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看过e09 Pimento 的反转 才真的暴露出这出戏的野心来,它绝不甘于只坐个BRBA的顺风车,秀一下老面孔,爆一些当初人物小传有的没的前史,这是一部有独立历史,独立角度,和独立世界观的系列,他不再是那个新墨西哥州的西部片世界了。
目前只能猜想,但是BCS的主题和BRBA的“人是如何改变的”不同,BCS更多关注于:“为你相信的原则,做出了你的选择值不值得?
”请把它想象成在美国中西部隐姓埋名的一群希腊众神,带着各自对世界是什么的理解,相互碰撞和融合。
BRBA最终会一个人变化到无以复加而不得不主动终止,这样结束即诚恳,又讨巧。
但是BCS的命运如同希腊神话一样,它未来就是有机会永远写下去。
因为众神相遇,这个故事的视角和主角可以任意变幻。
目前最令我关注的,其实不是Saul会不会,或者如何成为一个trickster god 的牛逼律师,这当然是这一季度的主题。
也不是而是Tuco如何从一个暴怒的野兽,成长为一个能“sometimes you got to steal to stay rich”这种智慧的的一方霸主。
和这个过程中是否会需要灭掉Nacho Varga
这里最牛的是镜头,绝对世界顶级摄影师,画面美的想哭,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很多镜头都有镜头语言。
剪辑也好厉害,编剧也好厉害,各种反转简直是在看英国悬疑剧,完爆9号秘事,黑镜,乌托邦全剧到处是彩蛋,各种隐喻。
比如老麦在那夫妻院子外摘了个苹果比如树上的吊死鬼虫子都是在暗示下面的情节及对人物做了隐喻。
一季太好看,第一集的黑白片头就入坑了,一天刷完一季还意犹未尽,比毒师更从容不迫,火候更好。
看完《绝命毒师》的影迷是不会错过《风骚律师》的,《风骚律师》完全克隆了《绝命毒师》的摄影风格,适合《绝命毒师》的粉丝观看,不是特别适合没看过《绝命毒师》的观众,很多细节或者梗,要看了《绝命毒师》才能明白。
相比《绝命毒师》来说,《风骚律师》节奏比较慢,主要人物增加了五个,索尔·古德曼的女友金,哥哥查克,宿敌霍华德以及大毒枭拉罗和纳乔。
《风骚律师》聚焦于索尔·古德曼的故事,可以看作《绝命毒师》的前传,《绝命毒师》里的不少人物也在剧中重现了自己的风采,例如麦克、炸鸡叔、叮叮、光头兄弟等等。
下面,我对《风骚律师》这部剧的主要人物的性格进行一些分析,供大家参考。
注意:以下分析有剧透。
吉米·麦吉尔(Jimmy McGill)
在《绝命毒师》里,索尔·古德曼(Saul Goodman)是一个情商和智商都非常高的专业人士,为人处事老道成熟,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全剧中为数不多的全身而退的角色之一。
在《风骚律师》里,展示了索尔·古德曼/吉米·麦吉尔的前世今生、逐步黑化的过程,带来了他最终的命运结局。
做为一个善良与机智并存,本质并不坏的专业律师,如何最终实现救赎自己,从吉米·麦吉尔,转变为索尔·古德曼,最终再次回归吉米·麦吉尔。
在吉米·麦吉尔阶段,他是个良心未泯,为了事业而拼搏的草根律师,经常耍小聪明,为达目的会不择手段走偏门,坑蒙拐骗的小恶做的不少,但并不会做那种昧良心的坏事,而到了索尔·古德曼阶段,他做事的底线开始不断下降,经常游走于黑白两道之间,黑白通吃,着实风光了好一阵子,在被捕之后,当听说到女友金已经自首,幡然醒悟,重新回归吉米·麦吉尔。
金·韦克斯勒(Kim Wexler)
金·韦克斯勒是《风骚律师》最重要的角色之一,由于在《绝命毒师》中金并没有出现,而她和吉米的关系又是这么密切,观众对她的结局非常关心,她最终到底是死是活的悬念一直拖了六季。
