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1、想看徐若瑄之前的A片(这是对女神的崇拜表现,谢谢。
)2、这个故事只要一小时二十分钟就够了。
剧本可能败给了剪接。
场景转换很跳跃。
有些场次都挺鸡肋的。
3、最后那个所有人在同一个时间“相遇不相识”的那段还可以。
前面一小时又五十分钟像是大学生拍的电影。
4、linda的声音好紧,高音不上去低音不下来,还要装台湾腔听了非常难受。
5、一些场景还没“演”够,就马上继续剧情,比如最后一场表演的打架。
两三个人小打小闹,还没给够镜头就被截掉。
又比如火柴头的老爹拿便当去加油,给儿子拥抱,抱得好尴尬,然后也是还没有任何交代就被切掉。
6、场景转换过于生硬。
7、我知道导演想要借机向外向内宣传汉服和中国传统文化。
但这个泛亚文化比赛插的有点牵强,如果说前面所有的铺垫是要来放在这场戏,那么前面的铺垫真的太久了。
而这场戏也没有充分表现,感觉就匆匆带过。
8、结局也没有交代清楚。
“给个说法”乐团的前途看似有了点眉目,最后也是没有交代。
我还期待女主角写的韵脚诗能和男主角的吉他来点火花,结果也无疾而终。
然后就开始上工作人员字幕了。
9、方导,加油。
影片中确实很多古典元素,有汉服文化社,也有画的很好的水墨画,最后泛亚文化节我觉得应该是重头戏展示,结果成了走过场,草草结束,这样就没有把传统文化很好的融进去,看起来生硬,且不可能唤起观影人对古典的怀念与热爱,简而言之,详略不当。
关于柯有伦这个又丑唱歌又难听的人为什么占据了大部分戏份,真没看出他的音乐才华,如果像《海角七号》里那样写歌唱歌,那么泛亚文化节上的歌也可以流传甚广了,但是本该是高潮的部分萎了,歌曲内容不够丰富,主要是唱的太差,随便念几句以为就是周杰伦啊?
窃以为真应该让周杰伦来唱两首,可能是资金和档期不合适吧。
就算没有周杰伦,也可以造星啊,柯有伦唱的太差了,让周觅这个打酱油的来演都更好,人又帅又会唱歌。
关于情节,必须吐槽几句,躲过雨的屋檐窃以为借用《雏菊》,如果仅仅是释小龙与车祸后雨婕的故事,我觉得可以拍成很感人的爱情故事,也可以配一些方文山自己的诗,就是很好的文艺片了。
可能方文山理想太美好,想要放入更多的古典文化,就不得不生硬的加入汉服社,泛亚文化节这样的情节,画蛇添足了。
我更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要加入柯有伦这个没任何作用,中途又跟前女友旧情复燃的角色,为了让雨婕更惨点?
还是觉得悲剧,矛盾不够突出?
在我看来,就是方文山想加入的太多,而编剧太弱,公司为了各种原因又加入了各种不合时宜的人和情节。
(徐娇在片中的作用就是独白??
)但是方文山的想法是好的,所以我还是给了鼓励,支持,希望不要被这次挫折吓到,还是要努力啊,听取意见下次就能拍好了!
引用影评中马庆云的“对汉服、书法、古筝及其文化节的展示,都是形式大于内容,太刻意为之,并未给剧情找到内在的文化特色。
从编剧角度讲,这样的文化符号地植入太过于简单粗暴。
”ps: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出过书,我看过,写的确实很有美感,有席慕容的感觉,非常推荐喜欢读诗的看一看。
下雨天,有人说是天空在哭泣,也有人说那是邂逅的天气,它是如此的浪漫,富有着感情,许多故事都是从雨天开始的…本着对雨天的特殊情结,观看了这部年初上映的电影。
原来方文山把他的韵脚诗用到了电影里;原来方文山把他的韵脚诗串成了一个有关下雨天里的浪漫爱情故事;原来韵脚诗也是中国风的一种表达方式。
前几天,由于自己试做了几首诗被人说是韵脚诗。
也就刚刚才知道“韵脚诗”这个名词,也是刚刚知道方文山管句尾字押韵的诗歌叫韵脚诗。
它是那么的情真意切,它又是那么浪漫感动。
方文山历时五年之久打造的浪漫爱情电影,整部影片以中国风元素为主要基调贯穿始终,让雨天都充斥着浪漫和不一样的色彩,让雨天的那一场爱情变得更加的温润,更加的与众不同。
喜欢小清新的童鞋可以看看《听见下雨的声音》!
