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说一点,关于龙的眼睛 总统身边理发师的孩子都能成为这场荒诞政治迫害的牺牲品,身边为你服务的人都不当人来对待,要眼睛有什么用?
没了眼睛是什么?
是昏暗啊,暗无天日啊。
拉痢疾都要遭到迫害,那当然把你的眼睛和菊花泡在一起了,最后还要用菊花给你拉出来!
......
林赞相,导演处女座《孝子洞理发师》《孝子洞理发师》是由林赞相执导,宋康昊 、文素利、李在应主演的喜剧电影,于2004年5月5日在韩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平民理发师汉墨在偶然成为总统的专职理发师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孝子洞理发师》是一部具有很浓社会性的滑稽喜剧片,影片暗中藏匿了强大的批判力,导演不但巧妙地使用日常生活图景去消解了混乱的政治压力,还以黑色幽默的笔法传达出小人物无望的愤怒。
这部影片带有很浓烈的好莱坞气息,对历史政治事件做娱乐化处理,把熟悉的往事变作电影里令人愉快的小故事,都同好莱坞的电影故事如出一辙。
该片也是国民影帝宋康昊早期代表作之一,他把一个脑筋不太灵光的理发师演得活灵活现,也是影片最大的看点。
这部电影的导演林赞相,却几乎无人知晓,默默的推出这部一鸣惊人的处女作之后,蛰伏了十年,才拍摄了他的第二部电影《我的爱我的新娘》,只可惜,新作已经看不出半点当年处女作的影子,甚为可惜。
在竞争激烈的韩国影坛,即便从来没有能指导过电影的新手们,往往也都在这个行当中摸爬滚打了数年,练就了一身本领,所以当机会召唤他们的时候,他们才可以抓住机会把自己的才华释放出来,这些新人导演们的作品整体水准之高,题材之宽泛,手法之老到,都让人叹为观止,确实厉害。
四舍五入选举故事一开始,我们的主角理发师在青瓦台旁边开了家理发店。
他和女友未婚先孕,女友想要打掉5个月的胎儿,主角借用朋友那听来的“四舍五入总统”的名义,留住了胎儿。
“四舍五入总统”即“大数学家”李承晚,他的大缺大德会被中朝韩三国人民永远唾弃。
李承晚,出生于1875年,朝鲜王国和朝鲜帝国时期(朝鲜王国是清帝国属国,朝鲜帝国是日本傀儡国)参与民权运动和独立运动。
日据时期,李承晚推动复国运动,但他的理念是认美国作父,借助美国力量驱逐日本人。
1948年5月,南朝鲜总统大选,李承晚组织成年男子组成“乡土保卫团”,胁迫民众为自己投票,还勾结美军大肆逮捕杀害反对他的政客和群众。
当选总统后,他残酷迫害和屠杀游击队和人民群众,1945年日本投降至1949年下半年,被屠杀的朝鲜人民达15万左右,“李承晚政府屠杀的爱国群众甚至超过了日帝统治时期的纪录”。
战争结束后,他对内残酷镇压,对外试图胁迫美国对中朝继续发动战争,后被美国严厉制止。
1954年9月初,李承晚为了长期执政,通过自由党议员和无党派议员提出宪法修正案,其核心内容是废除对总统连任次数的限制,允许第一任总统可以无限次连任。
11月27日国会投票结果,203人中135票赞成,60票反对,7票弃权。
按照宪法规定宪法修正案须获3分之2以上议员赞成才能通过,即赞成票至少为136票。
11月29日自由党领导层说,135票虽然少于203票的3分之2(135.33),但是因为135.33经四舍五入可得135,所以得135票即可认为获得通过。
