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位电影界的老先生讲课,从词源开始,解释电影即动作。
播放一组教学影像:两队人马,一对急追,一对谎逃,必不可少的是乱飞的子弹,漫滚的黄沙,巨大的破坏。
反正,我不喜欢。
疾走天堂是基耶洛夫斯基的剧本,一位欧洲电影作者。
电影作者们时常给人这样的印象:擅长无情节剧,充斥大量象征性镜头,留给评论者大量解读空间。
三色中的蓝色就是这样的电影。
疾走天堂并不是,它的底色是扣人心悬的,情节紧凑高速,因果关系强烈。
基本因素也是追捕与逃脱,最普遍的戏剧冲突,但呈现在画面上却极其缓慢平静。
爱情是在警察局发生的,真正的一见钟情,坚定,悍慕,全情付出。
男主角的身份是个警察,而女主角是个罪犯。
他立下周密计划,帮助她逃脱,藏身,完成之前未能完成的任务,过程中,被捉捕的危险一直存在。
导演却极力淡化这种冲突,两位主人公始终缓慢地疾走在奔向天堂的路上,姿态动人优雅。
当然需要凭借不同的电影语言才能够实现这样的效果。
柔和的色调,沉静的古典乐,在越是紧迫的时刻,越是拉慢镜头移动速度,等等。
也曾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见到这样的效果,明明是充斥着死亡和矛盾的故事,作者却一直使用漫不经心的语言,描写零碎的事物。
于是,作品诗意和轻盈,有文学性。
所以,所谓作者,电影作者,文学作者,都是能被贴上标签的人。
实现一种风格,担当起未曾实现的可能性。
电影的主题是情感的高度,表现手法巧妙的直白,就是让男女主人公在地理位置上不断升高。
中间出现多次高空俯拍镜头,这对恋人从监狱到秘密阁楼到山脉最后升上天空,不断超越,直到最后一个场景,那些在地面上开枪的警察,看起来是那么无力可笑。
因而多次想起易卜生和他临终前的最后一个剧本《当死者再生时》。
里面的雕塑艺术家层经历过“死亡”,幸好再次重逢创造杰作时的那个模特。
他反复念叨的愿望,是带她走向最高的雪山,收尽世界荣华。
作为易卜生一生剧作的收场和终结,它带给我们超越故事本身的感动:看到生命意义的实现。
《天堂》也是作者的最后一个剧本,或许是出于意外,或许拥有着更广阔的的时代文化背景,但毫无疑问的是,它同样宣告了艺术的自我完成。
活着仅仅是为了活着,很对,可也很难,除非痴极成圣,做不到。
我们都需要找到一个引擎,驱动生活向前。
它有很多名称与解释,过一个时代更新一次。
一个艺术家,路的尽头,真理的显现,始终是艺术的自我完成。
《第三类法庭》 韦海怡 马中宝《疾走天堂》 凯特•布兰切特 翻译官《天使之城》 梅格•瑞恩 NICOLAS•CAGE电视里在放《第三类法庭》,我抛弃电脑,坐在椅子上看了一下午。
看完了,心底涌起似曾相识的感觉来,并非是因为片子本身的再度重温,而是,因为韦海怡和马中宝,想起了一些在别处体悟到的相同:被无罪释放的女杀人凶手,略微精神障碍的无业游民;被指控为恐怖分子的女杀人犯,为其翻译的翻译官;因对手术台上的生死失去控制而焦虑的女医生,着黑衣的天使。
模式大都类似女人——良好的职业、丰富的阅历、独立、自主、坚强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强大痛苦;男人——单纯、敏感、涉世不深、世故不足。