這是我在臺灣看的第一場電影特此紀念記得初中的時候 買過方文山的韻腳詩每字每句都很美 有種令人窒息的魔力可以替人屏蔽外界的總總紛擾讓內心可以休憩 時間凝固 靜止住他的電影和他寫的韻腳詩 詞一樣唯美可是卻也有著和它們一樣的缺陷每一句獨立存在的詩詞都有很強的立體感但拼湊在一起 卻有些破碎 銜接不起裡面有很多很棒的素材比如水墨畫 又比如文化節如果逐個發掘 講訴清楚 而不是一筆I帶過或許會更好有些遺憾 不過有了想挖掘的東西韻腳詩&歌詞小清新&搖滾有聲的世界&無聲的世界電影里有太多組矛盾每一組發展的空間都很大 卻又都不夠這是另個遺憾故事太多 要說的也太多如果能夠把它們一個個的訴說 一定會很完美放在一起可惜了就像把許多個MV拼湊在一起結尾處雖能消除一些跳脫感 可是沒到位又是一個遺憾我想 這和第一次當導演有關吧期待下次的作品因為是自己喜歡的風格 所以有很多都不介意不過還是希望下次能看到的不只是有唯美畫面的電影而是一部真正有靈魂 有主題 有感情的電影唯美的東西 總是很難留住像陣風 像場夢 輕易消逝只有那些有靈魂的東西能夠經久不衰 留在心底電影如是 人亦如此
作为十几年的杰迷,十分幸运的参加了电影的首映礼和提前观影。
在记者联访的环节,记者问到周杰伦怎样评价好搭档方文山的作品时,周杰伦打趣说到自己不适合直接说好或不好,只用了“很方文山的电影”来总结这部电影。
的确,从电影的名字到之前曝光的种种元素:韵脚诗、汉服、书法等等符号的堆积看来,这大概是一部小清新外加文绉绉的方文山歌词似的电影,但看了电影才发现原来男主角也是个玩乐队的,而大概也是一个结合学生时代和走入社会的追忆式电影。
之所以说这部电影是加了“方文山”的“周杰伦”大概是因为如果我在没有任何信息的情况下看了这部电影,在周杰伦电影还是方文山电影之间,我大约会选择前者。
玩音乐的男主角+甜美、清新的女主角+校园爱情+小火慢炖的爱情节奏就足以让我坚定,更别提电影中配角中的爆炸头和小廋个,(很难不让我想到阿郎和弹头)以及文艺到不行的唱片行。
而从角色性格来看:从周杰伦自导自演的两部电影中不难看出他喜欢的男主角都是虽然有些害羞但又有一肚子“追妞宝典”的“一见钟情男”,而剧中的阿伦也一不小心符合了周氏男主的种种特质,至于女主大概是“英雄所见略同”的原因,两位都选择了没有什么攻击性的气质型美女。
而加了“方文山”的这个环节都体现到了穿插在剧情中的诗句、汉服的展示、而与周杰伦电影最大的不同是属于方文山的那种含蓄和收敛。
就像他的词那样,方文山更擅长于用意境来烘托情感,这种方式在电影中表现的更加的明显,雨景作为电影中最为重要的场景,出现在电影中每一次的情感高潮。
而作为你一个古典文化的爱好者,方文山在电影中使用到了国画中最常用的“留白”,有时候观众需要的不是一个结局而是一个创造结局的机会,电影回忆的场景中结束,像一个轮回,原来四个人的生命轨迹早已有过交集,这样带有轮回和注定意味的方式,大概就是方文山这部电影中最方文山的地方了。
走青春青涩恋情又带点追忆的路线的片子,只要走对了情怀,引起观众的共鸣本该是件水到一个渠成的事情。
但就像方文山的词一样,尽管美的不可思议,但是总缺少一个让你内心随之一颤的点。
这也许也是为什么方文山大火的词总是与中国风挂钩而不是什么都市代言人。
(再次表达本人真的是周杰伦和方文山的粉丝)电影从语言到镜头统统都没得无话可说,甚至很多场景暂停截图就直接可诗歌以当明信片一样。
这样细腻的镜头语言和偶尔的诗句的穿插绝对可以直接击中无数女文青的小心脏。
剧情上稍显平淡可以说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不足,比起清淡的女主角,我更加喜欢徐若瑄扮演的角色,真心希望导演可以深挖这个角色啊当然,最后还是得说等到明天正式上映的时候还是会自己花银子去支持这部电影的。
从包装到内核的精致和用心,真的很难想到一个不去支持的理由,更何况我还是个杰迷呢
看完,来豆瓣看影评。
可能正因为不是人人都能体会,他才是方文山吧。
所以看到靠前的一些差评,我用流量下载注册了豆瓣app,想说两句。
“评论界”一直不乏真知灼见,尤其是豆瓣网友。
但是也存在部分,小学生作文水平的,站在高处,评价方文山的韵脚诗。
