系与情节走向,跟一般电影相比,都是极简的。
然后到了“我是这么想的”环节,综上所述,我个人觉得《谍海风云》与其变成现在这样哪方都不得罪,什么都用爱情来调剂的状态,还不如尊重历史。
当然这边的所谓尊重历史,跟通常的意义有所不同,那便是首先不要把库萨克扮演的美国人塑造的那么“强势”,别一开始就以一种私家侦探,为友查案的视角切入……因为美国在那个时期恰恰没有那么强势,因为孤立主义的政策,一直保持所谓的中立,所以库萨克的角色也不妨如此,还是可以很风流倜傥,但很多事情上只想“和稀泥”,大家好才是真是好,于是显得很没原则,特别是对日本人,还抱有幻想……然后他朋友的遇害,可以往后挪,甚至这人不用跟他关系那么密切,只是一个普通的美国人,他起初都不太关心,以为只是一次意外,后来开始怀疑是兰亭所为,甚至是巩俐所演的角色是凶手,但最后他才发现渡边谦的角色才是幕后真凶。
这样子处理的话,就不需要有什么跟珍珠港相关的调查证据,但整体过程,包括美国人自己的心态,却是跟珍珠港遇袭前后是一一相应,有起伏,和重大转折的。
尊重历史,并不意味着只是在银幕上像一家历史博物馆那样,展现图片与文字信息!
另一方面,格雷厄姆·格林的另一篇小说《堕落的偶像The Fallen Idol》也有电影的版本,甚至比《第三人》还要早一年,编剧都是格林自己,而导演也同样是卡罗尔·里德 Carol Reed,影片从一个富家小孩的视角,来看一件实为意外的“谋杀案”,小孩的父母正好出门,家中只剩下他的管家,还有他的太太,其中充斥着巧合,难言之隐和童言无忌,而电影版本中更是把主要场景设计在一个大使馆中,虽然也只是一间大一点的屋子,但在无形中也有一种“国际”的氛围。
而这样的视角,倒是跟斯皮尔伯格的《太阳帝国》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太》极为大片史诗风范。
所以,回到《谍海风云》上来,倒不如场景不用那么多,不需要在那时上海到处“晃悠”,而是把戏份更集中在周润发与巩俐饰演的一对中国家长,以及二人的宝贝儿子身上。
这个孩子不需要只有几岁那么小,而是十多岁,可能正处在最后的叛逆期,当然也是人生观,价值观,还有革命观正在成形的关键阶段。
周润发的角色可以还是龙头老大,他可能还是亲日的,而巩俐的角色有些变动,她因为一些原因,甚至是爱情的感召,变得极为亲美,而两人的儿子,是极为爱国与革命的。
于是可能类似《表姐,你好嘢!
》系列那样,将党派立场之争,浓缩到一个小家庭与男女主角之间,当然不需要有多少喜剧元素,但肯定是更有戏剧性,也更容易营造冲突,并在一定程度上,在家庭层面中收放自如,而不是矛盾会一不小心,就闹到不可收拾,变成一个国际大事件。
与此同时,库萨克饰演的美国人,渡边谦的日本人角色,戏份依然可以很重,但本质上还是这家的客人,当然也没准在几个关键时刻,都想反客为主。
而到最后,巩俐的角色可能就受了儿子的影响,改变了自己的亲美倾向,而亲日的周润发角色,最终为了保护妻儿,死在了日本人的手上,这样子分配戏份的话,可能会比现在的爱情“平摊”,更有说服和感染力!
看到豆瓣评分这么低,不解……电影结尾,看到巩俐做船逃离水生火热的上海,很失望,觉的这种苟且偷生令人失望,也对导演失望,但是之后叙述说巩俐在澳门下了船重新参加了抗日组织,马上对导演肃然起敬,大多外国导演对中国的爱国情节很少重视,这是很难得的。
之后男猪脚说他后来也回到了上海,马上我有产生了狐疑,难道导演会来个世博会的特写?