看起来,好象应该是这样的男人更脆弱,他们有婴儿才具备的处世特征,他们知道社会很坏,他们一眼就分辨谁好谁坏,准确而富于直觉性,在社会中,他们是理应更容易受到伤害的。
可事实却是:坚强而能干的女人们被不断打击,溃败,她们被迫卸掉自以为是的盔甲,遍体鳞伤。
敌人仿佛都是喜欢攻击强悍的对手,对于单纯,不屑一顾,于是女人们败下阵来,伤口却被温暖的、无私的、不顾一切的、一心一意的、全盘托出的爱抚慰着,简单得一塌糊涂。
但我们的社会却好象并不习惯于这样的爱恋模式,在剧中,以上这三对爱情是没有人看好并祝福着的:但我知道只有马中宝知道怎样去爱韦海怡,他补上了海怡心中自出世以来便被遗忘掉的梦缺;只有那个眼神清澈的男孩才适合凯特,他知道带走她的烦恼,只需要坐上一架他勾勒的直升机,朝天堂一直地飞;只有CAGE才明白上帝对人类的残忍,所以他能看到梅格的灵魂无奈而善良的影,他知道他能让她安静,于是他宁愿要神的惩罚,也要她开心。
没有人比他们彼此更适合彼此。
因为现实的残酷,一个个他们才懂得梦的好,一个个他们才适合那一个个那看似刺猬的女子。
如果说让•吕可的“狂人皮埃尔”是狂热的法式放浪,那这部片子应该就是这个世纪初意大利🇮🇹收敛的狂浪。
相对法兰西,亚平宁的浪荡都会有所收敛,但是毕竟是欧洲法大陆两个最浪(漫)的民族,只能说各有千秋。
两个人在山顶树下,在夕阳的映衬中,进行了他们最神圣的仪式。
最后最烂漫的飞向天空,最高处直到无限。
不明所以不顾一切的会突然爱上一个人的冲动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体会到,那必定是一种莫大的幸运。
大魔王年轻的时候真的是不虚任何人,但是那种霸气真的是与生俱来。
■ 《疾走天堂》不是大制作,故事很简单,作案、审讯、逃亡。
很少语言,也很少音乐。
但不单调,也不乏味,而是扣人心弦,颇具张力。
故事一开始是一位年轻女性走进一幢办公大楼,然后在一间办公室内放置定时炸弹。
为了避免伤及无辜,她打电话支走了女秘书。
但是阴差阳错,放在垃圾筒里的炸弹被清洁工倒入清洁车中,结果在电梯内爆炸,除清洁工外,还炸死了一个父亲和他的两个女儿。
嫌犯帕翡莉是一位英籍教师,她的丈夫死于吸毒,还有她的多名学生。
当她在警察局里得知没有炸死目标人物毒枭,而是死了四个无辜的人,心理无法承受而晕了过去。
审讯中有位叫菲力普的书记员兼翻译,是位年轻警察,他从案情判断毒贩与警察勾结,担心嫌犯被灭口,就设计救她逃出警局。
嫌犯很美,但她再美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杀人犯,同时也是一个有良知又勇敢的人。
这就增加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也为年轻警察不顾前途而“英雄救美”添加了合理性。
很多外国电影无视法律,只讲人性,《疾走天堂》虽然不能免俗,却仍富有新意,不乏现实意义。
相比有些国家的有些罪犯,因为遭受不公而滥杀无辜,人性显然要比法律重要的多。
国家与国家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同是罪犯的素质也大相径庭。
这也包括警察的人性,往往会在执法中显出云泥之别。
值得一提的是,嫌犯逃亡不是为求生,更不是为了逃避法律严惩,而是为了完成未竟之志——杀死毒枭。
在年轻警察的协助下,毒枭被骗到警察局内一枪毙命。
至此,年轻警察也走上了不归路。
