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蒙面人

蒙面人

主演:陈一诺,于清斌,李明慧,丁浩,王时雨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0

《蒙面人》剧照

蒙面人 剧照 NO.1蒙面人 剧照 NO.2蒙面人 剧照 NO.3蒙面人 剧照 NO.4蒙面人 剧照 NO.5蒙面人 剧照 NO.6蒙面人 剧照 NO.13蒙面人 剧照 NO.14蒙面人 剧照 NO.15蒙面人 剧照 NO.16蒙面人 剧照 NO.17蒙面人 剧照 NO.18蒙面人 剧照 NO.19蒙面人 剧照 NO.20

《蒙面人》剧情介绍

蒙面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清政府开始大肆搜捕革命党人。海城作为广州通往内地的重要关卡,随着大批清廷密探的到来,也变得情势紧张起来。 夏至上午,柳晚晴在海城医院得知自己怀孕。她欣喜地接通了丈夫谢志远的电话,可还没来得及说出这个喜讯,就被丈夫告知他要出差,然后匆匆挂了电话。 当天午夜,两名警察匆匆敲开谢家的门,带来了谢志远遭遇车祸的噩耗。柳晚晴赶到医院,发现丈夫已经遇难身亡。更让她无法接受的是:与丈夫一同遭遇车祸的还有一位妙龄女子王心茹。从车上的行李和找到的两张船票来看,两个人显然是约好了私奔。在警察局,柳晚晴还遇到了为那个妙龄女子处理后事的男人,他叫萧枫,是王心茹的丈夫。 萧枫告诉她:在整理遗物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把钥匙,沿着这个线索,他找到了谢志远和王心茹秘密幽会的旅馆。柳晚晴终于相信这个令人晴天霹雳的“事实”。也许是同命相怜,柳晚晴渐渐对正...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赘婿我的女儿我的泪爱森斯坦在瓜纳华托壮志凌云2:独行侠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爱之篇章2黑袍纠察队第三季死亡约定2水上游击队讨厌你的方法斗战天下最完美的离婚2014特别篇红男爵深宅雪正义令天下本尼迪特天才秘社第二季夺命三头鲨黄金斩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信义返回从前的漫长旅程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美好世界2人三足熟视无睹油脂:瑞戴尔高中目标盗走达芬奇鲨口逃生潜藏海底的生物

《蒙面人》长篇影评

 1 ) 在《游泳池情杀案》里看到的性幻想与恋父情结

《游泳池情杀案》里的女主角,作家莎拉在法国小屋,经历了一系列幻想,这个是显而易见的。

在影片里,她带着新书去找出版人,离开时,出版人的女儿来找自己的父亲,当听到出版人的女儿就叫“茱莉亚”时,一切就都有迹可循了。

即使还没反应过来也没关系,在影片最后,她朝着出版人的“女儿”茱莉挥手的一幕彻底揭开谜题。

美丽的茱莉转眼间变成了“茱莉亚”的脸。

原来从头到尾,出版人的女儿未曾出现在法国别墅,那些电话也都可以解释这是莎拉的幻想。

“小女孩”莎拉莎拉是个擅长写侦探小说的女作家,侦探小说为她带来财富、名誉、事业的巅峰,当然,出版人也享受到了这些好处。

虽然莎拉是名作家,但行事作风却任性、直接,一点也不像她的外表所呈现的年龄。

开头一幕已经充分展现莎拉的性格无疑:列车上被书迷认出,莎拉板着一张脸,冷漠地说你认错人了,说完就离开自己的座位。

(分明一副“我是莎拉没错但我不想理你而且劳资现在心情很不好”的表情)来到出版人的办公室,她依然板着脸,对新人很不客气,带着明显的醋意,对出版人的指责毋宁说是嗔怪。

莎拉显然爱着出版人,两人的关系不言而喻:有着暧昧关系的工作关系。

正因如此,炙手可热的侦探小说家莎拉的合作者一直是这位出版人。

她的话语始终是孩子气,责怪着出版人,却明显的那么在乎。

而出版人,显然更看重莎拉作为当红侦探小说家的身份和天分,而不是她作为女人的魅力与爱意。

果然她还是听从了出版人的建议,来到了他的法国别墅。

她给他打电话,语气透露着欢快,但一听到他不能来陪自己,表情立马大变,放佛恋爱中的小女孩,因对方的一点点举动欢欣鼓舞,又因对方的拒绝而失落埋怨。

在幻想中的茱莉出现后,她偷吃鹅肝酱,偷喝酒,还在酒里灌水,这些举动显然过分孩子气。

这些孩子气全部反映在她对出版人的情愫里。

她爱出版人,出版人却不够爱她或者说根本不爱她,她因才能得到出版人的青睐,却不是作为女人得到出版人的爱。

她不是幻想出茱莉,而是想成为茱莉在幻想出茱莉之前,她掀开过别墅游泳池的遮挡布,这个游泳池的确迷人:蓝盈盈的水,上面漂浮着黄色的落叶,幽深神秘。

茱莉出现后,每天穿着性感的泳装在用泳池里游泳,她对茱莉说自己不喜欢游泳,但在茱莉离开后,却穿着泳衣尽情畅游。

她总是衣着保守、朴素、中性,但是在这个游泳池,她为自己穿着泳衣开心畅游找到了理由:美丽的茱莉在水中游泳激发了自己对游泳池的喜爱。

茱莉拥有美好的身体,却每晚风月。

第一晚,莎拉在窗口看到茱莉与男人做爱,她是一个窥探者的角色。

她把发生在茱莉身上的一切写进小说,文字上的描述与事无巨细都是一种对文中主角的窥探,恰如莎拉在玻璃门外看到的一切。

但在影片的主要部分,即茱莉出现后,我不认为是全部是幻想,而是幻想和实际的交融。

茱莉每晚做爱的对象,或许女主角都是莎拉。

因为每个男人早晨离开时,都和莎拉有过交流,并且看她的眼神别有深意。

这个可能的确可怕,可能是因为欲望太赤裸吧。

但不管怎样,莎拉对店员的好感、茱莉对店员是一致的。

有一幕是茱莉坐在游泳池边,身旁站着一个男人,正是店员,店员的下身已经boqi,而茱莉一边ziwei一边勾引着店员。

这一幕显然是茱莉的性幻想,而又何尝不是莎拉的性幻想,幻想用一副美丽的身体,吸引店员的注意。

店员究竟死没死,我个人倾向于没有。

因为在现实中,莎拉去店员的咖啡店找他,未果,一路寻找,都不见店员,她主观上为店员安排了一个被谋杀的结局。

未能得到店员好感的茱莉谋杀了店员,莎拉一方面认为店员对自己是有好感的(从他们在咖啡馆热烈的交谈,在别墅里开心的跳舞),但茱莉则映射了店员对莎拉的真正情感:还没有有好感到能够做爱。

