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金的自信与坚韧依旧帮她剥开人生艰辛见日月,阳光的生活在每一天。
这部里香港的变迁只是通过一个个小人物的变化而从侧面展现了出来。
主要表现的是每个人物的细致刻画,里面还包含了很多梗,相当不错。
那句歌词也让我很有感触:小小苦楚等于激励,等于苦海翻细浪。
借着毅力,致我志气,总要步步前望。
有这么多明星客串也体现了吴君如确实很有人缘,而且每一个明星表现的都相当出彩啊。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其中叶问的梗让我眼前确实一亮啊。
无论什么样的人物,都斗不过时代的变迁啊,再红极一时的大咖,如果不随着时代变化,也会倒在大时代的漩涡里。
拨弄了几十年的人生时针,终究会恢复到平静。
缘起缘灭,灯红酒绿,终究一场空啊!
珍惜身边的每一个真心的人吧。
会陪伴你,愿意陪你一直在路上的,才是真正能经得起风雨的,也才是能真正陪你看到风雨后的彩虹的……
看了《金鸡SSS》的优先场,套路接近《金鸡2》,前半段比较零碎但有出彩人物(王菀之演得出色),后半段则变成“金鸡之恋”,当年是张学友,现在是张家辉,故意的吧?
主题仍是“这个世界已经变了”,出狱老大一心想重振声威却难掩过时,连马仔都不认同他,幸终得金鸡仗义实现梦想,这种剧情当然老土,只能过年图一乐,而且大唱《锦绣前程》给港人打气的安排,无论怎样用心良苦,我看着只觉得扯淡,特别是那个结局,由于太乐观几乎沦为自我反讽,有点悲哀。
惊喜嘛,除了三姑那对巨乳(但她演的没前两部好,前半部尤其被王菀之压住),陈冠希演东洋大茶壶“根本岸九”兼露两点简直豁出去了,可谓从影以来除”艳照门“外的最大尺度,黄伟文也是破格级演出,还有黄子华演”十三哥“都很惹笑,最后”突然出演“的彩蛋不用猜了,想想谁在第一集开头和第二集结尾都露了脸吧,猜不到只能证明你没看过《金鸡》。
至于有些对白,比如”你做回自己吧,我为了赚钱,什么都可以做,但是不可以没了自己“,”古惑仔一辈子只跟一个大佬,就是钱,没人记得你这些“等,可以从香港电影角度理解也可以从香港回归后的境况变迁思考,但嫌说得太多反倒变得生硬,加上早就不新鲜了,也只能听完就算。
总之,身兼编导的邹凯光算是合格,但别指望有赵良骏的水准。
其实想想,邹凯光过往参与编剧的影片中常有别具一格的人物,如《一个字头的诞生》的古惑仔们,《爆裂刑警》的吴镇宇,《三更之回家》的黎明,《朱丽叶与梁山伯》的吴君如,《狗咬狗》的李灿森等,都有港片中不多见的神来之笔,但或许其驾驭整个结构和剧情的功力不足,《金鸡SSS》整体就有些平庸,前半段许多关于鸡鸭北姑的成人段子加上拿口音开玩笑的桥段,显然都是从肥彭那偷来的,但到了后半段的时候又有些急急乱乱(三姑和张家辉擦不出火花无意跟这个有关),何况前两集都有香港大事件,第三集却只是搞一些不文俗套的东西,涉及的社会事件反属隔靴搔痒、东拉西扯,自然缺乏情怀和共鸣,至少曾经的感动没剩多少了。
一部比较一般的港片。
三步曲的续貂之作,比起前两部质量下降很明显,故事也不如前两部。
金鸡系列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时代变迁下小人物的身不由己和努力拼搏。
如果说小人物的喜乐悲伤是故事的血肉,那么时代变迁则是故事的骨架。
这一部里,小人物的奋斗流于表面有些故作煽情,截取的人物片段不接地气也没有落到实处,阿金这个用两部金鸡塑造出来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在这里的性格被压平,只剩下最重要的心善作为平面展示。
