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七世逊位后由弟弟乔治六世继承。
乔治六世有两个女儿:长女伊丽莎白,次女玛格丽特。
E1 wolferton splash(乔治六世和菲利普打猎的地方)伊丽莎白于1926年4月21日出生,与希腊王子菲利普于1947年结婚。
女王家族
菲利普被赐姓蒙巴顿
菲利普亲王的父母
1948年长子查尔斯出生
1950年安妮公主出生E2 海德公园角(国王去世的暗号)伊丽莎白在父亲乔治六世病重期间替父巡访各英联邦,在肯尼亚期间,乔治六世去世,伊丽莎白匆忙回国,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
丘吉尔从1951年10月再次组阁,艾登出任副首相兼外交大臣。
玛格丽特公主喜欢乔治六世的近侍武官(皇家空军上尉彼得•汤森,有家室),乔治六世去世后接受任命为女王母亲的事务长,后与妻子离婚。
E3 温莎在纽约的温莎公爵回到伦敦,参加国王的葬礼,顺便谈谈他的年薪。
理论上伊丽莎白继承后应改为丈夫姓氏蒙巴顿的王朝。
女王后来在内阁和温莎公爵建议下决定继续为温莎王朝,并且离开克拉伦斯宫,搬去白金汉宫。
这违背了菲利普亲王的两个愿望。
温莎王朝由来E4 天灾1952年12月5日起持续性大雾,直到12月9日,一股强劲而寒冷的西风吹散了笼罩在伦敦的烟雾。
“”伦敦烟雾事件”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
同时丘吉尔受到党内外人士的反对,想要他辞职。
女王差一点在一些内阁成员的建议下向丘吉尔提出此意,幸而大雾散去。
E5 烟与镜女王加冕礼、玛丽王太后去世
加冕礼委员会通常由诺福克公爵负责,女王为了让菲利普有事做,希望由他负责。
女王为菲利普力争
不被承认的辛普森夫人
温莎公爵暂居
温莎公爵喜欢给他的皇亲国戚们取外号
君主的红匣子
爱德华七世未加冕
温莎公爵未去参加加冕礼
女王受膏
女王加冕礼,电视直播,使伊丽莎白成为全世界最知名的女性
观看电视转播后,落寞的温莎公爵
没有王国的国王E6 重磅新闻玛格丽特与彼得的“丑闻”
王室婚姻法两人的恋情得到公众极大的关注热情,在各方权衡下,王室决定暂时分离他们,直到公主满25岁。
E7 知识就是力量在与各政客交往中,女王深觉自身通识教育的严重不足,与政客交流时常常处于劣势,甚至听不懂,决定请老师重新学习。
公主从小只学习宪法和礼仪,老师认为君主只要负责高贵,而文学哲学科学等通识教育不够高贵同时,丘吉尔因病取消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会面关于苏联氢弹问题的讨论。
而外交大臣艾登也暂时在美国进行手术。
丘吉尔向女王隐瞒了病情,女王得知后约谈丘吉尔,一番话令丘吉尔对她刮目相看。
E8 小骄傲和开心果(乔治六世说伊丽莎白是他的小骄傲和玛格丽特是他的开心果)继位后女王的第一次大巡访,为展现大英帝国最完美的一面,(此时,印度、巴基斯坦、南非、伊拉克、约旦缅甸、锡兰都已独立了),1954年,巡访从百慕大开始,行程马不停蹄,开始了为期六个月的英联邦盛大之旅,其中包括58天在澳大利亚,他们访问了57个城镇。
他们笑得脸都僵了,菲利普亲王一直在抱怨这疯狂的行程,连做梦都在招手了。
最后一站,坚持前往反英情绪高涨的直陀罗布海峡,得到国内民众的高呼。
同时,玛格丽特在国内暂执君主职位,充满个性的讲话,大放异彩,令内阁惶恐,不被允许“将个人意志加于王权之上”,丘吉尔决定将权利推回给王太后。
E9 时间刺客菲利普亲王常常醉酒晚归。
两人矛盾激化。
女王与她的爱马和她的“青梅竹马”波尔契。
丘吉尔与回归的外交大臣的针锋相对。
丘吉尔与他的80岁大寿肖像画家。
最后,丘吉尔承认自己老了,辞职让位安东尼·艾登继位为首相兼外交大臣。
风流倜傥的艾登凭借其俊朗的外表和二战期间的政绩,迅速成为英国国内最受欢迎的人物,并被寄予厚望。
(在出任首相一年之后,艾登走错一步断送其政治生涯——第二次中东战争)
丘吉尔80岁大寿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演讲E10 荣光女王
玛格丽特与彼得仍不被允许结婚。
女王在各方压力下,不允许玛格丽特与彼得结婚,也不能抛开其身份地位。
在绝望下,彼得代表公开发言:为王室做出牺牲,终止恋爱关系。
女王与亲王渐行渐远。
英国首相与埃及总统纳赛尔谈判持续激化。
名叫王冠(The Crown),讲的不是温莎王朝和在位最久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歌功颂德,没有史诗般的大场面大制作,通过聚焦一件件小事,也足以动人。
E01 Wolferton Splash沃夫顿湿地托”孤“ “那些爵位不是你的工作,海军事业也不是,她才是“E2 Hyde Park CornerHyde Park Corner是丘吉尔向外交部长传递国王死讯的暗号奶奶玛丽王后(乔治五世之妻)向伊丽莎白二世行屈膝礼God Save the Queen 伊丽莎白二世登场E03 Windsor王室只能是温莎王朝,亲王憋屈自此开始与我朝观念不同,在英国国王象征着更多的责任和更大的危险,让位者应该向继任者道歉E04 Act of God在北京生活的人估计都看过类似的推文介绍伦敦“大雾“。
丘吉尔也不是神,也有傲慢的时候,然而亡羊补牢做法尚可,特意留意了一下片尾的字幕,当年就施行了清洁空气法案。
反观?
