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一号

維多利亞壹號,维多利亚的港湾,Dream Home

主演:何超仪,陈奕迅,周俊伟,曾国祥,单立文,王青,卢海鹏,麦浚龙,叶璇,徐少强,鲍起静,宋小澄,周楚濋,骆应钧,陈伟雄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10

《维多利亚一号》剧照

维多利亚一号 剧照 NO.1维多利亚一号 剧照 NO.2维多利亚一号 剧照 NO.3维多利亚一号 剧照 NO.4维多利亚一号 剧照 NO.5维多利亚一号 剧照 NO.6维多利亚一号 剧照 NO.13维多利亚一号 剧照 NO.14维多利亚一号 剧照 NO.15维多利亚一号 剧照 NO.16维多利亚一号 剧照 NO.17维多利亚一号 剧照 NO.18维多利亚一号 剧照 NO.19维多利亚一号 剧照 NO.20

《维多利亚一号》剧情介绍

维多利亚一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某银行话务员邓丽嫦(何超仪 饰)自幼生长在一个平民家庭,她始终有一个情结,那就是努力赚钱买一套可以看得见大海的房子。为了这个目标,阿嫦努力工作,下班后还干着两份兼职,甚至和同事利用职务之便聚敛外快。眼看就要存够豪华大厦维多利亚一号的首付,但是偏偏赶上楼市疯涨的时候,签合 同当天房主反悔,宁可赔付违约金也不愿按原价出售。为了房子而不懈努力的阿嫦遭受巨大打击,在万圣节前夜,这个几近崩溃的女子带着一身杀意走进了维多利亚一号……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淮水情囧探佳人维加斯单身派对梦魇行者网上有缘美国内战米拉达再奏一曲圣诞歌苏加诺无负今日风流艳妇绑架游戏老头子第二季倾听者异星灾变第一季宾果地狱末日战士噗妮露是可爱史莱姆流星药剂师黑夜跟踪狂:追捕连环杀手美丽俏佳人小棉袄投入爱情再见,老婆后山日先照死亡来临低入尘埃灵书妙探第五季嘿,蠢贼

《维多利亚一号》长篇影评

 1 ) 楼价哄抬,杀人有理

今年,彭浩翔拿出了两部三级片,《志明与春娇》和《维多利亚一号》。

如果说《志明与春娇》是小清新的黑色幽默,那么《维多利亚一号》就是重口味的黑色暴力,两者同属从社会现状出发,后者则更加辛辣鲜明。

彭导仿佛是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三级片的传承与致敬,虽以B级片形式包裹,毫不避讳的充斥着血肉横飞,但思想上却折射出楼价暴涨大潮中个体的彷徨与无能为力,着实让这部三级片显现出了深度。

如果你要生存在这个疯狂的楼市,你就必须变得更加疯狂。

人都是被社会现实逼疯的,郑丽嫦的连环凶杀是有形的杀戮,而楼市的飙升和业主的哄抬则是种无形的杀戮。

影片并非普通意义上的惊悚凶杀片,虽然也能看出导演对此类电影的热衷。

几场凶杀戏都很有布莱恩.德.帕尔玛和达里欧.阿金图式的场面调度,但彭导显然不想拍成以往的通俗变态杀人狂电影,而是以别开生面的手法使惊悚片显露出社会批判意识,也让观众对主角的心理历程有脉络可寻,两条故事线平行穿插发展,能够在感官刺激的同时再一步一步剥茧抽丝。

影片始终用同情的目光去注视郑丽嫦,挖掘她的尴尬处境与潜在动机,同时也无休止地操纵观众对角色的认同感。

这种矛盾情绪,即观众一方面为她的冷血杀人手法倍感震惊,另一方面则为她的现实境遇表示同情。

这种手法是希区柯克自称的,也是惯用的 “罪孽转移法”。

丽嫦是香港任何一个低收入男女的缩影,在这个物价翻涨的社会中,弱势群体总是处处居于下风。

影片以她成长期的经历穿针引线 - 曾是海员的爷爷希望能有一栋面朝大海的房间,儿时最好的玩伴被强逼搬走,母亲早逝(不满于没能让母亲住上好楼盘),父亲患病急需手术,向男友借钱未果,业主哄抬楼价…尤其是后者彻底毁去了她的美梦。

