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我的一生

All My Life,今生今世

主演:杰西卡·罗德,岑勇康,玛丽埃尔·斯科特,爱沃·卡拉丹,基拉·塞特尔,杰·费罗尔,乔什·布雷纳,凯尔·艾伦,乔恩·鲁德尼茨基,克莉希·菲茨,安贾莉·比曼尼,马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0

《我的一生》剧照

我的一生 剧照 NO.1我的一生 剧照 NO.2我的一生 剧照 NO.3我的一生 剧照 NO.4我的一生 剧照 NO.5我的一生 剧照 NO.6我的一生 剧照 NO.13我的一生 剧照 NO.14我的一生 剧照 NO.15我的一生 剧照 NO.16我的一生 剧照 NO.17我的一生 剧照 NO.18我的一生 剧照 NO.19我的一生 剧照 NO.20

《我的一生》剧情介绍

我的一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开始于2008年,索罗门(岑勇康 Harry Shum Jr. 饰)是一名厨师,在命运的安排之下,他邂逅了名叫珍妮弗(杰西卡·罗德 Jessica Rothe 饰)的女子,情投意合的两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他们之间的恋情受到了双方家人以及朋友们的祝福,在恋爱了数年之后,他们都认定了对方就是自己此生想要携手共渡的那个人,他们决定结婚。 索罗门和珍妮弗将婚期定在了2015年的8月,哪知道就在婚期将近的节骨眼上,索罗门被查出患上了肝癌,而且已经发展到晚期了。留给这对恋人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可即便如此,珍妮弗依然还是决定要成为索罗门的妻子,两人将婚期提前到了2015年的4月。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百战天龙第三季邪恶历史小阴谋大爱情前途海量重返上海滩临床爱情教学!我是卡尔杰姆和全息图雪盲潜艇总动员5:时光宝盒枪神传奇末日地堡第二季地堡游戏国境线沉默夜幕下的哈尔滨猎猪绿雾半是蜜糖半是伤疾风使命破碎粽邪圣战骑士捕蝇纸不能结婚的男人致命布局再见之后北国英雄湘西诡案比天高比地厚

《我的一生》长篇影评

 1 ) 疯狂作品的理性注释

我该说什么???

我该怎么写这部影评???

看烂片是如何拍成的???

能做成史上最烂之一,是导演付出灵魂和生命的结果???

这是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观……历史上也有没有学过电影,甚至没有看过几部电影就拍片的导演,照样能拍出经典,好吧,经典大烂片也是经典。

语无伦次讲了一堆,发泄了一下我的“激动”之情。

这部电影本身还是很有意思的,视角很新奇,而且要比它致敬的那部电影拍的好多了。

因为整部电影都在拍片,我一点也没注意到这一部电影中摄影机的存在。

而且,这部电影的剧情结构非常的完整,完全是写实主义的拍摄手法,任何形式主义的镜头都在剧中剧里任意放飞了。

这部电影从某方面来说,可以看作是《后窗》的观影指南,他讲诉了这一群人拍那部电影的动机,展现了他们对电影、对朋友、对自己的感情。

一种无可宣泄的情绪可能才是这两部电影想要表达的重点,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电影叫做《灾难艺术家》。

因为,即使是一团糟,他们的情感和情感外化的行为,也称得上是艺术家了,而且他们拍的电影本身倒也符合后现代主义的特征:无中心、无意义、无原则以及消解一切。

只是,相比其他的后现代主义作品,他们有意识的无意识尤其让人难以接受而已。

不过,有这部电影做缓冲,我觉得自己应该可以试着去看一看,从这样的制作过程中产生的成品了。

 2 ) 没钱怎么拍电影儿?

梦想有如花朵,实现梦想所需要的条件就是阳光。

花朵需要阳光的照耀,但很多人既没有花朵也没有阳光,所以最后就只是一个普通人虽然艺术家的性格和普通人确实不一样,往往都有些怪异甚至不可思议,但性格怪异的却不都是艺术家。

汤米威索到底算不算一个艺术家呢?很难说,他身上的缺点一大堆,比如说完全不在意别人的感受,没有人情味儿,不懂基本的礼貌等等,但可贵在于勇于坚持自己的梦想、想到就去做。

但只要坚持梦想就够了吗?影片中最大的一个疑问就是汤米的钱从哪里来。

换句话说,如果他没有钱,那他会成功吗?

