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香港剧情片《沦落人》,改编自法国电影《触不可及》,豆瓣评分8.2。
近些年的香港电影,我很少看,香港电影早就过了黄金时代,近些年的香港电影普遍缺乏深度,肤浅的流水线模式的烂片很多。
而本片则让我眼前一亮,大大超乎预期,好久没看过这么优秀的香港文艺片了,至少这是近几年内最让我感动的香港剧情片。
本片常被称作是香港版的《触不可及》,但并没明确地说是否翻拍改编自法国原版《触不可及》,我看过后品味,说是《触不可及》的改编版是可以的,也可以说不是,二者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总体来说偏于《触不可及》。
比如:本片中女主化解男主与妹妹的隔阂,法国版的黑人男主化解白人男主与父亲的隔阂。
再比如,本片中女主在男主的电动车上共行,这一桥段在法国版中有。
法国版是富豪白人和黑人男仆,香港版则是瘫痪平民和菲佣女主,由贫富组合变成了平民组合,由二男组合变成了异性组合。
在年龄设置上,香港版的年龄差更大,是长辈和晚辈的差距。
法国版重在突出友谊,而香港版处了友谊线,还突出了菲佣的梦想线,影片是男主为女主圆梦的过程。
菲佣女主演得太好了,举手投足都是戏,将一个怀揣梦想、迫于现实的菲佣演绎得淋漓尽致,是一众角色中的最大亮点,非科班演员能演得到这么得心应手,真是厉害。
在我记忆里,菲佣这个社会角色从未在电影中担任重要角色,本片是我第一次看到以菲佣为主角、探索菲佣喜怒哀乐的电影,不仅女主是菲佣,女主的朋友也都是菲佣,她们服务于不同的雇主,寻找自我人生的轨迹。
菲佣也是人,也有梦想,也有追求,这正是本片要传递的重要主旨。
进入老年的黄秋生已经不再是我记忆中的《人肉叉烧包》的“冷面杀手”了,虽然仍然是冷面和凶相,但对角色的把握已经驾轻就熟了,在本片中饰演了一个略有固执却有淳朴善良的瘫痪老人。
影片中有很多细节处理得非常细腻到位。
男女二人年龄相差巨大,不能烂俗地让二人萌发情感,但男主作为离异的男人,产生朦胧的思潮是正常的,影片中用男主幻想自己起身救了女主而影射了男主心中的潜意识,如此处理点到为止,恰到好处,再往下演绎就烂俗了。
影片还有几处细节让我感动,比如,只会用毛笔写“福”字的男主最后给女主用毛笔写了一个“梦”,并且是倒的,很暖心,很感动。
再比如,男主买了第二个相机送给女主,并假装是第一个相机找到了。
本片的戏剧冲突设置比法国版《触不可及》丰富很多——瘫痪男主与第一次做佣人的女主,男主与女主在语言上的不畅通,女主的摄影梦想,女主与家人间的摩擦,男主与妹妹的矛盾,男主与儿子的亲情,男主与朋友的友情……如此丰富的戏剧冲突混编在一起,大大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和内涵。
本片很正能量,价值观很正,没有大反派,没有反面角色,没有负能量,从头到尾都充满着温情,温馨,感动,善良,淳朴,暖心,并不刻意煽情,但却令人处处感动,最后男主女主分别,影片情感推向高潮,男主女主跨界年龄、跨越国界、跨越种族、跨越文化的友谊,令人潸然泪下。
《沦落人》片名英译Still Human。
本片作为2019 香港国际影展FILMART主推华语影片在本次影展备受关注。
《沦落人》作为本次香港国际影展主推华语电影登上多本杂志封面和内页(以下严重剧透,请观影后阅读)昌荣。
故事发生在当今香港。
男主角昌荣并不是地道的香港人,却十几岁便在香港工地做建筑工人赚钱打工,住在出租公屋,曾结婚生有一子,后离婚独自抚养儿子。
儿子高考那年,昌荣路过工地发生意外,一块建材板砸在路过的昌荣身上,导致他脊椎骨断裂,身体从肩膀以下全部瘫痪,手臂和手也只能简单活动。
从那时起,昌荣便靠保险赔偿度日,并需要每天让人照顾:饭需要人做,睡觉需要人翻身,澡需要人洗,屎也需要人每隔天上药才能拉出来,拉出来还要人给清理。
照顾昌荣并不是易事,雇佣的佣人经常更换,从未做长。
事故出后,为了不继续耽误儿子,昌荣要儿子去母亲和继父所在的英国读书。
儿子走后,昌荣变的很孤独。
能和儿子视频变成他翘首以盼和最快乐的时光。
昌荣说,出事以后,我就没再想过有什么梦想了。
曾经我的梦想是等孩子毕业和他一起去旅行,而现在连这个梦想都不敢奢望。
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昌荣Evelyn。
在来香港之前,Evelyn不是一名菲佣。
