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本片走在路上都害怕有人從背後砍我或推我一把,你不會害怕坐捷運時有人從背後把你推下月台,這就是一種社會的秩序和道德,人人都小心翼翼的維繫公共領域的平衡,我想即使是旅行也是或多或少接觸陌生人的時刻。
你曾經看陌生人不順眼就給它巴下去嗎?
本片將這些不順眼一路下去。
初識的魯蛇男女相偕踏上英國古道旅行,看似一趟充滿性緻的自我發現之旅,在第一站就開始惡意,惡意直接殺戮,亂丟垃圾的男子,事業有成的旅遊作家,指責主角偷來的狗隨地大小便的多事男子,跟自己男友接吻的準新娘,...............只是在路邊慢跑的人,還有看來礙事的輕便旅行箱旅人,劇情發展使本來下手俐落精心設計的男主角讓散漫任性又壓抑的女主角開啟了心中黑暗的機關,事情越發不可控制,在男主心中浪漫瘋狂的燒車跳下古橋殉情的結尾,出乎意料的被女主發現並任性的遺棄了(養成了一個超級大惡魔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本片類紀錄片的手搖拍攝手法,以及路人男女主角的設定,就像平淡無奇的日常公路旅行,還是充滿詩意的英國古道之旅。
偏偏反差的將殺戮與惡意植入。
人生本就是场旅途婚姻如是新婚伊始男人血气方刚女人懵懵懂懂仓促组合后猛然发觉已置身社会泱泱各种新奇是必然这时的男人处于绝对的强势位置:首先两人克服了公共行为的不良习惯——否定了屡次乱丢垃圾者(倒车杀死的那个倒霉蛋)接着男子独自一人担起了家庭的负担——战胜了经济优越的邻居(杀死并推下山崖的金融精英)然后夫唱妇随的一齐共睹社会的变迁——鄙视了道貌岸然的同事(杀死一口一个环保的伪旅行者)此时已是中年按说是到了随波逐流的风平浪静。。
但婚姻却偏又遭遇了礁石暗涌这时候该女人出手了:第一个挑战男人有了or疑似有了小三结果当然是女人胜利了——女人用自己的手段消除了小三or疑似小三的威胁(杀死狂欢舞女)第二个挑战男人的兴趣or性趣开始天马行空——女人忍辱负重并将之消灭在萌芽状态(将玻璃男踹下山崖)最后在十二孔桥上(别问我为啥非是十二孔?
我会反问你情诗为啥非要十四行!
)男人和女人幸福的终老何谓幸福——从一个男人角度来说“能够死在女人之前的男人最幸福”所以女人松手了男人放手了死了走了一了百了。。
另狗之不恋况母亲乎?
刚开始看个人觉得很温馨,“只要两个人在一起”,杀人没觉得那么重要,但是男主角第一次杀人时女主角干到荒唐,甚至怀疑,但是爱情掩盖了那种怀疑,也同时女主角觉得男主角到底想要什么?
怀疑那幅画的意义,到最后女主角听完男主角说“你觉得怎么样?确定要这么做吗?
