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教主的电影看的不多。
记得曾经看过也是由黄教主和一群香港演员一起演的一部片子《神枪手》,对,没错,这部电影如果不是陈大师东窗事发,也能在电影院和大家见面。
总的来说,那部电影除了耍帅,几乎没有任何看点。
其实我一直都觉得黄教主不怎么会演戏,无论是《新上海滩》《鹿鼎记》《神雕侠侣》,还是《白发魔女传》《神枪手》以及这部《暴疯语》,黄教主的演技似乎一成不变。
笑的还是那么假,演技还是那么拙作。
也许会有人说《中国合伙人》呢?
黄晓明可是演得不错吧!
嗯,是不错。
应该说是剧本不错。
如果黄晓明的那个角色换成其他演员演,我想口碑也会像现在一样好。
这么说吧,一个好的演员可以成就一部电影,一个好的电影也可以成就一个演员。
这样说明白了吗?
是《中国合伙人》成就了黄晓明,而不是黄晓明成就了《中国合伙人》。
再举一个例子,如果《一代宗师》换成黄晓明来演会如何?
你觉得会有梁朝伟这种效果吗?
当黄晓明和章子怡对打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很有出戏的感觉?
还有就是不知道什么原因,香港电影一旦有内地演员的参演,我就觉得就好像变了味似得,怎么看怎么别扭。
我看的是国语版,香港演员都是配音,只有黄教主是本人声音,其实这已经让观众有点出戏了。
其实黄教主演技烂的原因,还有一部分就是声音不怎么样。
其实,台词、声音都是演员演技的一部分。
比如优秀的演员无论是台词、还是声音都是非常优质的,比如陈道明、陈宝国、王志文,这些人的特征除了演技好之外,还有就是声音都很有质地,台词功底也非常牛逼。
即使他们在镜头前什么表情都不做,只是让他们念念台词,你也会看的津津有味,这就是一个演员张力的表现。
刘青云就是一位很有张力的演员,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让导演切换多个镜头来展现,这就是张力,而黄教主似乎差了很多。
我相信那句话,有人天生就会演戏,而有人需经过后期无数次的磨炼,才会有所成就。
刘青云属于后者。
记得早年,刘青云还在成龙大哥的电影里打酱油的时候,你看看那时他的演技,再看看现在,你就知道《影帝是如何炼成的》了。
娱乐圈里有那么一句话:男演员越老越值钱,女演员越老越便宜。
但愿黄教主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演技愈发成熟吧。
扯得有点远,还是来说说《暴疯语》这部电影吧。
这部电影去掉黄教主的演技部分不说,其实这部电影的剧本还是不错的。
我想如果让古天乐来演周杰明的角色,这部电影会提升不止一个档次。
其实《暴疯语》这部电影可以视为一部心理学、精神病科学的一部教育片。
其中剧中有很多关于精神病科学的理论。
如精神病人不知道自己是精神病,如周杰明回忆小时候他的妈妈那样,以及后来他遗传了他妈妈的精神病基因,自己也成为了精神病(人格分裂)。
其实很多精神病都是由于压力过大造成的,这种压力有来自环境、他人,其实更多的是来自自己,无论是周杰明还是范国生都是如此。
范国生因为丧子之痛,丢了工作,对妻子疑神疑鬼,在街上随便看见一个男人就以为与自己的妻子有一腿,这一切都是来自自己的幻想,猜疑,而这些幻想、猜疑都是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引起的。
周杰明同样,周杰明从学生时代就完美要求自己,什么都要做到最好,也就因为这样,他才接替了恩师院长的位置。
而这个院长位置也间接毁掉了他,为此,他开始怀疑同事(方中信扮演的雷医生)觊觎他的院长之位,其实还有一个细节能体现出周杰明的自私和贪婪。
周杰明在进入自己恩师遗赠给他的房子后,他看到雷医生也有钥匙,并且看到他对这里很熟悉,似乎不止一次地来过这儿。
心理开始对他产生敌意,雷医生反而没有介意这些,并笑着对他说,我最爱来这里喝院长的茶。
而周杰明直接对他说,你要是喜欢可以拿走回家喝。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雷医生,这里是院长送给我的,你没有权利来我这儿。
然后雷医生听出话外音,然后笑着拿出钥匙,很坦然的告诉周杰明,这钥匙物归原主,证明了自己的立场。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周杰明的自私和贪婪以及小人之心。
这也为后来他和雷医生在餐厅争吵埋下了伏笔。
最后周杰明给范国生治病的那一段,还是挺精彩的。
另外就是最后的剧情反转确实把电影的提升了档次。
如果没有最后的反转,我想这部电影确实平平无奇,不值一看。
精神病人恢复正常,而精神病医生却成了精神病,这不仅在电影中,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至于电影的其他部分,基本上没有什么亮点可言。
不过,让我眼前一亮的是,薛凯琪是越来越有女人味了!