算了。
E05 Smoke and Mirrors在管风琴庄严演奏声中伊丽莎白二世由人到神仪式性转变,亲王坚持的电视直播倒是为今天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爱德华八世自我安慰地说为了爱情,戏谑地解说加冕仪式,到片尾却饱含热泪地吹着风笛。
欧洲冠军联赛主题曲,官方简称《冠军联赛》(英语:Champions League),于1992年由托尼·布里登根据亨德尔所创作的英国国王加冕颂歌《牧师扎多克》(Zadok the Priest)修改,创作而成,使用英语、法语、德语这三种欧冠的官方语言。
E06 Gelignite二公主和汤森上校的重磅新闻E07 Scientia Potentia Est私以为最好的一集!
看哭了,这集太好看了,女王认识到自己受教育不足,那种被询问教育水平窘迫,依然主动去解决,对女王肃然起敬。
还有丘吉尔,为丘吉尔哭了,也为女王初长成,内心有复杂的情绪,一代老臣被这样“教训” ,感觉真是委屈极了。
亲王最后污这一下子还真是“真实”。
再次感受到这剧不是命题作文!
E08 Pride & Joy互相羡慕的姐妹二人,性格各异,不得不说姐姐是王位的最佳继承者,二公主虽然散发着自信之光,却太自由出格。
二公主在是父亲最喜欢的一个上坚持这份胜利。
E09 Assassins整集都围绕着丘吉尔八十大寿的画像,丘吉尔的介绍里一直有画家这个身份,和画家的探讨以及态度非常有趣,妻子说不希望来个拍马屁的吧,丘吉尔说不,我希望。
哈哈哈。
随着二人接触,竟然有同样的伤痛,丧子之痛是伴随一生的伤痛,丘吉尔描述妻子像手上的动物一样呜咽,而他也一直反复画那片藏着绝望的池塘,权力的游戏史丹尼斯,眼神犀利。
这集的名字让我开始注意到每集的名字,这集的名字太好了,妻子说庆幸他们送来的是画家而不是刺客吧,而这位画家从某种层面上还真是一个刺客,袒露给丘吉尔年老体衰,廉颇老矣的刺客。
丘吉尔的骄傲和伤痛,小声嘟囔,也让丘吉尔这个著名人物的形象立体丰满了起来,而不仅仅是扁平的二战三巨头,操着尖嗓抽着雪茄发表演说的政客。
非常想去了解去演绎化的丘吉尔的生平。
也或许画家就是政客精心挑选,也许并未丧子,而是故意引导出丘吉尔一瞬间的脆弱,并捕捉。
到底是出于画家对于真实的坚持还是政客的攻心安排,无从得知。
但想想都觉得政权争斗可怕,能引发这样的猜想也是其精良之处。
最后的audience老首相终于坐下来,对女王额头小心地一吻,空荡地裤管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丘吉尔,印象深刻。
两位首相的握手,并不像我朝不舍钱权,而是那份责任,两位首相说起来算是同一阵营。
Time is cruel.另一条线关于家庭,一边演绎着丘吉尔夫妇多年的契合,一边演绎着女王和亲王俩人矛盾激化,女王爱的宣言霸气十足。
车内无声的争吵,剪辑太棒!