而这些与维多利亚一号中的那些富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那些人属于有房无「家」 - 即将临产的妻子独守空房,丈夫在外养小三儿,青年男女则把房当成了酒色场所,和丽嫦这种有家无「房」的穷人呈现出一种两极分化的穷富事态。

理想总是与现实格格不入,互不相容,她心中复仇的火焰愈燃愈炽,逐渐失去了理性,不再冷静,残酷的暴力遂如决堤之水,四处泛滥。

连环凶杀也是她对社会加诸自己的冷漠和歧视的一种报复手段,她的力量就来自于病态的社会和疯狂混乱的反差之上。

她用夸大声势来武装自己,只是意在掩饰情感的枯乏孱弱。

动机清楚了,终极原因是想通过连环凶杀案,令维多利亚一号变为凶宅,逼使业主低价求售。

她谋杀的对象好似有针对性,但我始终不能理解为何谋杀那位即将临盆的妇女,影片只用一个闪回片段交代了她在电梯间听闻那女人在电话里讲她整夜都是独守空房(也许如果她知道此女已经怀有身孕,就不会选择将她作为谋杀对象了?

)。

尽管丽嫦的这种杀人买房的行为看起来极不合理,但彭浩翔始终给大家灌输一种主角身上那种“此楼不买非淑女”的秉性,再加上性格上的的弱势被诸多不顺与外来刺激反射出极端相反的人格等因素,让其行凶动机能够合理一些,不过仍感觉是彭导在自圆其说。

她的男友有妻儿,是个同维多利亚一号里不忠的丈夫一样的男人。

丽嫦在他的世界里完全成了第三者,他们的关系只是遮遮掩掩于酒店内的偷情、汽车内的口交。

不过她满足于这些,因为只有这片刻温存,她才能找到片刻的快乐 – 唯一能与之媲美的就是后来的连环凶杀,因为两者皆是有快感之事。

影片结尾,丽嫦的计划终于成功,她以低价买下维多利亚一号的公寓。

而男友再度出现提出去酒店开房时,她提出了分手。

她把那只纸杯放在男友的车顶,这纸杯似乎是一种符号化的元素。

她童年时曾用纸杯做成一线电话与对面楼上最好的小男孩互诉衷肠,他们把“over”说成是“混蛋”,似懂非懂的小丽嫦说着“混蛋”却不知这到底是不是脏话,当她终于明白了“混蛋”的含义时却已步入了而立之年,她并没向男友道出这两个字,只是将纸杯放于他的车顶,意为“混蛋”也表示两人关系的“over”。

分手不仅宣告了丽嫦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新家」,也在精神世界上找到了「新归宿」。

影片的缺憾感觉是倒叙和穿插有些零散,虽用不少篇幅展开了成长时期的诸多不顺,但仍缺少挫败感和心理过渡,所以最后的爆发仍有些不能令人信服。

而彭导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了凶杀戏的血腥细节上,使得形式大于内容,主题并不均衡。

 2 ) 孤独之鬼

彭浩翔可能是香港年轻一代导演里最cult的一位,他的cult不像一般B级片那样为了B级而B级,彭浩翔总是会在电影粗糙又乖张的外表内填充上尖锐讽刺的内核。

《维多利亚一号》真的是部讲述连环杀人犯为了买楼而杀别人的故事吗?

这样认为当然也对,但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另外一层含义其实是经济高压下普通人极端化的个人挣扎和解决问题的极端化方式的极端呈现。

何超仪在电影中看起来是成功了,但彭浩翔在电影最后告诉了所有人——即便你是个杀人犯,其实你也不过是被经济和经济所代表的更高层玩弄于鼓掌之中。

你不是明明为了儿时情愫想买个楼而买不到杀了人了吗?

你不是买到楼后依然没有改变什么?

除了你得到了一栋楼(一间屋子)而已吗?