她从菲律宾的大学毕业,做过护士,还拿到过加拿大著名大学摄影系的录取通知书,她怀揣着成为摄影家的梦想,喜欢捕捉看到的美丽光影。
只不过她遇到了错的人。
一个让她失去自信和梦想,打她,还企图禁锢她的男人。
她终于逃出来,并为了躲避这个男人只身来到香港。
香港,成为她的避难所。
然而即使逃了,家庭的担子也还在她身上,除了和这个男人的官司,母亲的予取予求也让Evelyn喘不过气,她只能不断放弃自我和不断安慰自己:梦想可以等,但生活不能。
Evelyn来到香港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照顾昌荣。
所有一切的故事,也是就此而发生。
昌荣和Evelyn生活轨迹本来完全不相同的两个人的世界,就此重叠在一起,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昌荣看到了Evelyn的淳朴品格和摄影天赋,为了感谢她的照顾和鼓励她追寻梦想,昌荣在Evelyn生日送给她价值不菲的单反相机。
Evelyn却因家庭原因把相机变卖还钱,昌荣得知后又为她赎回来,只道是她弄丢了替她找回来。
昌荣还鼓励Evelyn参加摄影大赛,并告诉她,梦想只有Now或Never,一定不要错过时机。
如果说Evelyn先只是感激,那么之后便是再不能辜负了。
Evelyn也在回报着,她总是告诉昌荣,他也可以有梦。
并帮助他在亲人之间维系感情。
信任与鼓励,施予与回报。
导演带我们在两个人的关系中进行了美妙的探索,最终漂亮的把两人定格在亦师亦友亦知音的默契。
两个纯净善良的灵魂,就此都为彼此的生活注入了光。
成为彼此人生之光的两人离别亦是起点。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昌荣一手把Evelyn推向了更遥远与光明的未来,亦是同时成全了自己。
他曾说“我本以为我不会再做梦”,其实可以理解为“我是个废人,我不再有价值”,然而帮助Evelyn拿到摄影奖和新工作的同时,昌荣也变成了The Dream Giver,从此让他明白,能站起来的不只是双脚,能托起他人的也不只有双臂。
还有,原来真的谁都可以有梦,包括他自己。
在昌荣对未来充满无限信心与期待中,Evelyn也带着满心感念与憧憬踏上了人生新的旅途。
Still Human. Still Dream.回首再看影片名称,沦落人,英译Still Human。
沦落人也是人,沦落人也有梦想。
无论地位,无论贫富,无论身体健全与否,我们都仍可做梦,仍可感动。
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不只可以做人,做个有尊严的人,还可以做充满人性之光的人。
这立意,比想象的高明,也真的让人感动。
――――*以下全部是剧透哈哈哈*――――《沦落人》是一部香港电影,其实英文名是Still Human,听了名字,看了电影大概就可以知道主题是——Still Human Still Dreaming,想讲述的就是两个人即使社会地位不高,一个是住公屋的半身瘫痪的人,一个是天资聪颖但是家境贫寒的菲佣,但是她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小小的梦想,而且他们惺惺相惜、互相帮助,努力帮助对方实现对方的梦想。
两个都是善良又温暖的人,故事讲述得也简单、美好又动人*⸜( •ᴗ• )⸝*给情节铺垫、画面、配乐🎵点赞~(๑˃̵ᴗ˂̵)👍导演和编剧有他们想讲述的故事,我感受到了理解到了。
但是我根据我自己的生活经历,自然又会有一些不同的启发。
两个人需要一些时间相处才可以慢慢增加了解。
阿莲一开始也曾经因为听信朋友的话,一度偷懒、装傻,让昌荣觉得愤怒、无奈,甚至最后让昌荣受伤入院。
但是昌荣的大嗓门也确实容易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后来阿莲出于生存的需要,以及自己的天性,开始一丝不苟地工作,也发现了昌荣善良、温暖的一面,而昌荣也逐渐感受到阿莲工作时的细致和认真。
两个人在生活中慢慢开始向彼此靠拢、互相依赖,两个人的关系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升温~不是所有感情都能够被命名。
阿莲和昌荣之间到底是互相帮助的主仆关系,还是纯粹的惺惺相惜的朋友关系,还是有点点爱情呢?
