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辈子》电影版看完就一个字:苦。
觉得旧社会老百姓太苦了,可得珍惜新社会的好日子。
就像现在的小媳妇们容易被公婆这样训斥:放着好好日子不过你闹什么闹,你就是天大委屈也比旧社会好多了呀,如今这日子就够你感恩戴德的了。
或者年轻人们被长辈这样教导:你们有什么累,有多大压力,现在又不是战争年代,现在日子多好啊!
这片子拍摄于1950年,大概是当时反应旧社会如何黑暗的主旋律影片吧,有忆苦思甜之功效。
这要放给小媳妇小年轻看,应该比说教管用。
据说石挥表演得好,咱是外行就看个热闹。
没看过老舍先生的原著,我想原著应该不止这么些。
近日看了电视剧版,两个字:过瘾!
虽然比原著添加了角色,但我觉得比电影精彩。
里面三个人物三种人生,令人唏嘘。
先说最出彩的角色刘方子。
他最机灵,无论怎么改朝换代,他都能混得风生水起。
也是个人欲望最舒展的一个,做了很多常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得到常人羡慕的荣华富贵,几番起落总成人上人,因此很受观众推崇。
他机灵在哪呢?
当兵知道烧杀抢掠,做生意知道走政府关系,当公务员知道踩着别人往上爬;善于利用他人人性中的弱点:老实的绑在身边以托付,普通的恩威并施来控制,厉害的溜须拍马求太平,挡道的软硬兼施而灭之,有资源的投其所好深度交易之。
他聪明地洞悉了人性,通透了处世规则,更重要的是他还豁得出去,大多数人就豁不出去。
我想大多数人活到一定年龄,都能知道人性和世界的规则,大多数人没有和刘方子一样去钻营谋福利,可能是尚未通透,可能是长的招人恨嘴也甜不起来,也可能是内心的原则不允许那样做。
尚未通透和想机灵而机灵不起来的人,就特别眼馋刘方子的体面与成功,愿意跟刘方子学,比如赵二。
于是我们见到市面上兴起了各种成功“术”,赵二不仅自己深信这一套,还安利给福海,教福海学会“汤事儿”。
遗憾的是刘方子的信徒们即使明白了刘方子的套路练就了刘方子的嘴皮子把自己打扮得招人待见,也缺乏刘方子的狠劲,说好听点是魄力,说难听点就是狠。
他为什么那么狠?
因为他的信条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只是老百姓理解的字面意思,也就是现在市井流传的:“自私的人命更好”。
他自私到什么程度呢?
只顾自己,其他人皆可害。
抢兄弟媳妇,出卖朋友,欺男霸女,贿赂葫芦僧断葫芦案等等。
这哪一件不要了人的命?
谁干得出来,刘方子就能,这让羡慕刘方子眼前富贵的徒众自叹弗如。
其实刘方子的结局就一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
他有多富贵,他就有多罪过。
他的生命是编剧给的,真要这样做人,早死八百回了。
至于剧中让他始终对福海怀抱歉疚,末了以死赎罪,也是编剧对价值观的理想化回归,不过也说明了刘方子那样的人不到死的那一刻,是很难改变的,毕竟有很多赵二还羡慕着他。
赵二,他的信条是:只要不害着别人,我尽可能为自己谋福利。
害人与不害人,这是赵二和刘方子根本的区别。
本是个无伤大雅的小人物。
孤儿乱世活着不易,小偷小摸情有可原,不会对失主造成大的伤害。
叫去当臭脚巡苦差事也同意,收点外快,不曾加害于人。
跟三姨太偷情只要不东窗事发也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没害过朋友,或者害过什么人,就是小人物在乱世的偷生。
刘方子犯下命案,如果将赎命财宝交给赵二,赵二八成会敛财而逃,因为他会觉得刘方子的死是罪有应得,并不是他加害的,只要他自己没有害人,他就可以拿走这钱。
不过事实上聪明的刘方子也没给他这个机会。
为何蝇营狗苟的赵二下场如此悲惨呢?