如果吉米做律师走的是旁门左道,金做律师走的就是阳光大道,虽然金的家庭条件不好,但她勤奋好学,能力出众,入职HHM律所后,很快成为霍华德的一名得力干将。
金·韦克斯勒起初表现的善良而正直,她和吉米同样是草根出身,渐渐地也会和吉米一起胡闹搞事情,最后两人纠葛越来越深,金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底线越来越低,和吉米一起恶搞霍华德,但最终霍华德意外被杀,给了金非常强大的震撼,她最终选择了逃离和救赎。
金·韦克斯勒与吉米·麦吉尔虽然一直都纠缠不清,但的确是天生的一对。
查克·麦吉尔(Chuck McGill)
查克是高智商低情商的典型,做为吉米的哥哥,可谓聪明绝顶,事业的道路上顺顺利利、风风光光,成为HHM律所的管理层,走上人生巅峰。
但在生活上,却因为突然得了怪病(电磁场过敏症),并且因为病情逐渐恶化,最终导致无法正常工作,需要回家养病。
而实际上,查克的得病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吉米考上了律师,以及周边人对吉米的喜爱,让查克的妒忌和仇恨诱发了心理疾病。
查克自大、自负、偏激,性格非常不讨人喜欢,却一直看不惯吉米这唯一的亲人,一直想要害吉米,但还要伪装的光明正大,最后在法庭上当众原形毕露,可以说信誉、尊严、爱人、弟弟等等一下子都没了,最后还得罪了霍华德,事业也没了,当他失去了所有的一切的时候,查克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霍华德·哈姆林(Howard Hamlin)
霍华德·哈姆林是一个富二代精英,继承了父亲的律所,成为有权有势的HHM律所大老板,一生锦衣玉食、精致富贵,本来风光无限,但最终阴差阳错莫名其妙被人杀了。
做为一家公司的大老板,整日混迹在上流社会,霍华德·哈姆林掌握着庞大的资源,有着硬朗的管理风格,但是对待员工不能赏罚分明,好大喜功,让很多原本对律所忠心耿耿的员工大失所望。
霍华德并不算是个坏人,本质上是一个高端的精英,从没有经历过白手起家打拼的辛苦,对于吉米、金这样的低端草根是不可能有同理心的,和他们产生矛盾也在所难免,不过最终死的糊里糊涂,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纳乔·瓦尔加(Nacho Varga)
纳乔在《绝命毒师》中并没有出现,他的职位上出现的却是其手下疯狂小八,因此大多数人都认定了纳乔的结局不会很好,做为屠库的手下,他非常有头脑,除了贩毒的本行之外,还喜欢干私活,算是一个精明能干,有勇有谋的毒贩。
纳乔对待父亲很有孝心,为了父亲可以不顾一切,当赫克托打起了他父亲店面主义的时候,纳乔就对赫克托产生杀意,通过换药的方法把他搞成了叮叮。
不幸的是,这个行为被古斯塔沃察觉了端倪,成为了把柄,纳乔最终成为两大贩毒集团火拼战斗中的一个可怜的牺牲品。
拉罗·萨拉曼卡(Lalo Salamanca)
拉罗是萨拉曼卡家族的一员猛将,和光头兄弟的有勇无谋不同,拉罗有勇有谋,单兵战斗力爆表,可惜的是对手太强悍,炸鸡叔同样有勇有谋,而且团队组织能力超强,手下个个都是精兵悍将。
拉罗的疑心很大,不信任别人,这也造成了他只能单兵作战,没有团队管理能力,没人愿意当他的手下,因此当他自己被抓之后,竟然只能靠一个刚认识的律师吉米来帮他去拿保释金,实在是可悲。
不过,他的单兵作战能力还是不俗的,最终揭穿的炸鸡叔的地下工程,生擒炸鸡叔,但由于《绝命毒师》认证的原因,最终还是被炸鸡叔反杀。
古斯·弗林(Gus Fring)
古斯·弗林在《绝命毒师》里已经是一个大毒枭,而《风骚律师》里的古斯·弗林主要讲述的是他的发家史,其性格在两部剧中完全一致。