也许会,也许不会。

但他最后的成功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之上的。

因为他有钱,所以他有底气,想去洛杉矶就立马出发,想拍电影但没有机会就自己拍一部。

招募演员、买拍摄器材、电影试映都需要花钱。

如果没有钱,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所以这个故事对普通人不具有借鉴意义,因为绝大多数人普通人都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也没有条件(金钱)支持自己的热爱。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不要气馁,毕竟世界上还是普通人多。

如果你觉得努力并没有用,那是你还不够努力,再说了,只要努力了,就肯定会比以前的自己好一些不是吗不过最好的结局当然还是“我做到了”

 3 ) 灾难艺术家

《灾难艺术家》这部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讲的是greg从追求演艺梦,到遇到汤米,两人成为最好的朋友,商议拍摄电影,以及台前幕后一系列的事情。

而电影的开场(在众人评说完《房间》之后)很有意思,将greg和汤米相遇的场景变得更加戏剧化,汤米的出场是先闻其声,只见背影,随着镜头的推移,一个相貌独特的人逐渐展示在观众面前,而他在表演课上的表现可谓惊世骇俗,情感的张扬让人瞠目结舌。

这样充沛的情感折服了greg,他向汤米求教,一来二去,两人成为挚友,而两个都对成为演员有着极大期望的人一拍而合,greg和汤米开车去洛杉矶,准备在好莱坞寻求梦想。

 4 ) This is my movie, and this is my life.

10/10 实在是太好看了有木有,全场满座+掌声不断。

这是一场《房间》粉丝的彻夜狂欢,也是送给原作粉丝的一封情书。

一部既会让你笑到疯也会让你感动落泪的佳作。

影片多次提到James Dean,格雷格和汤米向往他的经历为此还特意驾车前往他当年车祸的地点引发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对话,在好莱坞对二人拒之门外的时候,James Dean的故事也成了他们选择自我奋斗拍摄电影的最大动力。

电影选择了比较克制的方式来还原这部史上最烂电影的拍摄过程,付兰兰没有以荒诞的方式来嘲弄汤米也没有sugercoating汤米在片场的一些过分言行。

令人惊喜的是电影的结尾放在了《房间》的首映式,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2003年的放映厅之中,随着那些经典的片段出现在屏幕上,电影内外观众的笑声不断,颇有一种打破第四面墙的感觉。

腐兰兰和戴兰兰在片中的演技可以用惊艳来形容,首映式结尾当沮丧的汤米听到影院里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笑声和鼓掌声,其脸上浮现出的欣慰笑容不由得让我鼻子一酸,最后汤米在全场的欢呼中走上台说:“没有我最好的朋友格雷格,这部电影就无法完成” 格雷格脸上的欣慰和感动也深深打动了我。

电影对格雷格和汤米的友情花了大量篇幅来塑造,两人的化学反应非常好,从一开始的亲密无间到后来的决裂,两人的关系转变毫不突兀。

片中两场二人互抛足球的戏前后呼应,成了这段关系的点睛之笔。

当然,影片也没有忘了原作中那些配角,最出彩的当属饰演Lisa母亲的演员,片中一段她与格雷格的对话,也道出了好莱坞不少演员的心声。

正如所有真人真事改编电影的传统,影片在最后五分钟加入了原版经典桥段的真伪对比还有汤米与格雷格本人出席活动的真实片段,算是为电影做了一个最棒的收尾。

电影结束后和一位来观看点映的影评人聊了会,他说假如腐兰兰得到提名他不会惊讶,希望腐兰兰在哥谭独立奖之后能靠此片有更多斩获。

Never stop dreaming—————————————————————作为一个期待这部电影多年的《房间》铁杆粉丝,请允许我先写一些关于电影的花边,剩下的影评在6号看完全片之后再补上。

汤米.维素其人:邪典电影《房间》的导演/编剧/投资人/主演,维素影业总裁,好莱坞最神秘的男人,十五年间以魔性的笑声,独特的口音,过火的表演征服了一众cult影迷。