也就是说,在男女情爱方面,莎拉是被拒绝的。

莎拉在阳台上,对着马修袒露胸脯。

这一幕我倒是觉得是真的。

因为莎拉正穿着那件艳丽的红色长裙。

那是曾住在别墅里的女人的长裙。

这不是莎拉的着装风格,但却是她向往的。

穿上这件衣服的她,可以成为她想成为的那种女人,成为那种女人,诱惑马修的行为便具有合理性。

恋父情结如果说,整部电影里,哪个男人是莎拉真正的所爱,当然不会是更像是一场异国邂逅的店员,而是出版人。

在出版人面前,莎拉是任性的小女孩。

她幻想出来承载着自己情欲幻想的角色——茱莉,正是出版人的女儿。

由此完全可以通过开头莎拉和出版人聊天的只言片语猜测到他们之前的关系。

莎拉是出版人一手扶持的出色小说家。

莎拉也一直将自己的作品放在这家出版社出版。

出版人是引莎拉入行的伯乐,是一名导师,也是她爱慕的对象。

当然,莎拉最终在作品上取得了突破,在情感和人生上也去了突破。

在那座法国的乡间别墅,她与自己的情欲周旋,用幻想给自己解脱,同时幻梦又成为灵感,进一步滋润了她的创作。

创作最终带来解脱。

电影中,茱莉离开前将母亲的手稿留给了莎拉。

而且茱莉说过,自己的母亲也会写书,但父亲并不喜欢母亲写的作品。

事实上,茱莉所谓母亲的作品,正是莎拉自己的作品,那不是侦探小说,而是情感小说,是出版人并不喜欢自己写的类型。

最终,莎拉的突破之作《swimming pool》为自己赢得了事业上的突破,作为作家,她再次赢得阶段性胜利。

而在情感上,她也终于逾越了一度困住自己的很有的情感困境。

她的新作给了新的出版公司,她的情感和人生也将重新开启。

最后莎拉身穿红裙,与幻想出来的茱莉挥别,她获得了新生。

 2 ) FIFF23丨DAY2圆桌《泳池情杀案》:有水般质感的、带有挑逗性的欧容作品

主持人:@子夜无人场刊嘉宾:@果樹、@franzcopy、@POORTHINGS#GBA特邀嘉宾:@松野空松

主持人 子夜无人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23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场刊圆桌的第2天第2场,他是主持人@子夜无人,第2场我们讨论的电影是弗朗索瓦·欧容导演的《泳池情杀案》,在深入之前,请各位嘉宾先基于自己的场刊打分聊聊打这个分数的原因,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

场刊嘉宾 果樹场刊3。

我是很喜欢的,它的氛围,它的张力,它的出人意料,它所呈现出的情欲。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三星,女性自我意识的崛起。

场刊嘉宾 franzcopy我给了2星。

本片的调调还是很不错的,剧本也很有张力,但私以为可以处理的更好的。

我感觉强行串虚构和现实不是很深得我心,豆瓣评论里一堆“这里是真的”“那里是虚的”,我?

主持人 子夜无人第一个话题,大家谈谈本片对于创作焦虑的呈现,可以自由地从任意角度。

场刊嘉宾 franzcopy应该再放肆一点。

我觉得兰普林对那个女孩的态度其实就体现出来了创作焦虑,其实说实话那个女孩真的不是很烦人,私以为……她更敏感,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让她觉得崩溃,她这个人的焦虑是很深的。

主持人 子夜无人比如像对比《巴顿·芬克》,对于男性创作焦虑和女性创作焦虑的呈现是否存在不同(只是随便提出的一个角度)。

特邀嘉宾 松野空松《阿赫德的膝盖》也是男性创作焦虑。

场刊嘉宾 franzcopy《阿赫德的膝盖》给人很强大的压迫感,《泳池情杀案》的话你会感觉是不自觉的包围你,兰普林角色的那种感受就像泳池逐渐注满的水,《阿赫德的膝盖》是直接冰桶挑战罢了。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创作焦虑我是觉得欧容的志不在此,只是身份认知的引子而已。

她对自己的感情世界的焦虑更突出。

场刊嘉宾 果樹唔,我同意泉姐,我觉得片子里焦虑的重点还是在情欲上。

主持人 子夜无人那你们觉得困扰她的感情问题最重要的是在哪里?

能不能理解为那个女孩是她自己情感世界的投射?

场刊嘉宾 franzcopy这么说好像确实可以,但真的一定要把那个女孩看成是一个虚像吗?

主持人 子夜无人我觉得这方面是具有多义性的,虽然欧容在结尾看似有了一个明确的指向,但不妨碍多义性依然成立。

场刊嘉宾 franzcopy我还是最传统的理解,就是那个女儿就是在法国的私生女。

我看电影不会想那么多,我比较笨罢了。

当然这种不确定性确实带来了一些有趣的感觉场刊嘉宾 果樹多义性确实。

这个片子的最大魅力就是暧昧与不确定,对各个人物的各种理解都可以因观众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意义,不单是女孩,甚至连管理员、父亲等都可以。

而且这种不确定性在全片也是用了很多手法来营造的,时不时的主观镜头、整个片子由泳池意象带来的浮动感、兰普林的表演呈现出的焦虑,都是一体的,非常对味。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莎拉是被牢牢捆住的,就像被大石头压住的树苗,她渴望爱与性,但是老板根本不鸟她,她渴望转型,但所有人都希望她固步自封,不是她个人出现了问题,是环境压抑到她畸形,朱莉是虚是实,都是划开她压抑情感的小刀。