为了帮助嫌犯逃亡,训练有素的菲力普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可谓不计后果豁出去了。
而他的父亲,还是一位地区警察局长呢。
局长在法律和亲情之间抱着尊重选择的态度,见到逃亡中的儿子和女嫌犯,还送了他们一个厚厚的红包。
这在欧美是可以理解的事,法律不要求亲人之间互相告发。
正所谓“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年轻警察爱上美丽嫌犯,是从第一次审讯时开始的。
可让年轻警察没想到的是,嫌犯杀了想杀的人之后,觉得自己是有罪之人,应该投案自首,受到司法审判。
这让年轻警察十分惊讶,由此而对她有了更深的了解。
欧美电影,当然也包括其他一些国家的电影,总会不遗余力地刻画复杂人物的复杂个性。
就像菲力普面前的这位帕翡莉,虽然负有多条命案,却不影响她的精神升华。
不得不说,国外电影较少的创作枷锁,使得艺术可以信马游缰、恣意驰骋,由此而佳作迭出,在世界电影的艺术长廊中竖起一座座丰碑,就像他们获得一个个诺贝尔奖一样。
本来,美丽嫌犯铁定要投案自首,受法律审判,否则她的良心过不去。
但是,当年轻警察向她表达“我爱你”时,嫌犯把投案自首,甘愿受法律制裁抛到了九霄云外。
法律很重要,爱情也很重要,帕菲莉选择了后者,把法律放到一边,也许是暂时放一放。
这部只有女主角和男主角,几乎没有其他像样配角的剧情片拍得很干净。
就算在逃亡中两人睡在一起,也没有电光火石般的碰撞。
一直到最后,总算有了点男女之事。
他们第一次做爱是野合,在村外山丘上的一棵大树下。
夕阳映衬,宽衣解带,两个裸体的剪影,慢慢走近,相拥在一起,很远很远。
没有近景,更没有特写,没有床戏司空见惯的躯体与空气流动,与所有的电影表现的不一样。
也就在这时,警车和直升机在静默中疾驶而来。
不清楚这是警察嗅觉灵敏,还是借住人家的朋友出卖。
看电影不光是看故事,还要看门道,看它公认的价值体现。
艺术的最高追求或者说境界,就是在公认的基础上产生共鸣,也只有公认才会引发共鸣,才能走向世界,而不是关起门来自娱自乐,孤芳自赏。
夜里看完《天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遗作,在蓝白红三部曲之后计划的新三部曲《天堂》《地狱》《炼狱》的首篇。
基氏的宗教情怀自不用多言,我凝望着《天堂》里这对亡命天涯的男女最后一个镜头随直升机升入无穷的天空里,突然意识到,这不是一个男人和女人的故事,而是神和人的故事。
凯特扮演的女教师是人类代表,相信一己之力,相信自己在做“对”的事,当知道自己安置在毒枭办公室的炸弹意外炸死清洁工四人的时候,她颤抖的嘴唇,大颗大颗跌落的眼泪,观之心碎。
这是人真正意识到自己的罪的瞬间。
而年轻警官菲利普是神,只要相信他,他便可以带领你走出红海。
是神先爱上了人。
我很喜欢看两个人一起逃回女教师家乡的片段。
两个人剃了一样的光头,穿白色体恤,牛仔裤,坐在教堂门口的喷泉台阶上吃冰淇淋,看一场陌生人的婚宴。
他们越来越相像,气息相通。
因着人原本就是按照神的形象而造的,神终于等到了人接纳他的爱,真正信入他。
旷野上的大树在夕阳下好美,一如最初的那棵善恶知识树。
(先记下一些想法,以后补完)
影片开头映入眼帘的是耀眼的绿色,菲力在玩模拟直升机,随着直升机越飞越高,突然的黑屏,将观众拉入现实世界“真的直升飞机,不能飞太高”。