最后我给这部电影的分数是:5.5分。
记得很久以前,我有个想法。
认为,所谓这个世界上的疯子,只能是与众不同的另一类人。
甚至说是超越了常人的思维和想法,表现的有些与正常人不同,而被人们给标签化了。
其实,反过来说,如果这个世界是属于疯子的,那么一个正常人或许在这个世界里就是大多数人眼中的疯子吧。
有一个故事,说,在一个小岛上有一群特别的人类,他们三只手劳动,有三只脚行走,有一个正常人听说了,就想,如果去岛上捉一个三手三足的人回来,收费参观的话,一定可以赚很多钱。
结果,你或许已经知道,这个人到了那个小岛就被人给抓住,然后收费被参观了。
所以,我上面啰里啰嗦一大堆,你明白吧。
很多时候,疯子只是超越了正常人思维逻辑的另一群人。
而更多时候,疯子和天才之间,或许只差了一个脚步的距离,有一本书叫《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关于疯子更多的有趣的知识,建议你看看这本书。
希望你看完之后,不会怀疑自己的人生。
这个世界有多少的正常人,便会有多少的疯子。
情绪化的东西,几乎人人都有,有些人善于隐藏和克制,而有些则不然,于是后者就被定义为了精神疾病患者。
好了,说回到这部电影本身。
片子导演叫李光耀,是的,和刚刚去世的新加坡前总理名字一模一样。
之所以会选择拍这样题材的电影,他在见面会现场告诉观众,灵感和想法来自于他每天看新闻得到的讯息。
在现在这样一个节奏飞快,每个人压力很大的社会,很多人都面临情绪化的问题。
当然,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导演这部电影的构思和主题除了映射现实社会外,在表达方式和主要内容上,也借鉴了电影《催眠大师》和《搏击俱乐部》。
其实就整部电影而言,是刘青云和黄晓明之间的两人戏,其余配角完全就是绿叶,起到推进故事发展和过度的作用。
估计看完整部片子,叶璇的粉丝要失望了,因为叶璇在片名出来前打了个酱油然后就立马挂掉了。
而至于鲍起静老太太,她的眼神是用来吓人的,她的戏份虽然不多,但每一次出现都会有让人背后冒冷汗的感觉,尤其是那一抹似笑非笑的诡异眼神,整个影院不知道多少人被惊吓到。
出场不多,但每次都是惊鸿一瞥,让观众印象深刻,如此而言,她被提名第51届台北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当之无愧。
刘青云大哥演了一个病人,压力大,情绪化,还人格分裂。
总之,他已经是一个戏精了,入戏容易,出戏也容易,没有留下什么拍戏后遗症,这是他现场对观众说的。
他在片中的表演已经达到了心中无戏,身体有戏的表达了。
就像张无忌学太极,等到张无忌忘得差不多,张三丰也就放心的让他出去PK了。
我觉得,刘青云大哥,现在演戏的情况,已经到了这种无我忘我的境界了。
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能很自然的将观众带入到电影的氛围当中去。
至于我们的晓明,则依然一直在耍酷和“二”,然后嘴里一直念叨,药不能停。
实话说,晓明在本片的表演有进步和提升,但依然难以改变他在观众心中留下的刻板印象。
看来,想要摆脱二哥的称呼,晓明在以后的表演中要更加努力才行。
如果说,青云大哥的表演是不显山不露水的表达,那晓明的表现则完全是为了表演而表演,不否认,他演的很好,但自我雕琢的痕迹太明显,这一点观众有点反感。
尤其是,当黄晓明和刘青云两人对戏的时候,两人功夫高低,当下立见,毕竟不属于一个重量级。
心里念想着,和刘青云大哥对戏的是古天乐或者是刘德华,郭富城也可以,最起码两个重量级的演员之间的彪戏,才能让观众看出爽爽的感觉。
比如《暗战》中的双刘对决,以及《窃听风云》中的刘青云和古天乐。
而且,很奇怪,本来是一部惊悚悬疑的电影,但当两人对戏的时候,笑点突然就出来了,而且很密集,这点很怪。
其中最佳经典台词是“今天你有没有吃药?