女主角明白了,我觉得男主角故意没抓紧女主角的手,甚至知道女主角不会跳,或者不愿意让她跳,从头到尾就是男主角的一甘情愿,如果两个人一起跳下去故事的结尾就圆满了,纠结是结尾女主角没跳有种背叛的感觉,我倒是希望结尾是两人一起跳下去,那就我不写影评了,选择是到底是很有趣的黑色幽默。
从妈妈的态度就能相见女主承受的精神压力,这种压力或许不致命,但绝对让人厌恶。
所以一个不知从何而来的男人就能轻易的夺走她的心,因为生活的确已经不会更差了,任何改变都是好的。
男主杀第一个人和第三个人的理由截然相反,一个因破坏环境,一个因阻止破坏环境。
可见任何理由都只是借口,他杀人只是心理畸形。
当然第二个被害者完全是因为写了三本书。
一个失业游民连自己臆想的身份都不能成为资本,这让他更加的羡慕嫉妒恨。
两个人在一起真的会互相推动,好事如此,坏事亦然。
男主杀人的变本加厉是因为女主丝毫没有因他的嗜杀而对他产生厌恶,甚至还会帮腔。
而女主也走上了杀人的道路,自然是近墨者黑的缘故。
女主第一次杀人,理由其实和男主杀的第二个人相近,嫉妒。
但男主的大发雷霆,显然是因为一死者刚和他有过亲密行为,多少还意犹未尽;二她自己决定并实施了杀人,侵犯了他的权威。
其实Martin的死依然也是因为嫉妒。
只有跑步的路人死的十分不值,而这种无动机杀人,也只有女人会有。
可见这个女人已经把杀人看成了和生气时候摔个盘子一样的行为。
女主止步于自杀前,是因为她还有一个可以回去的地方,虽然那个地方对她而言仅仅比死强了那么一点点。
真的不太喜欢这种风格,可是细细想来,这片却又有太多值得人思考的地方,尤其对于男人来说开始以为男主是人格扭曲,女主比较正常,可是慢慢的,当男主释放了足够的情绪,他开始变得正常,与朋友交往,规划事业。。。
而女主却在男主的影响下,失去控制。
这种安排有点出乎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毕竟相对而言,男人代表理性,女人代表感性,男人的感情可以在理智的控制下收放自如,而女人却不行。
另外,或许这也暗示了女人的慢热(你懂得),男人不能来得太快去的也太快,女人受不了也跟不上。
整个电影的前半段,女主看起来像个小女人,跟随着男主,离不开男主,可是后来,明显男主已经控制不了女主。
所以说永远不要以为男人比女人强大,可以控制女人,当女人发起疯来,你只有哭的份。
我想女主之所以后期失控,或许也是因为男主忽视了女主的感受。
毕竟女主的杀戮是从看到男主跟别的女人接吻开始,被看到的时候男主淡定的表情跟女主的激动形成了鲜明对比,男主并没有安抚女主,第二天甚至照常与朋友在一起而取消了原本与女主通行的安排。
抽烟的细节,男主说女主不喜欢他喝酒却不管他抽烟,但你该在那个时候跟朋友抽烟么?
所以并不是说女人说什么可以做你就真的能做,男人判断该不该做某件事的时候,还是要把女人的情绪考虑在内。
女主从头到尾,似乎发生了很大变化,可其实女人就是这样。
最初爱上男主,到发现他人格不正常,再到男主独自去喝酒晚归,接着发现男主工作的事情骗了她,直到最后拿男主的朋友做试验发现其实男主并没有那么在乎她等等这些,一个女人最初的美好幻想被男人逐渐暴露的缺点和本性打碎,于是你可以想象,其实最后那一刻,女人放手并不是一时的害怕或临时改变主意,女人虽然感性却并不傻,内心深处的理智和处心积虑的可怕不是男人能想到的。
两个人都是在生活中受到压抑的人,男主是因为工作失意,女主则是因为母亲管制。
其实我们每个人何尝又没有经受过这些压抑的情绪。
多少男人在对某个同事或领导堆着笑脸的时候,心里想要拿块石头砸过去,男主办到了;多少女人在因为家庭琐事情绪不好渴望男人安慰的时候,男人或者说累了要睡或者在陪朋友,而女主把男主的朋友杀了。
这点我联想的比较肤浅却很实际,这归根结底还是男人跟女人相互理解的问题,当男人工作失意的时候,女人应该给予足够的安慰和鼓励;而男人,应该在生活中更多地用心去陪伴女人,而不是因为工作、朋友,忽视女人哪怕很微小的感受。
或者,结尾又是说明男人感觉来的太快,女人却比较慢,女主还没回答是与否的时候,男主已经开始倒计时。。。
又或者女人的话不能信。。。
这让我想到一个笑话,一饿狼觅食,听到有女人在训孩子:再哭就把你扔出去喂狼!
