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青春叛逆期”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一个特殊阶段,而该如何正确引导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一直以来都是很多父母、长辈令人头疼的问题,有时过于严厉的批评又或是过分的宠爱,反而会让孩子们叛逆心理进一步加重,由此还会引发一些青少年犯罪、家庭关系出现裂痕、与同学朋友间产生仇恨等诸多问题,在12月11日上映的青春现实题材影片《少女佳禾》中,就将焦点聚集在了一个普通女孩身上,但由她所折射出的关于青春期成长的影画,却是很值得我们去认真反思的问题。
片中邓恩熙饰演的13岁少女李佳禾,与父亲相依为命,但由于父亲从事往屠宰场送牛的工作,在学校里收到一些同学的排挤,还有不到一个月就年满14周岁的某一天,偶然发现两年前杀害自己母亲的凶手出现在眼前;李感饰演的“少年犯”于镭,由于在杀害佳禾母亲时还是未成年,所以被送往工读学校接受三年教育,因为表现良好,提前一年改造归来,当佳禾确认于镭就是那个弑母凶手之后,一个复仇的计划正在她心中酝酿而生,她特意主动地接近于镭,也逐步的向危险与犯罪的边缘迈进。
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但其中又融汇了未成年犯罪、家庭关系、校园霸凌等许多现实题材元素,通过片中“佳禾”的视角,呈现出一个游走在危险边缘的少女内心世界,既能够让人感受到她来自亲人、朋友间的亲情与温暖,也会让你感受到在残酷的现实中,迎面而来的那丝丝寒意,写实的叙事手法,使观众的感触更加真实,仿佛在影画之中看到了自己曾经青春的身影。
发生在佳禾身上的不幸,可也用“无妄之灾”来形容,母亲的意外遇害,让她原本幸福的家庭产生破裂;由于父亲的工作环境原因,让她在校园内遭受到冷漠与孤立,即使她自己的语文作文获得了优异成绩,不但没有赢得其他人羡慕与鼓励,反而被有些同学冷嘲热讽,现实所逼,让这个正值花季青春的少女,认识到要比其他同龄人更加成熟与坚强,当复仇的怒火在心中准备燃起之时,她的勇敢面对与她父亲的软弱和逃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当她身处困境之时,她最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更多的理解与分担。
其实可以发现,片中佳禾所做的很多事情,都不应该是这个未满14岁的少女该做的事情,而是应该由她身边的大人去承担,但是没有看到她父亲、老师、律师,还有美甲店的老板娘等身边的成年人伸出援助之手,每当看到佳禾几乎要跨越那条犯罪红线之时,作为旁观者的自己,都会感到一种惋惜与内疚,矛盾的心理一次次做着不同的抉择,然而看到佳禾在复仇之路上的最终选择,本已冰凉的内心,瞬间感受到了温馨的暖意。
《少女佳禾》可以说一次原谅与救赎的青春迷途之旅,一个叛逆少女的真心自白,相信每一位成年观众,都会被片中“佳禾”如何去选择她的未来人生而感动,也会唤起我们对未成年的关爱之心,只有更多的人去关注青少年们的现实问题,才会为他们创造出更为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幼小的心灵里少一些阴暗,多一些阳光。
《少女佳禾》上映日期:2020-12-11(中国大陆) / 2019-10-10(平遥国际电影展) 难怪和同期的片子有壁,原来来自平遥。
《少女佳禾》如同一桌菜肴,融青春萌动、冒险悬疑、校园霸凌、亲子关系等元素为一炉,每一个样式都有完整的故事线,故事线之间彼此交错,人物不多但利用率极高。
我无意评价各个线索哪一条是主线哪一条是支线。
《少女佳禾》可能在A的眼中是以青春期少男少女的阴差阳错的发展为中心,可能在B的眼里是一部少女复仇并最终与自己和解的影片,可能在C眼中李佳禾作为未满十四岁的未成年人的校园成长和家庭环境的诸多矛盾才是最大看点。
众口难调。
首先,《少女佳禾》在叙事上的欠缺,就是中心模糊。
这可能与它交错进行的时间线索有关,也可能是由于人物身份的高度重合。
在我这里,《少女佳禾》的主线就是主人公李佳禾的成长,因此我认为这是一部以复仇和新生为主线的青春成长电影。
《少女佳禾》人物关系谱系阻碍李佳禾成长的最大阻碍是她母亲的死亡。
母亲的死亡牵涉到两个人:醉酒未归的父亲(母亲深夜出门的起因)和激动杀人的于镭(母亲死亡的凶手)。
因此,这两人,尤其是于镭,成为了李佳禾的复仇对象,更直接催熟了李佳禾的仇父心理。
李佳禾其实是一个内心敏感、报复心非常强烈的角色。
她因为同学的孤立,将红色颜料倒进泳池;因为屠宰场老板对父亲的为难,绞断了屠宰场的电线;因为父亲在摔跤馆被轻视,在豪车上用尖锐物品划线。
以及因为杀母之仇,数次想要杀死于镭。
她会写文章,会在乎背上有一条长刀疤的小牛;她会追踪,多次逃课试图寻找于镭的身份证将他送入少管所;她过早的成熟,为她带来了格外吸引人的气质。
李佳禾的复仇对象依次是:同学、屠宰场、豪车主人、于镭,分别体现了她对校园、对家庭、对命运的反抗。
李佳禾的教育老师依次是:老师、母亲、教官(女儿死于校园霸凌,却选择拯救工校的坏孩子)。
老师教她知识,却无法和她共情;母亲教她脚踏实地、礼义廉耻,却以死亡成为她青春最深的阴影;教官素不相识,却使她重新思考“选择”与“原谅”的价值。
因此,这部电影对我而言,最大的主题意义就是复仇、选择、命运的交叉。
其次,是《少女佳禾》的镜头语言。
李佳禾与母亲之间的交流全部通过插叙在故事中展开,母亲在阳光下的温和平静、浅笑吟吟的样子是李佳禾梦中最难忘的景色,几乎拥有一种哀而不伤的美感。
李佳禾的眼神、举手投足、与其他人物的交锋,都被导演细腻的镜头捕捉并一一展现。
如果这是周笋导演的处女作,那么我非常期待这份真实而细腻的镜头下次会聚焦的故事。
最后,是我对《少女佳禾》的期待。
影片前中段太让人惊喜了,与之相比,后半段虽然也逻辑完整,就显得有些漂浮。
一直在日历中倒数14岁生日的李佳禾在与于镭的相处和父亲、教官的接触中选择原谅,水中没有杀死的于镭和她并肩站在两百米的路口,聊起人生的选择与命运。
这一段非常真善美,也非常积极合理,是啊,生活总会有新的开始,但问题真的被解决了吗?
