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深渊
Чернобыль,Chernobyl,Chernobyl: Abyss,Chernobyl 1986,Чернобыль: Бездна
导演:丹尼拉·科兹洛夫斯基
主演:丹尼拉·科兹洛夫斯基,奥莎娜·阿金什那,菲利普·阿德耶夫,拉芙珊娜·库珂娃,尼古拉·科扎克,伊戈尔·切涅维奇,阿图尔·贝沙斯特尼,尼古拉·萨姆索诺夫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21
简介:这是俄罗斯第一部大型电影,讲述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后果以及为避免全球灾难付出生命代价的人们的复原情况。并将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变成一个巨大的异地区和无人居住的沙漠。主角是消防队员阿列克谢,初看起来不像英雄。瓦莱尔卡工程师和鲍里斯的潜水员自愿同他一起去进行危险的突袭。 几乎没有时间制定详细的计划。由于熔化的堆芯..详细 >
和疫情的逆行者一样.人类因此而伟大
有一说一,多视角其实看起来会更好一些,剧情显得有些片段化过于单薄。
这种历史观我接受不了。一味的渲染会让人狭隘,盲目。
從一個遇到了舊相好的消防員視覺展開的故事。主角10年前離開了舊相好,得知自己有一個兒子10歲了。他隱瞞著隊員們選擇退役,離開他從事工作多年的核電廠。原因是想著能和舊相好修復愛情帶著2人離開這個地方過一個新生活。不僅核電站工作太忙碌,但舊相好拒絕了男主角的邀請。而當核洩漏事故爆發後,男主趕往現場幫忙從而救了一個同事,但也目睹了各種核反應死去的人。稍作檢查後,官員邀請他參加會議,他選擇不想再進去核電站。福利再高醫療再好也可能把命賠進去,這樣子就沒法再見到兒子和舊相好。但得知兒子中了嚴重核病後。他只能回頭多次進入核電站開水閥。感覺是政治立場原因,導演編劇沒把事故原因和前蘇聯政府失職情況導出。從這個故事出發格局相對窄了。但也很沉重,還可以吧。
心水4+影片5+导演4+演员5+剧本4+摄影6+服化道6+剪辑5+声效6+视效6=51
最大的问题在于取材于真实而有广泛为人所知的历史灾难,却脱离真实情况生造出人物和未曾发生的情节,令题材和片名都成了一个噱头。如果放在一部普通灾难片中,一切都成立,可放在切尔诺贝利事故中,就是虚假。这恐怕是主创或许想到却依旧想赌一把的负面效果吧,这个负效果不可能是片头一句“纯属虚构”就能消除的。
这是第一次看女人脱衣服看哭了。
看了1/3,发现看了部言情片
好,强烈支持毛子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反击/21.6.17看完了,西方为了否定苏联历史,在美剧版里视角是以旁观者的姿态去进行一场道德批判,而作为亲历者的俄罗斯所呈现的视角则是一曲为逆行者谱写地悲歌,面对灾难没有人故作清高地指责,而是奋不顾身去挽救一切,对于切尔诺贝利,尊重历史的人会做出公正的评判,不用指望这一部电影就能平衡舆论的天平。即使单纯作为一部灾难片来看,取材于真实事件可以吊打《福岛50勇士》,特有的俄式悲壮也可以比肩《潘多拉》。
20210804
好多剧情莫名其妙 啥都没表达清楚
说实话,电影技巧确实不如美利坚匪帮
开头就点名了本片的定位,但是观感很好,超出预期。
故事过于简单
挺不错的,但人物太脸谱化了
属于看完满脑子都只有“就这”那种电影,说美国人拍不好切尔诺贝利,俄国人自己整的这又是啥。
我建议标签加个爱情吧,真给我看困了。
时代感还原比HBO好很多,尤其在前半小时展现了苏联80年代的都市摩登生活,以世界流行文化(史泰龙、成龙)对年轻人的影响。其实「解冻」以后,苏联基本就算改革开放了,根本不像HBO臆造的——大型古拉格现场?但影片的好也就止步于此,把这样一个大灾难事件,拍成一个典型的为了family拯救世界的好莱坞故事,太烂俗了!不过,话说回来,美国拍911一样是《世贸中心》这样的主旋律大俗套。
世界最高级别七级公共灾难事故,与之相当的还有福岛核电站事故。在灾难面前,总有被强迫的和无私奉献的,但他们都是英雄。在揣着必死之心去完成任务,在通向死亡的道路上,他们心里想着什么?可能是国家,可能是家人,也可能是全人类。
“爸爸去哪了?”“爸爸去拯救世界了”。没有爸爸不爱儿子,没有妈妈不爱爸爸。不论什么形态的情感,面对大环境,都只能握紧拳头。😂这就是人说的,女人都想要爱,男人都想做大事吧。知道自己重病,破口问出“你是我爸爸吗?”这句话看得我泪奔。对不起,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