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是好日」这句话,你可曾听过?
依稀记得第一次亲眼「看到」,是在日本某寺庙中的卷绘之上,而这次由树希林和黑木华带来的这部同名电影《日日是好日》,就正正是从这句佛偈起步,让恬静心境,像茶汤一样慢慢晕开。
树木与黑木,两位不同世代的演技派,赫然成为了茶道的最佳代言人。
树木希林近年的作品都离不开死亡,无论是小偷家族中无名无份的「唉丫」奶奶,或是擅长搓红豆饼的痳疯病人,她饰演的角色离去,就好像秋去冬来一样自然又冷酷,为电影带来催泪位,亦为观众娓娓道来生命的重要一课。
今次树木希林饰演的茶道老师活到最後,但演员本人却与世长辞,纵是因缘亦难免可惜,於是乎作品亦成了这位国宝演员的遗作。
人人看高一线,故事承载的哲理高深莫测,静待有心人发掘个中禅味。
《日日是好日》讲述刚上大学的黑木华与表妹在无所事事的假期中接触到茶道,起初本来只想当成兴趣班充实生活,却在无形中体验到茶道的旨趣,与茶道老师的树木希林共赏茶碗中的百味。
「这部电影令人看得很舒服。
」刚步出黑房,朋友如此总结。
电影是缓慢的,但几乎不会让人感到无聊。
故事从标准的茶道教学展开,步骤接步骤,茶道有多慢,电影的进程就有多慢。
曾看过很多令人费解的慢戏,感觉只是为慢而慢,如果是在家观影的话,就会急不及待按快进,但这部却没有那份闷气,观影时就像亲历茶道学堂现场,下意识屏息静气,拍得慢也有了充份的理由。
两个年轻女孩第一次接触国粹,十做九错在所难免,举手投足,甚至连呼吸都要归零重学,茶道几近「不讲理」的繁复细节引来观众暗自偷笑,远观已够折腾,落场?
认真咪搞。
问到茶道是否只追求形式主义,老师(英文字幕细心地保留Sensei,没有译为teacher实在加分)一句作结。
「茶道重心形,要习惯而非学习。
」引申出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理性与感性。
大概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理性的动物,又或人类就是贵在有思考而登上万物之灵,主角黑木华和一同拜师的表妹在茶道文化的大门外,率先被形形色色的手势丶步法丶角度等传统规条拦下。
「为何如此执着?
」门户之见,不耻下问无死。
而且我们都期望,老师之所以称得上老师,就是能够在该专门领域上事事解惑。
「嘛,也没有特别原因,很多事情都没有原因。
」老师不置可否,她更不解的是,为何年轻人总是大脑行先,忘记用身体感受,凡事都要理清效益丶逻辑,看不出意义,就视为不必要,不必就不做。
但大家未必了解到的是,喝茶只是过程中的一环。
电影出现了不少金句,部份由老师口中带出,部份则为黑木华的茶道得着。
「取物之道,举重若轻,举轻若重。
」「世界上的事有两种,一种是立即能理解,一种是未能立即理解。
小时候家人带我去看一部黑白电影,结果闷得发疯;近期再把电影拿出来看,没想到哭得乱七八糟。
」这些台词,也许会令观众觉得这部电影自比名作,高举曲高和寡,拒大众於千里之外。
但我认为这故事实则简单,说看不看得懂没有意思,反正也不是悬疑剧,无需要拆解的隐藏剧情。
简单来说,电影就是以二十四节气来剖析一众茶道从者的生活片段,若深入挖掘,当然可以找出更多生命智慧,但纵然找不出来,简单地看成茶道习成的小品故事,这样的阅读也没有损失可言。
见山是山,不是山,无妨。
时候到了,缘分具足,自然就会看到花叶中的妙趣。
我尤其喜欢电影中对卷绘的抽写。
起初主角看到字幅,念不出亦看不明,只知是在说好日子常在。
後来老师说看卷绘要当成画看,不去用脑想,见字如瀑布奔流,亦如沧海一栗,意境尤胜现实。
大脑主宰太久,闭上思路,释放感官,原来冷水和热水的声音如此不同,秋雨和梅雨,也可当成点茶的配乐。
所谓「钱买不到快乐」,其实说的是这种人为安排不来的人生乐事。
很多时你只能静待,时机莅临,人自能从岁月中萃取年华里的果实。
主角初拜师时是狗年,老师着她拿了一个印有犬图画的茶碗。
老师说,狗年才用这碗,亦即是每12年才用一次,不多也不少。
後来某个新年,众人着上和服秀丽登场,主角拿起茶碗一看,又是画上犬图案的碗,廿四载就在那一瞬间闪过,五味纷陈。
景色会骗人,四季如常,其实那年的春秋都只会出现那麽一次。
老去的家人,渐行渐远的亲友,新加入的家庭成员。
人只记得量度脸上的皱纹,老师却说茶道即专注眼前的一切,忘掉思考丶忘掉杂务,让身体自然流动,与四周的人和事作一期一会的交集丶共情丶互相指教,活到九十九仍然谦逊求学,求好茶长喝长有,祈求眼睛张开,日日仍是好日。
不急去完成的茶汤,又如同不急着去理解的这部电影一样,回甘 is yet to come。
文:一树原文刊于青叶文学部
2024年,继续我的1000部电影计划!
大家好,我是亿亿!
今天给大家推荐1000部电影的第34部:《日日是好日》
日复一日做着同样的一件事。
夏天听雨、冬天看雪、春天赏樱、秋天聆风,春去秋来,夏至冬归。
一期一会!
《日日是好日》这部影片以一种细腻而富有哲理的方式,探索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好与禅意。
“一期一会”是茶道用语,后来引申为:人一生或许只能一次遇见同一个人,你眼前的人可能以后都不会出现在你的人生中,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次相遇。
电影以24节气串联起女主24年学茶道的人生。
女主大学毕业后,每天过着浑浑噩噩、随波逐流的日子,对于未来充满迷茫,于是,她踏入茶室开始学茶道。
在这24年学习茶道的日子里,自然气候一次次的变换,女主经历了大学毕业、就业、恋爱、结婚到父亲离世等人生的各个阶段,以及在各个阶段时心境的变化。
这种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积累和沉淀的。
在这个过程中,女主逐渐领悟到”日日是好日“的禅理,即每一天都是美好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感受和体验。
影片中的”日日是好日“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或者理念,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它意味着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感恩的心,珍惜每一个时刻,不抱怨、不焦虑,以一种平和、宁静的态度去面对人生。
这种态度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和瞬间。
这是一部风格清新的治愈系慢节奏电影。
看完后余味悠长!