骨子里的自卑使他无法挺直脊梁,卑微使他痛苦,而卑微也正是他的活路,他不介意做一些下贱的事:本是和福海一起拿刘方子问罪,见刘阔气立马变立场;伺候刘方子以求钱财报答;通过给三姨太当性伴来赚钱;直到最后当汉奸。
他是如何走上汉奸之路的,那可是和全中国人作对啊,按理赵二没这个胆儿。
全拜三姨太的事情所赐,事情败露被人弄残被所有人唾弃无立锥之地,拾荒为生饱尝人情冷暖的他早已站到所有人的对立面。
一个自卑的人,很难给自己尊重,也就很难不去做卑贱的事情。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赵二来钱的路子都是邪路,所以他是小人。
因为自卑,得了点阳光就想灿烂一下,把自己得瑟没了。
因为路子不正,必遭报应。
小偷小摸不是事,但路子歪了走下去就深了。
所以从细处能看人人品,从幼时要将不端的行为扶正。
要说正直,福海是最正直的人,正得都快活不下去了,尽吃苦受罪了。
老实人什么世道都不受待见,他的正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不好的一面就是太理想主义,水至清则无鱼,被大道理的枷锁套着,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实。
如果大家都是君子,你做君子是没有成本的,如果在很多小人的社会里做君子,需要付出很多代价,福海付不起这些个代价,也要做君子,这是他的可敬之处。
作为朋友,他是猪队友,忠心把事办砸。
这不是他的错,是社会的畸形。
在一个诚信度高的社会里,福海是适应得最好的,因为他诚实、善良,尽管他缺乏勇气。
老实人福海并不蠢笨,他处理市民纠纷就很到位,令人信服。
虽然不是讲究契约精神,讲究的是仁义。
有时候硬规则之外还得用人性的方式去处理,这不会不比刘赵二人高明。
刘是害人利己,赵是损人利己,福海是仁者爱人,高下立判。
但福海为什么活得那么不容易,人们越来越不爱当老实人了。
其实虽然福海受了奴役却没获得别人那样的福利,甚至本该得到的都没得到,但他睡得香啊,他得到的亲情,是赵二和刘方子这种人成年成家后所不能拥有的。
只是人们都太在乎钱,重利轻情义才那么鄙视老实人福海,以为他不值当。
在一个人治、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社会里,只有福海是个人,其他都是鬼。
鬼太多,反而笑话人是老实人。
人在鬼堆里混,当然不容易,人并非学不来鬼的招数,只是人不该学鬼的招数。
但福海已经身在人鬼不分的世界中,独善其身当然好,但那是不可能的,至少你得生存下去,这得跟刘方子学学。
刘方子要是秉持福海的仁爱之心,才能成大器。
福海要是像刘方子洞悉人性,上善若水,但不迂腐,也能成大器。
赵二,要是不人穷志短,能见贤思齐,也不失一条好汉。
唉,一辈子,哪是这么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呢。
个中滋味还得,慢慢嚼。
借赵二一句话:“没什么嚼劲,看着好看”。
2017.7.21
这几天我把电视剧《我这一辈子》看了一遍,看到20集,赵二来方子的办公室准备抓捕福海和顺子那场戏,我是真的落泪了。
赵二瞪着福海,狠狠地说了句“福海,你他妈真拿我不当人呀你”,赵二咬牙切齿,泪水已滑倒下巴,整个身子也都跟着在颤抖。
当时我就真的绷不住了,太扎心了。
赵二那句“你们他妈谁也瞧不起我”必是积怨已久,谁都瞧不起他,他只会偷鸡摸狗,蝇营狗苟,跟大户人家的三太太通奸后被砍断左臂更是低三下四,不敢见人,当上汉奸后那也必然遭到万人唾弃。
但是赵二不在乎,他只在乎福海,他希望得到兄弟的支持和认可,希望福海能够知道自己的难处,能够服软。
但是一生懦弱无能的福海偏偏对自己的兄弟如此强硬。
然而赵二并没有出卖福海,这之后福海和顺子生活依旧。
如果赵二真是卖友求荣的人,他犯得着在这里和你们争论,犯得着撒几滴鳄鱼眼泪?