这种拿宪法、国家和人民开玩笑的行为为他“赢得”了“大数学家”和“四舍五入总统”的称号。
高木正雄1960年4月19日,理发师的儿子出生了,取名“南安”,算命先生说这个名字能平平安安,长命百岁。
那一天,进步学生和工人群众冲上街头,推翻了李承晚政府,史称“4.19革命”。
孩子一岁多蹒跚学步的年纪,理发师突然感到房屋在震动,他以为是地震,跑出门外,眼见一辆坦克开过,直奔总统府。
那一天是1961年5月16日,朴正熙率领空输部队、海兵队发动了“5.16军事政变”,推翻了张勉政府。
朴正熙,日据时期取日本名“高木正雄”,先担任日据朝鲜的小学教师,为报考军校,曾向长春的伪满洲国军校寄去一封表达“尽忠报国(指日本)”的血书。
他先后进入伪满洲国第二陆军军官学校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在伪满军校学习期间还获得溥仪“御赐”金表一枚。
毕业后在伪满洲国任步兵下级军官,驻守中国河北省。
日本投降后加入韩国光复军,回到朝鲜半岛。
“5.16”政变后掌管韩国政权。
1972年,深感受到民主派领袖金大中的威胁,朴正熙再次发动政变,强行推动宪法修正案,通过《维新宪法》,建立所谓“维新体制”,使终身总统制合法化。
其本质是总统独裁的威权体制。
情报统制理发师意外受到中央情报部高官姜局长的赏识,被召去为总统朴正熙理发,也因此成了邻居眼中的“大人物”。
但剧中高官的人物刻画更像是总统警卫室长——朴钟圭。
韩国中央情报部(KCIA)于朴正熙的第三共和国时期组建,首任部长是朴正熙侄女婿金钟泌。
中情部负责韩国对内对外情报统制工作,其人员渗透进社会各个阶层,对政治家、社会名人、宗教及其他社会组织以及校园活动等进行严密监控。。
60年代中期,中情部雇员达到近40万人。
在某些情况下,中情部采取绑架、暗杀等手段对付对现体制和朴正熙本人构成威胁的人。
朴钟圭,朴正熙总统的警卫室长。
性格急躁,忠心耿耿。
是总统的保镖和好友,因善用手枪且随身携带绰号“手枪朴”。
朴钟圭甚至会殴打并用手枪威胁不顺从总统的议员和部长。
文世光刺杀事件中,朴钟圭第一时间挺身救主,却没能救下深受人民爱戴的第一夫人陆英修,因而引咎辞职,彻底退出政界,这也为日后一系列变故埋下伏笔。
1968年1月12日,青瓦台受到北朝鲜特工队的袭击。
31名特种部队士兵前进到不足青瓦台一公里的区域,被下班的警察局长发现,随后爆发枪战。
青瓦台警备部队30警备团用迫击炮连续发射照明弹,制造大批增援的假象,击退了朝鲜特种部队,救了朴正熙一命。
当时的30警备团长即日后的韩国总统——全斗焕。
飞来横祸中央情报部以“感染痢疾可能是朝鲜特工传染,所以感染者可能接触朝鲜特工”的荒唐理由逮捕了理发师的儿子和邻居,闹肚子的人都被怀疑成了间谍。
中情部的走狗们甚至对小孩子严刑逼供,理发师去向高官姜局长求情,却只得到拔枪威胁。
身为总统理发师的父亲面对着这群满口“国家”“危机”“大义”的畜生败类却不知所措。
特务对儿子使用了电刑,也许是体质特殊,儿子不感到疼痛,反而将电击当作一场有趣的游戏。
特务们根据逼供结果编造出了一份间谍名单,将看不顺眼的人都置于其上,然后将他们杀害。
理发师夫妇以为儿子也被杀害,终日茶饭不思,以泪洗面。
后来,也许是理发师送礼起了作用,又或许姜局长和部长互相掣肘,儿子终于被释放。
儿子受的电刑让他腿部变形,站起来都很费力,出门都要父亲背着。
