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雅的婚事

图雅的婚事,萨仁图雅,Tuya's Marriage

主演:余男,巴特尔,森格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6

《图雅的婚事》剧照

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2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3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4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5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6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3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4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5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6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7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8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9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20

《图雅的婚事》剧情介绍

图雅的婚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内蒙古日渐干旱的草原上,丈夫巴特尔(巴特尔 饰)为了掘水井而双腿残疾,妻子图雅(余男 饰)勤劳善良,性格泼辣。她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照顾孩子,但长期的劳碌让她的腰椎病变,甚而也有下肢瘫痪的危险。为了不再耽误图雅,卧躺床上的巴特尔决意离婚,在现实面前,图雅也只能同意。但她坚持提出自己再婚的条件:新丈夫必须和自己一起供养巴特尔。由此,图雅开始了艰难的择夫历程,附加条件让许多前来求婚的男人打了退堂鼓。 邻居森格(森格 饰)素来怕老婆,其妻却常跟别的男人出走,并一走了之。他对图雅情苗暗生…… 本片荣获2007年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百年长安贴身校花之君临天夏隔山有眼江豚·风时舞第六个嫌疑人误打误撞第一季灯火黄昏关于养猫我一直是新手外星女生柴小七2金色琴弦2神秘来访者竖笛与双肩背包OAD怪物史莱克4D绝对杀手看不见的女儿声声不息蜡笔小新:呐喊!春日部野生王国我的雷人男友死亡谷家族荣耀之继承者超能敢死队黑死病放手爱盖世英雄方世玉暗影游戏第一季卢克·凯奇第二季我的好友阿曼达阿尔泽篮球兄弟第一季关于琼

《图雅的婚事》长篇影评

 1 ) 图雅,图雅,图雅你快来啊!

图雅的婚事。

让我悄悄小哭了两三次的电影。

开头与结尾是一样的镜头。

当最初的困境在结尾重现,图雅只好把自己关起来,在叫喊声之外,在明天到来以前。

许是因为我即将要去那个风沙四起的地方完成调查,马头琴的断音与嘶哑在我听来亦多了一份亲切。

所有热烈的情感都如此含蓄,少时摔遍角场无敌手的男人,头巾将面庞包成一座雕塑的女人,拿着望远镜的,想保护她的儿子,以及那些因她人品前来求婚的男人们。

一如所有的电影,关于森格英俊面庞的第一次特写,就注定其后他的反复出现。

他与图雅浅浅地调情;他与图雅坐在卡车上,说明年回来帮她运草,大漠余晖将他们的眸子与衣饰映照得如此明亮;他在井底引爆,看着下来的图雅,问她还要不要命,而后咬着嘴唇,点头,说老婆能跟他离婚,巴特尔他来养活。

井水有了,允下的婚事也推脱了,森格与图雅在大包内从倒酒,为族人一一奉上。

可是,一饮而尽的巴特尔越喝越多,与劝酒的森格生了口角,扎亚因为“两个爸爸”的奚落打起架来。

图雅把自己关在破旧的小包里,隐忍地流下泪来。

外面分明是森格的呼喊,图雅,图雅,图雅你快来啊!

 2 ) 真实得让人不得不思考……

毫无疑问,余男以及其他群众演员朴实无华的表演赋予了本片一种独特的质感美(那场图雅闯进医院,斥责自杀未遂的丈夫那场戏让我最为感动:图雅的蒙族式的强悍、坚强,丈夫的自尊感以及无助感,两个孩子的恐惧感都表现的极好!

)。

虽然很为图雅的惊人之举感动,但萦绕在我脑子里的是以下几个从影片中反映出的有点儿残酷的现实问题: 1、何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乃至更广泛的农村地区的医疗系统才能完善?

他们如何面对各种疾病导致的生活困境?

图雅之所以会想出带着前夫找丈夫的荒唐主意,实在是因为她生活的地方太缺基本生活条件了!

2、如何既能使缺水地区人民生活便利、用上水、用好水,同时又不至于造成环境破坏?