每次做茶尽管动作程序都一样,但因每次的心情和环境不同,那就是不一样的,做出的茶也就是不同了。
这是树木希林的最后一部作品。
喜欢树木希林老奶奶!
分享一些影片中喜欢的台词:1⃣️“沏茶时,重的东西要轻轻放下,轻的东西才要重重放下。
我们往往因为用力过度,而造成自己与他人的负担,所以'举重若轻'才是用心而不过度用力的智慧表现。
”2⃣️“所有的比较都是一种执着。
”3⃣️”生命就像樱花一样,转瞬即逝。
一下子就离开了,一眨眼的事啊,樱花簌簌飞落,就像戏剧的终章。
“4⃣️“有些事情其实不必勉强去懂,勉强自己试图去了解,却徒劳无功,其实是时候未到,时候到了自然了然于胸。
”5⃣️“无聊的自傲,只会成为自己的绊脚石、甩不掉的心理包袱。
一定要舍弃这些包袱,让心净空无一物,才能无所窒碍地容纳任何事物。
”6⃣️“雨天听雨,调动五感,全身投入,感受那一瞬间。
雪天赏雪,夏天感受暑热,冬天体悟刺骨的寒冷。
日日是好日,原来是这个意思。
”
电影:《日日是好日》国家:日本上映时间:2018导演:大森立嗣主演:黑木华、树木希林豆瓣评分:8.2-over-
《日日是好日》是一部讲述日本茶道的电影,改编自日本著名茶人森下典子的随笔集《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由树木希林和黑木华主演。
树木希林、黑木华和茶道,是我一直期待这部电影的三大因素。
2018年去世的日本国宝级演员树木希林,在电影中饰演茶艺老师武田,《日日是好日》、《小偷家族》和《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都是她的遗作。
黑木华是日本90后科班出身的女演员,和安藤樱一样,属于靠演技取胜的实力派。
《重版出来》里面她饰演不服输、充满能量的漫画编辑黑泽心,在最近口碑爆棚的日剧《凪的新生活》里面她饰演女主大岛凪。
在这部电影中黑木华饰演从零开始学习茶道的女主森下典子。
在大家眼中,典子是个严肃、认真、笨手笨脚的别扭女孩,她喜欢佛兰明戈,喜欢意大利,却因为就业压力,半推半就跟着表姐美智子去学习茶道。
以往茶道是日本女性婚前必修课,现在也渐渐没落了,就像中国的绣艺女工一样。
初看典子和美智子学习茶道,不禁暗想,怪不得了解茶道的人越来越少了,实在是学习起来太繁琐。
行茶、分茶、碗泡、传杯、清壶,进入茶室要先迈左脚,不能有太多泡沫,不可以甩水勺,要慢慢等水滴光,取水不能弄出声音等等多如牛毛的细节和注意规则。
大部分电影剧情和典子学习茶道的过程一样琐碎,导演并没有让时间一晃而过,让典子一下子就成为一个茶道高手,而是让她一点一点在枯燥的学习中,感受茶道,了解其中的乐趣和魅力。
茶道的学习,配合着二十四节气的流转,从立春到冬至,从大寒到谷雨,季节不同,沏茶的方法也会不同。
茶室墙上的挂轴根据季节和心情的变化也会不同,熏风自南来,梅花熏彻三千界,叶叶起清风,清风万里秋,不苦者有智,听雨......有一次挂轴上是不认识的字,武田老师说,不需要思考字义,当成画来欣赏。
典子虔诚地跪坐在挂轴前,凝神细看,仿佛看到高山瀑布飞流而下,水汽溅到了脸上。
茶室外面是一院子的树木,随着四季变换颜色,鸟鸣,虫语,水流声,混合着下午的柔光,让茶室成为了一个玄妙的充满禅意的地方。
观看武田老师沏茶,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她举手投足顺滑流畅,那些对典子来说很枯燥的动作,仿佛山泉水般早已渗透进老师的体内,只是观看,典子就觉得心情舒畅,思绪清朗。
武田老师说,茶道要先做出形式,再把心意放入其中,不要用脑去思考,习惯成自然,也就是“先行后心”。
武田老师说,手拿茶碗,要仔细体会它的重量、触感,以及捧在手上的滋味,培养自己的好眼光。
典子小心翼翼的拿过那只碗,惊喜地说,像松树一样又轻又暖。
渐渐地,典子能够区分梅雨和秋雨降落大地的不同声音,热水和冷水进入杯中的不同感觉,热水呼噜噜,冷水淅沥沥。
跪坐在茶具前,闭上眼睛,听着院中的蝉鸣声,典子能想起自己小时候体弱多病时的寂寞心情。
很多旧日的情感因为学习茶道而日渐复苏。
眼耳鼻舌身意,在学习茶道的过程中,被一点一点重新激活。
学习茶道的过程,也是典子长大成熟的旅程。
她经历了大学毕业,在出版社打工,就职考试失败,无意中成为自由作家,恋爱,结婚前遭遇背叛,重新遇到爱情,搬出父母家独居,以及在樱花开放的时候父亲骤然离世,从此樱花成为了悲伤的回忆。
这期间,茶道一直陪伴着着她。
10岁时,爸爸妈妈带着典子去看意大利导演费里尼的《大路》,她完全不懂,觉得与其看这么一部电影不如在家看动画片。
10年后,在学习茶道的间隙,她重新看了这部电影,只觉特别好,没被这部影片感动,人生就白活了。
又过了10年,她经常看《大路》,每次看都要忍不住哭泣。
茶道就是典子心中的《大路》。
走上茶道的二十五年里,典子每周六都会去茶艺教室。
二十五年的时间,让她明白,世界上的事情,分为两类,一类可以立即理解,另一类无法立即理解。
立即理解的事情,经历过一次就够了,而无法立即理解的事物,往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渐渐明白,就像《大路》,就像茶道。
八十八岁的武田老师说,典子,你也开始教学生吧,你会从中学到很多。
对典子来说,这又是一个新的旅程。
“日日是好日”这句话,出自中国佛书《碧岩录》,春天闻花香听春雷,夏天在蝉鸣中感受暑气,秋天倾听秋雨体会丰收的喜悦,冬天触摸一片雪花的寒冷,调动五感,全身投入,每天都是好日子。
作者森下典子在书的自序中写到:总之,对于茶道的世界,我还像个不懂事的孩童。
由我这么不成熟的人写一本有关茶道的书,想想真是太过轻率。
不过,茶道就是这么宽容,容许人的不完善。
十年后的我,重看这部电影,应该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典子小姐的再版自序也会不同。
因为我们都是不完善的人,我们像茶道一样宽容自己的不完善,因为我们一直在成长变化。
早上4点钟起床,不急着拿起手机。
叠好被子、把空调打开、烧热水,要先让屋子热起来,才去洗澡。
家里的暖气是由燃气烧开的热水,昨天缴了费。
然而50度是一个似有若无的温度,早上醒来还是冷。
要再调上来5度,就不至于哆哆嗦嗦地去洗澡了。
想到要补写这一天的专栏,刚好,把几天前看了一半的《日日是好日》看完了;屋子也完全热起来了。
以前我很爱买花,偶尔也会给朋友送花。
觉得很美好,很浪漫;觉得这样就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了。
在我的微博主页和qq空间私密动态中搜索关键词:“花”,有不少记录。
问自己,买一束花就能热爱生活吗?