🤔其实我不太感觉得出来,很难表述准确。
阿莲被妈妈无理取闹欺负哭了,因为语言不通和嘴笨,被菜贩欺负,昌荣都能义正言辞地帮她争回一口气,帮她怼回去。
昌荣没办法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都是需要阿莲细心照顾。
阿莲不敢追求自己的梦想,昌荣给予她实际性的帮助和鼓励。
昌荣不敢说出对儿子的期盼,也是阿莲帮他说了出来,帮昌荣圆梦。
两个人互相照顾扶持,像是主仆,也像是朋友,但是在某些情节和时刻,会有一点点逾越爱情的界限——比如当两个人有点点依恋和亲昵的时候。
电影在最后也没有点明两人的关系究竟如何进展。
但是认真想想,两个人在这段时间的相处之下,昌荣得到很好的照顾,自己心心念念的愿想得到了实现。
阿莲摆脱了原生家庭的阻挠,勇敢向自己的梦想前进了。
两个人在这段关系中都得到了治愈人心的力量,也没有对身边的人造成伤害。
所以哪怕我们不知道如何定义这段关系也没关系,起码两个人都没有因为这段关系受伤,反而是变得更好了,更有勇气向前走了。
这样看来,其实这是一段很温暖的感情,一段充满美好的经历~♪
两个陌生人相遇相识,感情在他们的主仆关系中发芽,然而盛放的,却是灵魂与灵魂之间的尊重和爱。
他们一起经历的春夏秋冬,令他们学习到底要怎样面对人生的四季。
故事的开端其实就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开端,但是演员的演技带领我可以更好的进入剧情,然后就是男女主角因为语言不通,矛盾加剧,然后就是男主学英文,女主学广东话,当然结尾的彩蛋看完了之后,就是一个笑中有泪的位置。
导演以四季承接剧情,带领出梦想的主题,有梦想,就要去努力尝试。
电影的主题依是人类善意的沟通与理解,建立在四个跨越(性别,种族,残疾,年龄)之上的故事,具有香港电影近几年所擅长的底层人文视角。
这是一部很暖心的作品,质朴的生活中展现人性的光辉。
昌荣是高位截瘫的患者,大多电影中的截瘫患者,不是身残志坚的励志英雄,就是承受无情命运的悲情人物。
昌荣是被命运捉弄的人,但导演并没有可以渲染他生活的艰辛、残酷。
昌荣是一个在别人的帮助下平静生活着的残疾人。
从回忆的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绝望过、挣扎过,最后无奈的接受了现实,他去车站接女佣、熟谙菲佣偷懒的小把戏、要求菲佣买菜留票据……他在琐碎的生活中平淡的活着,是一个可信的绝望的人。
阿莲也是被生活裹挟的人,同为沦落人成为二人共情的基础。
两人在相处之中不断温暖彼此。
他们之间的感情是人与人之间最纯粹,最美好的,无法用爱情、亲情或是友情来界定。
阿莲重燃了昌荣生活的希望,昌荣给予阿莲追梦的勇气,他们互相救赎,令人动容……情节非常简单,没有过分的曲折,动人的是质朴平实生活中的善意。
他们在相处中逐渐彼此信任。
昌荣送阿莲相机没有任何目的,只是出于“能帮一点就帮一点”的善意,正如从前他对阿辉的照顾。
在琐碎的生活中,在冷漠的人情里,他们之间的善意治愈人心……