而那保险经纪人在递给何超仪她梦寐以求的支票时露出的笑脸,是那么的轻蔑和高高在上。

杀死了父亲的何超仪,脸上有伤的何超仪,其实是每一个人心目中,面对无法改变的悲惨现状而内心暗生的孤独之鬼。

 3 ) 房奴的悲哀

其实开始看这片以前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在开场杀保安那几个镜头还是哆嗦了一下。

后来那些个啥啥啥就是浮云了。

彭浩翔这次选的主题很贴近我们的生活——强拆和房价。

翻开现在的报纸,几乎天天都能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人为抵制ZF强拆行为自杀,自焚。

房价不断疯长也变成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涨得越高,骂得越凶,但仍然要为实现买房梦拼命挣钱。

为了能买到一座海景房,主人公不惜放下尊严,忍受客户的辱骂(她是一个推销员),最为病态的是她间接杀死了她父亲。

等到离自己的梦想还差一步时,却被告知业主不卖了,于是她萌生了杀意。

其实我觉得这有点荒诞,那些住在维多利亚一号的业主死得很无辜,但转念一下,其实这就是导演把贫富差距拉到了一个极端的效果,看看那些死掉的人,有包二奶的,乱交的,都不是什么好货色,倒是主人公努力赚钱只为住进这座房子,并且我认为那些被杀的人也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住进去的,那个包二奶的说不定是受过贿赂,那些乱交的男女之间也存在着毒品交易。

看到这里我觉得导演把他们安排了这样的下场是告诉我们不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东西势必不能长久。

那么努力的人呢,主人公杀了这么多人后,竟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并且终于住进了梦寐以求的房子,但,然后呢?

结局的时候,有个小细节,搬运工说把柜子放在卧室里那么床就放不进了,可见这个房间很小,同时电视里播报着金融危机的新闻,也就是说房价有可能跌,那么从某个角度来讲:那些被杀的人是否很无辜?

但看看现在,房价仍然贵,回到片首那句:一座疯狂的城市,想要生存,就要比它更疯狂,我觉得这句话有点矫情,但说的也没错,想要买房,就要拼命赚钱,但谁能肯定,好不容易积攒了钱,房价又涨了。

血腥固然是本片的一个卖点,但我认为“我们已经沦落房子的奴隶”才是本片所要告知我们的。

 4 ) 房奴的杯具

买一套房,为的只是自己小时候的愿望,为的是让家里人不再受黑商欺负,甚至是为了满足爷爷的期盼……但是:为了买这套房,她可以置亲情于不顾,眼睁睁看她的老豆病死,为的只是多点现金交首付;为了买这套房,她不惜一切代价去制造恐慌,来压迫房主降价;为了买这套房,她宁可杀人成性,十一尸十二命,哪怕杀死其中一个,自己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为了买这套房,她可以忍气吞声,去做人家的小三……在这样一个房价日益高涨的年代,欲望带来的杯具太多太多,甚至扭曲了人的思想,血腥的背后其实是可怜的人性……

 5 ) 一座能把人逼疯的城市

一个长得不错的女子,白天在银行不厌其烦地给客户打电话推销,晚上又去做好几份兼职,为了童年时要住海边的情结,拼命赚钱想买一间维多利亚一号里的房子,结果房子就要到手那天,业主突然改变主意不卖了,崩溃的她拿起工具展开杀人之路。

并不复杂的故事,但却是很少会有人触及的题材。

彭导是鬼才的确不是吹的,他总能从身边的故事出发,拍一些无人会拍的题材,然而却又是观众所熟知而关注的。

比如前些日子的《志明与春娇》,从香港室内禁烟的规定开始构思一段小巷子里的爱情,连接吻镜头都没有却因为频频爆粗口而被列为三级,这就是所谓的软色情吧。

这次彭导又玩起了暴力血腥的新花样,把他从小喜欢看的美国B级片里的招数运用在电影里,并且这一次由一位看似柔弱的女人完成一系列的变态杀人,着实让人感到刺激新鲜。

政治不正确从来就不是彭导的障碍,爆粗口也好,做爱也好,赤果果的杀人过程也好,一地大肠也好,这个智商135的鬼才总能肆无忌惮地把自己想拍的东西拍出来,三级就三级吧,内地不能映就不能映吧,没什么大不了的。

香港楼市的确已经到了疯狂的阶段,地少人多,一间50多平米的房子就要七百多万,海景房更是天价,而 07年香港人平均月工资也只有一万多,这样下去,怎么可能会有人买得起房子?