故事是为了讲述鸡的生活而去讲述,而不像前两部因为有那些鸡的生活才能讲出这些鸡的故事……未完待续……好困,没讲完的明天再写。
《金鸡SSS》:一个世代的最终没落(文:火神纪)看这部片子,源于一个误会。
我本来想要看的是《一路向西之泰西》,但是不知道哪位仁兄玩了这么一手,把《金鸡SSS》给换了一个壳,换成了《泰西》的壳,然后大行其道。
我目前所能找到的《泰西》资源,最高清的一个版本,都是这部《金鸡SSS》——缘分,就是这么神奇,我就这样被《金鸡》了一遍。
其实也不是不行,如果我想看《金鸡》,我可能会把整个系列都看一遍,包括还有一部《十二金鸭》,因此这样的一次换壳的观影过程,颇有点意外。
作为一个港片影迷,看到这样的片子其实我还是挺欢快的,就算多少有点猝不及防。
看看这海报上的所有这些人,如果是一个老港片影迷,可能每一个人你都写过几篇文章了,每个人的电影你可能都看过不只一两部了,看着这么一群人用着熟悉的配方做着熟悉味道的那桌子菜,只要不是已经吃得太撑,你总会挟上那么几筷子,吃上那么几口——可能没有觉得很好吃,但是也绝对不那么难吃。
我甚至都有种感觉,可能再过一些年,香港的这一票演员走出来,同样地端上这桌子菜,我都会有种像是回到了家里吃妈妈做的饭的那种感觉了。
港片的黄金时代,感觉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徒剩追忆而已。
好看吗,其实还好。
好笑吗,其实也还行。
说它深刻吧,一点也不;说它浅薄吗,其实也就那样。
这部片子,怎么看都像是在追忆,追忆那个已经没落的世代,他们在追忆,我们也同样在追忆。
只是当一个世代已经需要被追忆的情怀所加持的时候,可能就真的意味着,这个世代已经彻底地没落了。
写到这里,多少有点落寞与哀伤,这可能是如同我一样的老港片影迷最不愿意看到的,却不能不去面对的一个趋势,不知道多少年后,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契机与时代,香港电影会不会再度崛起呢。
我看,虽然我不愿意看到,但是依旧觉得机会寥寥。
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充满了对旧世代满满的敬意与追崇。
刮躁,浮华,喧嚣,热闹,无厘头,搞笑,抒意,情怀……几乎我们那个耳熟能详的港片电影元素,都能多少看到一些。
最直抒胸臆的是张家辉饰演的哥顿哥出狱之后,一心想要杀回尖东,再振雄风……只是哥顿哥其实不知道,在他被关进去了之后,外面的世界变化多大。
一身白西装,劳力士手表,大金链子,他以为外面的世界跟他进去之前是一样的,所以他之前怎么杀出重围,这一次他想再一次杀回去。
哥顿哥代表的,是那个已经逝去的旧日江湖,除了那个已经完全死去的江湖之外,还有那个已经彻底消亡的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哥顿哥,在他的身上我们能看到的是以前旧港片里的江湖大佬,可是当他带着如此鲜活的味道放在现在的这个时代背景下,我们会发现他与整个社会都完全格格不入了。
陈奕迅演的马仔对他说,大佬,你没做我大佬好多年了。
我记得以前看过类似的港片还有日片,讲述过类似的故事。
过气的江湖大佬回归到现代社会,同样格格不入,可能最后的结局是,大佬带着江湖义气的最后那点倔强悲壮地死去或者离开……这部片子结局相对欢快一些——相爱的人依旧相爱,逝去的一切终将逝去,大佬开始重新融入社会,往日反目的兄弟也再次相拥,然后他们开始了新的事业……港片最可贵的,是香港影人骨子里的那点倔强,他们就是圣斗士里那打不死的五小强一样,他们坚韧,顺应时代,适应时代,并且勤勉地把一切都精益求精地做得更好。