片中几次出现打井的情节,牧民打井的原始与非科学性是否高效、环保让我担心。

3、怎样才能使少数民族孩子既能轻松看到搞笑的美国动画片,又能让他们继承本民族的文化血脉?

强势经济下的文化必然冲击、甚至撼动相对较弱的经济基础下的文化,不仅是蒙古族孩子向往美国或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的文化产品,就连整个中国的孩子和大人恐怕都有这样的习惯,有的人愿意承认并能意识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继承传统精华,开放心胸与眼界、取长补短,而有的人不敢承认还虚伪地给自己贴上“爱国”的标签,扛上“正义”的大旗,动不动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别人,不允许任何批评与异议——多数网路暴民就是这德性,在我看来他们就是那种没啥逻辑思维、又没好好读书,只会盲目喊口号的“文盲式愤青”。

有点儿扯得远了~ 我们真正应该想的是这个问题:怎样才能使少数民族孩子既能轻松看到搞笑的美国动画片,又能让他们继承本民族的文化血脉?

4、怎样才能提高各地宾馆服务(除了特殊服务)?

与其让暗娼寄生于宾馆、酒店,毁了餐饮服务业的固有形象,不如制定实在的特殊服务制度(例如划定“红灯区”),因为妄图消灭性工作者就如同消灭害虫一样,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5、生活中到底还有多少这样的“图雅”?

……

 3 ) 如果我是图雅

《图雅的婚事》剧照 简单介绍一下剧情: 影片中,图雅的丈夫(巴特尔)因为打井摔残了腿,从此丧失了劳动能力。

年轻的图雅迫不得已挑起家庭的重担,日夜辛劳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屋漏偏逢连阴雨,不久图雅被查出严重的腰肌劳损,不能再继续从事重体力劳动。

然而,生为草原的牧民,强健的体魄是生存的唯一指望。

巴特尔的姐姐劝图雅改嫁他人,将巴特尔交由她来抚养。

图雅念及姐姐一人养着六个孩子,不忍心将巴特尔推给姐姐照顾。

图雅出院后,带着巴特尔去民政局领取了离婚证。

同时,她很认真的做出了一个决定:如果谁要娶她,那就必须带着巴特尔。

一波波前来提婚的人,因为图雅的这个附加条件讪讪而返。

就在这时,腰缠万贯的中学同学(宝力尔)专程回来向她求婚了。

看似一幢不错的婚事,终究还是因为巴特尔的去留问题,一拍两散。

电影的后半截,邻居(森格)接受了图雅的条件,成功迎娶图雅进门。

然而,婚礼上巴特尔和森格的冲突,以及图雅儿子和邻居孩子的冲突,可以充分的表明,这说不上是一幢完美的婚姻。

改嫁还带着前夫,我想这是任何一个正常的男人都无法接受的事情。

森格为了倾慕已久的图雅,答应了她这个荒谬的条件。

可是,答应不代表发自内心的接受,也不代表他丝毫不介意。

从片尾中森格和巴特尔的冲突,可以看出“答应”有时候只是一种妥协,一种委曲求全。

如果深爱一个人,你会爱上她的一切,但是绝对不包括她的前夫、前男友或是男闺蜜。

如若我是图雅,我不会做出这么任性的决定。

既然下定决心改嫁他人,又何必对前夫念念不忘,这样纠结的情感如果持续下去,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的快乐。

从森格的角度来说,这对他不公平。

他是想娶一个可以相守一生的老婆,而不是借由婚姻使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第三者”。

站在巴特尔的立场来看,他自然是不希望老婆带着孩子改嫁的。

可是他有心无力呀,无论自己是多么的不情愿,总要给老婆孩子一个活路。

图雅如果是可怜巴特尔,痛他所痛,那就不要嫁好了,向巴特尔的姐姐那样,腰痛的时候就喝上一口烈酒,借着一股子热辣劲儿,拼尽全力的活下去。

可是,她又不愿意。

她想要有情有义,想要一家人在一起,还想要好好的活下去,她想要的太多,所以成就这部电影。

如果我是图雅,我不会嫁给森格,更不会把巴特尔强行留在自己身边照顾,我会嫁给宝力尔。

看过影片的朋友,应该可以明确一点:宝力尔很爱图雅,不远万里前来求婚。

嫁给一个深爱自己的男人永远不会太错。

爱是可以慢慢培养的,凭借一己之力获取大量财富的宝力尔,身上一定有许多图雅还未曾发现的优点。

当她和宝力尔一起生活一段时间之后,谁能保证她不会爱上这个优秀的男人?