女王也玩赛马挣钱,想起来唐家屯里面老爷一家也得考虑周边农户带来的经济收益,亲自救猪仔…E10 Gloriana再议二公主婚事,连秘书都不能决定,更别说王室婚姻这样的事了,即便是全国人民的民心所向,那又如何?
连面临过类似经历的爱德华八世都劝女王保护王权。
又一次揭示了爱德华八世的后悔(真实中是否后悔就不得而知了)。
(伊丽莎白二世也是有幸得到父王,奶奶,伯伯,四朝秘书,丘吉尔的一路指导,才长成!
)深刻揭示了在位者进退两难的困境,永远都是一半人。
The Crown王冠的重量每一个观众都深切感受到了,看完有点想哭,脑内不断响起各种君王:《Viva La Vida》 Oh who would ever want to be king《Fate/Zero》Iskandar 亚瑟王看豆瓣网友引用这段也很契合:《大话西游》我要再提醒你一次,金箍戴上之后你再也不是个凡人,人世间的情欲不能再沾半点。
如果动心这个金箍就会在你头上越收越紧,苦不堪言!
Forget Elizabeth Windsor.It's Elizabeth Regina
国内的剧,或台湾,日本的电视剧呈现的一般问题,总是考虑用最低制作成本为制剧第一优先,把大多数钱花到演员身上,艺人演员与制作费的比例常常在4:1以上,做出来的影片就像把芭比娃娃放在便利店的萤光灯管下拍摄,明明是粗糙画质与低劣演技却仍沾沾自喜的做了一个剧。
布鲁斯喜欢王冠这个剧的精致感,像电影般的经营剧情与画面。
打一开场就吸睛,不会想休息或转台,终于在这两周一堆烂剧停停看看的呕吐过程中,布鲁斯重生起来。
Crow是一开始就把规格定高了,所以从演员,制景,色调,历史风,重编真实历史事件,在大事件上描绘女王与每个角色的世界,看起来就特别舒服与入戏。
才看到第七集,布鲁斯就等不及要写感想了。
第一季的第七集,伊莉莎白因为对于自己从未受过正式教育而感到无法跟大臣,外国宾使流畅对应辩驳,因此找了个通识的导师,在一个政治的危机之中,伊莉莎白女王以为应该像原本一样,对发生的认识事情都保持沉默,但导师提醒她:你是对的一方,他们是错的去教训别人无关教育水准与才智这是诚信与原则问题你说你没有知识才能去对抗那些聪明人不,你有的。
你从小学宪法,比任何人都懂宪法这是你所有的知识,也是你唯一需要的知识运用宪法来做为你的基础好好的斥训那些大臣与首相
所以剧情结尾就是,伊莉莎白女王首次获得首相与大臣的尊重,有情也有理的把上位者教训了,而不失论点与礼节。
女王踏出的一小步,是她个人生涯的一大步,当然也是历史上的一大步。
最近在一个案子中,有个年轻制片,在事业与事情的处理上有些困扰,问了布鲁斯很多问题。
布鲁斯的回答,跟导师很像的。
做电影,可以是导演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纪录片是呈现你想呈现的真实,但广告片就要绕在广告核心目的上,我们开会资料最重要的ppm资料上,为什么呢?
广告片最终目的不是吹客户牛逼,抱代理代理商的大腿用的。
广告片是要完成“广告目的”,达成宣传上的目的,而这个目的是我们所有事情的决策与执行指标。
所以ppm资料上广告的核心目的,就是制片手中的宪法。
以之为规矩,画出方圆。
所以在广告片的生产链上,即使只是一个制片,还是可以站得住脚,在大家都该坚守的规矩之内,去跟客户提理由与想法,而不是什么都听客户的。
这想法一点也不反骨,而是诚信与原则问题,是一种敬业精神。
布鲁斯 杨
一直到今年才有时间开始看这一个系列剧,整部剧的质感、情节、节奏、表演,甚至每一集的主题,各个方面都无可挑剔,用10集的体量讲女王登基再崭露头角的故事,内容很够了。
上帝视角来看王室家庭,似乎每一个人都在承受重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因为这顶王冠而逐渐复杂扭曲。
女王在兵荒马乱中接下这顶王冠,面对的是与丈夫间的分崩离析,自己小家庭的裂痕逐渐扩大;姐妹之间因为妹妹不被承认允许的爱情而陷入对立;君权之下,日渐衰落的王室和政府之间互相影响,女王逐渐明白这条路的方向,在最后一集的摄影机下,女王终于展露出领袖的样子。
这部剧是个群像戏,跟这顶王冠有关系的每个人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菲利普亲王显然对于爱情和婚姻有一定的憧憬和要求,很多人赞颂他为爱情放弃了继承权,但正因为如此他就会有所要求,他觉得这顶王冠就是个工作,要求女王仍旧能专注于小家庭,可作为第一顺位继承人,伊丽莎白早就明白,戴上这顶王宽,她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她此生只有伊丽莎白女王这个身份,其他如妻子、母亲、姐姐、女儿这些身份已经不复存在了。
第8集Pride and Joy我非常喜欢。
整部剧中体现了非常多女王无奈的时刻,处理妹妹无望的跨越阶级的爱情可能是最难的一件,女王从一开始不看好但仍旧祝福,到后来在教庭和王室荣誉下的进退两难,在整集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玛格丽特公主最终对于妥协于现实,她把满腔怒火全部砸在了姐姐身上,倾倒出全部的怨恨,更重要的是从心理上打击姐姐,她说,在父亲眼中,you are the pride, but I am the joy. 不得不说这个策略还是奏效的,伊丽莎白在那一场争论中虽然坚定但透露出伤心和无奈,她接受自己不够风趣幽默,也有懦弱和平庸,但自从她打电话给叔叔爱德华八世咨询意见时,她已经坚定地站在了王权这边,明白任何王室中人都需要维护荣誉,即便这其中需要牺牲的是她亲妹妹。
这样看来,这整整10集写下来的是,伊丽莎白其实是最明白王冠的人不是吗?