是可以的。
8月3日那天在叮咚买菜顺手买了花,看起来蔫蔫的,于是把花瓣一片一片折起来,看起来好一点;陪了我一整个星期的时间,下班回家打开门的一瞬间一定先看到它们;屋子里积攒的灰尘仿佛也被掩盖了一点点。
但只有那一次。
开始看电影之前打开了番茄时钟记录时间,背景随机出现一个句子:“人必要有一颗冬天的心,来打量霜和盖着雪壳的松树的枝条。
”很感动。
像电影里说的:“雨天听雨。
调动五感,全身投入,感受那一瞬间;雪天赏雪;夏天感受暑热;冬天体悟刺骨的寒冷。
日日是好日,原来是这个意思。
”所以即便没有花,也觉得今天是好日子。
看到影片中眉头越来越舒展的典子,眼神越来越坚定的典子,举手投足越来越从容的典子;想到一直苦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的我,也像她一样,“笨手笨脚”的长大了。
很喜欢典子用一段话铺垫出对于费里尼的《大路》这部影片的理解:“世上一些事情,一些很快就会被理解,但有些需要时间;容易理解的事情只需要经历一次,但是不能马上理解的事情,你能随着时间一点一点地慢慢理解。
”我用以上所有的话,铺垫出我对《日日是好日》的理解。
冬天好。
❄️
电影海报 《日日是好日》由日本著名演员树木希林和新生代演技派演员黑木华主演。
影片上映于2018年(狗年)10月13日,在此片首映之前的一个月,2018年9月15日,树木希林女士因病遗憾离世,这部影片因此成为了树木希林真正意义上的遗作。
电影以24节气串联起女主角24年学茶道的人生。
在这24年里,我们在一次次的自然气候变换中看着女主角经历大学毕业、就业、恋爱、婚姻等等各个人生成长阶段,最终从茶道中领悟到人生况味,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茶道师。
和很多日本生活流的电影一样,这部电影表面上没有太激烈的情节冲突和矛盾设置,女主的人生经历都藏在一次次的茶道学习中。
人物的情感变化都可以从每次的茶道学习中体现出来。
但这其实对导演和演员的要求都很高,演职人员需要在每次茶道拍摄时采用不同的拍摄手法和表演方式才可以。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样慢节奏的电影才会让人看起来兴趣盎然,余味悠长。
影片里就像流淌的溪水一样,浸润着观众的心,在宁静平和中使人产生很多共鸣。
影片开始,女主和表姐刚开始学茶时,两人都不太理解茶道那复杂而严苛的程序和形式。
两人到镰仓的海边谈心,那次影片中出现了镰仓的江之岛电车,虽然不是《灌篮高手》中的那个路口,但是却拍出了列车在海边蜿蜒行驶的场景。
女主在海边模仿费里尼的《大路》中经典的舞蹈场景,并说出她对茶道的理解:“小时候我完全看不懂这部电影,但当我现在重看它时,觉得如果没有被那部电影感动,你的人生就毫无意义。
茶道或许也是这样”。
就像树木希林在电影中饰演的武田老师所说的那样:不要用脑记忆茶道,要通过练习让手来记忆,让手自然来完成每一次茶道。
现在你们先不知道这些(仪式)的意思也可以。
茶首先就是从“形”开始,然后将这些“形”放入心里。
其实仔细想想,这个道理适用于很多事情。
很多时候都是学的时候不懂什么意思或为什么这么做,等以后随着自己生活阅历的丰富或知识的增长,技艺的熟练,就会慢慢懂了。
但这个过程是漫长而充满挫折的,人生也没有那么容易。
女主在学习了10年的时候,就算身体已经完全可以记忆茶道程序,做茶的动作仍被老师称为“僵硬”。
就像女主当时的人生,30+的年纪,不但就业失败还被男友欺骗。
下课后,遭受打击的女主看着车站不断驶去的电车,终于崩溃大哭。
可是真正的热爱或许就是这样吧,“茶道虐我千百遍,我待茶道如初恋”。
女主大病一场后,又回到了茶道教室。
这个时候,武田老师用茶道告诉女主,坚持下去专注用心练习,就会出现转机,如同生命静待花开。
电影用了非常美丽的画面展现24节气的变换。
24年间,春去冬来,寒来暑往,在这日月交替,光阴流转中女主角的生活悄然发生着变化。
跟随节气和女主生活变化的是茶道教室中的书法条幅。
春之花,夏之风,甚至女主要考试,武田老师都会挂上不同的条幅,而且在教授茶道技艺的时候,也会启发学生们去如何欣赏汉字之美。
武田老师认为欣赏书法的时候不能只看字的含义,还要把作品当做图画来看,从图形中领悟书法的意义,感受自然的美和力量。
电影中最让我流泪的一场戏就出现在感受自然中。
夏至的那天,窗外下着大雨,正在给大家上课的武田老师突然停止了讲课,让大家一起静静听雨声。
她告诉学生们,夏天的雨声和秋天的雨声是不同的。
女主也闭上了眼睛去听雨声,这时候雨声越来越大(电影音效也达到最大),在这大到令人害怕的雨声中,女主仿佛看到自己刚刚去世的父亲站在海边,面向自己微笑,自己站在雨中一边哭一边向父亲喊着谢谢,最后终于挥手向父亲道别。