短暂的相处就已经可以看出宝力尔的不少优点:1.体贴。

副驾的图雅因为长途跋涉甚是乏累,宝力尔当即决定中途择一豪华酒店休息。

2.大方。

当森格牵着马等着堵她老婆时,图雅想要给他一些钱让他好好照顾自己,宝力尔不假思索的就掏出自己的钱包。

3.善良。

他会因为欺骗了图雅而哭泣,自愿掏钱给巴特尔抢救。

真正心狠的人,早就变着法子带图雅回省城结婚了。

4.多金。

他有豪宅有巨款,可以给图雅更好的生活,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嫁给宝力尔之后,可以让孩子们多和亲生父亲巴特尔保持联系。

即能保证一家人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也不会失了彼此多年的夫妻情分。

成全了宝力尔,不伤害森格,也解决了一家人的困境。

前面我说,爱是可以培养的。

然而,另一方面说来,爱也是会被消磨的。

如果和巴特尔厮守一生,不仅燃尽了自己,也会消耗掉两人之前的爱情。

“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是夫妻。

我们之所以会大加赞扬那些舍己为人,忠贞不二的人,就是因为罕见。

而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批评她人遇到危机另择新偶,往往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最后,图雅选择了嫁给森格,这真的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吗?

我不这么认为。

森格流着一身浪漫主义的血,轻信他人,做事莽撞且无长远规划。

虽然他耿直善良,但是社会上的人有几个不善良,耿直就更算不上是什么了不起的优点了。

敢问图雅,一个随随便便就倾家荡产的男人,值得你去托付终身吗?

我的观点:森格蠢笨笨,巴特尔略矫情,宝力尔亮晶晶。

如若让我来续拍,我会将宝力尔置于宣传海报的C位。

 4 ) 《圖雅的婚事》(Tuya's Marriage - 2006)

是2007年柏林影展金熊獎作品,中國導演王全安在內蒙古拍攝,算是民族電影,以蒙古放牧民族的風土人情為背景,搬演婚姻倫理和愛情為題材的故事,情節雖簡單角色情緒刻劃也算複雜深入,只是大量非職業演員的表演有時覺得有點平。

婚姻在片中看似是生計生活所需也是交易,但慾望和感情仍然是主導一切,只是女主角為了失能的丈夫所堅持的婚事,到後來也許會換來更多的麻煩,電影直到最後結尾才點出來。

但整個情節的過程還是可以感到女主角這種帶著前夫找新丈夫的非傳統家庭關係和女性自主的可能性。

 5 ) 情无独钟

居然一直想当然认为这是纪录片,看了才知道是电影。

可能对纪录片风格的电影看得太多,对此类电影,好多已经热情不在。

这个故事很简单,倘若写成文字,在中国的很多媒体都可以发表,比如《光明日报》、《知音》、《妇女之友》等,或者可以上电视台,比如《感动中国》、《新闻调查》、《纪事》……说到底,这是个新闻。

蒙古女子图雅原本夫妻恩爱,但丈夫为了打井导致瘫痪。

图雅撑起了家,却因过度劳累患上疾病,从此不能继续当牧民。

为了活下去,图雅与丈夫离婚,再婚的条件有且只有一个:同时要承担自己前夫的抚养。

众多来提亲的人,来来往往,都没有成功。

有一个图雅的老同学,在经历了妻子背叛之后成为富翁,也来求婚,并把图雅前夫送到疗养院。

但这个尝试由于她前夫的自杀未遂而流产。

邻居小伙子森格,是个单纯直率,感情失意的人,他的妻子不仅与别人私奔,还在背叛的时候卷走了森格倾家荡产买的运输车。

森格向图雅求婚,经历了诸多磨难之后。

二人结婚,森格也承担了养育图雅前夫的责任。

在婚礼上,两个丈夫,两个男人,因为酒与歌曲,最终扭打在了一起。

图雅哭了。

两个丈夫,成为戏剧冲突的核心。

作者并没有给这个故事定性,也没有塑造某种高大的形象。

他只是敞开了故事本身,结尾的眼泪提示观众这绝非一个催人泪下情意绵绵的故事,而是一个悲剧,关乎现实、贫困、草原,以及人应当如何面对一切现实的悲剧。

要生存?