孩子哭一夜,狼在门外痴痴等至天亮,长叹一声:骗子,女人都是骗子!
最后两点,一是男人一定要好好爱你的女人,用你的爱把她装扮成天使,而不是在你的忽略之下变成恶魔。
二是一定要听妈妈的话。
风和日丽 景色秀美迷人性感的英伦腔那车 那人那狗 怎么看都是个文艺的旅行风景片啊 噶搜 居然是两个loser 一路一边旅行一边杀人啊啊啊啊啊 喜剧在哪里啊喂!
(#`O′) 血腥镜头很多啊有木有看谁不顺眼杀谁 管你是明天结婚的新娘还是自带床铺的自行车旅行者谁让你碍我眼通过缩短别人的寿命来减少碳排量杀人其实是为了环保这种 扭曲的想法啊 还我三观 _(:з」∠)_ 不是很明白这部电影到底想传达什么人文精神我整个人都被弄得不好了!
据说还得了最佳剧情奖 神烦!
首先我是喜欢这电影的,节奏快,但镜头不碎,反应的问题现实又犀利,默默的不狗血的,但却有着荒诞的故事。
我看了个片头和片名本以为是个墨迹的欧洲小清新——一对儿没用大龄男女的相见恨晚,旅行期间的爱恨纠结,撑死讲讲古怪宅女情感观的节奏,我都准备要睡了,但没想到它就是要在不经意间敲碎你的玻璃心,从男主故意撞死一个出言不逊的陌生人开始,才是故事真正的主题——旅途杀人日志,沿途杀了好几个人都轻描淡写的,却没有避开血腥暴力的镜头,导演没有从个案中顺便交代男主的童年阴影或是环境影响因素,他可能只是不爽一个大喊大叫的人,或者嫉妒别人比他的车好,比他会写书,比他的相机好什么的芝麻大点的小事,就把人杀了,他不是变态,在我看来他大多数时候只是杀了一个态度傲慢的中产阶级。
在片子里男主和女主的穿着打扮言辞习性,就算他们是大英帝国的子民,来到中国你都不会高看他们一眼,更何况是态度傲慢的中产阶级。
但是从导演刻画的立场去看,好像那些死去的人不值得同情,挺讨人厌的,所以他们的死也没有过多的描述,就算女主知道了她三十几年来交的第一个男朋友是个连环杀人魔也没怎么惊恐万分,你以为这就是全部了?
我看了下时间条,片子过半了,我正说高潮该来了吧,女主就去杀人了,虽然没有出乎意料,但是完全在没有情理的情理之中,如果说男主算是遵循自我法规逻辑的杀人者,女主就是无序杀人者,到最后他们准备殉情,女主最后一刻松开男主的手,男主掉下山脑壳摔的稀碎时,我们就知道了女主才是本次旅途杀人日志的作者本尊大boss。
女主妈妈给了我们很多线索,大家可以去观察一下,其实女主一直都是个无序杀人者。
以上是那么多剧透,是我刚看完的时候写的,过了一周多了,它还是萦绕着我,这不是什么犯罪心理,不是什么福尔摩斯,这就是现实的世界,罪犯根本不需要什么精心策划的谋杀细节,也没什么折磨人的变坏心路历程,他们就像我们一样,普通的大多数,只是每个人去衡量要不要杀人的标准不一样,我自己时常在跟某个人说话的时候就一直在幻想我是怎么杀了他的,即使现在我们认为城市足够发达足够文明,可是你出门的时候还是会经常受到不讲道理的粗暴的对待,甚至丧心病狂的对待,有时候来自别的个体,有时候来自整个体制,虽然有的没有刑事伤害,但对个体的心理创伤可能足以扭曲他们的世界观。
就在昨天,北京俩男的就因为和妇女发生口角把人家的婴儿摔死了,听起来不可思议吧,也没什么非杀不可的动机,可这就是发生了。
在古代,婴儿的爸爸就可以“为子取人头”了,可要是技不如人也只能含恨而去,就好像以前的武林高手互相看不顺眼了来个“一试高低”死也就死了,西方就是决斗,为爱情决斗,为财产决斗,其实是因为大家都有自己衡量一件事的标准和底线,只不过利益与真理倾向于强壮的一方。
阿奎那将法律描述为“一种规则和行为尺度,人们据此而约束某些行为,不做出某些行为”,可是谁去惩治道德伤害呢?