这份自信,很让人欣慰。
当然,我不能也不会阻止你唱衰,但是我也可以为它叫好;你的理解水平停留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其实我也喜欢这剧),那无法体会方文山含蓄的笔法,那也就说得过去了。
我丝毫不想掩饰我对这部片子的偏爱。
按照你们的说法,它是文艺片,那么肯定是一部优秀的文艺片;它是一部青春片,也肯定是一部优秀的青春片。
我也不想拿它和其它片子比较,不想为有利于它而贬损其它片子。
一来,不是所有人的口味、经历和阅读都适合这部片子,更重要的是,它是不一样的。
它就是它自己。
我也不想像“八股文”一样说说它的优点再说说它的不足。
对于这样的片子,那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从它想要的角度,已经极尽完美;另外,我不认为我有这个眼界。
评价这种事情,还请慎重。
你可以说你“不喜欢”并打一星,没毛病;但请别轻易打一星,然后说它差。
你所写下的每一个文字,不会作为呈堂证供,只会显示你的智商上限。
为什么我敢这么确信这是一部优秀的电影?
画面不是很美么?
画面的考究和协调对观影人不正是一种享受吗?
难道得诸如《青云志》类似的豪华绚丽的布景和后期才美(不好意思,我还是比较了)。
制作方静心挑选的风光,凝聚着匠心和敬业呀!
是的,我知道你们也同意画面的美,但是,你们开始吐槽“割裂的剧情”、“释小龙的娘炮声音”和方文山的韵脚诗。
如果你只看到一个极美的女孩编剧“故意”把她搞聋,然后找出一些同类情节来比较,然后将剧情归为烂俗的一套。
那就像庸医看病,脚痛医脚,头痛医头,不把人当成一整个人看。
雨婕的小四哥不一定是死了,而是走散了,然后给彼此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谁不是呢——你的不成功的初恋,是否长久的影响到了你对男人/女人的看法?
某个人曾经的存在,是否给你带来了某些伴随终身的印记?
所以片中有刻意强调小四哥的死亡吗?
没有。
只是雨婕妈妈和妹妹,鼓励雨婕,从过往中走出来;只是雨婕一个人习惯了独处、安静和用韵脚诗表达情绪。
网上看到方文山曾经边做水电工边写词,没做求证,但若真是如此,如何不是一种心意想通。
方文山借角色表达自己,哪一步片子不是人的想法的另一种呈现呢!
雨婕不是聋了,而是往往一些看似美好的,总有一面你不能接受的缺憾。
如同你曾经一见钟情的女子,走着走着,你发现了不可逾越;如同阿伦迷恋于雨婕的面容和安静的气质,而又接受不了无法沟通的无言。
对于这些美好和缺憾的态度、取向,不正是对人的情感、价值的最大的考验。
就如同你的男女朋友,他或她真的绝对完美?
阿伦,是青春洋溢的,敢爱敢说的,她对于雨婕,雨婕对于他,存在着自然而然的吸引力。
但是阿伦的热情似火,代表着,或许是青春的不成熟和躁动,或许是另一种生活方式,在雨婕这里,是会烧着烧着会冷下来,然后灭掉的。
观影中我一度希望阿伦能床头勒马,和Sharon打住,然后靠向雨婕,陪伴、支持,方文山没有如我的意,所以我才佩服他。
没雨看见阿伦和Sharon的床戏,但后面Sharon“顺其自然就好”的对白似乎坐实了上床的事实。
床戏直接省略是文山的含蓄笔法,不靠这个吸引眼球,而阿伦的激情和Sharon的“自然而然”又是极度逼真的现实写照——“纯爱电影”本身并不“单纯”,大家明白就好,何必浓墨重彩;阿伦找到雨婕说自己有罪恶感,也是勇敢的面对自己的内心。
当一个人说对你有罪恶感的时候,恐怕比单纯的“不爱了”更加残酷吧,潜藏着的,似乎有一种不平等的可怜和同情,而爱不是可怜和同情。
Sharon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写照,我似乎看到了好多身边,曾经怀着憧憬未来的单纯,而后倔强的社交化的女同学的影子。
而其实内心也葆有那种纯真,偶尔流露在话里眉间。
她有心事,会改变,然后为不同经历和渴望塑造。
她不是一个程序。
至于释小龙的与壮实体魄似乎不相称的声音,以及对雨婕的守护,何尝又不是另一种人生的写照?