这像一个预言,为电影拉开序幕
女主帕翡莉将自制的炸弹装进挎包前往一所办公楼。
途中因步伐太快,险些被疾驰而过的摩托撞到,她愣在原地几秒后,继续赶路。
犹如蒙着眼睛走在危险边缘,盲目果断。
到了目的地,帕翡莉将炸弹偷偷放进垃圾桶内,并支走不知情的秘书。
她不想伤及无辜,只想血债血偿。
以为一切都在自己计划内的帕翡莉,在完成这一切后,便打电话自首。
然而,事情并没有她想的那样顺利。
就在炸弹临近爆炸的时候,保洁员将装有炸弹的垃圾带走,并乘坐了一部载有一位父亲和两个女儿的电梯。
就在4人同时搭载电梯的期间,炸弹爆炸,4人无辜遇难,而自己的仇家安然无事。
可这一切帕翡莉并不知道,她以为自己大仇已报,抱着视死的决心等待法律处罚。
警察轻而易举地把帕翡莉捉拿归案,在开始审讯时,发生在意大利,但菲莉帕是英国人,她要求以英语回答,警局中的笔录员菲力自愿做她的翻译,两人就此有了交集。
从审讯中得知,菲莉帕是一名英语老师,她在一年前办理离婚,但丈夫在离婚判决还没下来就突然去世了,准确点说,她是个寡妇。
帕翡莉得知自己并没有报仇,而是害死了4个无辜的人,警方现在指控她受命于恐怖组织,意图颠覆政府,并冷血谋杀四名平民,要求她交代清楚是谁指使的,炸弹是哪来的,但菲莉帕在乎的只是自己害死了四条无辜人命,却没有杀死要杀的对象,菲莉帕不堪重负,一度昏厥在审讯室。
菲力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在等警医诊治的过程中,他握住她的手给她力量。
局长办公室里,皮局长貌似在跟谁打电话说起了抓到菲莉帕的事,见有人进来便谨慎的挂了电话,这一幕被门外的菲力看在眼里
晚上,他回到家里和弟弟聊天,无意中发现菲莉帕正是弟弟的英文老师,当帕翡莉睁开眼望向他时,菲力的心漏跳了一拍。
尽管在他稚气未脱的脸上并未显现出来,但在第二天清晨独自洗自己弄脏的床单足以说明,初次见面的心悸,让已经成年的菲力,招架不住。
在警局里,面对警察一再询问,帕翡莉说出此次行动原因。
她的本意是要炸死优康电子的总裁。
他曾经是自己丈夫的朋友,但后来卖毒品给丈夫,使他在一次吸食过量后去世。
自己教的学生也在吸食毒品,每一周都有孩子因为这个去世,为了增加销量,他甚至给所有人打折扣。
为了阻止毒枭,自己多次给警局写信举报,却都没人理会,逼得她只能亲自出马解决问题。
面对帕翡莉的愤怒绝望,警方的态度很淡漠。
他们表示自己从未收到过相关信件,后续会调查这件事情,并去帕翡莉家收集证据。
菲力在审讯中途来到医务处,要了一些利尿剂,然后来到男厕,打开烘手器,捣鼓了一番,在咖啡里下了利尿剂,这杯放了利尿剂的咖啡给到了一个大肚子警察,警察向菲莉帕出示了调查结果,声称在她家里并没有发现给警察的举报信大肚子警察喝下的利尿剂起作用了,他匆匆起身上厕所,突然停电了,办公室顿时陷入一片黑暗,菲力趁机将一样东西塞进了菲利帕的口袋里,并悄悄告诉她,过了一会,灯亮了,菲力在烘手器那里做了手脚,只要有人烘手就会烧掉保险丝,审讯也到此结束
优康电子的办公室,正在打电话的正是总裁,对方告诉他,菲莉帕寄给警局的信件早都提前销毁了,现在所有的人都认为她是疯子,根本不会采纳她的证词,让他不用担心,对方又补充了一句:如果她出事的话就更好了……