古斯·弗林是个完美的领导者,高智商高情商,人格魅力爆表,这样的性格本身也很适合做领导者,他手下的兄弟们,都死心塌地发自内心地佩服他尊敬他,实际上Gus管理的商业帝国无论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是井井有条,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可以算是一个管理上的天才。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喜欢单打独斗的拉罗在面对人多势众的炸鸡叔,天然就有劣势,最终萨拉曼卡家族被炸鸡叔一一击破也是情有可原的。
迈克·厄门绍特(Mike Ehrmantraut)
迈克在《绝命毒师》里是个忠诚而有原则的职业杀手,胆识和身手都不错,没有野心,是Gus Fring手下一员得力的大将,颇得上司的器重。
而《风骚律师》里的迈克同样是老练和专业,做人很有原则,是个令人敬佩的人物。
古斯发现这个人物后,非常欣赏迈克的能力,三顾茅庐将这名大将请出山。
总结总的来说,《风骚律师》这部剧拍的非常不错,虽说未必能超越《绝命毒师》,但是看完《绝命毒师》后,应该必须追这部剧,否则一定会遗憾的。
本剧第一季在第10集,伴随着律师的黄色汽车扬起的尘土中结束了。
第一季向我们大致描绘了,律师SAUL的前世和前世的前世,通过本季的剧情基本上能勾勒出律师比较完整的人生轨迹,那就是前世的前世生活在大城市芝加哥,生活主题比较荒诞,主要活动集中在行骗沟女,后来律师的前世落脚在新墨西哥州的阿尔布开克,生活主题以“浪子回头金不换”为主题,即从HHM律师事务所的收发员向职业律师的过渡,概况来说这个过程就是从风流吉米——吉米——吉米律师——律师SAUL的演变。
本集开播当初,想必《毒师》剧迷都会保持着观望的态度,因为挂着“衍生剧”的名头,似乎都有炒冷饭的嫌疑。
第一季的10集观看下来,本剧虽然在故事情节、黑色幽默、摄影风格上与《毒师》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否认的是本剧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主要表现在,故事情节不再如毒师那么富有传奇性,但是全剧故事情节更加现实,人物命运的发展更加“凡人化”;戏剧冲突没有前作那么剧烈,但是当编剧编织的最大的谜团解开的时候,那股冲击心灵的力量还是非常强大的。
作为第一季的完结篇,本集主题为与过去的决裂,其中包含着两个决裂,第一是开篇的吉米与风流吉米的决裂,第二是结尾时未来的律师SAUL与吉米律师和风流吉米彻彻底底的决裂,主要表现在吉米回芝加哥的故地重游并且与好朋友Marco的故伎重演,还表现在结尾吉米与迈克那段有趣的,关于160万美金的有趣对话。
这段对话更像是吉米的自言自语,也像是吉米脑海中天使与魔鬼的碰撞,而这时的迈克像是一位超凡脱俗的神人,一切都看的非常透彻,他告诉吉米,我只是完成了你交给我的任务,I did it!
一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话,却让吉米律师彻底顿悟,于是出现了本文描述的开头的那一幕,一脚油门绝尘而去。
因此,我们盼望着第二季吉米律师决裂后的崭新的生活。
被奉为全世界编剧第一必读的经典《故事》一书的作者威廉古德曼曾经说过,所有故事结局的关键就是给予观众他们想要的东西,但不是通过他们所期望的方式。
虽然这句话颇有争议,但是用来参照此剧却有些相似。
即观众想要的是什么?
是想看到吉米律师向黑道律师SAUL的转变。
那通过的方式?
或者说是转变的动机有哪些?
列举出来主要有吉米与查克亲兄弟之间的决裂,带来的与HHM律所的和解,Marco的死亡,还是“神人”迈克那醍醐灌顶的教导?