而这,仅仅是朴正熙长达18年统治的缩影。
日落宫井洞理发师又来给总统理发,总统称赞他的手艺和性格:“你做这工作很长时间了。
”理发师一时口误:“你也是啊,阁下(阁下是朴正熙全斗焕时期对总统的尊称)。
”随后而来的姜局长和部长起了争执,几乎大打出手。
那是理发师最后一次见到三人,那一天是1979年10月26日。
故事到这里,姜局长和部长的人物原型发生了改变。
姜局长的原型是总统警卫室长车智澈,车智澈曾将朴正熙总统称作他的“太阳”。
部长的原型是时任韩国中央情报部长金载圭。
简而言之,这是改变韩国历史走向的一天,参与此事的三个重要人物:韩国总统朴正熙,中央情报部部长金载圭,总统警卫室长车智澈在一次发生在宫井洞的刺杀事件中集体毙业。
朴正熙总统的画像被摘下,挂上全斗焕总统像。
全斗焕依旧召理发师给他理发。
看着全斗焕“地中海”的秃头,理发师说:“等您头发长出来,我会再回来的。
”他被套在麻袋里扔回了家。
The end汉江奇迹《孝子洞理发师》以韩国普通小人物的视角,展现李承晚下野到全斗焕上台长达二十年的历史风貌。
电影用诙谐的讽刺表现一个个沉重的历史事件,构成一部“笑中带泪”的黑色幽默。
剧中大多数人物和事件都进行了戏剧化处理,但都有其历史原型和历史背景。
比较典型的例如1968年1月12日发生的青瓦台刺杀事件,电影中,朝鲜特种部队因为痢疾闹肚子行动失败,并引起后面的大搜捕和大屠杀。
现实中,朝鲜特种兵身着韩国边防军制服,脚上穿朝鲜配发的胶鞋,这一细节引起下班的警察局长的注意,进而提前爆发枪战,致使任务失败。
最终参与行动的31名特种兵,有27名战士牺牲,1人被俘,3人逃回朝鲜。
因为痢疾导致的大搜捕也许并非真实事件,但“实尾岛惨案”“釜马事态”等比电影更可怕的悲剧都是千真万确的。
姜局长和部长的原型不止一个,大体上是历任总统警卫室长.前半段剧情中拔枪相向的局长原型是朴钟圭警卫室长,结尾和部长大打出手的原型是车智澈局长.部长原型是历任情报部长,结尾的原型金载圭部长和车智澈不和。
朴正熙总统确实为韩国带来了“汉江奇迹”,但代价是什么呢?
朴正熙遇刺后,全斗焕从青瓦台办公室中找到的钱财就高达9亿韩元。
中央情报部每个月送出的黑钱能在汉城买几十套普通住宅。
朴正熙前前后后将30万韩国军人送到越南,屠杀无辜的越南百姓,韩国军人也遭受了重大伤亡,而这一切仅仅是换取美国援助的“投名状”。
一位普通的纺织工人全泰壹,为了改善市场里两万多贫病交加的纺织工的生存状况,自学劳动法,不断向媒体、政府甚至朴正熙本人请愿,要求他们按照劳动法给予工人们应得的待遇,但换来的只有讥讽和嘲笑。
1970年11月13日下午1点40分,走投无路的全泰壹将汽油倒在身上,抱着《劳动基准法》,点燃了打火机……参考资料《朴正熙时期韩国的国家认同塑造》王晓玲《军队从政坛的退出与韩国社会转型——基于自然政府的视角》刘洪钟《“被挟制的”帝国_美韩同盟形成史论》梁志《1968年朝鲜半岛危机与美国对韩国的政策》李晓妮《论1972年韩国“维新政变”》冯东兴《北朝鲜现代史》和田春树《试论李承晚时代韩国社会的右派化》吕俊峰《试论金大中绑架事件及其影响》金铭
总统身边理发师的孩子都能成为这场荒诞政治迫害的牺牲品,身边为你服务的人都不当人来对待,要眼睛有什么用?
没了眼睛是什么?
是昏暗啊,暗无天日啊。
拉痢疾都要遭到迫害,那当然把你的眼睛和菊花泡在一起了,最后还要用菊花给你拉出来!