回到牢房,菲莉帕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录音机,这是菲力偷偷塞给她的,他录下了一段话,要为她提供帮助,谁知此时牢房正被警察监听着,第二天,又一轮审讯结束了,菲力偷偷返回审讯室,从桌底下找到了录音带,菲莉帕同意了他的行动,就这样,两人通过录音机进行交流,菲力制定了严密的逃跑计划,要求菲莉帕按照他的计划实行老奸巨猾的警察把这些都监听去了,并且决定将计就计,来个一网打尽,这也是击毙菲莉帕的最好时机,不能让她活着出去
菲力将计划透露给弟弟,弟弟十分敬爱他的英语老师,所以也同意帮助老师逃走,菲莉帕按照指定的路线,并没能走出去,而是兜兜转转来到了一处小阁楼,一上来就看到菲力早已在那里等着她了,警局里的阁楼是菲力小时候无意中发现的,很少人来,是他的秘密基地
菲莉帕告诉菲力,她之所以同意这个计划,不是因为想逃避惩罚,她愿意为四条人命付出法律代价,但在那之前必须把那个恶魔杀死,她出来是为了复仇的。
于是菲力冒险设局,最终让毒枭丧命在帕翡莉手中。
优康电子总裁在局长办公室遇害这件事引起了极大轰动,楼下戒备森严,形势十分严峻,菲利浦决定马上离开这里,两人来到停车场,看到一辆运货面包车,趁司机走开的时候冲上去,躲在了货品后面,趁着机会,打开门逃了出去
坐上了前往菲莉帕家乡的火车,沿途的风景越来越美,两人这才从逃亡中得到喘息,开始了解对方,原来他俩不仅名字相似,就连生日都是同一天,这也许就是缘分,菲利浦就是上帝派来拯救她的神,他们穿着相同的白T恤,风尘仆仆地到达了菲利帕土生土长的地方
两人走进了镇上的教堂,在教堂里帕翡莉坦白了一切。
“我曾对丈夫不忠一次”“我也没有尽力救他”在经历了痛苦,绝望又看到希望的时候,帕翡莉已经觉得人生不过如此她只希望赶快结束此生。
听完帕翡莉的诉说,菲力依旧没有过多的表情,只能听见从他嘴中说出的“我爱你”。
在帕翡莉的故乡,两人像是在世外桃源。
他们去理发店剪一样的发型,一起坐在广场上吃冰淇淋看着新人举行婚礼。
婚宴开始了,菲莉帕突然认出了其中一个人,这是她十分信任的发小,她毫不犹豫地走上前,好友看到她,脸上的笑容凝固了,连忙四下张望,为了不引人注意,她俩来到一个角落,好友突然给了她一耳刮子,痛骂了一顿,告诉她,警察一直在搜寻这里,最后给了她一个温暖的拥抱,菲莉帕想到好友家里先避避,好友没有拒绝,但担心警察还是会找到这里
菲力通过弟弟告诉父亲自己藏在此地,父亲赶来看望。
面对闯下大祸的儿子,父亲没有责骂,而是为两人下一步做打算。
明白儿子心意已决,知晓悲剧已成定局的父亲,接纳了他们的爱情。
父亲走后,帕翡莉和菲力借住在朋友家。
一次晚餐后,两人决定继续逃离。
影片后半段的讲述,更像是臆想,美丽又不切实际。
地平线缓慢无限蔓延,两个消瘦的人影,落日余晖,他们像是在追赶最后的光亮一样不停地奔跑,最后他们在一棵大树下停下,两个人影驻足向望,相拥入眠。
第二天,警察包围了这里,一辆直升机也飞过来了,菲力和菲莉帕还沉浸在昨晚的幸福中,警察迅速控制了好友一家,但怎么也找不到两人的下落 直到天空盘旋的直升机打破美梦,该来的还是来了。
大批的警察涌入帕翡莉朋友家进行搜寻,直升机停在院落中央。
两人十指紧扣从山上跑来,钻进无人驾驶的直升机,在众人错愕的目光中,将飞机飞上空中,直到变成一个点消失在湛蓝的天空中。
这是《疾走天堂》男女主的一段对话“我们要去哪”“我要你带我去你生长的地方”“我还不知道你的名字”“菲力”“你是什么时候出生的?”“1978年5月23日”“什么时间生的?你知道吗?