这些交给你我自己判断。
写到这里,不由得感慨本剧展现的吉米律师的前世今生,说到底其实就是一个普通人追求名利的过程,只不过实现的手段和最终达到的目标因人而异。
就像普普通通的你我的生活状态,上班下班,养家糊口,也许你我的追求过程比吉米律师还要精彩,还要戏剧化,但是“绝命律师”只有一个,但愿他能代表你我扬眉吐气。
尽管剧中没有非常明确地说明Chuck首次发病的时间,但Chuck在Jimmy考取了律师执照时仍然是正常的,得知Jimmy希望进入HHM之后,Chuck告诉Howard不能招Jimmy,再之后他就开始发病了。
这个病显而易见是心理疾病,因为没有任何现实事件表明电磁会对Chuck造成实质损害,而Chuck也只有在意识到电磁存在的情况才会发病。
其发病的症状是呼吸急促、颤抖、紧张、出汗……具体症状有一集Chuck描述过,这里就不列举了,这些症状非常像惊恐发作(Panic attack)。
对电磁敏感导致Chuck“丧失了”工作、生活等社会功能,因为在现代社会中,电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重要的物质基础,离开了电,很多事情无法完成。
Chuck通过对电磁敏感规避了他最擅长的律师工作,也规避了他再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当然,他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了)。
我认为,电磁敏感导致的这个后果实际上是Chuck希望看到的,也正是Chuck本人把自己放到这个困境里。
而他为什么这么做,是因为他内心汹涌澎湃的俄狄浦斯冲突和深深的又不能被自己解释或接受的内疚。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但如果仔细想一下,就会觉得这个观点实际也不无道理了。
从Chuck和Jimmy的原生家庭来看,Chuck排行老大,想必父母可能在他身上寄托了不少希望,而Chuck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达到了自己在社会和文化意义上的成功。
Jimmy作为次子,父母出人头地的一部分愿望已经被Chuck实现了,因此寄托在Jimmy身上的愿望就小了,加上Jimmy本人乐天、幽默、爱交往、聪慧的特点,他得以插科打诨,快快乐乐的长大。
说到这里还需要说明一点,即Jimmy一直是在父母身边长大的,这是为什么?
有可能是因为Jimmy那个“慷慨的”不懂人情世故的爸爸对Jimmy的需要。
剧中提到过,Jimmy的爸爸是一个老好人,非常容易被伪装成受害者的坏人所欺骗。
而年纪小小的Jimmy,不得不扮演揭穿坏人把戏的角色。
Chuck成为了成功的律师,Jimmy成为了街边混混,也是这个家庭的要求:这个家庭需要一个像Chuck这样的成功人士来实现父母的愿望和理想,也需要Jimmy这样一个人来保持家庭的温暖和亲密。
一直以来,这个家庭就是这样运转的,虽然大家不是非常满意这样的状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还可以接受,家庭系统也还是相对平衡的,这么多年来,也一直相安无事。
那这种平衡是什么时候打破的呢?
也许是从Jimmy入狱后母亲泪如雨下地请求Chuck帮助弟弟时,母亲去世前喊着Jimmy的名字,让Chuck感到了巨大的被抛弃感。
Chuck也许一直在期盼自己能和弟弟一样,享受母亲平等的,甚至是不公平的偏爱,Chuck欺骗弟弟说母亲去世前无话是一种情感上的报复,是攻击性的表达,也是嫉妒的表现。
我们可以想象,Chuck很想对母亲说,我都这么优秀了,你怎么还是最爱弟弟?
Chuck嫉妒的背后是他对母亲对整个家庭的愤怒,而愤怒的背后是悲伤,对自己得不到更多的爱的悲伤。
但他无法攻击母亲,他压抑了自己的愤怒和悲伤。
压抑了的情感不会消失,而是会在合适的时机卷土重来,甚至会以更为激烈的方式来表现。
因此当Chuck得知Jimmy在野鸡大学拿了学位靠网络函授课程考上了律师执照,甚至想在HHM上班的时候,他感到了强烈的嫉妒。
正如他后来说的,我这么努力才爬到现在这个地位,你这个混混居然想跟我一样?!
于是开始阻碍Jimmy在事业上的进步,无论Jimmy如何照顾他,对于他来说,混混一样不成器的Jimmy是不配跟他在同一个地位的。
成功已经成为了Chuck的一个标签,他怎么舍得把这个标签让给别人!