要是那两个男的没摔婴儿,只是辱骂妇女,殴打妇女,谁会管?
谁会关注?
超人吗?
钢铁侠吗?
还是绿巨人!
另一个方面,是不是当下的我们太脆弱了?
被国家氛围跟媒体划分了统一标准,在这个标准下看看周围的人吧,谁不自卑,因为那个标准是个奇葩,你要夜以继日的学习虽然你不知道你学的是不是真理,你要认真努力的工作哪怕是陪领导喝酒,进入体制进入国企才能高人一等,俯视你的所有亲戚朋友,幸福是有标准答案的,没达标的就活该自卑,活该被鄙视,活该扭曲,还得觉得是自己技不如人,没有一颗奋发图强的心,直到你活的跟他们一样。
你以为什么是人情,站在标准线上了再谈!!!!!
前两天看到肉唐僧说:“你知道体制是恶的,只是因为贪图好处加入它,你怎么是无辜的呢?
只要你是自愿上山,哪怕只是喂马烧火,那你也是个土匪。
杀人越货的收入里有你一份,罪也有你一份。
”其实生活里,大家都在扑向那个奇葩的标准,看到有些个没达标的活的那叫个纠结,有些达了标的活的那叫一胡汉三,我祝福你们,祝福你们在“成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越走越远!
扯远了!
好电影让人废话连篇,电影还是挺幽默的,完全没有负担。
忠告:如果有人向你推荐电影,先看看自己和他的品味合不合拍。
离开家,踏上旅途,去往他处,观看光景或者,抛下自我,远离社会约束,释放被压抑的情绪,内观深渊如尼采所说,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必将回以凝视人性内在的暴力邪恶,自私自利,无所顾忌,大概是不堪观望的Chris和Tina没有一般电影里男女主角的光环 男主失业,自大,有着所有loser都有的出书的幻想,却脑袋空空四肢强壮女主大龄却还和母亲一起生活,毫无自主能力,依赖着男主作她的救星整部电影也毫无可以称之为美的视觉效果就连英格兰那被称赞为民族瑰宝的田野和丘陵,都显得空旷无趣废弃城堡上盘旋的群鸦带来一丝哥特的氛围但立马就切换到这两位无聊透顶又沉闷不堪的神经症患者唯一有点艺术升华的地方 还是反讽审美拿William Blake的诗歌去配男主棒敲路人美好的绿地,充满希望的新田野,溅染上的是鲜血和狗粪什么新希望呀,恐惧哥特呀,甚至连戏剧性情节转折,都被这部电影嘲弄剩下只是无尽的无聊和无缘头的杀戮一开始女主对杀人还有些正常的反应,害怕,恐慌,担忧逐渐地失去了所谓道德和正确的行为标准再然后就是把清除碍眼之人当作自己的个性或欲望的表达方式完全失去了体会他人感受的能力可以说是神经到了极致 完全脱离了现实二人去往的地方也是与文明和社会渐行渐远如果说不要杀人 不要伤害别人 是社会加到人身上的规训那么剥离了这些规训后人还能安然自我审视么?
最后跳桥,男主或许是认可了审视的后果完全打破了一切常规,回不到社会了内观看到这么黑暗的世界,把自己也消灭掉好了而女主则留下了,是她认为自己这么做也并非大错特错么?