他是真的伤心了。
赵二是三人中最讲情义的,最把当年三人拜把子的事当真,永远记在心上的。
赵二与福海和方子不同,生下来就没有了父母,世上最亲的两个人就是福海与方子,方子投身革命时与他俩分离,这时福海就是赵二唯一的亲人了。
赵二也真把福海当哥哥,当亲哥哥,那一口“哥gay哎”长,“哥gay哎”短的,听得我心里都酥酥的。
结果福海这个王八蛋、窝囊废,除了会坑自己的兄弟,还会干点什么。
方子革命成功回来,派兵去找福海和赵二,大兵问赵二在哪?
赵二正准备蒙混过关时,福海就把手指向赵二了;赵二和徐家三太太暧昧,福海为了个空头支票,为了个实诚人的体面称号,转头就把赵二卖了;日本投降,国民党倒台,赵二身败名裂,想在福海家躲几天,福海义正言辞地拒绝,出门就告发了赵二。
而赵二是怎么对待福海的?
通奸一事事情败露后,赵二不怪福海,反倒怪方子不敢放了他和他一起逃跑。
赵二被共产党押走时,他还在说,哥哥,我不怪你,是我自己咎由自取。
我就纳闷了,你福海凭什么这么相信新上台的政党,这改朝换代这么多次,以前的经验教训都没了?
就不能既往不咎,还要一逼再逼?
赵二被枪决时,没有人来送行,有点关系的竟是将要送他上路的顺子。
讽刺的是,顺子没有一句关怀问候的话语,他是如此的大义凛然、铁面无私,一段铿锵有力的判词后,枪响人倒。
可是好歹他赵二也是从小照顾你,依你入睡的三叔啊,你的内心就没有一丁点的波动?
没有人瞧得上赵二,赵二这一辈子,是落寞的一辈子。
我也无心洗白赵二,他自己做的事情确实不是好事,但是这世间本应该还有温情,他并没有感受到。
这么个破烂又糟心的剧,居然快看完了。
老舍的书写得挺通透,大时代里小人物,叨把叨一辈子的零散碎事,苦辣酸甜什么都活过了,挺有血有肉有滋味的一个人。
三万来字的小书,生生要拍成二十多集的剧,使劲灌水是必然的,书里但凡有个前情后事能发展发展的人物,都成了凡事出来掺一脚的主。
兑水这事儿其实问题不大,陈宝国那一版的茶馆就不赖,我这一辈子更难些,一方面这书有线索没故事,另一方面人物也少,多是闪一面就没了的。
灌水剧的破只是个程度的问题,更教人糟心的是书变成剧,那“臭脚巡”成了纸片人,执念和机灵全没了,只活成了一个:愚善。
专制的道德教化总爱滥好人,愚忠愚孝愚善都被赞美,全不管忠孝义的对象是不是个无赖混蛋。
老舍的书里,老巡警一辈子守的是规矩,有的那是小人物的人生智慧,而剧里的福海,则一味的与周遭格格不入就是善与义的化身。
看片看剧,被欺凌的小人物们对恶人恶行,往往最是能忍,这八成出于一个美好的假设,即是好人有好报。
基于此,好人们常是无原则的,很多时候所谓的大善,更像是一种对恶的纵容。
就是想说,无原则的善,就是恶,而宣扬无原则的善,更是。
(写于赵二跟三太太被抓时) 关于评分,写在前头。
我想给四星。
每一幕都是耳熟能详的老戏骨,老面孔,奉献了精彩绝伦的演技盛宴,给三星也是对不住各位。
可是想到福海这个窝囊废,就气的慌,就不想看,甚至连带着对这剧都有了成见。
最后只能三星。
1.福海这个人,哪朝哪代都有,和平盛世,尚且能得一息生存,顾得上自己,也害不了别人。
但就在乱世之中,这一份实诚,可真要了命了。
福海这个人是非常有原则和特色的人。
(1)好面子。
他以为自己扎纸活是个高贵行当,媳妇吃不上饭也不肯屈尊拉个洋车,就为了那点面子。
(2)老实在人,但也不懂变通。
大白子当街斩首,别说刘方子,但凡是赵二这条命也留下了。
(3)没主意。
大男人一个,顺嘴儿就是“瑞姑娘,您给我拿个主意 吧”,你媳妇回来这事也让人家给你拿主意?找事?