他们会把骨子里的这点精气神,也投射到他们的作品里来。
至少我在这部片子里看到,他们最终都会过得很好,这点念想,其实挺好。
在这么一个市场环境里,保持乐观并且努力活下来,是度过艰难岁月的守拙的不屈服。
可能后面看到这种纯粹的港片会越来越少,但是至少这一票香港影人还在,他们用这部作品告诉我们,香港电影还在。
曾经的东方好莱坞,曾经的黄金时代,曾经的曾经,到现在还剩下多少呢。
电影市场,可能终归还是资金为王,当年的黄金时代是建立在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的基础上,资本有投资的欲望,市民有娱乐的需求,有供有求,方造就了当年的那个黄金时代。
如今,内地的电影市场,是香港本埠电影市场的多少倍体量,而内地的资本,又是香港资本的多少倍呢。
纵然可能所有的香港人都不愿意承认,可是这是铁摆的事实。
多少的香港影人都到内地来开工了,也许我们越来越难看到那种传统意义上港味十足的老港片了,可是曾经的东方好莱坞与内地电影正在做一个融合,许多香港影人加入了内地的电影创作,最终会不会形成一个文化的融合,不再分彼此了。
理性地看这件事,香港电影可能永远都不会消失,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可能依旧还会再创辉煌,只是它会换一种形式,换一种方式去继续发挥它的光与热。
那一代的香港影人,如罗文的歌里唱的那样——光加热就等于火,继续燃烧,继续发光发热。
一个世代,最终将没落。
哥顿哥的江湖,还有港片的黄金岁月。
但是哥顿哥会找到在这个世界里存活的那个方式,香港电影也一样。
没落的世代过去了之后,新的世代也终将来临。
2023-05-17 12:27:35;农历三月廿八。
心情不好的时候,我最喜欢看的电影是《金鸡》。
你可以嘲笑我低级趣味,我同样也可以慨叹到底有多少人还不懂人生。
个人认为,《金鸡》系列,可以算是港剧精华。
她看似低俗,实则充满人生意味;表面上你来我往烈火油烹,背地里繁华落尽注定孤独。
既是一部从鱼蛋妹到夜总会小姐再到妈妈桑的发家史,也是一部纵横辟阖的香港近代史。
鸡、鸭、黑社会,这是一群社会最底层的人,他们用最粗俗和尽力的活法,让我清醒的看透了自己不努力的人生。
最新的《金鸡S》里,被关了十几年的‘哥顿哥’从监狱出来,妄想再纠结小弟‘杀回尖东,夺回地盘’,那种豪气干云让我想起了十几年前的自己,当年香港回归的时候,我们这一代正面临高考,未知的世界在年轻而无知的眼里,意味的都是大把的机会。
十几年过去,偶尔回望过去,我觉得自己跟刚放出来的‘哥顿哥’眼神差不多。
未来是个机会不错,可惜我们后来才知道它同时也是一把杀猪刀。
只是‘哥顿哥’还有个能吆来喝去‘动家法’的小弟,我自己的母校却早已经拆了无处凭吊。
“为了钱,我什么都肯做。
”这是很多港剧里跟“做人嘛,当然要开心咯”一样的金句。
虽然该剧中作为一只‘鸡’来说,这话让人听着那么的下作不入流,实则当真代表了老一辈香港人吃苦奋斗的精神,在那个弹丸之地,多少人就是凭着一股子什么都敢做的精神,拼杀出一片不容人小觑的成功天地。
像片中金妈带着主力部队远赴东洋学习先进的‘服务技术’,吃苦耐劳,与时俱进。
以为自己已经很无下限的‘加钱妹’见识到了更无下限的‘鸭皇哥’,方知什么才是真正的“为了钱什么都肯做”。
郑中基一直是我不太喜欢的浮夸型演员,不过这部中尿裤子的那一节,真的很让我感动。
“如果将来没人要阿金,我哥顿哥要她!