主持人 子夜无人因为如果单从这条线去理解,那个女孩提到的母亲的问题也可能是她内心的症结之一。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我刚才说创作焦虑只是引子,也是因为她不是“江郎才尽”,而是环境不容其改变,无论艺术上还是感情上。

场刊嘉宾 franzcopy她是渴望爱的,但是她又很压抑。

主持人 子夜无人我觉得两者算是互文的吧,事业上渴求转型,情感上也是。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女孩肯定是她情感世界的投射,不管她是实是虚,这种投射关系不会变,就像我在遇见一个敢做我自己想做做不了的事的人的时候,我会暗暗凝视他,把他的部分人格转化成我的人格来弥补我缺失的需求。

主持人 子夜无人我之所以觉得创作焦虑这个点重要,就是我觉得这整段经历,无论你如何定性它,都可以理解为一次创作。

那么在这个过程里,有两次最重要的情绪释放,一次是女孩杀人、她参与协助,一次是她在楼上的房间里,用一模一样的方式勾引了那个老头。

场刊嘉宾 果樹片中的几次转折都挺精巧的,结构也很到位。

主持人提到的这两个重要桥段,我觉得提供的更多是人物的动力,它在释放的同时也是为了下一次的蓄力,片子的张力也从此而来。

呈现了一种螺旋上升式的蓄力,最后引向片尾的行动时,就更加合情合理,对于观众也更加友好,能够看到人物状态的不断转变。

主持人 子夜无人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女主原本就是写侦探小说的,这次她想转型,但她仍然情不自禁创作了一次杀人过程,那么这场杀人,大家觉得它在女主的情绪推动上扮演了什么存在?

或者说那个被杀的男人,究竟是被杀死了什么?

场刊嘉宾 果樹很难说女主是被自己引诱了,还是被女孩引诱了,或者兼有。

这场杀人给我的感觉是,女主完成了对自己的一次挑战,也满足了自己的一次欲望,它足够禁忌因此带来的快感也足够让女主更加沉沦。

至于被杀死了什么,这也可以进入多义性的解读了。

于我的话,我更愿意理解成,它杀死的是固步自封的女主自己的过去,它让女主获得突破(不管是创作上的还是人生上的),它代表了一个新阶段开启。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如果说起来,电影本身也是一种创作,但是我们依然愿意去聊电影内人物的动机,所以即使把小说整个故事看做是创作,那么小说里人物的情感也可以看做真实的。

主持人 子夜无人那通过杀人实现了满足之后,为什么还需要再和老头做爱呢。

场刊嘉宾 franzcopy杀人的满足跟性的满足是两回事吧。

主持人 子夜无人因为那个死掉的男性形象其实就已经是性欲的象征了。

场刊嘉宾 果樹满足当然不会是一次性的。

一次的满足只会带来更大的不满足。

所以人才会不断沉沦。

毕竟阈值越来越高。

所以我说片中的张力、动机是在螺旋上升,我认为这和现实中的人性也是相符的。

主持人 子夜无人我觉得欧容怎么说,比较“实诚”的一点就在那里,因为有些导演会直接用别的行为去替代性行为,只完成一次。

场刊嘉宾 franzcopy话说如果从表面上看,兰普林的角色勾引那个老头是有着怕他发现尸体的目的吧。

主持人 子夜无人表达情欲的载体可以有很多,这部电影里用的是泳池,那大家觉得它的完成度如何?

在表现力上是否有独到之处?

场刊嘉宾 果樹我觉得完成度很高。

全片的氛围也跟着这个主体在走,有水一样的质感,泳池本身就为凝视提供了合理化的场景。

场刊嘉宾 franzcopy整部电影是灵动的、富有动力的,这跟水的特质是相符合的,尤其晚上那两人游泳那段拍的好好。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泳池很适合调情,想和男人泳池play,虽然我不会游泳。

场刊嘉宾 果樹泳池在全片的设定上很高级。

首先是为凝视提供了合理化的场景,不管是观众凝视女主,还是女主透过窗户凝视其他人物(间接审视自己的欲望)。

而水的质感通过泳池来传递,也有海、湖所做不到的点——泳池首先自带了被围困的属性,它注定是圈地自娱的,也指向了女主自己面临的创作、与无法突破自身状态的焦虑。

而借由泳池带来的互动与社交性质,也让女主与其他人物产生更多交集,泳池每一次出现,都让女主的身心状态往前推进,它对结构的精巧性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 子夜无人最后就是谈谈在欧容作品里的序列。

欧容还能硬起来吗(这个不是问题),他现在好无聊啊。

场刊嘉宾 果樹好希望欧容能回到泳池的状态。

我觉得泳池是他顶级序列的作品了。

如前边所聊的,我觉得这部作品很高级,高级在它非常统一,从主题、到人物、到全片的氛围,都非常完整;而且它呈现了虚实结合的特点,让影片的多义性贯穿始终,这也是我不想在此次圆桌去踩实了聊具体的悬念、情节的原因。

这部影片最可贵就在于它让观众能根据需求去照见自身,用自己的理解去和片中的创作者(女主)、片外的创作者(欧容)一起去完成这部影片。

主持人 子夜无人我其实看到了很多人去比《登堂入室》,我觉得《登堂入室》可能更叙诡,但终归是单一指向的,《泳池情杀案》就是厉害在多义性上,尤其《登堂入室》也是关于创作。

欧容在我看来,就像我在《泳池情杀案》短评里写的,他最好的那些电影都有种三流小说味道,但他试图拿掉这个去变得更高级,就很索然无味了,因为“奇情片”在评论界总归是被看低的。

场刊嘉宾 果樹或者换个说法,他不去追求严肃,反而就高级了,但在专业的法罗岛,不会被看低。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他后面是转型了?

还是创作瓶颈期?