稳重的,有心事的,不像阿伦一样直来直去的,安静守着自己一小片心事和天地的人,不也大有人在吗?
他对雨婕的感情很复杂不是吗?
其实他和阿伦对雨婕的情感没有本质区别:阿伦把爱表达得很彻底,把不能接受和罪恶感也表达得很彻底。
释小龙只是没把爱表达出来,因为他本身已经对雨婕的缺憾存在芥蒂——也许是其实也不能接受做恋人,或者是怕伤害雨婕。
阿伦和释小龙一动一静的对比,已经很能表达出某些深沉的东西了,可还是有人说这部片子虚有其表,没有内核。
已经有影评说“三色爱情”,或许连同本文在内,对具体象征意义的总结和措辞值得商榷,但是这种理解的方向大概是没问题的。
这不是一部烂大街的青春片和故弄玄虚的文艺片,它的情节和人物,把你的我的她的少年心事,说得情真意切!
还有你们对方文山的韵脚诗不满意了,先想想你八百字作文水平吧,有些差距是不言自明的:
最后再说两句:吐槽泛亚文化节情节突兀的,这种活动形式在大学里难道不很常见吗?
活动开厂请位歌手来演唱,这不是很常见吗?
所以,把主角的际会安排在这样的设定下,不很流畅吗?
吐槽片尾MV或全篇MV的,想说110多分钟的电影,最后放段四五分钟的音乐并串联起全剧的始终,有啥毛病?
并且如果你们再发现:
华为手机,以及数次响起华为手机铃声你们是不是要吐槽的更多了?
不好意思,正好我是方文山词粉,周氏情歌粉,以及华为死忠粉,我看全剧通体舒畅,华为的出现更是意外之喜,倍感亲切。
还是那句话,你们可以说不喜欢,然后打一星,我服;你打了一星,什么也不说就走了,我也接受;但如果你说它差,然后打了一星,来来来,我们好好探讨探讨!
你可以说你不喜欢然后给差评,可作为方文山词粉,周杰伦曲粉以及华为死忠粉的我,只想大大方方表达我的喜爱,并说说好在哪里!
方文山听到这个名字就会想到周杰伦那些古风又绕耳的旋律,其实喜欢台湾青春片的朋友可能会知道这部《听见下雨的声音》,导演,就是方文山台湾青春片好像格外让人触动,它们固有的滤镜和女生就算真的生气也只能说“你这样我真的难过哎”的语气。
尤其方文山,人物设定都格外清新,汉服、潮T、水墨画、音乐、还有爱。
有点矫情的恋爱,女主听不到这个世界的声音,可是做音乐的男主心里除了爱还有偶尔的愤怒。
电影里最最喜欢徐若瑄,她像一头沉默的小兽,她的爱隐忍又深刻,她对阿伦犯的错只能说顺其自然就好,她最讲义气也最真诚朋友问她当年为什么要离开因为年轻,所以对阿伦的敢做不敢当会生气,会离开因为年轻,所以不甘心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出去会不会失败外面的世界特别慷慨闯出去我就可以活过来相比之下女主的剧情就比较惨也比较剧情化了,初恋死了自己又听不到声音了,好不容易碰上个喜欢的还是搞摇滚的可是最让人感动的是,在遇到阿伦之前,她对自己的听力毫不在乎,她不会觉得这影响她的生活,可是后来的她没有办法分担阿伦的悲伤,没有办法分享阿伦的音乐,她开始选择接受手术。
我曾年少莽撞到視死如歸卻因為妳而渴望長命百歲女主最后终于走出小四的爱,走向阿伦。