但是结尾字幕的出现打消了我的怀疑,果然外国导演还是很重视逻辑的,没有像中国导演那样喜欢天马行空。
也怪我不小心看了几部国产片,从此总会在看电影的时候产生幻觉,再次呼吁“关爱生命,远离国产电影”。
看到豆瓣评分这么低,不解……作为一部二战题材的影片,导演对历史的拿捏是很准,气氛烘托也很不错,电影节奏很有序,并没有像很多外国导演一拍中国题材的电影就出现很多明显的bug。
尤其对那个特殊历史时期三个国家的关系把握的很好,难能可贵的是立足于中国上海这个大环境下排出这样的影片值得称赞,大家评分这么低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1、受影片名字影响,以为会看到中国版的007,另大家失望的是虽然有间谍内容,但并没有什么激烈的枪战,不过我觉得发哥的几个简短的枪战戏完全是《英雄本色》的缩版,从一个好色的黑社会老大一跃回到了小马哥的风范。
2、感情戏过多,而且过于复杂,认为影响了气氛,我觉得恰恰相反,正因为巩俐和几个人关系复杂的人物之间的感情,反而使情节更加紧张,具体请看片。
除此之外,几个间谍的活动情节也是很紧张的,可能很多人多年不看抗日影片,年轻的也渐渐忽视那段历史,所以紧张不起来吧。
3、给这部片打分低的影迷中很多可能看国产片看多了,思维方式受到影响,无法接受这样的影片,建议大家坚持一段时间不看电视,坚持一两年不看内地影片,除了影迷评分很高的电影,媒体评价高的不算,相信你会慢慢发现你的大脑重新焕发了活力……
影片前半部分我看得着实有点混乱,可能因为昨晚上没睡好,脑子反应有点慢。
电影试图渲染一个大背景,把众多人物关系一一铺陈开,于是Paul、Paul他朋友、纯子、安娜、田中、兰亭先生、日本线人(忘名字了)悉数登场,一张错综复杂的大网就此华丽丽的撒开,每个人似乎都有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每个人似乎在光鲜的面具下隐藏着什么。
这个时候电影的每一个细胞似乎都在向我们传达着这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谍战故事,等着摒住呼吸看我一个个给你抖包袱吧但中间有些地方我也不是特明白,Paul怎么知道安娜是间谍?
貌似我有一段看乱了没搞明白,但不管怎么样这也暴露得太快了点吧。。。。
还没怎么着呢安娜这地下**党就露狐狸尾巴了;安东尼怎么会一开始就对Paul那么信任?
然后随着电影的展开,导演终于把一开始那堆剪不断理还乱的线头捋顺了点,焦点只剩两个:谁杀了Paul的朋友?
纯子究竟是哪边的人?
然后给出了最后的解释:原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爱情的力量啊!
看起来阴险毒辣不择手段的特务头子田中,因为嫉妒自己的情人纯子和别的男人在一起,一怒之下杀了情敌,其实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杀的人是啥身份,整个一上海版“冲冠一怒为红颜”啊。
最后还是很无奈的亲手结束了自己心爱女人的生命。
安东尼,尽管老婆一直把自己当保护伞,对自己感恩之情远大于爱情,还是在最后关头大度宽容的让自己的老婆跟别的男人走了,还深情嘱托Paul好好照顾安娜。
Paul,从一开始就被安娜电晕,此后一直不顾一切的爱着安娜,为了她脑袋挨了无数闷棍,不过毕竟咱叔是主角,主角的待遇是从优的,还是顺利带着美人跑路了,话说上海沦陷两人一起逃难那段,很有点乱世佳人里瑞特带着斯佳丽坐马车冲出战火的味道。
还有两个人在关口回答问题时,活脱脱一个二战版面签!