他的悬疑片我都挺喜欢的,是很奇特。

#FIFF23#DAY2的场刊评分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3 ) 戏中戏,欲中欲

畅销侦探小说作家莎拉遇到了创作瓶颈,她厌烦了自己无聊的生活以及千篇一律的重复创作,于是找到自己的出版商约翰抱怨,约翰将自己在法国乡下的小别墅借给莎拉散心顺便完成新作。

莎拉来到别墅,宁静的乡村生活让她思如泉涌。

可惜好景不长,自称是约翰私生女的茱莉闯进了别墅,要在别墅休养一段时间。

茱莉年轻性感,夜夜带不同的男人回别墅过夜,这让保守空虚的中年女作家莎拉几近抓狂。

莎拉只有试着和茱莉进行沟通,却发现这个尤物几乎完全是自己的对立面:年轻、漂亮、张扬、主动、对生活充满热情。

莎拉被她激发出了另一种创作冲动,偷看了茱莉的日记后,决定改变自己正在创作的作品主题,重新写一个以茱莉为主角的故事。

茱莉发现了莎拉正在以自己为原型进行创作,并知道莎拉对镇上咖啡馆的招待弗兰克有好感,抱着试探的心态,她故意将弗兰克带回别墅与莎拉一起热舞。

随后,茱莉在游泳池中引诱弗兰克发生关系,弗兰克发现莎拉在偷窥而拒绝,兴头上的茱莉一气之下错手杀死了弗兰克。

莎拉发现尸体后,突然承担起了茱莉母亲般的责任,和茱莉一起处理了尸体,还用自己的侦探小说来教育茱莉下一步的注意事项。

故事说到这里,无非就是一个平常的情色惊悚故事,可是结尾却来个180度大逆转。

--莎拉和茱莉各自先后离开了别墅。

莎拉成功完成了新的小说,她知道约翰不会喜欢她写作方向的转变,找了新的出版社出版了新书后才通知约翰。

就在莎拉离开约翰办公室的时候,一个女孩与她擦肩而过,身后的秘书电话通知约翰:你的女儿茱莉来了。

莎拉转身看着茱莉,这是一个满脸雀斑,带着牙捁的胖女孩,莎拉仿佛回忆起了游泳池边那个漂亮性感的茱莉正向她招手。

完。

--一、这到底是个什么故事估计看到最后每个人都在想:是有一个假茱莉一直在欺骗莎拉?

或是莎拉自己精神分裂?

那么凶杀事件真实发生过吗?

凶手又究竟是谁?

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我们有必要先来弄清楚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故事。

正如名侦探福尔摩斯先生说过的那样:在排除了各种可能性后,最后的结论,哪怕这个结论再不合常理,都只能是真相了。

而发生在游泳池边的真相就是:从茱莉闯进别墅开始到她的离开,其间所有的故事都是莎拉在自己新小说里的虚构情节,游泳池和兰花贼一样,是一个现实情节(电影中)和虚构情节(兰花贼是剧本,游泳池是小说)交叉进行的电影。

证明这个结论的细节有:从茱莉进入别墅后,莎拉就再没有和约翰进行过直接通话,甚至约翰在这段时间根本没有露面。

她从来没有找到过约翰,只是电话留言。

唯一一次茱莉似乎正好和约翰说完,将电话给莎拉,莎拉接过话筒后——约翰挂机了。

因为这段时间的约翰,只是莎拉小说中虚构出来的约翰,如果这个时候出现伦敦的约翰,不管从他嘴里说出来什么,都影响导演把这个故事说圆满。

如果性感的茱莉和她妈的遗作真的存在,而约翰也确实看过,莎拉把她新的小说给约翰看的时候,约翰一定会记得这个故事并至少会和莎拉谈起他的那个法国“女友”及“私生子”,可是约翰除了木讷的说自己不喜欢莎拉新的风格以外什么都没提,可见所谓性感的茱莉和她口中妈妈的故事其实都来自于莎拉的虚构,而真实的胖茱莉才是约翰的女儿(注意,不是私生子,而是约翰在伦敦的女儿)。

二、虚构的事与真实的人那么老头马修又怎么解释呢,他是唯一一个在真实场景和虚构场景都出现过的人。

我认为,故事是虚构的,但是人可能确实是存在的。

就象约翰和茱莉一样,都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只不过莎拉在自己想象的基础上进行了虚构,因此马修是真的有这个人,也确实是他把莎拉带进了别墅。

甚至也许连弗兰克都是存在的,只是他们都不幸的被莎拉拉进了她自己的新小说中,成为了故事的一份子而已。

这样一来的问题就是:既然马修是真实存在的,那么马修和莎拉有没有真的做爱?

这带出下一个问题,也是全片的主旨:欲望的释放。

三、欲望莎拉是一个成功的作家,与自己年老的母亲一起生活。

她是典型的英国老姑娘,单身,生活枯燥无趣,寂寞空虚,缺乏激情。

她或许对她的出版商约翰有好感(开头因为约翰对新人的关心,她非常吃醋),她暗示约翰来别墅和他幽会(被约翰婉转的拒绝了)。

她还厌烦了创作不断雷同的血腥侦探故事,渴望写一些新的,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侦探小说只是出版商喜欢,因为能赚钱“给约翰买别墅”,所以莎拉在虚构的情节中加入茱莉母亲的遗作这一桥段,并指出“约翰”不喜欢这个遗作,暗示了她对现实中约翰的不满)。

在世外桃源一样的别墅中,莎拉终于下决心进行改变,抛开了出版商的意见和老套的探长,把自己潜意识中的茱莉(借用出版商女儿的名字,形象却完全是自己发挥,所以新的茱莉拥有莎拉想要的一切品质)塑造成为自己新小说的主角。

而她自己,借由这个故事中莫须有的被掩埋的尸体,将自己的肉体供奉给了老迈的马修。

所以我倾向于相信做爱这个场景是真实发生过的,由此实现了莎拉在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释放,在事业和生活中实现彻底的转变。

四、最后游泳池是一个戏中戏式的电影,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凶杀案,电影有的只是莎拉一个人的戏,从内到外,从头到尾。

或则说是导演和编剧一直在卖弄他们忽悠观众的本事,目的就是让所有看过本片的人一头雾水而已。

余下的一个问题:茱莉肚子上的疤痕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呢?

与电影无关的无责任联想:当你五六十岁,老态龙钟那天,同屋住进一个20出头年轻英俊的小伙,天天带不同的美女回来做爱。

这个时候,你是在隔壁一边偷听一边打你那根锈迹斑斑的手枪?