也正是这个时候,电磁敏感出现了。
我猜测,电磁敏感是Chuck对自己阻碍Jimmy的行为的惩罚,是内疚感驱动的结果。
尽管Chuck在意识上厌恶、鄙视Jimmy,但在他内心里,Jimmy永远是他的家人,他是爱Jimmy的,但他的爱只能做到把Jimmy送进mailhouse,而不能忍受Jimmy与自己平起平坐,换句话说,Chuck的爱是有条件的,其条件是,你不能/不配跟我一样成功。
在Chuck的潜意识里,他知道Jimmy非常照顾自己,也知道自己应该帮助Jimmy,更知道他不应该破坏Jimmy的前途。
因此,意识和潜意识的冲突,造就了电磁敏感这个怪症,Chuck通过让自己不能工作,来惩罚自己对Jimmy的攻击和报复,也缓解了自己太过成功,超越了原生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带来的焦虑。
正如剧中Chuck主治医生说的,Chuck的电磁敏感是某种情感的体现,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
但Jimmy似乎总在反对治疗,他觉得哥哥能在家里就可以了。
我不想过度解读Jimmy的想法,因为更愿意相信Jimmy内心是真的想为Chuck好。
不过,Jimmy的一味纵容,也许是一种移情,Chuck不能自理/自立,就好像是他当年的父亲一样那么弱小,而他通过照顾Chuck实现了照顾弱小的父亲的愿望。
Anyway,很喜欢这部剧,嗯。
《风骚律师》第一季,8月19日在飞阿姆斯特丹的飞机上看完了第1-3集。
这部剧集是《绝命毒师》的前传,主角是《绝命毒师》里的律师索尔。
在前三集里,索尔还是一个苦苦求生的小律师,案子不多,糊口都困难。
但是,人还有些良心。
那个小公务员的贪污案很有意思,通过这个案件,索尔和老麦克开始不打不相识了。
编剧在第九集很明显的加入了社会哲学的探讨,揭露了jimmy作为草根的代表,被chuck为首的传统精英阶层利用自身影响力所进行的无情打压,而chuck与Jimmy的兄弟关系不仅强化了剧情的冲击性,更突显了这种讨论的纯粹性。
chuck所代表的核心观点在于:人的本性不会改变,因此对于不良背景的人,应该全方位封杀,不给予任何自身发展的机会,从而防止权力的滥用。
他们对于走捷径的鄙视跃然纸上,是传统价值观的捍卫者。
Jimmy作为曾经的小流氓,长期被精英阶层的打压,滋生了其内心对传统价值的不屑,和现有社会体系的不满,养成了爱耍小聪明,走捷径的行事风格,即使其努力工作,仍然摆脱不了主流社会的压迫。
两种社会价值观的剧烈碰撞,在chuck和jimmy这两兄弟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对于捷径应不应该走的讨论也无比的激烈。
编剧通过丰满的人物塑造,揭示了两种观点的因果关系,以及背后深刻的社学哲学。
回到剧情本身,chuck出于内心的鄙视,多次使出阴招,施压同为合伙人的howard,胁迫其扮演小人,对jimmy进行赤裸裸的打压,而自己却保持着君子形象,竟然还毫无羞耻心地假意安慰jimmy。
左右为难的howard碍于chuck的身份,只得多次以a decision has been made by partners这种蹩脚且莫名其妙地说辞来拒绝jimmy。
至于chuck如何胁迫剧中的howard,来满足其如此不合理的要求,剧中虽未作出说明,却给出了很明显的暗示,howard多次提到的partner,当然是暗指伪君子chuck。
chuck作为资深合伙人及顶级商业律师,对此事务所的名誉以及品牌有着巨大影响力,所以chuck说服howard的手段,绝对不仅仅是爆料了Jimmy的流氓史这么简单,肯定是命令howard,甚至不息动用辞职这个nuclear option来威胁howard,以放弃上百万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jimmy的离场。
jimmy作为chuck的弟弟,从剧中可以看出,他对chuck的盲目崇拜,和严重的自卑心理。
哥哥光环夺去了本该属于jimmy的关爱,演绎了年轻时那一段风流jimmy的流氓史,从此走上了非主流的道路,孕育出了不择手段这样的人生哲学。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jimmy性格的成熟,使其正视了自身的问题,并进行了反省和检讨,把chuck作为榜样而不是竞争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chuck的肯定。
百分之百的努力并不能换来理想的结果,即使jimmy完全按照chuck所说,拿着卑微的薪水,去法院当公辩律师,做个好人,过着拮据的生活,却仍然处处碰壁,招受着金钱社会的无情嘲讽。
不仅如此,为穷人,小混混辩护的经历,反而使得其名声一落千丈,连Kettleman这个自己擅长的案子都接不到,出于本能,jimmy当然会另辟蹊径,导演了一场广告牌救人大戏,以提升自己的社会形象。
然而也就是这一幕,招致了chuck的反感,把jimmy推向了,其传统价值观的对立面。
chuck作为伪善的卫道士,必然要对jimmy作出严厉的惩罚。