说到底就是因为香港这座城市本身就是疯狂的,几乎没有哪个工作不用加班,朝八晚十已是常事,就连假日人们最多的休闲运动也还是逛街购物,拼命赚钱,然后拼命花钱,这就是港人的生活。

有钱的出国,没钱的在挣扎,人们的眼中除了钱还是钱。

但就是这样疯狂地赚钱使香港成为了国际大都市,又吸引更多的人来港,人越来越多,想要在这寸金地上得到一块属于自己的房子也越来越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

说回这部片子,女主角从小到大的经历也许再平凡普通不过,是一代代奋斗的香港人的真实写照。

她为了买楼可以把亲身父亲推向死路,也为后面她一步步走上疯狂杀人之路作了铺垫。

片中时间点不断穿梭,将女主角从小到大的故事和杀人计划结合在一起,让观众看的时候真的好像在坐过山车般,一会儿惊悚一会儿又平静,这一点是这部片的巧妙之处。

不过在讲述她成长的故事时,时间有些混乱,一会儿小时候一会儿长大一点一会儿又是现在,虽然有显示年份,但仍让观众感到有些乱。

其实我倒宁可相信这一切杀人都是女主角的幻想,也是每一个在城市里苦苦挣扎的人的幻想。

且不说单凭女主角一个人的力量就能连杀11人,包括几个大男人,几次和人搏斗时也是其他的东西刚好助她一臂之力,这样说来她的运气也太好了吧,那两个警察上来查房时竟然没有发现已死的门卫?

而且出事后也没有警方来找她,只看见报纸上的凶案报道,她也没有精心准备过杀人计划,应该到处都是指纹吧,很容易就能找到凶手,但片中并没有提到这一点。

所以我在想有没有可能这一切其实都是她自己的幻想,为了买楼她想这么做,但最终都是不现实。

片尾搬家的人对她说:这个房间里放了衣柜就放不下床了,怎么办?

她的脸上流露出遗憾,并没有回答,而是转向了窗外的海,这时广播里传出金融危机仍将继续的新闻,影片到此戛然而止。

这是不是也在暗示着女主角的杀人计划并没有完全成功,没有彻底达到她的目的,因为整个香港疯狂的楼价并不是杀几个人就能全部降下来的,被杀死的那些人是无辜的,但城市并没有因为它们的死而停止疯狂。

就像这间房一样,虽然最终到手,可是小得连一张床和衣柜都不能同时放进去。

片头说这是一座疯狂的城市,想要生存,就得比它更疯狂。

然后到了结尾我才豁然发现,人再怎么疯狂都抵不过城市的疯狂,一个人只会一时的疯狂,而这座城市,是一群人的疯狂,才是永恒的疯狂。

再来看看女主角杀的那些人,其实也不全部无辜,男人北上拈花惹草,女人也放任他包二奶,隔壁玩4P的男男女女更是奢靡之极,毒品性爱无所不作,还放那么大声的音乐吵到邻居,死了也并不是那么可惜吧。

(突然联想到女主角以前去邻居那儿叫他们开小点声结果被无视了,这大概也是后来她想杀那一屋子人的初衷吧,对制造噪音的人深恶痛绝。

)何超仪演的非常不错,陈奕迅彻底自毁形象演一个猥琐小气包二奶的男人,勇气值得佩服,另外那些被杀死的人死前的绝望害怕也很真实。

当然,这部片最牛逼的还是道具,据说那些逼真的大肠是彭导特意去买的新鲜猪肠,被阉掉的阳具也非常真实,很有质感,据说片场有个工作人员看到这么真实的杀人场面当场就吓哭了。

一想到自己还要在这座疯狂的城市生活两年,心里就不寒而栗,我想我大概一辈子都买不起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吧。

彭导就一牛逼的人,把所有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喜爱重口味B级片的观众不容错过,一地大肠等待着你。

 6 ) 噱头掩盖了内容

房价很疯狂 人也疯狂 电影镜头也很疯狂。

只是想表达这样一个主题,导演似乎噱头做过了,充斥影片将近一半时间的血腥场面带给观众视觉上的震撼恐怕远远超过了心灵上的震撼,电影对于人性的刻画,尤其是女主扭曲之前的刻画并不到位,现实造就的强烈反差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电影结束得也过于仓促和随便。