(4)情商低。
出卖赵二,让人家一句话就把话套走了。
刘方子是拐走大妹不假,可真让大妹走的,还不正是福海的窝囊劲儿!
刘方子一再赎罪,可是直到因为赵二要被杀去求刘方子,张口还是“你欠我的”,火上浇油。
(5)薄情。
一次次给刘方子和赵二难堪,这两个兄弟没事接济的时候可也是受着了。
哪怕刘方子保下了赵二的命,吴先生回来,这家伙当众还想着能让刘方子好看。
天底下可没这么让人寒心的事。
其他不再一一表述,基本上是把又倔又犟又窝囊又怂又傻所有特点集于一身了。
这是个表面人人夸的老实人,实诚人,可也是最大的小人,骨子里都刻着烙印的真小人。
2.刘方子是个枭雄。
对刘方子这个人,是伴随着剧情的开展,由恨生爱的。
他是小人,不假,可也是个有血有肉的大人。
他是剧中最大的明白人,乱世之中,仁义礼智信都是浮云而已,不择手段的上位才是真道理。
虽然背后阴别人,可对着自己的两个兄弟,能拉一把就拉一把,能帮衬就帮衬,可不像福海明里暗里想着要弄他。
说实在话,乱世中,跟着这种人干其实放心,他吃肉能给一口汤喝,他发达了能带着鸡犬升天,危难了兴许能救一命。
这是个小人,但是确实让人越看越爱的小人。
3.赵二,小人物。
精于世故,圆滑,在哪朝哪代都能活着。
难成大事,可也是吃穿不愁。
赵二也是个真性情,对着福海的冷嘲热讽照样能时不时去接济一下。
可是就是没想到一直被福海爷儿俩坑害。
如果临死前能重新选择,我想赵二还是会拿他这个大哥当大哥,拿他这个侄子当侄子。
对于福海的厌恶与对刘方子的喜爱,其实也跟心理预期有关。
看开头,内心已经认定,福海是个好人,刘方子是个坏人,这个已经成为了思维定势。
到后边剧情推进,两人人设崩塌,作为观众的我,只能是爱的变恨,恨的变爱。
福海通篇的就一个纯粹坏人,可他却自以为是好人。
他看似遵守所谓仁义道德,一口一个本分,损人却不利自己,归根结底是因为他相信了所谓的“道义”。
可是我们读过鲁迅知道,封建道德满纸都是吃人罢了,他只是在跟着封建道德作恶,对自己的所谓苦痛遭遇,没有任何警醒。
最简单的例证就是,赵二被他害的两次。
第一次,因为别人许他官职,就把好兄弟赵二的行踪透露,让人给废了,这是赵二一切悲剧的起源。
赵二由此处处被人针对,抬不起头,最终为了出人头地做了汉奸。
第二次,赵二成了所谓的通缉犯,这个是做汉奸的后果,归根结底是福海一开始干的蠢事,赵二无路可走,找到福海家,福海却反把他出卖,不把他认兄弟,可怜赵二还当他是大哥。
结尾,福海的儿子(做了共军小头头),亲手把小时候疼他的三叔送上了断头台。
请问,赵二做错了什么?
结交了这么一个畜生?
而且最后他福海一家站在所谓大义灭亲的立场上,亲手整死了他。
还有天理嘛?