两姐妹中,她才是最适合这个位置的人。
第二集 1.国王驾崩,全国上下的悲痛之情,让人感受到在英国国王女王的重要性和威望地位,更让人感受到身为国王的庄严感。
2.女王上任,伊丽莎白年仅二十多岁便委以重任。
在她父亲刚刚去世的悲痛之中,她就要剥离情绪,去承载她作为女王的巨大使命。
3.两个非常深刻的感受:(1)欲戴王冠,必承其重(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3)国王女王职位本身的庄严威严重大第三集1.前国王返回英国,他欲榨取王室财富,同时给自己的女人加名声。
让我看到王室家庭内部负责的复杂关系与利益相争。
2.前国王与首相之间有党派勾结,利益互补互相利用,让我见识到了党派之间的勾结对立状态。
3.首相与女王之间的商议,并不完全单纯为了国家利益,首相的提议中也包含个人利益和党派斗争。
女王非常明晰果断,懂得划清界限。
4.菲利普亲王由于是女王的丈夫,他被剥夺了自己的姓氏、事业、想要的家庭生活。
女王也因为王冠,被剥夺自己身为一个女性、妻子、母亲应该得到的普通快乐。
第四集1.这一集讲的是伦敦的超级大雾事件,没有想到这个气象灾害背后,曾经还隐藏着那么大的政治危机。
2.内阁不同党派的官员,为了推翻丘吉尔,利用这次雾霾危机,勾结谋划,隐藏信件、向女王进谏等等。
3.女王作为统治者,被太后教导,作为统治者,就应该不表态不表明任何看法,“中立看似是最轻松的事情,其实是最难的事情,因为中立是最没有人性的。
”女王不禁再次质疑,自己作为一个自由个体的自由。
4.丘吉尔如何将自己从“下台危机”中解救出来,也充满了政治家的机警与谋略呀!
佩服。
第五集《女王的加冕礼》1.涂圣油的环节,再次让人感受到庄严肃穆与神圣。
即使其他环节可以直播,这个部分是权威而神秘的。
2.我至今有点无法理解前国王温莎这个角色的含义,他为何不能兼得爱情与王位?