总体上来说就是能理解导演表达的意思,不能理解导演为何要这么表达,噱头似乎掩盖了内容。

 7 ) 维多利亚一号:假意深刻真娱乐

高涨的房价,扭曲的人性,表现看来是部社会问题剧。

实际上,我忘了这是一部香港电影。

香港电影向来是娱乐为王,所以这部也不过是一部披着社会问题剧外衣的重口味惊悚片。

影片开始给出了香港寸土寸金,普通人收入增长水平已远远赶不上高涨房价的信息,这和现在的大陆有些相像。

主人公郑小姐童年回忆中也有政府强拆的情形,这和现在的大陆有些相像。

这都让我对这部电影充满期待。

但整个电影看完,却对不惜一切买到房子的郑小姐毫无同情,对这个房价虚高的社会毫无遣责,只是对片中的暴力血腥场景印象深刻。

郑小姐不值得同情。

她买房子不是为了家人,因为她对父亲见死不救;她买房子不是为了爱情,因为买到房子就和情人分了手;她买房子不是为了投资,因为她最终买下自己制造的凶宅;她买房子不是为了将来更好的生活,因为银行经纪帮她计算告诉她付担不起,同事也不理解她为什么买那么贵那么远的。

没有人逼她非要一间面海的房子,是她在逼她自己。

郑小姐只是为童年梦想折磨的偏执狂,并为此杀死了无辜的人。

片头关于房价高涨和片尾关于经济危机的新闻,只不过是这部电影的虚假外衣,假造深度,掩盖不了娱乐的内里。

 8 ) 同时也是个了不起的人

10月底去重庆看我爸的时候,被老爸和老妈抓到一起谈话,主旨就是希望我明年能申请一套房子,身为个姑娘家家的,被委以这样的重任大概不是多数,可是多少和我小时候的想法重合:就是给我妈买套大房子。

听到这消息的头几天有点儿压力,可是不出一星期就照旧以前的生活了,下馆子,打车,喝酒,买衣服,直到看到《维多利亚一号》的时候才又想起这事。

在住在五道口之前,也就是我6岁之前,住在中关村一代,地下室里,管道老是出问题,洗漱房里经常积着很多水,童年不少记忆是踩着砖头刷牙洗脸。

那时的关于家的印象仿佛是破碎不全的拼贴画,总是伴随着简易的双人床,破旧的家具,永远被黄色的幽暗的灯光笼罩,天一暖和就每天都到上边去玩,院子里的沙堆是最佳去处。

奇怪的是,那时的伙伴都是住在楼上的,而我却一点儿都不觉得自卑,一起翻墙,一起乱跑,进行所谓的探险,最后搬走的时候我居然那么的不舍,单独的卧室一点儿都不能吸引我,每天爬三楼和每天下二楼对我来说当然是后者更方便省事,随着台阶增多的还有自尊心,被慢慢的揉进岁月的细缝,以至于现在如果被不亲密的人提到那段时光还会觉得不太自然。

我到现在还不明白,阿嫦是否真的知道自己可以全身而退,在杀掉12个人之后,可以致使房价下跌而得到心仪的维多利亚一号,还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被疯狂的现实逼得不知所措,被憎恨控制了脑神经,才做出那样的事。

没准不少人会觉得不是阿嫦杀掉了12个人,而是操蛋的房价杀掉了那些人,可谁都不能否认阿嫦是个固执到有点儿神经病的人。

爱看海的阿公已经死了,得不到保险又得做手术的爸爸也成了牺牲品——同时也成了买房的“踏脚石”,妈妈也早去世,占美没有住在维多利亚一号,而阿嫦的弟弟也似乎是个住哪儿都行的好说话的人。

可阿嫦还是偏执地要住在能看到海的维多利亚一号的8B,尽管分期付款要搞上30年,除了正职还是打两份工。

怎么看阿嫦其实都是一失败者,工作的内容就是每天被陌生人问候长辈,同事都能去日本旅游她只能说“祝你们玩得开心“,有个心爱的人,可惜是个连钟点房的房费都不肯给他付,更别提借她老爸手术费的有夫之妇,一脸猥琐的让阿嫦在车里帮他口爆了事。

可是那些阿嫦都能应付,甭管怎么着,只要海景房离自己越来越近,那就没什么不能克服的,因为那是她从小的梦想,她愿意付出一生去实现的事。

光是凭这点,她就可以死后在天堂区里“牛逼的人”那组占个好床位了。

那些被揉进岁月的细缝里的自尊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世界的不断认识,和我失败人生的持续推进,慢慢幻化成了自卑,以至于我慢慢放弃了自己的梦想,甚至羞于承认我有个梦想,这“羞于”也没什么可奇怪的,因为我离那个梦想太远了,远到我怕我说出来就会被人嗤之以鼻。