我对影片的期待是提出问题,至于问题的解答,不妨将更多的留白交给观众寻找答案。
#桃花岛观影团#感谢桃花岛观影团提供的观影机会!
这部电影我还挺喜欢的。
在影片开头我注意到这部电影的英文译名是 Summer is the coldest season,不是中文直译过去的,还蛮有趣的,可能代表了妈妈出事的时候是夏天吧。
而且拍摄当下女主的镜头和之前跟妈妈一起的镜头使用两种风格,跟妈妈一起的镜头都是暖调柔光的,而且佳禾的打扮都是很甜美的,头上还会带个发夹;而当下的镜头都是偏灰暗调的,意味着妈妈在女主心中有很重的份量,有妈妈在的时候生活都是充满阳光的,现在不在了生活也变得灰蒙蒙了。
男女主虽然说是仇人关系,但我竟然看出了cp感!
男主当时犯的错误应该是一时冲动吧,他应该是知道女主接近他的目的,但还是在保护她。
影片结尾也跟之前的片段呼应,之前跟妈妈一起时不敢做过山车,结尾自己一个人很勇敢的做完了。
导演说她很喜欢少年犯罪类型的片子,我也对这类题材感兴趣,这部电影拍的是我喜欢的类型。
从金鸡奖提名摸来过,找来看了看。
(国产影片都分散在各个平台,看起来真是麻烦……)首先电影题材就给我一种窒息感,然后是主演邓恩熙给我的窒息感。
看见邓恩熙我就很紧张,我印象中她的角色都是这一种,《你好,之华》和《无名之辈》里都是风格类似的角色。
(《嫌疑人X》我印象不深,感觉也差不多吧。
)在这部电影里,她的情态分了两种,有妈妈的时候稍微开心一点,没有妈妈的时候比较麻木。
但每一种情态里都表演平平,没有张力,仅仅是张嘴说话的那种。
跟爸爸吵架的时候眉头微微地皱了一下,脸上有点水。
也没有看见抿唇等一些细节表情。
我看见有人夸她说她的情态一看就很适合演边缘人物。
我相信邓恩熙沉浸在这个故事里,但是起伏过小,或者说让观众体会到的女主的起伏过小。
邓恩熙演技真的有待精进。
(骂一句豆瓣,他爹的,我自己都数出来我看过这么多邓恩熙的作品了,怎么书影音里“常看的电影和导演”还是《熊出没》那个呢!
豆瓣你是不是有问题啊。
)男主角李感是给我惊喜的。
因为我看过他的另外一部作品《战火熔炉》。
那个角色的性格和他的长相很贴合,是一个带痞气的战士。
我对那个角色印象非常深刻,我甚至都能想象这人老了以后跟小辈吵架都是“老子当年在战场上的时候……”。
相比于那个角色的豪放,这个角色内敛和克制很多。
其实我没有太注意看李感的细节。
(因为我的注意力在邓恩熙到底有没有微表情这件事情上)但是他演戏的氛围跟上一个角色的桀骜不驯完全不同,我有被感染到。
女主爸爸的日子,让我想起之前看新闻摔跤运动员退役后的整天就只能吃白水煮面条的心酸生活,最多加把青菜。
加上之前奥运花园时段看各个项目的病伤率,挺揪心的。
教官的以德报怨挺让人感动的。
导演是怎么讲故事的,我其实没太注意(我的注意力都在邓恩熙身上……),似乎还好。
有很多细节慢慢地点亮出来。
14岁啊,等等。
国家队的衣服。
妈妈被害和女主“复仇”拼接在一起。
女主没有起伏的表演让我觉得,她只是导演推进剧情的工具人,不像故事里的人,像一个沉浸故事的观众。
刚发现是女导演,期待她以后可以讲更好的故事。
引摘豆友评论:律师教你,以后要习惯不公平。
教官教你,要学会原谅和被原谅。
父亲教你,要明白人生有人摔有人被摔。
只有那个男孩问你,李佳禾,这条路有二百米,如果我放下汽油桶跑出二百米,会跑进怎样一段人生?