他主动放弃王冠,为了心爱的女人。
在爱的方面,这是伟大的;但在王冠方面,他是懦弱的。
第六集《玛格丽特殿下的丑闻爱情》1.玛格丽特殿下与离异空军少校的爱情与婚姻,引起了舆论的轩然大波,甚至威胁到王室在人们心中的信誉。
这让我意识到了为何前几年搜到一些关于英国王室的新闻,如果王室成员生活奢靡淫乱,会遭受多大的王室信用危机。
2.伊丽莎白既是一国之君,又是姐姐,她在期望妹妹幸福与保卫王室信誉之间进退两难,最终不得舍弃私人情感,为大局皇室利益为重。
第七集《知识就是力量》1.女王从小只接受过宪法方面的知识教育、从未接受过通识教育,这让她很苦恼苦恼于自己每次和政客打交道时十分被动。
她觉得作为一个女王,自己不应该学识粗浅,不知道这些。
因此,她现在开始聘请教授,接受普通的教育。
2.首相和外交大臣隐瞒女王他们的病情,女王在教授的鼓励下,给他们进行训诫——女王得到了她理应得到的尊重,且是女王自己争取来的。
第八集《Pride and Joy》1.原来女王的姐妹之间也会产生日常姐妹之间会有的隔阂,那就是妹妹羡慕姐姐的优秀与受到的关注,姐姐羡慕妹妹的自由与快乐。
正如女王羡慕玛格丽特享有的自由与个性,没有王权的束缚;玛格丽特则深感自己活在女王姐姐的阴影之下,自己总是被忽视的那一个。
正如玛格丽特所说:“原来我们都在羡慕对方的生活。
”同时,也通过这一集女王姐妹之间的矛盾,让我更理解了温莎公爵与前国王之间的兄弟之矛盾。
2.这一集通过玛格丽特殿下代表女王的几个片段,向我们表示了王权不能个性,个性就有推翻王朝的危险。
更让人感受到王冠之重,王冠表示威严、沉默,没有个性,不能有个性。
第九集《刺客》1.原来女王也有绯闻,她和菲利普亲王的婚姻也会出现问题。
女王和马厩者之间产生了一些特别的情愫,而她与菲利普之间的联结减少了。
这也引发了他们最后的争吵。
2.丘吉尔首相在艺术家给他画做的画以后,首先是气愤艺术家将自己画的如此衰老和松弛,但在和艺术家的争执中他逐渐接受自己变老的事实。
于是,他主动向女王退位。
3.无论丘吉尔首相在为期间犯了多少错误,他本身性格的缺点,但终掩盖不住他对英国的伟大贡献与成就!
这在晚宴中女王对他的评价与致辞中便可以看见。
第十集《荣光女王》1.这一集看得好沉重啊,感觉女王还有王室的每一个人都身担沉重的压力。
女王因为整个国家的指责无法守卫自己作为姐姐、妻子、母亲的责任,玛格丽特殿下无法选择自己爱谁的自由,菲利普亲王一直生活在女王的印象之下没有个人的自由。
2.在其中我看到了个人自由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强烈冲突。
由于女王代表、象征、维护集体利益,她无法选择个人的自由。
这也是悲剧呀。
3.多少人曾向往王室的财富权利不识人间苦难,但他们的枷锁与牢笼又是多少凡人可以领会的呢?
在看这部剧之前,看过爱德华八世和辛普森夫人有关的电影和书籍、也看过关于玛格丽特公主和汤森的的故事,关于菲利普亲王的花边新闻也看过一些。
丘吉尔的自传也读完了。
《国王的演讲》也看过了。
只是关于女王的故事没有看过。
对于伊丽莎白二世的事迹一直是模模糊糊的,在别人的故事中,她一直是底色般的存在。
常常不显眼,但一直都存在。
网上有一句经典的调侃“铁打的女王,流水的首相”,来说明伊丽莎白二世超长待机时间。
现在她已经打败维多利亚女王,成为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作为那些对历史发展有影响的人物,我们的评价并不重要。
她一直在那里,我们只需要看着就好了。
特别是近几年,女王的表现越发让人觉得她简直是吉祥物般的存在,只要挥手微笑。
似乎就会收获民众的鲜花和欢呼。
在看这部剧之前,我对英国女王的印象就是这样的。
在看了这部之后,觉得那个超长待机的老太太真是不容易啊,果然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虽然本质上英国皇室是没有什么权利的。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虽说只要挥手微笑,可是从来没有人知道脸是会笑僵的,必须通过注射治疗才能继续微笑,而注射治疗的后遗症是你可能会把汤撒出来。
找一个自己爱的人结婚,他的亲戚却妄图窃取自家的皇位。
每一个王后跪拜王是世人眼中最平常不过的事情,而王夫向女王下跪,似乎是受了天大委屈一般。
明明是把烂摊子留下,并间接害死父亲的凶手,却还要继续给他支付高昂的抚养费。
明明退位前就说不会再出现在公众面前,要过隐居生活的人,却为了金钱,向媒体爆料各种内幕。
似乎是很可靠的大臣,也偶尔会把事情处理的一团糟,在轰前任下台的时候,似乎各种计谋源源不断,对于外交上的麻烦却无能为力。
虽然这有着历史进步的原因。
女王,果然不会一个简单的工作啊,因为王权必须赢。
本来以为只是对英国历史的普及,但剧中人物各自的性格真是熠熠生辉。
The crown is a symbol and anyone who takes it would become half people. It shall be a curse.女王的职责不是采取行动劝说谁,什么态度都不表明,不得罪任何一方才是女王的工作。
就像丘吉尔把自己看作领袖,至高无上的领导力一样,他要求女王把自己看作国家的象征、教会的神。
Elizabeth代表Pride, Margret代表Joy. 你很少看到女王笑,夫妻吵架被记者拍到还要去道歉,她有自己的意见和偏向,但这些都抵不上别人告诉她,“维护传统和规则”才是最重要的。
没错,这是必要的代价,选择了制度就意味着离亲人越来越远,甚至意味着背叛自己的承诺。
反过来Margret随性富有创造力,说话会冒犯,个性是我们的骄傲,也是快乐的源泉,做自己所想为何不快乐?