还是带个真家伙冲出去结果这个狗日的,接着享用姑娘呢?

这是一个问题。

 4 ) 反正我觉得这电影不行

看了各种解读,各有各的理,最后搞蒙了,也不知道谁说的是正解。

但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些简简单单的片子。

大部分人看电影,不就是为了消遣娱乐一下嘛?

让观众看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有什么意思呢?

按电影标题翻译来说,不过就是一起烂俗的杀人事件,两颗星都不给。

只因为结尾出现的那个茱莉,有了那么多种解释。

因此电影是复杂了,但是电影中的小说呢?

女作家写出来的,不过就是这样一起滥俗的情杀事件,她干嘛要感谢茱莉呢?

说实话,老太婆的生活模式我很不喜欢,Julie那种放荡的样子我感觉也不太好。

整个电影看下来无聊的很,浪费我一个半小时。

从小老师就教我们,说话要让人能听懂,要正确传达你的意思。

搞一个多解的东西,让大家因为看不懂而觉得很牛x。

本身就是一件很傻x的事情。

如果你不同意,就当我放了个屁。

反正我觉得这电影不行。

 5 ) 像一场欲望舍不得回避

侯孝贤的电影,镜头放在那,是草木娑娑的声音,是赤裸裸摊开的世界。

写实,是自然,是人生。

欧容的镜头里,摊开的是欲望,一丝一毫都是暗涌。

莎拉看起来保守,一丝不苟,低调。

与年轻高调的julie截然不同。

可电影中,我们能看到她对julie一开始的厌恶其实带有着迷恋和向往。

年轻而诱人的身体,喝酒狂欢的自由,夜夜笙歌。

电影镜头的层层推进,她的情绪和欲望被一层层拨开。

电影一开始,我们就跟随着莎拉,观看着她生活的白描,看到的似乎是一个脾气古怪,单纯而又清高的女士。

看到她生活平平无奇的记录。

而我们看到的julie是莎拉凝视下的julie,是女性对另一个女性的窥视。

所以在这样的视角下,我们窥探到她诱人的躯体,放荡的生活,窥探到她的秘密,在我们眼中也多了一层不可言说之感。

Sarah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一直摇摆在“julie”和“julie的母亲”之间。

她偷偷喝酒,偷听楼下julie做爱的声音,拿走她的内裤和日记本,此时她仍是渴望着julie的一个影子,一个观察者。

如果说镜头语言写满了欲望,那么当莎拉真正的拥有了成为“julie”的内心满足感的一刻,则被镜头以画面的方式明明白白的书写了下来。

画面中,阳光下水边女人赤裸的双脚-大腿-臀部-腰身-女人的脸。

再往上,一个男人和不明的神情。

同样的镜头记录了两次julie,最后一次是sarah,她的脸上带着满足的笑,躺在那个她经常窥视的位置上。

她从观察者的视角走了出来,她弥补了内心的不完整,她成了敢于释放欲望的“julie”。

Julie杀了人,神色衰颓,高调放肆不再。

莎拉的的身份从julie的观察者,到julie,再次转向了julie的保护者。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julie杀了人后哭着说,是为了她的小说,恰恰让我们意识到julie其实也已经成为了莎拉的观察者和依附者。

最后,她交出母亲的手稿然后离开。

我们可以解读为小说完成,莎拉的成长已经结束,julie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所以到这里,我个人更倾向于julie的故事是莎拉内心的拟人化。

电影最后,真正的julia出现,sarah和julie/Julia挥手,微笑。

其实又何尝不是在告诉我们julie是真是假亦或是谁已然不重要,从始至终这都是莎拉的故事罢了。

 6 ) 泳池情杀案|不到两秒就完了

故事应该是正儿八经的“悬疑”故事,因为作家本身,就是靠写《福尔摩斯探案集》成名的。

不过,作家这个系列也是写得够够的,一直想寻找一些新的突破。

这个时候,一般都要一次旅行的,你看,哪怕是《寂寞星球》那样的烂片,作家也还是需要旅行。

这次,作家也是主打经济实惠,选择了出版商正好闲置的度假别墅。

本来,这正好是作家一个人静静,厘清思路的时光。

然而,忽然间,书商的女儿忽然杀到,作家平静的生活,完全被打破。

这女儿……哎,真的是一点也没拿作家当人啊。

各种表演,完全不怕作家旁观。

再这么发展下去,作家笔下所有的“动作场面”完完全全有了素材。

可是,作家是写悬疑小说的啊,此时还没有转换赛道的想法。

所以,这两代人之间,绝对需要迸发出一些些火花的。

对于这个活在古董时代的作家,妹子可没什么好脸色。

或许,妹子把对自己老爸的那点情绪全发泄在作家身上了。

既然无法避免,不如彻底放开。

不知道是不是作家觉得,这里毕竟是人家的主场,自己只是个客人。

反正,一来二去,就和妹子“相谈甚欢”了。

当然,鉴于妹子的“水平”,话题仅限于妹子擅长的领域。

对于这个话题,妹子绝对有话语权,作为一个“阅人无数”的专家,妹子自诩在这方面,绝对可以教一教作家。

想想看,如果一个明星和你相处,反而时时刻刻都求着你,这种成就感绝对杠杠的。

三下五除二,妹子基本就交待了个底儿掉。

而作家,绝对的“老谋深算”。

套妹子的话,那没问题。

但妹子想套自己的话,那绝对主打个滴水不漏。

故事到此,除了尺度之外,基本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但是,作家也是闲着,始终觉得这别墅的园丁有点意思,决定去找一找。

这一找,感觉悬疑的气氛就来了。

事情是怎么和泳池扯上关系的呢?