你看那些大人追名逐利,抽烟酗酒,还总想指点你的人生。
喜欢上仇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变得和他们一样。
继《日光之下》之后,又一部从平遥国际电影展走出来的导演处女作《少女佳禾》终于在大银幕上与观众见面了。
与《日光之下》同样,这部作品在去年提名了第3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卧虎单元最受欢迎影片。
图 | 影片主创在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红毯现场《少女佳禾》片如其名,将影片的主要视角置于一个13岁的少女李佳禾身上。
讲述了被同学们排挤的佳禾有一日突然发现自己的杀母仇人提前一年被放出工读学校,回到社会,从此佳禾开始慢慢接近这个名为于镭的仇人,并在自己的14岁到来之际,一步步走到了犯罪的边缘的故事。
图 | 《少女佳禾》剧照影片导演周笋,将影片发生的时间段放在了一个少女的14岁将至未至的时候,可以说颇有用心。
在我国,14岁的年龄意味着要开始承担一部分的法律责任,也就意味着少女少年们已经逐渐对这个世界有所认知,这个年龄段也正是塑造一个人的个性、世界观等等最重要的时候。
而对于每一个观众来说,我们也都经历过自己的14岁,这也使得观众们在观影时,不免会想起自己曾经的成长岁月。
“寻找出口”路在脚下近几年来,以“青春”、“成长”等等为话题的电影可以说层出不穷,《狗十三》、《少女哪吒》、《少年的你》、《过春天》等等影片给观众们留下的印象尚未磨灭,《少女佳禾》便已经出现在大银幕之上。
这部作品,表现得佳禾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影片中最开始,周笋导演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颇有棱角”的李佳禾,因为父亲的职业,她在学校里遭受同学们的嫌弃,说她“有味儿”,甚至不愿意与她一同上课。
愤懑离去的她,转头就拎了半桶红色颜料,泼进了泳池里。
在父亲的车里,她又不齿自己的父亲对他人处处低头,看别人脸色,更是因为自己心爱的小牛被宰,直接去绞了屠宰场的电线。
图 | 李佳禾和父亲不过在这些“棱角”之后,我们看到的也是一个自卑,敏感的李佳禾。
她无时无刻地会想起过早离开自己的母亲,又会在洗澡时偷偷闻自己手臂,看看是否真的有异味,随后又会忍不住再下一次。
可以说,在影片的伊始,周笋就努力用各种细节树立起一个内心敏感但是却像刺猬般将自己武装起来的形象。
影片在推进故事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加入了回忆,使得过去也现在两条故事线交叉,共同推进。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过去的佳禾与现在的佳禾两者之间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时影片在过去与现在的画面展现上,更是使用了不同的影调。
在佳禾的回忆中,与母亲在一起的时候总是阳光明媚,而在失去母亲后,影片的影调整体显得阴沉了许多。
这种影调上的对比也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佳禾自身产生的变化。
图 | 《少女佳禾》剧照相较起佳禾“刺猬”般的形象,本片另一个重要人物于镭则显得内敛了很多。
影片将视角集中在佳禾身上,因此对于镭的展现在很多时候也是通过佳禾的目光以及佳禾与于镭的互动来展现的。
其实细细想来,周笋导演对这两个人物的设置也颇为用心,两人看似天差地别,中间更夹杂着仇恨,但是事实上,两个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都极为相似,都是被过去困住,找不到出路的人。
图 | 《少女佳禾》剧照。
于镭扮演者李感。
可以说,佳禾的人生因为自己母亲的意外死亡而被彻底改变,而于镭,因为想要烧继父的车被佳禾母亲发现而冲动杀人,他的人生也从此走上了彻底不同的道路。
正如影片中所说,于镭一直在思索着,如果自己当初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是否人生也会比现在的好一点点。
或许也正是这样,于镭对佳禾更多的是关心和保护,也有着赎罪的渴望。
他不希望佳禾走上和自己一样的道路。
最终,佳禾也在自己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她选择与现实和解,与自己的父亲和解。
从此,佳禾也走上了一条不同的人生道路。
图 | 《少女佳禾》剧照“后浪已来”未来可期影片中的佳禾与于镭的扮演者,分别为邓恩熙和李感。
一位“00后”,一位“90后”,他们的出现也代表着新一代的“后浪”们也走上了时代的舞台,而他们的未来走向何方,也十分令人期待。
尤其是饰演李佳禾的邓恩熙,作为一个05年出生的女生,邓恩熙在出演佳禾这一角色的时候,年仅12岁。
2016年,11岁的邓恩熙并没有很多的表演经验,只是抱着一试的态度参加了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的试镜。
没想到,正是这一次试镜让她从此踏上了演艺的道路。
在出演陈晓欣这个角色后,邓恩熙接连出演了《少女佳禾》以及《你好,之华》。
图 | 《嫌疑人X的献身》中的邓恩熙。
图 | 《你好,之华》中的邓恩熙。
当有记者问起《少女佳禾》的导演周笋关于佳禾这个人物的选角时,周笋表示,佳禾这个人物与影片中那头不谙世事,横冲直撞的小牛有所呼应,因此周笋导演最初就想找一个眼睛大的女孩儿来出演。
而见到邓恩熙时,周笋便觉得她“眼睛里是有内容的。
”但同时,周笋导演也有自己的顾虑:“其次因为我也有担心,她的甜美、活泼开朗这些东西,会不会让她没有办法理解佳禾这种小孩。
但是实际上你在跟她聊天,当她开始对你比较信任的时候,她可能会跟你聊的很多日常生活的一些事情,听过那个之后我就觉得,她还是可以的。
”
图 | 李佳禾的扮演者邓恩熙。
最终,邓恩熙也确实将佳禾的“软”、“硬”两面都真实地展现了出来。
她在银幕上所展现的,是许多12岁女孩儿所没有的一种复杂性。
她的眼神中既有清澈与纯真,也有心机与过早的成熟。
也正是有了邓恩熙的精彩表现,影片中的佳禾的形象才得以如此鲜明与真实。
观众们看着邓恩熙的眼睛,或许也会想起自己在14岁时,也曾有过的焦虑和纠结,也曾有过面临十字路口必须做出选择的时候,这种共情的产生,也让观众与佳禾这个角色之间的纽带更为牢固。
图 | 《风平浪静》中的“问题少女”万小宁。
而在最近上映的《风平浪静》中,邓恩熙也有着自己突破性的表现。