还是她不再需要男主作救星,完全发掘了自己内心的暴力激情可以自行证实自己的存在了?
世界是透过自己的双眼看到的,往内看,往外看,逃不掉;你看到的世界 也是世界看到的你。
这是一个大龄屌丝老处女和一个一事无成内心自卑的男屌丝的爱情故事,我们估且当做那是爱情。
一直没有男人的女人,内心那份渴望爱情的滋润表现在脸上,当然长时间的没有阴阳调和的女人,多少都会有一些怪异的表现。
男猪脚就一脸每天在家里玩撸啊撸,然后真的撸一下,30多岁的男人,没有事业,一事无成,压抑的生活着每一天,想要通过一次性爱之旅来结束自己这傻逼的生活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看过影片的朋友都会觉得很压抑,这两个人怎么会这样,好好旅游怎么会杀人,世界观为什么会这样,会不会太夸张了…而我却恰恰觉得这部片拍进了我的心里。
我同时能体会到男主和女主那些扭曲的心境,黑暗,难过而压抑。
Tina是一个一直被放养在屋里的老女孩,三十多岁,和一个一直还把自己当小女孩的母亲住在一起,心里渴望自由,渴望撕扯掉束缚在自己身上的看不见的条条框框。
于是她爱上了片中的男主角Chris,一个粗犷高大的男性,还有一辆可以出逃的车。
片中很多情节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不成熟的老女孩处理事情的幼稚和鲁莽,可又由于她也从心底认识到自己不再年轻,在短时间里推挤着自己成长,而这浮躁的情绪只能让自己变得极端和麻木。
因为她根本没有做好准备,只是被动地去接受外界刺激带来的改变。
正如之前所说,她的心智和小女孩无异,可是当这个小女孩的心智和大人的身体及过激的外部环境重合时,她心里已经没有对错之分,就像她片中所说“我不在乎公平,我只在乎开心。
”Tina其实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爱Chris,她只是希望借助一个外力来逃脱那个监狱一样的家。
在萨满围着火堆跳舞的情节,她不止一次地表露着对他们的不屑,而实际上她像幻想着成为其中的一员,粗野地围着火堆跳舞。
(推测以前在家里时应该也对母亲表露过对那些出游的人的不屑,其实心里很想去)只为她想的只是逃离,从一个监狱里逃出来。
在她刚逃出来时,她以为逃出了束缚她的监狱。
很快她又意识到她进入了另一个监狱(Chris对乱丢东西胖子的过激反应,及到后面的冷血杀人,他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会真正让她自由)所以她想逃出来,于是她幻想着自己成为萨满的一员。
而她是不能从Chris身边逃脱的,作为一个被困房子里很多年的迟钝老女孩,没有社会技能没有社交经验对外界还存有很多恐惧和疑虑,她还需要Chris,于是她开始寻找其他方式来让自己觉得“自由”了。
比如疯狂的性爱,协助和主动杀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时的快感,让自己忘记那个让她恐惧的影子,会将她拖回黑暗束缚里的影子。
所以她疯狂地挣扎着,甚至做到让一切无法挽回。
曾经有几个瞬间,她想过回头,可是母亲冷漠的回应让她更加坚定一直往前去找,直到彻底撕扯掉那些烦人的束缚,得到她自己所想要的自由。
而Chris,一直以为她很爱他,只是爱得有些畸形了,其实她和他一样,最爱的都是自己,这也是她最后没有跳下去的原因。
因为他已经不再是她飞向自由的翅膀了,于是她松开了手,麻木地看着他坠下。
Chris,一个失业的屌丝男。
却把自己伪装成一个成功人士,带着一个仰慕自己的笨女人,开车出游,实际上是为新书搜索素材,这是他脑海里为自己勾画的完美形象。
甚至后后来他都觉得自己很优秀,是一个优雅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功人士。