看《沦落人》的时候,脑海中总是浮现出李宗盛的《凡人歌》,你我皆凡人,胜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日不得闲......问你何时曾看见,这世界为了人们而改变,有了梦寐以求的容颜,是否就算是拥有春天。
电影里随风散落的木棉花配合着李宗盛沙哑的嗓音,勾勒出边缘人的喜怒哀乐。
整体来看,《沦落人》就是一个底层拯救底层的故事,残疾人昌荣和菲佣Evelyn,从一开始的针锋相对到最后的相互成就,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就连两个人的感情也是隐而不发。
看完如此克制的一部电影,只能感叹一声,人生真难。
很多人会将《沦落人》和《触不可及》做对比,从结构上看,两部电影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
从文化层面上来看,《沦落人》和《触不可及》完全不同。
《触不可及》有一个大主题——种族问题。
在《沦落人》这部电影中,削弱了阶层和等级,着眼点在两个失败者的身上。
尽管从社会身份上来看,残疾人昌荣高于菲佣,但他们面临的生活困境是相同的,这也构成了整部电影的主题基调。
《沦落人》是一部侧重于写实的电影,昌荣居室的摆设、格局、房屋属性,和儿子、朋友、家人的对话,昌荣行动不便时使用的辅助性器材等,构成了一副生动的底层生活图景。
而这些写实元素的设定就像一个个生活隐喻,包含了香港社会存在的一切问题,甚至是每个人都有可能面对的问题。
既然说到了写实电影,不妨来粗谈一下香港写实电影:香港的写实电影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萌芽,最初的写实电影大多都和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题材以爱国主义为主,电影结构也比较明确,个体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做出的选择。
五六十年代,香港写实电影进入世情故事阶段,这个阶段的写实电影以社会各阶层人士的生活和选择为主题,其中最热门的话题就是爱情。
七十年代之后,香港写实电影走向了改编真人真事的阶段,邵氏公司因此发际,在拍摄大量武侠电影的同时,邵氏公司也在各类悬疑奇案中寻找创意和素材。
八十年代,香港电影新浪潮开始,这个阶段的电影人放弃了复杂的电影语言,强调电影的核心——故事。
用故事来反应时代,用时代强化故事的意义。
九十年代,香港底层人物的生活成为了电影人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底层百姓的刻画来反应当时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合理,也透过这些小人物的故事和选择来表现人性。
进入千禧之年之后,写实电影似乎已经成了一种老传统,越来越多的电影公司以及电影人倾向于根据市场来拍摄电影。
写实电影更多的是出现在电影节或者各大颁奖礼上,这又是为什么呢?