那一刻女主因错过父亲最后一面的自责才得以释然。
女主那时开始理解,在人生的道路上必须经历失去,就像经历得到一样。
花开必有花落,得到也必有失去,就像24节气一样,自然季节转换是必然发生的,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期望在那一刻尽力不留遗憾,然后再以平静的、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对待充满偶然和必然的将来。
日本的茶道是一种修行,讲究“一期一会”,这和日本民族欣赏“物哀之美”的内核是一致的。
事物的美好在于只有一次,因此要珍惜每一次。
通过当下的一心一意,走向忘我,从而寻找到真正的心灵宁静。
(日本的电影里很多都提到过“一期一会”,比如电影《濑户内海》,这个理念几乎适用友情、爱情等任何生活态度。
)这也在影片里通过树木希林所扮演的茶道老师之口说了出来:每次做茶尽管动作程序都一样,但因每次的心情和环境都不同,那就是不一样的,做出的茶也就是不同的了。
白云苍狗,人生倏忽。
女主跟随武田老师学茶道的第一个新年是狗年(1994年),那时女主刚刚大学毕业,一切都是新鲜好奇。
新年茶道仪式上,武田老师拿出一只绘有生肖狗的茶碗,告诉女主,这种新年用的生肖茶碗,12年才用一次。
在跟随武田老师学习的第二个狗年新年,女主步入了30+岁,正在经历一系列的情感问题,人生痛苦而迷茫。
影片结尾,又12年过去了,2018年新年,武田老师第3次拿出了狗年的生肖茶碗。
此时女主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已是优雅成熟的女性,经过24年的茶道学习,也终于被老师认可,允许教授学生了。
此时,女主也终于明白了武田老师的感叹“我能够几十年来每天都做着同一件事情,真的很幸福”,也终于用自己24年的人生经历理解了“日日是好日”这句话。
日日是好日,茶道如是,舞蹈亦如是。
(原文转载及学习弗拉门戈舞蹈指路:Nueve生活馆)关于电影《大路》的文章见博主《一个人的站台》,关于《濑户内海》的文章见《濑户内海》——你和他们的青春就差一个河边台阶
一開始以為是茶道教學片,關於怎樣做到「舉重若輕,舉輕若重」的藝術。
茶道有太多繁瑣的細節和規則,不能用腦子去記每一步,只能一次一次地操作,用身體記憶,才能關注到眼前的事物。
茶道的「儀式感」這種行雲流水的刻意大概就是這種矛盾吧:在外人看是彆扭的動作,實際上是操作者多次訓練無意識自動化的結果。
由此茶道不可能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不能完全投入其中,大概就只能成為一個旁觀者。
看到中段才發現這是一個主角沒有主角光環的故事啊:主角以自由撰稿人為職業,到了三十歲談的男友在結婚前兩個月才發現對方出軌,傷心得在空無一人的車站哇哇痛哭;學了十年的茶藝還是不能得心應手,動作被老師批評為「粗疏」,被剛入門的高中生妹妹完爆。
老師溫柔地表示,你可以隨時停課不用再學了,偶爾過來喝杯茶也挺好的呀。
但女主還是繼續學了下來,不能說是「堅持」吧,只能說是沒有放棄繼續了下去,最終在學習的第二十四年,老師說可以出山收學生了。
平庸的人生遭遇了這麼多平庸的艱難險阻,但依然是艱難險阻吶。
「立春明明是最冷的一天,但大家還是說春天來臨了,以此鼓勵著咬緊牙關熬過冬天的自己。
」
星期一 天气阴每天似乎有很多要表达的。
可能是很久没有写东西,脑袋里杂七杂八的内容,正需要我现在去好好梳理一下。
今天本来应该6点就起来的,想着今天不用出远门办公,也就没有那么急迫的起来准备收拾。
意志力就如此被思想打败。
睡到了7点45左右。
起来后,刷牙,洗脸。
看看我的鱼是否还活动如初。
然后,投食。
自己做一碗热汤面。
就着没看完的《日日是好日》,然后算是开启了一天。
《日日是好日》是由黑木华,树木希林演绎的关于茶道与人生的故事。
这部电影,我已经看了几天,一直没有看完。
每天早上看一点,就会有很多哲思奔涌出来,好想立刻就拿起纸笔或者笔记本开始写作起来,眼看着上班打卡时间要到了。
9:45要赶紧找到合适的地方去办公,因为有一个汇报工作的视频会议。
不能在家,因为我爸肯定要打搅我,即使他不会,他的耳朵也不很灵光了,当我开会期间如果他突然找我,那我根本无法小声的去应付他。
昨晚忙着写公众号,晚上10点多还在审核,终于在23点之前完成。
定下的目标,22:00-6:00是我的睡眠时间,现在看来根本办不到嘛!
感觉即使准时在22:00躺下了,仍然觉得,好不容易可以如此舒适的去娱乐一下,为什么不呢?