”这是阿金至死不渝的开始,也是哥顿哥得以善终的根源。
义气,似乎是所有港片中所强调的品质。
就连搞笑电影中也是,龅牙莫文蔚那首‘情和义值千金’够无厘头,也够盘桓脑海挥之不去。
古惑仔系列,之所以能风靡一时,靠的也是这种可与过命的豪气与信任,而不是表面上的打打杀杀。
荣誉、责任、勇气、自律,夸张点讲,相比现在菲菲靡靡的小时代,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只能在古旧的香港江湖电影中,看到残存的这一点点贵族气质。
只是时代变迁了,这种‘义气’所代表的某种‘正义、气节’的贵族精神已经远远的淹没在金钱的铜臭之下。
如同影片中带着游客抢奶粉的小弟,“动家法?
我已经不是你的小弟很久了”。
当然,作为一部搞笑的限制级电影,它完全达不到教科书的高度。
只不过在连‘僵尸跳’都没有的恐怖片都可以称为‘向林正英致敬’的时代,《金鸡》系列,平民、俏皮、低俗、感动,这似乎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香港电影,笑中有泪,自强不息。
影片最后,历尽波劫的一大波人在‘新富豪’门前齐唱《前程锦绣》,演员们的牛叉闪闪令人跳出这是一部电影,你看到的是一代香港电影人用几十年的努力所建造的整个港片时代。
写此文时,正值‘街边小便事件’引发部分激进的港人和内地人骂战,对该片的赞誉也可能有点那么的不合时宜,但就如同影片中反复的台词“这个香港已经不是我们心目中的香港了”,这个时代也早已经不是我们心目中的时代。
香港人吟唱着‘这香港已不是我的地头,就当我在外地旅游’,一脸凤凰男看着老家的穷亲戚占用自己本来就不大客厅的厌恶和愤懑,而内地人也迎来了亲闺女被地主抢去霸占了几年后不认亲爹的尴尬和嘲笑。
自家人骂架无可评论,任何一种以己之喜好随意指摘别人的行为,都不是什么可赞誉的事。
只是车轮滚滚,历史向来不以谁的意志为转移,人类如此贪婪无度,无论港人内地人或是地球人,都在不可避免的被裹挟向前,我们唯一能够期望的只有下一个轮回,希望这个美丽的星球上,还能有一首《美丽新香港》,还能有一个美丽新时代。
写于14年4月,大陆游客小孩子的一泼尿在港引起强烈情绪。
不该这么晚看《金鸡3》,根本就停不下来!
本来片子刚开头超级恶俗,不过,接下来真的是又搞笑又感人。
我看的是粤语原版,有很多香港人的方言笑料我听不懂,都还觉得很好笑!