但她很少有机会站在人前,首相觉得她会惹乱子不让她代为出席。
也因此,少了一些旁人的认可。
两个姐妹之间是底层价值的冲突,两人之间互相都有点羡慕对方,姐姐羡慕妹妹的自由,妹妹羡慕姐姐来自他人的仰视。
大家都有各自看不见的代价,却又无法互相理解。
Elizabeth在每件事上小心翼翼,怕被诟病,怕不合流程,每一次坚持之后的妥协,对他人来说是失望,对她自己来说其实是愧疚和麻木,时间久了她自己本人大概也无心爱人了。
一心维护规则的人,自己最终也会变成冰冷的规则本身。
王冠,或者说权力,从来都是诅咒,没有例外,因为那是将你与他人意志牢牢绑定在一起的毒药。
自此,他们所做的选择不是为了自己和自己爱的人,自由、理想、幸福、快乐这些都成了奢望,她的一生都将献给这顶王冠,与其共存亡。
但我始终认为,一个人抱着一样东西不放手,是为了获得既有的安全感,是他不知道如何抉择,是他放弃了新的可能性的最好证明。
若你把自由交托给他人,你便会被自由抛弃。
renounce one's nationality 放弃国籍英国爵位 公爵Duke 侯爵Marquis 伯爵Earl 子爵Viscount 男爵Baronantiseptic 防腐的/拘束的sign oneself away 签字放弃stag night 单身派对之夜engineer it all 一手策划reality has sunk in 木已成舟sanatorium 疗养院cut through the jargon 切入正题break one in 锻炼某人rouge 腮红statesmanship 治国才干/政治家风范malignant tumor 恶性肿瘤nuisance 麻烦事grin 咧嘴笑lift the spirits 振奋人心
Elizabeth, once a young girl yearning for the freedom to embrace the roles of wife, mother and daughter, unburdened by constraints. Yet, destiny placed the weighty crown upon her, illuminating the paramountcy of duty above all. The brilliance of the TV series 'The Crown' lies in its splendid depiction, with meticulous attention to detail, especially in capturing the essence of Churchill. I am unequivocally enthralled, cementing its position at the pinnacle of my cherished British drama collection.
《王冠》讲述的是初登大宝的伊丽莎白二世是如何从少不更事的公主蜕变为一代女王的故事,第九集《ASSASSINS》则向观众展示了耄耋之年的首相丘吉尔辞职心路与历程。
二战后,英国从日不落帝国沦为二流国家,每个英国国民都希望年轻的女王都带领他们开启一个新时代,然而,现实中暮气沉沉的大英帝国,暮气沉沉的君主制度,暮气沉沉的政府首脑,一切都预示着荣光的远去与改革的势在必行。
和本季的另外九集相同,《ASSASSINS》多处使用隐喻手法营造出衰落中的英国与蜕变中的女王,通过深入丘吉尔与伊丽莎白二世的内心世界,探讨了在残酷的时光面前,所有的青春都在衰老,所有的心态都在逆转,而那些耀眼的光芒终将暗淡,一切都要回归自然。
每个人都肩扛枷锁,负重前行。
本集在怀旧的音乐声中缓缓开场,曾真挚爱慕女王的育马师波尔契勋爵在多年后选择向另一位女子求婚。
然而与此同时,编剧又使用极其隐晦的手法描述成功抱得美人归的菲利普却开始了眠花宿柳的放荡生活。
在强烈的对比下,凸显时光残酷,流年下的情感难以保质。
年龄和思想同样是不可能在岁月流逝中保持新鲜的。
即将迎来八十大寿的现任首相丘吉尔坐在池塘边画画。
池塘在本集故事中是一个寓意性极强的工具,它象征在表面平静下的真实和痛苦,这个痛苦是属于本剧每个主要人物的——丘吉尔早年的丧女之痛与晚年对衰老的无奈,伊丽莎白女王面对丈夫出轨现状的无可奈何以及在女王与女人这两个身份中的左右为难。
