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影片名称,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毫无疑问是这位美国高中英语老师,Miss Stevens;电影用一个多小时的篇幅,聚焦了她人生中的一个极小的片段。
然而就在这短短的、不超过五天的时间内,各种际遇和情感高度叠加在一起,呈现出当代人的生活和关系、以及人自身复杂性的一个侧面。
1 作为老师的普通人“Miss Stevens和她母亲去世的经历”是贯穿电影的一个重要线索。
首先,在电影开头“剧场-家”场景中,我们能够看到Miss Stevens很难过,虽然我们暂时不知道原因。
但是无论一个人遇到多么难过的事情,生活依然得继续。
这时场景切换到Miss Stevens小姐的工作日常:通勤、上课——似乎一切如常。
但是,Margot提出的”情绪自由“的问题击中了她,她不由自主地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做了回应:“学校是一个‘机构’——当然不同于精神病院,但是它依然是一个我们每天都要去的地方,我们会感到自己被这个地方困住了,因为在这里,我们需要隐藏‘真实’的自己。
“她进一步提问“还有什么类似的地方”,不过这似乎已经离开了课程要讨论的主题,因此被Margot拉了回来(Margot特点的第一次凸显:“回到正题”);然而讨论再次被billy打断,他直视Miss Stevens:“你怎么看待这个结局?
”(billy线索的第一次凸显:“想以更‘真实’的方式了解MissStevens而不仅仅是以师生相待”)从这时开始,影片的线索就不再仅仅是“Miss Stevens”,billy、Margot的线索开始进入,并和Miss Stevens的线索发生缠绕。
(很明显Miss Stevens的线索依然是主要线索,但是同时可以看出billy线索的重要——课堂上的又一次打断发生在同学A对billy“看电影当看书“的嘲讽上,从这里我们了解到billy可能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以及从后来学校行政老师对他的特别强调和关注中,我们了解到他是一个被认为患有“行为障碍”的孩子。
但是同时我们能够感受到他的真挚。
)到学校里发生的场景为止,我认为可以看作是电影第一篇章的终结,可以总结为“戏剧比赛之前”。
在这一阶段,我们了解到三个人物线索:Miss Stevens、Margot和billy,他们各自的一点生活以及性格特点;一个主题,关于做“真实的自己”,以及与之相关的”师生关系“问题(面对学生,作为老师的人似乎需要隐藏”真实的自己“:不许说脏话、不许吸烟、上课发言要举手……但同时,他们或许又都同样“真实”而渴望“真实的”交流。
)2 在老师和普通人之间纠结接下来就是影片的核心事件:戏剧比赛。
场景首先切到室外,紧接转向旅程。
(新人物Sam)
电影呈现了旅途中的许多细小事件,在进一步介绍四条人物线索之外(Miss Stevens开年久失修的老车,听老歌;Margot习惯于作为“官方发言人”,关心学校的艺术项目、为团队争取机会,有点多管闲事,擅长抓住”主要矛盾“;billy的补考事件,吸烟的习惯,对Miss Stevens的维护;Sam在艺术和戏剧领域的骄傲),导演借助Margot之口再次回归了“真实的自己”和衍生的“师生关系”主题:“我们几乎天天呆在一起,就各种主题进行交流,但是我们实际上并不了解对方——你不觉得这很有趣吗?
“(00:10:00)包括,在爆胎事件中,Miss Stevens频繁爆粗时:“你说了好多脏话。
“”我知道““当我们在学校的时候……“”那是学校的规定。
““为什么这个规定现在不起作用了?
“”呃,因为我们不在学校?