”“早上八点”“我知道我那天在干嘛”“我很清楚,那天是我生日,那天也是我第一次领受圣餐”“我打扮得像个新娘”“穿着我妈做的白色洋装戴白纱” 他们一起坐着火车,来到翡莉的家乡,这是他们在火车上进行的一段对话,火车上空荡荡的,就坐着几个人,窗外面是农庄,田野,竟然是金黄色的,很像是丰收之后的田野,但他们明明还穿着短袖。
Bgm很柔和,一种宁静纯洁的感觉,可他们明明是在逃亡,这时候是他们第一次开始认认真真地认识对方吧,女主开始认识男主,知道他的名字,我觉得这段话非常浪漫,想起来一首诗,“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我给你贫穷的街道、绝望的日落、破败郊区的月亮……我给你,早在你出生多年前的一个傍晚看到的一朵黄玫瑰的记忆”一种超脱了世俗名利等外物的纯粹的浪漫…… 这是什么样的一种爱情?
一个暂时作为女主翻译的警官爱上了想要杀死毒贩却意外夺走四条无辜生命的女主,男主帮助了女主逃跑,甚至,帮助她枪杀了毒贩,只是因为爱情?
爱情?!
真的有这样的爱情吗?
金黄色田野,宁静的农庄,神圣的教堂,举办婚礼的一对新人,剃掉全部头发的男女主,以及他们身上的白色T恤,男女主的眼神,简单的构图,纯粹又干净的感觉,真是一种美啊。
1996—2006,Kieslowski逝世10年了。
他所编剧的《Heaven》在5年后由《罗拉快跑》的导演Tom Tykwer拍摄完成,而我又在今天才看到。
这是一场迟来的爱恋……电影开场不久,我就知道自己将被俘获。
迷幻突兀的模拟飞行场景,男孩清脆利落的语句伴随着螺旋桨的轰鸣和低沉的背景音乐,意大利语的吐字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悦耳之美。
在大部分时间里,Cate Blanchett扮演的女人神情冷漠,杀意凛然,没有生之滞腻。
然而当得知自己误伤四条人命,而仇家依旧逍遥法外的时候,她终是苍白的崩溃了。
醒来时,望见他关切的面容。
目光迷离,她像初生于世般的问道:“Where am I?”……“Who are you?”男孩爱上了她,说不清从哪一刻开始。
这是Kieslowski式的温情,超越了理智与疯狂的界限,让我想起《爱情短片》里的小邮差,那沉默、坚决而又彻底的情感。
他双拳紧握着入睡,仿佛攥着她无助的手臂……醒来时湿了床单。
他对父亲说,我恋爱了。
女人叫Philippa,男孩叫Filippo,两人的生日都是5月23日。
他们从素不相识,到相知相守,际遇像是宿命,巧合如同天意。
没有冗余的铺陈,没有思想争斗,他毫不犹豫,甚至是理所当然的抛弃了自己的警察立场,帮助她逃走、杀人……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挥而就。
复仇完毕的女人变得分外安详,她带他去了她生长的小镇。
在教堂里她忏悔自己的罪恶,而他只是静静的听完,然后说“I love you.”,女人望着她,眼眶濡湿,喃喃道“I know. It’s just…It’s just that I want the end to come soon.”男孩带她一起去理了光头,那清纯的侧面让我惊艳,是我曾经以为只有Sinead O’Connor才当得起的浩荡的美丽。
两人穿着最简单的白T-shirt和牛仔裤,走在古老的广场上,空旷的田野间……进退间感觉如此协调。
绯红的黄昏里,他们站在那颗孤寂的大树下,两个小小的黑影,除去衣衫,融合成一体……像是太初无言之美,原始得近乎神性。
最后的情节如此戏剧,可不真实得过了分,反而成就了另一种真实。
他们抢了警方的直升机逃跑,飞得越来越高,越来越远,直到消失在蔚蓝的天际……谁又能说,那不是天堂的归宿?