其实作家刚到,就看到泳池了。

只不过,泳池一直用幕遮着,长久无人看管,作家也没了游泳的兴致。

但是,这天晚上,妹子大概是喝大发了,就是想着游泳。

结果,“玩伴”光荣嘎掉。

妹子当时也是慌得一批,身边,也只有作家一个。

此时的作家,完全没想着找叔叔帮忙,反而相当淡定的帮妹子处理好了一切。

然后,若无其事的安慰妹子,这点事儿不算事儿,你也是“阅人无数”的,应该也不差这一个。

过段时间,这事儿就算这么过去了,没什么好担心的。

说不说,作家毕竟是靠写《福尔摩斯探案集》成名的,对于叔叔那一套,相当的娴熟。

然而,这里头最麻烦的,就是别墅的园丁。

对于作家和妹子“埋藏”的地点,园丁总是感觉有点困惑。

毕竟,平时这别墅,都是园丁在打点一切,环境有什么变化,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

为了消除园丁的困惑,作家此时,选择了开大。

不得不说,“近墨者黑”啊,这些天和妹子朝夕相处,作家是没学到什么好啊。

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

作为一个“悬疑”作家,必要的反转还是相当必要的。

 7 ) 随口谈谈,个人感觉影片中哪些是虚,哪些是实,并不是影片表达重点

没完全看懂。

个人感觉,莎拉是去别墅的。

只不过,别墅中情节,虚实相应。

莎拉应该是对出版商有隐约的情感。

与出版社女儿交往过程中,她释放了自己心中的情感,但是同时也发现自己不能把情感寄托于那个四处留情的出版商。

关于朱莉情节,以及朱莉母亲小说,以及谋杀案是否真的发生,朱莉与莎拉的互动,可以看成小说中作者化身对于故事情节的参与。

故事情节与真实有多少联系,并不是重点。

重点在于,莎拉自身对出版商情感的变化,她释放了自己的情感,又洞悉了出版商视女人为玩物的本质。

她把这种情感,代入到不断寻求男人的爱,最后失望,而举起石头砸向男人的朱莉,一直被出版商否定的朱莉母亲及撰写的小说,小说中自己对朱莉犯下凶案的包庇。

而最后小说完成,面对这种影射自身生活的小说,出版商自然是否定态度。

而莎拉已经预料到,她不再依赖出版社,而是把小说另外出版。

至于发生在别墅中的日子,哪些是真实发生,哪些是莎拉的艺术加工,已经不重要了。

 8 ) 俄罗斯套娃、女性意识和作家之自我突破

这是一部讲女性作家作为女人和作为作家如何自我突破的故事。

整个故事第一遍看时,几处段落会让人摸不着头脑,特别是最后出现的出版社老板女儿,为什么长得和一开始出现的那位不一样?

其实片中暗示很多。

在此直接说结论:更年期女作家其实一直都没见过出版社老板女儿,片中那位性感女儿是她杜撰出来的。

直到她完成作品后去找出版社老板时,才第一次见到出版社老板女儿。

破解欧容的诡计叙事,整部电影其实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更年期女作家擅长写大卖钱的侦探小说,出版社老板是她的老板也是她的情人,有一天她去找出版社老板说事,期间两人因为男女关系、创作瓶颈等事情发生了一些争吵,出版社老板建议女作家去他在法国的别墅修养一段时间。

女作家回家后,开始思考和创作一部小说,这部小说的题目是《游泳池》,内容是女作家想象自己坐火车到了老板位于法国的别墅进行修养和创作。

(此段均为戏中戏、女作家的想象的实体化、整部电影的主体部分)女作家到了老板在法国的别墅,法南的阳光和风让她感到舒适,她立即开始写作侦探小说,过了几天老板的女儿来了,老板女儿很性感很年轻,经常早出晚归,打扰到了女作家的修养创作。

两人一位因为生活琐事发生了争吵。

老板女儿还经常带男人回家睡觉。

也经常晚上在别墅里的游泳池游泳(这是片中很重要的一个意象)。

经过几次狗血“遭遇”,女作家发现老板女儿身上很有故事、很值得写,于是她停止写作侦探小说,另起炉灶开始写一部以老板女儿为名字的小说《朱莉》。

在写作过程中,她为了取材,慢慢地卸下心防,和老板女儿熟络起来。

女作家为了丰富自己的创作,还偷窃了老板女儿的日记,把日记原文抄写到了小说《朱莉》里。

有一天,老板女儿因为拒绝想和她做爱的饭店服务员,不小心杀了这个饭店服务员,女作家找到了饭店服务员的尸体,并和老板女儿一起埋尸灭迹。

老板女儿觉得女作家对她太好了,也卸下了心房,原来老板女儿是老板的私生女,是老板和他在法国的情人生的,她母亲也就是老板的法国情人已经去世,留下了这个房子。

老板女儿说,她母亲生前还写过一部小说,但是从来没出版过。

法国部分故事的最后,老板女儿把她母亲生前的文稿给了女作家。

(戏中戏结束)女作家找上出版社老板,把新写的《游泳池》文稿给老板看,老板看了觉得没啥意思,对小说的内容也很疑惑,并希望她还是能继续写大卖钱的侦探小说。

女作家诡谲一笑,丢出一本已经成书的《游泳池》,告诉老板她早就料到他不喜欢这部小说,因此找了别的出版社出版了,并且她认为这是她最好的小说,她帅气的离开老板办公室前,告诉老板她会继续写大卖钱的侦探小说,并且状态特别好。

她走出办公室,第一次见到了老板女儿。

笑了笑。

此时场景回到了法南别墅,一个象征的镜头:女作家和老板女儿(真)挥手,挥着挥着,老板女儿变成了她小说里的样子。

整部电影用了好几次镜中镜拍摄女作家,已经非常明示,在”法国“的她是自己的镜像,这个故事其实是她在创作的故事。

女作家创作了一部叫《游泳池》的小说,而《游泳池》则讲了女作家创作小说《朱莉》的过程。

这种俄罗斯套娃式的叙事,再加上小说世界里的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好像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其实都是女作家自己欲望的投射——都为此片增添了繁复的叙事结构带来的有趣的视听语言。

女作家一方面通过杜撰自己的情人兼老板的女儿的故事,完成了她自己作为小三、作为女人的突破:她不再仅是老板的赚钱工具,她没必要再执着于和老板有什么进一步的男女关系。

从而展现出她作为作家的突破:她写了一本非侦探小说,写了一本真正自己想写的小说,这部小说解开了她的一个心结,并出版了——然后她还是会继续写大卖钱侦探小说。

她有了更多的选择和面向。

她通过创作《游泳池》这本小说,完成了作为女人和作为作家的双重突破,可谓功德圆满。

这就是文学之于生命的意义吧。

 9 ) Swimming Pool——在悬念中优雅

最后一幕有些刻意多余,猜测和暗示在之前便足以划上句号。

泳池边闭目姿醉的蜜色女孩若只是幻觉,是不是太令人惋惜?

