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弟弟信上帝.他认为他的存在就是在代替上帝拯救人类.每次打完电话他都会说愿上帝保佑你,各种为我祈祷.他很乐意与我谈论信上帝的好处.并全身心投入工作和关爱家人,只因他觉得他是主的化身- - 我不认为他们的信仰会造成交流障碍.即使我认真问他:上帝是否存在?而他总会回答:若爱存在,上帝就存在.因为上帝就是创造爱的源头 上帝永远住在爱里,上帝爱世界上所有人包括想悔改的罪人 想要信耶稣的可以到本地教堂买一本圣经看看 每个地方都有教堂的 信耶稣此生平安 来世得永生 有所信仰就会有所敬畏,有所敬畏就会知何事可为与何事不可为,知道了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就不会干出背理天意人伦的逆天大错,遵从了天意人伦的法则就会一生安宁幸福 这就是大道之法则,也就是爱的法则,神之道!
/
大致上让我想到特德姜的这篇小说,当然他的小说故事在我看来比这个故事更深刻,讨论的更复杂,如果有机会拍成电影也是必然非常酷炫又有趣的。
两者的核心是很像的。
很多人其实都把信仰理解成一个比较浅表的东西,譬如有神迹/有恶魔附身=证明了有神。
这部片子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也是如此,可实际上稍微跳出了这个圈子:男主一路都有看到恶魔附身的证据,可他仍然选择不信,一直到给神父第一次驱魔,他什么奇奇怪怪的玩意都见过了,可还是不信,为什么?
因为知道地狱、恶魔、天使、天堂存在=知道上帝存在,不等于“信仰上帝的力量”。
什么才是真正的信仰?
很多迷信的人会说:上帝爱我们,因此虔诚的祈祷能够向上帝证明我们的爱,因此上帝就会奖赏我们以幸福。
这个逻辑等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我拜你保,和交保护费没啥区别,如果再加上“你不信上帝就会下地狱”这种宣传,岂止是黑社会收保护费,简直就是恐怖分子强行征收会员。
真正的信仰是无条件的。
又有人问了,无条件我为什么要信仰?
因为我相信一个事实:上帝并不是神迹,他不会干涉人世间的苦难,强行删除苦难就意味着同步删除了幸福(就好比你如果不饿就不会想吃饭,也就再也欣赏不到美食了),人必须明白善恶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上帝的作用是做一个救生圈,帮你在善恶的混沌大河里找到生路。
因此,你知道有上帝没啥用,你必须明白“相信上帝能够给你力量”。
所谓无条件的信仰,是从根本上明白上帝根本不可能给你神迹,想想他吃饱了撑的,一个个找到你们给你们治病保你们发财......眼界是不是太小了点?
一个信徒得到的东西其实是端正了世界观以后,改良自己行事的态度从而得到的福报。
在这部片子里,男主是在听到安吉丽娜顺口说了一句“你不是孤独的”,才开始转变,他之前不信的根源是对母亲死亡的不理解,也就是不理解为什么上帝允许悲伤存在,而长大的他终于明白那个对他来说悲伤的时刻同时也充满着母亲因为信仰而产生的温暖,间接回答了他最想知道的问题:那个最悲伤的时刻上帝在哪?