对于自己的年龄和出生地三缄其口,这几年随着《房间》大火和《房间》粉丝的病毒式安利,渐渐走进主流观众视线,最近和腐兰兰一起上了Kimmel秀。

Kimmel秀上谈笑风生关于汤米.维素的都市传说:祖籍波兰,后移民法国,在法国靠卖鸟类玩具为生,当地人称之为“鸟人”,移民美国后将姓氏改为“维素”(取自法语中“鸟”的谐音)有着巨额财富和大量产业(已知的有牛仔裤批发公司,豪宅,宾士轿车,洛杉矶高级公寓)至于拍电影的六百万资金来源至今是一个谜(有阴谋论者认为维素就是70年代戴墨镜的传奇劫机犯D.B Cooper 此人至今未落网)在《房间》拍摄过程中直接烧钱换掉了所有演员和制作班底,比如格雷格后来接替扮演的角色Mark在初版中是个黑人。

另一cult大片《武士警察2》中客串出演格雷格.赛斯特罗:《灾难艺术家》作者,前维素影业副总裁,汤米的同学/好友。

《房间》开拍前做过电视动画配音员和男模,在三藩市的表演课上遇到了汤米,当时汤米在课上无视其他人眼光的疯魔式表演让格雷格对这个神秘的男人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当了解到汤米有着自制电影的梦想后,格雷格也成为了汤米追梦路上的见证者。

格雷格在自传中对汤米在拍摄《房间》过程中的很多选择颇有微词,两人的关系一直很微妙。

格雷格.赛斯特罗选角:《灾难艺术家》对于原版演员的还原度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胖子饰演的编剧Sandy,扎克埃夫隆饰演的Chris-R,乔什.哈切森饰演的Danny都是影片中的亮点

原版和《灾难艺术家》的海报对比花边:汤米对格雷格的自传《灾难艺术家》一直持否定态度 “书中的内容只有百分之四十是真正发生过的” 但是却对腐兰兰的表演给了99.9%的肯定,顺便说一下汤米是詹姆斯.迪恩的铁杆粉丝,而腐兰兰就扮演过詹姆斯.迪恩。

花边2:拍摄过程中制作团队大量逐帧还原了原版中的经典场面,最后只有一部分用在了《灾难艺术家》中,对《房间》有爱的粉丝可以攒钱买BD了。

花边3:印有汤米家宅电话号码的《房间》巨幅billboard曾经在好莱坞悬挂了五年之久,许多好莱坞巨星都有幸一睹其风采,据腐兰兰称,加里.奥德曼曾问过他海报上的人是不是某个通缉犯。

 5 ) 朝着梦想的路,现实且浪漫,有苦也有甜

我很喜欢这部影片跌宕起伏的故事线(含剧透):转折点1:Tommy和Greg搬去LA 这是,他们的梦想冉冉升起,可惜现实很骨感。

首先Greg找到了经纪人,但是经纪人并没有给他安排工作。

Tommy在试镜中因为性格、口音、长相屡屡碰壁。

转折点2: 他们决定自己拍电影 (从这里开始一路走下坡路)Tommy一系列的写作特写镜头先是让人热血沸腾,仿佛他产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好剧本。