有人说福海认死理,我看纯粹胡说,他要真是认,他做差老,就已经看了不少事情,真认理的早就辞了不做,要么就是严肃到底。
剧中有一次,福海做了片儿负责人,就开始装清高了,要搞自己那套,结果搞掉了工作,是纯粹的损人不利己,这是又蠢又坏。
反观刘方子真是有血有肉,他一开始信革尼玛命,是被那个吴先生鼓动的,方子一开始就是个很有骨气的人,只是不明就里,以为师傅太苛刻,其实扎纸店的师傅真大好人啊,交给了几兄弟手艺和社会规矩。
方子后来参军明白了世道的一切,逐渐开始钻营,知道了见人说人话的艺术,每次世道变换跌到谷底都能成功的爬起来。
非常励志。
刘方子干过的算得上坏事的就几件,抢了福海的老婆,抢了别人的未婚妻,举报了吴先生。
先说说吴先生,这个人满嘴跑火车,搞革尼玛命,只不过是为着做人上人,最后刮民党得了天下,他摇身一变,做了大官,还不是那样儿,和前朝有区别嘛?
这人最不地道的就是小鬼子打过来了,他一溜烟的就跑了,只顾自己,当初革尼玛命的说辞全没了,纯粹为了自己牺牲别人的小人。
方子整他我看没什么不对的。
反观张勋张大帅打回来的时候,福海执勤的所里,差老们聊天,人人都夸还是大清国好,前清老头热泪盈眶的场面,比起这个,这吴先生是什么东西呢?
刘方子能够绿了别人,用了几样东西,自己的幽默性格,英俊外表,以及权力。
而福海的老婆水性杨花,不跟刘方子了,就跑去找土匪军阀做压寨夫人,这个人和福海迟早分了。
到底是不是福海的错,剧中没有透露,究竟谁勾引的谁,当然一个巴掌确实拍不响,特别是出轨上。
第二个抢女人,也是第一个的悲剧来源,因为福海老婆跑了,刘方子想着找个长的差不多的,赔偿给福海,福海假仁假义不要,最后方子帮福海家报仇的时候,也把人放走了。
赵二才是老百姓,赵二一辈子本来是混过去,该糊弄就糊弄,该逍遥就逍遥,有时候偷鸡摸狗,从没想过那些什么大志愿,大礼仪,他唯一信的是兄弟情,可他失算了,因为和那些宏伟的革尼玛命,大道义,大是大非,一样,兄弟也是靠不住的。
这部剧真好看啊,我觉得张国立兴许是本色出演,把坏人演的淋漓尽致,有福海这样的兄弟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正如剧名:我这一辈子。
透着心酸,透着伤悲。
虽然不同骆驼祥子式的悲剧,但这部剧也不差于她了。
猪脚在里面有2段婚姻,一段因为师弟一段因为年代而巨变。
猪脚因为师弟被通缉而收留他,他却把猪脚的媳妇拐跑了。
无语中。
第二段婚姻却因为日本的入侵更让人伤悲。
哎,总之这部剧笑着笑着就哭了。
哭着哭着就笑了。
谁能想到猪脚师兄刚把他媳妇拐走,转手就给卖到妓院去了。
更无语啊。
哎这一辈子平平淡淡才是真的不过正如铁拳中那个故事一样,被卖了反而更好。
真无语。
最后猪脚被他师弟救了。
他师弟死了。
哎伤心的一部电视剧
因为最近迷上了何冰老师,把 我这一辈子 翻出来看了。
结果看完差点给我气得犯了精神病。
张国立老师饰演的主人公福海,可以说狗屁本事没有了,他这一辈子除了把他结拜的三弟,我何冰老师饰演的赵二给害得缺胳膊少腿,家破人亡,再没做成任何事情。
可是街坊邻居都说,福海是老实人,好人,本分。
福海这人,没欺男霸女,没狗仗人势,没卖国求荣。
大是大非上没毛病。
确实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
可就是这个好人,家里穷的揭不开锅,老婆挺怀孕挺着肚子劝他想想办法,他说我堂堂一个手艺人,拉洋车这种低三下四的活我可丢不起这人。