用小人物的经历来表现当时历史大背景的,电影史上很多见。
《阿甘正传》、《悲情城市》、《霸王别姬》、《活着》等等等等都是以刻画小人物的经历来见证历史变迁的。
但这部电影却让人眼前一亮,导演用近似荒诞的幽默方式传达出小人物无望的愤怒,用粪便来解构、暗喻政治事件,着实让人拍案叫绝。
影片通过小人物“宋汉墨”的儿子“宋乐安”的视角来叙述这个故事,宋康昊饰演的宋汉墨没什么文化,绰号“豆腐”,是一个老实平凡的理发师,却稀里糊涂当上了总统的御用理发师,从此经历了不平凡的一生。
这个故事是以韩国50至70年代作为背景的,那时盲目的政治激情,弥漫在世界各地,在这个历史大背景下,理发师宋汉墨作为一个对政治毫无判断力的普通老百姓,却深信政府的用意是美好的,听从崔先生的话,冒着巨大风险偷选票,然而单纯的宋汉墨是间接造成李承晚独裁连任的一名帮凶。
不久,在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况下,1960年4.19运动爆发,在宋汉墨的“四舍五入”思想下,小生命“乐安”诞生了,周遭示威的学生误以为推着孕妇的宋汉墨是医生,在混乱中恳求慌张失措的宋汉墨医治,场面实在滑稽。
导演有意安排“乐安”在学生与军队对峙的队列中出生,一来交代了时间背景,二来用滑稽的生活日常缓解了政治事件带来的沉重气氛。
而这里引入“四舍五入”的思想,恰恰也是交代了当时的背景—1954年韩国自由党提出修宪,要求首任总统可以连任一届以上,为了当上终生总统,不惜扯下民主的外衣。
最终表决结果:总票数203票中,投赞成票的是135票,如果达到总票数的三分之二(135.2票),修宪即可通过,由于还缺0.2票,国会否决了这一动议。
但是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第二天,自由党发言人表示,通过“四舍五入”,该票数达到了修宪规定。
像理发师宋汉墨这种毫无政治判断力的单纯老百姓,自然而然地认为“四舍五入”是个先进正确的概念。
就这样,随着小生命的诞生,李承晚的独裁也结束了,宋汉墨给儿子取名“乐安”,是希望他一生快乐平安,但即便换了另一个总统,老百姓的生活也未必会变得安乐。
(后面的故事则在隐射韩国总统朴正熙与他的两个心腹--车智澈与金载圭,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了解一下这段历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因为爸爸理发师的身份时常受到嘲笑,在孩子打架之后,宋汉墨本想着为孩子讨回公道,却发现打人孩子的父亲是当年碰到他偷埋选票的卖煤人。
懦弱的父亲口气随即变得和善,给钱给对方孩子买糖吃,还买下了对方多余的煤球,甚至说了一句很尼采的话语:“夏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
”回家后安慰儿子,其实理发师跟医生是一家人,因为我们都穿着白大褂,瞬间把自己卑微的形象往高大上靠拢,消除儿子的自卑心理。
这段对宋豆腐的刻画非常成功,把一个唯唯诺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小人物给勾勒出来了。
原本以为就这么平凡地继续做个小人物,没想到却稀里糊涂地再次卷入政治当中,成为了总统的御用理发师,成为了大人物身边的小人物。
更没想到的是,当站在自己仰慕已久的政治领袖面前,那种喜悦感却瞬间崩溃,取而代之的是“伴君如伴虎”的惶恐,这种来自权力阶层的无形压迫,使得他一回到家就瘫倒在地。
在后来与总统及其心腹相处的各种细节中,宋汉墨始终表现出小人物的低下与卑微,无不反映出在权威体制内,所谓的民主只是阶级关系中的童话。
主人公宋汉墨的巨大转变发生在政府借机对反对派、朝鲜间谍进行大清洗,由于当时入侵的刺客都在拉肚子,当局就把此间汉城内的所有腹泻者当做间谍嫌疑人抓起来,主人公的儿子,也被抓了进去。
至此,影片进入了最有趣的部分-以大便解构政治事件,以腹泻开始对这段历史,这种独裁压制进行讽刺批判。
主人公的儿子和所有成年的嫌疑犯一样,遭到政府残忍逼供,进行电击。