现代派画家雷厄姆·萨瑟兰受议会两院委托前来为丘吉尔创作肖像画。
在这个情节点中的二人谈话突出暴露了丘吉尔妄图逃避现实的思想困境。
他希望站着,这样更有威严,更具活力,其中暗含不服老的心态,更是逃避的最佳写照。
但萨瑟兰无情否决了他的提议,他更希望能描绘出真实。
与此同时,在另一条主线上,女王同样在演绎着时光的不可捉摸。
赛马场上,她的爱马奥瑞尔成功拔得魁首。
但波尔契却劝说女王让奥尔瑞在这个时候退休,巅峰时刻激流勇退才能让世人铭记辉煌,发挥最大的价值。
年老却恋栈的丘吉尔首相与激流勇退的奥瑞尔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奥瑞尔是丘吉尔最鲜明的衬托,丘吉尔却是奥瑞尔迟暮后的暗喻。
主题意义来源于这不动声色中,现实在潜伏,思想在积淀,暮气与无奈的气氛开始笼罩全剧。
果不其然,外交部长安东尼前来游说丘吉尔,再次劝他辞职让位,此举惹得丘吉尔大怒。
但骆驼背上的稻草已经开始积压。
值得一提的,作为一部高水准的历史剧,除了道具、装束、语言等方面,演员台词中也处处透露出时代感,例如在这一情节点里,丘吉尔就透露出斯大林已死的历史事实。
(本剧发生时间是1954年,斯大林死于1953。
)萨瑟兰和妻子前来拜访丘吉尔,准备肖像画前期工作。
在他们的对话过程中,再次凸显二人反差的思想认知。
萨瑟兰直言不讳地告诉丘吉尔:通常人们对自己所知甚少,为了生活,人不得不欺骗自己。
但丘吉尔却如此回应:你要知道你画的不仅仅是我,你画的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及其伟大政府所代表的一切,包括民主和自由,你画的是政府和领袖的最高典范,记好了。
丘吉尔对自己并不是所知甚少,他只是在欺骗自己,就像他自我欺骗英国仍旧是伟大的帝国,是民主和自由的代表,自己则是政府和领袖的最高典范,却无视他本人和大英帝国都已是英雄暮年的现实。
下一个情节点是女王在偌大的白金汉宫无聊到一个人玩扑克牌。
这一画面极其隐晦,首先,它向我们透露出菲利普的屡屡外出寻花问柳;其次,它向我们揭示了头戴王冠的女王却因种种束缚受到诸多压抑,情感无处宣泄,王权成了枷锁。
波尔契打来电话向女王汇报作为种马的奥瑞尔的预估年收入,女王则表示她会为波尔契开通一条专线,这一举措为菲利普与女王的争吵埋下伏笔。
萨瑟兰与丘吉尔就肖像画事宜进行了最后一场交流,这出戏是本剧的小高潮。
在这一情节点中,丘吉尔更多是以画家和朋友的身份与萨瑟兰敞开了心扉,谈到了绘画,谈到了悲伤,也谈到了时光。
萨瑟兰进一步认识到,在丘吉尔不动声色的平静表面下,暗藏着波涛汹涌的悲哀和无力,这些统统被他表现在了丘吉尔的肖像画中,而这些又是丘吉尔拼命在逃避的。
女王与波尔契交流奥瑞尔作为种马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暗合了丘吉尔的辞职。
值得注意的是,女王在波尔契进屋之前,有意识去整理了一下头发。
中国古话讲“女为悦己者容”,女王的这一举动是很容易令人产生浮想的,也许在这一刻,女王在拥有着共同爱好的波尔契面前也产生了一丝情感波动。
唐宁街首相官邸和议会两院为丘吉尔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上到女王,下到百姓,每个人都在密切关注着这一场“谢幕”演出,就像丘吉尔的自嘲:“大家都希望我说出辞职。
”然而直到此时,丘吉尔仍在逃避,虽然他在登上主席台时已是颤颤巍巍,但他在继续自我欺骗。
直到那幅肖像画揭幕,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衰老、阴郁、无奈的丘吉尔瘫坐在椅子上。
那一刻,他似乎才看到了另一个自己,那个更真实的丘吉尔。
这一冲击性是巨大的。
萨瑟兰拜访丘吉尔这一情节点是本集的压轴戏,政客在做我欺骗,逃避现实,现代派画家却在直面真实。
什么是真的?
衰老;什么又是假的?
荣光。
大英帝国在衰落,首相在衰老,褪去光环的女王又充满了挣扎和无力。
丘吉尔愤怒萨瑟兰对他无比残酷,但萨瑟兰却更残酷地告诉他:“Age is cruel!