媳妇跟结拜二弟跑了,福海两眼一抹就上吊了,根本不顾自己还有个刚会走路的儿子。
三弟赵二做巡警收点灰色收入,天天好酒好肉的贴补他跟他儿子,他教训赵二人品不好,心术不正,不是堂堂正正做人。
赵二跟姨太太偷情,千叮万嘱福海别跟人说自己去了哪,结果福海就为了证明自己正直诚实,是个当刑警队长的好料,转头就把赵二的行踪交代出去了。
(我何冰老师因此在剧里被捉奸在床,卸了一条胳膊,以杨过造型骑了好几场自行车的戏份,给我揪心坏了,就怕他摔了,,,)后来日本人打来了,他骂给日本人办事的赵二是汉奸走狗卖国贼,结果自己还不敢违抗命令,乖乖上街给日本人收铁造子弹。
最绝的是,他那儿子长大之后参加革命了,暗杀了日本军官,赵二这么一个大汉奸,一心卖国求荣的主儿,念在兄弟结拜之情,没抓他儿子也没抓他,等于救了他全家的命。
结果抗战胜利了,赵二逃亡投靠他,他出门买烧饼捎带脚把赵二出卖给解放军了,坚决不包庇当初的卖国贼。
捋顺捋顺这些事,基本是“好人”基本守则了,正直清高,嫉恶如仇,大义凛然的。
可他身边的人都没有善终,不让人别扭么?
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官兵急于立功,诬陷他邻居家男孩是盗匪,要当街斩首,福海却只会急得跺脚,说些我给这孩子做保的不痛不痒的话。
结果孩子就被杀了。
我在屏幕外焦虑沮丧地直抓腿,我想这个场景换了点头哈腰,溜须拍马的赵二,或者那个拐了福海媳妇,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心狠手辣的结拜二弟,使上点钱财,用上点计策,这个孩子可能就不会死。
哎,可见无用的好人最无益处。
有一个情节非常微妙,不知道老舍先生在原著里怎么描写的:福海媳妇跑了以后,他的儿子从小可以说就是赵二帮着带大的,好吃好穿帮趁着,领着玩哄着睡。
结果长大成为解放军将领的小白眼狼带抓到赵二就是一句,赵二你这个卖国贼,今天就是你的死期了!
没了。
没叫声三叔,没煽情没落泪,没有一句三叔对不住了国家大义在前我没办法。
直接就给拉上刑场崩了。
喷了,党性很强了。
啊,然后说说我何冰老师。
何冰老师出了名的神一般演技担当。
眼泪情绪说到位就立刻到位,奸臣流氓小市民,英雄浪子大法官,没有他来不了的角色。
尽管事先对他的演技已经心里有数,有一段还是给我看呆了。
何老师饰演的赵二和一帮同事去喝花酒,不巧和地方军正面刚上,巡警只有警棍,地方军却有枪,巡警同事混乱中被打死了两个。
巡警队长好容易力挽狂澜才没让剩下的同事也挨了枪子。
出了门何冰老师就眼含热泪:那咱们的弟兄就这么白死了?
说话间眼泪就下来了。
照理说这一个镜头情景很滑稽,一帮丧家之犬连滚带爬逃出活命,必须哀嚎一声,不然太憋屈,何老师本不用这么用心用力的演到哭出来,做个苦脸或者干嚎两声就可以了。
但是他落泪了,为两个弟兄的枉死落泪了,赵二这个人物一下就印你脑子里去了:这小子是真的重感情啊。
所以一下就理解了为什么赵二这个人物不学无术,蝇营狗苟,却对结拜大哥掏心掏肺,不离不弃,以至于后来为求荣华富贵连国家都卖了就是不愿意卖大哥,一切就是因为何冰老师这一落泪,全顺理成章了。
对何冰老师双手比心了。
虽说这个故事有着时代的印记,看的让人心酸,让人流泪!
主人公就这么挺着,熬着过完了一生。
里面一句台词印象深刻:别的咱什么都不会,就会挺着熬着!
都是老戏骨,特别喜欢何冰真是演啥像啥,加上本身就是北京人,那句哥哥哎,听着特别有韵味!