在这部李霄峰导演的电影中,邓恩熙饰演的是自小失去双亲的万小宁。
她平日浓妆艳抹,看似强悍,其实内心却十分敏感,渴望爱。
从这一点来说,似乎与佳禾这个角色有些许的相似之处。
然而这对于邓恩熙来说,确实一种全新的挑战。
当有记者问起时,邓恩熙也坦言:“万小宁和我的反差特别大,不管是从外在妆容还是内在性格上。
”因此,如何在表达出万小宁叛逆的同时,又不让观众讨厌,勾起观众的同理心对邓恩熙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尽管影片中万小宁的情节其实并没有被很清晰的交代,令人抱憾,但是我们依旧可以从大银幕上邓恩熙的表现中看到只属于邓恩熙自己的那种“复杂性”。
“高开低走”令人遗憾尽管有着邓恩熙的出色表现,一人抗下诸多戏份,但是不得不说,影片也有着许多令人遗憾的地方。
可以说,影片在最开始的片段中,由佳禾作文中的小牛为起始,影片以黑白的形式展现了屠宰场中待宰的牛们,随后换面切至不停在用卷笔刀削铅笔的佳禾身上。
不得不说,这开头的一段是非常吸引观众的,然而在随后的故事中,影片却不幸渐渐走上了下坡路。
图 | 邓恩熙获得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单元最受传媒关注新人女演员荣誉。
如前文所说,影片采用了交叉剪辑的手法将过去与现在交织,同时又以分明的影调来展现过去与现在的差别,这种过于直白的技法的展现反而让人觉得的影片的“匠气”过重,而影片选择插入闪回的时机、方式也相当直接,令不少观众可以轻而易举地猜到接下去会发生什么。
这无疑也降低了观影的“趣味”。
图 | 《少女佳禾》剧照其二,影片的另一个大忌在于台词。
或许是周笋导演太执着于叙事,又或者是想要表达的内容太多,影片中许多的内容与介绍都是通过台词传递。
其中最为明显的就在于佳禾遇到了于镭曾经工读学校的教官,起初这一段可以说有一些没头没尾,我们在并不知道这个人是谁的情况下见到了这个肺癌患者,佳禾也从他口中听说了一些关于于镭的事情。
对于笔者来说,尽管这一段来得突兀,但却是吸引人的一段,临终病患到死都要抽一口烟的形象也让观影中的笔者感到压抑难过。
然而当佳禾再一次来到这个地方,教官已经去世,两个小护士正在收拾他的遗物,从两个小护士口中,佳禾才知道了这个人到底是谁,从事这个职业也是因为自己有过伤痛的往事。
这种通过旁人对话来交代“人物小传”的方式实在令人觉得有些画蛇添足。
再加上最终那一盆想被导演用来当作“点睛之笔”的盆栽,在阳光中静静生长,这一幕实在是令导演的意图变得太过直观与刻意。
此外,佳禾与父亲争吵的那场戏中,佳禾的台词也令人觉得多余。
笔者相信,即使不说这些台词,邓恩熙也依旧可以用眼神来演绎此刻佳禾内心的情感,对于笔者来说,此时无声胜有声,更何况影片已经用了大半的时间来铺垫父女二人的关系,或许比起那么多“从小到大你一点都不爱我”之类的台词,一个眼神,一句“我对鸡蛋过敏”就已经足够有力,足够震慑人心。
图 | 《少女佳禾》剧照此外,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影片或许是“成也剪辑,败也剪辑”了。
在影片的开头部分,影片的剪辑确实起到了帮助堆积氛围的效果,尤其是当佳禾跳入水下,影片第一次交叉剪入阳光明媚的过去,但是当佳禾听到哨声站起身来,却发现泳池里只有自己,其他女生都已经爬上岸。
这种强烈的对比一下子将佳禾如今的处境表现了出来,非常引人入胜。
而在影片的最后,当佳禾在混沌的河水中企图杀死于镭但又因自己的一念之间而放弃复仇,两人躺在岸上,开始说出彼此的真心话。
这原本应该是影片的高潮部分,但是周笋导演与剪辑师却选择将这个场景拆做两段,选择将佳禾要说出“我不想要成为你”的部分留在最后做点题的效果。
但是需知有一些场景正是因为一气呵成才能彰显力度,拆解开反而就失去了韵味。
而用佳禾的这段与佳禾最终一个人坐上过山车作为结尾,其实也显得颇为重复。
仿佛是导演怕观众们无法体会到自己埋下的梗而用力过度。
图 | 《少女佳禾》剧照虽然是导演的处女作,但看得出导演其实颇有自己的“叙事野心”,一部影片中,不仅仅包含了少年少女放下过去,直面未来的自我与互相的救赎。
其实还企图展现校园霸凌,以及破碎家庭中处理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以及社会公正等等问题。
虽然勇气可嘉,导演对社会的关怀,对青少年的期许值得赞誉,但是遗憾的是,影片到最后掐去了许多旁线,让影片最终归结在了“自我成长”这一话题上。
图 | 《少女佳禾》获得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小成本最佳故事片以及最佳导演处女作提名。
尽管邓恩熙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表现,李感饰演的于镭也给不少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但是导演过度直白与刻意的叙事手法,可以说最终也让这部影片难以更上一层楼。
但作为一部处女长片作品来说,影片依旧有其独有的细腻之处。
或许当周笋导演明白“大巧不工”的道理后,等待她的将是一番全新的天地。
*本文由cinewoo独家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桃妖不是妖这部电影的气质很独特,不是烂俗的青春片套路,反而有点像《隐秘的角落》那种“暗黑系”。
少年犯罪,隐约中透着暧昧的情愫。
不经意的眼神和台词,细细品来,却是另一番滋味。
虽然《少女佳禾》是周笋导演的处女座,影片本身也有一些生涩的痕迹,但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很有代入感。
屠宰场里满是红色的血水,待宰的黄牛四处逃窜,一头小牛倒在地上,眼神里满是稚嫩的哀伤……这一幕被初中少女佳禾写进了作文里。
这个女孩,细腻、敏感,心里有天真的善意,却因为妈妈突然离世,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课上被男同学嘲笑,在泳池里被女孩们排挤,就连相依为命的爸爸也没有真正的关心过她。
少女李佳禾又何尝不像那头惊慌的小牛一样,被这个不善良的世界蹂躏,四处逃窜,横冲直撞、满眼哀伤。
只是,千万别小看了这头倔强的“小牛”!
她可不是什么任人宰割的小绵羊。
当被女孩们排挤的李佳禾在同学和老师的注视下从泳池里独自走出来,拎起一桶血红的颜料泼向泳池的时候,你就知道她是个狠角色。
血红的颜料在泳池里蔓延,一群惊慌的女生穿着泳衣矗立在水里,那画面,就像屠宰场里的血水流进去一样,让人惊悚,可复仇的快感却让李佳禾的眼神闪着光。
这一幕,就跟普普唱得《小白船》一样,毁童年系列,从此泳池不敢直视了。
少女李佳禾,演得也是真好!