写实电影固然好,它最大程度的复制了现实世界,透过写实电影可以看见生活的多样性。
对很有电影人来说,“写实”是让观众了解现实的窗口,很多写实电影倾向于表现社会底层,让观众看见华彩生活的背后其实还有很多阳光照不到的地方。
但是,写实电影也有它的问题,因为写实电影大多不追求奇观和视觉刺激,题材大多平时而简单,既不跌宕起伏也不紧张刺激,从观影体验上来看,写实电影带来的观赏愉悦性远远低于商业大片。
而且,很多写实电影由于资金有限,在拍摄的过程中影像比较粗糙,会直接影响到观影者的体验,这也是很多写实电影无法进入院线的原因。
写实电影给香港电影业创造了很多辉煌的成就,它不仅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影像资料,也成为某些时代的记录者。
写实电影用平时直接的方式记录和反应香港社会最真实的样子,在镜头中,可以看见香港人如何面对命运的挑战,如何面对时代的改变,如何面对生死选择。
《沦落人》走的也是写实主义的路子,导演陈小娟从细节处着眼,展示出了一幅香港底层生活的图卷,透过这幅图卷,我们可以看见残疾人如何自处、外籍菲佣如何处理身份带来的尴尬,现实和理想之间如何选择,人和人之间应该用各种方式相处等等。
虽然写实,但《沦落人》也存在很多问题,电影中情感表达的部分太多,比如给菲佣买相机,给菲佣报摄影大赛,帮助菲佣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煽情的段落太多,导致电影后半段的分离直接垮掉。
电影前半段的克制拿捏的恰到好处,但后半段的煽情过于饱满生硬,以至于电影少了情感的余韵。
不过,尽管如此,《沦落人》还是让我感动。
《沦落人》是近年上映的港产片中,最令我眼前一亮的作品之一:听起来稀松平常的菲佣与雇主的故事,被拍得温情动人又足够克制,电影的细节和情绪都绵密地铺满,令人笑中带泪又颇有回味空间,在一众出彩但题材沉重的本土电影中,显得清新质朴。
黄秋生精彩绝伦的戏骨级表演与新人女主角Crisel Consunji的自然演绎,也大大为影片增色。
见到导演本人时,我再次眼前一亮:这位2015年才从浸会大学电影电视及数码媒体专业硕士毕业的年轻导演,分明还是少女模样,眼睛里闪着光,笑容明媚。
《沦落人》是她执导的第一部长片,作品早前获得第三届「首部剧情电影计划」大专组奖项,而幕后团队的平均年龄还不满30岁。
《沦落人》的诞生《沦落人》讲述因工伤瘫痪的贫穷雇主昌荣(黄秋生 饰)与菲佣Evelyn两位「沦落人」在相处中逐渐发展出深厚情谊的故事。
故事源于陈小娟有天在街边看到一对男女,男士坐在轮椅上,女生是菲籍人士,她如戏中片段般站在轮椅后方,二人举止亲密。
看到这一幕的陈小娟,第一反应是「觉得奇怪」,但她很快反思:「为什么我要假设一些东西,就算他们真的彼此相爱又有什么问题呢?
」带着这个念头,她从2015年开始了《沦落人》的剧本创作,经过一年左右的打磨,在2016年向「首部剧情电影计划」提交了故事。
故事总有现实生活的影子,早在几年前,便有一位名为Xyza的菲佣在雇主支持下入手人生第一部相机,获得世上奖金最高的哈姆丹国际摄影赛(HIPA)奖项,成为城中热话,这与电影内容如出一辙,但陈小娟表示,片中二人相处情节并非取材自Xyza与雇主的互动。
「写剧本时我不知道有类似新闻,但也有联络一些菲佣摄影师做采访,发现这样的故事在香港不止一个,就把部分内容融合起来写,但不是改编自特定某个人的故事。
」黄秋生是陈小娟心中最理想的男主人选,日常英文流利的他在片中挑战使用极不熟练的港式英文,扮得入木三分,承包了全片大部分笑点。
陈小娟原本与黄秋生并不相识,她想方设法找到了对方经纪人和助手的联系方式,将剧本发给对方问他意愿,同时不太有底气地表示「酬劳大概比较有限」,谁料对方欣然应允,至今尚未收到任何报酬。