可能这种事情就是这样,半点不由人,喜欢也是,不喜欢也是,生命中总有缺失也有补偿,电影这样,身边每个人也是这样毕竟人要相信因果那天回到家已经凌晨一点,她偷偷回到房间插上耳机,《快乐男声》应该是她今年看到的不管是营销方式还是节目剪辑都不错的综艺,她尤其喜欢那个叫黄榕生的男生,因为他聪明又理智那天比赛中的黄榕生选了好朋友PK并且赢了比赛顺利跻身七强,微博上顿时骂声一片,几乎是一边倒的批判黄榕生不顾兄弟情义,说他精于算计可是她不觉得黄榕生有错,这是比赛,谁说不想赢都是假的,既然有这个机会就应该取代最弱的然后被更多人看到她喜欢的就是黄榕生那副头脑,并不可耻当然这不是重点比赛结束她发了一条朋友圈,大意就是觉得赢了就该骄傲然后她看到朋友A微信上给她发来一条消息,习惯性的,她迅速点开A是什么样的朋友呢认识了几年,身边人也都互相认识,说起来是绝对的好朋友,偏偏A不肯经常见她,也总是拒绝她的各种邀请,可她就是那种固执的觉得A是全世界最完美的男生的喜欢在认识A之前,她是那种喜欢玩可是生活还算规律的人,可是后来不管是凌晨一点还是清晨五点,只要A说话,她就会迅速回话,就好像一整夜都没有睡只为了等他一句话一样。
其实,有时候真的是这样她不是不知道A只是因为无聊才会主动找她聊天,就连上次他们相见都是A请她帮他女朋友的忙是的,A有很多女朋友,她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然后她就一遍遍告诉自己你和他是不一样的也不知道是哪天起,她突然就觉得他没那么重要了,他的朋友圈她还是会看却不会发表任何意见了,他的消息,那晚她没有回可是她好像也没有那么难过了,那个人打破了她的生活规律,可是现在她好像不在乎了,真让人开心。
什么原因,可能是因为够了,又或者突然就觉得其实他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好,或者根本就是自己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喜欢,不管哪个都好,她已经又回到了自己的生活状态,他以为她喜欢熬夜,可是后来的她每晚十一点就会睡下了
奔着导演去的。
方文山。
雨婕写的韵脚诗确实很适合做歌词。
真相是,在车站守到一个等待幸福的女孩儿的笑容,许乐山就这样画了五年。
雨婕和小四在雨天躲雨的屋檐下相遇,初恋简单的让人怀疑。
可是,一场事故。
小四不在了,雨婕听力衰退,口齿不清。
在许乐山做了她五年的神秘笔友。
五年后,她遇见了阿伦。
准备投入全新的感情。
可是阿伦伤害了她。
作为阿伦室友的许乐山出现,和雨婕一起去新加坡做手术。
一个很诗意的晚上,他们并排走在一起,乐山想牵雨婕的手,可是雨婕躲开了,然后拉开了距离。
问离开乐团的女孩为什么呢?
她说,年轻。
没有情节,几乎没有情节,不紧凑,不严谨。
摇滚,初恋,汉服,琵琶,诗,水墨画,雨。
可是所有,都是美。
男主可以不帅,女主也可以不那么漂亮,谁说呢?