听说,演这部戏的时候,小演员邓恩熙才12岁。
难怪少女的气质浑然天成,不同于被欺凌者的懦弱,邓恩熙能让角色爆发出强大的气场,这一点非常难得。
扒一点细节,影片中李佳禾的生日竟然是11月17日,天蝎座。
天蝎女腹黑又强大。
虽然邓恩熙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可少女佳禾的毒刺,一旦瞄准猎物,就是致命一击。
于镭也真不走运,刚出来两个月,就被李佳禾撞见了。
因为杀害李佳禾的妈妈,于镭变成了“少年杀人犯”。
他表现良好获得减刑,从工读学校提前归来。
在汽修店打工的于镭并不知道,一双愤怒的眼睛正盯着他。
李佳禾为了复仇,跟踪于镭,打游戏,泡夜店,优等生跟一群小混混成了朋友。
其中,有个细节,特别能体现天蝎女有仇必报的腹黑气质。
李佳禾偷了于镭的身份证,得知他犯罪的时候已经14岁,可判决却按照未满14岁执行的。
14周岁,是个很重要的界定。
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
而这,也是李佳禾愤怒的原因。
李佳禾失去妈妈,就像失去了整个明媚的世界。
可杀害妈妈凶手,却在还在这个世界游荡着。
她想继续上诉,却攒不够打官司的钱。
所以,她要复仇。
美甲店里,佳禾和小伙伴聊天,小伙伴问她14岁生日打算怎么过?
生日怎么过呢?
佳禾没有说。
可她却在14岁生日到来之前,把于镭约到河边,假装自己要溺水,引诱他救自己,然后把于镭的头拼命的按进水里。
两个人在水里不断的下沉、浮起,坠落……杀了于镭,亦或是在这里自溺。
波光粼粼的水面,在阳光下散发着点点星光,水面之下却暗藏着吞噬生命的力量。
少女佳禾,同样未满14周岁的少年犯罪,多么完美的复仇计划!
其实,每个少年的心里都藏着“隐秘的角落”。
有关青春的伤痛、孤独,还有无法言说的情愫,他们迫切的希望跟这个世界和解,亦或是解脱。
我喜欢《少女佳禾》。
因为这个“暗黑系”的故事,特别耐人解读。
李佳禾的妈妈意外死亡,带走了整个世界的温柔。
失去了妈妈,少女佳禾的成长,是残酷的、孤独的,她用复仇对抗命运的不公。
只是,复仇的过程中她以同龄人的视角跟于镭相处,才知道这个少年的内心也有一片黑暗。
朋友眼中,有钱的于镭,却住在汽修店的杂物间。
灰暗的窗前,放着一盆银皇后。
于镭说,那是妈妈给他的。
空气里污染越严重,叶片的花纹越清晰。
对于他,妈妈的爱,仅仅是钱和一盆花的温暖。
所以,他挂断妈妈的电话,逃离那个不爱他的妈妈。
临终关怀医院里,得了肺癌的工读学校的老师,才算是于镭的精神之父吧。
虽然于镭曾经“失足坠落”,可他的人生,终究被这位老师拉回了正途。
于镭得到了救赎,可少女李佳禾呢?
李佳禾数次执行复仇计划,却在良知和仇恨里挣扎。
建筑工地上,她盯着于镭的脚步和高楼边缘的距离,只要从背后一击,于镭就会从高空坠落。
还有宾馆里剪头发。
那场戏,镜头里的情绪非常饱满,紧张而刺激。
佳禾拿着剪刀为于镭剪头发,只要一个猛攻,锋利的刀尖就能结束这场阴郁的折磨。
一个是曾经失足,如今却走在阳光下的少年,温柔、善良,毫无防备。
一个却是从地狱走来的女修罗,手持利刃在深渊的边缘疯狂试探,只待时机,手起刀落。
看这段戏的时候,太过投入,我都感觉导演拍了一场神秘莫测的古装武侠剧。
影片结尾,少女佳禾回到教室,回到了自己的世界里。
于镭决定跟随建筑施工队去远方找一找自己的路。
李佳禾的复仇,最终是两个少年躺在岸边和解。
佳禾的妈妈走了,可是妈妈给她的温柔和善良,始终是她人格的支柱,妈妈的爱一直都在。
而于镭,他误伤李佳禾的妈妈,起源是想报复自己的妈妈。
他也是本性善良的小孩,他的妈妈还活着,可是于镭才是真正被妈妈遗弃的那一个。
少年啊!