““但是似乎……我们还在学校。
“场景转到比赛的酒店(billy对Miss Stevens的特别注视)。
在餐厅场景中,我们了解到Miss Stevens的戏剧经历(Margot和Miss Stevens就“是否应该把责任推到另一个女孩身上”产生了分歧,从这里或许可以对Margot的性格产生又一个印象:“正到刻板”)3 从普通人到老师一个新的人物Walter出现在聚会上并且和Miss Stevens搭讪(我们可以了解到他同样是一名高中教师、已婚、曾经爱上他的高中英语老师。
导演借Walter之口,指出了高中女教师和男性学生之间复杂的关系;billy跟随Miss Stevens而离开了Margot似乎在印证这一点)——他似乎是一个“对等”的、可以让她放下身为老师的伪装、发生“真实交流”的对象(这里还有一个小细节:“习惯于对人’演讲‘,忘记了该如何与人‘交流’”)。
在两个人发生关系后,Miss Stevens有一个狂笑的镜头(从“I can't……”到“nothing,never mind”,她都想到了什么?
)是非常不适应能够放下伪装的状态,突然找回时有种错位感吗?
Miss Stevens穿过走廊准备回到自己的房间。
这个镜头给了很长,包括Miss Stevens对走廊上一对情侣的注视和回望,似乎在暗示她的思绪还停留在刚才和Walter在一起的、作为一个普通的女人的状态中;但是她迎面遇到了billy,顿时一切似乎都不一样了——Miss Stevens不再是一个普通女人的身份,走廊上的情侣也成为了不应该让billy过多看到的对象。
不过她很快镇定下来、调整回了作为一名老师的状态。
从甜蜜回顾
到不知所措的尴尬4 作为老师的普通人接下来是一个混剪(?
)——Miss Stevens练习讲课(甚至练习“正常微笑”)、看电视、想念母亲和开头的剧院镜头被剪辑在一起。
她的生活似乎就是在几个身份和事务中展开的。
5 在老师和普通人之间纠结从billy坚持跟着去修轮胎的事件开始,事情似乎变得越来越超出Miss Stevens的控制范围,包括三个学生对她的性取向、朋友数量、是否有男朋友等私人信息的试探。
Miss Stevens自己似乎也不再清楚自己究竟是一位老师、还是学生们的一个朋友了,直到她终于无法忍受,在餐厅里发脾气摆了老师架子(不许叫我的名字Rachel;和别人聊天时不许玩手机)。
作为老师的Miss Stevens被搞糊涂了,而作为Rachel的普通人同样没有走出悲伤,于是巨大的失落感吞没了她。
于是她去找Walter,似乎是希望找回昨天那种“正常”的状态,但是Walter的态度让她更加失望。
最终来“解救”她的是她的学生billy。
第一次,Miss Stevens在学生面前放下了老师这个身份,但是很快,在情绪恢复+Sam和Margot的作用下,她再次回到了老师的状态——这或许就是billy生气摔门而去的原因。
(接下来这个空场景切换我没搞懂是要表达什么)《推销员之死》:“truth”是什么?
真实的“我”是什么样的?
在《推销员之死》、以及billy和Miss Stevens的冲突中,导演借billy之口再次明确回归主题。
《推销员之死》中的角色反抗父亲无视“真实的自己”、强硬施加给他的“身份(能功成名就赚大钱的领导者?
)”;billy反对原先用药物遏制情感、无视自己的真实情感的做法,同时反对Miss Stevens无视“真实的自己的悲伤”、以稳定的工作和房子安慰自己一切正常的做法。
但是Miss Stevens问billy“我需要打电话找人帮忙吗?
”billy无拘无束,他可以努力以真实触碰真实;但是Miss Stevens无论如何都要记得自己老师的身份。
“you know,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 i would walk away right now. but i am your teacher."Miss Stevens和billy不欢而散。
但是,老师什么时候才能够放下老师的身份?
