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俩的分歧不仅仅是音乐和政治,是两个时代的分歧,父亲打仗的时候他是为自由,儿子经历的征兵却是另一回事。
后来顽固的父亲终于理解了儿子,也理解和欣赏他爱的音乐,可儿子却再没机会走进父亲的内心,他给父亲的回馈是一段回忆,这是他现在能做的最棒的事。
讨论谁造成了这段悲剧已经没有意义,让人感动的是父亲对儿子的爱意足以打破成见,是加布里永远年轻永远真挚和豁达,是永不停歇的音乐。
很美好又伤感的一部片子,开始略有沉闷,剧情和音乐一起展开后有意思了很多,虽然父子俩的矛盾和战争发生时候两代人的分歧有点俗套,也不是很懂亨利一定要在这个时候发病去世是不是太为了伤感而伤感。
但是每一段音乐来引发那段回忆,这个感觉太棒!
除了父子母子亲情外,两段爱情都让人动容落泪。
我不大懂音乐,我不大分得清摇滚乡村及R&B,我连The beatles 里面到底是哪几个成员也不清楚,我不知道谁是Bob dylan,或许我有听过他们脍炙人口的歌,但我真的没有认真地去区分他们,但是看着=这部music never stopped 我一个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却自然而然地想到了American pie中提到Lennon read a book of marx,如果The music never stopped 说的是最后的嬉皮,那么American pie一定是歌唱最后的摇滚的挽歌。
如果按时间顺序American pie 实在The music never stopped 之前。
而American pie一首歌足以唱出这部电影。
这里又足见音乐的伟大之处,本片是一部真实的故事,不知道音乐是不是真的可以唤起人类尘封的记忆,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虽不是爱音乐致死,但是有时候一两首轻快地歌确实会让我心情愉快,而这让我更加感动的除音乐的魅力之外,还是父爱的伟大,以前Henry只会问我你知道我第一次听这首歌是在什么时候吗?
我们那时候的歌总是清新的爱情最后男孩和女孩在一起了,,一个听着50年代老歌正派父亲要重新接受唱在嘴边的Making love 和God damn。
我更多的是被这种父爱所打动。
最后冠心病父亲和脑瘤儿子一起听了The grateful dead 的演唱会,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这样一支乐队,反对战争反对杀戮,但是父子在一起度过了一个慢慢长夜双方都不知道自己上一次像这样晚睡是什么时候了“it was the best night ever”,这是Henry在失去儿子20年后终于又找回了儿子,他熟记每一句歌词因为这样他才能和他交流,这样才能让他back to life,这是音乐的力量,Gabriel的惊人的速度在康复,父子之前的感情也在不断增进。
The grateful dead 难道唱的Back to life 吗?
直到今天才认真看完Music never stopped,台湾上映译名为最后的嬉皮,我迷恋the Beatles和Bob Dylan的时候我爸也满是不解。
关于故事本身没什么好吐槽的。
70年代的音乐特别是摇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世界,不仅仅局限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还包括了反战,宣传和平,最重要的是对未来的永不停息的希翼。
电影里面几首很好听的歌曲All You Need Is LoveBeatlesDesolation Row---Bob DylanMr Tambourine Man---Bob DylanFor What It's Worth---Buffalo SpringfieldKind Woman---Buffalo SpringfieldMellow Yellow---DonovanUncle John's Band---The grateful dead死活找不到里面他们乐队Black Sheep演唱的It is about summer,个人觉得比片尾曲里唱的好听。
有找到的分享一下哈更正一下,歌曲名称应该是summer song。
全部8首歌可以在新浪微盘上下载http://vdisk.weibo.com/s/1eR56/1322106651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表达了我对音乐和父子关系甚至对下一代教育的很多期待与幻想,把我想象中的未来描绘的很逼真,而且让我想到了珍惜现在,珍惜还能疯狂的岁月。