结合了Tom Tykwer的张力节奏和Kieslowski的哲学叙事,影片随处流动着漫不经心又浑然天成的细节。
几乎贯穿始终的钢琴和提琴伴奏,舒缓而低沉,令人想起《蓝》,想起《两生花》,那暌违已久的感动……一切的降临和发展都是那么自然,我不能不爱这故事,爱上那些流淌在空灵乐声中的细腻影像,他对生命脉络的凝视和怜惜。
穿越时间和空间,一切永恒的悖论与无解,是他温情脉脉的哲思和悲悯……他让我的生命如此安静......
Heaven这部电影就是你说不上哪里好,但就是能让你念念不忘。
怎么会有这么矛盾的感情,主角之间的纯粹的感情,以及两人各自不同的亲情,友情,要是菲丽芭的前半生没那么多罪恶要去赎的话。
从头来过,在他们两人一起剃光了头后。
两个人一起剃光头,一起在街角吃冰激凌,一起亡命天涯,趁着落日的余晖在树下做不可描述的事,一起坐着直升机从高空坠落,真美好。
我说不上哪里感动,但就是这些在菲丽芭菲利普逃命中遇见的朋友以及父亲都让我很有感触,以及菲利普的陪伴。
我就是感动,感动的不行,看着女主背着一身罪恶却有最美好的感情。
岁月静好,我很羡慕。
不过我会等,等一个可以消散我满身阴霾,让我充满阳光的,给予我一份纯净的感情的人来到。
不知道 基耶斯洛夫斯基不明了 汤姆·提克威很想要 凯特·布兰切特——我为什么看电影推荐指数:只考虑镜头的话,⭐⭐⭐⭐⭐一句话简介:姐弟恋才是人间真·爱。
一部看到结尾会让人想去再看一遍开头的电影01 情不知所起一个是初出茅庐的年轻警察,一个是制造爆炸的杀人凶手,就,恋爱了。
具体是怎么爱上的呢,不知道,反正爱得特别深,深到警察弟弟愿意帮助大魔王姐姐逃脱监狱、远走高飞。
酷似结婚证的照片以我目前对大魔王为数不多(霍比特人三部曲都算上也才4部)的观影体验,这份难舍难了的深情,应该是源于其有魔法加持的眼神。
《卡罗尔》中如此,《Heaven》中亦如此。
仿佛就在一瞬间,一个眼神,就成功拐走了弟弟/妹妹。
但如果你以为这是部浪漫爱情片,那就大错特错了。
尽管只有短短九十几分钟的时间,贩毒、贪腐、犯罪、枪战、友情、爱情、亲情等大片必备元素实则应有尽有,并配以绝对上乘的镜头语言,时而令人忽略了剧情本身。
迷人正面
迷人正面
完美侧颜
完美侧颜
刺激战场cosplay
甜蜜爱情
甜蜜爱情
炫酷镜头02 汤姆·提克威(Tom Tykwer)德国导演、编剧、制片、作曲。
执导作品:《因为》《垂死的玛丽亚》《罗拉快跑》《香水》《云图》《超感猎杀》等。
除了这部片子之外,我只看过《香水》,对导演的风格说不上有多了解。
单就这两部作品来看,导演似乎只是在漫不经心地讲述一个故事。
既不需要多深刻,也不一定多卖座,就尽己所能,用好手中的镜头而已,哪怕有时候这会让故事显得琐碎凌乱。
《Heaven》就是如此。
手持炸弹的布兰切特出场,以为这是犯罪片;警察局速速破案审讯,以为这是心理片;警察弟弟一见钟情,以为这是爱情片;警商高层勾结贪赃,以为这是缉毒片;偷偷计划监狱逃脱,以为这是警匪片;主角双双坠入爱河,确认这是爱情片;最终两人携手飞向高空,才明白这应该是个剧情片。
说不上反转,但确实丰富。
03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波兰导演、编剧。
执导作品:《电车》《生命的烙印》《影迷》《十诫》《两生花》《蓝白红三部曲》等大众普遍认为他的悲观主义、怀疑主义的世界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创作,使其成为通过电影语言来探讨人性以及生命的终极价值的电影导演。