”和一个男的对另一个男的说“你要对我负责“。
很奇怪,一个男的对另一个男的说,你要对我负责,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了。
哦,对了,《失孤》里,刘天王也对井柏然说了同样的话。
奇了怪了,最近导演好像都喜欢让一个人男的对另一个男的负责了。
当然,整部戏而言,两人对戏很高能,也喜感很多,不过,别笑,片子不错,看出导演的用心。
有些细节和场景,需要观众自己慢慢揣摩和体会,比如为什么黄晓明一直不要孩子等。
还有,最后通过打碎玻璃的场景也很有心理学中的“镜中我”的意味。
一定不要往下看的分割线(前方高能剧透)——————————————————————————其实,这部电影讲的就是,刘青云饰演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黄晓明饰演的精神医生的治疗。
可是到了最后却发现,精分病人痊愈了,主治医生却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
不得不说黄晓明不是一个运气好的演员。
年年出现在各种烂片排行榜上面。
要说黄晓明到底有没有演技了,我觉得还是有的,毕竟人家也是拿过金鸡百花奖的。
只不过他的烂片要么票房很高,要么话题度很高。
所以让他这个烂片标记贴得特别牢。
就暴疯语这部片子而言,我觉得黄晓明的表演还是很不错的。
这个片子宣传海报刘青云和黄晓明双男主,甚至,刘青云在前面。
但是看过就知道了,黄晓明才是绝对男主,因为刘青云在这部片子里面大部分的情节都是生活在黄晓明的幻觉中,而这些幻觉也是黄晓明自己经历的事情。
一人分饰两角,一个是精神病医生,一个是精神病患者。
矛盾而冲突。
他知道自己生病了,他把自己当做自己的病人来医治。
整部戏的高潮点就是黄晓明自己与自己的斗争,也是他演技爆发的时候。
所以不得不可惜,这部片子并没有取得好的票房。
故事真的不错,黄晓明的演技也不错。
然而黄晓明就是这种运气,烂片大爆,好片没水花。
哈哈哈哈
意外收获:《暴疯语》:刘青云:【在跑步机上跑步】周医生,什么是正常,什么是不正常?
你总说我有病,但医院的人都说我已经好了。
黄晓明:【一旁观察】你的世界不只是医院。
刘青云:那就是少数服从多数。
我正常到全世界的人都疯了。
我又变回不正常了。
黄晓明:【加速】刘青云:有没有病我没的选择。
但为什么我已经好了,别人还硬说我有病。
这是不是歧视?
黄晓明:【加速】刘青云:那我是不是该做一个隐藏着的病人,也不做一个公开身份的康复者?
【咆哮】是不是该这样选?
黄晓明:【愤怒,停止了跑步机】01:29:50刘青云: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在你的幻想里会是这样的一个人?
黄晓明:也许我跟所有人都没区别,对你有偏见。
刘青云:从我杀了我老婆那时候开始,我的人生已经完了。
事实是怎样已经不重要,没有人会相信我们的。
周医生,你现在看着我的时候,还觉得我有病吗?
黄晓明:没有。
刘青云:谢谢。
谢谢你周医生。
青云大叔没什么说的,预祝得奖。
感觉教主比合伙人演得好,而且中间摘了眼镜真的很帅。
方中信配音有点不搭,略出戏……中间往后开始越来越精彩!
然后放到最后字幕出来的时候有种让我看了一次跟精神病患者有关的公益片的感觉……好吧,确实了解了不少精神病相关_(:з」∠)_ 总的来说很不错,值回票价。
一桩极其残忍的凶杀案震惊了全香港,当事人范国生(刘青云饰)杀害了他的妻子,后被诊断有精神问题而暂时逃脱法律制裁,送进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在社会舆论哗然的时刻,意气风发的医学界才俊周明杰(黄晓明饰)宣布主动担任范国生的主治医生。
在周明杰的精心治疗下,范国生逐渐康复。
三年后,周明杰认为范国生已经可以出院重新融入社会,建立自己的生活。
但是,同事以及学界对此却有质疑,面对种种压力,周明杰坚持了自己的决定。
他言称会对病人及其行为负责,可是他能担负得起这巨大的责任吗,万一真的是放“虎”归山怎么办?
精神疾病只是人类疾病的一种,是可怕难缠的梦魇。
出院后的范国生看似恢复正常,但一桩与其有关的毒贩凶杀案却接踵而来,经过调查,警方将失踪的范国生再次锁定为犯罪嫌疑人。
海啸般的舆论攻击令周明杰几乎无法喘息,重重的业内质疑又快将他推下身名败裂的悬崖。
周明杰决心要将范国生医治好,于是他将范国生囚禁在私人办公室内,日夜对其进行私人治疗,但范国生却始终抗拒治疗。
周明杰能否将范国生治好呢?
还是范国生根本没有病呢?