6 不纠结的老师“像我这样的、永远都置身事外老师到处都是。
我热爱我的工作并且做得很好,我希望我的学生‘成功’,总之就是那些外在的评价标准(outside);但是我不关心他们的内心,比如他们傻乎乎的谎话。
“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太复杂,这就是Miss Stevens感到艰难的原因。
在这之后我觉得Miss Stevens转变了,似乎找到了某种平衡:她会开始主动吐露一些事情、她不再因为说脏话道歉、她承认自己也吸烟、她甚至承认自己为他们撒了谎。
而学生们也作出了自己的回应:不再生气、不再吸烟、达成“有时撒谎是一件正确的事”的共识(Miss Stevens一度以为Margot会针对“是否可以撒谎”这件事提出异议,但是Margot却说,“撒谎有时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从这里或许可以对Margot的性格产生反转的印象。
)。
7 我们都需要一个能够交付“真实的自己”的监护人在影片结尾,Miss Stevens和billy似乎达成了和解:“你应该和你的父母聊聊,让他们能够照顾好你。
这是父母存在的意义。
““你应该找一个能照顾你的人。
“后来主要梳理的都是billy和Miss Stevens之间的互动关系,但是实际上影片呈现出了更丰富的内容。
在我看来,billy对Miss Steven或许的确存在隐约的情愫(电影没有过多呈现,但是两人性格上的确有共通之处),但是电影更多呈现的只是一个希望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以平等和真实的状态进行对话的人。
他或许是渴望这种交流的,就像他之前所说“虽然有些人我似乎理应去倾诉和求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能和他们发生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不过影片最后呈现出来的依然是,相对于Miss Stevens来说,父母可能才那个更适合成为billy“监护人和倾听者”的那个人。
唯美的画风,以及Lily和Timothée的精湛演出,那些细碎的角落,那些轻描淡写却又无比沉重的细节,真的触动人心。
就像豆瓣简介里所说的那样:“那些考题不仅仅在考验着少年,也同时鞭策着成年人的内心。
”Billy有着自己的烦恼,青春的躁动与不安,别人眼中的“问题少年”,以及那莫名的,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的“心动”(在这里,我想声明:所谓心动,不光是指爱恋的萌芽,它同时也指心底的悸动——那些同病相怜,那些触动人心的经历,以及那些突如其来的关心,它门触动了我们,让我们对他人萌生“心动”。
"Someone should take care of you too"这是比利最后告诉瑞秋的。
)关于史蒂文斯小姐,影片一点一点的为我们铺展开来,我承认自己一开始看到她坐在一个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的地方沉思,眼泪在眼眶打转,一开始我以为是一场Lecture,后来才知道是一场Play。
她的孤独,她的不知所措,她的细心,她的爱,都在影片唯美细碎的镜头下像流水一样,缓缓从我心上流过。
史蒂文斯小姐 (2016)7.32016 / 美国 / 剧情 / 朱莉·哈特 / 莉莉·拉贝 提莫西·查拉梅
我感觉这部电影拍的特别好看,不仅仅这部电影有我们著名的好莱坞新演员可以这么说,是未来第二个莱昂纳多的接班人提莫西查拉梅,我觉得他的电影确实特别好看,题材选的特别好,和他自己本身的演绎简直是完美,我可以这么说,他拍的电影和他自己表现出来的那种真情实感和动作让我记忆犹新再加上这部电影,的题材选择,特别喜欢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特别好!
她理应是一片大海,阔达、平和。
然而远离蔚蓝海岸,池塘是一处遗憾,睡莲成为叹息——这才是她的心。
Miss Stevens,二十九岁,美国高中的普通英语老师,独居。
电影的故事线像是无色无味的水流,淌过留下湿润抚慰的幻觉。
她带着三个同学去参加戏剧比赛,然后返回。
放下很多标签,无关乎师生恋或是颜值演技(srds 甜茶真的很可爱嘻嘻!!!