在特德姜的小说里也是一样,人们能看见天使和地狱,天使下凡甚至会造成大量人类伤亡。
男主角还是一贯地不信神,直到他为了和天堂里的妻子团聚,在追逐圣光的最后一刻终于相信了上帝,却仍然被上帝打入地狱。
我很欣赏小说里最后传达的意思:上帝不代表公正、仁慈或者怜悯,他不会直接给你“好处”,如果你不能理解这点,必然不能成为信徒。
在某部讲述热血青年们因为受到强大信仰力量感召而组团但不让团购的电影上映这一天,看了另一部有关信仰的美国电影,《仪式》。
剧情倒简单,美国男青年迈克因为家庭原因被迫读了神学院,又莫名其妙被派到梵蒂冈去修习驱魔。
很不和谐地在课堂用科学理论跟老师辩论过有关魔鬼存在的问题后,老师派他去跟着资深的老年驱魔师卢卡斯实际工作一段时间。
PS:到这里,主演安东尼霍普金斯才真正出场,跟电影一样不徐不疾。
但即便亲眼得见时而软弱时而阴狠的少女在十字架面前怒吼和爆粗口,迈克依然坚信那是个可怜的病人。
因为不管怎样看,“附体”行为的真正表现者依然是“人”本身,而人的复杂,精神世界的复杂,大脑或人格的多重层次依然是在现代医学、心理学研究中的。
哪怕人的肉体上出现不可思议之事,迈克随口就能用至少看来合理的现实逻辑解释。
也就是“我即恶魔”这件事在非宗教的环境里本身无法被完全证实,当然也无法完全证伪。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神和恶魔“为什么”要做这些和那些事,同样也不能证伪。
卢卡斯知道迈克不怎么在乎这一套,但他还是对他表示出了担心。
与中国俗话常见的“信则有不信则无”相反,卢卡斯说“你不信恶魔,更有可能被恶魔所伤”,之前他也说过类似于“恶魔就是不会要你发现他的存在”的话。
这个听起来霸道的悖论其实揭示的是信仰意义的问题,跳开无神论和怀疑论的立足态度,不去把本片当做宗教片看(因为若这样看实在无趣)。
你会发现,坚持怀疑者背后或许可能是孜孜探索的一生,但也可能是越来越孤独和恐惧的一生。
比起那些看起来“固步自封”“画地为牢”的人,也许你其实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
神学院上课时所用的恶魔示意图不是古典油画就是PS的照片,其实这个无妨,只要众人知道它意味着什么,就有信心在面对驱魔过程中令它报出自己的名字。
所以其实可以这样讲,真正的主角并非最后因为被魔鬼逼迫反笃信了上帝的迈克,也不是因为精神虚弱而被恶魔附体的卢卡斯。
电影重点表现的,只是这个存在着的仪式本身。
它被创造出来,就是证明着那些意义。
在现代社会,我们经常会抱怨某些实质上简单的事情之外多了层似乎毫无必要的形式,但是我们又无法否认,这些被创造出来的具有仪式感的事物一旦真正被投射了真实的感情,会蕴含并爆发出无穷的情感与力量。
对战双方都必须凭借着自己的强大意志力去击溃对方,否则就会被对方的思想吞噬。
驱魔人用一套看似简单且无聊的程序,用圣经上滚瓜烂熟的句子,抛弃一切,只相信自己站在神的照顾下,能拯救世人。
这种时刻,所谓理性,所谓怀疑,毫无用处。
就像是电影开头,面对那个意外车祸而死的女人,迈克就算怀疑上帝或命运这么安排的理由,最终能做的,也只有安静念完祈文。
不管究竟这个三次元有没有神,不管电影最后是用了特技表现卢卡斯完全的变异,还是用剧情表现了小男孩神奇的预知,我能想到的一件事仅仅是:人是需要信仰的。
当你信仰的那个时刻,可以不要去理解它。
并非是一定要造神而后崇拜,但承认自身之上有一个存在,那么寻找或否定,也会容易得多。
卢卡斯也问过:你们一直在找证据,找到以后呢?
确实可以理解是一种逃避,毕竟如此一来你为所有过去与将来都找到了解释,但活着,本来也不就是有这样一层道理在吗?