还是要情感的守护?

当二者看似不能兼得时候,只有最倔强的人才能付出行动。

换句话说,悲剧,都是由倔强的人写成的。

对于森格来说,他不忠的妻子恰好是图雅的反面。

但他重视的忠实,同样将他抛入面对另一个男人的尴尬境地。

一个女人维系两个男人,这对女人是考验,对爱惜脸面与男性生殖尊严的男人更是考验。

别的求婚者无法理解图雅,只有森格可以,因为他妻子的背叛让他懂得这种忠诚。

但即使他能懂得,即使图雅的前夫能理解。

但前夫是因为自己的瘫痪——丧失劳动能力与性爱能力这两种男人最基本的标志——才出局的,也是被迫的。

因此,他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现实,但绝不会因此坦然。

更何况这是蒙古族,一个以血和酒闻名的民族。

电影也不断地通过他人之口,来暗示前夫年轻时候是如何勇猛刚强,充满着男性的种种特征。

爱,或者情感,无论在多么高度发达的文明里,无论对男人还是女人。

其最初的吸引,都是从外表而来的。

其次才是所谓的谈吐魅力等“亚外表”,最后才是金钱与权利、身份与地位等。

所以,瘦骨嶙峋,但是还算是个男人的森格,与体格健壮,但是丧失劳动与性能力的前夫,这两个人面对图雅时,就会产生一种奇怪的抑或潜在的博弈。

图雅不爱森格,毫无疑问。

但这场博弈,森格赢定了。

但图雅哭了。

因为图雅很清楚,森格是好人,本色好人,好人就意味着他将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物质上与心理上,以及他人的风言风语。

没有善恶,没有是非,只有眼泪在飞。

写于2007年

 6 ) 失望当中的希望

上周五同学说 明天长沙王府井"图雅的婚事"首映之后还有导演见面会 谁去犹豫了一下 然后决定了要去不久之前看到网站上报道说这部电影在柏林得了金熊奖很想知道是怎样一部影片征服了那里的评审的观众们抑制住了自己想上网去查相关信息的想法过去几年国产大片的那些宣传带给我太多虚假的希望然后又在失望中从电影院走出来坐下来 黑场 开始放映认识了一个叫图雅的女人重情重意 在内蒙古的大草原上那样的扎眼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演图雅的演员是湖南人我真就以为眼前这个女人是地道的蒙古人了豪放坚韧我一直在想 为什么片中的情节不会发生在我们身边是他们太开放还是我们太复杂最后明白 一切是因为那里的落后当然这个不重要 因为那也有太多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和明白的美好国产影片出现了太多尴尬大片都是用来忽悠人的耗资巨大但是往往连个基本的故事都说不清楚国外得奖归来的片子叫好不叫座票房永远是惨淡收场这部影片 让我在长久的失望之后看到了一些希望不用太刻意去做一些事情反而自然得到让人满意的结果谢谢王全安

 7 ) 《图雅的婚事》:让我们远离苦难的抒情

2007年的2月18日晚间,第57界柏林电影节颁奖典礼举行,中国导演王全安执导的影片《图雅的婚事》获得了最佳影片的金熊奖。

据此马上有媒体评论说,这是中国电影继《红高粱》后的20年中,再次抱得金熊归,是中国电影的一大盛事。

但是,相对于当时在场的导演王全安和主演余男的激动拥抱,中国的影迷对此的反应颇为冷淡。

不能怪中国影迷不热心,实在是这些时日中国电影有了太多国外获奖的消息,中国的影迷的热情都被《三峡好人》等之前的获奖电影给消耗尽了。

再说,当时国内因为商业大片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图雅的婚事》这样之前一直默默无声的小成本的艺术电影实在吸引不了大众的眼球。