按道理讲瑞子应该比大妹小,让凤姐演瑞子,刘孜演大妹,年龄上差别太大。
但是邓婕确实适合瑞子的角色,唯一的遗憾就是年龄大点,刚开始瑞子年轻的时候面相有点显老!
越来越感受到有些作家为什么会很伟大,文字是那么奇妙的东西。
读老舍你会感受到浓浓的老北京,读贾平凹你会闻到强烈的黄土味!
最后不得不谈一下老舍痛苦的人生哲学,这个故事我实在是不想加以评说,普通人生逢乱世的无可奈何。
无论老舍对于男主人公所谓老实正直的做人方式做何评价,我只想说每个知识分子的内心都是正直诚实善良甚至是有点软弱窝囊!
再次感受到老舍在走向湖中央了结自己时的那份绝望!
大笑背后藏血泪,大喜之后是大悲。
都且熬着吧!
别回头,好好活着。
这部剧让我最有触动的是这一句。
好巧,刚看完这部剧,推荐我看剧的男生我以为就要开启甜甜的恋爱猝不及防让我失望到离开。
所以,这句话送给我自己,也送给这部剧。
第一,别回头往事已已。
无法改变。
这个是基本事实。
尤其是那些不那么好的事情。
伤心愤怒是人之常情。
而一直沉溺于消极情绪,并且反刍。
那就是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未来也一并不会好。
大妹和刘方子跑了,一开始非常同情福海,觉着他遇人不淑。
直至多年以后,他还在拿这事说事。
这时候我明白了:还不如说他不想面对他在关系中的问题,只想站在好人和被伤害的人的高地上。
因为这样坏人就是别人不用负责了啊。
他和大妹感情天然存在裂痕,他没法好好养家不愿放下面子多做营生,他们都不改变。
当大妹遇到敢作敢为的刘方子就被吸引了。
福海这人吧,老实巴交不是坏老公,但也不能说是好老公。
第二,好好活着怎么才算好好活着呢?
为了衣食无忧,为了出人头地,还是为了别的什么?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答案。
我想刘方子,大妹,瑞子的人生从他们自己的角度来看算是好好的活着了。
他们遵循自己的想法活的尽兴不留遗憾。
我想福海,赵二的人生不算活着好,他们糊里糊涂就过完了这一生,连自己要什么都不知道。
所以啊,要好好活着,首先要先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勇敢的争取。
主意自己拿,规矩要守更要懂规则隐含原理。
不管是错是对,自己承担责任,拿得起要放得下。
最后:别回头,往前走,好好活着,越活越好。
关于感情:爱错了愿赌服输,为了陪自己到最后的那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关于事业:创造价值,而不止遵守规则。
做事不是为了不做错,而是为了做完做好。
关于自己:做有个性的人,而不是好人,不踩法律和道德底线。
写的时候只看到大妹回来,瑞子生气,后面继续看,我发现福海还是坚持自己原则的人,家国大事上面前选的对。
1.福海这一辈子,害了他的不是别的,是他自己遇事瞻前顾后举棋不定,什么都想顾全,什么风险后果都不想承担,谁都不想得罪,不敢说不,所以才会畏首畏尾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结果就是啥也弄不成啥也没得到。
他自己没个主心骨,还执拗,一直安慰自己老实本分。
这种人,没事的时候确实是好人,确实温和顾家老实勤劳,但只要是遇到点事,哪怕就是屁大点选择,那绝对就会误事。
这种男人没有担当,跟着他的人只能吃苦,但也拿这种"老实人"没办法,真是害人害己。
2.选择和担当真的太重要了,尤其是在动荡世事的大背景下。
我们命如草芥,所以面对时代潮流变换,必须尽量看清楚,尽量踏上浪点,避免被洪流拍死,正所谓顺应时事。