”时光是残酷的,称霸全球的大英帝国已经不再辉煌,而叱咤风云的丘吉尔已是耄耋之年,没有人只会记得他的辉煌,现实才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
这句话成了压垮丘吉尔的最后一根稻草,随后,丘吉尔面见女王,请求辞职。
他告诉女王:你已长大,而我再没有任何能教给你的东西。
时光是残酷的。
时光肢解了日不落帝国,催老了丘吉尔首相,但它也教会了伊丽莎白二世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女王。
而那幅肖像画最终被投入火海成了灰烬,它是被时光凝固的,它只停留在丘吉尔八十岁的那一年,而丘吉尔本人却拥有完整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
肖像画才是最无意义的东西。
最后说一下《王冠》这部美剧,它讲述的是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故事,但它的野心似乎又不仅限于此。
每个人看后都能令自己有些触动,有的人看到了权力的无奈,有的人看到了女王的挣扎,有的人看到了时代的缩影,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但在我看来,它对我讲了这么一个主题:生而为人,我们各有不同的枷锁在肩,而我们的成长,就是一步一步认识并接受它们。
没有人是绝对自由的。
最爱两段:雾霾、自我教育。
不过尔尔。
每一个镜头都精致极了,主题乐章也极其厚重耐听。献礼剧拍成这样真是很不容易,没有一个劲歌功颂德而是拍出了每个身在其位的人的挣扎。印象深刻的场景很多,加冕仪式那集有着银幕罕见的神圣质地,丘吉尔和画家的过招也非常精彩,还有最后一集最终没能和Magaret结婚时Peter看照片的那种悲痛…总之力荐。
这季剧情平平,感觉就是全世界都在添堵。女王不好做啊
殖民反动
男主太丑,女主演技差,故事boring,一集弃
好看啊。乔治六世狂刷好感,都想再看一遍《国王的演讲》了。爱德华八世一直是个负面角色,但吹着风笛哭了起来那下真是戳。做女王太难了,只有一半是人,一半是王权,没办法低头因为王冠真的会掉。每个角色都有血有肉,光是听他们说话就是耳朵的福利。
女王去世了,突然想起来这部制作精良的英剧了。女王也是人,不想去聊女王对英联邦国家的意义,就想为这个在去世前一天,拔掉呼吸管去和特拉斯见面的伟人,说一句RIP。
很难看,可能是因为期望过高,凭啥能战胜风骚律师获金球,就凭题材?
没看完,
22.12.26君主立宪制下的女王,不能低头,皇冠会掉。
分高的我都不好意思给两星了...个人觉得很无聊,一集看完真的好想睡。有人说第二集开始进去主线??我大概坚持不到那里了...
宣传片
剧作这门手艺,需精确计算观众的心理节奏,而Peter Morgan这一次厉害的地方在于他把人心和情感计算尽了,他的迂回、暗示、对照、放大,恰到好处地让观众无差别地精确接收其细微意图和情怀。一点多的余味也不写,一处闲笔也不添,没有斜逸横生的枝节,所有的戏都是有用的。这笔力与心计。
总体而言拍得还是挺贴合事实的,呈现的视角也挺多样化的。然而跟The Queen和The Audience是同一个编剧,甚至有些台词就直接照搬自The Audience,难免会拿来比较。海伦米伦为了演女王群览能够找到的所有女王的视频照片,呈现了一个以假乱真的女王,感觉年轻演员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8.5 这种有年代质感,角色鲜明,全体颜值在线,又不失幽默的历史正剧可以说是非常对我的胃口了。e04和e09与至暗时刻对比看就能看出同样是好演技,王冠剧本的优秀之处了。如果电视剧都这么拍,电影就没得混了
看完最后一集,必须依靠理智强迫我,不在午夜一点多继续打开第二季。王权与人性的交锋是老题目,《王冠》胜在把这个主题展现得气魄恢弘又精巧细腻。复杂史实与王室的家庭戏编织得轻重合宜丝毫不乱。每一集都有华彩段落。运镜很有创造性,比如第七集女王给丘吉尔和索尔兹伯里侯爵上的一课,女王是发言里强势的一方,但却使用俯拍,君权在英国体制中的微妙地位通过镜头语言传达了出来。若再与第八集结尾的逆光剪影的姐妹对峙,和第九集丘吉尔的最后一次御前报告两人温柔的相对伫立比较,更增感慨。
亲王不够庄重有魅力,沉稳不足,没有贵族气质,举手投足浮浪了些
王冠(×)封建殖民头子们的高帽(√)看这剧以为伊丽莎白二世下的英国继续制霸全世界呢,从皇家海军到皇家渔船,永远不要忘了带英在全世界殖民埋雷的大缺大德。
女主演还是比不上女王的风度,但是能看出已经很努力了。丘吉尔差强人意。全剧里的政治事件描述还是略显幼稚,至少我不理解为什么伦敦雾霾要罢黜首相,应该罢黜的是伦敦市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