所有的成年嫌疑犯都被处于莫须有的死刑,而“乐安”却被侥幸地放了回来,但从此双脚便失去知觉。
身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时,主人公面对政治凌辱只是忍气吞声,但身为父亲面对儿子遭受的苦难时,他开始爆发了。
这是主人公宋汉墨第一次愤怒,他拿着自己赖以生存的理发刀,撞破玻璃,冲出青瓦台,对着总统府的方向,大声痛哭、怒骂、咆哮,却只能拿着手中的理发刀伤害自己,发疯似地剪自己的头发,最后无力地瘫倒在路边。
演员宋康昊的演技真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小人物被他演绎得入木三分。
小人物终究是小人物,面对权力阶级,只能无力地愤怒。
几年后总统遇刺身亡,因曾有神医指点宋汉墨,必须用龙的眼睛加菊花熬药,才能治好“乐安”的脚。
主人公便怀着复杂的心情实施他的计划,把总统画像上眼睛部分的颜料给抠了下来做药引(本以为会去挖总统的眼睛…但无论怎样,这个情节都是极具荒诞气息的)。
这个情节设计非常有趣,极具黑色幽默风格,第二天总统灵车经过理发店时突然熄火,主人公正在厕所试图大便拉出昨晚误吞进去的药引盒子,镜头在总统车奋力踩油门与主人公痛苦排泄的表情间来回切换,实在滑稽至极、荒诞至极、讽刺至极。
我又一次回想起那位神医提到的神药配方“龙眼”、“菊花”……请允许我作一个不太文雅的解读:独裁的政治下,屁民必须通过痛苦的煎熬,“排泄”出愚昧的思想,才能真正觉醒,才能换来真正安乐的生活。
(其实还有另一个解读…独裁总统的龙眼,还不如百姓的菊花,总统生前被权利蒙蔽了双眼,伤害了无辜生命,电残了主人公孩子的双腿,死后用作药引,通过百姓粪便的洗涤,却能治愈乐安的双腿)影片最后主人公被新任总统邀请去为他剪发,主人公看着总统头发稀少的地中海,无从下手,冷静地说到:“等你头发长点的时候,再来找我吧。
”虽然他被对方胖揍一顿,却活着回到家中,从此过回平静平凡的小人物生活。
在结尾主人公一改以往低下卑微的姿态,第一次直起腰板,说出了心里话,这不能不说,通过一次漫长地“排泄”,痛苦地煎熬,小人物终于活出了应有的尊严。
有人说《孝子洞理发师》是韩国版的《阿甘正传》,我并不苟同。
《孝子洞理发师》是一部相对温和幽默的电影,虽然暗喻讽刺处处存在,可能主人公宋汉墨的憨厚老实让人联想到阿甘,也同样是以小人物的经历来刻画历史变迁。
但《阿甘》更注重强调个人的成长、坚持,充满着励志;而《孝子洞》却更着重通过小人物的悲惨命运,用荒诞诙谐的手法,来反讽当时的政治环境,更体现“以小见大”。
同样是大历史背景下的小人物,《活着》和《霸王别姬》、《颐和园》等电影压抑很多,让人看后充满无奈、愤怒和绝望。
而《孝子洞》却通过诙谐、近似荒谬的手法去讲述一段令人无奈与愤怒的历史,绝望之后希望仍在,如同影片最后主人公与儿子一起欢乐地骑单车,脸上露出的灿烂笑容。
在竞争激烈的韩国影坛,即便从来没有能指导过电影的新手们,往往也都在这个行当中摸爬滚打了数年,练就了一身本领,所以当机会召唤他们的时候,他们才可以抓住机会把自己的才华释放出来,这些新人导演们的作品整体水准之高,题材之宽泛,手法之老到,都让人叹为观止,确实厉害。
林赞相,导演处女座《孝子洞理发师》《孝子洞理发师》是由林赞相执导,宋康昊 、文素利、李在应主演的喜剧电影,于2004年5月5日在韩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平民理发师汉墨在偶然成为总统的专职理发师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孝子洞理发师》是一部具有很浓社会性的滑稽喜剧片,影片暗中藏匿了强大的批判力,导演不但巧妙地使用日常生活图景去消解了混乱的政治压力,还以黑色幽默的笔法传达出小人物无望的愤怒。
这部影片带有很浓烈的好莱坞气息,对历史政治事件做娱乐化处理,把熟悉的往事变作电影里令人愉快的小故事,都同好莱坞的电影故事如出一辙。
该片也是国民影帝宋康昊早期代表作之一,他把一个脑筋不太灵光的理发师演得活灵活现,也是影片最大的看点。