但是当Greg看完的时候,他很愿意接受Tommy的邀请,但是他的反应并没有想象中的激烈。

当我们刚以为这个转折性的决定会让他们的命运有所改变,实际上他俩又陷入了各种困难。

1.器材、场景问题:Tommy财大气粗,一口气买了两台摄像机。

但问题就在这两台摄像机一台是digital,一台是film。

一般来说剧组为了影片的一贯性,会统一选一种。

交替使用会导致texture不一样 (我还没看过原电影,不知道有没有这个问题)。

场景的钱,很多都花得没有必要。

街角的棚内场景搭得跟外面的街角一模一样。

天台的场景明明可以实拍却非要棚拍,给背景拉个绿幕。

2.拍摄问题:Tommy特别的任性。

服装师希望他别往口袋里塞东西,最好保持造型的一致性,他却固执地说“I keep all my stuff”,一下子把口袋塞的满满的。

Tommy拍摄的第一天,Greg在开拍前好心安慰叫他不要紧张,但他却发飙硬是说自己不紧张。

结果一开机就忘台词,NG了几十次。

搞得最后整个团队都会背了,他自己却还是不会。

3.团队问题:Tommy对待团队的态度特别差。

不准备水,不准备空调,随便发火,随便骂人。

因为Tommy性格古怪,团队的人也在背后说他的坏话。

同时因为Tommy总是迟到且不专业,团队对拍摄也越来越懈怠。

所以拍摄中有很多技术性上的错误,团队因为没有耐心也草草地过掉很多镜头。

从一开始的充满希望,这部电影的制作一直在走下坡路,Tommy和Greg的关系也随之降到冰点。

他们俩那场打架的戏真的很intense,把conflict推到了极点。

转折点3: 影片的“成功”结尾所谓的成功也并不是Tommy想象中的成功,而是因为片子太烂而达到了某种莫名的喜剧效果。

挣扎过后,Tommy最后也妥协的向观众介绍说,这是我拍的喜剧片。

这个结尾很现实,没有英雄般惊天动地的成功结尾,而是以bittersweet的成就结尾。

现实中,事情不会永远都忘我们预想的方向发展。

而那个未知的方向,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

Tommy的烂片烂得合情合理,但片子烂到一种境界,也算是一种成功。

影片最后的彩蛋也很有意思!

这部片子翻牌的镜头大程度地还原的原电影的镜头,包括景别、角度、眼神、动作等等。

有机会我一定得去欣赏一下原作!

 6 ) 乌托邦中的《房间》

之前看过的一个电影,刚刚刷到了《灾难艺术家》源于邪典电影《房间》,我暂且把对它的感受称之为“诙谐”。

观看它的过程并不愉快,但是让人印象足够深刻。

在我看来,它的乌托邦之处不仅在于“荒诞” 的梦想能够实现,更在于两主角之间的信任和配合。

即使从“乌托邦”出发,追梦的过程也同样充满心酸,并且面临人性复杂的挑战。

建议结合原版《房间》观看,心灵和视觉冲击将更加深刻。

灾难艺术家 (2017)7.52017 / 美国 / 剧情 喜剧 传记 / 詹姆斯·弗兰科 / 詹姆斯·弗兰科 戴夫·弗兰科

 7 ) 烂到尽头就是王

艺术家这种生物,还真不大好说。

就说门槛吧。

一方面,它门槛太高,在某个艺术领域,开山立派,留名青史,方可称之为家;另一方面,它门槛又极低,只要你认定自己是,那你就是。

好莱坞有个导演,名叫汤米·维素,热爱艺术,贼有追求,可惜时乖命蹇,才有不逮,导了小半辈子,拍出来的全是烂片。

作品虽烂,汤米并未放低自己作为艺术家的追求,屡拍屡烂,屡烂屡拍。

直到2003年,汤米赌上身家性命,耗资600万美刀,鼓捣出一部《房间》,自此跻身邪典,影史留名。

十多年后,有个叫詹姆斯·弗兰克的年轻导演,看了汤米在《房间》中的表演,惊为天人,当即发愿,要拍一部传记电影,把汤米的传奇经历颁上大银幕。

相比汤米,弗兰克可谓少年成名、风流倜傥。

他不只是电影导演,还是大学导师,耶鲁博士,闲着没事儿,就给《花花公子》写专栏,曾被《纽约时报》评为“最具同性恋气质的异性恋”,江湖人称——腐兰兰。

2017年,腐兰兰自导自演的《灾难艺术家》问世,他凭借此片,夺得金球奖最佳男主角。

让腐兰兰动心的《房间》,其实也是大烂片。

《房间》上映后,票房仅1800美元。

后来凭着口碑发酵,在一波又一波爱好者支持下,杀了个回马枪,在世界各地午夜场的放映,经常销售一空。

既然是烂片,为啥这么多人追捧?

答案很简单,歪打正着。

汤米以艺术家的拳拳之心,费了吃奶的劲儿,拍了一部类似莎士比亚悲剧那样的艺术片——《房间》。

若以艺术片的标准来评判,那就尴尬了,可以说一文不值,若当作搞笑片,倒是可圈可点。

上映当天,听着观众肆无忌惮的笑声,汤米心如刀绞。

我这拍的可是文艺片啊,有那么搞笑吗?