)我更想关注Miss Stevens 本身,因为她身上有一种真实的、令人无法抗拒的脆弱。
* 课堂、掉落的衣服和红色警示灯 如同电影开头话剧结束后对Miss Stevens金色盘发背影的长镜头聚焦,端庄知性的外表裹饰了她反复咀嚼的敏感。
她的情绪常常是沉浸的,却也是压抑的。
回归生活,电影中前半部分人物的对话有几处会显得有些突然,夹杂着编剧强烈的思辨意识。
在英语课堂,从讲了无数遍的盖茨比跳转式过渡到Margo的发言:学校是一个体制,我们必须前往,却又困于其中。
Miss Stevens能够与这个话题共情,不仅仅源于对学生身份需要达到固定要求从而某种程度上丧失个性自由的惋惜,更因这是她自己作为教师被迫成熟后纠结境地的侧向表达。
影片中很多细节都在呈现Miss Stevens在生活中破碎、自顾不暇的真实状态。
例如她同意载三个同学前往邻近市区参加戏剧比赛启程时,为了给Margo放行李,自己的衣服却掉落在地上:
又如车内闪烁的警示红灯,Miss Stevens显然并不在意。
这是她的逃避,单面对自己问题时刻的逃避。
然而当轮胎坏掉之后,她突然开始强烈地自责,骂脏话。
不是因为自己的疏忽,而是因为作为车里唯一的成年人,她没有做到应尽的职责,或者说,她开始意识到自己与这样一个完美教师身份的远离。
这令她惊喜,也令她不安。
一个插曲,一场事故,红色警示灯不得不让她直面自己的无力与脆弱。
车的出走,物理意义上离开体制的约束与伪装,远离人格被迫成熟的种植园,无需时刻小心自己的行为,亦或是追求面面俱到。
破碎的暴露,带给Miss Stevens 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 《驯悍记》、派对和“真正的女人” 距离感是Miss Stevens 生活重要的代名词。
讲台与课桌的距离,独立办公室间的距离,渺小个体与爱情之间的距离……这奠定了她对直接而热烈的情感表达的向往,因为教学的表达方式是克制的、循序渐进的。
师生四人抵达当晚的第一餐上,Miss Stevens就分享了儿时反串《驯悍记》中的男性角色,意外被演对手戏的女主Gillian亲吻的经历。
由于禁忌,原剧本的亲吻改成了拥抱,意外的亲吻令她欣喜,也让她意识到改编的荒谬。
压抑的性格自然赋予了她对压抑的自觉与反思,我们为什么不一开始就亲吻呢?
重复言说着那句Gillian really kisses me,那一刻她卸下了圣人的光环,认可亲吻的同时也认可了人性中无法回避的情感表达需求。
而《驯悍记》的特殊性在于它并不是一段传统意义上的童话爱情,因此Billy能懂她分享的意图和她真正的向往,而非局限于对她性取向的猜测。
派对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场景,甜茶饰演的Billy对Miss Stevens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即便它努力尝试,在她眼里他将永远是一个同学,抵消所有爱情的可能。
这种天然的亲近感可能源于他们共同的孤独属性,因此派对上Billy愿意在滚动的蓝色灯光下远远地靠在墙上注视着局促的Miss Stevens。
也只有在这个十七岁少年的眼里,她的局促是合理的、可爱的。
爱是Miss Stevens最迷茫、最不自信的部分,而派对成为了突破性的事件。
两种不同的爱在派对上展露:Billy对Miss Stevens的爱表现为等待和引导倾诉;男英语老师对Miss Stevens的爱则表现为,赐予她一场短暂的爱情和肉体交欢。
当然,Miss Stevens只注意到了后者,因为男老师关于真正的女人的定义彻底吸引了她。
他将真正的女人定义为能够启迪、引导男人的女人。
同时他模糊的态度将两人之间的暧昧推到了极点,一方面他告诉她不要期待在这样的一个派对上找寻到爱人,另一方面他又将她身上的知性美放大到极点,让Miss Stevens觉得他懂得她自己。
她迫切需要爱来证明自己,需要肉体的亲密认可自己。
因此她可以在结束后裹着毯子疯狂地笑,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托斯卡纳艳阳下》中,以为这样便可以宣泄压抑,可以摆脱深处的自卑。
《托斯卡纳艳阳下》可女主狂喜后都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幻想的破灭。