北大的戴锦华教授曾经在她的研究中国电影的专著中指出,中国的艺术电影始终走不出一道“窄门”。

这道“窄门”由中国导演张艺谋开创。

一部影片制作完成后,不参加任何国内院线票房的角逐,而是去参选国外的各大电影节,一旦在电影节上获得奖项,获得西方媒体的认可,这就等于走向了世界,和通常的国外大片有了同等的竞争筹码,然后送回国内上映。

中国电影,尤其中国的艺术电影,几十年如一日,始终都是走的这道窄门。

但是这道窄门之所以如此之“窄”,就是因为中国的艺术电影生产本身就是跌跌撞撞的过程,想要参选国外的电影节通过广电总局的苛刻审查,并且最终还要获奖,这种概率实在是寥寥无几。

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所以夭折者是多之又多。

但是,多少年来,尤其是张艺谋的《红高粱》从这个“窄门”第一次成功突围后,中国的艺术电影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一种模式:先国外获奖,后国内上映。

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如是,王全安《图雅的婚事》亦如是。

而且最重要的是,在这样的一种影片制作的预期中,如果想要走这样的一道“窄门”,一个潜台词就是,中国的艺术电影必须要取悦电影节的评委,首先向西方的观众献媚,获得西方对东方的认可。

对一部独立的制作的电影人来说没有比这样的一种献媚行为更无奈的了。

在中国的几乎所有在国外获奖的影片中,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是反映中国这个有着神秘悠久的历史的国度中一直都苦苦挣扎生存的前现代人类的,那个在西方想象中的东方镜像,在西方观众中已经形成了被怜悯被关照的对象。

在国外获奖的艺术电影,基本都是反映中国人民更多的是中国女性,这个更加弱势的群体,默默的、坚忍的、挣扎的和坚韧的生存姿态的影片。

经过多少年中国电影人的经验积累,他们已经明白,西方观众需要的是中国人民的苦难叙事,只有通过自我施虐-受虐的过程,中国电影才能获得西方观众的情感认同。

所以从《红高粱》开始,到前些日子《三峡好人》以及现在的《图雅的婚事》,中国导演们几十年如一日的抒发着他们对苦难叙事的赞歌。

说实话,看《图雅的婚事》的时候,心情颇为平静。

这种平静致使我好像对这样一部所谓的优秀的获奖影片好像实在无话可说。

也许,我们的生活中不乏苦难,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为苦难的生活而忧愁,但是面对电影中表现出的苦难生活,我却感到麻木。

我们生活在苦难之中,但是却缺乏对苦难生活的敬意和对苦难生活的表现方式,一味的把生活的重担压在女性身上,然后表现中国女性的良善、坚忍和对苦难默默的抗争,这种抒发苦难的方式已经不能赚取人们的眼泪了。

这样的通过镜头和影像的叙事来抒发对苦难的赞歌的方式,还不如我多年前读到胡风给萧红的小说《生死场》写的评论文章中对中国农民苦难一生的短短几句话来的震撼:“蚊子似的生活着,糊糊涂涂的生存,乱七八糟的死亡,用自己的血汗自己的生命肥沃了大地,种出粮食,养出畜类,勤勤苦苦的蠕动在自然的暴君和两只脚的暴君的威力下面。

”还有萧伯纳的《英国佬的另一个岛》里,有一位年轻人这么说他的穷困的父亲:“一辈子都在弄他的那片土,那只猪;结果自己也就变成了一片土,一只猪。

”看《图雅的婚事》的时候,我总想起贾平凹一篇类似情节的小说《天狗》。

但是那篇小说中,天狗娶了他的师母,而与此同时他同样因为挖井而瘫痪的师父是和他的妻子还保留着夫妻关系。

在中国大地的某些角落中,这是一种默认的风俗,一个女人可以同时拥有两个丈夫。

而在《图雅的婚事》中,也许是为了表现政治正确的缘故,导演对此种奇异的风俗作出了巧妙的处理,让图雅和她的丈夫巴特尔先离婚具有了正当的合法的程序后,再寻找一个合适的丈夫。