悬念是层出的,但过程却平静享受。

一部属于两个女人的电影在诡秘中从容流述,如池水上方的幕布被卷起的过程。

François Ozon成为大师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又或许他宁愿永远做一个游离于标准之外的鬼才。

关于两个女人和一场谋杀,97年的[看海]中就出现过。

那段52分钟的短片实在直白钝重,不能说全无余韵,我感到的却只是一次无因残杀带来的不寒而栗。

沉溺于血腥情色的女小说家,夜夜寻欢的妙龄女孩。

[游泳池]必定缠绕不开情欲的话题。

Charlotte Rampling的表情实在让人欲言又止,很难说第一次她亲眼目睹女孩放荡时那不屑不齿的表情是否已包含了一种卑微的认同感。

Julie是暧昧的灵感。

当Sarah在屏幕上建立了属于女孩的文件夹时,走出瓶颈的她如获至宝。

当清醒后女孩说:I killed him.I think it’s for your book.,她便不再是故事的唯一肇事者。

对于幻觉一说,我不选择完全相信。

故事并不是全部以Sarah的角度叙述的。

Ozon制造的悬念,并不足以推翻一切,两个女人间由敌对油生的暧昧包容才是他所精力雕琢的。

如最后与陌生女孩擦肩而过却微笑着注视她良久的Sarah,即使那是素未谋面的Julie,即使发生的一切并不存在,对我们来说都不再重要。

“很多人都说我愿意刻画女性,在过去的电影或许有这个现象。

我并没有刻意地这样拍,而且我想说,女人的变化要多过男人。

女人的秘密、敏感,她们的爱都比男人多,拍女人对我来说比拍男人更难。

”从[沙之下]中一个女人的内心独角,[八美图]华丽包裹下女人们一手造成的悲剧,到[游泳池]谜般的情欲涌动,这也许是Ozon对于他所敬仰的女性题材的又一次变线挑战。

2007.7.

 10 ) Pool Girl

更愿意将此片视作针对母女关系的复杂命题,而非以虚实结合作为噱头的悬疑小品。

片名不太好,但是算了,毕竟这里是中国。

中国观众(包括我)更喜欢登堂入室那样内容百转千回,叙述简明扼要的作品,而非反过来。

Julie其人有两种可能,一是确实存在,为John女儿式的“纯元皇后”,二是纯粹为Sarah的想象产物。

本人更倾向后者。

在宁静的乡间别墅里,Sarah的反思逐渐从创作转向自身,最后又归于创作,完成了“真正的”作品——这是我理解中的故事概览。

真实的Julia之所以变为Julie,即Sarah虚构的投射客体,其重要缘由在于她“完全陌生”,充满百分百的解读空间,这或许是不善交际的Sarah在过往生活中未曾遇到的。

在别墅的一隅,Sarah念及这个陌生的女儿形象,思绪一路狂奔,最终奔向对自身的重构。

John的履历并不为Sarah清晰所知。

(事实上,对优秀的创作者而言,任何确凿无疑的故事都是欠缺吸引力的,就连传记作家也不能幸免,非得挖掘一些“秘事”不可。

在外人看来那可能是敬业的表现,但与己而言,或许只是本我促使下对故事本身的独占尝试。

)John、Julia空白一片,只剩两个人名。

Sarah的书写历程近似于普罗大众在同人文里自我代入,对不需要的他者通通架空,见招拆招。

Sarah不需要的是真实的John和Julia,她需要的是这段关系,以及这两个形象(经过弱化)。

在此基础上,她大刀阔斧,投身于“对事不对人”的探索之中。

影片里的Julie有如下特征:性早熟、无法坦诚面对母亲的离世(伪装不在意实则思念)、与父亲不睦、迷茫无措、看似将男人视作玩物,实则自尊感低。

这些通通可视作Sarah年轻时的性格特质。

最终Sarah和Julie挥手告别,即是在和这些特质告别。

此前的告别不涉和解,因而算不上告别,只是失去联络。

Sarah的母亲大概率是在车祸中丧生,带给Sarah一种异化的分离焦虑,甚至到了“为什么出事的不是我”的地步中。

父亲则很固执,合理推断,在母亲生前夫妻关系并不算融洽。

Julie提到过“父亲是情场大王”,亦可作此解。

创作是母亲的遗产,敏锐也是。

在一切矛盾都不可避免之时,唯有正视母亲的形象,也正视从前那个少女的自己,才能逃生。

获得Sarah认同感的创作必然是这样的创作,此前的杜威系列更像是逃避,或为五斗米折腰。

这或许也是很多悬疑作家共享的隐痛。

之所以觉得本片有意思,是因为其属于探讨母女关系,却并未把母亲设置为“自身也该去和自己的母亲寻求和解”的角色。

那种东西看太多了,甚至可以说已成一种潮流。

撰写冗长的故事,只是为了抒发从孩提时期便继承而来的在面对母亲时的怨愤与怯懦——这样的作者电影已不新鲜。

往往是一个这样的作者启迪十个预备役作者,呈病毒式传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和商业片里存在病态妈妈们的原因不同,文艺片以独特的内在逻辑构建出了无数病态妈妈,两个并行的领域合并出二十一世纪的母系社会。

此类现象在中国市场尤甚。

我们当然需要反思,但不需要嚼烂了的反思。

任何反思的形成必然或多或少源自他人的启迪,这无可厚非,只不过需要拿捏分寸,不然会很空洞,也很粗鲁。

Sarah不是健全的人,但她无疑是以很健全的角度里完成了这一“从汲取到输出”的过程。

唯一不太能想通的地方在于丑陋和英俊两个男性角色的设置上。

为何要在想象中与前者交合而将后者杀死呢?