汤米不服气,觉得这帮下里巴人不懂艺术,于是自费放映两周,以取得申报奥斯卡的资格。

还豪掷30万美元,将《房间》的广告牌,竖立在好莱坞的公路上,一竖就是五年。

凭着这股轴劲儿,汤米成了话题人物。

人们最津津乐道的,是他拍电影的六百万资金的来源。

有好事者,扒出汤米的身世,说的有模有样。

汤米·维素,祖籍波兰,后移民法国,靠卖鸟类玩具谋生,被称为“鸟人”。

最初,汤米生活清苦,吃了上顿没下顿,后来突然暴富,开始经营牛仔裤批发、豪宅买卖、宾士轿车,至于他的第一桶金,究竟是如何赚到的,至今仍是个迷。

有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声称,上世纪70年代,那个戴墨镜的劫机犯D.B Cooper,就是汤米本尊。

这个说法,未必是无稽之谈。

腐兰兰说,有一次,他和加里·奥德曼(《至暗时刻》中,丘吉尔的扮演者)在好莱坞大道上兜风,看见汤米的巨幅广告牌,奥德曼对广告牌上的汤米注视良久,自言自语地说,这家伙好眼熟,不会是某个通缉犯吧。

汤米的《房间》烂出了风格,受小众追捧,腐兰兰的《灾难艺术家》则酸甜可口,普罗大众。

《灾难艺术家》其实就是个励志喜剧,但胜在真挚。

汤米和格雷格都不是天才,他们梦想有一天,能像詹姆斯迪恩那样,成为万众瞩目的实力演员。

1955年9月30日,詹姆斯迪恩开着私家跑车,超速行驶,迎面撞上一辆福特,24岁的芳华,就这样报废了。

年轻人的豪情壮志,其实就像一辆跑车,汤米和格雷格驾驶着它,超速行驶,直到撞在冰冷的现实上。

汤米餐厅吃饭,遇见好莱坞名导,忍不住上前表现,当众背起莎士比亚经典台词,希望能抓住机会,博个锦绣前程。

名导当头棒喝,对他说,汤米,有理想不一定就会成功,就算你有白兰度的天赋,也只有百万分之一的可能,对于你来说,给你一百万年,你都没戏。

听完这些,汤米如冰水浇头,万念俱灰,但下一秒,他就问,那一百万年以后呢?

汤米是个行动派,这样的人,注定不甘寂寞。

杰作之所以称之为杰作,是因为它在一堆平庸作品里脱颖而出;相应的,作品烂出了风格,也能脱颖而“落”,汤米的《房间》,就属于后者。

尽管有腐兰兰加持,一票粉丝的拥护,可烂片终归是烂片,看完《房间》,你会因台词和画面的蹩脚而笑出声,但也仅此而已。

这篇文字,不是为讨论《房间》是烂片还是杰作。

它真正想说的是,对于个体,最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杰作也好,烂片也罢,你都得用尽全力,把它完成。

在熙熙攘攘的世界,杰作和烂片都已过剩,但在死水微澜的人生,需要搞出点动静。

 8 ) 災難藝術家/大災難家 哉難役樹佳/大崽婻加

<大災難家>讓我微微苦澀的勵志片我挺喜歡the room,也喜歡james franco及他的大麻友們james franco、賽斯羅根、伊凡伯格一起創作的電影,無時無刻幹爆影視圈,<大災難家>是有憑有據的故事,諷刺力道:強而有力tommy wiseau的創作過程本人也正在經歷中,觀賞本片比起圖個樂呵和欣賞演員表演...更像是索取認同感和支持。

創作者的偏執到底從何而來?自信、自戀、寂寞、友誼、支持、背叛、挫折、榜樣、追尋我追尋啟發踏上這條路的榜樣,在眼中他們是我的指標,這個世界不需要第二個狄恩跟白蘭度。

生存此路,終就靠自己的鼓勵,外界嘲笑單純懼怕我的崛起,我有夥伴倚靠、我有資源支持人際關係永遠是雙面刃,我的執念被說偏執,我了解自己毫無智識。

但現在不證明自己,我的才華將被埋沒。

殺青了!傷透所有人了,等待上片...電影成功了!我的莎式悲劇電影面對喝彩觀眾只能說是喜劇片。

已完全相反方式留名青史,這真是我所希望的嗎?tommy wiseau與james franco 腦內會不會是這樣想的?大災難家是 the room傳記,tommy依然神秘,藝術家永遠是神祕的,tommy和那些狂人為同類人。

james franco身為tommy追尋者,臨摹演譯此段傳奇,會不會是一場重審自身生涯之舉呢?我只想說,請好好珍惜james franco!!!