一个顽固古板的父亲亨利为了帮助儿子贾伯利重新获得长时间记忆的能力,开始接受自己完全不理解并与自己喜爱的音乐相悖的60年代迷幻时期的摇滚乐(到后来完全熟记Grateful Dead的每首歌和每句歌词),让我看到的是为了弥补自己20年前犯下的错并且重拾父子之情所做的各种努力:为了和儿子有更好的交流,卖了自己所有唱片换回了60年代迷幻时期的摇滚乐唱片;当听到电台有竞猜抢答获得Grateful Dead门票的号码急忙用老婆口红记下来的场景,老婆看到都很惊讶;因冠心病发住院用电话抢到Grateful Dead门票,激动的回答出Uncle John’s Band的时候激动的样子;演唱会前因为儿子一句好笑而买了一身嬉皮的装扮,并且片中细节也有他跟着乐队一起唱着感恩而死的歌曲,这就确实从侧面印证了他熟记感恩而死的歌曲(虽然不敢说是全部歌曲);离世之后,在葬礼上放的那首Touch of Grey,其实也是想让儿子知道就算他离开了也会一直喜欢感恩而死,并且音乐医学家黛安也说过歌曲可以帮助贾伯利连接每段记忆,虽然之前只是记得1964-1970年左右的事,那是影片刻画他最爱摇滚乐和民谣乡村的时候,但是我想这首新歌会衍生出他重新获得长记忆的能力,至少是让我们从这个细节看到的美好愿望。
其次,母亲也是为了支撑起家庭的开支,开始上班(虽然毕业后就一直是家庭主妇);和老亨利吵架时把错误归到自己身上的自省意识,想想所有有口角的人都能做到这样哪还有的吵;在老亨利对黛安治疗贾伯利方法存在异议时,继续支持黛安,够英明。
再就是串联整部影片的几位音乐家Bob Dylan(虽然第一次知道他是从欢哥刘欢嘴里知道的,中国好歌曲里面评价周三提到迪伦就是这样简单一把吉他和简单的曲调唱出灵魂的歌手,后来知道这货牛逼,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并且影响披头士乐队主唱约翰列侬和麦卡特尼还有后时代歌手崇尚自由,反战,赋予摇滚乐生命和灵魂,插个片段;2004年出版的Chronicles, Vol. 1中文简体版译名为 《像一块滚石》,是不是影响老汪啊老汪在好声音里面也提到过迪伦而且他自己歌里面好多...像一块石头的,而且老汪本来就是玩摇滚的,这都等于是开山祖师了,老汪还不顶礼膜拜),Grateful Dead,Beatles(披头士我最熟的还是hey judy)等等
因为音乐不会轻易悲伤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因为音乐简单的生长依然随时可以为你疯狂因为音乐怎么会有沧桑所以我们还是年轻的模样因为音乐在那个地方依然还有人在那里游荡人来人往……看过这部电影,首先想到的竟然是王菲、陈奕迅的《因为爱情》。
感觉很相似,音乐的力量就是这么伟大。
改编自真实故事的《The Music Never Stopped》,一对同样热爱音乐的父子,一段真实的父子亲情。
一个因为脑部肿瘤始终将记忆停留在20年前,再也无法增加新的记忆的儿子,一个因与儿子喜欢音乐类型迥然不同思念儿子过甚的父亲。
在儿子住院治疗期间,发现当儿子听到那些曾经被认为带坏他的那些音乐时,奇迹般的想起了听到这些音乐时的故事。
父亲为了拉近与儿子的距离,再也不愿失去他,也听起了这些在当时称作流行的歌曲。
并完成了儿子的梦想——去看一场Greatful Dead的演唱会。
虽然父亲已亡,但是从此儿子的记忆中中又有了新的一段,一段父亲与他共同参与的片段。
失去对过去的回忆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也许真的出现那一天的时候,作为当时人的我们并没有什么感觉,只是在当别人对我们说起过去了多少多少年时,我们会俏皮的说一句,“没脑子的时候真是时间飞逝。
”但是在别人看来,那将会是一段怎样难熬的经历,爱你的人,一次次被你忘记,不得不将每天来看你的信息写在纸上,这样才能让你每天看到这张纸的时候记起他们。
“我不知道会不会记得见过你,但是我将无比荣幸的第一次再见到你”。
被这句对白无条件的感动的。
在人生短短的几十年中,能够遇见你真好,能够再次遇见你同样美好……
“You know,i don't know if i'll remember meeting you.So,uh...I have great pleasure of meeting you again”这里是泪点,谢谢原著,导演,编剧。
初次点击这部电影的时候,并不是因为看好,而是我天生难以抗拒以音乐打头的电影。
而看过以后,我的的确确的震撼了。
当然并不是仅仅因为是因为看到那种久违的胶片的感觉,尤其是那首我完全都烂熟于心的《All you need is love》出现的时候,男主随着旋律轻轻舞动的时候,忽然就感动了,这绝不仅仅是我也是披头士的歌迷,不仅仅是我热爱那个时期的摇滚,而是,因为贾伯力在潜意识里面对音乐的执着与着迷。
我一直都不认为,这是不单是弘扬父子的感情。
而是面对70年代时期的摇滚致敬,其中有一段时父亲问儿子,他说我不明白,讲述感情的方式,不是应该在我们以前对于心爱女孩的赞美吗,这到底唱的是什么,我一点都不明白。
儿子站起来说,讲述的是一段旅程,目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旅途当中的所有苦难,并坚持的一直走下去。
这时候,父亲像是突然感悟到了什么。
我想这是现在我们每一代人的希望,而这样的摇滚也讲述出了我们的希望!