愿大人的过错,让大人们去解决。
而你们,始终被岁月温柔以待,永不坠落
今天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影院看了《少女佳禾》,看完后一个人走了很长一段没有人的沿江路,看到路中央一团黑乎乎的东西,边上有液体在柏油马路上,不知道是被车撞死的黑毛动物,还是只是一个装了莫名其妙东西的黑色塑料袋,我不想知道。
我想了想这部电影,它台词是有点飘忽,讲了一些上世纪人会写的刻板台词,声音上的缺点又显而易见。
故事四平八稳,从未偏离一点我们的道德准则,一步步走向那个应该的结局,你以为佳禾这个受害者会爱上杀了她母亲的镭,你以为佳禾会杀了镭,这些都没有发生。
我不知道这是导演为了避免一些麻烦,还是本来就想要一个“我不想变成你”的故事,当然这肯定是可以的。
尽管如此说,这个故事里也有那么些东西是完完全全掉落在我心上的。
这个少年杀人者镭,和那个接近他试图谋杀他的受害少女佳禾讨论自己的微信头像,他说:那是一部波兰电影(《机遇之歌》),讲了一个人急于搭乘火车前往另一个城市。
当他赶到车站时,火车已经开动。
他奋力追赶,命运由此分出三条支流。
第一种命运,他赶上了火车,并在车上认识一名老党员,然后成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第二种命运,他因站内警察阻挡错过了火车,因此被投入监狱;第三种命运,他错过了火车,却巧遇曾经的女同学,两人相恋、结婚。
我对这种描述人类机遇的东西太着迷了,镭当然没有想过要杀佳禾的母亲,他那天晚上只是想烧了那辆车,他只是不想佳禾的母亲报警。
所以“李佳禾,这条路有二百米,如果我放下汽油桶跑出二百米,会跑进怎样一段人生。
”我们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跑,唯独无法向回跑。
我们总是误会跑出自己的困境应该顺着来时的路,跑回去,于是我们一辈子跑不出去。
其实向任何一个方向除了来时的方向跑,都能跑出去,甚至会从一个又一个方向中找到更多分叉的方向,只要你真的move on地向前跑。
“原谅别人跟被别人原谅都是件很难的事情。
”《少女佳禾》讲的就是一个关于原谅和被原谅的故事。
在佳禾的心中,母亲犹如她生命中的一道光,也是她这个三口之家的纽带。
电影通过佳禾时常摆弄母亲留下来的纽扣和耳环来表达母亲在佳禾心目中的位置,纽扣、耳环这些非常女性化的符号代表母爱对一个少女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所以当母爱这道光戛然熄灭的时候,佳禾的生活也渐渐坠入黑暗。
她叛逆,她攻击带着偏见看她的同学,她把冰箱里的酒换成水来表达对嗜酒如命的父亲的不满。
少女李佳禾就像一只“刺猬”,不愿与人接近的同时带着强烈的攻击性,对母亲的思恋是她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唯一的温暖。
可能大家看到这里会发现,《少女佳禾》并不是一部青春洋溢的青春片,它甚至有一些阴暗。
母亲意外死亡的14岁少女,内心的秘密永远比同龄人多的多。
她不想接受母亲的死亡,甚至因此不接受整个世界。
她通过写作文去表达自己,她能把自己父亲那份跟宰牛有关的工作描绘得那么生动,但却只有老师用简单的分数来衡量她的优秀。
影片一开头对少女李佳禾的性格刻画得很细腻,几个上课出神的表情,还有她在游泳课上与女同学的之间的矛盾,直到她往泳池里泼红色颜料,都让观众看到李佳禾柔弱的外表下面隐藏着满满的暴力值。
所以后面发生的事情就可想而知,她无意中找到了杀害自己母亲的凶手,一个叫于镭的少年。
她开始慢慢接近他开始自己的复仇计划……但同是两个孤独的灵魂,他们从彼此之间看到了对方自己身上的影子,于镭被套上了一辈子都挣脱不掉的枷锁,而佳禾却被困在枷锁中不肯出去。
影片通过几场戏来表达两个人之间内心的碰撞,不肯下水的佳禾和于镭在池塘边上对话,KTV里于镭帮佳禾挡酒……从影片一开始的泳池冲突,到影片最后二人在池塘内地挣扎,导演用水这个元素来衬托一种悲悯的情怀。
还有于镭家窗台上的那盆银皇后,佳禾小盒子藏的纽扣耳环,都寓意着是两个人内心深处的某种寄托,佳禾对母爱的渴望,于镭需要被救赎,这也是我们看过电影的成人需要反思的地方。
与这两年大火的《隐秘的角落》、《少年的你》一样,这部电影也涉及到了未成年人犯罪。
佳禾的母亲被未成年人于镭误杀,佳禾反过来也想接近于镭复仇。
从一开始把他当成一个杀害自己母亲的凶手,到最后从他身上找到了两人的共同点。
但终究两人还是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躺在草地上的李佳禾对于镭说,“我不想成为你。
”有的时候命运的分叉口就出现在一瞬间,有可能来不及思考但选择权终究在你。
就像前面所说的,原谅和被原谅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原谅于镭是不是对母亲的背叛,一开始在佳禾心里是疑惑的,但经过几次的跟踪、接近和未得手,佳禾给自己找出了答案。
电影很文艺,好像把我们带回到了自己的十几岁的时候,谁还记得自己14岁那年的样子,都干了些什么?
不管是14岁,还是17岁,那是都是一条迈向成年的必经之路,而这条路不管怎样都需要我们自己走。
《少女佳禾》是一部青春片,或许这样的青春,大多数的我们都不曾经历,但不可否认你我都浸染在这个残酷的现实之中,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所以看完电影之后,想起一句名言:我们处在阴影中,但抬头望去,都会看见阳光。
不要忘了,阳光和阴影,是共存的。
电影的故事主题值得一书,聚焦于青少年犯罪,但并没有直白展示犯罪过程,这一点与《少年的你》有类似之处,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该片从侧面,从一个少女的角度,去深入一起已经发生的青少年犯罪事件,从个体的不幸遭遇,到大量当事人内心描写和踌躇心态的呈现,审视当下社会,引发对于青少年犯罪问题根源的探讨和反思,更从大量细节方面和隐喻手法,对青春少女的敏感内心,进行了深入的侧写,让人感同身受。
邓恩熙饰演的少女佳禾,电影里有个细节显示她的生日是11月17日,天蝎座。
这是一个超级记仇、报复心很强的星座。