之所以会看这部片子完全是因为刘青云,记得N多年前曾经看他的《神探》就被他演绎的人物深深吸引了。
他将一个精神不正常的前警察演绎得出神入化,一个眼神就能看出“他”的疯癫。
而今次,刘影帝再次挑战精神病患者,并且是一个具有暴力倾向的杀人犯,处于对刘影帝将如何刻画这个人物的好奇,我观看了《暴疯语》。
影片开头,介绍了范国生是如何当着丈母娘的面将自己的老婆杀死,又如何因精神分裂症的诊断而免于律法,被关进精神病院。
这段故事并没有特别精彩的看点,而交代的情节很多都能移入之后的剧情,我很怀疑导演为何要画蛇添足地加入这一段引子,如果说是为了故事完整性,我觉得若用倒叙或插叙的方式,可以使影片节奏更紧凑,结构更连续,而不会像现在这样处理地极度割裂。
紧接着故事进入到三年后,范国生经过三年的治疗,得到了主治医生周明杰的认可,并被批准出院。
小明哥就此登场了。
原本我觉得周明杰力排众议批准范国生出院,这段戏应该很出彩的,但没想到导演竟然一带而过,除了几个医生围着会议桌发发牢骚,互相扯淡之外,实在毫无看点。
而这时的周明杰俨然就是黄晓明自己。
虽然晓明哥的目标是刘天王,但在没有达到一定量变之前,想直接飞跃成质变,简直是痴人说梦。
范国生从精神病院出来后,才真正的步入了社会。
其实像囚犯、神经病患者这样的人一旦脱离了社会,要想再重新回到正常人的圈子,有时比登天还难。
而范国生是幸运的,因为他肯努力,努力地适应这个社会。
但麻烦来了,他那失去女儿的丈母娘是绝不会轻易放过他的,老人想尽办法跟踪范国生,让自己无时无刻不出现在范国生的生活中,目的就是要想方设法把范国生逼疯自杀。
按理说老人亲眼看着自己的女儿被女婿推下楼身亡,她这么做,动机也是非常充分的,但导演为了让片子的气氛紧张,为了使剧情更悬念跌出,却让老人成了个神出鬼没相当诡异的角色设置。
而看完后,你才知道这老太太就是个烟雾弹,除了编造了女儿已经怀孕,范国生不但杀了妻子也杀了自己的孩子,从而让范国生崩溃怀疑人生,想用自杀结束生命之后,老太太的其他行为纯属打酱油。
随后改变剧情的关键点出现了,范国生在楼顶准备轻生时,失手“杀”了吸毒者。
从此影片就进入了神经兮兮的阶段。
虽然此后出现的每个人都是有用的,都在系一个很难解,很复杂的结,但是设置的结越复杂,越扑朔迷离,待到谜底解开的时候,你发现这竟然根本就不能成为一个谜题的时候,那种失望以及被愚弄的感觉,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
这感觉就像看央10的《走进科学》一样,故弄玄虚了半天,最后等把你的好奇心全都调动起来之后他个了个特2的答案。
记得某集说某个村子每天三更半夜都有怪声,把全村人都能吵醒,大家都不敢出去看,每天都战战兢兢的。
随后采访了一大堆村民,得出了一堆野兽传说,闹得人心惶惶,配上恐怖的音效,还分了两集渲染,最后竟然说那是村里一胖子睡觉打呼的声音!
我就不明白了,胖子打呼和科学扯得上哪门子官司?
看完《暴疯语》时的感觉跟看完《走近科学》之后抓狂挠墙的感受如出一辙。
接着说回影片,周明杰把范国生关进工作室,这段也进入了影片的高潮,两个疯子开始互玩心里暗示,开始互相算计,互相对抗,也到了两位演员相互飙戏的阶段。
但是!
但是!
但是!
说道飙戏,这事儿最让人无奈,刘青云这种影帝级的演员,竟然要跟晓明哥这样的演员“飙戏”......哈哈哈哈哈哈。
我在想晓明哥的角色若是随随便便换成其他任何一个演员应该都比现在的效果好吧。
我承认晓明哥勤奋,他也是以刘天王为奋斗目标,但是,在演技还未精进之前,请您不要侮辱角色吧。
每一个角色都是有生命的,就像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
一个精神病患者就一定要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一定要表情狰狞地自我较劲吗?
相对于刘青云的自然与流畅,没有过力的表演,甚至可以说没有表演的痕迹,也可能是和晓明哥吃力的表演对比之后,显得刘影帝的表演更加炉火纯青吧。
总之最后的结局就是范国生其实已经好了,而精神不正常的是医生周明杰。
而在最后一次见面时,周明杰告诉范国生,实际上是自己杀掉了那名吸毒者。
导演在最后设计这样的情节,应该是想让大家再次出乎意料一下,但是你最大的那个悬念都已经让人如同嚼蜡一般,那么这最后的小噱头也就没办法引人眼前一亮了。
这部电影没进电影院看是正确的选择,当时看片的时候一边看书一边听着台词,我都能在儿时的周明杰出现时猜出结局,只能说明这片子设置的太烂了。
不过影片关爱精神病患者的初衷还是好的。
但是通片看下来,似乎得了精神病之后只要吃药就能控制,只要吃药就能康复,如果那么简单还要心理治疗做什么?