男主敲定,为找到适合的女主人选,创作团队决定采用公开试镜的方式,在facebook上登广告、在香港影视娱乐博览活动中派卡片,但反响平平。
最终他们选择在菲律宾社群的报纸发布招募信息,霎时反响如潮,迎来三百多位应征者。
来港十年获得永居身份、曾在香港迪士尼乐园做演员的Crisel Consunji,从朋友的妈妈口中得到消息,与剧组会面几次后脱颖而出,成为最终的幸运儿。
两位演员资历经验迥异,但各有各的「NG时刻」:黄秋生饰演伤残人士,需要严格控制下半身的活动情况,角色难度很高。
但有时太入戏未免激动,他偶会不自主轻微移动,老戏骨也有为难时;Crisel Consunji作为演艺经验较少、又缺乏做佣人经验的新人,起初总会下意识做出「兰花手」,令陈小娟哭笑不得地解释:「这个角色不必那么优雅,她很平凡」。
不过Crisel Consunji很快就适应了拍摄的节奏,在十九天的拍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天分,最终在电影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女主角是新人且对香港演艺圈不太了解,其实也别有优势:哪怕曾被告知「黄秋生很出名」,她也感受不到「大咖」的「地位」。
直到开拍头一两天,二人在街边拍摄,吸引众多市民围着黄秋生拍照、求签名,才令Crisel Consunji偷偷感叹:「He must be very famous!」无知者无畏,这使Crisel Consunji在与黄秋生合作时,比普通的新人放松了不少,表演也从而更真实自然。
温情而不煽情《沦落人》的故事难免令人想起法国电影《闪亮人生》(Untouchable),故事同样讲述主仆二人之间的动人情谊,亦有二者慢慢走进对方内心的过程。
陈小娟表示自己很喜欢《闪亮人生》,也有参考其他涉及伤残人士、主仆关系的电影,如《遇见你之前》(Me Before You)等,但她发现「坐轮椅」的那位通常财力丰厚,不禁思索:「如果主人是一位生活条件不佳的人,又将如何?
」男主人昌荣的人物设定是胸以下瘫痪,这类人士往往得不到人们对高位截瘫残疾人的同等关注,甚至还有「不是全瘫已经很好了」这样的言论,陈小娟颇为他们不平:「他们同样很痛苦,手指不灵活,用不到力气,这个状态也很值得呈现给大家。
」剧中的动人片段之一,发生在昌荣听到Evelyn在外跌倒,现实中无能为力,却在想象中健步如飞抱起Evelyn时。
陈小娟说,这一情节的设置,来源于人们在「喜欢的人发生危险,却不能在身边保护时心痛的心情」。
至于昌荣和Evelyn之间的感情,究竟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
陈小娟卖了个关子,说可以不用特定的关系来定义,希望观众在观影时,能在心中有自己的答案。
这样细腻的铺垫和唤起共感的片段在片中处处可见,包括昌荣故作轻松送Evelyn相机、Evelyn翻作品集体会到昌荣的好意等,而昌荣与儿子关于毕业旅行的一段视频,更令一众主创看到眼湿湿。
温情片段虽多,但电影胜在并未令其走向过分煽情。
陈小娟称,整个团队包括摄影师、美术和演员,都希望整部电影的风格不要太过强烈,因此除了避免使用比较常见的闪回等方式,也在表达上尽量克制,希望无论台词和表演都不要给大家「骗眼泪」的感觉。
比起近年来港产片的热血、浓郁、本土化特征,《沦落人》有一种独有的日式气质。
陈小娟称自己平时便爱看日本与韩国电影,而因为日本电影通常将日常生活拍得温馨动人,这次特别参考了日式风格,希望能给港产片带来久违的「温和」感。
电影中的日式配乐同样出自浸会毕业生之手,有趣的是,目前他正在日本为女团AKB48作曲。
从《儿女》到《沦落人》陈小娟2015年毕业后便正式入行做编剧,自己开了公司制作短片、写电视剧电影剧本等。