霓虹戏份,我以为可以看到牛郎一条街的盛况,可惜了这是“金鸡”啊,不能给牛郎戏份抢风头吧。
看到“根本岸久”的脸的时候,哇我有一种立马回到高中宿舍的返老还童般的喜悦心情,好像突然回到那一天,舍友在她那上铺跟我说“要看我打包给你,我全都有”,哇哈哈。
其实我到今天都一张没看过。
我看到一半之后真的是好几次被搞到哽咽,陈可辛的老婆还是有水平的,哇哈哈。
香港的春节档期近几年都十分火爆,2010年-2013年都有曾志伟对阵黄百鸣,今年曾志伟虽然加入了黄百鸣的阵型,仍不减贺岁档的火爆之势,且今年较往年更是火上加火,已经很久没试过贺岁档期有四部华语片同时上映,且四部票房都不俗,可见港片的复苏趋势。
今年春节票房大战早在年前几天已经悄悄打响,从《赌城风云》开始,《金鸡sss》《六福喜事》《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也相继推出优先场,截至年廿九,《赌城》在票房成绩上略占优势。
多天的酝酿,票房在除夕井喷,翻看近10年的记录,2014年香港除夕的观众数量和票房收入,都是十年之最,其中《金鸡sss》除夕正式公映的单日票房,差点就打破了由《长江7号》创下的除夕单日历史最高票房,其余三部也有不俗的票房,可见市场的整体兴旺。
而且,别忘了,这只是除夕,以往香港大年初一至初三的票房还能上涨50%左右。
果不其然,大年初一,香港电影市场可谓超级火爆、异常热闹,而且这次,完全是华语片的天下。
前几年,大年初一票房前四总会有外语片的身影,去年,即便有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黄百鸣的《百星酒店》和曾志伟的《我爱HK》,大年初一票房第一还是给《虎胆龙威择日开战》夺走,龙年初一的票房之冠亦并非华语片。
而到了2014年,形势终于逆转,《金鸡sss》继除夕夜勇夺第一后,继续“一鸡独大”,领跑票房,《赌城》随后,而其在香港地区总票房更是打破千万。
票房前四只见华语片的身影,而以往强势的外语片仅排到第五,实在是令人兴奋的消息。
更重要的是,对比过往十年的数据,今年前四的票房都有所上升,而且升幅不小,稍微较弱的《六福喜事》也有接近200万的单天收入,这是近几年最好的成绩,令人相当鼓舞。
虽然今年没有了曾志伟VS黄百鸣,但却出现了“自己打自己”的现象,这在港产片繁盛时期,当然不少见,红星们当年轧几组戏,拍摄速度又快,档期内自己打自己很平常。
但自从九十年代末以来,香港电影衰落且大部分明星都北上拍戏,这种情况好像除了三姑在11年同时有《我爱HK》和《神奇侠侣》在春节档上映,以至于“自己打自己”外,再无第二位香港电影明星出现这种情况,而这一点也印证了三姑“贺岁女王”、“喜剧之后”的地位。
今年有发哥的赌神回归,早令影迷相当兴奋,另一方面,发哥还是霸气十足的玉皇大帝,同样引人期待。
其实,无论周润发扮演的是什么角色,香港的春节档再见发哥,隐约能让人回想起港产电影蓬勃之时的景象。
而《金鸡sss》十多年后的再续,也是影迷们绝不能错过的。
《金鸡》系列前两集都是在圣诞档期上映的,这次赶在春节档上映,内容必须更加的合家欢,《金鸡sss》做到了。
故事虽然依旧与“鸡”有关,但秉承前两集的精髓,没有三级的情节,只有“金鸡精神”,在过年嬉闹的气氛之中仍能悟出一点道理。
《金鸡》系列前两集中,三姑已经集过不少男明星,这次也不例外,大牌云集,名副其实“万千星辉贺金鸡sss”。
由于题材问题,不能在大陆公映,实在可惜。
但要把经典系列的延续剪得七零八落、失去港味,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虽然相比于《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年初一在大陆单天破亿,《金鸡sss》在香港收获的近400万票房可能是不值一提,香港年初一总票房接近1400万也无法与内地的2亿相提并论。
只是,且细想,香港只有700万人口,相较于内地十几亿人口,一天千万票房其实相当不俗,人均票房更是抛离内地,所以,应该得怎么比较呢?