这部电影的导演林赞相,却几乎无人知晓,默默的推出这部一鸣惊人的处女作之后,蛰伏了十年,才拍摄了他的第二部电影《我的爱我的新娘》,只可惜,新作已经看不出半点当年处女作的影子,甚为可惜。
我又被韩国电影惊了一小下。
也许正因为韩国电影也可以把总统被杀当作幽默写在剧本里,所以即便中国电影票房动辄上亿在韩国电影面前怕是还要甘拜下风。
晕,一开始就扯的有点远。
想说最后儿子康复的原因,也许跟父亲冒死刮下来塞进嘴里又屙出来的那点儿灰关系不大——理发师无慧根,未免对老神仙的话断章取义了。
真正的药是他终于敢对那个强大的力量说不;而“说不”背后的,是那个权威终于在心中走下神坛——政治终究丑陋,不仅丑陋,且幼稚无聊。
这是一个屁民觉醒的全过程,时间有点长,代价有点大,但终究还是醒了。
故事一气呵成,完全不见韩国电影中常犯的拖沓,细节的处理也很出彩,不是说笑中带泪那么“恶心”,起码也可以叫幽默而深刻吧。
这么牛的片子到目前为止观看人数还木有过千,还真是小可惜啊。
震撼的观后感,感叹小人物的悲哀,作为总统的理发师,在常人看来伟大的职业,确是胆战心惊。
不能说中国没有这样的好片子,中国缺少的是对当代政治描绘的好片子,对于人性的刻画这部片子做的还是很不错的。
之所以打四颗星,是因为我觉得一部好片子也需要做到全程无尿点不无聊,但在观影过程的有些部分还是有些乏味。
韩国有的电影真的很好看,这一部也算。
宋康昊演的小人物真的很活灵活现。
把那种随波逐流,在大环境下的被动,不自主以及生活的平凡,老实,没有过多的奢望。
即使给儿子起名字也只是希望他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即使是平凡地活得长一点,也不要做个短命的总统。
生活中有很多讽刺的情景。
例如安乐出生后,豆腐抱着他看到街上行驶而过的巨大的坦克,人与机械的形体的巨大反差,使抱着孩子的宋汉厚显得极其渺小。
这一点隐喻了平民百姓在强权的政治下,是在一个被统治的地位,勿论民主。
在总统没有上台之前,他们做假民主的选票,支持总统,但当成为总统的理发师后,他每天活得兢兢战战。
他也有风光的时候,随总统到了美国,沾光收到众多美国人民的欢迎。
没有预料的风光。
韩国现在的形象很多是在韩剧中树立起来的。
他显现的是一个信奉儒家思想,长幼有序,文明文雅的民族。
但是现代韩国史就是一部暴力流血的政治斗争史,流血冲突不断,在经济快速发展之前,这个国家的人民为民主进行了不少斗争。
他们的榜样是美国。
对于美国他们既向往,又有抵触。
在电影,那个在汉厚家中打工的男孩,喜欢猫王,喜欢美国文化,想到美国去,参加越战,想与美国人交流却被无情拒绝和歧视。
回来后,本来的开朗活泼变成了沉默寡言,在剃头时还喜欢带上手套。
不知道是否在暗示战争中双手沾血的不用回首的过往。
宋汉厚这个小人物总是小心翼翼的活着,即使自己吃亏也不要得罪别人,因为对欺负老朋友的孩子怀有歉意而买下了很多的多余的煤,然后说一句很尼采的话,夏天到了,冬天还会远吗?
这样生活的人,更别说在总统家中,宁可多打儿子而不想惹是生非,可还是挨揍被骂。
即使这样,对于儿子仍然是抱歉的。
心理和生理双重受伤下,仍然背着儿子回家了。
对于宋汉厚来说孩子终于一切。
为了避免更多的灾难他把儿子送进了警察局,因为不断的电刑,儿子站不起来了。
心力交萃的他,用头撞破门,拿着理发的剪子,在马路上哭喊,第一次愤怒的爆发,但是即使是这样的一次反抗下,他仍然是弱者,他说自己是总统的理发师,于是开始剪自己的头发,他反抗的立足点是儿子的受伤,孩子的未来变得茫然。
这对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政治是不公平的。
可他只是一个平民百姓,即使作为总统的理发师。
他的剪子是唯一的武器也是唯一的生存手段,他的剪子即是锋利的,有时弱小的,他只能伤害自己,连一个可以发泄的人都没有。
这个仅有的几分钟的爆发,在一辆青瓦街的汽车开过后就瘫倒了。
在汽车的喇叭声中,他只能为他让路。
作为个人,他阻挡不了历史,阻挡不了机械文明。
在工业化,政治的面前,人是渺小的。