电影开场就展示了佳禾极强的报复心,在游泳池中同学们因为父亲在屠宰场的缘故嘲笑她身上有“味儿”,随即她从屠宰场拿来一盆血狠狠的泼向池中,可谓大快人心。
而这部电影的主线就是关于复仇,佳禾某一天在汽车修理厂偶然发现一位少年,随即就像着了魔一样,开始对对方产生浓厚得“兴趣”,原本成绩优异的她不仅功课也不做了,甚至还旷课,就是为了接近这位男孩,而且有着极强的目的性。
电影由此营造了张力十足的悬念,让观众好奇佳禾莫名的举动,以及她背后的故事。
该片在创作手法上,影片将艺术化的电影语言和悬疑类型相结合,随着剧情的展开,大量的闪回之后,佳禾的家庭情况也逐步呈现给观众——摔跤队退役的父亲,带着她坐过山车的母亲,昔日为了生计在酒场应酬的老爸也对比于如今酗酒的父亲,这些侧面描写无不加深了观众对少女佳禾的好奇,也让剧情张力逐步强大。
(这里不剧透了)
所以,当临近尾声故事真相大白的时候,我们回溯少女佳禾的故事,感慨颇多,天蝎座的复仇心理,让处于青春期的她不惜有着强大的报仇执念,但刚满14岁的她,在与“仇人”数天来的接触中,又产生了对异性的好奇,无数重担压在少女肩头,当面对真正的机会时,她却又踌躇万分,电影以冷静但不乏力量的叙事,写实但依然保有暖意的独特风格,更让人沉醉于一个青春期少女的“爱与恨”。
而电影最为迷人之处,就是对少女心态的描写,并且用了大量隐喻和环境侧写,让少女佳禾的故事和动机有着充分的解读空间。
比如家中那盆绿植“银皇后”,这种植物有很好的观赏价值,特别耐阴,有独特的空气净化能力,在厅室点缀盆栽,会感到明亮舒适,就是少女心态的最好写照。
她如今的家庭状况,因为父亲的酗酒和拮据而格外阴暗,她时不时回忆起与母亲在一起时三口之家的温馨时刻,电影也用了冷暖色调的对比来衬托今非昔比,但佳禾如今也早已习惯这样的生活,象征着她顽强倔强的心态。
此外,其实《少女佳禾》这个片子在环境刻画上也有一种“乱糟糟”的气氛:阴暗的屠宰场、课桌上凌厉的书本、于镭破败的房屋、喧闹杂乱的歌厅,还有架在城市上空凌乱的电线,在这样嘈杂混乱的环境下,当然还有几位角色混乱的人生,无论是成年还是少年。
而当少女出现在于镭身边的时候,除了对佳禾处在犯罪边缘时内心的矛盾和拉锯的刻画外,她却如阳光一样,将这份“乱糟糟”的气氛淡化,愈加让对方为曾经所作的事情感到忏悔,充满女性导演的悲悯情怀。
结尾之刻,那盆沐浴在阳光下的银皇后愈发繁盛,正是少女佳禾的真实写照。
佳禾和于镭,这两个电影里的少年,在残酷的世界里野蛮生长,他们都有着理想化了的纯美内心世界。
虽然电影都有着强烈的写实风格,可这些理想化的艺术勾勒,却没有给人不真实的感觉,可见,《少女佳禾》是继《少年的你》之后,又一部充满艺术思辨,同时兼具商业质感的青春共情作品。
看完这个电影我想到了一连串的青春,但慢慢定格的,却是少女佳禾那种被无数次特写滑过的面孔。
还是那句话,或许这样的青春我们不曾经历过,但每个人的心中,一定住着一位对青春迷茫、对温暖渴望,对TA产生好奇的少女佳禾。
这部电影的主题有点多,从“校园霸凌,家庭关系,未成年杀人”写到了“复仇,改过自新”。
主题是好主题,但是太多东西了,反而表现得不深刻。
佳禾因为自己的身份原因,遭受到校园霸陵。
班上的女同学认为她父亲是屠宰场的员工,嫌弃并孤立她。
所以她在学校里没有朋友,她的学生生活充满了黑暗,而造成她现在的样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家发生了一件大事故。
在事故之前,她那时还是班级中的优秀三好学生。
而之后呢,她的整个行为习惯都改变了。
佳禾爱她的妈妈,而她自己和爸爸的关系没有那么好。
她爸爸的行为习惯在她心里,本来就不是好的。
那时他们一家的情况还不错,经济条件还过得去,他爸爸还是有一个相对体面的工作,摔跤。
退役后,因为年龄大,学历低,他根本找不到工作,她妈妈便放弃了买房子的机会,心疼她爸爸,给买了一辆车,自此开始她爸爸开始从事货运工作。
本来什么都还好好的,可是佳禾的父亲太喜欢喝酒了,因为喝酒,一天晚上,因为喝醉了,电话打不通,让待在家中的妈妈异常担心,她便骑着自行车去找她爸爸。
也正因这件事,改变了本来可以家庭幸福的命运,埋下了佳禾与她父亲隔阂的种子。
佳禾的母亲正准备回家时,看到了于镭在往一辆豪车上到汽油,出于正义,她要准备报警。
于镭害怕暴露自己烧他继父车子的事情,便杀死了佳禾的母亲。
从此,佳禾的家便破裂了。
没有母亲在家中的缓和,这个家便像是一个牢笼似的。
她恨那位少年,同时也恨她的父亲,如果父亲当初不那么嗜酒如命,那么她的母亲还活着。
她的生命也将充满阳光。
这里的阳光是真的是那种在阳光中拍摄的样子。
但是我感觉她们的母亲情深的情节没有那么好,让我感受不到那种母女真情,反而文艺的成分多一些。
于镭由于未成年,进了工读学校。
本来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佳禾只要挣扎着在学校里读书,然后可以逃离她现在不喜欢的环境。
可是她看到了杀害她母亲的凶手于镭提前出来了,提前了一年。
她感受到了命运的不公,母亲的生命,她的生活,因为他,全都消失不见。
她恨他。
所以她跟踪了他。
她想要把他送回去。
在网吧,于镭他们打游戏缺人,便让坐在一旁的佳禾加入,这样他们便认识了。
从这一天开始,佳禾开始便逃课,混迹在于镭及他的小混混朋友之间。
他们一起去KTV,一起喝酒,一起偷车去河边玩。
但是明显你感觉到佳禾和他们的格格不入。
我不知道为什么于镭会额外关照佳禾,让人好似有一种叫做青春期的朦胧好感在里面。
我不知道于镭是不是有这个意思,但佳禾就是想要让男主进少管所,因为当初他犯事的年龄已经达到了进少管所的法定年龄。
可是案件已经了结,如要重新审理,需要高昂的律师费,佳禾目前根本就没办法提供。
由于于镭偷偷把修理厂的豪车给开了出来,就是为了满足他的那群不学无术的朋友的要求。
在玩耍的过程中,因为于镭对佳禾的关照,让其中的一个女子妒忌了,她便偷偷给修理厂的老板报信了。
因为这件事,男主被修理厂的老板给遣走。
于镭感到异常生气,他感受到了背叛。
因为在车里,他自己的母亲也抛下他离去,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是独自一人的存在。
而透风报信让他再次感受到了背叛。
他归属感在哪里,他自己都不知道,所以他会和这群小混混在一起,这样,至少他不是一个人。
虽然明知道这群人是为了钱和他在一起的,不过有什么关系呢?