导演只是借着精神病的噱头讲一个惊悚的故事,还没讲好。
另外请片方在宣传的时候别在给这类片子冠以烧脑、头脑风暴、脑洞大开之类的字眼,在我看来只有像《盗梦空间》、《禁闭岛》这等的制作才能真正称得上烧脑大片。
对这类的国语片真的很失望。
《暴疯语》正式开始前 阿生杀死老婆前后电影拍摄还是有伏笔,正式打出片名之前,这段情节算是小高潮。
这类型家庭悲剧,我可能接触过一些程度比较轻的案例。
这开头仍然算触目惊心。
阿生闷闷不乐坐家里,打手机问“老婆,你与别的男人野去了哪里?
找工作,妈的,我不能养活你啊?
给我滚回来!
”阿生自己又行尸走肉般去了游戏厅,点了一杯奶茶,自己坐那里痴痴乱想,收银员盯着他,阿生回过神,怒吼“你盯着我,干嘛?
”收银员吓一跳,“奶茶,四十八元,谢谢。
”阿生掏出纸币、硬币一大捧,砰地一声掼向桌上,几个硬币还在颤抖原地转动。
收银员瑟瑟离开后,才敢小声说:神经病。
这些情节中间不时穿插一个男孩的相片,一些儿童玩具。
阿生小声自言自语:哦,我发脾气就是神经病。
你们发脾气就没有问题。
好,都是你们对。
是你们对。
【自言自语之时,眼睛蒙了一层雾障】回到家里,误以为楼下司机是来接老婆,恶狠狠盯着他。
吓得那男子都身形后倾,眼神转移。
上楼,老婆恰恰收拾东西要走。
阿生堵在门口不准走。
阿生猜疑不断升级。
老婆哭着说:我只想一个人住。
阿生:一个人?
分明是跟其他男人跑?
老婆:我没有。
阿生:谁说没有,我都看到啦。
你不是说好要陪我一起熬吗?
为什么要离开我?
为什么要跟其他男人?
老婆:是不是我有其他男人,你就(放过我?
)……老婆话还没有说完,阿生就推搡并且拳打迎上去。
阿生自己也委屈哭起来:儿子回来见不到你怎么办?
他说了要考大学,要考飞行员。
老婆:儿子已经去世三年了。
我知道你心里难过。
可是我已经接受这个现实啦。
【边哭边撕碎儿子相片】,他已经回不来啦。
你为什么不接受现实?
阿生:我说过要给你过好日子的。
老婆:好日子?
你自己不去工作,又不准我去工作,怕我在外面找男人。
家里没有钱,就去借高利贷,三天两头有人上门讨债,成天担惊受怕。
这房子是我妈的,被你抵押借贷,马上就没有地方住了。
我受够啦。
求你放过我吧。
阿生。
呜呜呜呜 。
老婆还是拎着行李要走,阿生还是推搡回来。
老婆手机突然响起,阿生把手机打到地上。
老婆爬到地上,捡起手机。
是岳母打来,老婆尽力保持镇定,不呼唤妈妈名称,压抑自己平静下来答复妈妈:我收拾差不多了,马上下来,不要担心。
阿生却怒不可遏,以为是老婆找了情人。
楼下那个疑似情人却是接另外的女士,两个人言笑晏晏。
阿生把老婆推到窗子边,努力扼住脖子往下压。
老婆本能抓住铝合金窗户上框。
阿生力气太粗暴,两人在挣扎之际,窗框整体脱裂,窗户先落地砸碎,老婆仰面朝天坠落下去,手足如溺水者乱蹬,沉闷一响,死不瞑目。
岳母恰恰乘坐出租车赶到,目睹女儿惨死,凄厉大叫,路人皆恻然。
阿生愣愣看到这结局。
警方也很快赶来现场。
阿生平静扯开煤气管,管口喷出无色气体,劲力充足。
一个警员赶到阿生门口,门还未锁死。
警察大叫:住手阿生不耐烦地低声吼叫:走啊…走啊。
煤气罐爆炸。
新闻报道插入“幸亏门窗打开通风,天然气爆炸未引发重大伤亡。
但是疑犯与一名警员在事故中重度烧伤抢救。
”丧事,岳母凄凉哭泣,呼唤女儿回来。
“法院推迟开庭,应辩护人申请对疑犯精神状况进行鉴定”“疑犯三年前儿子丧生,导致躁郁型人格障碍,一直为进行心理治疗,导致急性精神分裂,法院判处无限期入院治疗。
”岳母面对媒体,哭诉判决不公。
【正式打出片名《暴疯语》】涂书心得开篇十分钟的影像,我大约一小时字斟句酌才写完。
真正做到全程悬浮均等注意地观察 患者的言谈内容,可能更加耗费精力。
我看电影一般是做笔记的,这部电影我看过两遍,对于主角周医生有过大致框架分析,的确能够引发我很深共情。