这个时候的图雅,提出她的新丈夫必须答应同时照顾瘫痪在床的巴特尔这种情节就表现出的一个女子道义和情感上的担当,而且这种担当无疑是值得尊敬和抒发的:这也许就是这部影片的最大看点所在。

但是对比贾平凹对在小说种对中国女性身上的品质的那种迷恋,导演王全安在《图雅的婚事》中还是对中国女性在面对自己婚姻和生活问题的时候那种迷茫则作出了相对含蓄的处理。

但是正是这种含蓄的处理方式,让我对中国电影中一再的抒发对苦难的隐忍表示出一种失望。

如果仅仅是为了表现出所谓的原生态的苦难生活,以及对此生活用影像的叙事方式,或者说用客观的镜头抒发出来的话,这种苦难的沉重毫无疑问被转化为了一种生命的轻逸,和一种单纯的西方观众的猎奇。

生命以及在生活中的暴烈和残忍的一面被镜头拉回了幕后,只有苦难诗意的表达。

还是那句话,我们的生命中不乏苦难,但是缺乏对苦难的表达方式,尤其缺乏影像中的对苦难生活的真正敬意。

因此之故,我劝中国电影人,尽量远离苦难的抒情,直到你真正理解所谓的苦难生活。

思郁2007-4-29书

 8 ) [电影]《图雅的婚事》:边缘相对中心的魅力所在

引用俄国人叶甫盖尼·古西亚金斯基对美国电影《杯酒人生》的评论,关于电影《图雅的婚事》,我们也许可以这样说——“王全安的边缘不是中心的对位或对立,而是它的一部分,是它的直接延续或者说表皮:只要剖入的够深,你会发现里面绝非空洞无物,而是中国式的旧景观。

”但有别于那些讲述中国边缘生活的孱弱无力的版本,王全安并没有刻意伪装什么独立姿态,更何况影片除了在叙事建构上引人注目,还意外得到了来自海外权威机构的认可(获得57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不过,虽然这一追加的荣誉令影片获得了进入院线的许可,但大家对票房的期待仍然普遍缺乏热情。

在编剧芦苇“秘密地图”的指引下,王全安得以将一个属于典型前张艺谋时代的伦理故事的内核重新打磨抛光,他不但摒弃了《秋菊打官司》(一部题材极为类似的电影)里张艺谋所刻意营造的影像浪漫主义,也没有让女主人公图雅像同样围着头巾穿着臃肿的秋菊那样,负担过重的社会与文化隐喻。

图雅得以以一个“人”的立场存在于这部电影所营造的独特社会空间里,这也许是影片最大的进步所在。

余男的表演值得举双手肯定。

她扮演的蒙古女人图雅,和王全安前作《惊蛰》里的女主角关二妹有着极为相似的境遇,她们都被成打的男人和生存压力团团围住,她们都企图通过婚姻途径来摆脱这种现实窘境。

但相比关二妹,图雅对自己的生存及其肩负的整个家庭的生存显然富有更严峻的责任感,恰恰因为这种责任,在面对一连串的抉择时她也显得更具主动性,态度更坚决与强硬。

然而整个故事的悲怆感,恰出现在这种艰难的人生决定之后——王全安自己也认为,影片的结尾恰恰意味着图雅更为艰难生活的一个开始,“嫁夫养夫”这个注定的伦理悲剧将从一个不和睦的婚礼开始,步入另一程度的尴尬境地。

“嫁夫养夫”本身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它不大可能获得多方的满足,而无论戏里戏外,巴特尔、森格、图雅又都必须保持自己作为人的尊严,这种尊严有时甚至大过生命。

因此,王全安实际上是在这部电影里将边缘人的自尊(也包括对别人尊严的尊重)放在了一个显要位置,这有别于早期第五代导演将个体经验抽象化、概念化、传奇化的创作习惯,也有别于部分第六代电影对边缘人的草率处理,有别于《安阳婴儿》,更有别于贾樟柯居高临下视角的那些电影。