总比一个人好些吧。
之后佳禾去找他。
在宾馆里,于镭让佳禾给他剪头发,用剃刀给自己剃头发。
这样的机会实属难得,她想过要杀了眼前的于镭,那个念头盘旋在她的脑海里,以至于她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控制住自己,没有把刀放在于镭的劲动脉上。
在建筑工地的高楼层上,佳禾也放弃了推到于镭的想法。
在河边时,佳禾那时候是真的想把前来救她的于镭给淹死的,她真的这样做了,只是在最后,她放弃了。
她放弃的原因便是不想拥有像于镭的人生。
也因为这样,佳禾接受了现在的状态,她和她的父亲和好了。
或许只有在自己真正放下的时候,正确的选择才会出现。
这个故事里,放不下也不仅仅是佳禾,还有她的父亲和于镭。
她的父亲没有原谅自己,他选择用卑躬屈膝的态度面对这个世界,他认为自己是一个犯了错的人,需要得到惩罚。
而于镭,本来就是一个从小就缺乏关爱的少年,他的叛逆也是因为自己极度渴望爱,可是谁都没有拉他一把,包括自己的亲身母亲,给他花不完的钱,反而让他更加痛恨母亲。
自从于镭的父亲去世,他得到的真心关爱居然来自于工读学校里的教官,说来也是讽刺。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感触不太大,因为它的内容太多了,但是每项内容好像都没有深入地描写。
但是它却让我感受到了压抑,那种压抑又释放不出来,就堵在心口,难受。
所以希望做父母的,有义务让新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小孩心中充满爱。
如果不能,请不要随便让一个懵懂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受罪。
微信公众号:一棵树一支帆
2020 年 12 月 19 日于长沙,潇湘佳福
生硬至极
又是腹黑少女的题材,情节氛围样样比不上《狗十三》,镜头看得出模仿《过春天》的痕迹,剧情上却连《阳台上》都不如,死板又生硬,细节敷衍,强行上升冲突,往观众脑袋里塞了一堆刻板认知,尤其一到母女回忆部分就假得不行,台词功底就是小学生念课文。眼神空洞涣散,腹黑少女软绵无力,小混混们规规矩矩。用南京话说,实在是有些太“呆”了。
于南阳胡同。看之前没抱期待,反而觉得不算差哎。放逐者回头是岸。
对电影节开始质疑了,装腔作势的质感,有点难受,有点失望
故事一塌糊涂、剪辑乱七八糟。
打低分的人你们作何感想
两星基本上是对于女性新人导演的鼓励分,但是电影本身确实过于平庸(看到有评论说像学生作业,於我心有戚戚焉),剧情拧巴生硬,演员的表演和台词又撑不住人物的情感动机,反正就看得人很不痛快。看完这部让我觉得像《过春天》这样令人惊艳的处女作实在太过于难得。
好害怕工地上了电梯之后,男主要跟女主说,看,这是彩色宽银幕电影。
漂亮的邓恩熙终于当上女主了,显然演技方面的缺陷也暴露出来,不过也正是需要磨练,本身本片的设定对于年轻演员来说也不好演!女主一直活在母亲被杀的阴影中,在青春成长的过程中变成残酷。影片有着突出的色调风格,也许后期经过了剪辑与修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剧情的零碎,
太装了
《機遇之歌》和生命中偶然瞬間引向的可能性。0621CGV명동씨네라이브러리
用句饭圈的话吧,不吹不黑,三分。现场表示喜欢的人很多。从小城之春出来,黑黢黢的一角,一群男生和导演在讨论着什么,从旁边经过,听到的是:太不像少女了😂😂😂
无病呻吟的典范
邓恩熙和李感有点周冬雨和易烊千玺那味儿了
导演要书写的就是一个拧巴的少女,05年的邓恩熙惊艳;电影转场和时空切换流畅自然;剪辑干脆利落,但总体节奏略显拖沓,好在结尾有无声的高潮,虽然不够宣泄,但足矣。两个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放逐之旅,类型衬托下的青少年犯罪题材,值得一看。
導演編劇看了多少日本疼痛青春哇?這也能忍?那可是親媽啊
如此别扭和生硬,可以说是《风平浪静》精神姐妹篇了
都以为是《过春天》,结果是《阳台上》+我自己臆想的《少年的你》。看得出很受日系影响,包括拿矿泉水瓶子喝水这件事……邓恩熙表现维持了《你好之华》《无名之辈》的水平,依旧冷艳早熟且演技OK。新人李感也表现优异,刘德华(演技好点的那面)+秦昊的结合体。整体而言制作成熟,也有出彩的地方,算是饶雪漫(当然这部不是)写的青春书理想中的成片质量(天啊前几年还说《左耳》可以拍成《告白》今年标准就这么低了)。P.S. 跟一个大姐姐换票,然后男主坐我旁边看了半场,虽然没有签名合影故事,但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整个人都兴奋了55555
完全卡在自己审美偏好上的一部电影。手持拍摄镜头的呼吸感,叠加上港风复古冷调,猎奇的青春犯罪题材,无旁白/无第三视角/无主线剧情,全靠给佳禾来一张张面部特写来推动剧情,一颦一蹙,一张一弛,在这样留白很多的电影里观众有很大的主动权和很深的参与感,松快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