这是我佩服阿嫦的地方,也是很多人都该佩服她的地方,她那近乎疯狂的执着在现在这个世界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带着旧世界的愚昧和不切实际,但看起来却特别美好,所有不存在的东西都显得有点儿美好,何况这是让人向往的不存在。

可阿嫦终究是个蠢蛋,她不明白世界上有很多近路可抄,而她选择的近路代价太大,她完全可以拿攒的钱去丰胸整容,报个班学习怎么傍大款,然后挺着大肚子和占美视频聊天,躺在维多利亚一号8B的超豪华大床,抱怨自己的老公在大陆包二奶。

她只会拼命的打工,用自己根本撑不起什么的肩膀去撑起那个大得不得了的东西。

故事里的她最终得到了她想要的,可她杀掉了12个人,某些看上去可恶,但真的不足以可恶到死的人,和某些你和她都根本不知道可恶不可恶的人。

纵使梦想再大,再重要,我都没办法赞同这样的做法,看着她泰然自若的和中介公司杀价,我开始慢慢的厌恶她,和她的那的有点儿去他妈的的梦想。

可她同时也是个了不起的人,因为其实我想拥有那样的神经质般的执着。

 9 ) 维多利亚一号——残酷的是世界不是人心(最犀利的维多利亚一号影评)

又是彭浩翔。

但是这一次没有那么开心,这一次,略略显得有些沉重与无奈。

可是,就他是导演而言,仍旧让我欣喜万分。

《维多利亚一号》是一部好电影,好看过瘾,顺便还有点深沉。

对于他用这招打乱时间线叙述方式我应该面无表情地处事不惊地淡淡一笑。

我寻思若这部片子受大赞的话,一定会有无知的喷子说“这是抄袭奠基!

”吧。

电影用倒叙加插叙的手法,将时间线索扩大了,由‘普通人’,‘杀手’,‘为何杀人’,‘还是普通人’这四组身份转变中,把悬念的设置和悬念的解答做到深邃并且一气呵成,最后,若把整条线理顺加以思考,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个世界残酷的无以复加了,尤其是对于这些普通的,平凡的老百姓来说。

而且,就时间来看,其实1991年和2007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只是,程度更残酷了。

这种残酷并不是每个人都体会得到。

而片中女主角,阿娥从一个围观者变成了一个当事人,从中,我们可以体味那种人生。

而彭浩翔,也希望借机说一个道理——也许下一个就是你。

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事情说来说去说不过这四个字——“被逼无奈”。

所有的不合理,不正常的行为,只要这四个字,就完全可以解释了。

因为情况太残酷,事实太严峻,而自己又太执着太不想放弃,于是就‘被逼无奈’了。

杀人对不对,不得而知。

纯功利主义来看,达到目的又不着痕迹,是上策,而兵者诡道,能屠杀众人的人往往看着是个普通的业务员,是以为上兵。

谁会想到这种卑微小三业务员会一组连杀十二人呢?

还是一个小女孩的阿娥不理解为什么小朋友被逼走。

那个时候黑社会纵横,招惹了黑社会嘛,就被赶走了。

那时候,实际上,还是一个无奈,只是有点自作孽不可活的味道。

毕竟是人祸。

而后来,算不得天灾,什么的都算不得。

这才是最痛的痛,因为说不出来,陈述不了。

这些痛源自家人,父亲赚钱不给力,自己普普通通,父亲无知,为自己徒增压力,没钱又没办法赚很多钱之痛。

这些痛源自大众,大众从来不对你本身思考,而是直接给你一个标准,然后以此来考虑你的高低胖瘦,想的而不可得,不能得,大众威逼嘲笑,尊严之痛。

这些痛源自经济社会,有钱没人情味,你有钱了,还没有没人情味,只是说,有钱了,没那么多无奈的事情,只是多了个选择,不会多几分感情,无情之痛。

随便一个出来,要一个人杀个人岂非很容易?