虽然我做了笔记,但是写作上述开篇十分钟片花,我仅仅凭借记忆拼凑,已经是意识在运作。
下周二,我会陪一位前辈再看这电影,再看看这前辈点拨下,能够看出什么新内容。
当时和冲锋车买了前后的票连着看的。
全片看的时候一直在内心感慨刘青云演得真好、真好、真是好(不过想想也没啥,算是正常发挥吧)。
另一位男主晓明能感受到他的努力,但还是觉得很程式化,全片不是梗着脖子面瘫、就是梗着脖子歇斯底里。
配角里方中信很帅、薛凯琪很美、鲍起静演技吊打。
虽然剧情能猜到,但全场也没啥尿点,个人感觉比冲锋车好看,不过也有可能因为看的是粤语版。
冒雨出门连看两部片子我也算是个合格的真爱粉了吧。
——2015/4/5
本来因为黄晓明的原因,对影片的期待大打折扣,结果在影片中,小明的演技的确有惊艳到我,当然刘青云的演技自然是完美无缺。
废话不多说,回归剧情。
故事里面有很多矛盾,精神病医生与精神病人的矛盾,小明饰演的医生与女朋友的矛盾,还有小明医生与自我的矛盾,康复出院的精神病人与社会大众的矛盾。
当然,影片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反转的剧情,从那个天台无意中被杀死的流浪汉,到小男孩的母亲说孩子有病实际上是自己有病,再到小明医生从一个理智优秀的心理医生变成了精神病人,还有,虽然在很多国外的有关精神分裂的电影中都有类似的反转,到了结尾蓦地发现原来一切都是精神病患者的自我分裂斗争,例如《禁闭岛》,《致命ID》,《病院惊魂》,然而,对于国产电影来说,已经算是很优秀了,至少没有把观众当做白痴,留下漏风的逻辑漏洞。
然而,觉得有一点缺憾的是,如果电影能够把康复出院的精神病人与社会大众的矛盾再多加刻画一点,多加深入剖析社会对精神病人的偏见和歧视的话,我觉得影片的立意会更加高一点,特别是叶璇饰演的妻子的母亲在刘青云饰演的病人出院后的骚扰,觉得影片没有交代清楚,只是在影片结尾出现了她看见小孩子们笑得很平和,不是说要一直缠着他么,什么时候又放下仇恨了。
影片最后黄晓明抖的最后一个包袱,就是对刘青云说其实天台上的那个人是他杀死的时候,刘青云的反应让我觉得很奇怪,尽管他觉得对妻子有愧,尽管他觉得无法去反抗社会偏见,但是,从他配合治疗到自首都能够反映出他有重新开始生活的希望和勇气的,但是最后,只是不咸不淡的说了一句,真相是怎么样其实无所谓。
其实我希望的反而是主角的黑化,就是黄晓明彻底分裂,将天台的事全部推给刘青云,院长的死也是与他有关,但是因为他特别狡猾,所以成功地把黑锅推到刘青云身上,而刘青云因为社会偏见,尽管想要解释,然而社会把他们愿意相信的真相推到刘青云身上,黄晓明则作为刘青云的主治医生诚恳地召开记者会反省自己不该放刘青云出院的,而影片的结尾把画面定格到黄晓明冷笑的脸庞上。
哈哈,脑洞开得太大,觉得比起幸福平和的结局,更喜欢像《黑天鹅》,《爆裂鼓手》那样无结局的黑化更有魅力。
总的来说,这部影片值得去电影院看光凭刘青云出色的演技,再说一下确实看得出小明演技的提升,看的时候,听见朋友激动地说小明好帅啊的时候矢口否认,内心却有点动摇,越来越感觉有黑转粉的趋势了。
《暴疯语》。
我先看了几篇影评,一帮人骂黄晓萌演技不行,另一帮人夸他演得很好,我本来不是冲他去的,我是冲着刘青云去的,影评搞得我后来都在看黄晓萌了。
眼见为实么。
这部片子还没上档之前,我很自信地觉得,演得好不好,我一看就知道。
但是我现在要说,这部电影让我思考的,不是演技。
它,让我反观影评。
一样的画面,为什么有人骂他演得差,有的人却捧上天。
最终我通过《暴疯语》画面,看到的不是黄晓萌的演技好不好,而是,如果你觉得他演得好,那说明,你是导演的话,你也会喊他照那样演;如果你自己是演员的话,你自己会选择这样演,并且,出来的效果能令你自己惊喜。