灾难艺术家 (2017)7.52017 / 美国 / 剧情 喜剧 传记 / 詹姆斯·弗兰科 / 詹姆斯·弗兰科 戴夫·弗兰科

 9 ) 《灾难艺术家》7.5

①一个不太有天赋的人很努力地去做一件事,机缘巧合一路逆袭,这是爽文或者励志电影。

一个小有天赋的人很努力地去做一件事,种种原因不幸失败,这是现实。

一个完全不懂电影的家伙凭着一腔愚勇,以及自我陶醉的钝感,很努力地、诚恳地、认真严肃地、不计成本地拍电影,最终拍出一部旷世烂片,偏偏因为实在烂到突破底线烂到超越想象,反而又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巨大成功,这是《灾难艺术家》。

②《房间》到底有多烂呢?

难以形容。

每多看一秒我都会听到心脑血管在滴流滴流地发出警报,以致于我不得不在快进中囫囵吞枣。

你能想到的任何一点它都烂到了反面教科书的程度,它成了烂片界的《公民凯恩》。

于是它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影史地位」,有了衍生文化,有了狂热拥趸,它开始扭亏为盈,在全世界持续放映,观众会戴上橄榄球头盔携带橄榄球与调羹进入电影院,在每个经典桥段欢呼雀跃,一边模仿着电影里的桥段台词,一边往银幕投掷橄榄球与调羹——因为电影里经常莫名其妙地令人费解地出现橄榄球与调羹。

电影理论家说,在电影院观影是一种群体性的宗教仪式,要是他们走进《房间》的午夜场,肯定要为自己理论的应验而哭笑不得。

③我们喜欢《雨果》喜欢《八部半》喜欢《日落大道》喜欢《天堂电影院》,我们自然也会喜欢《灾难艺术家》,并不是烂仔付兰兰浪荡这么多年忽然得了什么顿悟以致于升华成了付大师,实在是那些关于导演、关于编剧、关于放映员的,或者说「关于电影的电影」,更容易叩开我们的心门。

它们是创作者们写给电影的情书,是葳蕤初心,是雄心壮志,也是犹疑之后的一往无前,它们是「元电影」。

「The worst day on a movie set is better than the best day anywhere else.」这也许是世界上最动听的情话模板,稍微换几个词,就能解释一切人类的意义所在。

20181104

 10 ) 好莱坞终于向他招手了 - 来自一个铁杆粉丝

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终于有人来致敬了。

今天我是带着100万分激动地心情走到电影院的,天知道,作为Tommy Wiseau那部The Room的铁杆粉丝,作为一个把The Room快看烂到台词都记住,把所有能找到的分析都看了个遍的变态,当我发现好莱坞终于要“承认”Tommy一次时,那种激动到无以言表的心情是无法用任何语言形容的。

The Room在我看来是一部神片(也的确是一部烂片啦这个我必须承认),而Tommy在我眼中是一个超越我等凡人之上(毫无贬义!

)存在的人 。

我很开心在这部James Franco制作的电影中James应该是持着与我等粉丝类似的想法去拍摄的。

他没有像那些嘲笑不解Tommy的人一样刻意去显现Tommy的与众不同(如果你那么觉得那是因为你不了解真正的Tommy),而是完全凡人化他,把他当成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思想的人去演绎。

对于他对Tommy的演绎我觉得至少可以打90分吧,不足的部分我个人以为毕竟他境界不到位......Tommy本人在看过该片之后跟James Franco说他认为这部电影可以打99.9分,少了的0.1分是因为他认为打光有问题(而实际是因为他是戴着墨镜看片,所以看到片子“光线很暗”.........................醉了)。

以上信息来自James Franco在各地接受采访时候的叙述。

作为原著粉,找原著里面的类似场景当然是我的首要high点,我觉得James基本上把大家都讨论过的点都演了,比如花店场景,天台场景,xxx场景,还有“差点和Danny3p”场景,每一个场景都还原得不错(尤其是最后的credit里面有对比!