于是,再次拿起手机。
尤其是我最近几个月喜欢看哔哩哔哩,天天给我推送关于经济,金融,羽生结弦,电影解说等信息。
早上的会议开到了11:30.忙碌了会议后续问题的反馈后,接着就开始梳理工作。
因为肚子饿的关系,就先暂时回家了。
最近发现一个很方便也很美味的食物——冻豆腐。
就是买回来的新鲜豆腐,切成几块,分别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之后就变成冻豆腐。
每次煮汤或者炒菜的时候,切一部分,不仅很下饭,很容易入味,还很营养。
吃饭间隙,终于又可以看一会《日日是好日》了。
黑木华扮演的典子,在10岁的时候,父亲带她去看了一部电影《大路》是费里尼的电影。
本想先花时间看完这部电影,再来看《日日是好日》,但是注意力又想偷懒了。
《日日是好日》看得稀稀拉拉的,大提琴的背景音乐下,让我想起《入殓师》的大提琴的伴奏。
在日式的建筑风格下,房子与景色的融合,让我无限向往。
我真的很想去体验住在日式的房间里,推拉门打开就是屋前的走廊,外面就是院子,有植被,花草。
住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人的心境怎么不会恬静淡然。
常常跟母亲聊天,我跟她说起,对于中国的家(房子)。
我觉得就像是一个个小笼子。
自己还很乐意为房子外面包一圈栏杆,远远望去那高耸的建筑,就是一个个叠起来的笼子啊。
我知道人口多,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所以,我很喜欢父亲在近郊买的房子,至少能在客厅望见不远处的小树林,站在窗户边可以望见一片菜地,早上起来,可以听到鸟叫鸡鸣。
汽车的杂音,其他类型的杂音在这里鲜少听到。
窗台上,是我种植的多肉,从一盆慢慢繁殖生长,已经快摆满整个窗台了。
每日都会去看看植物的生长,看看又有什么新变化。
慢慢的,越来越喜欢于植物和动物相处,似乎慢慢的能“听”到它们的语言。
《日日是好日》也是如此,通过典子茶道的学习,慢慢学会去聆听茶杯,茶具,水,建水,茶瓢之间的关系。
我是要将买的的东西,用到完全不剩,然后留下它们的空瓶然后再将它丢弃或者收集起来作为废品的回收,这样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没有浪费那物品的价值,那选择物品的时候,就需要自己要有一定的筛选能力了,否则,有些物品本身缺陷很严重,你不得不不去使用它,只能早些弃它,这也是近几年常有之事。
慢慢的开始选择筛选,只要喜欢的东西,力所能及之下,在自认为可以完全利用物品的价值,我才会去拥有它,否则,我宁愿不要。
电影依然没有看完,因为我觉得自己应该先看完《大路》,再回头好好认真的一次性看完这部电影。
生活在看似平凡普通的每一日之下,都暗藏着“波涛”,我们总有很多短期或者长期的目标,等着我们去完成去实现。
殊不知,每一个当下,都是无法代替的。
在忙碌中,我们要细心观察那身边的一草一木,“一期一会”,就是一次平生只见一次面的聚会。
我们的人生就是由不同的相聚与离别组成。
能够相遇就是一种莫大的缘分。
也许昨天还精神抖擞的那个人,今天就再也见不到了。
我们总认为后会有期,说不定的哪一次的离别就是永恒。
电影还没看完,但是我知道,我很喜欢这样的电影。
所以,静下心来,好好去欣赏。
人生的道理就在于身边的方寸之间。
偶尔虚度一下时光,嗮太阳,看蚂蚁搬家,看河水流动,看云卷云舒,听一场春雨……你会怀念这样的时光的。
导演的另一部电影《濑户内海》,就是两个学生课下在马路边上发呆闲聊打发时间。
可是我内心一直念念不忘这部电影,我也很希望人生中有那么些日子,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就是嗮太阳,看河水,看云,听雨,看风筝…..
影片《日日是好日》是日本国宝级演员树木希林的最后一部作品,完成这部作品后,她就离开了人世。
但我们在抱有遗憾的同时,又因为她的这部作品而感到平静。
原因在于,《日日是好日》这部影片用慢镜头描述了主人公典子与茶道相知相伴的一生,在展现日本茶道之美的同时包含着深刻的哲理美学,让我们能以一颗茶道之心坦然面对生命的消逝。
下面我将从日本茶道的器物、礼仪和禅语三个方面,为你分析日本茶道的美学力量。
一期一会,每一件器物都有各自的重量影片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完整还原了茶道中点茶、沏茶的场景,并使用了古色古香的传统茶具。
这个绘有狗图案的茶碗,用来盛茶,12年才能使用一次。
因为这只狗代表着生肖,狗年才能拿出来使用。
可是时过境迁,12年能改变多少人多少事。
典子第一次见到这个茶碗的时候,是和表姐美智子一起讨论,这个茶碗上的图案是什么?
而第二次表姐婚后放弃了茶道,只有她一个人捧着这只茶碗怀念她们曾经度过的时光。
而第三次则是一个崭新的轮回,又有新人在问,茶碗上的图案是什么?
一切似乎回到了原点,却又不是原来的样子。
茶道给人的感觉也是这样,明明是一模一样的茶具,一模一样的抹茶,可味道就是不一样。
盛放和果子的器物虽大体相同,可一同和果子搭配就别有一番滋味。
和果子作为茶道中的代表点心,是茶道中一期一会精神的独特体现。
今天坐在一起,品尝这器物中所盛和果子的人,不是12年后才见不到了,而是明年甚至是明天就见不到了。
影片中多次提到初釜,即新年的第一次茶会时的情景,可没有一次和果子是相同的。
日本的和果子随着二十四节气、节日风俗的变化而变化,并寄托着美好的寓意。
女儿节有长得像个桃子的“千寿”,希望女儿能健康成长,而影片中的“下萌”,表现出寒冬过后小草吐出新绿的场景,希望一切不幸都能过去。
同一件器物,盛放的和果子不同,代表的寓意也不同。
影片中,可以算得上没有改变的或许是这只乐茶碗。
可这只茶碗却是乐家第9代传人乐了入烧制的赤乐茶碗,是绝无仅有之作,没人能烧出第二个同样的作品。
换句话说,对烧制茶碗的乐了入来说,在烧制过程中,他也只有一次机会能遇见这只茶碗。
不同的炉内环境会烧出不同的陶制品,烧制乐茶碗时,由于使用的火窑无法统一炉温和烧制时间,所以即便是同一火窑烧出来的茶碗,也有所差异。
茶道里的每件器物,都承载着它独特的回忆,有着独特的重量。
我们遇见的每一件器物,喝过的每一杯茶,都包含着生命中仅有一次的珍贵回忆。
茶道里的那些繁文缛节,是茶道的灵魂如果没有礼仪,茶道只是一项喝茶的活动,而不能冠以“道”的名字,成为一种艺术。
茶道的礼仪有多繁琐多难记呢?