此次首次拍摄长片,她表示剧本写作已经是挑战:如何不令观众感到沉闷、如何把控节奏……而与规模更大的团队合作,在现有条件和资源下努力完成满意的作品,也令她收获良多。
电影预算为政府资助的325万外加亚洲创投会赢来的10万港币,如此小成本下,不少原本亦想涉及的内容都无从完成,比如陈小娟想为菲佣角色拍摄一些菲律宾的场景令角色更具体,但最终都只能靠菲佣姐妹淘的对话来间接补充。
导演陈果是本片监制,他不仅亲自出场客串茶餐厅老板,还不时帮陈小娟严控成本。
「他把公司借给大家筹备,也给我很多精神上的支援,很多东西我不会做,他也会在一旁开解。
」陈小娟说。
《沦落人》是今年香港亚洲电影节的开幕电影,无论在早前的媒体场还是电影节上都收获了不错口碑。
电影预计在明年第一个季度正式上映,而陈小娟表示,她对哲学、性别议题、伦理等题材都很感兴趣,目前正在筹备新的故事,喜欢《沦落人》的观众不妨关注。
原文刊于橙新闻: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8/11/07/010102882.shtml
当我看向镜中的自己,却看到了你“若我梦想成真,我也想家人看到。
梦想,菲佣说什么梦想”“没有爱的关系,很多可怕的事情会发生。
没有爱,他会因为不高兴而打你,他会要你背负他的债,他会迫你放弃梦想,我不想再投入没有爱的关系。
如果我爱的人同样爱我,他什么都不必给我,我宁愿靠自己,完成我想做的事。
”“别担心,老妈说的不一定是对的,别担心,有我在,不要哭了。
”“不要看轻这些花,晒干了可以做中药的,花落后,会有棉花带着种子飘出来, 像下雪一样,然后去另一个地方又开始过。
”“我这个人真的没什么梦想,但我见到你这样喜欢拍照,我又觉得做人有梦想也真不错,令我也想找些事去做。
”“我很想念她,她是世上最好的人。
”“我以为人生再没有值得期待的事,但是原来还有。
”“多捻谢!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先看到陈果监制,黄秋山,李灿森这样的阵容,我就知道这部电影很难水掉,果然开头看到黄SIR坐着轮椅,电动轮椅划出公屋,路过街头,镜头再给到天井,沦落人。
作为一个港片铁粉,我心里有许多偏爱着的男人们的形象,黄SIR的印象当然首当其冲就是《无间道》里的黄SIR了,然后古惑仔里的大飞,枪火里的阿鬼。。。
但在我心里,我最喜欢黄秋生的角色是他在《老港正传》里的老港,从我内心来说,他演出了与我爷爷那一辈人身上最接近的特质。
虽然他经常在节目上、颁奖礼上口无遮拦的『大放厥词』,但并不妨碍他对自己内心价值观的正视和认可,我们不要德艺双馨,敢做敢言也挺好,不是吗?
我看到这部电影是在他拿到影帝之后了,终于黄SIR还是三夺影帝,实至名归。
但不知道他拿奖时候看着与他同场『竞技』的演员们,会不会也像片名的感觉一样,让他觉得港片真的式微了呢?
拥挤狭小的表演空间并不能阻碍他内敛的爆发,李灿森的点缀恰到好处,我喜欢他们表演之间的小幽默、小默契,Still man,首先他得是个人,是个正常得男人,所以男女主之间也会有淡淡得些许情愫,都留在相册中吧。
最后木棉花开,木棉的花语是珍惜你身边的人,就像泰戈尔那首诗:『如果你爱她,就让你得爱像阳光般包围她,并且,给她自由』。
19.8.10 利奇马来临前得午后。
这是关于两个沦落香港的最低下层的人的故事。
中年男子汉昌荣(黄秋生饰)因意外受伤瘫痪后妻离子散,他认为人生再没有值得期望的东西,而自己亦不值得拥有任何东西。
年轻菲佣Evelyn因为现实的`原因,成为了一个寄人篱下的工人,放弃了成为摄影师的梦想。
那一个夏天,这样的两个陌生人相遇相识,感情在他们的主仆关系中发芽,然而盛放的,却是灵魂与灵魂之间的尊重和爱。
他们一起经历的春夏秋冬,令他们学习到底要怎样面对人生的四季。
一点七五星 假装举重若轻但还是太使劲了