但,如果我是导演,我不会让他那样演,所以出来这个效果,我不喜欢,并不能证明黄晓萌演技不行,只能说明,我个人不喜欢这样的演法而已。
哪怕演的只是单一角色,这个角色在不同阶段的表现,根本也不一样,这个是已知。
求,黄晓萌演了那哪几个阶段,刘青云又演了哪几个。
简答小萌:正常医生,不正常医生,治愈中医生云哥:精分患儿,康复患儿,正常人嫌疑犯,小萌幻想中的抗拒治疗的病人(此处还得细分),正常人囚犯。
可能还不只是这几个,但是至少也得这么多个吧。
加点的方式不同,导致属性不同,云哥这5套完全不同的属性,不管从数量的多少上看,还是识别度的清晰与否上看,真的比小萌稍胜一筹。
然后,来细分“杂物房里的幻想中的云哥” 。
幻影一号,陪玩时期。
要演出“病态医生的幻想中的云哥”,首先要了解小萌这个医生,因为,这个“幻影”,很大程度上,带着幻想者本人的个人色彩。
于是,云哥还要先研究小萌演的这个医生的言语风格,带上小萌医生的自负的个性,和“医生不承认自己有病”的病态的固执,演一个长着范国生的脸的小萌医生。
这还是云哥前半部分的“幻影”,后半部分的幻影又不能这么演了,因为,后半部分的幻影,要帮幻想者本人治病,而不只是拒绝治疗。
幻影二号,逆袭时期。
到这边,云哥要演的,是医生幻想中的“要帮医生治病的病人”。
他作为一个医生,幻想出一个人要帮他治病,那个人帮他治病的方式也是他幻想出来的,于是,这个人必须是冷静、专业、客观的正常人,于是,这个“正常人”事实上是小萌自己正常的时候的状态。
云哥这个时候是在演正常的小萌医生,他的属性点,要从“正常医生”那边借鉴加点方式,于是我们云哥又挨去揣摩小萌这个人,这个人演的这个医生,正常的时候帮人家治病是怎么演的。
可以说,小萌做得到的,云哥分分钟也做得到。
幻影三号,“我帮你杀” 。
这个时候,云哥要演的是小萌医生一直压抑在心的魔性,小萌本来就想杀的那些人,他幻想中的云哥都去替他杀,这里,云哥要演一个“小萌他自己都不用演的阴暗面”,这一面,在借用“云哥幻影”展现出来之前,小萌医生从未展现过,这时候反而释放了云哥自己的演技水准,他终于不用先去参考小萌本人的演技水准了。
然后小萌去阻止自己的阴暗面杀人,云哥只要一直让他拦不住,就行了。
幻影比幻想者本人自然了不知道多少个度,我当时还想问,黄晓萌这个医生这么作,他的幻想中的人,为神马这么自然。
后来我想通了,那就是,云哥在演不是幻影的部分的时候,更加自然,也就是说,他其实,已经参考了黄晓萌作作的演法的加点方式,他最作,最多就那样。。。。。。。。
于是现在来说真正超神的真身范国生。
精分患儿。
范国生一开头就是漂亮的精分,那种表情,在街上你是看得到的。
精分不是简单的外观表现异常,而是,做的事情,前后逻辑不通。
也就是说,哪怕你在那边瞪大眼睛、动不动发抖,只要你做的事情没有逻辑不通,你也可能是只是肌肉有病,不是精分。
这就为什么,我很讨厌,演精分就把眼睛瞪到自己看过去都觉得有病的那个形状,的这种演法。
简单来说,精分大概是两种情况。
一,现实的情况,你看到,人家也看到,但是你不能正确识别出来,原因很多,有可能是有一点幻觉干扰,这个情况是“现实到你,不通顺”;二,你自己想做的事情,并没有按照你的本意做出来,例如,想走上楼但是你走下楼了,这个是“你到现实,不通顺”。
我也读书少,专业知识为零,但是你如果看不懂我说什么,就去看范国生。
他演得简直是精分中的天然分,和后面小萌精分那种“怕你看不出来他精分”的演发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康复患儿。
这个阶段,云哥并没有力图表现出绝对的正常,你再怎么康复,别人说到你的时候,也还是说“已经康复了的病人”。
他康复后,不会给你一种,和康复前判若两人的感觉,不可能立马变回青春阳光了吧,但是,你能轻易看出来这个人完全康复了!