港片沉寂多年,近年终于有了复苏的势头,2014年有四部港片贺岁,绝对是一个好的开始,过年,都只是想轻松一下,笑着迎接新的一年,四部电影各有长短,无论选择哪一部,又或者是全部都看,皆是对港片的一种支持,没有必要站队去挤压别的电影、无故给出差评。
“阿金努力,阿金搵到食”,虽然这句话没再出现在《金鸡sss》,但是整部电影的潜台词还是这个意思。
无论顺境逆境,无论是不是刘华做特首,努力拼搏就能“搵到食”,齐心协力就能熬过去,相信香港电影亦能再度迎来春天。
说明看的港片真的不够多....这真的是这个时代的金鸡。
在这个大浪潮的时代之下,香港人也改变了很多。
不同于奋斗的时代,这是个消费的时代,物质丰盈,光怪陆离的五彩世界终于到来。
有了钱,一切心理的生理的都能寻求到解脱。
然而一切看起来丰盈,实际充满了危机感和困惑。
如何自处,如何生存,今天大家都why so serious。
其实何尝不是想摆脱困境。
往上一代人迟迟不想放手,往下一代人不想再被管束。
其实大家真的都不必太认真,只要留得真情,那狂欢,就不只是虚伪的表面,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悦
看了金鸡SSS, 来到第三集了, 依然很搞笑, 可是搞笑的背后, 藏着一个沉重的问题, 香港人的身份问题.我想说的是, 看了金鸡SSS, 戏中人物对白反映到现在香港的人心态, 就像南明时代的汉人, 面对着清人入主中原, 已经无力回天.香港已不属于我们的了, 香港已经无救了, 我们已经输了, 我就去另一张赌桌再来过.张家辉口中的话, 跟我四年前离开香港来大陆工作所说的现由一样.以前的香港, 确实是个黄金年代, 张家辉口中说的: 从屯门友爱, 打拼一直到中环...大家可能不知道屯门友爱, 对香港人的意义, 屯门是香港草根阶层聚居的地方, 而友爱是屯门其中一个大型的公共廉租房小区...从草根打拼至中环 (代表中产阶层), 是我爸他们那代人的成长轨迹 (据说我爸年青时候的愿望, 是打拼至中环港英政府核心工作, 之后结婚, 生个儿子)...他的愿望全实现了.就像中国跟世界脱轨由产转衰, 是从明朝万历十五年开始 (请参考台湾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书), 而香港的崩坏, 不知道是1997年7月1日, 还是2003年CEPA的签订, 还是2013年梁震英当政后 (这留待将来再论証), 反正到了我们80后这一代, 无论你再如果努力, 你还是逃不过李嘉诚的五指山, 高房价令香港人只能为李嘉诚那群开发商打一辈子的工, 满香港的购物商场把消费推得不能再高, 现在, 在香港打工赚一万八千一个月的工资都是个月光族, 生活过得很没有意思.可是最可怕的是香港人包括香港政府的心态, 为赚钱很多东西已经放开不管了, 不再认真去想什么东西该做不该做, 不认真的心态注定香港已经输了.有能力的人, 就像清朝时候的南明遗民一样, 漂泊到台湾和南洋重新发展了. 至于本人的经历和心态, 就应该像一代宗师里面的叶问, 拿着大衣和火车票, 去了沈阳找宫二去, 从此过着两夫妻彼此练着咏春和六十四圣手的生活.这香港已不是我的地头, 就当我在宇宙漂流.
事先声明,本人是三姑的粉丝。
终于有机会为《金鸡sss》写第一篇影评!
=======================正文分隔线======================== 看《金鸡sss》的优先场前,三姑父说他保证好看!
确实,《金鸡sss》相当好看!