因为不可避免的失落和脆弱,她们都曾崇尚爱情,也曾以为爱情是拯救一切的,然而露水情缘根本不是解药。
在最终《托斯卡纳艳阳下》给出的答案是写作,《史蒂文斯小姐》给出的答案是倾诉。
* 薯片、柔软物质和舞台 男教师的背叛让Miss Stevens 再也无法掩饰自己的脆弱与恐惧,周六的夜晚,她的情绪还是失控了。
Billy敲响了她的房门,幼稚地举起一包薯片,蒙混过关进入了她的房间。
Don't be sad. 床垫变成蹦床,在柔软的物质上弹跳,让轻盈占据身体。
在这里,脆弱是被包容的,重力的得与失之间,Billy试图将Miss Stevens 从现实中抽离,进入一种童真的状态。
柔软物质象征着简单、放松和信任,他在等待她失落的缓和,等待她能够放下戒备说出那些从来没有人听过的故事。
Billy用少年的方式重塑着她失落的夜晚,这是他能带给她最珍贵的东西。
阳台上镜头的视角很温暖,近距离的特写对抗着镜头外的寒意。
他从未幻想过占有她,他想象成为她,因此他明白,它失落的不是一次次的背叛,而是那些未曾得到表达的情绪。
因为未曾被真正了解,所以孤独,所以恐惧。
每次Miss Stevens 开始诉说的时候,她的眼睛中像是有着无限的生命感觉。
因为害怕被看见脆弱,内心的情愫会向不可逆的方向变化,Miss Stevens最后还是让Billy离开,哪怕她实际上需要、享受着脆弱暴露的过程,这让她感到解脱。
Billy表面上没有变化,但少年的内心还需要消化成人世界的方式,他不懂为什么对一个人的信任会突然改变,他不懂为什么她不继续说下去,就像Miss Stevens不懂为什么Gillian不可以一开始就亲吻她。
于是在戏剧比赛的设定下,影片用戏中戏的方式演绎了Billy内心的独白:
* Sister Golden Hair全片最抓耳的背景音乐就是America乐队的这首Sister Golden Hair,就像歌词中写的那样:I ain’t ready for the alter but I do agree there’s times/ When a woman sure can be a friend of mine. 这也解释了如何定义Billy和Miss Stevens关系的问题,在Miss Stevens的视角,这是一段帮助她走向改变的关系,一个面对固定生活的出口,早已跳脱出了爱情或是师生关系的范畴。
Billy返程时在车上的座位从副驾驶换到了后座,汽车开动,我一直在想如何描述总结两个人的相遇,后来想到了《苹果笔记本》。
一个周末的时间,他们曾一同站在这座玻璃金字塔中,直到太阳融化了恐惧,是时候离开了。
最后,Billy对Miss Stevens说:Someone should take care of you, too.“你也需要有人照顾你。
”
看完这个电影,我还在哭。
这完全是CMBYN的同类型电影,Billy太像Eilo,Timothee依旧是那个带着心事,忧伤又成熟的少年,他太适合这类角色。
我太爱这种点到为止的小清新美国电影,那些关于青春的美好全部融进了电影的氛围,那些淡淡的东西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
Billy在老师房门口装傻一直到两个人都傻傻的在床上跳,我一直在笑,我叹这个纯真少年的童稚可爱。
Billy和老师在阳台,气氛渲染到高潮时老师忽然下逐客令,把一切打破,随即插入Sam的小小心事,就在我疑惑为什么加入这一段时,那声重重的门响将一切说清。
那里瞬间泪奔,以致我不得不暂停哭了一会。
空镜头太美,然后瞬间切入Billy充满戏点的推销员之死。
个人长镜头solo一气呵成,即使我带着戏中戏的感受去看,我都为之而震惊。
我为了Timothee看了他四部电影,我以为他只是个运气好的花瓶,我知道这么说不太好,但我通过他,看到了一部部好作品,一部部我喜欢的,影响我的作品,那些角色即使不是他演,我也喜欢那些角色和电影本身。
他很会接戏,真的感谢他。
茶让所有剧情都合理了,并且又狠狠让我心痛了(爆哭)第二天补找到了最初喜欢提米的感觉,其实最开始喜欢并不是因为他甜美可爱又宠粉(但这都是真的,虽然我没被宠过……),而是他对情绪精准的拿捏,cmbyn结尾我是跟着他的节奏哭的(呜呜呜)尽管现在演了好几部大制作的,整体也都还行,但其实我觉得这都不是最适合他的。
旺卡里像一个安静的人强行表演活泼(虽然他本人可能是一个精神小伙),沙丘里的他则被冗长的电影淹没掉了,据说男主的心理还是挺复杂的?