《仪式》在原有既定的传教色彩中,不动声色地做了一个迂回的论证。
对于我辈这些自小受变形的共产主义思想影响的人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值得玩味的例题。
在决定信什么之前,我们应该自问自己是否还拥有,信的能力。
如果有,那么面对魔鬼,或者一个令人窒息的大局面,都还算能有所期待。
原著小说据说由驱魔师个人真实经历改编,所以电影即便在过程里有着常见恐怖片的各种套路与桥段,却没办法遵循“结尾再吓你一下”的法则,而是淡淡打出了两个主角事后的经历。
老霍普金斯的表演依然足够看,虽然我们都知道,打《羔羊》之后,许多许多电影一直在用各种方式剥削着汉尼拔那优雅又渗人的形象,让这位气场强大的演员在荧幕上反而没有过多施展的机会演些有意思的主角。
不过对这个年纪老人而言,或许也无法苛责太多了。
照例吐槽《驱魔人》是必须的。
虽然我是个坚定的无神论者,但看完此片还是对西方宗教信仰感到敬佩。
此片是冲着安东尼去看的,虽然剧情没有太多吸引人的地方,但是导演的人物、视觉的处理和音效方面还是很到位的。
单从电影的叙述节奏来说, 太慢太慢了,相比同类题材的《驱魔人》,电影前奏太长让人看了觉得着急。
但是在电影最后部分, 还是感受到了导演的心意,猛一看会让人觉得这是一个劝你信上帝的宗教电影, 但其实个人认为用荣格老爷爷的一句话就能说明白:你所抗拒的,会持续存在。
无论是电影中的恶魔还是现实生说中一切心中所抗拒的事情,总有一天会以别的形式出现,唯一的办法就是接受它,最后消融它。
影片中有两个镜头,第一个是男主第一次进入安东尼爷爷院子的时候,阴天下雨,黄色的墙壁上都是斑驳发霉的雨渍,在电影最后,安老爷子还是站在自己的院子里,依旧是黄色的墙壁以及枯萎的藤蔓,曾经的过往依旧留在墙壁上,但阳光倾泻,一切回归平和。
(略有剧透,慎入) 霍老爷子一如既往的演技精湛。
老神父被附身的那段独白很传神,像当年的汉尼拔医生一样,以语言的表达自己的意志。
不害怕的同学们一定要看一下,体会一下魔鬼会告诉人们什么。
电影该是宗教人士资助的,使出吃奶的力气想让人们遵循信仰。
最近几年经常被人传教,练得一副好口舌,尊重信仰是应该的,强迫,引诱别人信就很讨厌了。
看了一会儿梵蒂冈神父的课,让我想起来了春晚。。。
真是悲催。
那个墨西哥美眉的角色很尴尬,两代驱魔神父的激烈对白插进了个不知所以然的女的。
看看沉默的羔羊,就是女探员和食人魔的对角戏。
重点在巴尔和男主角的谈话。
巴尔多次提到主角和父亲的不和,导演在这里用了不少心思,大多数的男同胞或多或少和父辈有些冲突,这里马上能引起我的共鸣,不得不说导演很了解人的心理,或者说是巴尔。
主角试图驱除老神父身上的巴尔时,念了很长一段经,魔鬼逐字逐句的反驳,这里很佩服巴尔,真是用心的,大概在地狱里没事就研究圣经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那个怀孕的女孩被巴尔附身的时候说了很多的话,实在肮脏,不忍重复,给人的感觉巴尔真的很用心,不怕脏,不怕累,舍己为人啊,要想成大事,必须全身心投入,实在是有奉献精神。
盗亦有道,事情感到最后都是殊途同归,看谁够狠够无耻,说到这里,实在鄙视自己,无聊到欣赏魔鬼。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无论是谁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到这种程度,都是值得一说的。
女孩最后的一段特写雷着我了,难道说这就是传说中的血崩?
曾经听学医的师姐说她们要用脸盆大的棉花团去堵。。。
猥琐的设想一下,如果老神父不是被巴尔附身,一切都是人为的,问什么刚好一个美国来的嫩小子,就了久经沙场的老神父,在需要那个梵蒂冈的神父教授时又刚好找不到,每个人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就为了让这个傻小子信上帝。
另一方面,主角身边每个人都是巴尔的演员,其实主角最后相信的不是上帝,而是撒旦呢?
毕竟主角的父亲下了地狱,母亲不知道在天堂还是地狱,谁知道他们现在为谁工作。
事事皆同理,究极的善与恶,对与错,很难分清的。
老头教授说,生活在同样环境下的生物会产生的神奇现象,趋同进化,太神奇了,难道说人类和蟑螂在向着同一个方向进化。
同理。。。
上帝和魔鬼采用的手段越来越像了,魔鬼用人性的低劣威胁人类,上帝用魔鬼来威胁人类?
官匪一家的故事,只怕比圣经还早。
读者莫要生气,没有反对上帝的意思,要怪就怪那帮传教的人吧。
有人告诉我,鬼魂是不存在的,是人按照自己打形象创造出来的,魔鬼是不是也是?