三星半。尽管这类题材已经不足为奇,处理得也过于理想化,但仔细想想也比如今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港产商业片、类型片以及合拍片来得更有价值。不过话又说回来,尽管表演规矩,难度也不大,但如果不是黄秋生,这部片的观赏性和受关注度应该都会大打折扣。
沦落人 指的是两个沦落香港的最低下层的人。一点点的《幸运是我》、和一点点的《天水围的日与夜》、然后还有一点点的《遗愿清单》。发生在繁荣熙攘的香港一隅的社会底层的小故事,能看到落泪的全是一些不经意的小事,菲佣因为不会粤语被菜贩讹了钱之后只能倒贴自己的钱、残疾爸爸唯一的梦想是希望陪儿子去一次毕业旅行、李灿森因为年少时的滴水之恩而愿意对残疾后的黄秋生付出比家人更多关心和陪伴。一个是有摄影师梦想的菲佣、一个是因为意外而半身不遂的公屋男中年,没有金钱和欲望、也没有尔虞我诈,这个故事安安静静地发生在这个被繁华都市遗忘的角落。两个破碎的人因为一段短暂的雇佣关系而走在一起,彼此温暖。菲佣女孩参加摄影的作品人物就是这个半身不遂的雇主,她把它取名为「予梦者」,是他让她有梦可以做。
download with meteor | 三星 | 港版触不可及
全靠黄秋生犹如粗茶一般的表演化开了这碗浓郁的鸡汤面上那一层不真实的黄灿灿的油。
善良就是温暖。黄秋生的演技已经让人无法不佩服了,什么情绪都能让你代入。
事实证明,励志片看多了也会审美疲劳
每个镜头都看出浓浓的刻意感。
《触不可及》港式平民版,男主一系列的生活矛盾、亲情困局,实际的改善和女主关系并不大,男主态度转变也没有用心刻画,反而用一个摄影奖成为了一个救命稻草,那对那些一直奋斗在摄影界的人是不是也太瞧不起?生活往往是,喜欢看书成不了作家,喜欢做饭也成不了厨师,喜欢游戏也成不了选手,喜欢电影也成不了导演,喜欢一个人也不不会在一起生活,本身就是狼狈不堪而不得不苟延残喘,看完这些小美好后睡一觉后明天依旧尔虞我诈,也许“生活不是非你不可,只是有你更好”也只是也许。
除了两人关系变化的铺陈略仓促些,在黄秋生和“菲律宾卢靖姗”表演加持下传达出来的心善和温情让人温暖,近年港片里很喜欢的一部了。
如果仅仅是剧作像个中小学生的命题作文也就罢了,但难以忍受的是那些蹩脚的英语和粤语;我看新加坡的片子不会有任何不适感,可这部片子里那做作的学语言方式让我深感受折磨
可能是近幾年最好的純港產片,以首部長片來說做得很好。小人物也是人,溫馨感人。有些拍照的片段似乎可以做為Canon廣告。 @南方影展
互相救赎。学粤语、近结尾替老板送东西都和之前的多次菲佣聚会呼应。
关于影片:如果没有黄秋生,这戏怕是没法看。剧本中大段的说教;剪辑粗糙导致剧情转接没有过渡,像是各个分割片段的拼接。故事其实不错,也有往更深层次挖掘的潜力,可惜导演水平实在令人遗憾。关于其他:像韩国一样,香港大概也是由于受了太久的压迫,才导致了现在有些矫枉过正的自尊。这种优越感的体现不光针对大陆,还有除日本之外的整个东南亚。就像前一阵的《绿皮书》一样,影片自认为在为黑人正名,实则更像一种俯视下的怜悯。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
港版触不可及 世间最深的情感 莫过于相互成全
同是天涯沦落人。
《触不可及》的短评再用一次:对于过于完美的想象,我总是心怀恐惧。
三星半。可以混同台式小清新了,老港片里的底层可不会如此甜腻。叶童那条线是干嘛的后来怎么废掉了?
太美好了所以不会是真的,但也太简单和理想了,几度潸然泪下,影院里四面八方都是啜泣声。黄秋生演得真好。
製作上有些簡陋和生手,兩個人去到很融洽關係之前的情節鋪陳我覺得是不夠的,一切太理所當然。但戲裡的溫情和善意都足夠打動人,是值得一看的港式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