或许实际上与前者的交合并非想象产物,其动因还不甚清晰。

本文题目为Pool Girl,是很无聊的谐音梗,反正法国人本来也念不明白那俩单词。

信达雅的中文译法,或应作“池中之物”。

片名同理。

《蒙面人》短评

不如《登堂入室》,相比之下平淡了點。不過結局的招手確實毛骨悚然,光線處理下的黑白面。

9分钟前
  • 愿与愁
  • 较差

8.5/10.不及《登堂入室》结构的精巧细密,但于有限时长内,人物心理解构得充分淋漓尽现,悬念氛围构建已达饱和,行之必然的结尾高潮,回溯人物状态至细思恐极。失意作家设定为文本复杂交织增添可行性,将双重文本嵌入影像基体,无外乎戏中戏结构,却具有高于基准形式的文本张力。冗长平淡的前奏铺陈,渗入欲望压抑的臆想,如湛蓝池水下潜藏的暗流,不断拉扯情绪力量外露。水面倒影与室内镜像的反复堆叠,为影像覆盖“虚假”,实则埋藏下结局的必然。全程的探知是私欲的冲解与剥离,意淫=文本,独角戏的私人化,无关于伦理,无关乎道德,单是心里惊悚的极致化用。

11分钟前
  • 雅各布小姐
  • 推荐

露肉太不羁了,最后的反转映衬了之前的铺叙。。

14分钟前
  • ilia
  • 还行

【Nobody better mess with me, because if they do, I'll mess with them back.】真相已经不重要,过程足以让人入迷

16分钟前
  • Février
  • 推荐

線索給出的方式,解謎的遊戲,兩次鏡像的暗示,手法都頗古典。在確認謀殺建立之前,一步步推進建立的氛圍不錯。不過,因為原本就是「小說家」的身份,最後的反轉看似昇華,卻顯得有點多餘,畢竟小說就是「虛構」的

18分钟前
  • 阿树
  • 还行

夏洛特兰普林的胸真是极品。怪不得老太太敢叫嚣说世界上没有她搞不到手的男人。=_=

19分钟前
  • 席德
  • 还行

经朋友点拨才了解 原来那个在法国别墅的尤物Julie是作者自己的想象 真的Julia是她最后在伦敦看到的那个...前面中间都还行 后面的剧情也太不悬疑了 还有没必要裸那么多 剧情又不需要你牺牲那么多...

24分钟前
  • 垃圾贝
  • 较差

如果被吹捧的电影,总是把这种虚实不分作为炫技的体现,其实也并不高明到哪里去。虽然结局会让人在不言中带有一丝惊讶的理解,但观众的任务是来区分哪里是实,哪里是虚吗?一些影评很是无聊,看懂的优越感又蠢蠢欲动,非要说明书式的解读就显得自己高明吗?影片本身带来的价值少得可怜,内核就是形式本身而已。

27分钟前
  • All about you
  • 还行

情色意味浓重,故弄玄虚~

29分钟前
  • Merov Mugatu!
  • 还行

好吧我快变成欧容脑残粉了...谋杀发生前整部片都像个情绪漩涡把我完全吸引进去,让我沉溺在女主角如汪洋般的心理活动中。当谋杀发生后整部片急转成为一场风暴让人急于想要抓住一根救命稻草,然而直到最后一幕才是风暴的最高潮。当然最后一段的处理稍显潦草,但绝对让人回味无穷。

32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在虚实之间轻易游走的[游泳池]用浅显又扣人心弦的调子描绘了畅销小说家的创作心路历程。故事里坎普式的大模块情节完全符合女主角的写作风格,爆人眼球的谋杀、厄勒克特拉情结以及如泳池一般永远泛着涟漪的欲望在剧情里层出不穷。欣赏本片是完全不必追问虚幻从何时起,只需了解作品的核心在于作者与她的角色联合起来对男性和父权进行了报复。最终,欧荣这部后结构主义作品的女主角站在现实与虚拟的人物之间,向着两方挥手致谢。

37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推荐

Ludivine Sagnier小妮子很野性!

40分钟前
  • 空思
  • 推荐

以为是个悬疑破案片,直到我昏昏沉沉睡去,依然一个人也没死,昏昏沉沉起来后,看到莫名其妙死掉的人,电影莫名其妙的剧情,人物莫名其妙的写小说,唯一好感的大概是作家题材……

45分钟前
  • 蓝格子
  • 还行

笔下的情杀案,那个在对岸和你挥手的JULIE,有那么美若天仙么?梦醒来,实在捉摸不透。谋杀是其次,揣着一颗侦探的心,冲着谋杀案去了,失望而归。

48分钟前
  • cheer chow
  • 还行

不知所云。就淫乱场面和女人的身体可以一看。

51分钟前
  • Aldrick Banks
  • 较差

最后我终于糊涂了,到底是sarah还是julie欺骗了我们?

53分钟前
  • junepig
  • 推荐

美貌是會流走的, 記得 night porter 的 charlotte rampling 嗎? 唯有氣質不減!

55分钟前
  • marjorie
  • 推荐

<8 femmes>无缘无故从碟架消失了,于是找了这片来看,第一次看奥宗就被戏弄了一盘,对照所谓的不能自圆其说的漏洞,其实全部都是莫顿老太太的幻想吧,耗时间耗时间,还好找了一个活色生香的能脱会做的小萝莉,让过程香艳了很多,不然这片就真废柴了,,

60分钟前
  • WAKEUPSTUPID
  • 还行

《登堂入室》的预演。整体氛围的营造还有叙事诡计的设计都蛮学院派的,欧容一定在希区柯克身上借鉴到了好多东西。但我最喜欢欧容的一点是他总能将这些稍显老派的特点以及文学性较强的文本拍得无比轻巧和灵活!多重文本交织仍然处理得从容,也不去强调任何诡计和反转,不去卖弄任何技巧,真的很厉害。整体故事没有达到登堂入室的高度,但如此复古轻盈且带有灵气的创作还是非常可贵的。

1小时前
  • VAM👸
  • 推荐

我最讨厌的电影类型就是装神弄鬼型的。不管这事是真的然后写进小说的,还是本来就是小说里虚构的,我就想问一句这么简单的杀人藏尸情节,是怎么符合侦探小说的要求的?本来想给女配的身材加一星,但是一想到脸,就算了

1小时前
  • crazypipo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