如果是,那究竟是人跟可怕还是魔鬼更可怕。
同理,no offense, 上帝也是人类按照自己形象创造出来的?
还是地狱神探有意思。。。
里面的路西法大叔很可爱,从来不洗脚,希望地狱里的魔鬼是按照可爱程度排名的,估计巴尔大哥要垫底。。。
大概是巴尔大哥的牛逼台词实在刺激,搞的我乱吐槽。。。
大家体谅
作为恶魔之王,你是不是最近很蛋疼啊?
有那么多的使命要完成,潘多拉的盒子至今下落不明、恶魔之门500年来从未打开,门的那头亿万恶灵在忍受地狱火的炙烤……你丫的去和一个老头子,一个小菜鸟去玩过家家,你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巴利?
你伤不起啊!!!!
有木有!!
有木有!!!
前段是主角充满辩证情绪的宗教怀疑,于心有戚戚焉。
后段生硬地拉来demon各种客串,还搭上主角他爹,强势地让主角相信了evil和god的存在。
卢卡斯说,我们不断找证据证明,辩证地怀疑一切,可是就算找到了又怎样呢,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Does a thief or a burglar turn on the light when he's robbing your house? No. He prefers you to believe that he's not there. Like the devil. He prefers you to believe that he doesn't exist.↓It gets complicated when no proof of the devil is somehow proof of the devil.」「Choosing not to believe in the devil won't protect you from him.」「I believe that people prefer to lie to themselves than face the truth.」「You fear me, mortal! → How can I fear you if you don't exist?」「Do you believe in me now?↓Yes. I believe in you. I believe in the devil. I believe in you so I believe in God.」
看完《仪式》,很自然的想到另一部影片,叫做《驱魔人》。
两部电影申称都是据实改编。
前者,改编自报告文学;后者,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
前者的主人公是神学院学生male,记者female,驱魔神父male。
后者的主人公是大学生female,律师female,驱魔神父male。
前者的结局是神父驱逐了魔鬼。
后者的结局是魔鬼将大学生折磨至死。
前者的魔鬼,名字叫:baal。
后者的魔鬼,名字叫:lucifer
2011-02-07
就是给霍普斯金的
好一部迷信大片。
驱逐自己心中的魔鬼,即可成为神父
向《大法师》致敬的作品。很像一个系列的前传,要是能继续拍下去就好了~
冲着霍普金斯看的 我说你怎么老是演这种题材的电影啊 而且最后都是被恶魔附身之类的····
前半部很好,一度有点像影子写手,后半部又是好莱坞烂俗片的模式。
就算是真实事件改编的又怎么样啊,真是无力啊,结尾如果魔鬼就是不说名字那仪式是不是就进行不下去了啊?还是开篇雨中车祸那一段好一点,宗教只是人们生活中的慰藉,弥留之际的解脱,能不能驱魔其实真的不重要~
片尾音乐真是不错 安东尼的台词还是很棒的 可惜剧情太薄弱啦
故事还算紧凑,也时有惊悚效果,不过宗教色彩过浓,我终于还是没法太投入。老头演得真好,让我想起了《沉默的羔羊》,真的想给3颗半,可惜给不了。
hopkins大叔老带劲儿了!!不愧是大boss的最佳人选啊!!妹子长得也够中邪的~~喜欢喜欢!
相信有上帝才会有恶魔。可是片中的恶魔在报复什么呢?只是为了让主人公相信自己的存在???
魔鬼也搞基啊!感觉惊悚专为霍普金斯而设定的。想搞魔鬼版《沉默的羔羊》么?
Good to see Rutger Hauer looking better than ever in old age. O'Donoghue's performance pales in comparison to Marta Gastini and Hopkins.
扯淡!
太闷了。。。
“中医”这个名字叫得不好,其实就是古代医学;宗教,其实就是古代心理学。
屯了一些恐怖片,要开始清仓了。这部前面其实还可以,结尾让人摸不着北。
表演镜头神马的都给力,就是故事偶不喜欢。
男主角就是一个白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