但与我不熟。
或许可以慢慢变熟。
个人认为既然用这么装逼的拍法就不应该有过多的台词,而且剧情更是漏洞百出,尴尬。
就是一个小年轻殉情的故事…毒枭死的太过轻易,最后为何又要寻死?为何非要剃头?更别说我觉得女主对男主根本不是爱情只是感激,根本没有共鸣何来爱情?寻死不如《末路狂花》,剃头不如《V》,外加不少镜头拍得实在难看…例如吃饭对视那祯,因为男主真的萌我才看了全片……真烂。
Cate一如既往的好演技 很简单的剧情 很简单的拍摄手法
6.0/10 分。2022.12.12,初看,蓝光。实在难以认同这个狗血的琼瑶剧。整片就是:莫名,我就喜欢你,深深的爱上你,为你疯狂帮你逃狱帮你杀人,一起升天。。。导演是德国人,编剧是波兰人。这要是让美国人看完后肯定要破口大骂,搞炸弹容易还是搞枪容易,既然不怕坐牢,意大利还买不到枪?直接上去开枪就好了,然后自己报警,需要搞这么狗血的炸弹爆炸吗?没钱?我们美国人民送你一把,不,送你一打。。。浪费了这么好的两位演技派演员,全片唯一的亮点就是树下的时候。。。
不🉑 很不🉑以暴制暴的悲凉我没体会到 一见钟情和互生情愫我也没体会到
神级的编剧和神级的导演搭档,无可挑剔,尽管是个残酷的故事,却被呈现得温柔而美丽。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女主对男主的感情,似乎没有到达同等深情的地步,所以说整体上还是有些勉强了。最喜欢在火车上女主说生日的那段,几乎要把我的心脏都碾碎了【虐点奇异星人呵呵
基耶斯洛夫斯基很简单的爱情故事,我依旧记得他十诫里的爱情短片,那个纯粹的故事,想起来还会引人落泪。
@2024-06-01 21:29:49
基耶编剧加上提克威导演 突如其来的爱情 “你是凶手也好 是浪迹天涯也好 我一辈子也跟了你去” 放置炸弹时的冷静坚定 知道误杀之声嘶力竭的哭泣 逃亡路上两颗心的慢慢接近 在美丽意大利风光和缓慢的镜头语言下情绪堆积起来 幻化成大树下两道结合的身影 最后近似无声地上升到天尽头 天堂疾走
大树下相拥的画面蛮漂亮的,两个人竟然会开直升飞机太牛了!
纯鬼扯电影,导演是爸爸爱怎么瞎编就怎么瞎编系列。警察牵了下美女罪犯小手就迸发出天崩石裂的爱情火花,分分钟越狱转头就忘了炸死四个人的事儿开开心心谈恋爱,引来一帮特警照死坑朋友全家还劫了特警灰机飞高高家人朋友死活关我p事。如此抓马的剧情怎么能有这么高的评分?啊喂,女主长得再好看也不能昧着良心打五星啊豆友们!!
剃了光头以后就像是两个小男孩的故事了,突然变得幼稚
不及《情狱》,虽然表演很赞
u must kidding me!个人不喜欢这种类型的电影
让我想起了jodie《勇敢的人》…海报能再难看点吗?!
感谢资料馆,让我再次体验了三排的字幕。。。
前半部正常的普通故事片,后半部亡命鸳鸯不知道怎么拍了,没有故事了,烂尾了。
能把犯罪与爱情结合得如此唯美,真是一切都有理有据。
突然发现我看过的这个导演的三部作品全部是五星。瓦~超过库布里克和王家卫了!
原来《红蓝白》的编剧也会弄出这么一场我接受不能的戏来。一星给光头依然不损美貌甚至更添光辉的布兰切特;一星给美丽的风光。意大利的警察这样无能吗?意大利的警局都是嫌犯随便就可以随处藏身的?最末直升飞机都被轻易抢走,我只能说——这不是太诗意,而是太没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