但电影表现得并不好……(而且看着真的贼累)像小妇人、伯德小姐、纽约的一个雨天,他的角色都不大需要特别的演技(但他能让人喜欢也是本事),不过是好好利用了一把提米的美貌气质(把我迷死了尊嘟),这样的我也挺愿意看的貌似最近又有一个新的传记片,感觉提米还是挺敬业的,之前拍电影都会好好学一些必要的技能,真的很棒,传记片应该不会差,只是好希望他能再拍点I think符合他特色的电影啊!
史蒂文斯小姐里提米演的是一个小男孩,但他拥抱史蒂文斯小姐的时候却让人感觉很可靠。
唉,谁不想在寂寞的30岁是有一个漂亮小男孩安慰呢?
提米真的太迷人,太可爱,好想给比利一个抱抱
这么说吧,豆瓣7.3评分7分要算在甜茶头上,《史蒂文斯小姐》不出意外将是我今年看过最无意义的影片,干瘪无味寡淡如水…叙事,人物,配乐,节奏,全部一盘散沙,仅有的几个不错的镜头也被剪的云里雾里,主题表达不清,主演演技更是一个比一个迷惑,女主机械化的神态加上全程宛若宿醉第二天酒还没醒的演技堪称绝无仅有,能醒着看完全片就是个奇迹。
知道知道绝大多数看着片的人都是冲着Timothée去的,他结尾处的三分钟独白也成功涵盖了全片所有亮点,打一星给甜茶,冲他去的搜剪辑片段看就行了,省下一个半小时干点什么都好🚬
<史蒂文斯小姐>/
Billy是一个敏感细腻的男孩子一些心理上的问题 使他不得不服用药物但这种药物带来的安心和轻松却让他 有了更重的心理负担他停止 服药企图 用自己的毅力和信心 过正常人的生活即便 那样会更辛苦他是这样敏感所以 他能觉察到他人的痛苦他看到了瑞秋的痛苦他想要帮助却被瑞秋回绝他不解但他 实际上已经起到了作用有些时候 效果来得慢一些但你不能质疑它的功效当你身处事端之外你确实像他人的一面镜子能一眼 看到他的所有试图隐瞒他的所有脆弱踌躇而 当你正视自己的时候便也会 像他人一样拒绝外界的帮助哪怕是 有帮助的箴言Billy 其实也一直在拒绝瑞秋的帮助比如 他拒绝交流的言论比如 他唐突的拒绝服药决定但是你看啊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有着 惊人的力量瑞秋打开自己的心门尝试社交本能 不再逃避交流Billy听从建议学会 让他人照顾自己不是一再的拒绝和沉默Margo 充分的认可自己一方面能力的缺失并不能否认另一方面天赋的存在还有最后这个分量很少的同学因为自己的性取向不同他在找寻幸福上 总是走岔路但是 也并不因此拒绝开始短短一趟旅程让大家互相了解互相鼓励或许你也存在这样的朋友似乎很熟悉但是 又看不透他的内心不能为他 排忧解难那你真的 需要一个机会也许 你正扮演者Miss Stevens和Billy的角色只差一步他们 就能走出困住自己的桎梏 深渊这枚 甜茶
文章最后 想告诉大家 光xiu也开了自己的公众号 一束热热的光xiuOR xiuxiuxiu_light光xiu 再此 静候多时
想要在下周看Call Me By Your Name前看这部,所以在凌晨时决定睡前把这部看了。
看了不少Timothée Chalamet的interviews, 他是一贯的灵慧聪敏,质地独特,与众不同;所以看到这部电影里他出现的第一帧时,便有种恍然的熟悉感。
就这部作品而言,是wonderfully crafted script, performance, cinematography, lighting, color, production design, editing, and music. Full of tender and bittersweet warmth. 影片有着crisp sweetness. Lily Rabe和Timothée Chalamet灵气俱现。
他们之间的connection自然、真实、克制、可爱,有着优美的微妙。