所以,阿娥动手了,目的单纯的让你难以置信——我只是想买个房子而已。

这个其实和暴力抗法的人没什么差别,只是,弄炮楼你打过去,那是违法的。

阿娥这种,没有什么对抗的对象。

硬要说的话,是对抗着这个‘城市’与‘规则’。

其实,她的对抗其实最后是被‘同化’了。

从她把自己父亲杀死开始,她被这个世界同化与湮没了。

变成那种只有准则而没有感情的人。

所以下手之犀利,之残酷,其实和房价对那些要买房的人一样。

至于有多残酷,在下不能剧透,这还得您自己去体会观摩。

肠子什么的是很常见。

很多时候,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一句“我只是想要XXXX”,‘只是想要’,就是吃果果的欲望啊。

欲望纵横,再如何只是,再如何想要,也是自作孽不可活。

比如阿娥,她会说:“我只是想有个家”最后,阿娥满意的笑了,她又变回了一个普通人,回到了她打三份工的日子。

因为她有房子了,她达到了她的目的,跃上了这个标准,她又变成了那个好姐姐,那个每天工作的业务员。

她也许还会笑,但她不会同情了。

这又有什么可同情的呢?

谁同情过她?

世界一天天在往前走,人也在渐渐长大,变化。

年轻时,大家也许还会想“我想跟这个世界谈谈。

”年纪渐长,只会觉得:“我对这个世界无话可说。

”还能说什么呢?

想要什么就去得到,然后,若还可以,就保持着一点点善心,仅此,无他。

逼人的,慑人,永远是世界,还有被世界同化了的人。

漆黑的夜里,突然浮现了那些白字:维多利亚一号,只是很多年前的一个梦想……后话:疯狂的杀戮不只是对有钱人的报复,但是绝对含有对他们的报复之心。

有人问,这是不是一部恐怖片?

我想说不是,因为恐怖的不是片,而是片中所要告诉你的东西片中没有任何线索提到阿娥职业是杀手。

她还是只是一个业务员。

陈奕迅最擅长的表情是咬的时候的表情,做的传神又浮夸。

彭导您真三俗。

不过,我最喜欢你三俗了。

其中三俗的细节大家跟帖讨论,免得被和谐!

《维多利亚一号》给我们的启示1、 对抗世界的唯一办法就是被世界同化,从内部反吞噬世界,然后又可以变为正常人。

2、 买房是全世界都要面对的问题,其艰难程度比杀人更甚3、 订金交了还会退回来,说好了的事情还会返回,契约签了还会毁约,多少事情是‘一定’的?

又有多少事情是‘诚实’的呢?

4、 若真的有那些病至末期的老人或者病人,真的,不要再延续他们的生命了,让自己和患者都受苦。

功利一点说,还可以有份保险拿啊。

5、 男人没情人的真的很少,就像女人没个伴的也很少一样。

6、 功利主义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冷漠,实在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7、 总有些事情是‘逼不得已’,所以总有些人总是‘理所当然’8、 世界上最可怕的那些大家都知道不好却还是甘之若饴拼了老命去应和去获得的事情。

比如房子,比如QQ,比如3609、 最不应该找的男人是那种开房不付钱的10、 无欲则刚。

心静则正。

这两个可以这样解释:当你一心想要做一个事情的时候,道德伦常等等一些事情就不会影响你,让你变得无比强大,无比从容冷静。

喜欢的可以移步:http://i.mtime.com/kidd8822/进行探讨

 10 ) 刚刚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如果彭浩翔下个拍的还是三级片,我就不看了。。

“到底要干上什么不可告人的不法勾当,才可买到一处属于自己的理想安乐窝?

”因为这句宣传语,看片前我以为这只是一部控诉疯狂楼市的不和谐片,没想到一开场就被极尽写实的凶杀镜头给吓到了,这也太重口味了吧?

后面重口味的镜头更是应接不暇,害得我的咖啡是越喝越冷。

不过片子过半之后居然有些麻木,三级镜头虽然多,但整体情节的刻画上感觉不够给力。

前半部分气氛制造的还不错,情绪积淀和爆发两条线交错展开,后半部分剪辑的有点乱,暴力的镜头太过刻意,与情节的配合不够深入,就好像声嘶力竭的要跟你展示伤口,却完全没有戳到痛处。

总的来说片子的情节铺陈也还算中规中矩,不过观众一直在被重口味镜头轰炸,没有多余的心思感受其他,所以这种中规中矩的表现手法穿插在这些三级镜头里就显得太过绵软,难以调动起情绪。

其实片子的剧本还是很有力度的,女主执拗的买楼梦想到最后崩溃的心理路程完全可以拍得更深刻一些,只不过彭浩翔这回显然重点是在玩三级,吓不死也要恶心死你,所以我从一开始期待它是严肃片,看到结尾一阵莫名,等到最后看删节片段时终于意识到还是把它当个黑色幽默看看比较好。

话说看完这片子才知道何超仪原来就是赌王之女啊,据说剧本就是因为她爹的投资才把原来的男主角改为女主角的,演技看着还可以嘛;陈奕迅的角色就有点弱,跟主线关联不大又没什么自身的故事线,很鸡肋;叶璇已经转战大荧幕了么?