这对jimmy的人生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将成为jimmy向saul转变的基础。
1中国观众看影视作品,甚至是文学作品,都有一个这样的习惯:喜欢问这是好人还是坏人,我也有这样的习惯。
有这样的习惯并不怪观众,因为这都是拜创作者所赐。
以前的创作者早已习惯,将角色塑造成好的或者坏的,道德评价是中国人最擅长也是最乐意干的事情,这一来也难怪观众会习惯性地发问:这是好人还是坏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同样喜欢用,他是好人或者他是坏人这样的句式,来对一个人作出评价。
这种习惯已经深埋在人们的心中,以至于我刚开始看《绝命毒师》的时候,很难受。
因为你很难去用“他是好人或者他是坏人”,这样的价值评价方式去评价剧里的角色。
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在面对自身认识之外的事物时,人们往往会茫然无措。
当三观受到挑战和质疑时,个体自身就会如芒刺在背,而在原有的认识体系之上辩证接纳新的观念,价值体系会经历一次颠覆与解构,进步就会产生。
举例来说,当吉米历经千辛万苦,通过司法考试后,我和剧里其他人一样,都替他高兴,我喜欢这个励志的角色。
他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做出了损人利己之事,我又打心眼里憎恨他,我不喜欢这个自私自利的家伙。
如你多见,面对这个角色,我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因为我原有的“他是好人还是坏人”这种观念受到了挑战。
陷入两难境地之后,我就知道是我的观念出了问题,我们不应该用好或者坏来简单地去评价一个人,甚至除了人之外其他的任何事物,我们都不能用好或者坏去评价,这是一种偷懒而不负责任的表现。
人性是复杂的,人是一种复杂多变的动物。
如果非要去道德评价,一个最为简单的道理是:非黑也非白,不好也不坏。
不好不坏,是一句废话,但也胜过一句:你他妈真是一个坏人,或者一句:咱们真他妈是一群好人。
2大团圆也好,小团圆也罢,都是观众想看到的,既然是观众想看到的,那就按照这个思路整呗。
这是咱们电视剧里常见的制作方式。
中国的传统故事中,向来缺乏悲剧,因为受众接受不了悲剧,因为生活已是悲惨世界。
先苦后甜式的人生历程是人们最乐意接受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早已深入人心。
现实是,理想越丰满,现实越骨感,天道酬勤,黄天最负有心人。
国产剧中,为了衬托主人公的光辉形象,导演往往先安排让其吃尽生活的苦头,等碰掉鼻子之后,等主角产生「人间不值得」之后,再来一个反转,主人公才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这就是我们说的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
《风骚律师》中也常见这样的反转,与国产不同的是,前者是一连串的反转,还是用吉米举例子。
吉米通过司法考试成为律师,一个反转是律师协会限制其一年内不能职业,本以为一年之后就能职业。
一年后,他的审核没有通过,吉米和女友用尽手段,用通过了审核。
简单讲,就是吉米一直经历着苦难,当他快要绝望时上帝再给他一点甜头。
这种生活观,与我们所持的「有志者事竟成」的观念 完全不同,从小的教育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就有回报。
风雨过后有彩虹,上帝关上一扇门会打开一扇窗,我却不这么认为。
风雨过后还是风雨的天气很常见,上帝关上一扇门然后再把门焊死的事情也很常见。
生活很复杂,此生活特指电视剧里的生活。
-The lesson is, if you're gonna be a criminal, do your homework.-Wait. I'm not a bad guy.
-No, I didn't say you're a bad guy. I said you"re a criminal.-What's the difference?-I've known good criminals and bad cops, bad priests, honorable thieves. You can be on one side of the law or the other, but if you make a deal with somebody, you keep your word. You can go home today with your money and never do this again, but you took something that wasn't yours, and you sold it for a profit. You a now a criminal. Good one, Bad one? That's up to you.