Lily Rabe天然清透;没能常看她的作品,但每次看到她,都清晰地感觉到她的uniqueness, 也觉得她perceptively talented. And Mr. Chalamet is like no one and nothing else in the world. He is just simply and impeccably pinpoint, brilliant, talented, ASTONISHING, and TRIUMPHANT. 看到他在这部电影里的很多moment-to-moments都让人会心一笑,因为都有细微动人的美。
他的craft精练纯熟又自然天成,与生俱来。
而且他也的确是闪耀到爆炸。
我对他的前路抱着最纯朴最美好的愿望。
因为短评字数不够,所以才发一篇长一点的。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也许不是今天或者甚至不是明天,但是迟早有一天你会把这些事抛在脑后。
-人们不喜欢你在跟他们说话的时候还在和别人交谈。
-大多数人都很烂,他们就是这样的,有些人很好,但大多数人不是。
而最奇异的是,每次遇到一个好人,都会大吃一惊。
-我杵在大楼中间,然后我看见了天空。
我看到了这个世界上所有我爱的东西,工作和食物,坐下抽烟,无所事事的时光。
我低头看我的钢笔,然后我心想我为什么要拿着笔,为什么我要努力变成我不想成为的人,我在办公室里做什么,把自己变成一个令人轻蔑,苦苦等待的傻瓜,我想要的一切都在别处,等待着我终于说出认清了我自己的那一刻。
-Someone should take care of you too.
只有曾经爱上过自己的高中语文老师才能懂。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治愈系小品向电影 一直在期待甜茶和瑞秋之间会发生什么 但原来就是师生兼朋友的关系 喜欢甜茶那段戏中戏
近十年来,此类略带丧丧感的影片受到了各大美国电影节的青睐,它符合这个时代色气质,生活罕有“高光”时刻,多为“操蛋”的情节,不过心灵的救赎不可能像影片中的云淡风轻,但他人治愈的观望,似乎也给世人以希望,现实的残酷被暂时搁置又有何妨,即使它不过是梦一场……
第一次看电影觉得意犹未尽的
蒂莫西又帅演技又好。
好無聊 timmy演技不錯喔
适合惬意的早晨或者失眠的夜晚,不难看
莫名其妙的剧情发展,忽然出现又戛然而止的配乐,完全不具体而又框架化的人物塑造和贫瘠的叙述交代,再加上其中几位演员的“实力尬演”,整部电影变得毫无意义,干瘪乏味,让人一头雾水。甜茶在里面演技不算佳,但是比起其他几位,那真是已经闪闪发光了。为了甜茶而撑下来的一个半小时。
为了爱呀
麻蛋都是这些电影让我们这些单身二十多年的人,仍然沉浸在一场美梦中,认为未来会有个忧郁体贴的少年会和自己相遇,那是不可能的呀摔!清醒!我自闭了。甜茶演技真好!那双眼睛真的是上天赏饭吃!那个一本正经教育你的人,也不过是刚长大的孩子。
哇哇哇哇提莫西太适合这种通透的角色了吧
男生这演技来当教书匠吧
21岁的timothée 在走廊那段太好了
我佩服这个老师竟然抵挡住了甜茶的攻势。anyway这个电影简直满足了我对甜茶的幻想 太美丽太优秀太闪耀了!!茶你怎么可以这么光芒四射!那种有点神经质有点躁郁的少年简直太棒了啊啊啊啊!我可以三个字已经说腻了!
3.5,算是半个公路片,整体看完感觉倒是还挺舒服,配乐很棒,虽然这趟旅程实际上没有改变什么,但配乐搭配的结尾还是给予了积极生活的态度;Lily和Timothée的表演都很自然舒服,Timothée啊,you are just born to be an actor,喜欢你真是让人心碎啊。
2017
根本搞不懂故事想要讲什么,除了甜茶的演技,其余再无优秀之处
看得有点莫名其妙,get不到中心思想。
天才早熟的学生发动攻势如果老师不够水平可能会翻船;鉴于情节,所以只是一个小品电影,但简单故事完成度很好,只一两处对谈让人走神,与男老师一夜情情节不是很喜欢。
Timmy简直是夜空中最亮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