一开始,典子学习的时候经常被老师叫停,说这个不对,那个也不对。
榻榻米一叠要走六步,第七步要跨过榻榻米的缝隙,光是走路的礼仪就让典子举步维艰。
而沏茶时,甚至有人因为紧张将水洒在了自己的身上。
作为一个沏茶人,连一块小小的手帕(帛纱,用来擦拭茶具、接茶碗的帕子)都要折得整整齐齐,泡茶的水要取最下层的水,茶要沏成半月形。
这些礼仪其实都出于对茶的敬重,而只有心怀赤忱,眼里只有茶的人才能感受到沏茶时的寂静,感受当下的心境,沏出一杯独特的茶。
作为品茶人,首先要强忍着正坐的痛苦,端坐在榻榻米上不出声,感受茶人沏茶那一刻的寂静。
更要在喝完最后一口茶时发出声音表示:我喝完了,谢谢你的招待。
除了这些,茶道还讲究一个“清”字,即没有污垢,洗涤灵魂。
茶室门口有一个地方叫蹲踞,进入茶室前,大家需要用水洗净自己的双手,洗去所有的污秽,以一颗最纯净的心来细品茶道的境界。
而影片中,所有进入茶室的人,穿的都是白袜子,也是因为白色象征着洁白无瑕,没有污垢。
茶道讲究“和敬清寂”,“和”是整个气氛的和谐温馨,“敬”是沏茶人和品茶人之间的敬重,“清”是洗去外界污垢后的纯净灵魂,“寂”是忘却一切烦恼,感受当下的心境。
而这些,正是通过这些繁琐的茶道礼仪展现在我们面前。
日日是好日,每一天都是修行的旅程茶道自古以来就和禅宗有着密切的联系,剧名“日日是好日”就出自禅师云门文偃,是最能表现禅境的一句话。
主人公典子对于这句话的领悟也是逐年加深。
一开始的时候她和表姐讨论,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得出的结论只是每一天都是好日子。
当时的典子并没有受到多大的挫折,父母健在,表姐也陪在自己身边,正是最无忧无虑的时候。
可是后来情况直转而下,她考试失利,找工作失败,就连茶道也没学好。
考前典子来到茶室,看到壁龛上的达摩画像,祈求考试必胜。
老师递给她一杯茶,告诉她:世事本就无常,生活也总有波澜起伏,很多事不必耿耿于怀。
她也终于明白自己之前对“日日是好日”这句话的理解,是多么地肤浅。
当时的她只是纯粹地以自己的感觉来判断今天是不是好日子,比如说今天的天气是好还是坏?
自己有没有赚到钱,是不是有好事发生?
但却没有考虑到这背后的得与失。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福与祸总是相生相伴的,在这样变化多端的人生中,我们要时刻保持着一种平静的心境,坦然地面对得与失。
于是在考试失利后,她重整心情,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
可好景不长,她的未婚夫劈腿,她好不容易从悲痛中走了出来,没多久她的父亲又去世了,连父亲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的她,再也无法坦然面对这生命中最沉重的失去。
而老师告诉她,总有花朵在最严寒的冬季绽放,也总有些日子需要我们迎难而上,鼓起勇气去面对。
或许那个时刻,典子也想到了最早学到的那句话“沏茶时,重的东西要轻轻放下,轻的东西才重重放下。
”轻的东西重重放,是不能忽略微不足道的细节,重的东西轻轻放,是不能让悲痛摧毁了我们的身心健康,从此一蹶不振。
接受人生当中的每一个起起落落,并不是日日是好日的终点,而是一个中间的一个过渡状态。
只有当我们接受所有的痛苦并能逆风而行的时候,每一个日子才是真正的好日子。
“日日是好日”这句话用主人公典子一生的波折,串联起茶道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是表面上感觉每天都是好日子,就如同第一眼觉得器具很美,礼仪很美,茶道很美,很是庄重典雅。
第二重是在人生的变化无常之中,找到一颗平常心。
就好像遇到挫折时捧上一杯茶,扫去尘世的污垢,心情自然而然地平静下来。
第三重是在坦然面对人生波折的同时,依然具备迎难而上的正能量。
这时候,喝不喝茶已经无所谓了,因为我们的心里已经有了茶道的智慧。
典子最终大彻大悟了,那么我们呢?
人生的道路向来就不平坦,每一天都是我们修行的旅程。
今天来和大家聊一聊日本茶道。
众所周知,茶,源于中国,兴于日本。
与当代人的快速泡茶法不同,古人喜欢吃茶,且制作过程极其复杂。
唐代,中国文化和影响力达到顶峰,茶文化也东渡影响至日本。
并在日本生根发芽,形成了日本茶道。
中国人喜欢喝热茶,可日本却相反喜喝凉茶,无论是摆在路边的自动贩卖机里,还是随处可见的便利店里,总是随处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凉茶饮品。
甚至到了餐厅,免费的饮品都是凉乌龙茶。
可想而知,茶的传入,对日本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
当然,除了凉茶饮料,在日本也是有传统茶道教室的,专门喝茶的茶屋,仍然是按照传统的方法煮热茶给客人喝的。
日本的茶道可以用“和敬清寂”四字来概述,即“和谐、尊敬、清洁、静寂”。
而茶道宗师千利休,曾用“一期一会”四个字,将茶道上升到了人生哲理的高度。
这四个字的意思是“那些诚心来品茶的客人,一生也许只会遇到一次,所以要给对方最好的服务”,也是告诉我们要珍惜眼下。
今天要介绍的电影是日本刚刚上映的电影「日日是好日」
日日是好日 这部电影是在10月13日,在日本首映的。
当天下午,我就去看了这部电影。
『日日是好日』是根据森下典子所著的书籍,《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改编的。
本部影片讲述的是女大学生典子,从20岁开始学习茶道,在学习了20年茶道的时间里,经历了就职失败,失恋,与重要的人生离死别后,终于领悟了「日日是好日」这四个字精髓的故事。
饰演典子的演员是黑木华,在新垣結衣主演的日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中出演京谷(田中圭饰)的前女友朱里。
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年轻女演员。