我真的是不看港剧好多年了啊。。

《维多利亚一号》短评

没想到港片也能如此cult。

6分钟前
  • 肚肺传奇
  • 推荐

看的要吐了。。

10分钟前
  • M℡
  • 很差

除了秀血腥,只能说剧本真够烂的。人物非常弱,非要归因于社会问题的话,挖掘得很肤浅牵强,就跟一餐馆服务员非要买长安街的房子,房主反悔了就开始杀人,这是社会问题还是自己有神经病?想起一朋友说,彭浩翔太抠细节,他抠细节很厉害(这部也抠的很厉害),但电影拍不大,大问题上他把握不住。

11分钟前
  • 水木丁
  • 较差

太重口味,看得胃不舒服。故事一般,當然重點是滿屏幕的血液和打爛的器官,房產背景的穿插亦是做作,肥彭的類型是玩得很嫻熟。但是不喜歡,賣弄。96分鐘的賣弄。

15分钟前
  • Larbre
  • 较差

彭胖子的电影总显得有些特立独行,这次是大玩cult。虽讲着香港楼市的故事,但实则故事和主题没多大关系。影片涵盖色情、血腥、暴力、恶心,各人死法也是千奇百怪,只可惜硬伤不少,节奏控制上也没有给人带来多大的冲击力。另外我想如果何超仪没出资的话,应该也没几个人会找她来当女主角吧★★★☆

16分钟前
  • Q。
  • 推荐

理由夠cult

20分钟前
  • Cpt. 切尔卡西
  • 还行

何超仪晋升香港历史最血腥女人一帖,彭浩翔口味好重啊,难道他买房的时候被人摆了一道么?

23分钟前
  • 叉叉小箭猪
  • 还行

彭浩翔把一个房奴的故事拍得异常血腥。

28分钟前
  • 冷兵器的残泽
  • 推荐

还好陈同学先看了一遍!!!

30分钟前
  • misaki636
  • 很差

一部定义了血腥房价的电影

35分钟前
  • Kaito
  • 力荐

额,有点画面,不过没有什么情节。

40分钟前
  • trees_tears
  • 较差

5错!

43分钟前
  • 小熊大人难忘记
  • 推荐

华语片中难得的B级佳作

46分钟前
  • 殘荷聽雨聲
  • 推荐

很黄很暴力

47分钟前
  • 兰兰打酱油
  • 较差

太变态了 太,变态了 每次看彭浩翔的三级片都直呼变态 可呼完之余又觉得他的变态居然很能被理解 一个可以把人逼疯的城市 编剧做的只有一件事 就是小事化大 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限扩大 加上些港式幽默和蒙太奇些细节 就有了彭导所无法放弃的三级片 2012 08 18 HB 12A

52分钟前
  • 饲养幻想
  • 还行

彭导就一牛逼的人,把所有的不可能变成可能。喜爱重口味B级片的观众不容错过,一地大肠等待着你。彭岛的电影总是令我印象深刻,2001《买凶拍人》;2003《大丈夫》2005《青春梦工厂》;2006《伊莎贝拉》;2007《破事儿》;2010《志明与春娇》;2010《维多利亚一号》~~

57分钟前
  • 许侠客
  • 力荐

有创意无力量。伪《三峡好人》。女人一旦执着,将令人抓狂。

58分钟前
  • 只有霸王
  • 还行

插叙做的太糟,以至于让意识流变得像是表现主义一样晦涩难懂,唯一让人惊喜的是大尺度镜头的下限。PS: 陈奕迅的酱油真无趣。

59分钟前
  • 猫苦艾。
  • 较差

只能看到血,却没看到故事

1小时前
  • 强强
  • 较差

彭浩翔失水准了

1小时前
  • 宋一枚
  • 还行