这也是为什么他一直喋喋不休地数落电车上的丢纸男的原因,为的就是把自己和这种下等人划清界限。
而当自己第一次杀人之后,他的世界观开始坍塌,这种痛楚让他回到了现实,也认清了自己究竟是怎么样的人:生活不得志的一个失业穷屌丝。
他并不是自己一直认为自己是的那类人,他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第二次刺痛是在遇到那个成功的旅游作家时,有一辆豪华房车,成功的事业,还确实是个货真价实的作家,已经在写第三本书。
而自己,只是一个满嘴谎言的可笑骗子。
强烈的醋意和妒意让他疯狂,他不能接受这个仿佛一只在嘲笑他的现实,他不需要现实,他需要回到自己为自己设定的那个梦里去。
这里的剧情就好像《记忆碎片》的结局:真相不重要,要的只是那个会让自己觉得欢愉的世界,哪怕是假的。
所以他杀了那个旅游作家,杀了提醒他回到现实认清自己的线索。
从那一刻起,他又重新伪装成自己口中那个成功人士,而实际上只是自己欺骗自己而已,他的本性已经出来。
下面的桥段用了个很讽刺的对比,一个地理爱好者谴责他不为狗清理粪便(正如他一开始谴责那个丢纸男一样),而他的表现也正和那个竖中指的丢纸男一样。
影片的后面,他交到了一个好朋友,仿佛他的人生在开始慢慢恢复正轨。
而这时,已经失控的Tina却把他冷血杀害,两个人错乱的人生又再次在千丝万缕扯得支离破碎。
最后无奈的他,希望以死亡的方式得以解脱,而那边却在最后一刻戏谑地松开了手。
那一刻他的心里也许很平静,因为他也不爱她,他只是需要一双仰慕的目光。
而这双仰慕的目光温暖地可以一直让自己活在自己的梦里。
现在这双目光已不再温暖,那么是否一起跳其实也不重要了。
两个人。
一个为了本向自己所期望的自由而不断疯狂撕扯,可最终也只是从一个监狱跑进另一个监狱,永远追逐不到她所希冀的幸福。
另一个一直活在自己的臆想世界里而不愿醒来,因为他害怕面对醒来面对的真实的一切。
两个人就这样相互撕扯着撕扯着,像两个孤魂野鬼,纠缠不开。
三星半。岛国风光真不错,结尾逆得真是当头一棒,真爱还是难觅
反正我是不喜欢的,价值观依旧坚定。。
太虚了,显然是蓄意杀人,而不是误打误撞 。。结尾值一颗星
绝对的腹黑好么!!!
英国黑色幽默恐怖片,在一些地标性的景点里大开杀戒,“没心没肺的英式幽默让人哭笑不得”,挺有特色的。
只能说这种幽默没感觉。
不喜欢。
这部电影很碉堡,我没本事评,引用外国影评:影片中的幽默,毫无疑问是非常智慧的,而与此同时又是令人感到烦扰的。
我的幻想
英式幽默正中下怀...mean得来够抵死...还有萌狗Banjo...比Shaun of the Dead更好笑,堪比Wes Anderson...导演编剧夫妻档,女主也是编剧之一...令人眼前一亮的故事...
理解不能 还爹1小时
bloody hell!!!不正常的英国人比不正常的美国人可怕多了
有点意思
腐国中年逗比版Natural Born Killers呐。。。
霍霍霍黑幽默运用得当的纯商业片,我阴暗地笑了。让爱成为主旋律!用人类价值观来娱乐,好玩而已嘛。
欣赏无能。。。不过结局不错就加一星吧。。。
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如果你打算和情侣一起跳桥殉情,务必把对方手抓牢了。
有点像《上帝保佑美国》但是没那个好看,太闷了点,有点看不下去的。
dark negative... where or what do you want? tainted love/where did our love go 12" mix
震碎三观的表现人性恶的一面电影,心理变态的一对情侣。不喜欢这种为了黑暗而黑暗的电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