因为这部影片跨度20年,所以在典子的人物形象、心理变化也比较大,总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20岁时迷茫、毛躁、容易被别人影响的单纯女大学生的阶段;第二部分是30岁时经历就职失败和失恋双重打击后,慢慢开始走向成熟的阶段;第三部分是,40岁时,随着重要的人的离世,开始学会平静面对人生中的所有偶然的阶段。
而对于典子这三个阶段的人物形象和心理的变化,黑木华都有非常精准的把握。
在雨中的崩溃大哭,以及和老师坐在庭院里看着落下樱花时平静的悲伤,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细致到位。
武田先生是典子的茶道老师,是一个学习茶道几十年的古稀老人,独自一个人住在很大的房子里,除了上课以外,家里基本上都是一个人。
会在典子参加考试的当天在教室里挂上祈愿成功的挂轴,还会在典子难过时,用简单的方式安慰她……可以视为典子人生的导师。
武田先生的扮演者是老戏骨树木希林,曾在「小偷家族」中饰演奶奶。
树木希林出现在电影中的第一个场景就是身着和服,跪坐在榻榻米上,用略微颤抖苍老的声音一边说、一边教典子和美智子如何叠擦茶具的方绸巾,树木希林的出场非常有代入感,她的每个动作,每句台词都让人完全看不出表演的痕迹,第一次看到树木希林老师表演的人甚至都以为她真的是学了几十年茶道的专业老师。
不过,非常让人遗憾的是,在本部影片上映前的一个月9月15日,这位一生传奇富有个性的演员,离开了这个世界,而「日日是好日」也成为了树木希林的遗作。
愿树木希林老师在天堂的,生活依然精彩。
美智子是和典子同年纪的表姐妹,独自一个人从乡下来到东京上大学。
与典子的性格完全不同,美智子是个聪明、成熟,有自己的想法的女生。
虽然相同年纪,但美智子总是事事都比典子要快上一步,比典子先找到工作、先就职、先结婚生子。
在一定程度上,典子是羡慕美智子的。
扮演美智子的演员是多部未华子,曾出演真人版「好想告诉你」,在2017年还和日本偶像组合岚成员中的樱井一起演出「不过是先出生的我」。
在本部影片的前半段,多部未华子的出境比较多,最开始和典子一起学习茶道,是一个不甘于平凡的女孩,想要靠自己的努力生活。
后来,回到乡下结婚生子,成为了一个家庭主妇,过着简单幸福的生活。
多部未华子永远都是给人一种成熟女性的感觉,扮演的也大都是话不多,却很有想法的角色。
这部影片中也是如此,虽然在这部影片中也发挥出了她的水平,但我比较期待能看到她扮演其他有突破性的角色。
影片的开头,就是在一栋房子前停下一辆车,一个小女孩和爸爸妈妈下车,一边向家里走去,一边抱怨说没有看懂今天的电影…画面一转,十年后的早晨,典子挤着电车来到学校才发现原来履修的课程今天休讲,跑去找朋友们,大家围坐在一起讨论着就职活动,典子坐在一旁茫然,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里。
典子的妈妈无意间说起了茶教室的武田老师,建议典子去学习茶道。
本来拒绝的典子,因为有美智子的陪伴,就勉强接受了两人一起学习茶道的建议。
学习的第一天,二人到达武田老师住处,是非常日式的房屋,远离繁华的街道,家里是铺满榻榻米的房间,还有很大的庭院,庭院里种满了花草绿树,还有竹筒敲石发出的流水声。
通往庭院的门打开着,两个女孩子好奇的看着房间还有庭院,感叹着这里真大。
第一次在老师的房间看到了【日日是好日】的挂匾。
武田老师第一节课教给两人一些茶道的基本礼仪,比如擦拭茶碗的布的叠法,用左脚迈进茶室,在榻榻米上只能走七步等等,两个女孩完全无法理解这些做法的有什么意义,向老师请教时,得到的回答却是『就算先不知道这些意思也可以。
「茶」首先就是从「形」开始,然后将这些「形」放入心里』
临近毕业的两人来到镰仓海岸,坐在沙滩上,两人聊着未来。
美智子说自己决定毕业后在一家贸易公司就职,而典子因为没有顺利进入志愿的出版社,决定先停止正式就职,而是找一家出版社打零工,等待慢慢转正。
两个人闲谈着,典子说着自己虽然学了这么久茶道,但完全不懂,还说自己前两天又去把小时候没有看懂的电影看了一遍,自己竟然看哭了。
美智子说『也许「茶」也是这样的呢』
正月里,两人第一次和武田老师参加了「茶会」,本以为因为在场的全部都是茶道老师,应该会是一个非常高雅的景象,没想到现场一片混乱。
在老师家里,两人帮老师拿出新的一年要用的茶碗,指着茶碗上的画,二人笑着说茶碗上为什么画着猪。
武田老师说「这明明是狗呀,因为今年是狗年嘛」老师和他们说,茶碗是根据每年的生肖不同,都会换的,也就是说,一个茶碗,要经过十二年才能被拿出来。
就职后的美智子,停止再学习茶道了。
而典子则是一边打着零工,一边学习着茶。
典子也终于成为了茶道教室的前辈,看着一个个新来的学习茶道的后辈,典子似乎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
在茶道中,从踏进榻榻米开始为客人煮茶到上茶的过程中,全程除了水声、都是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
而在学习了茶道两年后,典子似乎对水声更加的敏感了,她能够区别出清水低落的声音、和煮开的热水声的不同。
当看到茶道教室里的挂轴上写着【游】字时,典子闭上眼,竟真的能够想象出了瀑布流下磅礴的声音。
学习茶道十年,所有事情都快于典子的美智子结婚了,而想要靠中途采用就职的典子,被自己的后辈超过,失败了。
而和典子在一起很久的男朋友,也离开了她。
等电车的典子,看着铁路,耳边嘈杂的世界突然变得安静,她向前一步,突然被电车的警鸣声惊醒的她,跪在地上崩溃大哭。
休息了一段时间的典子重回茶道教室。
在两年后典子交到了一个新的男朋友,而她也终于搬离父母的家,开始了独立生活。
每周依然会去茶道教室。
离开家的典子,与父母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
这天父亲因为工作,来到典子的家附近,打电话问典子要不要一起出去吃饭,工作原因拒绝的典子,想起曾经武田先生讲过的话,突然内心惴惴不安…电影的最后,武田老师和典子二人并排而坐,看着院里的樱花树,典子已经不再是那个天真浪漫的女大学生,现在的她俨然已经变成了成熟知性的女人。
