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莱
Sole,孕阳(港),寂寞喧哗(台),太阳,Napsugár
导演:卡洛·西罗尼
主演:克劳迪奥·塞加卢西奥,桑德拉·德拉兹马尔斯卡,马可·费利,芭芭拉·朗奇,布鲁诺·巴齐,维塔利亚诺·特雷维森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波兰语言:意大利语,波兰语年份:2019
简介:两个不识彼此的青少年,少男终日沉迷电玩,少女则是身怀六甲,孤独是两人唯一的共通点;为了金钱,他们钻律法漏洞,假扮夫妻,好让婴孩未来过继给少男不孕的叔叔。疏离的两人,尽管共处一室还是少有交集;随着婴儿意外早产,他们被迫拉近距离,多了怀抱里的婴孩,生活突然有了温度。在满室寂 寞之中,爱的声音已悄然在耳边喧哗。详细 >
沉稳大气的处女作,尽管波澜不惊,在肢体语言和台词都几近简化下,情感暗潮汹涌表达准确。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有着范本作用。叙事表达情感递进配角使用都可以学学。
去年和好友一起去意大利旅游,到了佛罗伦萨这个让我们梦寐以求的城市,除了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我和好友都对那里的年轻人呈现出的颓废姿态感到错愕又失望,这么说或许有些自大,但这部电影把生无可恋的年轻人形象塑造得很成功。而故事转折在两人与新生命的相处中,原本了无生趣的内心滋生出了感情,他们依然还没学会好好生活,但至少终于触碰到了生活的动力。这也是实际社会中年轻人最需要的,当然不是说生孩子是救赎,而是我们都需要某个途径点燃心中被寂寞淋湿的柴薪。
比较心水的是结尾,好在能够直视现实并做出一个风格统一的结尾。只是只靠结尾,是不能够为影片博取很多好感的。
还可以
PYIFF 很典型的欧洲电影节谱系电影,女性形象特别,故事去戏剧化处理,很有设计感的美术,但总体来说喜欢不来。画面处理很用心,但构不成一个整体性的空间系统。人物的身份和关系演进全靠形式感的画面来撑,比较难打动到我。相比而言在形式感方面会更喜欢今年的《某种寂静》吧!
构图很好,克制感也不错,只是这个故事和议题无法引发任何共情,换句话说,它什么都没讲。知道想探讨孤独,但实际上这里的孤独太低级。
独立性很强,评分多是文艺青年,除了结尾精彩,前面1个多小时都是玩着手机看的,音效低音很重,是不是震的沙发颤动,剧情平淡无聊,要不是结尾挽回体验,真算是无趣的片子
调色和构图电影就稳了50%,非常强大的处女作,有达内兄弟《孩子》的味道,新人男主我可以了
像后摇,绵长有劲。
从画面比例到一切都非常内敛的电影,完全不按照我们以为应该转折的地方转折,可以听见的孤独。
在陌生的关系中默默陪伴,在安静的情绪里汹涌翻滚,两个最不适合当父母的人,却意外地成为彼此的救赎,拾起缺失的爱与责任。电影越是克制的表达,对内心的震荡越是充满后劲。
男主想要孩子那里有些生硬 前面情绪的铺垫还没达到这种程度 喜欢结局
年轻女人对于孩子的理解,在子宫里,或者哪怕出生那一刻,都未必能懂这种血脉相连,却在不经意间,就能相同,我们终究有一天会懂得爱,前提是,拥有过爱。
没有什么性格的电影,非常的欧洲也非常的平且无趣,故事切入点不算新鲜了,感情的刻画或者细节的营造也感觉很平常。
不错
拍得非常安静的影片,意大利小混混与波兰孕妇的故事,安静之中却孕育着一种气氛,让故事既有悬念,且具张力。本只是私底下买卖婴儿,不相干的两人居于一室。在孩子孕育过程中,他们也在相互认识对方,并且重新审视自己及人生。婴儿的出生,也让他们逐渐有了责任感。故事不复杂,但细节丰富,观影过程并不闷。
看到口碑竟然如此惊人,不由好好反思一阵。但还是觉得,不外欧洲文艺片那类笔法,声光都有老练之处,只是并无新鲜。每每谈及要将腹中胎儿转手他人,总要让事主萌生一些毁约留下的念想,历经前段的蓄力,虽知那与人性、母性、成长都有瓜葛,却不忍再次落入俗套,所以听到他说留下孩子,知道该要感动,还是忍不住失望。但当然,好的片段总是难忘,像他带她跟孩子一起兜风,说起那年的父亲。你永远不知人是什么时候突然敞开了心门,又是什么时候心中一动。那一开一动的瞬间,最妙。@平遥
7.5 不安分是主因 缺考虑是次要 苦楚总在下决定后显现 面无表情不是无关痛痒丢失的情绪都在最后的怀抱中释开
3.2
意外地很不喜欢。对于这种情绪电影一般我都相当宽容,但是一旦想到用无业游民和代孕少女的设定,仅仅切出一个小口,讲述孤独的感受,就立刻觉得难以共情。为了这种情绪,为了与之对应的孩子这个“新生”这个符号,连男女主角的感情呈现和人物塑造都要进一步让位:需要他们削足适履,进入家庭中“父亲”和“母亲”的社会身份,让两个游魂轮流抱着孩子,像教徒一样虔诚,只是把他们装入责任的模型里,随即剥夺失去身份。一如像传统的叙事中利用下一代去逃避失败的自我,导演把孩子的能量想象得太大了。不喜欢接吻的安排,也非常不喜欢结局。这个故事就是每一步都如此顺其自然,但每一处的安排都那么令人讨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