王全安将一个原本发生在西安近郊的真实故事,置换到文化生态自成体系的内蒙境内,让主人公成为几个极有魅力的蒙古人,据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显然,他也担心人们会将他的这部新作纳入80年代黄土高原故事语境当中。

此外,他未对蒙古生活场景作出取悦观众的诗意变形,似乎也属有意为之。

《图雅的婚事》镜头罕见夸张的色彩,情节也没有过度渲染悲情,相反,在煽情场面到达情绪释放的临界点时往往及时中断,比如巴特尔自杀未遂后图雅带着两个孩子也以自杀“要挟”他彻底打消轻生念头时,观众的眼泪就只在眼眶中打转,却始终无法大滴落下。

这种极度克制,最终使影片压抑的悲剧性和适当的幽默感相得益彰,两不突兀。

而且如此一来,此类题材很容易出现的关于牺牲精神的庸俗说教倾向,也被成功阻止了。

不过,在现阶段的中国,图雅的个人困境仍然具有某种社会学的典型意义。

“嫁夫养夫”意味着图雅向生存和道义的两难发起了“进攻”,她企图寻找一条折中的道路,既不抛弃残疾的丈夫又有可能获得个人的幸福,她想达到这种平衡,但事实证明,“牺牲”是被允许和鼓励的,但二者兼得则依然是条死胡同。

有部分观点认为,王全安最终将图雅面临的这个无法解决的矛盾遗留给观众,是缺乏探讨相关社会问题的勇气,我个人则认为,王全安缺乏的不是和任何人对话的勇气,而是他多年来一直徘徊在边缘的创作经历,让他失去了和主流进行对话的热情。

但这很可能,恰是边缘相对中心的魅力所在。

http://blog.sina.com.cn/u/4b658a99010009lh

 9 ) 图雅的哭泣

内蒙古的草原现在还有多少是肥美的,还有多少是“风吹草低见牛羊”呢?

这正如人性中的真善美一般,正在逐渐的被不知道什么样的黑暗之心渐渐的吞噬和腐蚀。

图雅是一个性情执著刚烈的女子,在茫茫的已经有些干枯的大草原上,抬水,放牧,照顾残疾的丈夫。

当丈夫要离婚的时候,当图雅和一个男人在宾馆里度过一个相安无事的夜晚时,故事开始向本来就没有结局的结局走去。

丈夫在疗养院自杀,格森到处找马,图雅在终于结婚的时候,两个生命中的男人却殴打了起来。

一个即将要睡陪伴自己好多年的妻子,一个是已经睡了新婚妻子好几年的前夫,图雅站在地上,泪水缓缓地流淌,谁也没有为了图雅停下拳头。

谁都没有为了内蒙古的已经逐渐灰暗的蓝天买单。

 10 ) 真实的力量——图雅的婚事

内蒙古大草原,马头琴,酒、肉,生活。

芦苇是个好编剧,余男是个好演员,全安是个好导演。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没有太强烈的戏剧冲突,演员全身心投入体验,蒙古民歌唱响的时候让人非常震撼。

丈夫瘫了,妻子带着两个孩子,不离不弃。

为了生活,找新丈夫,条件是带着丈夫。

这样的事拍电影是因为太少,有这样的好妻子,当然很难得,蒙古族人还有纯真未丧失。

片尾,两个丈夫打架,两个孩子也打架,图雅躲起来哭泣,电影戛然而止。

《图雅的婚事》短评

三星半,猴子又名为:带着前夫去结婚,同感!

3分钟前
  • 妞妞儿
  • 还行

没求意思

5分钟前
  • 冰凌苍狼
  • 较差

两个世界

10分钟前
  • FUNNI
  • 较差

故事完整干练 收驰有力度 女人那不尽言的抉择与流离下的悲天悯命 余男演的好 中国难得的好演员

14分钟前
  • 推荐

纯粹的披着内蒙外衣的陌生化的汉族文艺青年的憋屈和拧巴,另外,这配音不是汉语普通话,明显是内蒙方言

19分钟前
  • dunklerprinz
  • 较差

哀民生之多艰。搬家,离开,一个悲剧的结束。图雅兀自无人的哭泣,儿子面对冷言的反抗,前夫不甘示弱的言语,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滑稽的关系,荒唐的一个个求婚。前夫仿佛能决定今后命运,甚至不惜以割腕威胁。悲哀的,忍耐的女性,才是最值得同情,且无力反抗的。没有选择,只能走下去……