初恋嘛。
台北的,一场小事嘛。
刚看完了方文山的处女座《听见下雨的声音》。
坦白讲,水准在金线以下。
故事叙述节奏不佳,两首素颜韵脚诗插入很突兀; 尤其最后一段,方文山拍着拍着电影就成了MV。
这些都容易让观众游离剧情之外。
而肥胖的释小龙整场的做作台湾话,让人觉得,观影真的需要勇气。
好在,转型导演的处女作,即使再烂,也都有《小时代》兜着,不必担心。
好在,方文山和杰伦都属于创造力喷涌那种人,烂也会烂出诸多彩蛋,让人眼前一亮,让人有所期待。
不得不说,方文山的歌词,诗,电影,都属瓷器,玲珑而有底蕴,剔透却容易碎。
而方文山诗和词是官窑烧制,且多为珍贵的青花瓷; 而电影,则属民窑烧制,拿它吃饭消遣尚可,若摆到厅堂做观赏用,便觉拿不出手。
杰伦和文山这对搭档,小学五六年级走进了我的世界,那时知道他们的人还不多,听磁带上的《忍者》背诵歌词本上《威廉古堡》的词,便觉自己很酷。
在初中时候他们开始火起来,似乎每个人都能唱两句《东风破》。
有一种不好的情绪:当喜欢很久的艺人突然被很多人喜欢了,情绪就会变复杂,希望他们火,但不想让他们太火; 如果平时我讨厌的人也开始扣着鼻孔讨论起他们时,心里多半会想,"你懂个屁呀"。
于是开始找寻大家所不知道的杰伦和文山。
《D调的华丽》很多人都看过了,便又找到了一本方文山的诗集,集子名称很长,叫《方道文山流: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
正是这书,打开了我一个新的世界。
可以说,我的现代诗启蒙读物,不是泰戈尔《飞鸟集》不是徐志摩《猛虎集》,不是顾城北岛,不是冰心海子,就只是方文山的这本小册子。
冯唐说过他诗第一,小说第二,杂文第三。
我觉得,方文山是诗第一,歌词第二,电影第三。
冯唐的诗,小聪明太多,又太黄,意象之美意境之奇皆在方文山之下。
看过方的诗,便觉得他给杰伦填词,只不过就是一种"打着麻将就把词给填了"的活动,一如坊间流传的林夕大神。
《听见下雨的声音》是他之前写过的一首诗,他管这种诗叫素颜韵脚诗。
读他这种韵脚诗的时候我读中学,对未来对爱情有很多畅想,但那时还不知情为何物; 看到以诗同名电影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工作了,正在异地恋,饱受相思之苦。
回忆起来,两次读诗之间,竟发生了那么多事。
恍如隔世。
完全是凭借方文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听见下雨的声音》抱以强烈的期望,但看完片子之后,却只有笑而不语了。
这年头,导演都快成“贬义词”了,叫您一声X导,你还真不一定敢当,方文山完全可以好好的玩一把青春纯爱小清新,诗美,词美,歌美,画面美,所有的美,却被柯有伦蹩脚的摇滚给毁了,再加上剧本的薄弱与陈词滥调的设定,电影不得不冠以失败二字;文山啊,等你拍好片,杰伦都出下下张专辑了,您玩儿文化那是数一数二,至于电影,呵呵。
我还蛮喜欢这种娓娓道来的台湾片感觉。只是看到小黑的儿子跟徐若瑄激情时,还是难免跳戏。
烂透了
为什么觉得还可以呢……
方文山导演尚显稚嫩 但其题材和角度却是新颖 配乐很不错 画面色调太美 诸多画面可作壁纸 常有几处感情点配着画面和音乐 就那么一瞬间滑入人的心底 听者感动 雨气清新的小路上 阳光明媚打照绿叶 没有叹气 没有压抑 有的却是一腔热情 有的是最纯真的心 这便是台湾小清新电影带给我们的 那是它永久的魅力
女主虽然不美,但还蛮温的。把车祸放在最后很好
听雨一直下
感觉不像个电影 有些东西太突兀了
果然如方文山满满的文艺气息
2014.6.2.AJ。端午节快乐!虽然演员真的不咋样,剧情也一般,不过最后倒叙还不错,结尾好希望以乐和她在一起。徐若瑄真的好丑!
有点儿矫情啊
海报排版没问题 只不过是抄了真爱至上
只嗅到一股下雨天的酸腐味
画质很美好 很日本 但是是个没有主题的电影 不知道在讲什么 完全连不上一个完整的故事 充其量就是MV 诗人都是讲不了故事的 只会制造意境
记一次难忘的班级活动之台湾文艺小清新版。
台词尴尬、表演生硬、镜头毫无美感、有损台湾青春偶像剧的名声。事实证明,导演还是有门槛的,写得好素颜韵脚诗,不一定能拍的好电影。
看5分鐘就看不下去了,大飛講話一點都不好笑還自以為很好笑,演得又爛,怎麼會跑來當演員的?
徐若瑄!!!!!!!徐若瑄!!!!!!!徐若瑄!!!!!!!徐若瑄!!!!!!!徐若瑄!!!!!!!徐若瑄!!!!!!!徐若瑄!!!!!!!徐若瑄!!!!!!!徐若瑄!!!!!!!
冲着导演才看的电影~偶尔还是要青春一下,嗯!
简简单单方文山。
自己在家里电脑上看的好像,挺喜欢的。可能也主要是因为周杰伦啦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