前半部分,几乎分分钟都是爆笑点;后半部分,则是充满正能量,一首《前程锦绣》贯穿了后半部分,不禁让人想起前不久上映的《扫毒》,但后者是基情四射,《金鸡sss》则是透过这首歌传递新时代的“金鸡精神”。
不过弱弱地提一下,最后的大合唱有点尴尬,虽是happy ending,但是用大合唱的方式有点土…… 《金鸡sss》开拍前就已经很期待这部电影,这部仅属于三姑的电影,这部十年后经典的再续。
但是,就像三姑在各种访问里都有提到,其实《金鸡sss》的故事跟1、2没有太大的联系,甚至放弃了1、2里,运用大量历史事件作时间轴线来叙事的做法,而是直接把当下的各种事件拼在一起。
金鸡1、2虽然也是明星扎堆,但是主线还是阿金这个小人物,用她与各种人物的关系和经历,反映大时代的变迁,一气呵成之余,亦充满怀旧的气息,这与当时的监制三姑父不无关系。
《金鸡sss》从一开始,拼凑片段故事的感觉就相当强烈,各个明星之间的都没什么关联,甚至与阿金的关系亦大多只是妈妈桑与客人的关系,明星们基本都是出现,然后后面就完全没有了这条线,例如王菀之饰演的吴璐和郑中基饰演的鸭皇之间的感情线。
主感情线在后半部分才出现,和前半部分出现的那些明星几乎没什么关系,唯有在大合唱时才全部出现了,显得整体故事很跳脱。
当然,《金鸡sss》的宗旨就是想让大家在农历新年轻松一下,不用讲太多的逻辑思路,直奔爆笑喜剧这个目标,以搞笑和传递正能量为主,若是像1、2那样用重要历史事件来牵引整个电影,就不是单纯的博君一笑,而更多的是让人唏嘘与留恋。
时代在变,或者我们应该做的是向前看,而不是不断地回望。
这是《金鸡sss》里,阿金一直希望哥顿哥明白的道理,所以,《金鸡sss》在故事上并不是1、2的延续,但并不代表这样做是错或者是对的,没有对错,咸鱼白菜,各有所爱,它的确能让我们“笑冧凳”,看完无忧无虑,这已经足够证明《金鸡sss》是新年不能错过的喜剧片!
只是我更喜欢1和2。
虽然说,《金鸡sss》的故事和1、2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当梁家辉饰演的陈教授、特首刘华再出现时,谁能说这不是当年的“金鸡”呢?
《金鸡sss》只是用了一种更符合当下时代的方式表现“金鸡精神”,无论再怎么艰难,金鸡依旧是为“搵食”能屈能伸,永不放弃。
所以,虽说偏爱1和2,也并非不喜欢《金鸡sss》,是三姑监制、主演的,怎能不喜欢?
更何况《金鸡sss》这么好笑好看,怎能不爱?!
十年后,能再遇阿金,满满皆是说不尽的感动。
“金鸡”是三姑的金字招牌,1和2已经让我们见识了三姑的演技,《金鸡sss》当然也不会让大家失望。
其实还没看《金鸡sss》之前,从花絮中,看到了三姑很放很疯地去拍这部电影,充满了能量,她也拍得相当开心。
那时,我就知道《金鸡sss》一定会好看!
这次戏里她还多了38G喷血巨乳,可以透露,有亮点!
只是这次阿金“升呢”为妈妈桑,除了她这只特别有戏的“金鸡”,这次戏里还有各式小鸡,其中王菀之的表现令我惊讶!
前半部分,三姑把很多爆点都让给了王菀之,让她相当出彩,笑点频出。
除了笑,文戏也相当不错,中场她与鸭皇郑中基互诉心中情的时候,也很能触动观众的情绪,真的相当有看点。
直到后半部分,三姑才重新把故事重心移到自己身上,发挥“阿金精神”,继续不屈不挠地传播正能量,笑看时代变迁。
但稍微觉得阿金和哥顿哥的感情线还不及哥顿哥和Jacky仔那种兄弟情出彩,大概是因为阿金和哥顿哥之间的情感用了一种比较收敛的表达方式,而兄弟情则是直来直往,拳来拳去。
但是,不得不说,三姑的眼神和脸部表情都很到位,她那种有点小女人似的因拿不定主意而忧心忡忡的眼神,实在太赞了!