20分钟前
  • 想读懂红楼梦
  • 较差

整体叙事节制、专注的同时,少数段落有过度戏剧化之嫌疑(这毛病在《团圆》里更明显)。让一个少数民族女性担负起这场救赎,救赎的对象是先后在前现代和现代化过程中折戟的两个男人。然而结尾一哭,这个理想化的东方式的嫁夫养夫的爱情/道德故事看似超越了现代,却遭遇了传统的藩篱,一场必然的悲剧。

21分钟前
  • 57
  • 还行

《图雅的婚事》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它没有进行一种感动中国式的话语表述,也没有刻意的去表现困境,它只是还原了生活本来的面目,展现了图雅在困境步履维艰的样子。

26分钟前
  • 赫尔西
  • 推荐

看不太爽。太长太慢。土话和内蒙版普通话参半,听着难受。还不如全来土话,估计跟陕北话也差不了太远,那才顺遂。彪悍重情的女人,大爱。

31分钟前
  • little2
  • 还行

速2。带着丈夫去结婚是个好梗,暗恋女主的邻居之设置使故事有趣,免于苦情。没懂开头结尾反复两次的哭是为什么。表演和外景还是挺别扭(简陋)。全景不够“全”。

35分钟前
  • 阳朱
  • 还行

报看

39分钟前
  • 进击的丽丽
  • 很差

看这种片真闹心。

44分钟前
  • 纳仁菜菜
  • 还行

之前以为图雅就是男名

46分钟前
  • 风向未来吹去
  • 还行

这个封面乍一看好像帽子上挂了流苏的唐长老...

48分钟前
  • 胖子彤
  • 还行

婚姻就是一场对赌,筹码,玩儿法其实都差不多,只不过是坐在赌桌两旁,还是面对一个方向,还是有一个玩不起,或是犹犹豫豫,或是先离场……有人盆满钵满,有人倾家荡产,当然也有怎么进来怎么出去。所以,入场之前,务必好好想想,这局,不一定非要玩儿,这局,你身旁那个人值得你入场吗?

52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余男的表演确实好,层次感分明,一个贫苦而坚韧的蒙古族妇女形象,跃然纸上;问题出在王导的剧本上,太过于讨巧,甚至有猎奇嫌疑。真实的内蒙生活,肯定不是这样。

55分钟前
  • Bruce Young
  • 较差

类似秋菊打官司的拍法,原汁原味

59分钟前
  • 林楚墨
  • 很差

有人猛夸这片,也有人大骂张扬的《落叶归根》。在我看来,都是公路,都嫌牵强。相比而言,我还更喜欢后者。

1小时前
  • 梦旅人
  • 还行

短评不够写 先从性别视角简单写点;这部是典型的带有西方性别符号的东方民俗电影——如fertile一词所揭示的 土地与女人有天然的联结 而井作为开垦-征服则是典型的男性象征 王全安甚至通过男孩在井边撒尿的镜头具象化这一表达 因此尽管男人早就不行了 图雅还可以通过扮演女强人即一种社会性别上的男性来支撑家庭 但如滴尿般少水的井(家庭)显然支持不了太久 影片于是进入到图雅扛车的桥段 通过视觉表达暗示“分娩”的发生(用力+出来了;是近期最精到的观察了!) 这一分娩在结构上唤回了她的女性在场 于是图雅的“婚事”被摆上台面 她不得不另开一口井(婚姻)来度过生存危机 她在征亲原则中体现出的效益主义则完全是一种男性写法 图雅的女性特质始终被故事发展遮住掩住 直到最后一镜完全退回自身才向观众显现出来

1小时前
  • 番茄杀手
  • 还行

这种故事主线清晰,表演真实流的片子还真是我的菜。余男是个好演员。

1小时前
  • 豆友7734578875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