总而言之,这电影里的三个年龄加起来大约150岁的男人都是如此纯情,让我在小感动的情况下实在有点忍俊不禁。
所以这个电影,有谍战、有抗战大背景、有阴谋、有政治,但他们都是外壳是帮衬,真正的内核是爱情。
这种处理,让我真的觉的有点不太适应,因为一场轰轰烈烈的谍战大餐硬生生的让导演最后转成了爱情小菜,虽然都挺好吃,但就好比往烤鸭卷里注了一层浓浓的奶酪,奶酪是好的,烤鸭是好的,但菜不是这么吃的。
我看这片子的过程中一直都有点游离,它没有特别吸引我,倒真是个事实。。。。
只能说,毕竟它只是一部商业片,在编剧上太想囊括各种元素吸引眼球了,反而适得其反。
但是一直一直喜欢男主角John Cusack,所以还是肯定一下他的演技及努力的
不谈民族问题。
话说 我居然又一次被炒作得轰轰烈烈看后觉得票价不值的商业大片感动了。
好吧 是我高干小说看太多了。
演到安东尼跟着日本军官去旧房子找那日本军人的时候 在台阶上 他说:我没得选 只能这样才能救你。
我华丽丽的激动了 再到 安东尼马上就要死了 拉着安娜说 跟他走 我不能再保护你了。
上海最有势力的人,说着这样的话。
然后所有的情节一股脑的再次出现。
安东尼可以和情妇打闹 可以无视安娜和别人的情感 可以不顾一切。
但惟独不可以让人伤害她。
一直以来 安娜在安东尼的保护下 只是她不自知 或者 她不那么在意除复仇外的事。
甚至安排杀手时并不叮嘱被射击的人中有自己的丈夫。
一直的守护着安娜。
喜欢发哥的这个角色。
迷恋 不多嘴的各种电影角色不喜欢 老是把喜欢挂在嘴边的人付出了却能做到沉默 才是极致的爱吧
美国的间谍康纳死于枪杀,以最终与他接触的情人、日本女人纯子为线索,从地下室发现的照片中看到的三大线索人物田中和兰亭夫妇入手(这思路有点像看推理片...),打入他们的内部,可最终从同样也是纯子情人的田中口中得知,康纳的死竟然属于情杀,田中当时并不知道康纳是间谍...瞬间我就冷了——原来这部被叫做《谍海风云》的片子不是一部纯粹的谍战片,这样被情杀,之前所有的猜测,交涉,都成了空把式,不过也切合了本片的谍为辅情为主的本意。
唯一把“情”拉回“谍”的是索姆斯利用穆勒夫人寻找航母资料的过程,有心计啊有心计...最后被姆勒夫人发现了,冒了个囧继续偷拍——强人啊...伏笔太深,让我完全搞不清深浅。
原先被怀疑是间谍的纯子被当了一次筹码搬了搬玩了玩,最后没有任何反抗的死去;倒是压根没有什么戏份的一个线人的女友翻身挑起一点波澜,这个露了俩脸儿的群众演员的角色摇身一变成了间谍把这线人给供了——这点也切题,这线人成为感情的牺牲品。
选择2012主演应该是别有用心的,最后索姆斯驾车带兰亭夫人脱离乱世走上方舟的情节多少有些似曾相识。
海报的上半部分其实是一个连线游戏,名字叫做请把我的名字和对应头像连接起来。
虽然发了几句牢骚,但是确实得老老实实的惊叹这些个实力派演员的沉稳演技并垂涎于他们的冷艳外表。
还行,就是没看懂到底讲啥的呢....
东风雨是琼瑶的话,这个就差点成了新白娘子传奇了。。。
各地大牌云集啊~相比而言剧情就差点了...我表示加贺号不是这个样子滴...
整体感觉很“二”;在《HOUSE》中恶整豪斯的那个人出现鸟!
我是有多讨厌巩俐啊。。。
哎。。。哎。。。浪费。。。
看见发哥重新操起双枪的时候内牛满面
这部片子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导演在节奏上的把握很好,几个演员也贡献了不错的表演。作为一部惊悚片来说,气氛被营造的很到位,有一点黑色电影的感觉,可能还多人带着偏见看这部电影才会打出低分。
我觉得挺好看的 比东风雨好看
够烂!
冲着那么强大的卡司,多给一颗星吧
Minna 都织毛衣去吧!
第一次感觉巩俐好漂亮,约翰长胖了,呵呵。其实不怎么好看....
女人永远是男人的软肋
看不下去了,什么啊,有意思吗这个剧本,制片人疯了吧,现在80%都是烂片,浪费时间
唯有巩俐的换装是亮点,全场赵感叹了4次:风情万种
什么故事?力度在哪里?
这哪里是谍海,我就纳闷了
你们都是江湖儿女,只有巩俐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看的中央六套当时我都觉得穿越了,结果她真的是菊地凛子。还有渡边谦是特别出演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