),但是我觉得比较可惜的是没有还原‘how's your sex life’那场戏......那场戏Tommy的台词可以说是集金融知识与人生体验和哲学思想于一体的高度融合,略微可惜,不过我想James也许是觉得金融知识过于无聊吧。

关于Dave Franco的表演我觉得有点被他哥哥给压住了,不过我觉得Tommy的存在感实在是太强了,不被他压住反而很奇怪了。

总体来说我觉得他的表演算是中规中矩,因为对于原著中的Mark我也比较路人感,而且是个讨厌的小三呀!!!

(开玩笑啦),所以对于演绎他的Greg这个人我也本身比较无感啦。

但是我必须要感谢Greg口述了这本The Disaster Artist的书,因为假设没有这本书, James Franco永远都不会发现Tommy Wiseau,也永远不会去加拿大的一个小电影院去第一次感受The Room Cult的“威力”,也不会在后来彻底和我们这些粉丝一样“入教”被Tommy感染,以至于在今天贡献出这部致敬的电影,让没有听说过The Room的观众们也能认识Tommy。

认识The Room这部神作。

关于电影的短板我觉得到结尾略显疲软,人物的情绪转化太快了几乎没有铺垫,尤其是Dave Franco的角色,在电影院看首映时前一秒种恨不得钻到地下后一秒就可以打满鸡血安慰Tommy在我个人看来显得不太自然。

观众集体笑场的情节也让我有种置身于美剧情景喜剧般的出戏感。

而结局肯定也是经典大团圆式的发言,而且还要刻意升华思想强调友情的重要性......这对于更喜欢独立电影和各种真实纪录片的我本人来说比较减分(仅代表个人意见)。

在现实生活中Tommy并不是在首映的时候就立刻改口说他拍了一部黑色幽默片的,而The Room的大火也是在电影出了好多年之后渐渐形成的,老实说我觉得如果James Franco可以把The Room究竟是怎样形成cult following的实际情况拍出来,包括大家去midnight screening时候的各种集体行为(比如冲着屏幕扔塑料勺子等等)全部展现出来,我觉得这部片子就不是一部good film而是一部great film了,但不得不承认James Franco作为一个导演是非常有天赋的,他的前作我也都比较欣赏,我很看好他,也许现在还不是他拍出great film的时候。

借用别人观影后的一句话来点评,那就是This is an All-American fun movie. 可以说相当好莱坞了。

电影结束的时候我发自内心地鼓了掌,但是我是为Tommy鼓掌,因为他终于可以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受众群了,不论这些受众能不能真心理解他和支持他,作为粉丝,我只在乎他能赚钱就好。

但是从某一个角度上来说,Tommy已经实现了他的梦想,好莱坞终于向他招手了。

另,如果你看完这部之后去搜The Room来看,而且发现自己特别喜欢so bad it's good这类的电影,那么我要推荐一个Tommy Wiseau二号给你,他的名字叫Neil Breen,我觉得他和Tommy是几乎并行的存在......来自一个原著迷妹边喝酒边观影之后的杂感。

观影几天之后再来多加几句我为什么发自内心喜欢Tommy其人,是因为我喜欢他那种I don't give a fuck about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about me, I just be myself的态度,实际上所有我个人欣赏的艺术家,科学家或者社会知名人士在我看来都是在用这样的态度过人生,does not give a fuck的意思不是说要去伤害别人或者刻意去和别人不一样,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相信自己能做到一件事情,并且付诸实施,不论有多少阻力,或者遇到多少嘲笑和不解,即使是拍出The Room这样一部惊世骇俗的烂片,最后也会因为观众可以感受到Tommy把全身心投入到里面的热情而形成一个cult following,以及吸引到了James Franco这种在好莱坞一直都属于比较特别的成功人士这样的结果。

这在我看来,比任何普世价值观的成功都要来得更闪亮。

为了这点,我会继续支持Tommy和与他类似的人,即使旁人再不欣赏他们,或者唾弃他们,我也会为他们鼓掌,因为我们这个世界太缺少他们这样的勇者了。

《我的一生》短评

成功的另外一个定义,不管《房间》有多烂,它的存在至少在某一些方面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詹姆斯·弗兰科在奉献无数的笑料背后,展现的是对梦想的尊重和态度,电影院里首映那场戏,整个人被感动得从笑到哭。无法忽视詹姆斯·弗兰科的表演,各种神还原,戴夫·弗兰科要是再高点更好,乔什·哈切森最好笑。

8分钟前
  • Ron Chan
  • 力荐

8.9/10 忘詞了, 臺詞是? 我也忘了要評啥了....