活人嘛,肯定都想活的好,但得知道追求好的同时也要承担坏的,凡事不可能都让你占全了。
刘方子虽然是个坏人,但是他看得清形式,干脆利索做出选择,敢于担当误事不慌,所以他过的最好。
赵二小人物嘻嘻哈哈,但是他看的开,也把日子过的乐乐呵呵的。
只有福海,看不清又选不好,用最大的努力把日子过得最费劲。
3.大妹抛夫弃子不对,但是这个人利利索索敢想敢干敢闯,当机立断,爱恨分明。
瑞姑娘品德更好,心里主意正,不拖沓,想的清做的好,这种明白人我真的很欣赏,我是觉得福海配不上她。
4.我看剧总会代入自身,这个剧真是让我越看越害怕,我自己就像福海一样怕得罪人,不敢说不,总希望十全十美,方方面面都妥帖。
我也是渴求一些东西,但又懒得去争取,也不敢担当后果,所以只能看着别人羡慕。
所以我看着福海真的是又气又怕,感觉仿佛是在看警示录,看寓言书。
5.我在19年后才偶然翻出这部剧,很喜欢,周末两天时间刷完。
符合我的胃口。
演员都是演技派,布景也真实,人物饱满立体,剧情丰富有说服力,仔细想我已经很久没看时新的电视剧了,因为看着总是不信,感觉没有逻辑,所以总是把拉旧剧,因为感觉那会人在认真讲故事,值得我认真去看。
小人物悲凉的一生。老舍是看不到社会的希望吧。
前13集福海在积德,中间几集在犯贱,最后在嘲笑别人!看了这部电视剧后,我感觉最看不起的不是刘方子、赵二,而是福海!为什么老婆跟别人跑了,因为他这人一根筋、窝囊废、脑残!如果赵二没有去做汉奸,我最敬佩赵二,赵二做汉奸也有他不得已的苦衷~ 有谁能懂?
何冰啊啊啊
张国立的巅峰之作, 现在这种接地气的电视剧基本没有了
男主就是个废物,自己想要高风亮节,却处处要两个兄弟帮他兜底。男主老是觉得世道不公平,他这种刚正不阿的人无法得势,看见兄弟处事圆滑当上官他心里又不平衡。可是不管怎样,俩兄弟还是处处罩着男主。男主不仅看不起自己的兄弟还间接害死了他们。结局拉低了整部剧的水准。男主的人物逻辑有点问题。
福海、刘方子、赵二仨兄弟的一辈子。福海老实懦弱,刘方子有头脑有血性,赵二小机灵,其实都是平凡不过的人,说不上什么大奸大恶,但没有一个能好好地过这一辈子。说是时代不对吧,他们个个都挑得出毛病;说是人有问题吧,他们却总也无可奈何。桃园三结义,老大失了刘备的“奸”,老二失了关羽的“义”,老三失了张飞的“忠”。唉,命。
原来看过,还行吧
剧情粗糙,和《一锁十五年》一样烂
臭脚巡
印象最深刻的是“赵二多年后来到福海家谈话那场戏”何冰的表演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演技
不说命运啊,性格占七分!小时候老师教导不要哥们义气,大是大非,小是小非面前是那个时代底层人的悲哀无奈!不喜欢福海,一开始我以为他坚守本心,认得清大是大非,原来是性格的愚钝!没有主见,这种人也可理解为“恶人自有恶人磨”!时代不同,也许他在这个时代会好一丢丢!
陪我老公快速看过
改编自老舍的小说,改动颇大……张国立演出了小人物辛酸的一生…何冰的赵二是个亮点!
满喜欢张国立的作品的
可怜可很可气窝囊懦弱固执,就李成儒不错
几年前看过,但是似乎当年没看全
福海胆小懦弱。
“我说哥哥诶” 三人演的太好了。看完五味杂陈。瞧瞧,老实人顶什么用啊,老实人就是被欺负。可怎么着,我得对得起我自己的良心。方子死的那段,真是个汉子,滑头一辈子,到死也没向日本人低头。评论有个说错了,中国不是福海多,是特么觉得事不关己只想保性命的赵二太多了。好剧啊!
福海最不是东西
儿时傍晚的电视台,竟然看完了,印象蛮深的,不过有年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