看完这部电影,最直观的感觉就是茶道的细致本部影片中茶道教室的挂轴上的字和画是随着季节、天气、心情而不同的每一天武田先生都会精心挑选然后挂在茶道教室里而供客人食用的小点心,也是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做成符合时节口味的点心还有夏茶和冬茶的蒸煮方法、道具也都是有区别的无论是客人注意到的、还是没注意到的每个学习茶道的人都会认真的去完成在细节处体现对客人的尊敬
在电影的最后,武田先生发出感叹「我能够几十年来每天都做着同一件事情,真的很幸福」折射到当代人,能坚持几十年做同一件事的人真的少之又少也许,我们如果像武田老师那样坚持,在几十年后,我们也能发出那样的感叹吧。
茶道,看似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与当代快速便捷的生活状态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但在茶道中所领悟的,却能在人生中永久适用煮茶时,能听到的唯一的声音就是流水声了只有足够的稳、静得下心,才能够不碰到其他的东西,发出杂声这就需要不断的练习,让自己的手记住每一个动作,当你的手记住了那些动作,学会了形式上的东西你才会在长时间的学习中,去理解茶道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蕴意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在这个世界上,有马上能懂得东西,和马上不能懂得东西两种。
对于不能马上懂得东西,只需要花长时间,慢慢的去注意,终有一天你会懂得电影中有个场景我非常喜欢那天,窗外下着大雨,武田先生正在给大家上课突然她停止了讲课,大家一起就那样静静的,听着窗外的雨声而典子也闭上了眼睛,感受着雨声,透过雨声,展开了想象
下雨的日子听雨声,下雪的日子欣赏雪落的样子。
夏日的炎热、冬日刺骨的寒冷,用你的五感,用你的全身,去感受那些瞬间在最后,我想给大家推荐一部和「日日是好日」类似题材的影片,「寻访千利休」
「寻访千利休」讲述茶道宗师千利休在被丰臣秀吉下令剖腹自杀前,所展开的对自己年少懵懂青春的回忆。
也是一部很棒的电影,每个场景都渗透着一种悲凉安静的美因为是2013年的电影,所以现在如果想要观看可以直接点开腾讯视频
日本拍这类电影简直可以说是信手拈来,毕竟除了如大城市东京等意外,很多郊区乡下都是这种风格的场景,意思就是不用在取景多花功夫。
电影以学习“茶道”为切入点,加上照应电影名字《日日是好日》,融入了“节气”在里面叙事,挺巧妙的。
其实这种手法在之前的日本电影也能看到,到这部电影看起来并不突兀。
其实严格来讲,也并非“日日是好日”。
正如女主,电影里的她大多讲述的都是她的遭遇,只能说,每天的事情,无论是好还是坏,都能带给她一些启发。
“茶道”令人心境平静,更容易令人进入自己内心的世界,无论是过往还是未来,都能想到一点东西。
女主就是如此。
人生无常,过好每一天才是正道。
三只大萌萌。有想法缺才华,海边大喊太尬了。但是好符合今天的我啊。今日从睁眼到合眼做了所有会让眼下的自己感到开心的事情,然后告别掉一些,腾出空间来迎接可能的新开始,就像最后时刻的女主一样。在姐妹俩身上也看到了我的好多段少年友谊,曾经携手相伴,亲密无间,分别后看清其实大家从一开始望着的就是不同的方向,也无所谓了,真心祝福你们然后再一个人往下走,慢慢也自会看清那些淡淡相互陪伴的悠久的朋友。
终于把树木老奶奶的遗作看完了,唉...茶道真的好讲究啊。电影很平淡如水也略微有点闷,但还是能看得进去的。以前看《大路》的时候也和女主一样无感,希望十年后等我再看的时候也可以有不一样感受吧。才30岁的多部未华子在电影里也太不好看了。日日是好日,这个片名真好啊。
【釜山电影节展映】剧情跨度长达24年,但黑木华和树木希林的造型却变化有限,有点出戏。节奏较慢,可以说是细水长流娓娓道来,也可以说是平淡无起伏的流水账。既展现了茶道文化,也有书法的内涵、茶点的精致,以及二十四节气的氛围。树木希林奶奶说一些台词的时候气息都有点不稳。听她说那句“那时候我就100岁了。”很触动啊。三星半
原著是弱故事性的个人集,改编要么加内容,要么强调风格和情绪,现在这样流水账叙事想靠老人的坚持和余晖、年轻人的感悟来撑场面,真是太无聊了。“日日是好日”的幸福感也不见了,茶道表现的非常制式枯燥,个人生活蜻蜓点水又刻意煽情,观众因为是演员遗作而给出更多戏外情感,而其实这是部相当遗憾的作品。
样板戏和茶道,人生有这么简单就好了。
女主的微表情有点惊悚,特别是最后一幕的面部特写,总感觉下一秒就要大开杀戒。
我最讨厌讲道理的电影了,还有岁月静好什么的。所以,看到这个片名,我还有些抗拒。结果,又抽纸巾了。。。唉。。。真好。看到树木希林老奶奶,真是心里有些难过。
喜欢黑木华这个角色,你会发现她在片中完成了一次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当身边的人在做着积极的变化时,她就像一个生活的旁观者,对一切外在变化的感知都是不敏感的。当茶艺让她改变,最初是身体,然后是感情,她对生活变得主动,但痛苦也随之而来,又一个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啊。
看得我眉头从开头皱到现在… 不要以为茶道或者任何东西能拯救一切
#9thBJIFF# 很意外,还挺不大森立嗣的,基本上还是日式鸡汤那一套,不过也会有些许触动。看的时候一直把黑木华的角色脑补成苍井优,感觉应该也蛮合适。听雨,看雪,赏樱,聆风,所谓“一期一会”,是真的要等失去了才觉察到可贵啊。
树木希林最后一部主演作品。
不知意义就慢慢参透,不懂的电影就多看几遍,日日是好日,片片是好片
不好意思,这类电影看太多了,已经免疫了,打动不了我了
不是如何去做,而是用心感受。
好无聊!!可能要静下心来看?我越来越不理解豆瓣的评分了
看完很难不感慨:打着禅的名号实则用来规训女人的繁文缛节真是多啊。浪费了黑木华的灵气和演技。
寡淡
臧巴诺,感动了一秒。
感觉灵魂都被洗干净了_(:з」∠)_配乐画面真美,活着真好啊。
活在当下,乐观面对每一天,享受每一瞬间的美好,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呢?女主从『来了』认识。跨度很大噢。还不错的茶道文化。雨天画面很美。叶叶出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