看完后让我有种深深的无力感,Jimmy的故事让我在现实中也有共鸣。
很多人过去的历史会成为他长时间、甚至一辈子的包袱。
即便在努力证明自己之后,别人仍然会拿着黑历史指指点点。
画面一如既往的高标准,剪辑一下就能当电影用的节奏。
整个故事和《绝命毒师》很相似,都讲述一个人慢慢腐坏的故事。
沿用了《绝命毒师》的剪辑手法,将故事通过顺序+闪回的方式慢慢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以下是我整理的故事线(严重剧透):滑头Jimmy:不学无术的Jimmy同自己的欺诈好友一同使用各种骗术骗取他人财物。
(剧集中闪回只描述了劳力士骗局,但是最后的重操旧业可以发现,他们其实会很多种骗术。
)某次恶作剧,因为别人车子天窗开着,他就趁机跑到天窗上大便。
谁知道车里还有儿童,被家长以向儿童暴露性器官将Jimmy逮捕。
Jimmy在牢中十分害怕,就给自己的母亲打电话。
求她让哥哥Chuck(知名律师)来救他。
Chuck在斥责他了一通后就把他救了出来。
律师Jimmy:被救出的Jimmy改过自新,到Chuck的律所收发室做收发员。
因为想获得Chuck的认同,利用自己业余时间上社区大学的网络课程,最终考取了律师资格证明获得了Chuck的认同。
然而Chuck的合伙人Howard并不认同Jimmy的资质。
说会先观察他6个月再看看。
之后Chuck换了电子过敏症,渐渐的变得无法再工作,离开了公司。
将家中所有的电子设备拆除。
Jimmy也随着哥哥一同离开了公司,转而在一家美容店租了一间储物间作为自己的办公室兼卧室。
但是由于没有名气,所以一直苦于接不到案子,只能去法院寻求公投案件帮注定有罪的人辩护。
穷困潦倒的他多次和法院停车场管理员Mike起冲突,也埋下了他们相识的伏笔。
虽然当事人有罪,但是Jimmy仍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合法的范围内帮助他们获得最大的利益。
当Jimmy被迫为会计夫妇辩护时。
他参考了所有的资料,思考再三,最终还是让Mike送回了赃款并要求他们回去找Kim。
剧中Jimmy两次表现出了无奈纠结的表情。
第一次是遇到碰瓷的时候,当时,他正在电话。
撞人后的第一反应表情同揭下海报救人时的表情一样。
一个是真情流露,一个是滑头Jimmy的演技表现。
两者相互映衬出了一个小人物想要获得成功而绞尽脑汁,同时又对Howard的怨恨,想拉他下水。
剧中多次出现Jimmy祈祷,然后按下电话答录机发现没有委托的无奈。
之后小有名气,将观众的心一起揪在了一起。
按下答录机,bingo,有委托。
Jimmy和观众一同松了一口气。
可是谁知生活就是黑色幽默,全是不靠谱的委托。
而通过给老人完成瓷娃娃分配的遗嘱委托后,Jimmy发现可以代写遗嘱。
这样可以挣钱轻松一些,于是去了养老院希望可以多挣几份遗嘱钱。
做了很多小活动,努力经营。
当然,Jimmy还是那个善良的Jimmy。
看到老人苦巴巴的掏出现金时,Jimmy忍不住给原本就很少的律师费又打了个折。
这个时候,Jimmy那是那个善良的人。
当他发现了养老院的欺诈秘密,他为此拼命调查。
甚至翻了垃圾桶来取证。
和哥哥合作,希望拿下这个大案子。
观众以为,对,人生就此要成功了。
抱歉,编剧根本没想观众好好过。
最终,因为人手不足。
Jimmy最后去找Howard寻求合作,希望以此打动他,让他成为合伙人(这也和之前6月之约相印证)。
结果,Howard再次破碎了他的梦想。
他无奈,他愤怒。
然而,当他得知真相的时候,变得愈发绝望。
他哥哥从来没有认可过他。
Jimmy再多的努力也只是滑头Jimmy。
引用Mike当时对雇主的话,“你不是个坏人,你只是个罪犯。
好罪犯、坏罪犯都无所谓。
”而Chuck的这次对话,让Jimmy彻底放弃了成为一个光明正大的律师的想法。
他再次找了以前的同伙,到处行骗,醉生梦死。
但是残存的良知在他收到老人给他的留言时,他又动摇了。
当最后一次行骗出事时,同伙道出了Jimmy的真谛,你是个天生的滑头。
Jimmy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现在,好人、坏人都已经无所谓了……