12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推荐

get不到邪典,也get不到James Franco的演技。

15分钟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较差

黄圣依 景甜快来看啊!!!有人把你们的事儿拍成电影了!

20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

22分钟前
  • MammothSteppe
  • 还行

一个才华与理想完全不匹配的小人物,抱着“美国梦”的疯狂幻想和执行力,拍出一部旷世烂片,被大家挖苦嘲笑,又意外成名,顺势成为邪典明星,这与他真正的理想追求背道而驰,无理性狂欢背后明明是他个人的悲剧,为何被粗暴的包装成励志喜剧?哪里励志???

26分钟前
  • 日灼
  • 很差

这场灾难到底是电影房间的灾难(事)还是导演Tommy(人)的灾难,电影很明显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先不谈众多本该可以有发展线的配角全部酱油,甚至两位主角都塑造的如此无力,Dave比他哥演的好上百倍。虽然不喜欢整部电影,但是其中几场戏很喜欢。

30分钟前
  • 枕枕枕头
  • 较差

付兰兰选题材果然口味奇特,剑走偏锋啊!看他瞎闹了这么多年,终于靠逆天的演技折腾到一个金球奖了。恭喜!

31分钟前
  • 弥呀
  • 力荐

只是把幕后故事拍出来而已。因为原材料足够好所以是有效果,但电影本身并无亮点。影院现场观众对这部片子的“笑应”同The Room一样,James Franco每说一句话都有人笑,as if这真是Tommy Wiseau本人。这种演变有点意思——只要一点shtick,人类就可以把自己娱乐至死的本领可强大了。

32分钟前
  • Zaggy 🇵🇸
  • 还行

他自导自述的悲剧,成为了全美的笑话。不惊艳,却奇葩

37分钟前
  • 司徒雷登不要走
  • 还行

缺少野心。托米的传记更适合用The Room的拍摄方式呈现,本片只完成最基础的人物戏仿,却回避不去拓展其最迷人的电影风格

39分钟前
  • Ada的B计划
  • 较差

一开始真没认出是付兰兰,倒是他弟弟一如既往的帅。因为没看过room这部片子,感觉本片很一般,尤其节奏感弱爆了。

44分钟前
  • 孑然殇逝
  • 还行

没有字幕渣画质,不觉得好笑,无聊又失败的人生,最后竟看出了悲伤。

47分钟前
  • 小熊QQ
  • 还行

刚看完《房间》,公司就放《灾难艺术家》,也算是缘分了。

51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还行

人情人情如做戏 有真心假意地 从前从前如梦去 太多的不堪记 无人无人能做到 这一生都趣味 悲悲喜喜常换转 有一些都优美

55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每個人都有夢想,即使沒有天賦也有追求夢想的權力,OK,我接受夢想面前自不量力算個屁的價值觀,如果電影的表達到此為止都還不為過,但是有一個前提是專業,如果連對自己的夢想都不尊重那還談什麼夢想?電影完成度不錯,只是和我個人觀點有些衝突。

58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还行

Hmm...权当James Franco提前拍了一部自传,感觉他和托米·韦素心灵合一。

59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好看吗,前面在干什么?这也是电影吗?我很佩服两个主演演技,但是这就行了?

1小时前
  • 别古
  • 较差

虽然电影院有美国人带动气氛, 但实在 get 不到笑点

1小时前
  • 蒜了
  • 较差

这部片很好地展现了一个单纯而疯狂的异类如何执拗地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凡人们最后也陆续地登上了“韦叟星球”,异类与凡人以一种意料之外的方式实现了相互理解……当然还有一点也很重要,这位异类是个土豪...

1小时前
  • leonid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