影片的结尾,两人坐在床上,“I will survuve,I will survuve”,好像这才是这部电影的主旨,不管摇滚音乐怎样进程,不管人生怎么发展,不管电影怎么继续,都要有一颗继续走下去的心,不管内心多么的愤怒,不安,多特立独行,都可以寻找到自己的人生,就像寻找到与自己灵魂契合的歌曲,总要活下去!
如果条件允许,我真想一直放着Truckin,一直永远不停
看了一部并不那么大众的电影。
最初知道它是因为听说有J·K·西蒙斯出演,那个在Whiplash中扮演严厉教师的男人。
但是在这部片里,他却是这样一副慈爱的父亲的形象,满怀着对儿子的爱,为了唤起儿子的记忆,他听了许多儿子喜爱的唱片,还为他得到了Grateful Dead的音乐会的票子,与儿子一起创造新的记忆。
Henry也是个喜爱音乐的人,喜欢对儿子说着自己第一次听到某首歌的情形。
后来,他意识到重要的不仅是自己的音乐,儿子喜爱的音乐同样重要。
于是他变了,不再是一味谈自己,而是让儿子说,他第一次听见某首曲子时的情景。
Gabe让我意识到,原来音乐对于一些人,真的可以非常重要。
他们会去听音乐的歌词,因为它们唱到了他们的心里。
所以,对于欣赏同种音乐的人,他们也会感觉有connection吧。
我了解的音乐并不多。
如果我知道更多的乐队或歌手,也许可以更好地去欣赏这部影片。
不过,在将来的日子里,也许我会渐渐听起更多的音乐吧。
孤独的人总是会从音乐中寻找慰藉。
多长时间没有这么静静的看电影,静静的被感动了。一首歌一个故事,我的【何处觅蓬莱】。
父亲在音乐中与儿子和解
#观影手记# 1199 3.5 两代人,两类音乐,两种世界观。仅存的那些记忆全都与音乐链接,唱机成了他的开关。打动人心的还是父子情。
故事略显狭小了,对情感的挖掘还不够深。
圣丹斯风韵
喜欢六十年代音乐
bit dumb
音乐不停,精神不死。
ber棒!
一部小巧而精致的治愈系温情小品,一次净化人心的心灵之旅,感人的故事情节,撼人的情感演出,一部不应被忽视的好作品。音乐之力量和魅力舒缓地弥漫于整部影片中,当父亲对脑手术后失忆的儿子进行音乐治疗时,相信每一个人都会被激烈的情感冲击得热泪盈眶。★★★
太多好听的乡村音乐,太多美好的回忆了。亲情,父爱,音乐给人的慰藉,救赎。这个世界太美好了,有那么多的人,事物,还有永不停止的音乐。最后父亲在去世前找回了儿子,那个意义非凡的拥抱和goodnite,教授拿下那张 dad comes everyday at 10:00的字条的时候泪崩。。。
最后的嬉皮,那些存在音乐里的爱。
根据真实临床案例改编的关于音乐、关于亲情的感人影片,至少本人被感动地一塌糊涂,多么伟大的父爱啊~~
所有音乐都很给力 还有太催泪了……!!
三星半。八十年代的故事,用了八十年代的拍法。平淡无泪点。
老爸演的好
很多时候回忆就像被闷在罐子里 可总会有什么东西能将它们激发出来
记忆丧失,音乐,父子情,闷!
美式怀旧温情。音乐爱好者的饭后小甜点。开头不错,从中间泄了气。最后再弄个戏剧化狗血的遗憾式结尾,也实在没意思
谢谢你懂我所爱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