世界上最好的黑色幽默直勾勾的聚焦在《风骚律师》的身上。这个诞生在喜气与悲情之间,成长于正邪两个世界,并最终行走在情感荒漠上的变色龙应该是本世纪被视觉语言刻画得最饱满最复杂最精彩的人物。沿着这条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清楚的看到人性里被允许的谎言和欺骗共同哺育着那些社会上广泛认同的恶。
抛开那些富有创意的镜头,以及丰满的剧作结构,单纯提一下能够为叙事提供足够多的快感,服务于故事冲突的职业选择。“律师”这样一个与法律时刻关联的词汇,既可以作为规则、秩序的捍卫者,同时又能轻松的僭越法律。那么后者则必然与我们所熟知的黑色、黑帮、硬汉侦探等影视特点并行。律师所具有的特性同时又与剧集所表达的价值观紧密相连,即自然世界中的自然人没有绝对分明的特点,他们秉承着自己的原则行事,是复杂、非表面、无法被标签所轻松定义的。
同为服务行业,律师跟销售实在有太多相同点了,都是客户为大,都有擦边球要打,都是二八比例,一流跟三流几乎都是不同的工种。二流半吊子律师也几乎是体力活,想起11-15年自己在一线跑市场的日子,不断的被拒绝是能习惯的,但被瞧不起,真的有点难堪的。当时在代理商,电气行业的代理商只被当成商务看待,都认为只有原厂销售才能真正服务好客户。看这个剧,不禁想起那段日子,早出晚归,满脸陪笑,一个月发一盒名片出去,当时期待着未来有一天,只用坐在办公室里,不要再看客户脸色守门卫保安的冤枉气。很多人挖苦讽刺奋斗逼,能从容的谁愿意打鸡血呢,underdog无奈的,总不是浑浑噩噩一辈子吧。Saul回到小镇享受跟老友招摇撞骗的快乐,泪目,创业艰难百战多。当初是我最喜欢的角色,跟半天憋不出来一个屁的老白比,他话多的样子很骚气。可现在看,疲惫
虽然大家都说很赞,各种拍摄手法也很6,看起来也确实无尿点,但并不明白就出众在哪里……
太棒了!人物弧光做得比《绝命毒师》还好。
没有Saul,老白和小粉就玩不转了。没有老白和小粉,Saul照样独撑一片天。
被赞的神剧,没觉得好到哪里去
也是没看出来depressed的男主想要干嘛
我知道这部剧评分很高,大家都强推,由于这个光环,我现在已经强忍着看到第三集了,完全不知所云,剧情拖沓。
拖沓
美剧让人印象深刻的恰恰都是配角,这一季只是身份交代的暖场,好戏才刚刚开始
为什么我总是强迫自己看这种直男的中年危机片
评分这么高不知道怎么来的,感觉剧情有点平淡拖沓,更像是一个不得志小人物的碎碎念,到最后被他哥摆了一道才有点意思
最后一集劲太大了。胖子想和滑头吉米继续玩骗人骗钱的把戏,吉米说你需要钱我可以借你,胖子说我要的不是钱,是那种感觉。还有胖子死之前的那句,这一周是我这辈子最快乐的一周。我们都不再年轻了,也不再有资格继续做一个无数事事的混子,但再见到你时,还可以和你一起回到我最喜欢的时光里,这样真好,钱很重要,但在和你一起的时候钱并不重要,一起玩游戏最重要,这让我快乐。啊就,五味杂陈。另一个感触是男主很勇敢啊,也要学习这种越挫越勇的精神,别停下来,继续,就继续吧,管它呢。
最信任、亲密的那个却一直捅你刀子,人物反转合理,结局大逆转,简直是好莱坞剧作标准典范:倒霉小人物一路挣扎往上,要啥啥不来,终于得到却发现根本不想要,一心寻求其认同的权威注定不可能认同。 终于得到追求,却发现去你妈的,做自己最好。整个故事努力都徒劳,却认清了想要什么,找到了自己。
比绝命毒师更老辣,但这个编剧拖节奏的问题更明显了。
Better call Saul 这个剧名跟Breaking bad真是异曲同工,剧情里二者也有太多相似的点,都是做好人不易,只好铤而走险。这一季,刚开始有点生硬,觉得巧合太多,后面发现原来吉米是“假摔王”,中间有两集穿插了Mike的支线。有时候不敢看美剧,就是怕支线多,构建的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剧情网络。末尾处吉米本来回归突然改变主意,想要变得更坏,留下伏笔,让人意犹未尽!
I really can’t, way too slow
节奏慢得想死
不是我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