哪怕他还是会对过去犯下的错误感到很抱歉,很悔恨,很难过,但是,这个是正常人的情感,谁都有,而且情绪波动在正常范围内,这个就是云哥他自己拿捏的地方了,这个点怎么加的,我反正看不出来。
正常人嫌疑犯。
出事之后到自首之夜。
这个时候,是个人都会紧张,这个时候我们先看到的,是“幻影号外”之“我不自首”。
云哥在这个地方,要先演小萌幻想中“不自首不吃药还好意思抓住医生的衣领喊人家负责”的幻影。
这个时候云哥的演技突然变得很廉价,我不是马后炮,我还以为这个片子欠他工钱了,后来很开心地知道这个是在演小萌的幻觉,难怪,他真的有参考小萌本人的演技水准 。
然后,我们看到真相,是一个正常的、犯了事的人,在听到医生说“你去自首吧”之后,低头想了想,点点头。
真身范国生已经是正常人,他有良知并且自己能意识到,他当然会答应去自首,这个时候的演技又浑然天成了,果然只要不参考小萌的水准,云哥自己分分钟超神。
此时,小萌突然要开始演精分了,小萌搏老命演“不正常”的时候,范国生作为一个没有专业知识的莽夫,不可能知道小萌在他面前发病了,他还以为小萌在跟他商量,他也很诚恳地跟小萌商量,演的真的是一个又笨又正常的范国生,跟小萌幻想中“又精明又暴力的范国生”完全不一样。
正常人囚犯。
他问了大家特别想问的问题,“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在你的幻想里竟然是那样的人”。
说到这里,我真的很想摸摸范国生的头说,他幻觉中的不是你,是带着你的面具的他自己。
好吧,小萌医生他自己有精分嘛,而他自己又抗拒承认那个精分的人是自己,所以,给自己套上了另一个他认为是精分的人的脸,然后他认为范国生还是有精分,那他就是用范国生的脸嘛,说到底范国生也是躺枪。
显然,范国生自己也很清楚这个事实,他介意的是,“你居然潜意识上认为我还没康复,还是个精分,是不是,不管我再怎么康复,你看我的眼光,都还是看精分的眼光”。
范国生作为正常人囚犯,也不是完全的傻叉,他知道他该计较什么。
就跟你现在做春梦还用苍井空一样,人家空姐早就不是那样了好吗。
为了再升华一下主题,范国生又问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那么,医生,你现在看到我,还觉得我有病吗”,正在治疗中的小萌医生说“没有”,范国生说“谢谢你”。
就为了你这个公平看待的眼光,特地从监狱跑到疗养院去看望昔日的医生,正常人囚犯范国生也是挺有意思的。
其实要是再细分,云哥的加点设置还不止这五套,但,至少这五套每一套都有很强的辨识度,同时,由于是同一个角色,又不能完全不像同一个人,哎哟,人家果然是。。。。。。。。。。
吓尿,海报上黄晓明浓浓的猥琐气质让人以为他才是饰演精神病人。。。
已经很难有电影在精神分裂这个主题上作出什么创新了,剧情就不吐槽了。说一下演员,薛凯琪真係得个靓字,什么角色的神情状态都是原本的自己。教主没啥好说的,还是一根筋的演法,很用力,但是怎么都进不去角色。最喜欢的还是鲍起静的表演。
问题是不是出在黄晓明和刘青云之间的落差。感觉刘青云都被黄晓明带的烂演技了。好怀念科恩兄弟啊。
对于一个新人导演,这个电影足够说服我
你清醒一点
完全是靠鲍姐刘青云顶起身的戏
其实是两人戏,叶璇在片名出来前打了个酱油挂了,鲍起静的眼神是用来吓人的,青云分裂情绪化,晓明一直在耍酷和“2”,然后嘴里一直念叨,药不能停。最佳台词是一个男的对另一个男的说,你要对我负责。两人对戏很高能,也喜感很多,别笑。片子不错,有《催眠大师》和《搏击俱乐部》的影子。三星半。
这故事拍过一万遍了啊大哥
挺老的梗,心理医生无法自救什么的。前半段有点冗长,后半段黄晓明疯了之后就变好看了【。
三星半,视听手法的运用不错,但支线太多显得有点顾此失彼,抓住医患身份错位来做文章就够撑起一部电影了。教主演得还不错,虽然在刘黑面前还是有点露怯,鲍起静的金像女配有希望。 @广州中影乐佳影城
对于一个新人导演来说,这的确是一部水准制作。有赖两名演员演得不错。可惜小黄没有以此部电影入围。言归正传,此片其实也只是略略的表达精神分裂者的症状,利用各种结构和叙事的手法,让观众看得紧张又刺激。但是,缺少了真正去探讨精神分裂者的情绪,和关怀精神分裂者的内心。
国语配音太糟糕
前半部分有点拖沓 配乐拍摄很好 两男对戏部分还是挺高能的 不明白为何评分这么低 感觉是今年拍得不错的电影之一了
到底谁是医生,谁是病人,这个问题经常出现在反转剧情中。演员挺用力,氛围很阴森。
关于精神分裂的电影,很棒。
本来想这个角色古天乐演好一点的 后来觉得还是教主吧 教主一出来就像个神经病!
瞎编瞎演,黄晓明退出演艺圈吧,真的好不合格啊
节奏和剪切跟鬼片似的,病中病的这种类型,总体不但比不上去年的《催眠大师》,《搏击俱乐部》就更谈不上了。我愿意用一首歌,送给本片以及黄教主的演技:《浮夸》。PS:药不能停。
这是教主最好看的一部,希望教主别再拍些乱七八糟的了
在今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中 鲍起静和刘青云都因为此片被提名(刘青云得奖在窃听3)故此提前对本片有了些期待 确实 直到片名出来之前拍得都不错 黄晓明一出现剧情线也跟着完蛋了 并不是演员的错 拍得太糟 黄的线披露过早 鲍的线莫名其妙掐了 高潮部分毫无力度 结局像个笑话 还不如魔警 起码张家辉够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