阿金对旧情人依旧情深,只是时代已变,而眼前的哥顿哥却停留在十年前,让阿金既是怜悯,又不知如何相助相劝。
在鸡场,八面玲珑的金妈是大姐大;在哥顿哥面前,有情有义的阿金则只是小女人,三姑把这两面都拿捏得相当好。
这个阿金,跟当年单纯的阿金有区别,因为历练而显得成熟了很多,但跟当年的阿金也有联系——其实再有能力的鸡,亦不过是女人。
“金鸡”系列另一大特点,就是明星扎堆,而且粒粒都是巨星,位位皆是影帝级别,这也是“金鸡精神”、“香港精神”的另一种体现——团结。
三姑固然是好人缘才能请来这么多大牌,但从其它角度来说,大家都是众志成城,想搞好一部香港本土电影,所以1、2乃至现在的《金鸡sss》都能有这么多的大明星来帮忙,不计片酬,与阿金携手,捍卫香港精神。
《金鸡sss》众多客串男星中,最出彩的当数古天乐,江门话,各种“鄒式”食字烂gag,整个人物相当立体,而且古天乐能够放下身段去假扮他自己,十分有义气,难怪戏中阿金也曾脱口而出:“古天乐,我都想上啊!
”这必定也是三姑的心声!
彩蛋延续1、2里刘德华做特首这件事,整整一段三姑借阿金这角色满足了自己一直以来对最爱的刘华的欲望,相当搞笑!
其他的男星,每位都有各自的看点,必须要进影院看才能知道有多好玩!
就是数星星,也值了票价!
《金鸡sss》是一部没什么负担的真正的喜剧,也是真正的香港电影。
一鸡独大!
必须力挺!
亮瞎眼的阵容!金鸡精神永存!!!
每况愈下,金鸡系列真的不用再继续了。前30分钟还算灵,慢慢开始跑偏,黄伟文出现后片子直接就蛇精了,这也就罢瞭,结局怎么回事?现在的港片不在结尾来个大合唱就无法愉快地结束了是么,香港有个宝莱坞啊?
我觉得是金鸡系列的败笔,大陆人都被黑出翔了。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都不像一个影片,生拼到一起的。
吴君如是监制么? 我只想说 吴君如 或者导演 面子好大. 明星阵容好强大但真的木什么逻辑 剧情也不够深刻 还是第一部金鸡根深蒂固励志饱满催人泪下阿.
港产片的衰退又以喜剧最为严重,周星驰王晶黄百鸣无一例外。滩叔太贪心,什么都想讲,结果什么都没讲好。真正能够做到笑中有泪的,似乎仅剩一个彭浩翔。
香艳不足,搞笑有余。
在娱乐里找情怀。很难不和前两部作比较,但是就是爱吴君如和张家辉啊~ #果然还是荤口才看得开心啊,昨晚的素吃得真难受
仍有大时代的背景,一代经典。
1.英雄迟暮,徐娘半老
香港人还需要人来告诉他们“香港变了”么?问题是重复事实一千遍能改变事实么?爱叫唤不是问题,敢不敢不要叫唤半天就以为自己非常深刻了?唉,只为了我的男神子华那惊鸿一现……
想超越2太难了,还真是时代变了。
1.轻松的电影,沉重的人生。妓女「阿金」这一生,映照无数香港小人物的悲欢离合。2.原汁原味的港产喜剧,吴君如陈奕迅张家辉卖力出演。豪华的龙套阵容,还有久违的冠希哥。3.可惜此片更换了导演,不如两部前作感人,后半部分沦为口号式的拖沓剧情。
Ivana!
前面比较好笑~后面煽情有啲走神,本来就三星半,但咁嘅阵容点可能冇四星!
港星的表演风格,内地影人还真没几个能来得了的。很放得开,也有很戳人心的小细腻,港星还真少有不敬业的,凭这点给三颗星鼓励吧。
也不知道在讲什么,一个臭屁嚼不烂
今年看的最开心的港片,客串的明星也太多了吧。感觉到有一种香港精神吗,最后的刘德华真是惊喜彩蛋哇
前后半段完全脱节,后半段还有点港片的味道,前半段是要拍喜爱夜蒲吗?简直不能更低俗了。完全没点儿之前的情怀了。
笑了哭了, 好片子
各种讽刺各种社会问题。借着电影顺便怀旧和抒发情怀。虽然很有心,但是剧情着实太烂,只能算是一个尚且合格的明星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