我个人觉得,有点像侯孝贤的《悲情城市》的感觉,那种要表达的人在大环境下逼不得已又自然而然的生存状态。
关注的是人,在政治格局的变化发展下的人。
但《孝子洞理发师》更侧重于对于政治的反讽,《悲情城市》侧重对于人生存状态的理解。
《孝子洞理发师》在宋康昊的领衔演绎下非常优秀。
1.韩国上世纪六十年代政治背景下的小人物生存史(政治、社会、家庭)。
2.龙、眼睛、菊花的隐喻脱俗且有力,荒诞正是现实主义的突破。
刮眼睛的镜头很到位,是认识了十二年的总统啊,是高高在上的权利者,心里挣扎表现出来。
3.灵车停在理发店门口的一段镜头快速轮换表达也相当精巧,厕所内外气氛不断上涨马上到达顶点了,然后通畅,也是彻底摆脱彻底告别。
等到对新总统敢说的话,更是彻底新生了。
4.宋大叔,演什么是什么。
孝子洞理发师 (2004)8.12004 / 韩国 / 剧情 喜剧 / 林赞相 / 宋康昊 文素利
韩国历史的一段回顾吧,没有韩国人的观影体会,但还是感觉到浓浓的父爱。
这片子完全可以拍的更好,只是很多地方假了。除了宋康昊,其他人的演技显得差了。还有喜剧的方式拍摄并不是太好,会消磨掉影片的力量与气息。故事倒是不错,结尾还有些玄幻色彩。
盲目 顺从的韩茂只是千千万万模糊暗淡影子中的一员 ,直到进入青瓦台 成为总统的御用理发师。但 巨大耀眼的光芒并没有让他也随之闪光 ,他还是一次次被踢伤膝盖 ,一次次弯下腰来,步履趔趄 。最后不论是曾贴身伴随总统的韩茂津津乐道美国的金吉还是重新站起的儿子,最后只剩下淡然的平静,无论喜悲。
1、大历史浓缩在一对小人物父子身上,看上去戏谑,却那么沉重;看上去荒诞,却那么真实。那不只是一个家庭,而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苦难;2、白色恐怖有多恐怖,就看你是否拉了不合时宜的屎;3、永远相信ZF是对的爱国者,被当成间谍判处死刑;3、“我只能治好他的身体,他的精神必须由你来治愈。”下一代什么时候才能站起来堂堂正正做人?取决于这一代人是否有勇气与决心挖下毒蛇化成了龙的“眼睛”,是否敢于说出“总统先生,等你长出头发了我再回来。”4、韩国人能有今天,不容易,那条布满荆棘甚至鲜血的道路,是必经的吧。
韩国电影里少见的不卖弄悲情的一部,平实,残忍,无奈和坚韧,宋康昊在里面一点都不显得脸大,只显得那么可爱
韩国,外国,但是我们了解他的历史,了解他的文化,甚至是政治。中国,我的祖国,真陌生。
一般
饼叔电影5星
宋康昊,韩国历史上的几次大事件。
用让观众舒适一点的方式处理了电刑部分,却反而让我频频回想难过万分。动荡的政治裹挟微不足道的个人飘荡,我的废柴爸爸也不得不流着泪去刮下龙眼。20190530
有黑色幽默,但故事其實相當悲涼與殘酷。全片的場景和故事推進都集中在那一家人在60-80年代的時代命運,大歷史故意在畫面上缺席卻又明知其在場:朴正熙執政、冷戰直至光州事件發生和軍事政變。而這時爸爸終於從一無所信中覺醒,兒子終於可以站起來,一切不真實卻又多麼恰如其份地令人感動。
温情中夹杂黑色幽默,用轻松的景框拍摄沉重的政治更迭,这在中国就类似于王府井开了家给中南海服务的理发店,从1955到1997历经了新中国历史的多次变迁,最后儿子重新站起来的地方寓意尤好,一个人从身体到身心乃至国家的隐喻,看了身心舒畅。宋大脸真是韩国电影的演技一哥。
荒谬的疟疾就是接触过敌方的人的理论。以喜剧形式反映当时审讯的残酷。三星半
快进的看完了
7分。说它是政治喜剧吧,力度远不够狠辣,说它是平民史诗吧,又太不可信了。总体肯定是好看的,但总觉得差口气有点可惜。《阿甘正传》真不是那么容易够得上的。
有趣的故事,但是感觉拍的太无趣,色调像三丁目的夕阳,宋康昊真帅!
第四共和国版阿甘,正视历史这事就别想了,都架空乌托邦吧。
与其说用总统的理发师这个身份讲述了小民的不易,时代的突变,朝堂的更迭;不如说它讲好了在孩子眼中,父亲是如何成长的——父亲之所以成为父亲,都是从他为了孩子,不再愿意跪着为止——父辈不想跪了,孩子就能站起来了。
天朝的素材比这个更能一黑到底,干嘛那么圆满?
这片可以看,简单,小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